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地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微课程广泛运用于物理教学中。本文结合微课程的应用特征,提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要求,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化建设;微课程微课程又称微型网络视频课程,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融合的产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中物理课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课程管理论文 篇1:

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 要】目前,各高中学校在物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普遍存在有效落实难,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

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物理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高中物理实践教学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物理实践教学在其实施的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通常其流于形式,实施效果不佳。

一、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观念不强。

教育部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但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却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外活动来开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而是对此保持消极的态度。当下,虽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面对高考这一独木桥,社会群体的关注点还是功利性的集中在学生的学业成绩,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好坏的唯一指标。迫于压力,学校不得不狠抓高考科目的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开展。

2.缺乏有效的课程方案和管理机制。

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系统而有效的课程方案和管理机制。我国课程管理采取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负责课程的整体规划,地方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学校则负责实施课程。针对实践教学,国家已经明确了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种类、课时以及评价等内容。但地方层面并没能制定出具体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更没有相应的教师编制,只是简单粗略地要求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各学校在实践教学的实施、管理方面都非常随意,常常流于形式。

3.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实践教学难为“无米之炊”。物理实践教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应该说,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比较容易的,生活中处处有资源。但调查发现,实际开发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支持不够,一线教师缺乏开发平台和经费支持,开发兴趣不高;另一方面,一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经验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

4.未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线教师既参与学生的理论学习,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更了解学生的素质现状和问题需求,能为学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帮助。然而,调查表明,一线物理教师很少参与到学生的物理实践活动中去。原因是很多学校没有将实践教学纳入规范的课程体系,没有明确规定教师是否参与、怎样参与教学活动,也没有将教学活动计入教师的日常工作量,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再者物理教师平时主要致力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很难给学生提供应有的帮助。

二、促进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应对策略

1.不断完善课程管理体系。

加强高中物理实践教学的课程管理,首先要转变学校课程管理理念,建立全新课程观,将实践教学充分重视起来。必要时,可以对物理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出刚性的管理要求,强化课程的规范实施,避免弱化实践教学。其次,要有专门的师资储备和课时安排,不能将物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额外”的任务强加到教师头上,成为教师的负担。再者,学校要为物理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要让物理实践教学开的起来,开的丰富。

2.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发展校本课程。

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开发起来容易,利用起来顺手。一线物理教师要学会充分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物理实践教学注入活力。比如甘肃省酒泉市,既是我国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风能发电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资源对学生进行以“航天梦”、“风能利用”等为主题的物理实践教学。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极大兴趣,也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增加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3.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物理实践教学中要充分保障學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还处在学习成长的阶段,其理论知识、活动经验、操作水平等都有限,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还没法解决,这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非常重要。教师在关键时候可以参与谋划、提出对策,鼓劲加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活动中的波折,提升学生的信心。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参与活动的行为管理,以保障物理实践教学能开展的有效果,有深度。

总之,精细的课程方案、教师的积极参与、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促进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有效实施,还要在以上方面积极改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樊成河.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J].考试周刊,2015(30):169.

作者简介:徐可刚(1989.6-),男,甘肃民勤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

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第二课堂的高中物理实践教学研究(GS[2018]GHB2590)。

作者:徐可刚

高中物理课程管理论文 篇2: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地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微课程广泛运用于物理教学中。本文结合微课程的应用特征,提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要求,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化建设;微课程

微课程又称微型网络视频课程,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融合的产物。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微课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微课程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各学科及其教学环节进行设计,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讲授来提升学生的认知,以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点的作用。高中物理实验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加以理解,如果将微课程手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物理微课程的设计要求

1.增强趣味性,明确主题

高中物理微课程的主要受众是中学生,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掌握中学生的思想特征,在微课程的设计中适当地引入中学生关注或者是熟知的热点内容,以此吸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时间为6~8分钟。微课程的设计初衷不只是将书本内容进行重复讲解,而是选择一个关键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节奏明快,讲授清晰

微课程的时间偏短,其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复杂的多元理論,不能进行过渡性铺垫,更不能在讲解关键性概念时拖泥带水,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程应配有相关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以达到微课程的教学目的。

3.设置问题,引人深思

利用微课程讲解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发散性问题带入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其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地讲授关键性问题,也对观看者进行了思维训练。问题设计可以是知识点的阶段性的提问,也可以是拓展性、发散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微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物理微课程的改进及应用

1.注意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的创新

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对视频形式、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高中物理实验不仅注重实验步骤的严谨性,同样也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而在微课程中,可以从一些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是实验现象入手,引入需要讲解的物理知识,再进行场景切换,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创新,将客观存在转换为物理语言,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物理题目生活化、趣味化,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微课程视频的融合创新。

2.完善配套教材及课件,强化学生记忆

微课程的良好普及与运用离不开师生的认同,同样也离不开优质的配套教材的运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除了微课程视频外,也应适当发放一些电子教材、课件或是资料等物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并强化认知。教师应区分好视频属性,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微课程视频,如将基础型、提升型以及拓展型视频区分开,方便不同需求的学生观看。

3.严格管理、审查微课程资源,杜绝低质量视频

微课程视频质量把控同样是当前微课程管理需要重视的环节。在微课程实际操作中,大多数视频是由高校牵头而由社会工作室设计和录制的,虽然其设计内容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但也会失去微课程精准性和独特性的优势。如今,微课程资源硕果累累,各地的中小学完全可以在选择微课程资源时进行整体质量的把控,主要分析该微课程是否有完整的教学表述、是否有较为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等方面,同时让部分学生进行试看并反馈信息,这对于提升微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静.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33):78.

[2]刘斌.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17,30(1):119-121.

[3]周战荣,马进,沈晓芳.大学物理微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6,26(S1):121-124.

注:本文系2017年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系统论视角下高中物理‘微课程’教学模式应用问题研究”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2017080)。

作者简介:杨学全(1990— ),男,贵州黎平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责任编辑:闵 婕 周玉梅)

作者:杨学全

高中物理课程管理论文 篇3: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与整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及现状

校本课程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兴起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重申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地广泛开设校本课程,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日臻成熟,有一套较完备的校本课程系统,编著了校本教材。然而,也有一些学校校本课程限于开几个讲座,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开设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可谓参差不齐。同时,作为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一线教师,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依靠自己以往的经验,缺乏理论的指导。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针对物理校本课程实施,要多渠道、创造性地合理开发学生兴趣高,學生参与度高的课程资源。中学物理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任。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仅依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不够,需要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建立“基于校本资源的教与学”,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各地中学物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基于以上现状,大力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兴趣,广泛参与,形成课程化管理和评价是迫在眉睫的。在这一过程中,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首要的任务。

二、高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围绕课程目标开设校本选修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相一致,但又独具特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需要体现的课程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课程要“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更加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开设都要围绕着课程目标,不能随心所欲。

(二)多渠道开发校本资源

1.以教师为主体开发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决策主体进行开发的。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都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校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对此,我们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加强学习、研讨。近两年,我校大力倡导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和校本研究。

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并非依靠教师的一己之力,需要科组教师的团队力量,搜集、整理相关资源的信息资料时,需要反复研讨,从中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可实施、操作的课程资源,最后由一名教师主要负责整理、应用,开设成型的校本课程。这种方式目前是很多学校主要采用的,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形式。

2.寻求其他途径开发课程资源

以社会力量、学生、家长等为主体开发课程资源是一个重要途径。在学校所在的社区或与学校有密切联系的企业都可以提供可开发的课程资源。以企业、社区、学生社团类的校本课程组织更灵活,活动更方便,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另外,家长是学校教育力量的一个重要补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资源,家长从事各行各业,与家长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很多。利用家长的社会关系,组织一定的参观、实践活动。

(三)高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评价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三是科组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校科研办根据以上情况,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同时,学校要求所有参与课程开发的老师把课程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学校将结合以上几方面,最终给出评价意见,与科组共同决定课程是否继续开设。这一评价方式贯穿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对教师及时总结表扬,不仅能促进教师积极性的保持,同时也指出不足,可使教师改进,促使其提高更快。

2.对学生的评价

由于校本课程在我校还属于自由选修阶段,没有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段必须选修校本课程,因此没有采用学分评价。目前,物理校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是以结果(成果、作品)来评价学生,是一种奖励式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校每年定期举办科技节,选拔一些学生作品参加科技节的展示,学生对此的积极性很高,当看到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全校师生面前时,那种成就感不是多分能替代的。

(四)整合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特色,“和谐发展,个性生长”为主要目的,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调查研究、合作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编写过程注重突出以下五个特征:实践性、探索性、补充性、个体性、通俗性。

在开发物理课程资源的过程中经历了搜集资源(材料)、与不同阶段的高中物理知识整合、尝试性开设课程、评价反馈资源的优劣、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再补充或删减。如此反复,以期使物理校本课程科学化和系统化。

经过两年来的收集整理资料,筛选、重组课程资源,分析现有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最终进行试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情况会发生变化,进行不断地改进与提升,并在实施中不断地进行完善。边使用边修订将是贯穿于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校本教材进行改进和不断地完善,才能真正提炼出适合学校的校本教材,使校本课程实现课程化目标。

通过开发物理课程资源,科学评价、整合课程资源,实施校本课程,两年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培养了教师的全面素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作者:解凤英

上一篇:电视媒介食品安全论文下一篇:复合板热处理工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