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的设计和评价

2022-09-12

1 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高中新课改的热潮, 广大教师日益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 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和评价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目前高中化学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作业量偏多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布置作业往往面面俱到, 其中“一刀切”的作业太多,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缺乏自我选择;封闭性作业偏多, 缺乏生活内容的融入,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2 部分学生存在厌倦心理

他们对作业目的不明确, 因作业偏多偏深难以独自完成而采取应付态度, 能抄就抄, 敷衍了事,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1.3 教师对作业处理简单

教师对作业只作简单的对错批改, 评价单一, 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 化学作业的设计和评价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教学要力求贴近学生”, 强调以化学知识为载体,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体现新课程理念, 我认为化学作业迫切需要进行“生活化、个性化、开放化、人文化”改革, 实施创新型的作业设计和评价。

2.1 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化学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为此, 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化学问题。用所学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使所学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 同时体会到化学的应用价值, 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还可结合社会热点, 布置课外学习题目。如学完有机物醇的酯化及酯的水解反应后, 要求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释好酒为什么是“陈年老酒”、“十年珍藏”;苹果放置时间长了为何出现酒香味, 炒肉时往往既要加些醋又要加点酒, 才会味美可口。再如在学完原电池后,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铁铸的炒菜锅的生锈现象, 请对这一变化过程用化学知识进行描述。

2.2 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 故作业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 照顾学优生”为原则, 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选做双基巩固题, 基础好的学生可相应完成一些能力提高题。这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学生的基础得到保证, 负担得以减轻, 并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让学生量体裁衣, 量力而行, 从而使完成作业成为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 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问题1本次作业中, 你独立完成的题目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目有哪些?

问题2本次作业中, 对于不会做的题目, 你能分析出症结所在吗?

问题1的设定, 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问题2的设定, 使学生不做不会做的题目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 再不会有人去抄袭他人的作业。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 学生去分析症结所在, 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 提高的是分析能力, 摈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对学生而言, 完成作业是成功, 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问题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有苦学变为乐学, 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提高了作业效率,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2.3 作业开放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开放性化学试题在解题过程中强调答案的多样化、群体化, 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解决问题,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 我在平时总是设计一些开放性化学试题作为学生的作业,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这里以《氧族元素》的知识块为例, 就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试题一:哪些事实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

分析:《氧族元素》这一单元纯属元素化合物知识, 并没有系统的理论内容。但在分析解答某些具体问题时却常运用到化学理论。本题对于氯和硫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因审题角度的多样性, 从而导致结论的不确定性。通过本题的训练, 学生不仅掌握了硫的非金属性比氯的非金属性弱这一结论, 而且还掌握了比较两者强弱的方法和依据,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试题二:S O2能够跟哪些物质反应?各体现了S O2何种性质?哪些反应可以获得S O2?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分析:本题因指向域宽广而导致结论的多重性。学生对S O2的性质和制法都已学过, 但零碎而不完整, 残缺而不全面。通过学生自己多方搜索, 老师疏导, 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网络便自然形成, S O2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制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试题三:哪些方法能鉴别出硫化钾溶液和硫酸钾溶液?试描述有关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鉴别硫化钾和硫酸钾, 实质上就是鉴别S 2-和S O42-, 但具体用什么实验方案, 选用哪些试剂, 根据什么现象, 依据什么原理都需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分析、设计、思考、探索, 最终制订出合理有效的解题方案。结果显示, 学生所运用的化学试剂、化学知识及解题思路各不相同。这种方式的训练, 其过程带有很强的探索性, 可以开拓学生思路,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增强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以上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使新课程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体会到了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4 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 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 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同时, 通过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 也让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交流的乐趣。

(1) 适时适度地写好作业评语, 能沟通师生的感情,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困生在作业中的点滴进步, 教师要善于观察, 及时给予热情鼓励, 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不断取得进步。对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 我们在作业中批上“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或“你领悟《龟兔赛跑》故事的哲理吗”等批语。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敷衍了事的学生, 只要出现一次比较工整认真的情况, 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在作业中批上“认真是进步的开始”或“继续努力, 你一定能让人刮目相看”等批语。教师每一次的作业批改, 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 鼓励他勤奋学习, 解答他的疑难困惑, 为他提出合理建议, 分享他的成功快乐,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 在教学中, 倡导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增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 作业批改也应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课堂中面批、优生助批, 课堂内完成作业的由教师当堂面批, 当后进生作业批完后帮助其分析订正错误,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其作业过程, 进行辅导评改。这样一来, 教师工作量减轻了, 将有更充足的精力对作业进行精批精改或写评语。而学生能从不同的批改方式中及时得到知识反馈的结果, 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赏识、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帮助同学后的愉悦, 从而形成一种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通过作业的“生活化、个性化、开放化、人文化”改革, 增强学生对作业的情感, 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实际运用, 增加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机会, 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 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 也是学习的需要。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体现新课程理念, 摒弃应试教育对学生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化学作业迫切需要进行“生活化、个性化、开放化、人文化”改革, 实施创新型的作业设计和评价。

关键词:作业,问题,设计,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