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简介

2024-04-07

高中化学课程简介(通用8篇)

篇1:高中化学课程简介

开发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落实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

戴奇志

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教研室

518081 Daiqizhi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Education Bureau of Yantion District

摘要

为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笔者组织区域内各中学化学教师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行动研究,并开发了有关的校本课程,给微型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赋予了强的生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在实施的国家化学新课程力求努力改变旧课程化学实验落后的现象,在高中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标准建议”中,都涉及了很多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除必修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外,还在选修课程中将化学实验设立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说明化学实验在新课程内容中占有比旧课程更加重要的位置。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必修课程教材(以鲁科版教材为例)对此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通过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栏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其中的实验编排不是用过去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开编排的方式,而是通过设计 “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的全新方式,将实验内容和过程及方法呈现出来。化学1、2(必修)涉及这样的实验设计共有40个,而完成这二本教材的学时只有72学时,相当于旧课程半年的学时(旧课程必修1全年学时为140)。所有这些实验内容如果在课堂上用常规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很难全部完成,从而影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新课程目标也难以落实。

为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笔者组织区域内各中学化学教师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行动研究,并开发了有关的校本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专家引领,注重理论指导。

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同体,搭建起两类人共同对话的平台。合作行动研究变成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两类人共同的生存方式。我们请全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主任、微型化学实验专家周宁怀教授和深圳市教研室教研员吴运来老师等专家共同参与研究,指导研究。专家们定期亲临我区做专题学术报告、实验技术指导及课堂教学点评等。合作行动研究小组每月定期组织2-3次学习研讨沙龙;每学期举行区、市级微型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公开课2-3节,并请专家、学校领导、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评课;每学期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近几年,我们还组织研究教师参加了全国及海峡两岸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及全国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及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活动。化学专家的引领及各种学习活动对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实践探索,积极开发微型实验校本课程。

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过程中,合作行动研究小组首先集体研究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常规实验,然后按教材章节分工将常规化学实验尽可能改为微型化学实验,并设计成探究式的微型实验方案,然后将这些设计方案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并对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检验SO42-的试剂选择,学生需以微型实验仪器(多孔井穴板)通过以下三组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第一组,以BaCl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第二组,以BaCl2为主试剂,1 以硝酸为辅助试剂。第三组,以Ba(NO3)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教师的微型实验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微型实验探究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归纳结论。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具体物质(H2S、SO2、浓H2SO4)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实验探究、做出合理的结论。教师则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记录,并及时修改完善实验方案设计,在实践中改进并编写《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校本课程教材(分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初稿。

研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专家同行的评价及有关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进一步修改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以此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教材的建设。

另外,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区级“化学与生活”或“科学与生活”微型实验设计研究性学习展示与竞赛活动,将微型实验教学拓展到课外。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关注,激发他们开发和利用微型实验仪器主动探究的热情,并在探究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表明,参加活动的学生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意识。在区第五、第六届中学生“生活与化学”、“生活与科学”的实验大赛中,学生的表演精彩纷呈、令人惊叹。有学生仅用微型化学仪器中的多用滴管和井穴板,就能较准确地测定出市售食盐中碘的含量,已由定性研究转向了定量研究;有学生自行设计装置和实验步骤研究香烟的危害等。我们将学生自主设计的优秀的微型实验方案结集成册,便成为丰富的微型实验课程资源。

三、深入总结反思,积极展望未来

近年来,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在实践探索中研究了微型化学实验的功能、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微型化学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及策略、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实验的有机结合、微型实验仪器的改进等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

《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教材,给微型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赋予了强的生命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直得到中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主任周宁怀教授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由于本教材可以结合新课程配套使用,从而使本项研究成果成为课题的一大创新点和亮点,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

利用本教材学习,可以更新学生的化学实验方式,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以微型实验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其模式为:预测(用类比的方法推测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探究(设计微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独立思考推理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预测中归纳整合知识,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学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成绩提高较快,知识掌握更牢,思维灵活性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

在课题研究的几年里,区的化学高考成绩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能不断提高,进入全市前列,学生的进步率也进入全市前列,据观察统计,报考化学的考生都是从初中开始的微型化学实验的积极参与者,大都在区实验竞赛中取得过好成绩。

其次,营造了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

微型实验引入化学教学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其中教师只是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讨论、合作研究,学生的探究和思想均得到充分尊重,积极性得到充分保护,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于是有了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师生间的相互提高。

再次,搭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平台。

开展本课题研究,密切结合了化学教学实际,把握住了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实验改革的方向与重点、难点,它既能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打破了教师传统意义上对学习内容的垄断和权威,让老师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促使他们不断充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同时利用 2 微型实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师已不再是教材的机械使用者、被动传播者,而成了课程的主动实施者、积极开发者、热心研究者和精心创造者,为建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新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与专家、领导、本学科及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对于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构建了最佳发展平台。结果表明,参与研究的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均不断得到提高。几年来,课题组教师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多次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得各种奖项;有一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二位教师成为区级青年骨干教师,四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级高考先进教师等,成为盐田区最优秀的学科组。

另外,还培养了学生节俭、环保的绿色化学意识和价值取向。

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简单,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药品用量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药品,培养了学生节省的习惯和节俭的品质;实验的废气物(废渣、废水、废气)大大减少,大大保护了环境,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很自然地将可持续发展观渗透到了教学中。

当然,常规化学实验和微型化学实验的有机结合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只做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程教材中的微型化学实验与探究性教学研究,该研究还应该扩展到选修课教材及研究性学习以及生活实际当中。这是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化学教育专家们已经预言,微型化学实验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必将在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 [2]周宁怀等.第六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论文集.齐齐哈尔.2004.7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 [4]周宁怀. 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科学出版社.2000.2 [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6]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篇2:高中化学课程简介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新课程中的化学教师

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基本全面展开,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组成部分的高中化学课程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是关系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准确把握化学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则是进行化学教育工作之必须,更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得以实施的保障.

作 者:王淑娟 作者单位:锦州,渤海大学教育学院,121000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 化学 新课程 教师角色 教师能力

篇3:高中化学课程简介

一、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弊端

新课程改革后, 高中化学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 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高中化学旧教材中, 必学的相关知识显得非常难, 但是新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又过于简单。很多旧教材中必学的内容在新教材中都变成了思考和交流的内容, 或者是选修的内容, 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头绪。下面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化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弊端进行描述。

首先, 在新教材中, 教学内容的引入过于突兀。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引入教学内容的来源, 直接将内容摆在学生面前, 这使得学生难以接受和消化相关知识。同时因为内容过于突兀, 使得课程资源逻辑性不强。教师在面对教材内容时, 不能够抓住重点, 不能够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是将教材简单知识化。这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没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忽略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过于重视知识的单方面传授。

其次,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对新教材不够了解, 不能够合理地整合资源。虽然说教师依旧如往常一样勤勤恳恳地备课和研究教材, 但是在进行单元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 没有把握好学习的重点、教材的总体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教材所涉及的观点;单一地将书本作为教材, 没有将一些辅助教学工具 (如网络、实验、多媒体等) 融合在一起, 不能够从教与学、教与互动的角度认识教材课程。

例如, 在进行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于强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能够将元素周期表背下来。教师只是单一地从教材的内容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和传授, 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 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律, 导致整个教学课堂呈现一种压抑、枯燥的氛围。

最后, 教师并不了解新课程理念所承载的化学学习要求。在对某些课程内容进行处理时, 教师不能将学生所学的内容和所掌握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导致教学内容的脱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能在脑海中形成固定的知识衔接网, 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化学系统。同时,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掌握不到位, 将高中化学的难易程度和高考题的难易程度混为一谈, 出现了逻辑顺序紊乱的现象。一旦出现新的内容, 教师就会对其进行延伸、渗透、深入, 增加内容的复杂性, 导致教学课时不够用, 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以上所提的化学资源整合问题只是化学教学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却已经严重地遏制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步伐。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地对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所呈现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 将化学文化和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可以将多媒体、网络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和高中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 这必然会更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高中化学课程资源。

二、高中化学课程资源整合策略

1.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很多教育机构都倡导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在一起, 高中化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化学实验,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新课程理念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倡让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实验和探知的过程中, 感悟化学的存在, 掌握化学的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 在高中化学中, 很多化学实验的文字介绍显得枯燥和抽象, 即便是存在一些附加的图片, 但是想象的空间少之又少。将多媒体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 将学生弄不明白的一些内容, 利用相关的软件制作成课件, 通过微观内容放大、宏观内容缩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这在短时间内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出化学反应的流程, 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浅显化,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 在学习“氯气以及一氧化碳毒性”的过程中, 学生没有办法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氯气和一氧化碳的毒性到底有多大。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三维动画, 展示小老鼠在氯气和一氧化碳中中毒死亡的过程, 并且出示中毒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从动画中感知氯气和一氧化碳的毒性。

第二, 在网络环境下, 可以利用仿真化学实验、虚拟实验室软件进行化学实验, 能够将网络和化学学科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 通过网上人际对话、网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共同获取新的知识和分享在实验过程中的感悟。

第三, 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知识的复习工作。当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 学生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学期所涉及的重点、难点、相关的化学公式、典型习题等进行总结, 将其打印出来, 发放给学生, 也可以将电子版发到学生的邮箱中。这样更方便学生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好重点和难点, 避免当哪个知识点掌握不当时, 出现好几本书反复翻找的现象。同时, 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再利用相关的软件制作习题, 将所有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创建习题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将地方文化和高中化学学习整合在一起

任何学习都来源于生活, 并且扎根于生活, 化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化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更是化学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将地方文化、生活和高中化学结合在一起,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从整体上强化高中化学的学习。具体如下:

第一, 将地方文化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在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第四 章第一小 节“无机非 金属的主 角———硅”的教学中, 介绍陶瓷时, 教师让学生从一些企业当中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 并且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描述陶瓷的生产步骤以及程序, 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描述和总结, 学生更细致地了解了陶瓷并且掌握了相关化学原理。

第二, 将环境保护和高中化学整合在一起。在高一化学必修1的第四章中, 着重强调了环境保护意识, 强调了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低碳减排等。为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内容, 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将生活中的污染现象紧紧地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 以提高学生对保护环境概念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 最近北京、上海、深圳、吉林等地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雾霾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我国工业的发展非常迅猛, 碳排放量和一些污染物的排放严重超标, 导致大部分地区出现空气污染的现象。

又如, 每个班级都会有安放电池的钟表, 当电池没电的时候, 我们往往会将废弃的电池扔到垃圾箱里。电池属于不可回收的物品, 它对环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个五号电池, 在丢入大自然的河水之后, 能够污染60万升水, 这个数量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这主要是因为电池中含有锌皮 (铁皮) 、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 蓄电池以铅的化合物为主, 这些都是严重影响环境的化学物质。

所以说, 在进行环境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环境污染问题和教学结合在一起, 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 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将多样化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整合在一起

虽然本文中提出了将多媒体教学和化学教学整合在一起的理念, 强调将高中化学和多媒体教学整合在一起, 能够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并不冲突, 将适当的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整合在一起, 能够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要依照新课程的理念, 积极引导学生以探究、合作、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 让学生学会多合作、多探究、多思考,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实验主导地位、学生辅助实验的局面,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过程中, 教师可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给出相对应的反应原理, 让学生选择器材药品, 设计实验装置, 然后做实验, 记录好实验的现象, 填写实验报告,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时, 引导学生对失败的实验现象进行仔细的探求和研究, 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进行科学探究, 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对应的实验, 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 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 并且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感受。

例如, 在进行钠、镁、铝金属性比较实验的实验设计过程中, 并没有将铝和水会发生一定的反应设置到其中, 但是有学生提出了“铝是否能够和水进行反应”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此产生了质疑。如果说铝和水能够反应, 那么铝锅不是就不能用了?带着这个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验, 首先将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打磨掉,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后来将铝片浸入NaOH溶液当中, 用水完全洗净之后, 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加热。实验结果表明,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气泡, 这足以说明铝是能够和水发生反应的。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同时, 为了避免学生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还可以将实验教学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可以举办化学晚会, 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化学实验呈现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揭穿“鬼火”的秘密, 荧光显字的奥秘, 鲜花能够变色的神奇, 鸡蛋变身游泳冠军, 樟脑丸变身跳舞专家, 等等, 利用表演的方式将实验呈现给学生, 同时讲述实验原理, 积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的实验素材和知识积累, 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化工厂、工业园区、油厂、酒厂等。在参观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了解涉及的化学材料, 为化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 学生认识到化学和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可适机开展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 某城市重点高中被列为这个城市的实验高中,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经常利用星期五的最后两节化学课, 和同学们一起参观该市的酒精厂、化工厂、面粉厂、锅炉厂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工厂所排放的烟的颜色、气味以及颗粒的状态。回到学校之后, 让学生分析这些颗粒物所含的成分及其为什么会造成大气污染。这样的实地考察、实地分析、实地探究, 让学生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让学生能够感知到实验与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4.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很多高中都设置有图书馆, 并且有相对应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但是从目前我国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程度来看, 尚不理想。高中图书馆并不经常性地开放, 图书馆所容纳的图书内容不够完善和齐备, 很多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在馆藏书中并不能够完全地查找到, 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 图书馆形同虚设。所以说, 笔者认为应该经常性地开放图书馆, 不断充实图书馆中的书籍, 尽可能地扩大涉及面, 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从实验器材和设备的角度进行分析, 实验器材和设备逐渐出现了老化和损坏的现象。学校领导应该重视高中实验器材的添置与引进, 要着重添加一些高中实验器材, 对一些老化或者损坏的仪器进行定时定量地维修, 保障器材充裕, 保障学生能够定时地进行实验。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的课程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并提出了整合策略:首先, 应该将高中化学和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在一起,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进行实验和复习工作,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教学所呈现的枯燥性。其次, 将高中化学和地方文化整合在一起。化学来源于生活, 更扎根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化学的存在, 并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悟化学的乐趣。再次,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原理, 感受化学的真实性。最后,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以及化学实验器材, 随时考察图书馆藏书的容量以及化学器材的使用性, 针对一些老化和损坏的化学器材进修补和更换, 保障图书馆和器材的实用性, 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云淑, 张文军, 王俊.高中课堂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化学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3]朱越, 岳刚德主编.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13.

[4]邓小丽, 方明生等编著.研究性学习案例解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5]唐灵生.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论文, 2012 (11) .

[6]王延芳.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3 (4) .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教育经济学第6卷“教育资源”词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8] (美) MarshaWeil著, 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9]陈佑清.课程即发展资源: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一个新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11) .

篇4:高中化学课程简介

化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在注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中化学老师的首要任务。在施教过程中要同时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和对生活化学的探索与运用,下面将从教学过程的“前、中、后”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教学前的准备

在进行具体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化学章节特点来进行系统、完善的教学设计与计划。在此只对以下两点进行具体论述。

1.启发式的引导

在进行备教时,可以选取当代的热点事件或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引入相关课程。比如,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章教学时,可以在教学之初让学生观看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神舟十号的发射视频,引入介绍新材料时期的太空金属钛,进而引出对人类历史影响巨大的几代金属,将学生引入金属的王国之中,接着再进行后续教学。优秀的教学引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相关系列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还能够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并为之思考。

2.教材之外的準备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通透理解教材的知识特点、学生的知识情况以及大纲的重点要求。因此,教师要在理解这些内容的前提下思考教学的知识内涵与外延,必要的时候也要注重对教材之外知识的准备。例如,在有机化学的一些章节如“烃和卤代烃”的学习中,教材的内容偏向介绍性与基础性,只是呈现了几种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式、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令学生对有机化学部分的全面理解与学习存在一定困难。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形成知识体系,对有着共同特性的有机物分类,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如各种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电子式”以及相关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引出具有共同结构特点的有机物的相似物理性质。通过类似此种类型的教学准备,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拓展,还可以对教材的缺乏空间进行弥补,这也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与设计。

二、教学中的重点

1.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活动是教学的化学反应式,良好的课堂氛围则是反应中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轻松诙谐的语言来创建愉快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要形成富有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

2.善于利用小组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小组。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小组进行开放式讨论,通过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来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探索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交流与碰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多种综合素养,并通过构造小组之间形成的自然竞争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教学效果;第三,小组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决信息和问题的能力。比如,依旧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章来说,可以提前让学生小组对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及用途进行搜集与总结,并作课堂展示。

3.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实验课是学习自然科学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让知识变得形象化,还能让教学过程动态化。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特点与器材情况有机地选择一些实验进行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对于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课程,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讲解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启发与引导,深切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其动手能力。例如,在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记忆实验的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并由反应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注重生活与实践

新课程强调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树立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在这些方面,教师应该做一个引路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进行学习。例如,在章节“硫与氮的氧化物”中对酸雨的学习便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并根据当地环境与建筑进行思考,以“酸雨的成因与影响”为主题进行实验或幻灯片展示等教学活动。此外,贴近生活与进行实践的过程也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三、教学后的延伸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不仅只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来认识不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不同反映,并可以建立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感受,及时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估与修改,以达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总之,优秀的施教方法来自于对多种方式的交叉使用,高中化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地进行课程设计,并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与思考,同时,要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配合使用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等多种综合素养,真正掌握新课程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宋伟.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1(58):13.

[2]黄向阳.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93-94.

[3]邵灵彬.以基础内容为重点的高中化学教学分析[J].赤子,2012(7):76.

篇5:高中化学课程

1、化学2之后(先学化学1,再学化学2),至少应从选修课程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上述课程结构从学分上来要求,通常也称“4+2结构”。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三套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强。

教材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

“压缩饼干”(相同的体积下含量更多)式和跳跃式的知识体系使许多学生看不懂,稍微翻翻之后就放在了一旁;教师以及部分学生除了使用新教材外,还使用一套甚至数套旧教材的现象相当多,固然有应试的压力所致

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各有侧重,设置模块内容的线索有所不同。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传统的化学课程往往注重于描述一些化学现象,介绍一些化学理论知识,重点在于将化学概念、原理阐述清楚。而新课改下的化学课程则非常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强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强调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体验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在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 设置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问题讨论,合作 学习,实验探究,调查咨询。如元素周期律的导出,现行教材中这一部分知识完全是以理论推导的,新教材则采用了讨论填表的方法,让学生在列表填表总结的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导出元素周期律。

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教育生活化与生活教育化。

就注意结合有关内容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并在第六章,结合O3和SO2等性质的介绍,采用必学、选学、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从大气、水、土壤以及居室、食品等方面相对集中地介绍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问题,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等虽然可能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但最终防治污染还需运用化学原理和化学的方法。

篇6: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2.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各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简介

化学

1、化学2: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上述课程模块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内容体系,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各模块中都应有所体现。

4.课程模块选择建议

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

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化学

1、化学2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本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现作如下说明。

篇7:《高中化学必修2》课程纲要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2《必修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教学材料: 年第三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007人教版

◆授课时间2年: 2012 月7日至8月 ◆授课对象:高中高一年级学生◆设计教师 高一化学组:课时:70◆总课时 ◆模块总目标

: 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的学习2通过高中化学必修

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 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2

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3

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标准 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 第一章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②了解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8—1 基本的要求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和ⅦA③以ⅠA

常见的同位素及其应用。O、H、C④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知道 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弹性的要求 1

级化学组2014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②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发展的要求 不宜拓展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①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②以第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 基本的要求 ③知道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④知道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①原子半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弹性的要求 ②了解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掌握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发展的要求 不宜拓展 化学键 第三节 能够说出共价键的概念以及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①知道离子键、各种化学键的形成。②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判断常见化合物的类别。基本的要求 ③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④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够从化学键的变化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弹性的要求 发展的要求 ①共价键的键角、键能等概念。不宜拓展 ②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化学能与热能 第一节 2

级化学组2014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

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

②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基本的要求 ③通过生产、生活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④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弹性的要求 发展的要求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不宜拓展 化学能与电能 第二节

①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基本的要求 ②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③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弹性的要求 发展的要求 不宜拓展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节 弹性的要求 发展的要求 不宜拓展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 有机化合物 第三章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节 .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1 基本的要求 3

级化学组2014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2 .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3 .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类推烷烃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知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能根据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判断它们是否为同5 分异构体和同系物。.能根据一些具体的烷烃的化学式推出烷烃的通式。1

.知道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的个数及碳链的形状可能有哪些。2 弹性的要求 .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31 个以内)。5.掌握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碳原子数在 发展的要求 .烷烃燃烧的通式。根据燃烧产物确定烷烃的分子式2 烷烃的系统命名。暂不宜拓展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节 .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1 解烯烃的概念。.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及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成反应。2会写乙烯与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3OH、Cl、HCl、H222 基本的要求 发生加成化学方程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结构简式。结构式、会写苯的分子式、.4 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5弹性的要求 不饱和度的概念。

;居室中苯污染。)下一章将学习(石油的炼制;煤的干馏、综合利用 发展的要求 .烯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1 暂不宜拓展 .烯烃的通式、苯的同系物的通式。2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三节

级化学组2014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会写乙醇和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官能团的概念,知道1组OH和—CH。知道乙醇是由—COOH,乙酸的官能团是—OH乙醇的官能团是—3 组成。COOH和—CH成;乙酸是由—3

上的氢可以被金属置换,会写化学方程式。OH.知道乙醇中的—2.知道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以及反应中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相关反应3

的化学方程式。.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的金属、与碱4 基本要求性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并知道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会写乙酸、NaOH、Na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CONa332 .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会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而H上的OH、乙醇脱去—OH.知道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是乙酸脱去—6

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乙酸乙酯。.知道酯化反应这一实验中试剂的加入顺序,加热及浓硫酸的作用,饱和碳7 酸钠溶液的作用。.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1 弹性要求 具有哪些性质。COOH、—OH.知道官能团—2.知道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3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是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承担着与上期化学教育相衔接,2《化学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而在整个高中化 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共有四个专题2《化学个课时。1:【开学第一课】解读本学期《课程纲要》;指导学生规划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制定 学习的自我管理要求和预定本学期学习目标。课时安排 备注容 内 节 章 章∕单元 .元素周期表1 3 .元素周期律2 第一章 2 .化学键3元素周期 物质结构 3 律 本章复习1习题讲评 4 .化学能与热能1 3 5

.化学能与电能2 3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3 第二章

本章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2习题讲评 5 期中考试 试题讲评 3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1 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3 第三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3 3 有机化合物 .基本营养物质4

本章复习

习题讲评 级化学组2014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 2 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2 1习题讲评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 本章复习

开发利用期末基础知识复习4 期末考前训练 注:另含学生实验十课时。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具,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1.。,并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优化作业》设计《课课练》2.二、实施方式设计预习提纲,同时依据课程标准辅助相应适量的《课课练》和优化作业,指导学生的课前,学习摘要,预习和课堂巩固。预习提纲的结构分为:预习要点(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建议等))两10%)和拓展提高(90%《课课练》和优化作业分基础巩固(尝试应用与交流,问题整理反馈。

部分,并规定合理的量和完成时间,力求课堂完成、课堂反馈、课堂解决。6

级化学组2014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设置问题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问题驱动教学:1.探究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课前预学探究,课中互助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先学后讲:2.巩固拓展。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例题,学生在预习或平时学习中所重、难点讲授:3.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层设计相应的优化作业,巩固训练与分层辅导:4.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全批全改和部分面批面改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分层辅导,以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两名同(指定学习能力、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4-6建立合作学习:5.方法分享、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指导小组内学生制定互帮互学的要求和措施,副组长)学为组长、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6.善于类比和反思,查漏补缺,定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善于总结和归纳,复习与总结:7.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知识和方法,提高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观察、预习交流、提问回答、板演、课堂小测和练习、学生质疑等途课堂反馈:1.径及时反馈。课后反馈:2.通过作业检查批改、课后检测、师生对话交流、问卷调查、座谈、课后辅导和

单元过关测试等途径来反馈。

六、拓展提升 根据学习内容标准,在课内可适当延伸,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1.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编讲义和练习,分层次开展不同类型的学科活动班,开发校本课程,2.选报学习,促进各层次学生共同发展。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性活动。3.◆课程评价 7

级化学组2014重庆市长寿中学高

一、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评价分为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达标测试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一)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统计,课堂纪律表现,课堂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 1.的及时评价。

作业评价:作业交送、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订正情况。2.3.合作交流: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学科评比活动、竞赛成绩等。

自主学习情况:预习表现和效果,自习课学习表现,疑难问题的解决态度和表现情况。4.达标测试性评价由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和试期末测试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篇8:高中化学课程简介

1.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必要性

1.1 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化学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意识和化学科学品质。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高中化学课程在必修课程模块的基础上综合设置选修课程模块,以进一步突出对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强调,以进一步强调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这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

1.2 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对此,构建灵活、开放、多样化的化学课程结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例如,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模块,在必修的基础上,适当拓宽知识的广度、加深知识的难度,使得选修学生的技能与特长得到展现与发展,为未来从事化学或相关方向的学生奠定了基础。这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1.3 促进教师化学教学业务成熟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业务源于课程的改革创新,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师队伍的合理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选修课程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思维模式,由推进实施到开拓创新的转变。教师也会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贮备、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化学专业技术与教学能力,为新课程化学的教学探寻更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2.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运用策略

2.1 依据课程模块,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能够反映出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选取又要符合选修课程模块的特点。因而,从对课程标准的真正内涵的完整理解与把握,再到编写者依照自己的理解选取教材编写的内容,最后教师用教材教,这三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必修课程的要求出发,探寻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选好学习内容。

化学选修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想象,启迪思维,力求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情境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1)目标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倾向的学生可做“基本要求”、“发展要求”、“拓展要求”;(2)内容的选择性,即教学内容可以随社会生活的变化做适当调整;(3)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即教学方法可采用专题讲座、实践调查、学生自学、讨论等方式加以实施;(4)学习方式的多元性,即倡导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等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2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

新课程化学的选修从内容、实验、设备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该课程资源的实际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对选修资源予以适当的优化组合,以发挥其功能作用。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优化:(1)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2)教师在指导选课上应该遵从以学生为主体和因材指导的原则;(3)完善课程资源的配套实施。例如,实验化学模块的开设,必然使得稀缺的实验资源得到充实,实验室的建设以及人员的配备等得到积极改善;(4)重视先进教学模式的推广,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予以学习推广,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以为,建立合理的选修化学评价机制能够发挥选修的“导学、学好”的激励性功能。例如,像《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模块,以纸笔测验为主,学习档案袋和活动表现等方式为辅对学生进行评价。《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以活动表现评价为主,提倡通过开展辩论、角色扮演、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适当采取纸笔测验的形式,那么命题就要侧重“能力”立意,设计开放型的试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化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解决能力。《实验化学》模块评价可侧重过程性评价,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合作意识等多方面予以考查,以充分地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和激情,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当然,新课程高考方案中是否给予选修课以应有的关注,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考试成本。对此,笔者以为:(1)非化学方向文科考生:必修加两个选修模块,试卷种类共15种;(2)化学方向理科考生:必修加四个选修模块,试卷种类共15种。化学科目需要试卷30种。这样的模式可能会更好些。

3.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教学的注意点

3.1 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选修课程中所表现的激情和积极性应予以重视和保护。

3.2 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中应从拓展延伸必修课程和学生化学知识技能出发,选好模块教学内容。

3.3 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中依据文理科的不同而确定合理的评价模式,应体现“重视基础,提高技能,促进发展”的原则。

上一篇:青岛区教师招聘下一篇:干海参营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