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作用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不断改革,在加强教育教学中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进步,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不仅是要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还要找出教学之中值得发扬的地方,扬长避短,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作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反思作用论文 篇1:

发挥教学反思作用 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 記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 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经验教训,为下次的成功作铺垫。

3. 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

4. 珍视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 反思的重点——课堂教学

课堂是我们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尤其重要。“课后思”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或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节奏感、密度大小适当吗?有没有让学生体验感悟?有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反响如何?有关细节处理得当吗?有无改进提高之处?……

2. 反思的焦点——作业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提高的重要手段。作业的多少及效果是我们教学反思的焦点。反思作业练习,既要反思量的多少又要反思质的提高,还要反思作业的形式和答题的规范性等。在当前形势下,一定要强化基础性、规范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严谨科学的前提下,适当体现开放性、创新性;也要致力于思考题、讨论题等的设计和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努力提高学生对陌生题的敏感度,引导学生善于找准突破口,掌握有关特例、特点、特性、特色等,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 反思的热点——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我们构建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为我们提供了广阔、新颖、生动形象、直观刺激地教学手段,体现出较多的优势。然而,每课必用课件、处处点击、教学效果行吗?课件动感如何?是自己制作的吗?点击能代替点拨吗?所用课件就是网上下载?自己修改过吗?传统意义上的启发式怎样充分发挥?师生互动、学生感悟体验怎样更有效地进行?板书的优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经常性的反思和积累是教学反思新的增长点。

4. 反思的亮点——“困难生”的关爱与补弱

有的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有的心理有障碍,有的经济上有困难,有的行为有问题,有的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在外工作,有的身体不是很健康等等,你对他们有关爱吗?有实际行动吗?结对帮扶吗?又有耐心去指导、弥补吗? 都说“困难生”有其闪光点,我们教师应该去发掘或挖掘,只要我们真诚地关爱,用情地呵护,用心地帮助,耐心地点拨,细心地指导,一定能使他们闪闪发光,有益健康地成长。 总而言之,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

作者:白亚静

教学反思作用论文 篇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作用

[摘 要]目前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不断改革,在加强教育教学中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进步,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不仅是要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还要找出教学之中值得发扬的地方,扬长避短,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我将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反思

数学学科教育是学生学习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因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排斥数学,对于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般的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诸多其它因素造成的。很少有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的方法或方式不对。而学生却认为,学习成绩差,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中国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没有教好,教师应该负一定的责任。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

一、在教学之中反思教学目标和角色行为

1.教师教学目标是指学生能够理解课堂上概念、熟悉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领会教师教学思想等等,是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在课堂提高自身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条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举动。学生上课是否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教学中,学生是否态度热情、积级参与、学有所得。如果学生在教学中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要通过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定理的结论等;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正确解题,以及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

2.教师在教学之中,教师不仅是要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过程。如果说学生的学习犹如大海中航行的帆船,而教师应该做的是在学习的海洋中,为学生指引航道的灯塔,而不是一直在旁边对帆船进行补给船。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组织者的角色。中国都有一句古话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引导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只是在教学中去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在教育中重视学习技能的培养。

3.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相互尊重。这种尊重尤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够做到尊重自己学生,那么学生很会对教师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对教师所任学科自然也不会有兴趣,学生学习成绩也就很难得到提高。培养平等融洽的师生感情对于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会很有帮助。现在的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学生一般都会比较关注,在课堂之中也会非常认真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之中,了解并尊重自己学生,从而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二、在教学之中精心备课灵活运用教材

1.教材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资料,是学生学习的理论依据,所以教师首先要能够把握好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在对教材的完全掌握之下,灵活运用,是课堂质量提高的前提。而有的教师有对教材研读不够,认为教材讲解太简单,弃之一边不加利用,过分注重教学参考书。其实参考书也是编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编写出来的教学参考。看教学参考书,就如去听同行教师上公开课一样,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参考并利用的,但却不可不加甄选,生搬硬套,因为你的班级,你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等,都是和编者的学生有差别的,人家能容易理解的,你的学生未必容易理解。所以说教师应该先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每个定义,定理,公式,和每道例题的涵义,把握准教学目标。再参考别人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内化出属于自己更高教学水平的教学设计。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引导自己的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

2.教师要让学生对于教材之中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进行自主研究学习。教材的灵活运用可以是多个方面,比如说在讲授圆周率这个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裁剪出大小不同的圆形,然后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各个圆形的大小和周长,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之中发现规律,然后在学生探究之后,为学生进行总的概括,引出教材之中的理论知识点,为学生指点迷津。教材之中的知识都是基础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灵活运用教材,将死板的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科目学习会比极积极,就算是遇到学习困难,学生还是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将这种困难视为一种挑战,以征服这种挑战为乐趣。然而对于数学这个科目没有兴趣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会更加丧失信心,有的甚至会对自己的智力存在怀疑,对这个科目的学习会渐渐产生抵触心理厌恶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中都不应该忽视这点,而且对于对学习丧失兴趣的同学要给于积极的鼓励,不应该责怪和批评,这样只会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增强。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些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好的成绩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断鼓励之中催出来的。数学之中很多内容都是涉及到日常生活,所以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做一些关于生活的调查将数学运用到实际之中,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以来学生觉得数学十分的有用,自然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教师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

四、在教学中提高自身专业和教学技能

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这是教育学家的经验之谈。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像孩子一样保持一颗好奇心,在自己专业领域不断探索,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学习进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之中要时常反思自己,从教学上面和自身素质方面多思考,多探索,提高教学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让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上面做出贡献。

作者:杨小明

教学反思作用论文 篇3: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

摘 要: 教学反思有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基本功能。自省式反思、同事(行)团体式反思、专家引领式反思是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应采取以下对策: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觉反思的意识;变强制性反思为鼓励性反思;从微观问题着手进行反思;创造有利于教师自觉反思的学校氛围;等等。

关键词:教学反思;问题;内容;功能;方式

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基于个人经验的、情境性的实践活动。它既有科学性的一面,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技术性,更具有艺术性的一面,体现出一定的个体性与情境性。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的教师的成长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则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1]。中外专家和学者的论述,都说明了基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与重要价值。

一、教学反思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基本的教学反思意识与教学反思活动

很多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比较淡薄,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反思活动,更不用说产生教学行为改进的效果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教学反思倦怠,具体表现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对待学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极应付态度等”[2]。

2.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

具体表现为教学反思行为与教学反思方式的表面化、单一化、随意化与程式化。不少教师会在教学设计的“教后反思”或教学反思日记中轻描淡写地写上几句空话与套话以应付差事,甚至在教学活动之前就已经预先写好所谓的“教后反思”。

3.缺乏系统而有理论深度的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关注较多的是某个(些)教学环节或教学片断,或教学中的纰漏,或教学中的“灵光一现”,等等。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完整而深入的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达成情况、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不够重视,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经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反思较少。教学反思也很少涉及教学改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适切性等较为宏观的方面。反思的表面化、片段化现象严重,在反思过程中缺乏对理论的深度挖掘。

4.缺乏有效的教学理论的指导

很多教师也知道应该进行教学反思,但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理论的指导、基于经验的、就事论事的、为“反思”而“反思”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学理论学习和修养的不足,制约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3]。

5.缺乏长期与持久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经常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虽然一些教师也能认识到开展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热情也很高,但是持续不了多久,热情就消退了,教学反思也就不了了之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缺少教学反思的时间;2)缺少专家的引领[1] ;3)教学反思缺乏实效。由于很多时候教学反思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教学反思的效果。

6.缺乏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

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偏重,一切围绕课堂教学和学生分数转,教师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形式单一,并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文化,也未能形成有效的教学反思机制。

二、教学反思的界定及其基本内容

很多研究中将“教学反思”专指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即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一种反观行为或反观过程。我们认为,这种界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和削弱了教学反思的使用范围与重要作用,也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教学反思活动。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前、教学中或教学后的经验或行为加以审视、分析、批判和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3]。章师亚(2011)[4]认为,“课前反思可称作前瞻性反思。它是一种对课的‘预想’的再斟酌。课中反思是对课的生成性反思。这是任何课堂都回避不了的。因为,任何课堂都存在着‘变数’,即都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课后反思是对课的总结性反思”。他还认为,对于一堂课来说,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即所得、所失、所疑、所难、所创。岳宗友(2011)[5]把教学反思的内容界定为教育观、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层面。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益,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功能

1.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

在教学之前进行教学设计是通过对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各种相关教学资料的反思,并结合当下的校情、学情和教情等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并最终形成一个文本性的教学设计方案。而教学活动中的反思即通过分析教学中生成的信息和反馈的各种信息,对教学活动做出综合性的判断,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进行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教学后的反思更有利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更为深入与系统的反观与思考,从而为以后的教学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当下或今后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由于教学活动具有个体性和情境相关性,因此,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教师本人基于教学实践,并运用适宜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持续的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及其行动跟进,才能实现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的有机整合和“内化”,最终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另外,教学反思提供了一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淀与升华,也有利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生成”。

四、几种常用的教学反思方式

1.自省式反思

这种反思的方式比较灵活,运用也比较方便,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多采用自省方式进行教学反思,但自省式反思的经验成分较多。为了提高自省式反思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顾要准确与客观。对教学过程的回顾要尽可能准确与客观,并包含尽可能多的教学信息。2)反思要深入。要挖掘教学信息的深层意蕴,而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3)反思要可行与有效。即教学反思本身是能够行得通的,同时反思的结果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能够解决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能拓展与提升成功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4)伴随教学行动跟进与持续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最基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行为、整合教育经验、提升教学能力,而只有伴随教学行动跟进的、持续不断的系列式反思,才能真正达到以上目的。

2.同事(行)团体式反思

由于个人记忆的有限性、个人经验的狭隘性以及教后反思的延滞性等因素,自省式反思难免会出现回忆失真、反思失灵现象,而同事(行)团体式反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上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同事(行)可以进行课堂录像、课堂录音,对教学活动进行笔录,或在课后对听课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或访谈,收集学生的作业信息,等等,全面翔实而客观地掌握课堂教学信息,以便于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综合运用有关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同时,同事(行)也参与其中,发表看法,回忆当时的教学情境或提出相应的问题。由于同事(行)的参与,使对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的提取更加全面、客观、深入,使教学反思的角度更加多元,同时使教学反思具有了团体性质,有利于教学反思成果的扩散与辐射。备课组活动、同行教研活动、详细描述[6]等等,都是同事(行)团体式反思常用的方式。另外,在每次进行同事(行)团体式反思前,可以预先确定一个(些)反思议题,参加讨论的老师,事先收集相关的研究材料,并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整理,然后在同事(行)团体式反思中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将教学反思引向深入。

3.专家引领式反思

“中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等还是很有限的,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受到自己知识、能力、方法的限制,很难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有新的突破”[1]。课堂教学研究专家深入教学第一线,随堂听课,并进行课堂录像、录音等,在随后的教学反思中,教学研究专家、教师本人、同行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交流,这种三方会谈式的深度交流有利于实现不同的教学理论的有效碰撞,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凸显教学反思的实践指导价值与理论创新意义。笔者认为,在专家引领下进行教学观摩与教学反思可以增加反思的理论深度,教学研究专家深入教学第一线,直面真实的课堂,也为教学理论的生成注入了新鲜血液。“理论工作者应从实践出发,从可操作性入手,探讨具有实效性的反思形式”[7]。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会更有效、更合理、更深入。这种密切联系具体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更具有具体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对一线教师而言,这样的理论指导更有吸引力与亲和力,方法也更容易操作,有利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吸收与传播。

五、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

基于本文的研究,并综合邵光华、顾泠沅(2010)[2][7]、安富海(2010)[8]等的相关研究结论,我们认为,要改变教学反思现状、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觉反思的意识

“在教师头脑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专业必须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意识,真正认识到积极的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成长和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7]。

2.变强制性反思为鼓励性反思

教学反思不应该是制度性要求与硬性任务,而应该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教学研究行为。“学校应重新考虑对教师反思的具体要求,改强制为鼓励”[2]。学校在确定教师教学反思的具体要求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主体作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对教师教学反思要求方面应充分考虑教师的真实感受,机制方面要有利于教师建立反思的心理意向”[7]。

3.创造有利于教师自觉反思的学校文化

目前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偏重,一切围绕课堂教学和学生分数转,教师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状态,难以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团体动力”。不同教师的教育经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孤立的离散的存在,既缺乏必要的整合与提升,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传播。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常常依赖于个人的努力,因此其解决过程也蒙上了一层浓厚的个人色彩。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形式十分单一,并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文化,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反思机制。“这要求学校去营造有利于教师反思的氛围,创建学校反思文化。如学校应考虑如何为教师减轻负担,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切实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定期开展反思经验交流会。学校还要注意塑造学校教师学习文化,让教师群体成为学习型组织”[7]。

4.给予教师一定的教学反思方法指导

通过专家引领、有丰富教学反思经验的教师的“现身说法” 、教学反思理论学习、教学反思经验交流以及日常的教学交流等方式促使广大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反思方法。由于“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教学反思的经验,这就需要专业研究人员不仅要进行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还要深入学校、课堂进行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和反馈意见”[8]。

5.从具体的教学问题着手进行反思

反思产生于以往教学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或“无知境界”,教学反思的基本目的在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行为跟进促使“教师学会教学”。要将教学反思引导到对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思上,“教师要多从微观层面和局部视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反思”[2]。从具体的教学问题切入进行教学反思既易于入手,也易见成效,易于激发教师的反思兴趣与反思热情。另一方面,教学反思又不能仅仅止步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个的具体问题,而应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更高的反思要求,不断拓展教学反思的内容。

6.反思后要有行动跟进

“教学反思不是为回顾而回顾,而是要在回顾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修正行动方案,进入新的行动尝试。只有反思后进行行动跟进,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改变和成长”[2]。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经验+教学反思+行动跟进,“成长、经验、反思、行动跟进”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循环小周期。

7.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反思方式

教学反思不能完全局限于写反思日记或教后反思等几种具体方式,还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反思方式。学校要创造真正有利于教师反思活动的机制和氛围,促使教师养成经常反思的意识与习惯,引导他们把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进行教学交流与教学研究的常态行为,而不是局限于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记,或每天都写空洞无物的所谓教后反思。比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同组教师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或处理方式,或者授课结束后同组的教师针对教学困惑或教学感悟等进行轻松自由的交流,或者交流一下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及其各自的处理方式,等等,都可能会对彼此的教学认识等产生意想不到的启发作用。

8.引导教师不断扩展反思的内容

“目前教师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视角单一,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而其他方面的反思如教育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专业发展的反思、个人成长的反思等较少被作为反思的内容,而这些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十分的重要和必要。学校应该引导教师扩展反思的内容”[7]。在教学反思中,既要重视对教学过程中的局部问题、微观问题、具体问题进行反思,也要重视对教育改革、教学理念、学生问题、自身专业发展等宏观问题进行反思。安富海(2010)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研究了教学反思内容的6种不同指向[8],即课堂教学指向、学生发展指向、教师发展指向、教育改革指向、教育教学的影响因素指向、人际关系指向。这对我们拓展教学反思的视角、扩展教学反思的内容等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引导作用。

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实践活动的持续的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行动的不断跟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源泉与根本动力。因此,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与主动选择, 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深化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教学反思的方式。

参考资料:

[1]杭亚.中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数学 学习与研究,2011(5).

[2]邵光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3]吴舸.教师教学反思行动的现状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1(3).

[4]章师亚.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不二法门”[J]. 浙江教育科学,2011(6).

[5]岳宗友.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J]. 吉林教育,2011(8).

[6]龚伦军.教学反思——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青年教师,2008(3).

[7]邵光华,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2).

[8]安富海.教学反思:内涵、影响因素与问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责任编辑:孙 凯〕

作者:马文杰

上一篇:社区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混龄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