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名师教学实录

2024-04-11

鲸名师教学实录(共6篇)

篇1:鲸名师教学实录

《鲸》课堂实录

执教: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一附小 林莘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师:【师简笔板画“鲸”】 生喊:鲸。

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

(播放媒体,学生观看鲸的录像片断,发出阵阵惊叹。)

师: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众生:鲸有多大?多重?它们有几种类型?它们吃什么?„„

师:很好,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从小都爱提问,从小就是典型的----“问题儿童”呢。你们对事物保持兴趣,真好,这是学好课文的关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题目就叫----《鲸》,学了课文,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还有的问题可能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上网,可以找有关的书籍寻找答案。

师:对!好的课文就是一扇窗,一个引子,它可以吸引你探索更广阔的知识。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会写吗?(学生在鲸的简笔画中按身体部位听写生字:腭、肺、肚、胎)

(师纠正位置写得不太准确的字并重点学习“腭”:让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发出哒哒哒的声音,了解腭的准确位置。“肺”字右半部最容易出错,教给孩子们口诀:上下通气,呼吸顺利。)

师:生字过关了,来读读课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写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

(一生读,其余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出关键字。)生(齐声喊):大。

师:有时候,我们读书可以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请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一段,你能不能把它读成一句话? 生:“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师:你们真会读书,一段话读成一个字,读成一句话,都是抓关键、抓要害,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后面所有自然段大家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找到一个关键词、句,把它们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信,大家自己可以试试看。

(请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其他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何不同? 有什么妙处? 生: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设问句。用上了设问句,就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富有悬念。师:读书、习作不仅要注意字、词、句,还要关注小小的标点符号。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概括成一个字:大,你不能再换一个词说明大? 众生:巨大,庞大,硕大,特别大,无比大„„

师:那作者是不是这样说,鲸真的很大,非常大,大大大大大? 生(笑):不是。

师:第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都在写它的大,请同学们读读,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生默读,划句子,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句话: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里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鲸特别大。

师:奇怪,怎不跟我们最熟悉的猫啊、狗啊去比?

生:因为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而鲸比象大多了,真让人惊叹!师:是啊!象的确够大,但鲸竟比象大了50、60倍,最大的甚至达到100倍呢。(生连连惊叹)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所以用——比较。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所以用——比较。【板书:作比较。】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师请生做动作)孩子们,我们来摸摸鲸的上腭,够得到吗? 生:够不到!

师:再高点,再高点!

(全班学生站起来,踩上凳子,兴致勃勃地摸)

师:好不容易够到啊!孩子们,如果让你们去鲸的嘴里看书,去吗? 生:(异口同声)去!师:那鲸要是合上嘴了怎么办?那不就没命了吗?(生大笑)

师:所以,林老师是不愿意让你们白白送命的,作者也不会同意的。这句话里啊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设想,而不是真的去,是哪个词啊?

生:“要是”。

师:对,从“要是”这个词看出作者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生:假设。

师:【板书:假设】这里用假设说明方法显得特别的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生:我喜欢这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因为用了很多数字,让我们感受到鲸可大了。

师: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诶,我发现在这么多的数字词中,只有“十几头大肥猪”中的“十几头”用得太模糊,太不准确了,若换成“十三头”或“十九头”什么的岂不更好?

生:不行!因为鲸的舌头有大有小,猪的重量也无法确定,所以这里只能用模糊的数字。师:看来这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的表达啊。像这样模糊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课文中还有很多,找出来体会体会。

师:下面,我要聘请一位小小解说员,用列数字的办法介绍鲸的“大”。为了更好地记忆这部分内容,大家是否发现这里的表达顺序?

生:课文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鲸,再介绍世界上最小的鲸,最后介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鲸。

(小小解说员上台)师:请问贵姓? 生:免贵姓游。

师:哦,游导,你好!为了你解说方便,你可以把大屏幕当作世界上最大的鲸、把一位同学当最小的鲸,把老师----哦!就是本人当作我国发现的那头鲸,游客们,解说员说得好,你们记得配上“哇----”的语气词。开始讲解吧。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海洋博物馆,我是游浩,大家叫我游导„„(“讲解员”生动地讲解,学生、听课教师笑声、掌声不断)师小结本段的几种说明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说明文准确的语言表达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的特点。

(出示修改后的第二自然段)“„„又经过了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变成了鳍,后肢退化了,身子变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师:以上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问题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众生发现屏幕中的第二自然段少了“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

师:这几个词,你们认为哪个词最不能丢?

生:文中写的是“很长很长”,屏幕上只有一个“很长”,这里“很长” 不能丢。师:平时写作文,老师反对用词重复,这里为什么要用两个“很长”呢?是不是多余的? 生:这里说明经过的年代实在是太长太长了。

(其它如“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教学方法与此类似。)

师:起初,我们觉得这些词语可有可无,可仔细地一琢磨,发现它们一个也不能少啊!所以,我们发现,说明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表达非常的——准确。[板书:语言表达准确。]平时我们写作文、说话都要注意用词准确。

师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鲸的特点,更要学习说明方法,语言表达。

学习三-----七自然段,通过辩论认识鲸不同种类的特点及类比的说明方法。师:【课件展示:须鲸和齿鲸,并加以分辨】你们喜欢哪一种鲸? 部分生:须鲸。部分生:齿鲸。

师:大家各有所爱,这样吧,喜欢须鲸的同学组成须鲸队,喜欢齿鲸的同学组成齿鲸队。等会儿两队来一场辩论赛,看谁的本领更强。辩论前,请大家自己读四-----七自然段,“须鲸”们把写须鲸的句子划下来,“齿鲸”们把写“齿鲸”的句子划出来。了解自己的本领,用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己的绝技,等会儿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学生自由读书,划出相关句子。)师:须鲸队,你们的口号是-----须鲸队:我是须鲸,我最棒!耶!师:齿鲸队,你们的口号是-----齿鲸队:我是齿鲸,我最猛!耶!(两队群情激昂)师:接下来,两队展开辩论,看看到底谁厉害,我是本场辩论赛的主持人兼裁判,辩论前提三点要求:

一、双方辩友应有礼有节,不可出口伤人,应有根有据,即根据课文内容,不可胡言乱语。

二、在强调自己特色优势的同时,可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辩论。

三、同伴陈述之后,请为队友摇旗呐喊,加油助威。现在我宣布,本场辩论赛正式开始!

(两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了解了须鲸和齿鲸各自的特点,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师:辩论太激烈、太精彩了,刚才,我们用辩论的方式了解了须鲸、齿鲸各自的特点,这样的辩论,也让我们了解到说明文的一个重要写法--类比。

看图片,布置作业

师:最后,我们再去那辽阔的大海,看看这些了不起的鲸,知道吗,它们也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呢!

【课件图片展示,师现场配乐解说】晨曦初露,夕阳西下,我总爱出来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欣赏美景;

我们高高跃起,是表演空中芭蕾?还是要与天空试比高?和奥运冠军郭晶晶、吴敏霞比,我们“双鲸跳”毫不逊色呢!

哦,我要回家了,我要把最美丽的影子留给你们,你们看,这尾鳍像什么呢? 啊,我们一起出发啦,我们去哪儿?要去干什么?想知道吗?哼,就不告诉你们!请看,我最拿手的必杀技,凶猛的海豹、海狮统统成了我的美餐!

哦,最后请大家欣赏最精彩的喷水表演!哈哈,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今天的演出到此结束,请给点掌声吧!谢谢大家!

(生一边欣赏,一边与教师互动交流,高兴地喊出自己的感受)

师: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作业是什么呢?以下两项可任选一项完成。

1、希望你把自己当成一只鲸,或根据课文内容或选择画面,写一段鲸的自述,向人们介绍你的生活。

2、刚才大家不是提了很多问题吗?有的解决了,有的书中没有答案,你们可以自己上网查查资料,寻找答案,写一段话,并试着用上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鲸,了解了鲸,其实鲸的世界里并不是只有欢笑,它其实也有眼泪,并不是只有美好,其实也有血腥和恐怖。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心中对他们充满爱,它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最后,让我们深情地和它们说:再见!

走向“智”“趣”的说明文阅读教学 ——简评林莘老师执教《鲸》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雷 劲

《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林莘老师真是把它上“活”了!她并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关注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和表达,规避了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的错误倾向,展现了充满情趣的说明文教学的独特风采。总的来说,这是一节生动的课,一节有效的课,一节充满智慧与趣味的课。

一、问题引人,初露“智”“趣”。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创新的源泉。”可见,提问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林莘老师特别注重在课堂上树立起尊重学生人格、立足学生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伊始,她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一句“问题儿童”的表述把课堂的气氛调节的更加宽松,也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鼓励学生自由质疑、思路打开的基础上,她不忘联系文本,告诉学生学了课文,很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而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更可以上网,可以找有关的书籍寻找答案,激起学生学习课文兴趣的同时,更给学生渗透“好的课文就是一扇窗,就是一个引子,它可以吸引你探索更广阔的知识”的意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这个意识不但执教的老师们要有,林莘老师还把它带给了学生,把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将课内外的实践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透过品味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向学生们展现更加广博的阅读天地,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心灵,可谓一举多得!

二、紧抓表达,凸显“智”“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林莘老师就十分注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和欣赏文本的语言,发现说明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实践语文的工具性。

在明确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精确表达后,林莘老师又故作不解状:“ 诶,我发现在这么多的数字词中,只有“十几头大肥猪”中的“十几头”用得太模糊,太不准确了,若换成“十三头”或“十九头”什么的岂不更好?”教师这一招智慧的明知故问,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文章的基础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对作者表达的再认识,让学生潜心研读作者的表达,让他们的学习在课文的基础上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可谓巧妙地以生为本,让他们尝试“跳一跳摘到果子”自主学习探究的成就感——当学生自己悟出这更是作者表达的高明和准确之处后,林莘老师归纳道:“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的表达啊。”然后她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继续寻找模糊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体会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语言本就不只是学习语言本身,而要学习语言的表达。林莘老师这样的教学就是围绕学习语言的表达这一中心任务,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时隐时现地展开的,她用心地和学生“唱反调”“设障碍”,给了学生学习的权力、思考的权力、发现的权力和成长的权力。关注文本的表达,让学生自发地细细品味着文本的语言,最终领悟到说明文用词炼字的准确,教学的过程没有生搬硬套,没有强塞猛填,真可谓水到渠成!

三、披文辩论,尽现“智”“趣”。

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辩论,既是学习,更是创造。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感受文本语言,内化之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通过教师的穿针引线,形成了一张互有联系、综合交错的“互动网”。

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3~7自然段,把所有写须(齿)鲸的句子画下来,想想自己最大的本领,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第二步,根据课文内容有根有据地辩论,强化自己的优势,找出对方的不足;第三步,教师点明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须鲸和齿鲸各自的本领和特色,双方空中握手言和。

其间,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层层推进。这样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书本,辩论也就成为了一种分享阅读体验的有效手段。就这样,教室里的学习氛围异常高涨,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提取信息、快速分析、口头表达等语文素养也获得的有效的提升。

四、教学语言,充满“智”“趣”。

还值得欣赏的是,在林莘老师的课堂上建议替代了指令,笑声淹没了紧张,她总能通过幽默风趣的问答,在谈笑风生中传授知识,并营造出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让听课也成了一种享受。比如“请君入瓮”式——让学生搬一张桌子,坐在鲸的嘴里看书,并问学生想不想去?当学生表示愿意的时候,她又话锋一转,问能否去的成?再提示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学生马上找到了”要是“这个词)。最后,要求学生做记号,同时归纳表达方法——假设,让学生感受到“‘假设’虽不常用,但是用在这里,显得特别的准确、生动,显得特别的有想象力,特别的吸引人。”

又如“生动形象”式——“你看,这些动作词连起来像什么?所以,林老师把这样连续的动作词叫做‘动词串串烧’。”

再如“诗意营造”式——“晨曦初露,夕阳西下,我总爱出来散步„„”这样诗意的解说,那样美妙的情境,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摘下了说明文教学一贯严肃的面具,让学生乐学、爱学、回味无穷。

„„

就这样,“智”“趣”闪亮的课堂上,在师生与文本的一次次对话中,教师一路或引领,或相伴,课堂的趣味从一而终,教学的智慧不断显现,学生的心智启迪了,潜能激发了,视野敞亮了,渐渐走进了文本,对课文的认知和情感达到了最美丽的融合共鸣。

篇2:鲸名师教学实录

时间:2004年10月 地点:江苏南通海门东洲小学 深圳市后海小学 赵志祥

一、师生交流

师:我是谁?一起叫一声。生:赵老师!

师:非常亲切,声音也很齐,大家见到赵老师想说点什么吗? 生:赵老师你教书几年了

师:几年了,二十二年,大概是你年龄的两倍。你是第一个发言的,按照广东人的习惯,老人或者长辈,碰到比自己年龄小的或者表现好的都要给他一个信封,叫“利是”。听说过没有?信封里放的是什么呢?过年的时候都有的,就是压岁钱。其实有时候里面放的不一定是钱,但比钱更珍贵的东西放在里面,我们看了以后会更高兴!一个是钱,一个是真情,你们说那一个重要?

生:真情!师:对,千斤难买是真情──同学之间的友情,母子之间的亲情,师生之间的真情。今天第一个发言的按照广东人的习惯我也发给你一个信封(发信封),不许看!(笑声)如果看了,没收。(笑声)

生:能不能自我介绍一下?

师:让我自我介绍还是允许你自我介绍? 生:两个都可以。师:那谁先来? 生:请赵老师先介绍吧!

师:长者优先,还挺有礼貌,就冲你这条也该奖你一个信封。(笑声)本人姓赵,名志祥,老家江苏徐州市,现为深圳市后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笑声)。

生:我叫……我的人生格言是: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因为我特别喜爱看书,所以大家都喜欢叫我“大书虫”!

师:“大书虫”?能不能改一改?你的格言我很欣赏,但是在年龄是你的四倍的人面前还敢自称“大书虫吗”?(笑声)

生:那我是小书虫。(笑声)师:哎──对啦!

生:赵老师,我想问一下你教过几个毕业班? 师:这还真要算一算,嗯──至少有七八个。生:教的是不是长大以后都当博士的?

师:不好意思,目前我知道的只有一个硕士(笑声)。有两个在加拿大,后来有没有读博士我不知道,但是上清华、北大的很多。他们一般都记得初中、高中的老师,我们小学老师他们一般都不记得。(笑声)其实上初高中,完全靠我们小学老师,尤其是一年级的老师!(笑声)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年级的老师教你们āōē,不给你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你们能上高中考大学吗?其实以前我也经常想念高中的老师,后来我当上小学教师后,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现在最怀念的就是我的小学老师,尤其是我的一年级老师!

二、以题入手,提高兴趣

师:我这个人喜欢突然袭击。班长、语文课代表、英语课代表请上台,准备听写。其他同学准备好纸笔,做好正确的写字姿势,准备听写。听写的都是这一课的生字,我相信东洲学校──全国这么有名的学校的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一定很高,而且水平也一定很高,五年级的那些生字,对我们来说都属于小儿科。

(听写“肢、胎、肺、滤”后,教师点评3个学生听写的生字并加以纠正,下面的学生相互检查)

师:特别要注意那个用肺呼吸的“肺”,看看有没有人把右边的那个字写成海宁市的“市”,上面写成一点,有没有?

生:没有。师:那我问大家,这个字你们以前是不是学过? 生:没有。

师:没有学过,那怎么知道写这个字?怪事了!(生举手)你说。生:是因为我经常看课外书,经常看到这个字。

师:我的学生也经常看这个字,也经常写,而且广东经常煲一种汤,叫猪肺汤。他们往往熟视无睹,经常碰到的字会写错。这是我第一次碰到的一个班没有一个人写错的,了不起!我现在教你们一点写好字的招数,好不好?

生:好!

师:有关月字旁的字有两个要点:第一招,月字旁要写的瘦长一点(师范写,指“肺”字)这叫左窄──

生:右宽。

师:第二招,写“月”字的时候,这一撇是竖撇,(示范写竖撇)记住,一定要先竖再撇。“三点水”也有一个绝招,外圆而内直(范写“滤”)。我也喜欢被赞扬,我写得好吗?

生:好!真好!

师:是真情地夸赞还是虚情假意地夸赞? 生:真情!师:孩子们,你们是目前见到的最厉害的班级啦!生:为什么?

师:本课共有五个生字,我一个字也没教,就让你们听写,全班一共错了两个字,还是同一个字。你们说自己厉害不厉害?

生:厉害!(笑声)

师:都上五年级了,前四年跟着老师学了那么多识字方法,现在该是发挥作用,自主、自觉地学习的时候了。我希望大家以后每一课的生字都自己学习,不要老师教。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样的!五个生字,大家听写了四个了。还剩下一个,我来写。注意哦,我写字和一般的老师不一样。(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行楷字“鲸”)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太大了!师:说得好!

生:有几笔是连着写的。师:连着写,是为了什么? 生:是为了把字写得快一些。师:我为什么把“鲸”字写得又大又快,总有原因吧? 生:为了让后面的老师看得更清楚些。(笑声)

生:我想可能是这个鲸它长得非常大,还有它游得很快,所以您把这个字“鲸”写得又大又快。(众大笑)

师:了不起!(一边走向该生,一边掏腰包,笑声不断)给你两个“利是”(生大笑)。不过,请你给同桌一个,学会分享。孩子们,你们太聪明啦!什么都别说,每人都有一份。(生大声叫好,教师从袋子里拿礼物,学生感到异常惊喜)下面只要发言的,只要是举手的,只要是动脑筋的,你就会得到“利是”,暂时先让它们躺在这儿,好吗?(生齐答:好!)

太精彩了,一下子把我的心思全说出来了。很简单,游得快,个儿大。太快了!太大了!(师板书:“大”)这,就是“鲸”啊!

三、感悟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探究说明方法

师:这篇课文大家都读过了吧,有没有读过三遍以上的。(学生举手)把手放下,了不起,既然读过三遍以上,一定能找出课文中具体写鲸“大”的段落。第几段?大胆的说。

生:第一段。师:对,第一段就写了“鲸”大。水能告诉大家,《鲸》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

生:说明文。

师:既然是说明文,总要有一些说明的方法,看看第一段到底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生;用了鲸和大象比较!师:对,用了比较,还有吗? 生:列数据。

师:不错,用了列举数字的方法。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千公斤。16万公斤是什么概念!?

生:十六吨。

师:一吨是一千千克,赵老师才60千克,最小的有多少个赵老师重?(笑声)

生:三十多个!(笑声)

师: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我见过的最大的肥猪,有800多斤。想想看,相当于十几头大肥猪啊,这鲸,大不大呀?

生;大!师:(出示课文片段: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比较)看见“比较”两个字了没有,请你们也把这两个字写在课文中适当的位置,这就是读书笔记的方法之一。

师:(出示大屏幕: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是列举数字的方法,应该把列举数字这四个字写在什么地方?

生:文字旁边。

师:对!真聪明!就写在那段文字的旁边,上面、下面都可以。这种读书方法叫什么?

生:读书笔记。

师:读书笔记有几种方式:一是写读后感,二是摘抄,三是── 生:画片段。

师:这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式。生:批注。

师:对,这叫批注。我个人认为批注是最好的读书笔记方法。你们有时间看看毛泽东批注过的书籍,像《二十四史》、《菜根谈》什么的,批注的多,是他成为一个伟大人物的重要条件之一。咱们作批注多了,说不定也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呢!只有书读多了,批注多了,才能给你一个支点撬起这个地球,否则就是说大话。(生笑)那才是真正的“小书虫”变成“大书虫”,当“大书虫”变成“老书虫”的时候,那你就更了不起了。在座的各位都有可能成为撬起这个地球的“大书虫”。

这一段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说明方法。(投影出示课文片段: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同意吗?(生答:同意。)打比方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请问,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摇头)那就不是啦!

生:我觉得是举例的说明方法。师:举什么例?

生:举了一个是“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还有一个是“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举例,举例,举的例子一般都是真实的事。如果有一头鲸在这儿,你敢不敢坐在它嘴里?(生:不敢。)你都不敢,这个例子能举吗?谁敢?

生:他不吃我,就敢。(众笑)

师:哈,它不“吃”你,而是“吞”你喽!(众笑)看来,这不是例子。生:假设。

师:假设?你怎么知道是假设? 生:我是从“要是”两个字中知道的。

师:张开嘴没有?(生答:没有。)从“要是”两个字看出假设,不简单!网们读书要有一个能耐,除了要整体把握,特别要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这样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你们以后要写说明文,凡事都可以假设,不过要大胆、合理的想象才行。来,我们一起把假设这两个字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这么大的一头鲸,如果让我们去给别人宣传这头鲸,咱们能不能把它宣传的很大?

生:能!

师:那好,先看课文第一段,谁能把它读得非常大?据我所知,我们班的同学都查了资料,我也查了许多资料,现在最大的鲸已经超过了16万公斤重。有一个资料显示是19万公斤重,还有一种资料──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有21万公斤重,简直吓死人。你们来读第一段,是能读16万公斤重,19万公斤重,还是能读到21万公斤重?

生:(自信地答)30万公斤!

生:牛,还是真的?(生齐答:真的!)是个别读还是集体读?(生齐答:集体读。)(教师起头,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我想评价你们的朗读,你们愿意听我说实话还是愿意听我说假话?(学生:实话。)我认为声音没得说──洪亮、整齐;朗读的技巧没得说──该轻轻了、该重重了、该急急了、该缓缓了,可谓轻重缓急结合得完美无缺。差一点,语气太重,声音可以压低一点。往往声音压低的时候能制造紧张气氛(众笑),正如有理不在声高。如果真的十万公斤重的鲸突然站在你面前,你还会最大声叫“十万公斤重”啊?(生笑)轻一点,只要语气到位了,完全投入了,你的表情自然就丰富了。你要想到“你是地球上的生物一分子,你有这么庞大的身体”,你应该感到自豪,你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骄傲。如果是这样,效果保证好。声音压低点,语速慢一点。读──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齐读)

师:声音是没刚才洪亮,但是鲸是长高了,估计有18万公斤重!为什么还没达到20万甚至30万呢?很多同学(教师模仿读“有十万公斤重”“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语气、嘴变化了,表情变化不够,脸上的表情太凝重了。表情是一种体态语言,很重要。回去后多对着镜子练一练吧。(笑声)

生:我大胆地提议,请赵老师读一遍好不好?(笑声、掌声)

师:你胆子真大,敢让老师读!不过,我不怕,我力争读18万,你们是愿意看着,还是愿意听着?

生:看着。

师:行,有一条,我读完,你读!(众大笑)师:敢不敢? 生:不敢!(笑声)师:你可以推荐一个人读。生:我推荐我班XXX。

师:行,咱俩分着读,我先读比较,你就读例举数字。为了更加精彩,全班同学来一起“假设”。你达到18万,全班同学达到20万。(老师、XXX、全体同学分读第一自然段)

师:好,你确实达到了18万,全班同学达到了20万。不过,有一条,恕我冒昧问一下,你胆有点小?你要是放开胆子读,我保证你一定能读到21万。(众生大笑)信不信?

生:不信。

师:自己都不信?能不能试一试?咬牙一试,我拼了。来,把话筒给他,读一半。

生:(读)“不少人看到过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师:你已经读得非常好!不过你还没有完全放开,对自己不相信。孩子们,尤其是我们班的男子汉、帅哥们,(生大笑)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相信自己。你跟我说“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生读: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十几头大肥猪”说!(生读:十几头大肥猪)强调“十几头”,读!(生:读“十几头”)全班读:十几头大肥猪。

师:对!“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读到“十几头”全班同学都要把眉毛挑起来,看我。(教师示范)

生:(全班读)“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众笑)

(二)略读2~7段,培养概括与辨析能力

师:好,看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数字:一、二、三、4、5、6、7)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数字有一些变化。师:为什么?

生:可能1、2、3小节是写鲸的重和大的,4、5、6、7是写鲸是怎么生活的。

师:你已经把数字和段落对上了号,我来提醒大家,看“一”的后面我写了一个什么字?

生:大!

师:下面我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完成板书设计。第一段写了这么多,我只用了一个“大”,那么二、三、4、5、6、7都写了什么?我想请你们用最简练的语言,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可以,实在不行,就用四个字,这叫小什么来着?

生:小标题!

师:对!先认真读书,给吗一个自然段想一个小标题,谁想好了那一段就上来写,你发现和别人不一样的也可以上来写。

(学生在认真阅读后,纷纷上黑板写小标题.5个学生上台写,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师:很多同学很聪明,先低头在自己书上写,写了差不多再看看黑板上他写的怎么样,一比较,就能找到更准确的答案。不错!

(学生陆续回座位,其余又上台补充,教师继续巡视,并说:有的同学很聪明,他觉得黑板上写得好的、对的,他就把它抄到自己的书上,这是一个聪明的方式。)(生笑)

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第六段的小标题应该是“睡姿”(师板书)。生:七段小标题应该是“繁殖”(师板书)。生:“变化”可以不要(师划去)。

生:我觉得第七段还写了“寿命”(师板书)。生:第四小节还写了食量。

生:我觉得怎么吃和食量都不要了,因为它在“食物”中已经包括了这两方面内容。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胎生”也可以不要!

师:“繁殖”“胎生”“寿命”大家选那一个? 生:选“繁殖”。生:选“寿命”。

师:其实胎生也对,寿命也可,繁殖也算正确,因为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的,基本都能概括这段意思。教参上写的是“生长”,我觉得很别扭,这个词不如“胎生”来得准确,“寿命”来得直接,“繁殖”来得更概括、更全面!

生:我觉得“生长”对的,“生长”里面包括“胎生、寿命、繁殖”。师:“小书虫”说的多好呀!“生长”和它们是父子关系!(笑声)师:第二段中,一个写 “变化”,一个写“进化”哪一个好? 生:“进化”好。师:为什么好?

生:因为“鲸”原来是生长在陆地上的,“进化”是慢慢的演变过来的,“进化”的程度深一点,经过很长时间。

师:说得多好啊!最重要的一点是地点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了不起!所以我也选“进化”。有个外国人,叫“达尔文”,认识吗?

生:不认识。赵老师认识吗?

师:我认识他,但是他不认识我。(笑声)知道这个人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生:《进化论》。

师:对呀!还谦虚地说不认识,哼!(笑声)说到“进化”就想到《进化论》,说到《进化论》就必然提到“达尔文”。如果想进一步认识他,赶快去“书城”,找找达尔文,查查他的《进化论》到底写了什么。

我再给大家提供一点,四个字──“哺乳动物”,第二段有一个词,是“哺乳动物”,找找看。(生开始找)

生:找到了。

师:如果大家同意,可以用“哺乳动物”来概括,也可以用“进化”来概括。生:我觉得应该把4、5、6、7合为一大段。师:请你给它们“戴”上一个小标题帽子? 生:生活习性。

师:对呀!聪明的同学一读就知道了。

四、拓展延伸

师:到现在为止,这篇文章已经学完了。生:啊?这么简单?

师:是啊!读书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这篇文章的年龄是你们年龄的2—3倍。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只能学他的一点的说明方式,与现在的人类拥有的“鲸”的资料相比,这只是沧海一粟。老师让你们准备的资料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现在拿出来放在桌上,我现在也应该发大家信封了,聪明的学生就应该猜到信封里面装的是什么了。

生:一张纸!

师:不是一张,是两张啊!(笑声)我是通过网络查到的最新的有关于鲸的资料,查了大概是12万字的资料,总结成这几千字的资料,很宝贵的,赶快看。(学生打开信封看资料。)

师:看看你们收集的资料和我提供的资料有什么不同?(学生迅速阅读资料。)

师:咱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鲸”的资料,如果我让你们介绍“鲸”你们会不会感到困难?

生:不会!

师:如果我说海洋里的鲸鱼非常大,你们会不会跟我抬杠? 生:会,因为“鲸”不是鱼,它是哺乳动物。

师:对,它是动物,最多说它是鲸。但是我发现有许多人还在叫它鲸鱼,包括中央电视台某些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笑声)怪不怪他们?

生:不怪。

师:怪他的小学老师没把他教好,(笑声)没有告诉他鲸不是鱼,叫它鲸可以了。我想,咱们以后碰到人的时候宣传宣传鲸,告诉他鲸不是鱼。我们在这里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成立东洲小学五年四班“巨鲸演讲团”,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觉得谁当团长合适? 生:李南。

师:谁叫李南,站到前面来,我准备跟他竞争。你们为什么选他当团长?他做好当团长的准备了吗? 生:没有!

师:我做好准备了,准备的相当充分,我想当团长,他只能做我的团副,瞧,我名片都印好了,(发名片)谁站起来推荐我的名片?

生:(读名片)蓝鲸,巨鲸演讲团团长,体形巨大,长38.88米;食量巨大,每天吃4.88吨;力量巨大,赛过火车头。地址,银河系之太阳系之地球之太平洋。电话,1234567;传真7654321。

师:你读的不错,可以当秘书助理了。(笑声)谁来当秘书?(学生争先恐后。)

师:都想当,那很简单,先做秘书的名片,既然做了秘书,你也是鲸,你也要有像我一样的名片,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现在开始做名片。我这儿有空白名片,每人一张,拿过去做吧。可以仿照本团长的名片,选择一种鲸,要抓住最精彩的地方,用最简炼的语言把你的特点加以介绍,让别人一看就产生好感。别忘记写上:巨鲸演讲团团秘书。都是秘书,看谁厉害。现在打草稿,你们打草稿,我给你们发名片。写得不精彩的不发,我是花了好几天功夫做的,要是被弄坏了,我会心疼的不得了。(笑声)

(学生打草稿,教师发空白的引诱鲸图案的名片)师:打好草稿的同学可以直接用你的钢笔在名片上写,大家的字这么漂亮,完全可以不用打印,写出来的就像王羲之的签名一样,全是真迹。(生大笑)

(学生动手设计名片)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名片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白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酷之处颜色洁白无暇,特点是载歌载舞,称号金丝雀。

师:好,不错。可惜这个“瑕”错了一点点。(生笑)

生:蓝鲸,巨鲸演讲团首任秘书,最酷之处,体重190吨,体长33米,食量每顿4—5吨,地址:银河系之太平洋之地球之巨鲸演讲团之秘书办公室,电话1111111。(笑声)

师:写得是不错,很有创意,不过有点功高盖主哦,(笑声)只能当第二秘书,不能不能当首席。

生:虎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酷之处,牙齿多而密,可吃肉,食量巨大可吃蓝鲸!(笑声)

师:听听,没那儿哪就想吃我,还想当我秘书?(笑声)他说“食量巨大可吃蓝鲸”,非也!难道吃蓝鲸就叫“食量巨大”吗?书上分明写着:“有时侯几十头虎鲸围着一条大蓝鲸,几个小时就吃光了”,而我们蓝鲸一口就能把你吞了,你食量大吗?“猛”不代表“大”,一字之差,你的秘书要撤了,(笑声)如果改过来,或许可以考虑。(笑声)

生:我改,我改!(笑声)

师:你来,我想欣赏你的名片,看看你是不是可以担任本团长的首席秘书? 生:陆行鲸,巨鲸演讲团参谋,最帅,体型强壮,长7.8米;特长:上山下海无所不能。地址:银河系之太阳之地球之太平洋之北美洲之小岛,电话:7891011,传真:1111111。

师:很有特色,他写的鲸叫“陆行鲸“,说的是四千五百万年前,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海洋中的那种最原始的鲸,对不对?但是本团长都有一个特点,太能的人,不能用,sorry。(生笑)

生:虎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酷之处,牙齿巨大而锋利,长10-13厘米;猎物巨大,18吨以上,撕咬吞吃,速度极快,迅雷不及掩耳!

师:这个秘书本来可以当的,你写得非常精彩。但是你太凶了,它有这么长的牙齿,能让你当本蓝鲸团长的秘书吗?

生:不能!(笑声)

师:就没有一个能选上当我首席秘书的吗? 生:白鲸,巨鲸演讲团秘书,最美之处:体色,雪花的白色;体型,优美小巧;歌声,悦耳动听;美称,海中金丝雀。地址:银河系之太阳系之地球之太平洋系。地址:银河系之太阳系之地球之太平洋。

师:之太平洋?改一改,在哪? 生:加拿大以北海域。

师:改成“之地球之加拿大以北之海域”。

生:(读名片)白鲸巨鲸演讲团小秘……(师生大笑不止)

师:为了维护本团的声誉,把这个“小”字去掉。(师生大笑,生那笔修改)生:(继续读)最靓之处:全身洁白,洁白无瑕;最动人之处:歌声悠扬,美妙悦耳;舞姿动人,可迷倒蓝鲸。(师生大笑)

师:好精彩呀!但是,一个专门想迷倒蓝鲸的白鲸,放在身边当秘书太危险!(师生大笑)

师:本团长现在是老眼昏花,不知道选谁了?很简单,下课后你们把名片送到讲台上,如果哪个老师认为你的名片好,在你的名片上画了三颗星,你到我这里来报道,行不行?

生:行!

五、深化体验 师:本巨鲸演讲团团长要宣读团长宣言:

吾乃巨鲸演讲团团长──老蓝鲸是也。多老哉?4500万岁也。嘿嘿,小意思也!

人云,鲸,鱼也。No!No!No!鲸乃哺乳动物也。远古,吾等似牛羊一般,居于陆地也;后因环境之变,移民于浅海也;时过境迁,移居深海谋生也;环境之需,体态逐步化为鱼形也。是故,人类误将鲸作鱼也。

鱼也好,兽也罢,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吾等愈来愈帅也。闲言少说,且看吾等风姿也!

想不想看? 生:想

(教师播放鲸在海中的画面。)师:帅不帅? 生:帅!(屏幕上出现三个字“帅呆了”,生自发齐读,大笑)

师:(播放课件)谁能给这个画面起一个名字?不叫什么“鲸”,用一个词!生:永恒的微笑

师:哇,真厉害!像不像?知道永恒的微笑吗? 生:知道,蒙娜丽莎!师:再看(又换画面)

给他起个名字,别管他是什么鲸,这么一幅动人的画面,给他用一个什么标题?

生:恕我直言──“扭动的虎鲸”

师:哈,还“恕我直言”,挺文雅的嘛!扭动的虎鲸,很好,像在跳舞。不过,它不是虎鲸哦。

生:海洋中的田亮。师:很好!想象丰富!生:永恒的雪花。师:精彩!生:水上芭蕾!

师:妙,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个!(师放又一幅)美不美? 生:美!

师: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 生:海洋之花。师:海洋之花──太有诗意了!生:金波跳跃。师:金波跳跃──美呀!生:朝阳下的睡美人!(笑声)

师:错了,朝阳下的睡美人,朝阳下还睡觉?应该是“朝阳下的懒美人”!

生:海上出美人

师:嗯,这下好了!倾国倾海呀!(笑声)师:再看一幅(师放)这就是蓝鲸,想一个题目。生:宁死不屈。生:海军上校。师:帅、酷!生:老态龙钟!

师:攻击本团长?!(笑声)生:英俊潇洒!师:哈,有点过誉。(笑声)生:老当力壮!

师:太好了,你当首席秘书!(笑声)生:壮志凌云。

师:是呀,我要飞到蓝天上去驾驭白云!你当首席秘书助理!(笑声)师:再看一幅,(师放)这个鲸的最大特点喜欢把尾巴扬起来!想想看? 生:海上蝴蝶花。

师:美极了!不过太轻巧了。生:海面出尾翼!

师:不错,就是太直白了点儿。生: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师:不错啊,把现代歌曲融入到里面!生:张小泉牌剪刀。

师:好厉害,我告诉你,张小泉的剪刀往这里一放,就断了。哈,想象力丰富!升为团副,享受团长待遇!(笑声)看本团长想到了什么,一起读。

生:二月春风“怕”剪刀。(笑声)师:好了,同学们,图片很多,我们以后再看!我准备选五个团副,想竞争团副有两条,第一,呆会儿把名片送给老师,如果老师给你签了三星,你就参加竞选。第二,要像我一样,我有团长宣言,你们也要有演说词。再往下看,(师播放投影)“吾老矣,子孙之事皆不问也。欲知他们之事,且听他们分解也。Bye-bye,bye-bye, bye-bye也!”(笑声)

今天的作业就是写“宣言”。写好后可以交给王老师,也可以写信寄到我那儿。不过,千万不要写“深圳市后海小学老蓝鲸收”。(大笑)

篇3:鲸名师教学实录

一、实录举例

笔者将古诗分为“抒情”“叙事”“寓理”三类,并选取三位名师的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进行“诵读”分类教学的说明。

(一)抒情类

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程翔老师的《将进酒》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诗是乐府歌行体,加之李白的浪漫个性,因而具有抒情之“诵读”价值。

片段一:

师: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好,随便说说吧。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谁来讲?……师:好,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同学们。

教师直接切至作者作品、风格等,简洁导入;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初次朗读。

片段二:

师:……这是读古诗的一个基本语调,要舒缓,速度放慢一点,同学门读得太快了。好,重新来,将进酒,一二……师:好,注意这,还有一个字的读音,千金散尽还复来,读hái还是huán,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强化字音,抽问指导,开始从“音读”迈向“诵读”。

片段三:

师:……请同学考虑一个问题啊,李白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这首诗的?……师:……我们在吟诵的时候呢,就要做一点技术上的处理,比如哪一个字我要重读,注意啦,哪一个字我要重读……再就是节奏要注意,有些地方呢,可以把它排得密一点……有的时候呢,要慢一点……

教师启发学生关注文本情感,还原作者的写作情境,并指导“诵读”要领,进行范读,理论结合实践。

(二)寓理诗

笔者选取了江西新余一中黄富忠老师的《短歌行》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诗寓理于情,可从“人生几何”出发,对学生进行生命哲理教育。

片段一:

师:同学们可曾喝过酒……师:……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教师以核心词“酒”导入,唤醒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快速接近文本。

片段二:

师:……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师:……“譬如”的“譬”读错了……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教师设置“诵读”疑惑,再以齐读、范读的方式,疏通字词,营造“诵读”情境。

片段三:

师:不同人对待死亡的做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下发习作:《酒的遐想》《等死》;教师读完,学生掌声)师:其实,说到死,人们总是比较忌讳的……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咱们会少点遗憾。

教师再次回归诗歌中的哲理,以讲读方式进行总结,并朗读相关习作,加深学生的哲理体验。

(三)叙事类

笔者选取了余映潮老师的《木兰诗》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文叙写了花木兰征战故事,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诵读”可体味其语言精练等特点。

片段一:

(开课:生齐读课文)师:……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师:……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

教师让学生读材料,初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及语言特色,再齐读字词,营造起“诵读”情境。

片段二:

师:……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

教师举例“诵读”,示范揣摩诗句情感,学生尝试。

片段三:

师:……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么呢?

教师让学生段梳理意,把握全诗叙事脉络。

二、经验启发

“诵读”是根植于文本的,教师应进行古诗分类教学。抒情类因其强烈的情感,更易被处理为整堂“诵读”;寓理诗是情感与哲理的融合,有“诵读”+“讲解”特点;叙事诗因其故事性质,“诵读”会瞄准于语言、人物等。

因此,“诵读”要找准根、点和法。教师不仅需明确“何处读”“读什么”“怎么读”,据此“选点”设计,还要掌握基本的“诵读”指导方法,既可亲自领读、范读,又可借助音频样读。

摘要:“诵读”是一种经典教学方法,但其在古诗教学中常被弃之不用。进行古诗分类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举措;而以名师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可以得出一些经验启发。

关键词:诵读,古诗,分类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董鹏.《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J].中学语文,2008(4).

篇4:鲸名师教学实录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课堂实录片;拍摄规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64-04

2015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这是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惠及全国的一项公益活动项目,涉及到普教系统的小学、中学的所有教师,面广量大,意义重大。

南京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启动以来,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区教育局、电教中心、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2015年共有1.7万多名教师注册,晒出了1.5万多节课, 有102节课获得部级优课。在活动中,教师们课上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课下积极研究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法,平时注意积累自己上课的视频资料,积极参加晒课。这些课均按照一节完整的课堂实录片(以下简称“课片”)的形式呈现。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我们已经发现并积累了一批优质的课堂实录。但是,我们也看了很多参赛老师提供的视频,从拍摄的技术层面上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拍摄的前期准备,拍摄期间的摄像手法、拍摄后的编辑技巧等环节,都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目标不明确、声音不清楚、画面不稳定等等。

虽然很多老师对课本身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由于技术上的欠缺和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课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应该说是很不值得的。因此,笔者在这里想结合自身从事课片拍摄10余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织和评审活动的切身体会,跟大家一起交流课片的摄制规范。希望能够给参加这项活动的参赛教师和从事视频制作的人员带来一些启发。

一、课堂实录片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想拍好一节课片,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课片?

所谓课片也就是记录一堂课完整过程的视频。有人可能会讲,这也太简单了吧,没什么好讲的呀。其实不然。我们知道,一节合格的课片,需要能够把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清晰的交代清楚,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这在技术上首先就要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信息传达的基础。设想一下,如果一节课片画面非常清晰,但是没有声音,还能够有效传达教学的信息吗?如果一节课声音录制很好,但是画面聚焦不实,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非常费劲甚至根本看不懂。

所以说,看得清、听得清是摄制一节课片最基本的要求。在这基础之上,怎样才算是会拍课呢?

拍课片最核心的宗旨就是“跟着课走”。我们很多非专业人士拍课片,都是把镜头紧盯着教师,始终把教师放在画面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镜头,但这种拍法会比较容易忽视其他信息的传达,比如板书、学生、课件等等,比如教师写完板书就走到学生中去了,但实际他嘴里说的内容还是刚才的板书,这时候的画面,应该依旧是板书,我们完全可以让教师在写完板书后走出画面。同样的,教师讲到课件的时候,画面就应该是课件。所以“跟着课走”这句话,基本可以理解为“老师在讲什么,就拍什么”。经过笔者十几年的实践,也有了一些自己新的体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观众想看什么,就拍什么”。這句话强调的是为观众服务,强调拍摄的目的性。

二、课堂实录片拍摄的前期准备

经常会碰到一些负责视频拍摄的老师,在拍摄之前不做任何的准备工作。其实,这是拍摄课片的大忌。要想拍好一节课片,作为拍摄者,充分有效的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需要做到明确拍摄目的,进行有效沟通,做好技术准备。

1.明确课堂实录片的目的

明确拍摄目的是什么?是用于教师培训?赛课?教研活动的素材?还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的拍摄目的,就有不同的拍摄手段和表现方法,从摄像机的数量和位置、拍摄的侧重、剪辑的技巧、录音的技巧,甚至课件和板书的停留时间都不一样。所以说,拍摄课堂实录的第一步是明确拍摄的目的,只有明确了目的,你才能以执教者和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要表达什么,他们想看什么,从而决定思考拍摄和剪辑的方法。

一般来说,课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示范课:主要目的是强调、展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产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规范等。可以通过字幕等形式强调教学环节、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让学习的教师有更大的收获。甚至可以穿插专家的点评,及时说明一些要关注的内容。

(2)参赛课:突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中优异的一面,突出教学环节中的亮点。通常需要通过剪辑以实现尽可能完美的结果。“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课堂实录,就属于这个类别。

(3)研究课:通过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过程和效果,达到研究和评价的目的。通常会保留一节课里成功和不成功的各种行为和教学环节等。

在明确了拍摄的目的后,作为拍摄者还需要弄清楚这节课的主体是谁?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这直接决定了画面的主体。以及到底采用何种手段进行拍摄?是需要真实的记录还是可以在后期进行二次加工,这也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拍摄。

2.进行有效沟通

有些拍摄者在拍摄之前,没有与任课教师进行很好沟通的习惯,在不知道这节课讲什么、怎么讲,出镜教师有什么想法和要求的情况下就贸然录制。可以预见这样录制出来的课片,质量一定不会高。拍摄之前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拍摄者要去了解教师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哪些地方是重难点,了解他们对拍摄的想法。此外,既然是沟通,就一定是双向的。我们在倾听老师想法和需求的同时,也要对老师提出专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只有双方充分沟通,各自从自身的角度提出要求,才能把课拍好。

(1)询问老师的拍摄需求

询问老师这节课的内容设计、要突出的环节等,在拍摄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2)告知老师拍摄的要求

老师不属于专业演员,但是由于其需要出镜,因此还是要有一些服装、化妆等方面的规范。

例如,服装方面,根据实践经验和电视规律,可以有如下几条:建议老师穿着暖色调的服装,忌穿纯黑或纯白色衣服;服装颜色简洁,不要有条纹;服装面料不能反光;忌穿无领的衣服;若有可能,请多带一套衣服备选;拍片时眼镜易反光,最好不要戴。

再比如化妆方面,一般我们会建议中长发女教师全部将头发扎起,用发绳束之,忌用发夹(尤其是带闪光装饰的发夹)。所有教师不得佩带戒指、耳环、手镯、项链等饰品。男教师需剪短头发,刮净胡子,确保端庄有神。

教师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从电视的角度,也是有要求的。如排版应尽量“字大行稀”,页与页的切换不要使用任何特技;课件中字体建议选用黑体字,英文可用Arial字体,字色的选用不建议超过3种;字号介于32-40,字大观众容易看清;每页的内容上下左右要留有空白,不要顶天立地,左右也不能太靠边,防止课件内容在转换为电视信号时被去掉等。

此外,在录制过程中,我们也建议老师尽可能正面面对摄像机、不要挡住镜头,特别是在板书、提问学生的时候。尽量减少频繁走动、提醒学生不要挡住镜头,尤其是在小组活动或写作业的时候,提醒学生坐姿和写字姿势,请学生发言时尽量做到声音洪亮(便于拾音)等等。

3.做好技术准备

在与老师充分沟通后,拍摄者应当对需要拍摄的这节课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应当根据课的要求和特点,从专业的角度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包括设备的选用,如是用一台摄像机还是两台摄像机?需要几个摄像人员?是否需要额外的话筒等等。这些准备工作必须在拍摄之前完成。此外,还要做好空间和时间的准备。例如如果是在学校教室拍摄,教室的光线是否满足拍摄要求?教室的隔音是否合格?选定的拍摄时间是否会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又或者是否会被课间的铃声、噪杂声干扰从而影响正常的录制等等。

可以说,充分有效的沟通,是成功拍摄一节课片的基础。

三、课堂实录片的拍摄方式

从2015年南京市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情况看,从拍摄技术的角度,绝大部分课片都采用了以下四种方式之一:单机拍摄;双机拍摄;多机位现场切换拍摄;录播系统拍摄等。

1.单机拍摄

单机拍摄通常只需要一位摄像。由于大部分课片是由老师自己解决拍摄问题,因此,成本最小、实施最便捷的单机拍摄,也就自然而然成为这次活动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拍摄方式,这是这种拍摄方式的优势所在。同时它也有很明显的劣势,就是由于机位单一,会造成无法很好的兼顾教师和学生,在后期剪辑中可能也会造成前后画面因为相同机位拍摄而无法自然衔接的问题。因为只有一台摄像机,所以单机拍摄的机位选择非常重要,要能兼顾教师、板书、投影、学生的空间位置,减少摄像机镜头摇动的幅度(摇动幅度大而频繁,会让观众头晕)。在用摄像机随机话筒拾音时,还要注意离教师近一些。在教室一边是窗户,另一边是墙时,尽量靠近窗户,这样处于顺光拍摄,师生的脸不会“黑”。

2.双机拍摄

有些课片,安排了前后两台机器拍摄。在原有一台机器拍摄教师活动的同时,增加一台用于专门拍摄学生活动。這种方式较原有的单机拍摄,可以更好地兼顾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更加准确地反映教学的真实过程。但是由于是两台机器进行拍摄,画面素材增加一倍,后期的剪辑工作量大幅增加,需要找到相同的时间点,并对齐,对制作人员的剪辑能力有一定要求。

3.多机位现场切换拍摄

我们还看到,本次活动中还有少数一些课片,采用的是类似专业EFP现场制作的模式,包括使用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以及调音台等组成完整的拍摄录制系统。采取这种模式录制的课片,音画质优良、画面切换自然流畅,且一般不需要后期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制作效率高。当然,这种模式成本较高,对设备和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较高,通常只有电视台、电教馆和部分专业视频公司才具备这种拍摄能力。

4.录播系统拍摄

此外,还有一些课片是在学校的录播教室里拍摄完成的。近年来,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许多学校新建了录播教室,为教师们录制课片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方便。录播教室的环境和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画面和声音的质量,且这种模式通常只需一个人甚至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录制,因此在有录播教室的学校中,也经常被采用。不过由于纯粹的自动录播系统暂时还无法做到像人工一样智能,所以无法完全应付各种突发的场景变化,有时会发生画面切换延时、不到位、构图不准等一系列问题,会影响整节课的展示效果。如果想通过这套系统进行高质量的拍摄,可以采用人工切换的方式,即取消自动切换,改为手动切换,由摄制人员手动进行镜头的切换。目前大多数自动录播系统都具备该项功能。

四、课堂实录片典型场景的拍摄规范

任何与拍摄有关的规范,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拍摄基本功为前提。如作为一位摄像,需要了解摄像机的性能,需要知道机位、景别、光线、构图等基本概念,需要能够运用“推、拉、摇、移”等基本拍摄手法等。基本功的训练,需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靠自身勤加练习。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多赘述。这里仅就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若干典型场景,提出摄制的经验与建议。

1.如何拍好小组学习课片

在一些小组学习的课中,教师通常让4-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全班有若干个小组。想要反映出全部小组的学习过程,看清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应当集中精力,用摄像机“盯”住2-3组学生,交替拍摄。同时,也需要给教师一些镜头,表现教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的。

那么,如何确定“盯”哪几个小组呢?这其实就要求拍摄者在拍摄前与老师做好沟通,清楚地知道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明确拍摄的主要对象。同时也要求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思想高度集中,以便准确迅速地捕捉到有价值的镜头。

此外,在拍摄小组学习的时候,声音的拾取是一个难点。每个小组都在同一时间进行讨论,如何突出想要的声音?笔者建议:画面上出现某个小组的时候,让一位录音师用横竿将话筒举到那个组的上方,在不进入画面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学生,与此同时调音师只保留这一路声音,把其它声音都消除,这样就能确保观众听得很清楚。当然,这种方法对于人员和设备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

2.如何拍好数字化学习课片

现在有不少老师选择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由于平板屏幕小,学生有时候还是手持操作,普通观众无法看清学生平板上的内容,给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课片拍摄带来了一些挑战。那么,怎样才能拍摄好此类课片?

(1)直接拍摄。与小组学习类似,用摄像机直接拍摄平板屏幕。这种方法对摄像师要求更高,需要其能够尽可能拍摄特写画面,清楚的拍摄出屏幕上的内容;此外对现场导播要求也较高,学生手持平板操作的画面有时稍纵即逝,需要其及时切换。

(2)事先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及时将符合要求的平板信号通过教室的广播软件切换到教师电脑,然后通过采集卡等手段采集教师电脑信号,就可以获得画面质量较高的全屏信号。

(3)事后补拍。某些时候,可能没有办法录制到课上即时的平板画面,不得已只能在课后进行补拍。这种方法不建议常用,一是会造成后期工作量的增加,二是有时某些画面是生成性的,等到课后再拍已经不是原来的状态,也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

五、课堂实录片声音的拾取规范

课片声音的录制,对于一节课片来说,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画面。课片的声音录制,主要包括教师声音录制和学生声音录制两方面。

1.教师声音的录制

最好的办法是让老师佩戴无线话筒。把无线话筒的发射端戴在老师身上,把无线话筒的接收端装在摄像机上。这样,老师的声音就能清楚的记录下来。无线话筒尤其适用于拍摄体育课,教师无需再为话筒的线缆所约束。如果因为条件限制没有或者无法使用无线话筒,可以使用有线话筒。这样就需要注意话筒的线缆,不要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且由于有线话筒不方便随身佩戴,因此教师要注意不要离有线话筒摆放的位置过远而造成拾音不清。如果无线、有线话筒都不具备,只有摄像机上的随机话筒时,通常录制的声音质量不会太高。在此情况下,我们应当首先选择隔音环境更好的场地进行录制,此外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提高音量,有意识的面向摄像机、靠近摄像机,以使声音更加清晰。

2.学生声音的录制

在拍摄过程中,理想的方式是为学生配备若干手持无线话筒。当有学生发言的时候,可由老师交到学生手里或者由学生自行传递,学生通过无线话筒发言。

如果没有无线话筒,而老师佩戴了无线话筒,可以请老师走近学生,用老师身上的无线话筒拾音。有时候,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没有任何话筒。在这种情况下,拍摄人员应该事先跟老师做好沟通,请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简要重复学生的重点词句。观众可以通过老师的重复获得学生回答的信息,有助于观众准确的理解这节课。

六、小结

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希望本文對于参赛教师和从事课片拍摄的人员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通过实践提高课堂实况片的摄制水平,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舞台上更好的展示自己。

篇5:鲸语文课堂实录

师:第一自然段概括成一个字:大,你不能再换一个词说明大?

众生:巨大,庞大,硕大,特别大,无比大„„

师:那作者是不是这样说,鲸真的很大,非常大,大大大大大?

生(笑):不是。

师:第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都在写它的大,请同学们读读,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默读,划句子,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句话: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这里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鲸特别大。

师:奇怪,怎不跟我们最熟悉的猫啊、狗啊去比?

生:因为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而鲸比象大多了,真让人惊叹!

师:是啊!象的确够大,但鲸竟比象大了50、60倍,最大的甚至达到100倍呢。(生连连惊叹)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所以用——比较。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所以用——比较。【板书:作比较。】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师请生做动作) 孩子们,我们来摸摸鲸的上腭,够得到吗?

生:够不到!

师:再高点,再高点!

(全班学生站起来,踩上凳子,兴致勃勃地摸)

师:好不容易够到啊!孩子们,如果让你们去鲸的嘴里看书,去吗?

生:(异口同声)去!

师:那鲸要是合上嘴了怎么办?那不就没命了吗?

(生大笑)

师:所以,林老师是不愿意让你们白白送命的,作者也不会同意的。这句话里啊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设想,而不是真的去,是哪个词啊?

生:“要是”。

师:对,从“要是”这个词看出作者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生:假设。

师:【板书:假设】这里用假设说明方法显得特别的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

生:我喜欢这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因为用了很多数字,让我们感受到鲸可大了。

师: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 诶,我发现在这么多的数字词中,只有“十几头大肥猪”中的“十几头”用得太模糊,太不准确了,若换成“十三头”或“十九头”什么的岂不更好?

生:不行!因为鲸的舌头有大有小,猪的重量也无法确定,所以这里只能用模糊的数字。 师:看来这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的表达啊。像这样模糊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课文中还有很多,找出来体会体会。

师:下面,我要聘请一位小小解说员,用列数字的办法介绍鲸的“大”。为了更好地记忆这部分内容,大家是否发现这里的表达顺序?

生:课文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鲸,再介绍世界上最小的鲸,最后介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鲸。

(小小解说员上台)

师:请问贵姓?

生:免贵姓游。

师:哦,游导,你好!为了你解说方便,你可以把大屏幕当作世界上最大的鲸、把一位同学当最小的鲸,把老师----哦!就是本人当作我国发现的那头鲸,游客们,解说员说得好,你们记得配上“哇----”的语气词。开始讲解吧。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海洋博物馆,我是游浩,大家叫我游导„„ (“讲解员”生动地讲解,学生、听课教师笑声、掌声不断)

篇6:《春酒》名师教学实录

学情分析: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理解还不够深刻。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古诗中思乡的名句有一些积累,对通过细节措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已有了解,应该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的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其它作品。

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

课堂实录: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过新年的情景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讲怎样过

年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看一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讲课之前,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琦君?生介绍:

师:讲得很好,我补充一点,去年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桔子红了》的作者就是琦君(出示介绍琦君的图片)

师:下面我检查第二个预习,请一个同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出示生字词) 生注音,其余同学改正,但仍有一个是错的。

师:挑剔应读“tī ”,新华字典484页上是有这个字的,我们的参考书上把这个字的读音标成了“tì”,这是不对的,大家记住:尽信不如无书。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想一想都写了哪此事情?

生: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泡八宝酒。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作者通过春酒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深情怀念。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的是思乡之情?

生:写到家乡过新年的风俗:迎神拜福、小孩不能在客厅、厨房里玩;吃东西不能随便抓;说话要讨吉利;元宵节后分吃供品等,这些风俗都是家乡所特有的,写风俗就是要表现家乡的风俗之美,从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作者写到喝会酒,乡亲们互相起会,融洽地置办会酒,体现出乡亲们的善良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好人情的赞美。

师: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四、研读赏析,品味细节

师:平常老师经常给大家讲,真正感人的文章,打动人的往往是朴素的语言中蕴涵的真挚的情感,以及那些真实的细节描写。现在大家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打动你的。,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自读进行勾划,教师巡视)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写出了我对春酒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的急切心情。

师:为什么肚子胀得蜜蜂似的,不是像小猪一样呢?

生:因为像蜜蜂一样,更显出可爱的姿态,突出我的天真可爱。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欢,很馋的样子,也写出了我的可爱。

师:讲得好,还有喜欢的地方吗?

生: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段话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爱。“一点点”,指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说明我舍不得喝。“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这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小花猫舔着我衣襟上的酒就呼呼地睡着了,说明小花猫也喜欢八宝酒,足以证明八宝酒的香甜。(掌声响起)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有,小时候有人到我们那里来照相,妈妈就叫我赶快去照,当时,我手里拿着一个烤红薯,听到妈妈的呼唤后,我就把烤红薯放在裤兜里,欢喜地跑出去。结果在跨门槛时摔了一跌,人一下子就扑了出去,烤红薯压扁了,裤子也弄脏了。结果照了个哭笑不得的相。(生大笑)

师:真富有情趣,活脱脱的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就展现出来了。 师:这篇文章除了写天真活泼的我之外,还写到了哪些人物?生:还写到了母亲。“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同时也有自豪之意。

生: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写出了母亲得到表扬后得意但又不好意思的样子,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师:对母亲的描写还有吗?

生: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这里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写出了母亲的助人为乐。

师:文章写出了我的天真活泼,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除此之外,还有感动的地方吗?

生:我认为打动人的还有纯朴的乡情,如“花匠阿标叔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客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里写出了阿标叔叔的善良纯朴,也写出了以阿标叔叔为代表的乡亲的美好的人情。

五、调动积累,体会情感

师:大家说得真好,的确,有些看似随意的细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琦君就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对故乡的眷念。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交流一下。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从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月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今夜的月亮更明亮,因为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故乡。

生: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的思念家乡。

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师:除了这些古诗之外,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 生:余光中的《乡愁》

师:对,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乡愁》。(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深情地诵读)

师:刚才大家交流思乡的诗,多数与明月有关,难怪诗人席慕容说: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里响起。月亮,总是容易勾起人们思乡的情怀。当你们面对一轮明月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出示一张圆月的图片) 生:我会想到我的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想到我的母亲;想起我的故乡。

生:我的家乡在四川渠县,看到这轮圆月,我就想起了我家乡美丽的渠江河,想起了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们。

师:看到明月,大家都会想起家乡,但我们的感受毕竟不如琦君、余光中强烈,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离开家乡,离开母亲,即便是有淡淡的离愁,那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啊!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感受乡愁,理解一下那些被乡愁所紧紧困扰的人们吧!(播放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学生完全陶醉在音乐声中)

师:每个人都有故乡,对于故乡都会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念念不忘;汪曾祺对故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而琦君魂牵梦系的是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这些让作者终身难忘的美食,沉淀了美好的情思,触动了无尽的思乡之情。那么我们呢?我们对于故乡又会有什么记忆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寻找自己的世界,到那时,我们会发现清澈的滨河曾荡漾着儿时的梦;龙泉山上, 我们曾把梦想和风筝一起送上蓝天;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的桃花开成一处绝美的风景;或许我们也会发现家乡的水蜜桃真是人间无上的美味。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最后, 我们对那些正在被乡愁困扰以及将来可能被困扰的人们说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后反思: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很不错。教学目标完成得比预计的还要好,学生配合也积极,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听课的老师评价很高,认为教学效果非常好。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得做得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在以前的公开课上,我从来没有讲过作者和字词,因为我认为讲这些东西会使讲课的思路不连贯。但是,渐渐地,我意识到这种讲法是不科学的。作为初二学生,对于生字词仍还处在积累阶段,如果淡化了字词,学生的字词积累就不够,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就不牢。作者介绍,它仍属于语文的文学常识的内容,了解了作者,有利于把握作者的风格,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时加大积累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上,我较为巧妙地把二者有机地融于课堂中,使语文知识得到落实,从而避免了公开课只有形式而没有实际语文知识传授的作秀的尴尬。另外,当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字的注音错了的情况下,我告诫他们“尽信书不如无书”,鼓励他们动手查字典,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字的正确读音,更是一种大胆质疑的态度。

2、创造了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不管是在导入部分讲过年的情景,还是在自由朗读,品读细节阶段,我都给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

3、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成为本节课致胜的关键。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体会毕竟是不深的,让学生感受情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对思乡的古诗的积累,让他们对思乡的情感有了初步的感受,紧接着播放了余光中的《乡愁》的朗读录音,学生对思乡的愁苦感受又进了一步。而最为关键的还是罗大佑的《乡愁四韵》的歌曲把他们情感完全激发了出来,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十四五岁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感染。这首忧伤的歌曲配以形象的flash动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歌中的“长江水”、“酒”、“母亲”、“信”、“乡土”、“乡愁”等字眼与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是一致的,在淡淡忧伤的旋律中,学生的情感自然就达到了高潮。

4、本节课成功之处还在于教师语言的丰富生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如导入的地方就用了一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让他们有了一种想了解,想探求其他地方风俗的欲望。学生交流思乡的古诗之后,我用了一些诗词来对教学环节进行过渡,如提到琦君和余光中有相似的经历时,我用了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学生不仅喜欢这种诗化的语言,也能体会到其中相似的情感。再比如引用席慕容的“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里响起”这样的诗句再配上明月的图片,在这种特定的氛围的感染下,学生的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与作者在情感深处产生出共鸣。

总体上说,这堂课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1、时间分布不够合理。由于这堂课事先没有经过试讲,在时间的把握上就不够好。比如在讲通过风俗人情来表现对故乡的热爱这一环节时显得太仓促,有点手忙脚乱之感。在品读细节环节上,所用的时间稍微有点多,显得有点散。如果我再上这堂课应该说在时间的调控上将更为合理、有效。

上一篇:大兴文化旅游下一篇:讲普通话写好规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