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2024-05-02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共18篇)

篇1: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作者:黄运绥

祖国伟大的中医学对于类风湿病的治疗,有非常瞩目的成就,随着西方医学被引入我们国家,对于类风湿,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都经历了一个比较快速发展的时期。现在,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依旧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治疗难题。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原则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能及早合理、联合用药。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之一。

二、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多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三、适当的中医推拿:能对风湿病症状的缓解起到辅助作用。这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比较有效。

篇2: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类风湿的症状在发生之后,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进行有效的治疗。这类的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好类风湿的疼痛、红肿等症状。也可以采用抗风湿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另外云克、糖皮质激素、植物药、生物制剂等药物也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出现。只要及时的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的类风湿疼痛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类风湿的时候,主要是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能很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篇3: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32例, 年龄21~76岁, 平均年龄 (45.78±4.23) 岁, 病程1月~13年, 平均病程 (9.63±1.26) 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35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 (45.96±4.33) 岁, 病程2月~16年, 平均病程 (9.78±1.34)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采取组间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扶他林等药物治疗, 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如温热疗法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 在活动期指导患者适当休息, 减少关节的负荷量, 关节腔有积液的可采取夹板或者支架的短期固定, 制动的时间不应超过2周, 关节疼痛减轻后转入稳定期要进行适当运动;缓解期患者以功能的锻炼为主, 增大关节的活动程度, 维持并改进患者关节肌肉的功能, 主要通过关节活动训练如肩肘的运动和足膝的运动;配合肌力增强训练和运动疗法, 结合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及工作情况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情况明显的减轻, 晨僵时间明显缩短, 肌力和20米步行时间好转, 患者的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减轻, 肌力和20米步行时间有所改善, 自理能力部分恢复;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未见改善或者加重, 其他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4]。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和晨僵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9.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详见表1。

注: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χ2=4.7273, aP=0.0297<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和晨僵时间情况详见表2。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和晨僵时间均好转,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P<0.05) 。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t=12.4450、6.4566, bP=0.0000、0.000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具有极高致残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功能疾病, 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1%左右, 有研究发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的2年就会出现不能逆转的骨关节破坏, 患者的关节发生畸形, 造成了关节功能的丧失,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地影响。目前在临床上西医常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细胞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虽然有一定疗效, 但是毒副反应较大, 且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关节的功能与活动程度均会产生变化, 影响了正常的活动[5,6]。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康复疗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疾病早期要求患者绝对制动, 亚急性期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肌肉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维持关节正常活动, 也可以预防关节挛缩、肌肉、骨骼等发生萎缩与骨质疏松[7,8]。在慢性期我们开始对患者积极的实施康复指导, 加强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不能充分运动的结合牵引等方法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但是要以患者稍感疼痛为限度;同时要保证患者增强肌力的锻炼, 采用各种方式如滑轮、弹簧、沙袋等逐渐的加大阻力;配合进行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早期可依靠架拐进行步行训练, 步行动作基本完成后要及时的纠正患者不良的步态;根据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制定好移动、饮食、更衣、沐浴等基本动作与技巧, 协助患者从病变的关节由远及近进行放松按摩。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和晨僵时间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康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能够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状况, 缩短晨僵持续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4例做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2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和晨僵时间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康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能够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状况, 缩短晨僵持续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关节畸形

参考文献

[1]闫红卫.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志, 2010, 16 (24) :116.

[2]葛学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3) :87-88.

[3]刘明岭, 沈鹰.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5) :1466-1471.

[4]陈少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健康必读杂志, 2011, 11 (11) :183-184.

[5]季向东, 舒彬, 宋达.动静结合康复疗法在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实践, 2010, 13 (1A) :89-90.

[6]张鸿婷, 刘波, 张秀荣, 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 2012, 40 (3) :81-84.

[7]陈宝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36) :8040.

篇4: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药浴;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60%-70%的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患者病率为0.32%-0.36%,低于欧美国家白人的1%,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药浴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75例;年龄在14-72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在0.5-30年。

1.2临床表现多数类风湿病人起病缓慢而隐匿,轻重不一,常以全身不适,关节疼痛、肿胀,并出现晨僵甚至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而就诊。

1.3药浴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和控制疾病发展抗风湿药);外科手术治疗。以上治疗方法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药浴治疗:首先根据病情选择药液,将药液加热水稀释到合适浓度,水量以浸入患者躯体为度,放入浴盆中,患者以半卧位将躯体浸泡在药液中沐浴20-30min。

2护理方法

2.1适当的休息和合理饮食活动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护关节功能,注意体位姿势,缓解期应下床活动或床上进行辅助锻炼,宜给予高蛋白(如鸡、鱼等)和含丰富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等)饮食。

2.2观察病情,指导锻炼观察有无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及关节功能变化,尤其注意关节的活动度、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现象和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缓解期鼓励病人进行适当活动或按摩,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

2.3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因全身不适、关节胀痛而备受折磨,加上疾病反复发作,担心致残而心情焦虑。护理人员应以友好乐观的态度接触病人了解其性格和对疾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关怀、同情、体贴病人,主动协助病人的生活,在语言、举止上使其感到温暖和亲切以消除孤独。向病人解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应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缓解期尽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激发病人对家庭、子女、社会的责任感,鼓励自强,消除依赖、抑郁和自卑。

2.4浴前护理饭前不宜进行药浴,以防低血糖休克,刚进食后也不要立即进行药浴,一般应在饭后1h进行,以免热水扩张周围肢体血管,使胃肠道血液量减少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药浴前可喝适量的温开水或饮料,以防药浴时出汗丢失水分而发生虚脱。药浴前应先淋浴,以清洁皮肤,防止药液污染

2.5浴中护理浴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调节室内温度在24℃-26℃,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药浴时应先测试水温,保持药浴水温在4O℃左右,过冷、过热均不宜。治疗时应将躯体完全浸人在药液中,防止药液进入口、眼、耳、鼻,浸泡时间为20-30min,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免缺氧昏倒,发生意外。洗浴后不要马上清洗,以保持药效。应严密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药浴。儿童、老人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避免受伤和意外。

2.6浴后护理治疗后用毛巾擦干,协助患者穿好衣服,以防感冒。有急性传染病、妊娠或妇女月经期不应进行药浴。药浴疗程结束后根据病情配合火灸、针灸、拔罐术等,以巩固药浴作用,并取得祛病除根的效果。

2.7健康教育避免各种诱因,如寒冷、潮湿、过度疲劳、感染等。强调休息和治疗性锻炼以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服,如出现胃肠道不适、黑便、肝肾功能损害时,及时就诊。嘱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血象、免疫指标以调整用药。每半年拍x光片观察骨破坏的情况。

3讨论

该病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和预防措施,主要治疗原则为减轻和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药浴兼有热水浴和药物性能双重作用,能扩张皮肤、肌肉及关节内的血管,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清除,改善患处缺氧状况和理化环境,达到消炎止痛、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关节强直,恢复肌肉功能,能使病人的关节肿胀、疼痛普遍得到减轻,关节活动获得改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不可焦虑、情绪低落。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措毛莉.藏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09):48.

[2]朱瓏.药浴减轻类风湿关节症状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6,(25):2416-2417.

篇5: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近百年来,乔氏活络宝在攻克风湿病上呕心沥血,历经近百年临床总结经验,研发出乔氏活络宝,专门针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在治疗类风湿上面,我们建议你选择中药治疗,这是由于类风湿和糖尿病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用西药治疗急不得,需要中药的调理才能够很好的治疗,避免类风湿带来更多的危害。

有了乔氏活络宝,类风湿患者就会彻底告别病魔的困扰。使他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乔氏中医世家,自民国起行医。已成功救治太多风湿、类风湿患者。经多年临床研究,乔氏活络宝始终坚持以中医外治为主,最大程度的减少常规药物对患者自身健康的严重危害,使之远远胜过西药疗效,大大增强了有效率、治愈率。

乔氏中医一向反对以服用西药激素类药物,牺牲身体免疫力为代价去寻找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希望。乔氏中医尊重却不迷信权威,百年来,乔氏历代不惜以身试药,如像斑蟊、马钱子、生半夏等大毒之药,医学价值虽有定论,也必亲自品尝之后才能确信其毒性大小及其配方适用量。

篇6:如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锻炼方法

2、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出现,防止病情反复。寒冷、潮湿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因而大多数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阴天、下雨、寒冷、潮湿,尤其是冻疮时关节肿痛均加重,往往使平时治疗处于稳定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前功尽弃,因此,要重视气候季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3、注意日常饮食的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以及钙剂的摄入。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某一种或几种食物敏感,食后即复发,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一旦发现则坚决不予再次食用。

4、调节情绪,树立信心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病情反复性大,患者情绪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就很容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要想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就要树立战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正规的治疗,并对预后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期望值。

5、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6、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7、注意劳逸结合

篇7: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推拿针灸:和物理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

中药治疗:按揉扁带藤按摩膏。

篇8: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治疗进展

1 RA发病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通常来说, RA的产生往往与患者自身体内T、B细胞激活异常所导致。患者临床表现出的免疫调节异常、免疫应答和相应的自身抗原的产生都是T、B细胞激活异常所产生[2]。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相关因素包括:神经精神状态、性激素、遗传、病毒、细胞、环境等。

1.1 细菌因素

临床试验证明, RA发病的关键是由于A组链球菌或菌壁内含有肽聚糖并对RA产生持续性的刺激, 由于A组链球菌在患者体内不断存活对RA持续性的刺激, 使得患者体内产生抗原并有抗体产生, 迫使患者产生病理性损伤, 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支原体所产生的关节炎动物模型同人类类风湿关节炎极为相似, 唯一的不同是关节炎动物模型, 没有产生类风湿因子 (RF) [3]。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 RA病人的滑膜组织和关节液, 并无类似菌体抗原物质生成, 所以经过推理细菌的生成同RA的起病有关, 但证据仍不充分。

1.2 病毒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同病毒的关系, 尤其是EB病毒的相互联系仍是当今学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试验表明, EB病毒所产生的关节炎同类风湿关节炎有所区别, RA患者对EB病毒更为敏感。RA患者的滑膜液和血清中, 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含量异常升高, 但经临床证实不存在EB病毒壳体抗原抗体[4]。

1.3 遗传因素

经统计, 一些特定的家族中, 存在较高的发病概率。

1.4 性激素

临床统计证明, RA发病率通常在0.5~3之间, 妊娠期患者临床表现较轻, 口服避孕药后的女性有较小的发病几率。通过动物试验表明, 性激素与RA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2 RA的免疫治疗

2.1 T细胞表面分子产生单克隆抗体

目前,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利用T细胞表面分子产生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治疗RA。国内外相关资料记载, 通过使用CD4单抗对于RA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CD4抗体可以使患者体内T细胞的性质和数量发生改变, 从而能够实现克隆消除, 向患者发出抑制信息, 进而阻断CD4的发生。APC和T细胞之间产生抑制作用阻碍了T细胞的生长。随着临床试验的进一步研究证实CD52、CD7、CD5也可以使得T细胞表面分子产生单克隆抗体, 从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

2.2 与细胞因子相关的治疗

抑制IL-1的产生, IL-1作为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具有典型性, 在RA的发病过程中对患者的关节起到破坏作用。IL-1受体拮抗剂可以看做是一种抑制物, 阻碍了细胞膜表面与IL-1的受体进行结合, 承担了内源性抗炎中调节因子的作用。在临床试验中, 大量RA滑膜液样品中, 即便提高了IL-1 Ra水平也很难改变IL-1介导的炎症, 但人们对于IL-1 Ra的重组可以实现治疗RA的目的。

2.3 基因治疗

生物性疾病调节因子 (如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抑制物) 均能通过裸DNA直接注射或滑膜细胞转染等方法进行基因治疗。在动物关节炎模型上已有几个成功的基因治疗报道。Ghivizzani[5]等将整合有IL-1Ra cDNA的逆转录病毒导入从RA患者滑膜提取的成纤维细胞, 并在关节移植前1周将其重植入同一患者的掌指骨关节内, 在手术后恢复的滑膜组织内可检测到滑膜细胞有成功的基因插入及IL-1Ra的表达。通过有关临床试验证明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但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来评价其临床效果。此外, 有报道IL-10基因导入后对经人的类风湿滑膜移植物移植的免疫缺陷小鼠和CIA均具有阻碍滑膜侵蚀的保护作用。

2.4 口服免疫耐受

为患者口服特殊的蛋白质抗原, 使该抗原在患者的肠胃中形成免疫功能, 从而产生一定的低免疫能力。患者通过口服免疫耐受药物能够有效的调节T细胞的克隆作用, 使患者产生免疫耐受。当口服药物剂量过高时形成克隆无能, 过低则对细胞起到抑制作用。利用特异性抗原使细胞产生激发现象, 有效抑制反应细胞的产生, 达到免疫功能。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免疫治疗通常是通过使得T细胞表面分子产生单克隆抗体已达到抑制T细胞的目的, 通过将患者体内T细胞疫苗的抑制, 可以保留患者原有的免疫性能, 降低致病的发生几率。也可以通过对发生炎症的细胞因子植入抗体, 已达到延缓RA的目的。此外, 基因治疗与口服免疫耐受治疗也是目前的研究方向, 具有广阔的前景, 值得期待。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英文缩写RA, 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疾病,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破坏性、对称性关节病变或者是关节滑膜炎。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千分之五,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虽然RA的发病机制仍有许多疑问存在, 但相应的免疫治疗仍不断的在深入研究中, 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可以说RA的免疫治疗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值得期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曾升平, 任丽娅, 赵霞.中医药诱导免疫耐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 (7) :76-77.

[2]王振宇.四妙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95-96.

[3]李甲振.白细胞介素2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信号诱导T细胞激活和促炎因子的分泌作用[D].汕头:汕头大学, 2007:113-114.

[4]巩国亭, 管洪在.细胞因子IL-12、IFN-γ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 2008, 23 (2) :256-257.

篇9: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等

非甾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目前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非甾类抗炎药有:

尼美舒利(怡美力) 高度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对环氧化酶-1不发生作用,不影响胃内保护前列腺素的合成,但能发生有效抗炎作用,从而减少了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常见的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不良反应。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美洛昔康(莫比可) 属烯醇酸类。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针对环氧化酶-2诱导酶控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但对参与保护胃肠道的一些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作用较弱。每天只需服1次,每次7.5 ~ 15毫克。

萘丁美酮(萘普酮) 是一种长效的非甾类抗炎药。本品有很强的镇痛消炎作用。剂量为1克,每晚1次。

双氯芬酸钠(扶他林) 系中外合资生产,国产同类药为双氯灭痛。该药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强,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多为轻微且可逆,老年和儿童患者的耐受性均好。每次25 ~ 50毫克,一日3次。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采用独特的蜡基质骨架和凝胶包衣相结合的先进双重缓释技术,服药后镇痛颗粒平稳释放,确保镇痛抗炎疗效持续24小时,所以每天只需口服1 ~ 2片,即75 ~ 150毫克。

英太清 为双氧芬酸钠缓释胶囊,血药浓度平稳。每次50毫克,一日2次。

戴芬 为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将某一单位剂量的药物活性成分均匀分散至几百个小颗粒内,每粒胶囊含75毫克双氯芬酸钠。其中25毫克为速释肠溶颗粒,可迅速释放缓解症状,其余50毫克为缓释颗粒,维持长时间平稳持久药效。一日1次,服用75 ~ 150毫克。

奥斯克 每片含双氯芬酸钠50毫克和米索前列醇200微克。前者能抗炎,后者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两者兼顾,相得益彰,既达到了缓解疼痛和改善活动的目的,又减少了胃肠溃疡发生率。由于米索前列醇能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所以孕妇禁用。每次50毫克,一日2次(上海光华医院风湿科 倪立青 邮码:20000)

治臀部硬结验方三则

臀部硬结为肌肉注射某些药物后因吸收不良而产生的皮下硬结,其症状为红、肿、热、痛,也可不痛不热,局部留下一个疙瘩,多年不愈。

⒈土豆片外贴。土豆有活淤血、散结、收敛、止痛的功效。方法是:将土豆洗净,切成薄片,覆盖在硬结上面,加纱布敷盖并胶布固定,每天更换3 ~ 5次。急性患者1 ~ 5天后硬结消失。

⒉栀子100克、三棱6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毫升再对入生姜汁100毫升和75%酒精40毫升得混合液。用法:在硬结局部涂抹,每日3 ~ 5次。适用于慢性患者。

篇10: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SN治疗RA的主要抗炎机制有:抑制关节局部滑膜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趋于平衡;抑制TNF-α及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

1.1 滑膜细胞 刘晓玲等[1]研究显示SN可明显减轻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滑膜的炎性浸润、巨噬A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减少滑膜细胞IL-6 mRNA的表达,可通过抑制滑膜细胞恶性增殖及IL-6基因的表达来阻断滑膜炎的进程。陈光星等[2]

研究显示SN可通过下调突变型p53来抑制滑膜细胞增生和诱导细胞凋亡,最终减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发挥治疗RA的作用。方勇飞等[3]研究显示SN在一定浓度及作用时间内可诱导RA患者滑膜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阻滞G1期细胞向S期移行有关。张莹等[4]研究显示SN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滑膜细胞增殖,这种作用与细胞周期有关,这些有助于将来治疗RA方案的合理设计。张娟等[5]研究显示SN可以抑制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并下调MMP-3的表达,推断这可能是其治疗RA的一种机理。方勇飞等[6]研究显示SN可能通过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NF-κB活性,降低滑膜细胞内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而治疗RA.黄小鲁等[7]研究显示SN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内NF-κBp65核转位和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为其抗炎机制之一。陈方军等[8]研究显示SN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恢复大鼠滑膜细胞的形态,SN治疗RA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滑膜细胞分泌炎性介质,恢复滑膜细胞形态有关。

1.2 淋巴细胞 蔡辉等[9-10]研究显示SN可抑制RA患者CCP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体外活化及增殖,调节环瓜氨酸肽刺激的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分泌IFN-γ及IL-4等细胞因子可能在RA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凝等[11]研究显示SN治疗RA的作用,可能与明显降低具有致病作用的Th17细胞比例,而显着升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regs细胞比例有关。陈光星等[12]研究显示SN具有抑制关节炎症和关节破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IL-6的产生,抑制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

1.3 树突状细胞 赵毅等[13-14]研究显示SN可能通过抑制RA树突状细胞NF-κB活性,阻断其分化成熟,阻止了它在RA发病中的抗原提呈作用;SN可抑制RA树突状细胞IL-12的分泌及其表面分子CD40,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的能力,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余克等[15-17]究显示SN可能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CD80mRNA及CD 86mRNA的表达,阻断对其T细胞的协同刺激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SN可有效抑制RA患者外周血DCs中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CR7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抑制趋化因子CXCL9,CXCL10的分泌,但对CXCL11的表达没有影响,SN可通过抑制趋化因子对DCs的迁移作用和减少DCs与T细胞的接触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SN可明显降低RA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2和TLR4表达,抑制TLR介导的炎症信号传导,而产生治疗RA的作用。

1.4 巨噬细胞 王勇等[18]研究显示SN在体外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活性而降低腹腔巨噬细胞内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

1.5 细胞因子 杨德森等[19-20]研究显示SN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明显降低关节浸液内NO,PGE2及细胞因子IL-1,TNF水平,提示SN对RA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局部区域细胞因子活性和降低炎症介质含量有关,其中使NO水平下降可能是重要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提示SN不仅显着降低血清及关节浸液内致炎因子IL-1,TNF水平,同时显着增高抗炎因子IL-4及IL-10水平,是其治疗RA的机理之一。孙钰等[21]研究显示SN能够减少关节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缓解关节炎症,通过抑制滑膜中CYR-61表达,进而抑制滑膜炎症细胞黏附浸润为其抗炎机制之一。王勇等[22-24]研究均显示SN可通过降低RA患者中血清炎性介质TNF-α及IL-1β的含量而治疗RA.SN对RA关节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血管新生伴随着RA的整个病程,是RA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RA关节内新生血管增生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滑膜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成正比,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可缓解RA的病情。延缓甚至阻断RA病人的滑膜血管新生,已成为RA治疗的重要靶标之一。RA滑膜血管新生是一个由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25].VEGF是血管生成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内皮抑素是一种强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Kok TW等[26]研究提示SN可抑制βFGF诱导的HU-VEC的增殖、趋化性迁移和官腔形成,同时降低体内基质胶栓子中的血管新生和大鼠主动脉环实验中的微血管生长。SN对RA关节软骨和骨侵蚀及破坏的影响

RA的不良临床结局主要与骨破坏相关,骨破坏主要由破骨细胞介导。RANKL系统在破骨细胞分化调节中起关键作用,RANKL与RANK结合,介导破骨细胞分化。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可与RANKL高度亲和而阻碍RANKL的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骨吸收,OPG/RANKL常用来评价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及骨形成的平衡。RA中参与破骨细胞分化及活性调节的因子还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L-23,IL-6,IL-11,IL-1,TNF-α和IL-17,其中IL-1,TNF-α及IL-17与RA骨侵蚀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h17与IL-17可以强化RANKL信号通路,参与RA的骨破坏。凌云等[27]研究显示SN联合MTX治疗RA,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股骨及腰椎骨密度,有效调节骨代谢,延缓甚至减轻患者骨破坏。李成等[28]研究显示SN联合MTX能较好的控制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并协同延缓骨破坏的发生,可能与其通过对MMP-3、MMP-13的抑制提高OPG/RANKL的比例有关。丁从珠等[29]研究显示SN联合MTX能够协同提高CIA大鼠外周血OPG/RANKL,下调IL-17等。吴红娟等[30]研究显示SN可抑制骨关节炎病变中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PGE2及IL-1β生成,是其减轻软骨损伤与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

4小 结

综上所述,中药单体SN治疗RA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血管形成及抑制骨破坏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显示较好的前景。但现有研究对其治疗RA的机制阐明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11:手指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

2、外用膏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

3、针灸疗法: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刺激,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篇12: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2例门诊患者,男17例,女25例;年龄32~67岁,平均49岁;病程1~,平均4年;早期患者11例,中期患者23例,晚期患者8例,全部患者按中医辨证原则分为:风湿性6例,虚寒型22例,痰瘀互结型8例,寒热夹杂型6例。

1.2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RA分类标准,具备以下各项中4项者即可诊断:①每日晨僵持续1h以上,时间超过6周;②3个或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3]。

1.3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生黄芪30g、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5g、鸡血藤30g、制川乌10g(先煎)、桂枝15g、细辛6g、羌活15g、独活15g、威灵仙15g、透骨草30g、羊藿叶24g、乳香10g、没药10g、乌蛇15g、蜈蚣3条、土元10g、炙马钱子0.3g、白芥子15g、生甘草6g,每日1剂。煎药方法:将上方药物用冷水浸泡30min,每剂煎2次,每煎煮沸后30min,每次煎留药液200ml,将两次煎留药液混匀备用。服用方法:早、晚各服药液200ml,3个月为1个疗程。加减:阳虚甚者加制附片、鹿角胶;寒盛痛剧者加制草乌;关节肿胀者加防己和生薏仁;瘀血明显者加血竭和地龙;关节僵硬变形者加炮山甲和蜂房;低热阴虚者加丹皮、秦艽和石斛;局部灼热,寒热夹杂者加生石膏、知母和黄柏;气虚者加党参和白术。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关节功能活动有改善,实验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关节功能活动均无明显改善,实验检查无变化[4]。

2.2治疗结果

本组42例中临床治愈26例(61.9%),显效11例(26.2%),好转2例(4.8%),无效3例(7.1%),总有效率为92.9%。

3典型病例

患者,男,51岁,农民,9月3日初诊。由于患者长期居住湿热潮湿之地,导致双膝、踝及脚关节肿痛,继则手腕及手指关节肿痛,已经确诊为RA。现双膝、脚踝、腕、手指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僵硬已3年,舌淡苔白润,脉弦细,血化验: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西医诊断为RA,中医诊断属“顽痹”、“厉节风”范畴,证属肾虚寒湿、痰瘀凝滞、痹阻经络关节而致,治宜补肾散寒祛湿、疏风活络止痛。处方:桂枝30g、制川乌10g(先)、细辛6g、羌活15g、独活15g、熟地15g、鹿角10g(化)、淫羊藿24g、威灵仙15g、透骨草30g、当归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鸡血藤30g、乌蛇15g、川芎18g、白芍15g、蜈蚣3条、、生黄芪30g、生甘草6g、炙马钱子0.3g、蜂房10g、炒白芥子15g,水煎早晚服。二诊,12月8日,已服上方90余剂,现四肢关节疼痛消失,肿胀消失,四肢屈伸自如。

4讨论

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据统计,在国外其发病率为1%~2%,个别地区高达5%。在我国平均为0.4%,总数360万~440万[5]。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外袭人体肌腠、经络,滞留筋骨、关节、肌肉,痹阻气血,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由于肾主骨、肝主筋,所以筋骨、关节病变当责之于肝肾,应以肝肾亏虚为本。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是其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关键因素(即内因),而风、湿等邪外袭仅属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外因),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篇》)。明代医家王肯堂明确指出痹证的发生:“有风、有湿、有寒、有热,皆标也;肾虚,其本也。”《金匮要略浅注》则进一步明确指出“此证若非肝肾先虚,则虽得水气,未必便入筋骨”。又因诸邪痹阻经络,使营血涩滞,则血凝成瘀,故瘀血也贯穿于本病始终[6]。基于上述病机特点,方用生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淫羊藿益气养血,柔肝补肾,强壮筋骨;制川乌、炙马钱子、细辛和桂枝温经散寒、开通经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诸药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炎症发展,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和肢体关节功能;羌活、独活、威灵仙和透骨草祛风除湿散寒;土元、制乳香和制没药活血化瘀、通络定通;蜈蚣、乌蛇搜风透骨,疏通经络;白芥子擅祛经络之痰以消肿;甘草解毒调和药性[7]。诸药配伍,使机体正气恢复,寒湿痰瘀得除,络通血行,筋骨强健而获佳效。

[参考文献]

[1]王金法.自拟乌蛇葛根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例[J].光明中医,,24(1):62-64.

[2]李昕秀.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分析[J].光明中医,,3(22):82.

[3]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25.

[4]张军辉,温振宇.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61.

[5]王念莲,徐阳.五苓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4):416.

[6]高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26-1727.

篇1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类风湿关节炎病例98例,其中,男27例,女71例;年龄34~87岁,平均64.5岁;病程15 d~1年,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关节肿胀数等基线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排除标准[3]:(1)合并患有其他免疫性疾病;(2)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有严重药物过敏史;(5)具有免疫抑制剂应用的相关禁忌证。

1.2 方法

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关节腔注入甲氨蝶呤10 mg周,复方倍他米松7 mg/d;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入甲氨蝶呤10 mg/周,小剂量(≤10 mg/d)强的松。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

1.4 疗效判断

计算各指标的治疗前后差值,并得出改善百分比=(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治疗前值×100%。疗效评价标准[4]为显效:所有指标改善百分比平均值>75%;有效:所有指标改善百分比平均值在30%~75%;无效:所有指标改善百分比平均值<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比较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发现,治疗组关节肿胀、压痛减少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RP、ESR、RF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7.16,*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血常规异常1例,肝功能异常1例;!·编读往来·对照组发生血常规异常2例,尿常规异常1例,肝功能异常1例,肾功能异常2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2例(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6例(12.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χ2=8.79,P<0.05)。

3 讨论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被公认为是以早期骨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性疾病[5]。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间可为几天至数个月,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性受限,形成长期病痛。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常以全身症状为主,晚期可出现骨关节畸形等异常从而导致活动受限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质量低等严重影响。因而,正确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可选治疗方案均以症状改善为宗旨,而其中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具有高疗效、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点[6,7]。

本研究资料分析表明,治疗组关节肿胀、压痛减少数多于对照组,治疗组CRP、ESR、RF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因此,甲氨蝶呤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高效、安全、不良反应少、耐受性佳等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赵霞,方勇飞.甲氨蝶呤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45-47.

[2]罗彦,王志中,王勇,等.多聚谷氨酸化甲氨蝶呤浓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5):473-475.

[3]齐保健,刘春景.以甲氨蝶呤为对照的重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214-2216.

[4]庞捷.小剂量激素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J].中国药业,2010,19(11):68-70.

[5]Korotkova M,Westman M,Gheorghe KR,et al.Effects of antirheumatictreatmentsontheprostaglandinE2biosyntheticpathway[J].ArthritisRheum,2005,52(11):3439-3447.

[6]苏勇,姚越峰,刘绛,等.36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39-40.

篇1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途径

我院自八八年四月十五日开始,用以良种山蚂蚁为主的混合剂——“抗类风湿1号粉”、“抗类风湿2号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获得良好疗效。这里,选择其中的几个病例:

朱××男52岁工程师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3年,手指、足踝、趾、膝关节持续性疼痛,腕关节强直,手指肿胀不能端茶杯,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跛行。曾用中西药多次治疗无效。化验检查:血沉2mm/h,抗“O”正常,粘蛋白1.51 mg/dl,类风湿因子强阳性。关节摄片示早期类风湿改变。经服抗类风湿1号粉二个月余,四肢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双手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行走自如。

黄××女42岁工人患病3年,双肩、腕、双骶髂关节、脊柱、双手指关节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自己不能行走,由家属抬来诊室。查:双膝、双踝关节明显肿胀,双手指关节肿胀、畸形,手足及四肢不能活动。化验检查:血沉81 mm/h,抗“O”正常,粘蛋白6.45mg/dl,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锌52.7,ug/dl。关节摄片:“。早期类风湿改变”。本病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经服药一个半月后能自行行走至本院复诊,疼痛及肿胀均有好转;经服药两月余,生活能自理,能操持家务,并能结毛线。

殷××女53岁退休患病6年,腕、指、膝、踝关节疼痛,手指关节肿胀呈梭形改变,伴全身消瘦,体重92斤。生活不能自理。化验检查:血沉123 mm/h,抗“o”正常,粘蛋白4.27mg/dl,类风湿因子强阳性。关节摄片:“早期类风关改变:。经服药一个月后关节疼痛减轻,食欲增加,复查血沉59。/h,类风湿因子阳性;续服药一个月后关节疼痛及肿胀消失,体重增加至11 7,5斤。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承担起全部家务劳动。

潘××男37岁工人患病4年,四肢关节疼痛持续4月余,伴低热(37.5℃~37.6℃),双手指关节梭形变,四肢、手指及双足活动受限,伴大小鱼际肌、手背肌萎缩,踝关节肿胀。化验检查:血沉42mm/h,抗“O”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摄片:“早期类风湿改变”。经服药一个月后疼痛有好转,仅足踝部疼痛,续服一个半月后,关节疼痛及肿胀消失,体温正常,行走自如。

迄今为止,我院按照国内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共收治了二千三百多例患者(其中以女性居多,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78岁;病程最短的2~3个月,最长的40余年),并进行了全面的生化检查。对部分病人还进行了血清锌含量的测定,发现极大部分患者血清锌含量较正常人为低,活动期较稳定期更为明显。根据我们三个多月的追踪及临床疗效观察表明:抗类风湿1号粉和2号粉治疗类风湿性和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除少数年老体弱或消化不良者服后初期有轻度腹胀、腹泻外,无任何毒副反应,且药源丰富,服用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 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的一种周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常见症状是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

蚂蚁富含十九种氨基酸和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其中锌的含量最高,因而具有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篇15: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贝诺酯)1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见恶心、呕吐、胃部不适。

(2)吲哚类:消炎痛(吲哚美辛)25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3)丙酸类:布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4)苯乙酸类:芬布芬0.3克,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克,每日3次。

(5)噻嗪类:炎痛喜康20毫克,每日1次。

篇16: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2018云南楚雄医疗卫生招考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前两天闺蜜睡醒了之后跟我说她手疼,我问她哪里疼,她说食指的关节疼,她就上百度查了查,“完了完了,我肯定是得类风湿了,完了,网上说到最后就畸形了”,闺蜜大喊大叫的让我哭笑不得,“是时候给你普及一下关于类风湿的知识了!”

首先,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和血管炎,滑膜炎是关节表现的基础。它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也就是症状,其中最早出现的就是关节痛了,最常出现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最典型的特点是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关节不仅会痛,还会出现关节肿胀,除了这一典型症状之外,还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会有晨僵现象,通俗易懂一点儿来说就是早上起来一些小关节不易活动,感觉僵硬,需要多活动活动或用温水泡泡手就会活动正常了,这就是晨僵现象,那闺蜜有一点说的是正确的,那就是这个病到了晚期关节会出现畸形,天鹅颈样、纽扣花样等等,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控制和治疗,要不然后果是很严重的。

那有的读者就要问了,这种病怎么治疗啊?首先是一般治疗,包括患者教育、休息、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物理疗法等。除了一般治疗我们还可以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MTX)应作为RA的首选用药。(3)糖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和全身炎症。这个病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只是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改善症状。所以大家还是保护好自己,不要得这种病哦~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更多云南楚雄医疗考试信息关注楚雄中公教育信息网

篇1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作者:黄运绥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会对患者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时间越长对身体的伤害就越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针对患者的关节部位产生伤害,时间长了会使得关节肿胀出现畸形的现象关节就会丧失活动的能力,越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越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晨僵。95%以上的患者有关节晨僵。晨僵是指病变关节在夜间静止不动后,晨起时出现较长时间的受累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晨僵常是关节受累的第一个症状,大多出现在关节疼痛之前,病情严重时全身关节均可出现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晨僵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发冷和麻木感。关节疼痛与压痛。绝大多数患者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于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形肿胀是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特点。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甚至剧烈疼痛。

关节肿胀。凡受累的关节均可出现肿胀,关节肿胀表示炎症较重。典型的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例如近端指间关节的梭形肿胀。关节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最易检查出来,而肩髋等大关节肿胀却不易发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分别有几种:

1、微创治疗:常见的有臭氧关节腔内注射等治疗方法,能有效去除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因而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能有效患者症状,对于症状较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效果,也可作为较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辅助治疗。

3、封闭疗法:俗称“打封闭针”,就是直接把药物注射到椎管内或神经根周围,局部麻醉以达到止痛效果。该种治疗方法见效快,但容易复发。

篇18: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红外线治疗仪,疼痛缓解,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累及周围的关节,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大多数的活动期患者出现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的会累及脏腑器官[1]。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采取口服抗风湿性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但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可能对缓解病情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在临床使用[2]。本文主要探讨采用红外线治疗仪对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效果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缓解提供有效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均为我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和晨僵等体征,同时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综合诊断,所有患者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患者、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或者有精神病史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后实行,患者年龄18-70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11例,女33例,年龄在34-67岁,平均年龄为(48.72±5.19)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5±1.23)年;对照组男13例,女31例,年龄在33~69岁,平均年龄为(48.87±5.2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72±1.19)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对患者开展常规的健康教育,进行抗炎、抗类风湿治疗,静脉滴注甲氨蝶呤15mg/次,1次/周,治疗疗程为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红外线治疗,采用飞利浦InfraCare红外线治疗仪(Philips Consumer Lifestyle B.V.,型号:HP3631)进行局部的好安设,治疗仪同皮肤之间的距离在30-40cm,每次照射20min,温度以患者感觉温热为适宜,1次/d,7d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分别于入院时至疗程结束后采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PI-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PI-NRS)是专门的定量测定患者疼痛的量表,分值从0-10分[3]。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变化对比

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5.03±0.31)分,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3.88±0.85)分,组间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注:两组干预疼痛均降低,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一般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临床体征,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患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滑膜炎与血管翳形成,血清和组织中的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出现变化,破坏了骨与软骨造成了骨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与功能的丧失[4]。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呈现反复发作性对称分布,早期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与功能障碍[5]。

我院采用红外线治疗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红外线疗法主要是通过红外线辐射器在人体经络穴位进行照射让穴位产生温热效应起到温通经脉、让气血运行的刺激方法。红外线治疗仪发出红外线,当物体吸收红外线辐射后物体的温度就会上升,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改变,也被称为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辐射产生的激发效应,这种反应会在人体内毛细血管发生扩张、组织血流量增加以及代谢增强等变化,研究显示人体属于生物体,红外线在人体特殊作用可以对皮肤和皮下组织具备强烈的穿透作用,因此除了产生温度效应还会出现细胞共振作用,引发人体细胞的活化。目前大量的实验证实红外线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能够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产生的热效应可以引发血管扩张;二是能够起到解痉止痛作用,通过红外线照射可以降低了末梢神经的兴奋性,缓解了肌肉痉挛起到止痛效果;三是红外线可以发挥消炎效果,通过提升吞噬细胞能力加快了炎症物质的吸收,有利于炎症介质的吸收与消散;四是红外线可以增加体细胞能量产生,细胞内的线粒体会吸收红外线光能而被激发,为体内的体细胞代谢活动供应了能量,同时还可以提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强度,生物大分子氢键会受到红外线激发处在功能状态,因此能够加大对刺激的阈值,提升了刺激神经体液系统调节强度,效果显著[7,8]。

综上所述,红外线治疗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能够提升自身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罗平,邹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社会角色活动限制与心理状况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2,33(6):794—795.

[2]夏裕发,褚克丹,李煌,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1):44—46.

[3]邬亚军,赵治友.中药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160—161.

[4]刘明岭,沈鹰.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5):1466—1471.

[5]兰由玉,王友强.依托芬那酯凝胶加红外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6):32—34.

[6]张永红,薛俊珍,杨建宝,等.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1例[J].河北中医,2013,35(02):243—244.

[7]白鹏,李冬梅,王军,等.红外光治疗仪与普通远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11):871—872.

上一篇:税负效应下一篇:英国ucas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