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大环境下,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这门艺术的民族性和多元化元素传递给高校学子,这值得每个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者思考。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伴随着教学技术进步,民族声乐传承得到蓬勃发展,但教学效果却呈现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工厂化、模式化景特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教学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教学声乐教学论文 篇1: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有着日新月异的改变,而一般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互联网教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构建模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和传道授业解惑的新的学习方式。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的学习模式一直独立于其他学科,普通学校教育所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于高校美声声乐教学,不管是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还是多对一的视唱、合唱、音乐欣赏课教学,都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声情并茂地进行音乐的教学。在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热爱音乐的人没有条件学习音乐,但“互联网+”的出现,正好为所有热爱音乐以及想要学习音乐的人提供了机会,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基于“互联网+”,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美声声乐教学;课程推广;网络平台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在教育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美声声乐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使高校美声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产生了重大转变。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高校美声声乐教学开始了新的尝试,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了补充和改进,这是高校美声声乐教学的一大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高校学生自主学习

近年来,高校不断实行扩招制度,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教师数量却不能满足如今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的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另一方面,由于扩招制度的推行,学生的成绩高低不一,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因此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效率也大大降低。对于学生而言,大量的练习虽然可以强化熟练程度,但是没有章法的练习是无法获得实质进展的。因此,课后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基于“互联网+”的声乐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训练,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摆脱课堂的限制,随时进行学习和练习。[LL]

(二)有助于高校学生提高演唱素质

高校美声声乐教学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不是一个公式或一个练习题就可以理解的,音乐学科自身就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就更为复杂。美声音乐课有固定的课时,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是无法快速进步的,并且有些发声和技巧是无法在课堂上准确体会的。而网络音乐教学改变了这一现状,网络上的声乐名师可以进行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学习和练习,掌握发声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技巧和能力。[1]

(三)有助于高校學生突破时空限制

美声声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科性质比较特殊,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的嗓音条件和声音特点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教学和训练,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基本条件,也无法提供与学生相符的教学内容。而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它利用论坛形式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快速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另外,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可以利用BBS发帖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答疑解惑。

(四)有助于高校学生共享学习资源

现如今,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知识,并且共享有关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国内的声乐知识还是国外声乐资料,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快速查阅到,这给学生的声乐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资源,并且可以随时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流,这种资源共享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更加便利,也使学生的资料查找更加有效、省时。[2]

二、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交互性缺乏

现如今,网络美声声乐教学虽然使学生的课后学习更加便利,但是在无形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教师无法面对面交流,靠文字和语音描述问题产生的偏差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教师面对着电脑屏幕授课,无法快速了解学生的条件和能力,讲课内容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学生在屏幕前听讲,无法即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反馈,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交互性。

(二)网络平台资源组织管理无序

网络平台虽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辐射面广、内容较多,但资源相对比较零散,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想要的资源,再加上网络平台资源组织管理无序,导致有些人发布恶意、消极的作品,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效率也会降低,这是高校美声声乐网络教学的一个弊端。

(三)高校美声声乐学科特殊性的局限

高校美声声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别,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本宣读,也不能完全依靠板书和课件进行讲解,即使是面对面授课也要讲究讲解方法,学生才能心领神会。另外,美声声乐与其他声乐又有很大差别,对声音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网速、设备以及环境的影响,声音质量会发生一些改变,影响教学效果。

三、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的对策

(一)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以互联网为平台提供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交流的时间增多,学生也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因此,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在推广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专业,并在平台设立相符的栏目,增设交流这一环节,让教师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在这一栏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建立学习档案,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写在档案中,并且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练习曲目。此外,高校美声声乐学习网络平台的推广必须结合实际,摒除师生交互性差的缺陷,延展课堂时间,扩大教学空间。

(二)建立科学有序的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

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的推广不仅是一个推广的过程,更是一个平台建立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在网络平台推广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声乐这一基础学科,还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基础学教育等学科知识,将这些学科和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方案。一方面,可以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资源整合,编写合理的教程,使教学纲领的质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聘用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技术支持,使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加完善。此外,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无法即时进行记录,考虑到这一情况,教学平台可以添加这一环境,方便学生进行课堂笔记记录。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比较便利,但是单纯地一对一教学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可开设不同的教师课程,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生也可与这些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文字、音频、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使网络高校美声声乐课堂的建设更加完善和全面,信息更加丰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三)增加课程资源,打破学科局限性

推广高校美声声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于课程资源的全面性,因此必须打破美声声乐学科的局限性,增加有效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和教师可以从中获益。一方面,要打破地域和学科的限制,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给需要的学生,让学生可以从课程资源中受益;另一方面,要关注學生的需求,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将不同的课程资源按照类别进行整合。另外,可以添加选课这一栏目,让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跨校自主选课,打破校园之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声乐资源和教师力量。推广高校美声声乐课程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必须做到增加学科的丰富性,增加学科的关联性,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便利。

结论

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的推广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因此音乐网络资源必须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知识的资源整合固然重要,但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5]高校美声声乐网络课程平台的推广是时代的产物,虽然出现得时间不长,但为高效美声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和推广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需要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将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有效的学习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也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注释:

[1]戴宇山.探析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J].黄河之声,2018(16):77—89.

[2]邱琳琳.“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12):112—117.

[3]张华.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8(08):61—79.

[4]陈素娟,张瀚玉.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的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03):116—118.

[5]周涵. 将“互联网+”融入声乐教学改革[N]. 中国教育报,2018-05-14:005.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黄澈

高校教学声乐教学论文 篇2:

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自然歌唱理念的融入

【摘要】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大环境下,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这门艺术的民族性和多元化元素传递给高校学子,这值得每个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者思考。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伴随着教学技术进步,民族声乐传承得到蓬勃发展,但教学效果却呈现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工厂化、模式化景特点。如何规避这一发展误区?使得教学效果实现“百花齐放”、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活跃,培养更多独特风格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自然歌唱”来实现。“自然歌唱”理念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建议在本文将得到重点阐述。

【关键词】自然歌唱;民族声乐演唱;教学;融入

民族声乐文化艺术需要传承,伴随着科技科技和社会进步,高校声乐教学同样面临着创新和蜕变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在民族声乐的教学理念、练声曲甚至作品均建立在西方声乐基础上。正处于对范唱的刻板模仿阶段的高效学生,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经验非常有限,专业发展还不能摆脱正统技能与观念的影响。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自然歌唱通常不能引起老师们的重视。怎样才能使有限的课堂实现触摸“自然状态”呢,这正是笔者要探讨的思路。

一、高校民族声乐当前教学现状

作为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声乐表演虽然对听众而言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却能触及听众内心深处,需要被传承和传播。作为艺术人才的摇篮,高校声乐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民族声乐人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二度创作的自然歌唱通常不会被重视,主要因为教师们往往刻意追求共性声音一致。由于声音基本功与表演流畅度在课程考察评价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更加剧了这种现象。自然歌唱被忽视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非常不利,甚至成为制约因素。自然歌唱在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未被足够重视。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扩招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声乐教育呈现出教师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学生声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但是在聆听、模仿的教学框架下,很多学生感觉课程学习枯燥、迷茫、充满挫败感。通常情况下,每周仅一节45分钟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声乐专业课,教学内容对地域音乐重视程度远高于少数民族音乐,新编曲目重视程度远高于传统民族曲目,高校声乐专业更注重学生的歌唱技能的而非自然演唱个性的考核。以上这些原因均使得教师与学生均不能将太多精力投入民族声乐的探究中。

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广为人知的地方民族音乐作品,教学前的练声曲大多选择西方曲式结构,对地域风格明显的作品声音斟酌并没有具体对待,这些因素对民族声乐教学发展形成极大的障碍。日常教学实践中,采用一对一授课模式和教师钢琴伴奏,这种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在民族声乐教学时很难迅速适应并融入其中。日常教学实践中刻意追求声音,不重视体态语言,学生们很难做到自然表达。

二、“自然歌唱”理念的意义

只有将情感抒发、心理、呼吸与歌唱技能做到自然才能达到好的歌唱。人民群众更喜欢自然的演唱者而非做作的演唱者。放松、自然在教学实践中被反复强调,但这种状态好多学生很难轻易达到。“自然”与“自然”是两种不同理念,本能自然、训练中不自然、升华自然被邹文琴教授归纳为追求自然歌唱最高境界过程中的三个历程阶段。在追求自然歌唱的历程中,多数学生因为辨别不出专业和自然结合点,找不到升华的感觉,从而停留在第二阶段,不能取得进步。

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大量民族音乐作品被创作,这作品无不向后人讲述着历史英雄人物、锦绣山河、悠久历史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在这些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自然歌唱在声乐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触及听众心灵深处、诠释作品实现情感沟通,充分展示表演者表现力,这些表演效果只有在自然演唱状态下才能实现。为了实现学生达到自然歌唱状态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营造一良好氛围,对学生们循循善诱,使成为学习过程主体,他们达到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体会领悟到名族声乐演唱中的共性与个性,从而使之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自然恬静的演唱状态需要通过学习、练习、实践、学习循序渐进的实践来实现。这个对自然演唱实现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教师悉心探求教授方法,学生悉心探求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内化创作,实现教和学的有机互动,根据学生水平、个性、潜质等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个性化培养。重点找到各个学生的潜质、漂亮音色,让学生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基础上,使各个学生的演唱表现风格实现各具特色,最终实现高效民族声乐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自然歌唱”理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融入

民族声乐的每个学生只有实现“自然歌唱”才能将民族情感、作品外在艺术充分展示和传递给听众。这种歌唱状态需要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提高来实现,需要“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笔者認为应该通过以下形式将“自认歌唱”、贯穿到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

(一)优化民族声乐课程设置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审美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交叉趋势,而非以前的单一元素;为实现教学目标,民族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自身变革,在尊重、包容其它作品的同时,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繁荣发展。在实现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不仅要求处理好民族和多元化、流行与经典的关系,还对解决声乐艺术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从而使歌唱艺术能够回本溯源。教学内容应实现创新和传统的融合,从而使学习者实现在熟悉自身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独具特色的其它声乐作品产生浓厚兴趣的跨越。高校声乐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现有的一周一节专业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所以拓宽设立相关课程群显得非常必要。课程群应该在涵盖《民族音乐》《民族声乐表演》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与练耳》等课程,使这些课程相辅相成,实现有机整合。通过这些课程间的有机综合和系统整合,实现引导、拓展学生的目的。通过系列课程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诞生、结构将被学生熟知,为学生今后能够通过得心应手地通过自然歌唱进行艺术表现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民族声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个体或团体案例,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摆脱自身束缚,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声乐教授应积极开设与课程相关的讲座,为学习者接触不同特点民族音乐作品感受创造更多机会。

(二)教学评价模式多元化

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考核标存在一定局限性,现阶段高校多通过作品演唱的声音与流畅程度进行考核,仅通过寥寥几首民族声乐作品演唱进行评定。民族声乐教师也按照这种模式和标准进行授课。正是这种考核评定方式和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艺术视野,他们往往仅对有限的几首作品熟悉,阻碍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正是这种局限性使得建立全新、合理、接近教学实际的评价模式势在必行。为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笔者建议对考核、评价机制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优化考核指标,将作品演唱、自然演唱、表演实践演唱作为民族声乐作品的相关考核指标。建立多元化教学机制,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理论学习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发现声乐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和演唱的自信心。只有建立这种复合民族声乐自身发展规律的综合评价机制,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才能得到应有发展。

(三)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新要求

教书是民族声乐教师的基本工作,育人对教师们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正因为这种精神上一致性的纽带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超越了表面上简单的知识传授联系,他们表现出多方面兴趣的一致性,例如智力、道德观念、审美观点、政治经济等等,这种兴趣一致性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联系到一起。优秀教师的治学态度、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树立榜样,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接收效果。如果我们的民族声乐老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授课氛围必将得到改善。在这种舒适的环境中,学生的心态必将得到放松、充满对歌唱艺术的向往和热爱。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下,使他们自然歌唱的状态得以不断提升和改进。民族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应改变自己主导的授课方式,充分感受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循循善诱,协助他们将授课内容内化吸收。这就要求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及时改变,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对民族声乐艺术与教育事业的热情。

综上所述,只有将“自然歌唱”切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民族声乐才能切实得到长远发展。但是以下问题值得每位高校民族声乐教师长期思索和探求。“自然歌唱”理念如何才能融入到课堂中,使每位高校声乐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顺利通过声乐学习,在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正确发声技巧、具有表演感染力和稳定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既能保留民族声乐作品内在韵味,又能做到自身感情自然表达地进行二次创作;在多元文化并存融合的今天,民族声乐教学怎么能够做到保留传统内核,对其它文化进行吸收和自身创新,达到历久弥新的状态?总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事业需要不断前行,不断发展。这项事业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传承、传播均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民族声乐高校课堂不能追求格式化、工廠化,“千人一面、万人一声”,要对学生们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使他们的情感能做到自然表达和流露。高校民族声乐培养独具风格的艺术人才,他们应该能够由心地感悟作品中的民族情感,通过自然歌唱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杨艳,张骥.当代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窥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杨丽娜.民族声乐教学之浅见[J].音乐生活,2009(3).

[3]靳立军.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曲目的挖掘与当代意义[J].当代音乐,2018(2).

作者简介:赵弦箫(1991—),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作者:赵弦箫

高校教学声乐教学论文 篇3:

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声乐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新媒体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师通过运用新媒体教学方式,提高了授课效率,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音乐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有着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音乐;声乐教学

新媒体教育方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音乐专业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并在教学工作中呈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状态。这种方式的存在,不仅为教师的授课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同时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给予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因此,为了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以更加快速的节奏,朝着更有效的教育工作发展,高校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研究。

一、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运用新媒体的优势

(一)畅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新媒体具有快速传播、促进双方信息互动的优势。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法有了更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而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去丰富学习内容,去搜索并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在课内也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教师建立知识对话。从整体上来看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和教师在专业知识,交流与互动方面有了更快的频次和机会,也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更加得便捷。

(二)丰富音乐学习资源

教师在课堂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在音乐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可以将声音、图片、舞蹈,音乐剧、歌曲,专业知识等所需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信息,及时地“一网打尽”。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为音乐课堂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便于让学生更好地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享受音乐,学习感知艺术的魅力。

(三)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资源的获取,要通过阅读书籍,前往图书馆查询资料等途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更加的便捷,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方面有更加丰富的选择性,可以在学习喜好以及学习时间上更加的自由、多变。

例如,高校的音乐学习活动要求比较宽松,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掌握好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拷贝教师上课课件,在课后进行学习。另外,如果学生有事请假,未能按时接受音乐课程的教学时,学生可以在课后对教师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补习,在学习地点上突破了教师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选择在宿舍或者图书馆,进行当堂知识的学习,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问题遗留,拉课的现象。除此以外,学生要想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扩充知识容量,学生可以从课外学习资源上获取,从网络上选择适合自己自学的课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开展音乐教学的路径探索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校的音乐教师,会不停地忙于工作和教研活动,会忽视新媒体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冲击。但同时,高校也会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能够将媒体与音乐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可以在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充分的去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充分的在音乐教学中加以运用。

例如,高校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同学生的思维、嗓音条件和个人喜好不同,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如果教师能够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从各大教育主播,教师公开课、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中,筛选出优质的音乐教学资源,有助于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拓宽音乐教学的路径,推荐给学生。

(二)鼓励学生借助新媒体自主学习

高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开展中华,课堂学习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过短,对于核心的知识内容进行简短,粗放式的讲解,有学生没有听懂。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课下借助新媒体更加深入地挖掘音乐专业知识,详细的对课堂上的重点知识进行钻研与巩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同时,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塑造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例如,在音乐专业学习中,很多学生对音乐的追求与目标不同。有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有学生喜欢古典音乐,也有学生喜欢民族音乐,甚至有学生喜欢西洋音乐。但是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的教育平台指导学生去自学,延展自己的音乐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快捷的去自己研究音乐知识,满足自己对于不同音乐知识的渴求。

(三)促进教师的教研与改革

对于高校的音乐教师而言,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将教学的精力放在课程安排上,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式,在不断地学习与进化中提高授课水平,改进教学能力,让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在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得到塑造。

例如,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尝试灵活运用多媒体软件、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增强学生对国内外的音乐,艺术学习等。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解决学生在演唱、乐器演奏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咬字,节奏与弹奏、声樂等多项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总结:

新媒体时代为音乐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要将新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作为教学研究的关键点,能够从授课内容、学习借助多媒体自主学习、教研工作方面,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胡玉兰.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8:166.

[2]周晓岩.关于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分析探讨[J].《艺术评鉴》,2018:85-86.

作者:钟雅琪

上一篇:课堂教学物流经济论文下一篇:职校市场营销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