关节炎中医怎么治疗

2024-05-24

关节炎中医怎么治疗(精选14篇)

篇1:关节炎中医怎么治疗

1.二藤舒筋饮:选用鸡血藤、石楠各10克,加水煎取300毫升,再加入10克红糖和适量香精,一日3次,每次取饮100毫升。

2.木瓜苡仁羹:选取苡仁30克,木瓜15克,切成细丝,再加入适量的水,煮到熟烂,然后加入藕粉和糖桂花少许,趁热的时候食用。

3.蹄筋汤:选用牛筋和猪蹄筋各50克,热油加入,直到发松后,加水放入杜仲,续断各15克,煮烂,去渣,再加入黄酒和盐少许,即可食用。

4.桑枝鸡:乌骨鸡或其他母鸡1只,洗杀干净后,去掉内脏,加入黄酒跟生妾,再加入桑枝60克,切成小段,最后加水煮到鸡烂,放入盐少许食用。

篇2:关节炎中医怎么治疗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加减】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党参15~30克,首乌15克。

篇3: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94例, 男56例, 女38例, 年龄57~82岁, 平均 (69.45±3.83) 岁;病程1~15年, 平均 (7.25±3.54) 年;平均VAS评分 (7.44±2.07) 分, 平均JOA评分 (53.37±12.62) 分。患者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VAS和JOA等一般资料比较,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以每天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次的方式治疗, 每次服1粒, 早晚分别服用1次。如果患者出现的关节疼痛严重, 采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方式缓解患者关节疼痛, 每周注射透明质酸1次。对照组患者持续接受治疗2个疗程, 每个疗程持续30 d;观察组接受的中医治疗内容包括以下措施: (1) 推拿治疗:每天按摩患者梁丘穴、内外膝眼穴以及血海穴等部位, 同时采用屈膝和下拔膝关节方式帮助患者活动关节。1次/d, 每次推拿30 min; (2) 熏洗治疗:使用海桐皮、威灵仙、川芎、桂枝、宽筋藤、红花、椒木等多种中草药加水浸泡并煮沸, 再对关节进行熏蒸, 并使用药水浸泡清洗患病关节5次, 每次持续30min以上。 (3) 针灸治疗:采用针刺患者血海穴、梁丘穴、委中穴和内外膝眼穴等穴位, 1次/d, 30 min/次。

疗效判定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和显效3个等级。 (1)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临床症状加重, 关节功能未恢复; (2)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3) 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使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组间比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观察组接受中医治疗后的VSA和JOA评分有显著降低, 观察组的平均VAS和JOA评分和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平均评分相比有显著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和患者的软骨组织代谢功能障碍、机体生理性退行性变化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因此骨性关节炎的高发人群多为老年人[2]。当前西医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药物有镇痛药、局部激素注射、非甾抗炎药和透明质酸, 但是这些药物多为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的作用较小, 而且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 患者不能耐受[3]。而中医治疗是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 从延缓患者关节退行性变化的时间来实现有效治疗的目的[4]。本研究中, 观察组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推拿按摩、熏洗治疗和针灸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温经活血、通络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达到促进患者病变关节周围血液循环以及提高关节软骨组织代谢的能力[5]。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接受推拿按摩、熏洗治疗和针灸治疗后, 97.9%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平均VSA和JOA评分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 *P<0.05。

注:*P<0.05。

综上所述, 推拿按摩、中药熏洗、针灸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麦国明.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9 (7) :37-38.

[2]王荣, 卢勇, 方锐, 等.中医辨证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 (4) :212-215.

[3]陈硕敏, 叶建勋, 杜松柏.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4 (12) :109-110.

[4]胡哲.156例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10) :104.

篇4: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体格检查:T36.4℃ ,P104次/分,R25次/分,BP110/90mmHg。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双手第2、3、4近指、掌指关节II度肿胀,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握拳;双腕关节II度肿胀,皮温略高,背伸30°,掌屈30°;双肘关节II度肿胀,皮温略高,活动受限,双肩关节前屈上拳60°,屈60°,舌体胖、质深红,苔黄腻,脉滑数。X线片示:双手软组织肿胀,部分掌指、近指关节间隙狭窄,部分关节缘骨质增生,双腕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部分骨質囊样变,双膝关节软组织明显肿胀,间隙狭窄,双侧都比较明显。

中医诊断:痹证,湿热阻络。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属中医痹证之湿热阻络,其邪气炽盛,且无肝肾亏损而气血虚弱之表现,当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给予自制抗风湿通痹药酒200ml/次,舒筋活络胶囊4粒/次,均日服3次,该组方药除湿通痹功能卓著,药证相符,通常5天左右即能起效。凡痹证必有经脉痹阻不通的病机存在,故配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如雪莲注射液,每日4ml,每日注射1次,10天1个疗程。另外加中药熏蒸每日1次,每次40分钟,10天1疗程。配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基本如常人。再3个月后继续口服自制的舒筋活络胶囊巩固治疗。随访1年10个月病情未复发,恢复了工作与生活能力。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性疾病,特别是以手足、指、趾小关节最易受累。早期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可导致关节强直或畸形。同时可有发热无力、贫血、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零血管炎等病变。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约1∶3。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依据其病程长,关节肿痛难以治愈的特点,也有称其“历节病”和“顽痹”者。

篇5:中医怎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桂枝、制川乌(先煎)、当归、乌梢蛇各10克,仙灵脾、熟地各15克,鹿衔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避风寒。

【加减】若风盛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各20克;湿盛者,加苍术、白术各10克,生薏仁、炒薏仁各15克;寒盛者,加制草乌(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加地鳖虫10克,参三七3克(研冲),延胡15克;痛剧者,加炙全蝎3克(研冲)。

篇6:中医怎么能更好的治疗膝关节炎?

1.中药治疗是中医最常规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膝关节炎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二妙散、当归拈痛汤、大防风汤、麻桂温经汤、三气饮等,常用中药有独活、羌活、白芍、当归、黄芪、杜仲、细辛、川芎、桂枝、鸡血藤、苍术、牛膝、海桐皮、苡仁,以及甘草等等,医师会根据不同证型加减药物。除了内服药外,也可选用以上的一些药材,置入布袋内加热后用于外敷患处,或用煎汤药遗下的药渣以布袋包裹,趁热敷患处。

2推拿治疗应用得当对膝关节炎疗效也很好,多在患病局部采用揉法、摩法、拿法、研磨法、穴位指压等方法治疗,但需要指出的是,患者在急性炎症期最好不用推拿法,或谨慎使用轻手法推拿,以免炎证加剧。

3针灸对膝关节炎治疗效果较好。根据研究,针灸有消炎止痛、退肿、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通过改变患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把一些致病炎性因子带走,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4.药膳调理即我们常说的中医食疗,对膝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的药膳有很多,常见的如杜仲猪蹄。

篇7: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这种汤味道鲜美,能帮助风湿患者恢复食欲,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抑制风湿病情的作用。

做法:先将猪肚一个洗净,再把薏仁、砂仁、新鲜山药、纳入猪肚中加水,用麻绳将猪肚口结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制,将猪肚取出然后去药渣,吃猪肚、山药并饮汤。

2、核桃葱姜茶:

风湿患者在平时是不应该多喝浓茶的,但是可以多喝这种养生茶,对缓解病情特别重要。

原料:核桃仁、葱白、生姜各25g,茶叶15g。

将前三药共同捣烂,与茶叶共放砂锅中,加水一碗半直至煎沸,去渣服下并卧被避风取汗,剂量为每日一剂。

3、木瓜汤:

组成:木瓜4个,白蜜1k克。

做法:将木瓜蒸熟去皮然后研烂如泥,白蜜1k克炼净。将两物调匀然后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天早上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

功效:通痹止痛。

4、木瓜粥:

组成:木瓜10克,薏苡仁30,梗米30克。

做法:木瓜与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锅内,加冷水适量。用武火煲沸后文火炖薏苡仁酥烂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适量,每日或间日食用。

功效:祛湿消肿,能解热镇痛。

5、桂浆粥:

组成:肉桂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肉桂研成细末,粳米洗净。平常法煮粥,等待粥将熟时,加入肉桂末、红糖,再煮沸1-2次即成。趁热空腹吃下,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痹。热证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6、独活当归酒: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各30克,白酒1000毫升。先将上述药物研细,分别用纱布包好放入白酒中,然后加盖密封,放火旁煨24小时再候冷即可,不可拘时饮之。

功效: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痛者。

7、黄花菜根酒:黄花菜根、黄酒各50克,将黄花菜根洗净放入锅内,然后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并冲黄酒内服。每日2次,连服数天。

篇8:关节炎中医怎么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96例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37例, 女11例;年龄32~69岁, 平均46.3岁;患痛风时间2~31个月, 平均6.8个月。治疗组男39例, 女9例;年龄31~67岁, 平均46.7岁;患痛风时间1~33个月, 平均6.6个月。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行科学性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嘌呤醇片, 200mg/次, 1次/d;治疗组:口服嘌呤醇片, 200mg/次, 1次/d, 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 根据病症性质, 发病部位, 分部循经取穴如曲池、足三里、大椎、肾俞、商丘、阴陵泉、关元、患处阿是穴及经穴, 加头电针, 每次留针30min, 每天治疗1次[2]。对两组患者痛风性关节炎症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关节红肿、热痛完全消退, 血尿酸检测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关节红肿、热痛基本消退, 血尿酸检测结果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关节病理学表现、血尿酸水平无任何改善, 或进一步恶化发展[3]。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undefined,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嘌呤醇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为:15例显效, 20例有效, 13例无效, 总有效率73.0%;治疗组患者经嘌呤醇片与针灸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为:19例显效, 24例有效, 5例无效, 总有效率89.6%。两组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n (%) ]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 且中医学理论认为, 导致痹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外邪侵袭经络, 气血闭阻不能畅行, 经脉发生闭阻而最终致病。采用中医特有的针刺方法对痹症患者进行治疗, 可根据其性质选用不同的穴位以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经络的目的。湿热偏重者,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取阳明经曲池、足三里、督脉的大椎可达到清热效果;配以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运水强而利湿的作用;痹症久延, 可致阳气衰惫, 取关元、肾俞益火之源, 振奋阳气而驱散寒邪。笔者认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所以平时要改变生活方式, 停用诱发痛风的药物等危险因素。痛风病静止期患者应补益肾气, 增加排泄功能, 临床可选太溪、足三里、肾俞、关元、曲池等穴, 毫针补法, 2次/周, 10次为1个疗程。灸法不仅可以达到温通经脉、祛湿散寒的效果, 亦能以热引热, 使热邪充分外出, 对患者的机体及患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 具有非常明显的清热解毒功效。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 针灸主要具有抗感染、使机体微循环和血液粘稠度得到显著改善的作用, 因此采用中医传统针灸方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使损伤组织的康复速度加快[4]。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对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采用嘌呤醇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采用嘌呤醇片与中医针灸疗法联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对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中医针灸疗法,痛风性关节炎,治疗

参考文献

[1]董赟, 张闻东.针刺五输穴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5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 13 (13) :170-171.

[2]李兆文, 林石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 2001, 21 (17) :444-445.

[3]奚玉凤, 邹婷, 艾宙, 等.清热利湿祛瘀针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针刺研究, 2009, 31 (16) :362-363.

篇9: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刺血治疗:李氏[1]为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主要治则是,泻热解毒,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选用照海、太冲、丘墟、地五会、足临泣、解溪、委中及足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经络,每次选2~3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1~2mm深度,出血约5~20ml不等,若出血量小于3ml,针后加拔罐,并留罐1 5分钟。3天刺络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2例,有效率达96.9%。黄氏[2]以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32例,治愈13例,好转19例。针刺取穴取患侧太白、大都、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曲池,如合并其他关节痛者再取局部阿是穴,皮肤常规消毒针刺,急性期进针后提插捻转泻法,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后起针,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疼痛最明显处垂直刺入2mm,每个痛点刺3~5个点,随后用抽气式拔罐法,拔出3~5ml血液,10分钟后取罐,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火针治疗王氏等[3]认为炽热的体针可使局部病变组织炭化、灼伤,起到比较持久的刺激作用,从而激活全身免疫系统,使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加快,加速炎性组织的清除吸收。而拔罐通过负压抽吸作用,更进一步改善局部微循环,对病损组织的修复及诸病理代谢产物迅速吸收十分有利。治疗方法是在跖趾等关节红肿疼痛部位常规消毒,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炽状,迅速在疼痛关节部位采用疾刺法点刺3~4针,使血液从针孔流出,然后加罐拔出剩余血液。3日1次,2次1个疗程。共治疗67例,有效率达到100%。

浮针治疗:李氏[4]认为皮肤是人体的门户,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而肺合皮毛,浮针在皮下针刺可以通过肺气的宣发机能把卫气和津液输布于体表,促进经脉气血运行,将体内的病邪从皮肤驱除体外。共收集87例病人,随机分为浮针治疗组45例,针灸组42例。浮针组,患处常规消毒后,采用中号浮针在痛点旁开6~10cm处,与皮肤成15°~25°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运针,当痛点消失或疼痛减轻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皮下的软套管,留至24小时后拔出,隔日1次,5日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好转1 7例,未愈2例,痊愈率57.78%;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29例,未愈4例,痊愈率21.4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

梅花针法疗:李氏等将67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1%,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治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梅花针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选阿是穴和五输穴并常规消毒。医者右手持消毒好的梅花针以腕力进行叩刺,至点状出血;同时左手揉按叩刺部位旁侧皮肤,以减轻局部肌肉的痉挛疼痛和促进瘀血的排除。

针刀治疗:王氏等依据中医理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理,应用小针刀局部逐瘀,使病理代谢产物迅速排出,降低关节内及其周围压力,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的目的。治疗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于受累关节最肿胀处及敏感痛点刺入,先行纵行切割,然后左右摇摆针尾,使局部尽可能分开,拔出针刀后立即应用真空拔罐抽吸,多可抽出暗红色瘀血,部分患者可拔出黄色黏油状物质,每7天1个疗程,同时根据病情配合口服消炎痛及秋水仙碱。共治疗90例重症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6.7%。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张氏等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6例。方法:针刺患侧穴位,得气后,用青岛产G6805电针治疗仪通电30分钟。随后在患侧足三里穴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m1。结果:治疗组76例中,治愈44例,好转32例;对照组45例中,治愈1 6例,好转1 7例。

激光穴位点射治疗:杨氏认为激光穴位点灼具有双向调节免疫、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四大功效。激光治疗组,采用激光穴位点灼疗法,输出波长为810nm,输入功效500MW,每次点灼时间0.1~0.5秒,前两天每天1次,以后隔天,连用1周,每次每个部位选择2~4个穴位,多为阿是穴及疼痛关节局部穴位。对照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疗程均为3~7天 。结果表明治疗组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外敷

双柏散:双柏散是中医传统经验方,由大黄、黄柏、侧柏叶、泽兰、薄荷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表现为红肿热痛症状的跌打损伤和疮疡初起。黄氏等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双柏散治疗组25例和西药对照组22例,治疗组将双柏散粉末倒入碗内,加入适量蜂蜜水调和成糊状。临用时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分钟,立即敷于患处,每日1次。对照组以缓解疼痛、降低血尿酸为主,口服消炎痛25.50mg,每日2~3次;别嘌醇0.1 g,每日2~3次。结果表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疼痛缓解时间均有显著差异,以双柏散组为优。

四色散:何氏等将中医病因及病变部位结合分析,认为本病是下焦湿热注于经脉,阻于络道所致。四色散方中黄柏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白芷止痛除湿;红花活血化瘀而定瘀痛;青黛凉血解毒;加入蜂蜜调敷既可解毒又能滋润肌肤。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通络之效。共治疗21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四色散治疗组110例,活血化瘀油纱对照组108例。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92例,显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对照组痊愈65例,显效2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参考文献

1 李扬缜.刺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中医针灸杂志,2006,26(2)

2 黄桂英.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6,25(7)

篇10:关节炎中医怎么治疗

关节炎的常见症状

1、疼痛

是关节炎最主要的表现。

2、肿胀

肿胀是关节炎症的常见表现,与关节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关。

3、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以及炎症会导致关节周围的组织出现水肿,从而导致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慢性关节患者因为长期关节活动都到限制,会有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关节功能丧失。

4、体征

不同类型的关节炎体征也不同,可出现红斑、畸形、软组织肿胀、关节红肿、渗液、骨性肿胀、骨擦音、压痛、肌萎缩或肌无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神经根受压等体征。

中医治疗关节炎的方法

1、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最常规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膝关节炎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二妙散、当归拈痛汤、大防风汤、麻桂温经汤、三气饮等,常用中药有独活、羌活、白芍、当归、黄芪、杜仲、细辛、川芎、桂枝、鸡血藤、苍术、牛膝、海桐皮、苡仁,以及甘草等等,医师会根据不同证型加减药物。除了内服药外,也可选用以上的一些药材,置入布袋内加热后用于外敷患处,或用煎汤药遗下的药渣以布袋包裹,趁热敷患处。

2、针灸(拔罐)治疗

针灸对膝关节炎治疗效果较好。根据研究,针灸有消炎止痛、退肿、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通过改变患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把一些致病炎性因子带走,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针刺常用的穴位有:阳陵泉、阴陵泉、牍鼻穴、足三里、梁丘、血海、委中、承山等,

资料

可以用电针,也可加艾灸,或加拔罐法,据研究以电针和温灸效果最好,一般能在数次治疗后缓解症状。

3、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应用得当对膝关节炎疗效也很好,多在患病局部采用揉法、摩法、拿法、研磨法、穴位指压等方法治疗,但需要指出的是,患者在急性炎症期最好不用推拿法,或谨慎使用轻手法推拿,以免炎证加剧。

4、药膳调理

药膳调理即我们常说的中医食疗,对膝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的药膳有很多,常见的如杜仲猪蹄。取杜仲15克、淮牛膝20克、胡椒根15克、猪蹄一段约200克,洗净加水适量,同煮至猪蹄熟软,喝汤连蹄肉吃下,此方也可以鹿筋取代猪蹄,有壮筋健骨、祛风行血、濡润关节作用。

除此之外,关节炎患者还应该适当的运动,这也是不少的。

多做有益关节的运动

1.每天活动关节:日常活动不能取代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尽量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关节,并且要努力使关节尽量撑开到最大极限(以不导致关节明显疼痛为准)。当然,如果有关节疼痛、肿胀,要在疼痛能够忍受的范围内轻柔运动。2.强壮肌肉:强壮有力的肌肉可保持关节稳固,使活动变得更舒适。3.耐力锻炼:耐力锻炼不仅有益关节,更重要的是有益心肺,并能改善精神状态。在各种耐力锻炼项目中,走路、水中运动和骑自行车是最常用的。

避开损伤关节的运动

篇11: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

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2、皮肤黏膜症状

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白塞病、脂膜炎等会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网状青紫、眼部症状等。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颤现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还会出现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成人斯帝尔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4、肌肉疼痛

肌肉也会出现疼痛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肌无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损害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等。

5、雷诺氏征

篇12:膝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

退行性骨性膝关节炎分为初、中、后、三期辨证论治。初期为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用身痛逐瘀汤加减。中期为肝肾亏虚,治宜补益肝肾,祛风通络,除湿止痛,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后期为气阴两虚型,治宜培补肝肾,益气活血,佐以通络,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中药熏洗:

常用外洗方多用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桑寄生、川牛膝、威灵仙、红花、川椒、艾叶等水煎外洗,同时将药用布包好熨膝。

针灸治疗:

可起到舒筋通路,活血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取穴部位: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犊鼻、足三里、委中、承山、太溪及患膝髌周部位。

推拿治疗 :

主要手法以 法、按揉法、弹拨法、摇法等。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以点法点按以上穴位,后以 法、按揉法、拿捏法作用于大腿股四头肌及膝髌周围,直至局部发热为度。患者仍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膝外侧,用双拇指将双髌骨向内推挤,同时垂直按压髌骨边缘压痛点,力量由轻逐渐加重。后用单手掌根部按揉髌骨下缘,反复多次。医者作膝关节摇法,同时配合膝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的被动活动,最后在膝关节周围行擦法。患者俯卧位医者施 法于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一侧约5分钟,重点在腘窝委中穴。

理疗 :

篇13: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1古今文献回顾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骨痹”范畴, 首见于《黄帝内经》, 为中医痹病理论之源。《素问·痹论》提出“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的概念, 描述其特异性症状“痹在于骨则重, 在于脉则血涩而不流, 在于筋则屈不伸, 在于肉则不仁, 在于皮则寒”。《金匮要略》记载“中风历节病”的病理为“筋伤”、“骨痿”, 临床主要表现为“历节痛, 不可屈伸”, 近似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并组合了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瘀血致痹学说, 治身痛逐瘀汤等方, 别具一格, 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痹病理论。现代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与古代基本一致,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特点是“本虚标实”, 故多以补肝肾、强筋骨、补益气血以治其本, 祛风散寒胜湿、活血通络止痛以治其标[1]。

2内治法

2.1 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将其证候分为肾虚髓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3型, 这种分类方法为临床所广泛采用。王少山等主张分期辨证, 初期证多瘀血阻络, 中期证属肝肾亏虚, 后期多为气阴两虚。刘洪旺等将本病分为3型论治:气滞血瘀型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药用桃仁、香附、乳香、泽兰、五灵脂、红花、地龙、没药、蜈蚣、归尾、川芎、川牛膝;寒湿痹阻型以当归四逆汤加独活寄生汤加减, 药用当归、地黄、独活、川牛膝、茯苓、泽泻、威灵仙、桂枝、芍药、秦艽、防风、细辛;肝肾亏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药用枸杞、杜仲、熟地、川牛膝、鹿角胶、茯苓、泽泻、当归、山药、菟丝子、柴胡、白芍。

2.2 专方加减治疗

曹向阳等自拟壮筋活血汤治疗, 从整体观念出发, 将其当作全身性疾病治疗, 围绕肾、肝、脾三脏立法组方, 以滋补肾阳为基础, 温煦肢节、气化水湿, 同时从“肝肾同源”、“肝主筋”理论出发滋补肝阴、柔筋利节。脾肾密切相关, 脾阳得肾阳之助, 能化湿通络, 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可祛瘀通脉, 使气行得畅, 疼痛缓解。严培军等从痰瘀水湿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6例, 用川芎、鸡血藤各15 g, 丹参、红花、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 g, 白芥子6 g;疼痛甚加制川乌、制草乌;肿胀甚加泽兰、泽泻;偏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白芍;寒盛加威灵仙、桑寄生;湿盛加薏苡仁、虎杖。每日1剂, 水煎服, 2周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 临床治愈62例, 好转106例, 未愈8例, 总有效率为95.45%。

3外治法

3.1 针刀治疗

刘书鹏等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5例, 局部施以小针刀术并注射强的松龙注射液及维生素B12注射液, 1次/d, 3次为1个疗程, 配合弹推髌骨手法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3%, 疗效较为满意。郎伯旭等采用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明显优于口服解热镇痛药组, 说明针刀的有效松解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是显著而迅速的, 而合理的功能锻炼则对疗效的保持及维持关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2 中药外用治疗

姜洪洋等采用自拟中药方 (川乌、草乌、海桐皮、伸筋草、透骨草、白芷等) 熏洗治疗本病120例, 取得满意效果, 总有效率为95%。唐广应等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伸筋草、乳香、没药、海桐皮、透骨草、牛膝、川椒、艾叶、威灵仙、钩藤、泽兰、补骨脂、骨碎补, 煎汤熏洗患膝。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 治疗效果较满意, 疗效稳定。

3.3 针灸推拿治疗

任彬等针刺采用斜刺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4穴, 手法为平补平泻。周光辉将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 对照组采用超短波配合中频电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膝痛程度积分、膝关节功能评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张贺民采用按摇膝眼法, 先予以循经点穴, 疏通经络使气血通畅, 再施以局部按摩, 按摇膝眼等手法使局部粘连得以松解, 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

4综合疗法

柳海平等采用自拟骨痹痛消方内服, 配合自拟关节熏洗方熏洗、手法推拿按摩等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52例, 有效率为95.2%。常程峰等应用祛风除湿的中药热敷, 配合针刺和小针刀, 治疗本病75例, 临床治愈54例, 好转16例, 无效5例, 有效率为93.33%。何成奇等应用穴位注射 (丹参注射液注入阿是穴) 与运动疗法相结合, 治疗本病30例, 显效15例, 进步8例, 改善4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0.0%。

综上所述,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治疗方法也很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中医辨证分型不规范, 难以做有效比较;临床科研设计不尽合理, 治疗用药多种多样, 大方复方多, 难以找到有效的中药组合等。为进一步研究本病, 应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科研设计, 此是提高文献科学性、可靠性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少山, 张世华.骨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347.

篇14: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湿热痹证;中医治疗;综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骤然发生的下肢小关节红肿热痛、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成为诸多家庭每日的餐饮习惯,加之饮酒、焦虑、疲劳等其他因素,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并且不断呈现城市化、低龄化趋势[1]。我国男性痛风患病率约为0.83%~1.98%,女性患病率约为0.07%~0.72%[2]。因此,一些医家尝试从中医角度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治疗加以研究。笔者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学治疗进展加以概括归纳,总结如下。

1 中医学内治法

1.1 中药汤剂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因嗜食肥甘厚腻,困阻脾胃,聚湿生痰,导致脾胃运化失司,痰湿从阳化热,湿热内蕴,重浊黏滞趋于下行,痹阻筋脉,故见下肢关节肿痛;又因脾胃失司,湿热流注脾胃之经,因而大多数患者发病之初可见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因其归属于中医痛风之湿热蕴结证,主要临床表现以热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取清热祛湿、宣痹止痛之法。因此,一些医家常以四妙汤、宣痹汤、白虎汤等作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随症加减。

1.1.1 四妙汤 出自《疡医大全》,因其含有清热利湿宣痹之品如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等,故诸多医家在临床上通过对四妙汤进行加减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石向欣[3]运用加味四妙汤(黄芪、生薏苡仁、苍术、川牛膝、金钱草、汉防己、川萆薢、威灵仙、土茯苓、白芍、甘草)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居建伟[4]在对8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口服秋水仙碱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四妙汤,治疗14 d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均有降低,且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赫军等[5]运用山大颜合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6.67%。蒋花[6]运用加味苍术白虎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患者32例,总有效率为96.88%。总之,以四妙汤作为基础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明显的疗效。因四妙散方中以黄柏为君,辅以苍术,共奏燥湿之功;佐以牛膝通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薏苡仁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诸药配伍,随症加减,共奏清热燥湿之效。

1.1.2 宣痹汤 谢世松[7]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湿热、痰瘀闭阻经络关节、肌肉,治疗上应采取祛风除湿、清热通络之法,并以治疗风湿热痹之宣痹汤为基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2例,总有效率为97.62%。蒙康龙等[8]对5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加服宣痹汤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李征[9]运用宣痹汤治疗急性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3例,总有效率为94.3%;且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并对肝肾的影响较小。宣痹汤见于《温病条辨》,其基本组成为防己、连翘、山栀子、滑石、薏苡仁、半夏等,方中防己循经入络,专除经络之湿,通痹止痛为君药;配伍滑石、赤小豆、薏苡仁以利湿,杏仁通调水道,开宣肺气,使湿热行之有道;半夏祛湿和中;合用海桐皮、姜黄以宣络止痛,助主药行除痹之效;佐以清热泻火之山栀子、连翘,助解骨节疼痛、灼热不适。诸药合用,集宣痹止痛、清热祛湿于一方之中,故在临床治疗中有明显疗效。

1.1.3 白虎加桂枝汤 为白虎汤加桂枝而成。白虎加桂枝汤方中石膏为君,为大寒之品,清热生津除烦,辅以知母清热养阴,两者相须,更显清热之效;佐以桂枝温经散寒,通脉止痛,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之势;粳米、甘草护胃和中,避免大寒之品损伤脾胃。方中诸药配伍清热利湿,通经止痛,因而可以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不适等症状。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湿热阻滞筋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气分热证,故一些医家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杨金德[10]运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8例,总有效率为100%。韩庆龙等[11]运用白虎加桂枝汤内服配合外敷金黄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与单纯口服秋水仙碱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尿酸、ESR、CRP显著下降,且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邱复亮[12]运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3.33%。何冠[13]运用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6例,4个疗程后,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且接近正常,总有效率为95.65%。

1.2 中成药 虽然中药汤剂可因人制宜,但中成药携带与服用更为方便,因而一些医家采用中成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赵恒侠等[14]用30 mL痰热清注射液加入到50 g·L-1葡萄糖注射液或9 g·L-1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5例,疗效显著。痰热清注射液中含有金银花、连翘、黄芪等清热解毒之品,可清泄湿热,故能够有效缩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病关节红肿时间,并减轻患者疼痛。池顺智等[15]在临床试验中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运用痛风定胶囊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44例,1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尿酸下降,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45%。愈风颗粒中含有土茯苓、威灵仙等活血化瘀解毒之品,成向进等[16]研究发现,愈风颗粒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综合疗效方面更具优势。

2 中医学外治法 因其操作便捷,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小,见效迅速,许多学者在临床治疗中偏爱使用中医学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关研究发现,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优势。

nlc202309081058

2.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包括传统单一针刺疗法、电针疗法、针刺放血疗法等。谢新群等[17]运用围刺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结果,围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且治疗后围刺组的血清尿酸明显下降,并无不良反应。雷海燕[18]采用阿是穴刺络放血加补母泻子针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总有效率为100%,并发现刺络放血加补母泻子针法较口服秋水仙碱等西药有着明显优势。金弘等[19]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采用电针疏密波能够最佳上调大鼠足踝关节滑膜内HSP70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踝关节局部炎症反应。吴云天等[20]用电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等穴位,配合足部浅表静脉及阿是穴火针点刺放血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4例,发现运用针刺疗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总有效率为91.18%。张大鹏等[21]运用针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3.33%。总之,针刺疗法取穴灵活,更加突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及因人制宜,且针刺疗法较为便捷干净,见效快,无特殊气味,无时间地点的限制,所以常被一些医家所采用。

2.2 药物外敷疗法 于静等[22-23]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痹肿消散能够有效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含量,从而证明痹肿消散外敷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运用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3例,总有效率为83.3%,且治疗后患者的ESR和CRP明显下降,由此得出,外敷清痹散可减轻化学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何进[24]运用中药冰疗痛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6.7%。中药冰疗痛风膏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且冰敷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有更好的解热镇痛之效。由此观之,药物外敷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急性期患者关节疼痛不适,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 中医综合疗法

内外结合,辨证施治,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尹智功等[25]运用瑶医药饼外敷联合茵陈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6.67%,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黄建华等[26]通过对7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发现内外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的肿胀、疼痛症状,且疗效迅速,总有效率为88.50%。阮志华等[27]采用电针配合朱氏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2例,总有效率为88.5%。该法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功能稳态,内外结合,疗效优于传统单一治疗方案。余智[28]运用点刺放血,针刺,中药内服、外敷的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3例,通过点刺放血使瘀毒得出,继而针刺时先予泻法,待得气后,少佐平补之法,平补平泻共奏清热消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在此基础上嘱患者口服中药汤剂(四妙散、宣痹汤加味),并将中药打粉外敷患处,结果痊愈21例,好转32例,总有效率为100%。崔世奎[29]运用痛风方内服及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0例,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口服秋水仙碱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4 小结与展望

总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病变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西药治疗大多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虽然止痛效果显著并且起效速度快;但其副作用多,对胃肠道肝肾损害较大。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优势体现在:①中医中药注重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制宜,整体观念较为突出。②中药汤剂在配伍上讲究君臣佐使的配合,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抵消或降低一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口服中药汤剂的药物组成灵活多变,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④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口服西药,并且中药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0]。

但是,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仍有不足:①中药汤剂保存、携带不方便,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成药品种较少。②针对经中药治疗后的患者复发率研究尚无较明确的观察报道,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治疗的长期疗效并不明确。③因诸多医家众说纷纭,目前,痛风性关节炎尚无明确的辨证分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归属热痹湿热蕴结型,是为诸多医家所认可的;但相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期来说,其辨证分型目前尚未明确[31]。由此观之,如何使中医中药治疗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5 参考文献

[1]Miao Z,Li C,Chen Y,et al.Dietary and lifestyl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high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the Shandong coastal cities of Eastern China[J].J Rheumatol,2008,35(9):1859-1864.

[2]Grassi D,Ferri L,Desideri G,et al.Chronic Hyperurice-mia,Uric Acid Deposi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Curr Pharm Des,2013,19(13):2432-2438.

[3]石向欣.加味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54,1087.

[4]居建伟.加味四妙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114-116.

[5]赫军,李丽华,何宾,等.山大颜合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30.

nlc202309081058

[6]蒋花.加味苍术白虎四妙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2):116.

[7]谢世松.宣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62-163.

[8]蒙康龙,任惠萍.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16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7):761-763.

[9]李征.宣痹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0):67-68.

[10]杨金德.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痛风关节炎2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30.

[11]韩庆龙,张高锋,徐峰,等.白虎加桂枝汤加味合金黄膏治疗湿热夹瘀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3,45(3):63-64.

[12]邱复亮.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散治疗风湿郁热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46.

[13]何冠.加味白虎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4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400.

[14]赵恒侠,张江海,邱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634-635.

[15]池顺智,李可大.痛风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1):39-40.

[16]成向进,张会哲,林朝亮,等.愈风颗粒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11):88-90.

[17]谢新群,曹耀兴,李丰,等.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5):375-377.

[18]雷海燕.刺络放血加补母泻子针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21-23.

[19]金弘,刘婷婷,陈英华,等.电针的不同波形对实验性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HSP70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64-66.

[20]吴云天,许明珠,郑盛惠,等.电针配合火针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400-1402.

[21]张大鹏,刘轶志,姜益常.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188.

[22]于静,李微,高明利,等.痹肿消散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TNF-α、IL-6、IL-8影响的试验研究[J].光明中医,2011,26(6):1125-1126.

[23]于静,高明利,纪维峰,等.清痹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3):51-52.

[24]何进.中药冰疗痛风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44.

[25]尹智功,刘江,肖敬,等.瑶医药饼外敷联合茵陈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4):13-15.

[26]黄建华,陈金春,黄建武,等.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7,19(5):7-8,10.

[27]阮志华,刘阳,孙扶.电针配合朱氏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2):68-69.

[28]余智.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3例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5):426-427.

[29]崔世奎.“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2):26-27.

[30]吴莹.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1]李海昌,温成平,谢志军,等.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中医证候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0):2530-2534.

收稿日期:2016-03-29;修回日期:2016-05-09

上一篇:12巧用瓶盖下一篇:六年级科技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