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6

内容摘要: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辞格是散文中常出现的语法现象,辞格教学也成为散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基于辞格教学的重要性及当前教学现状,试图从对部编教材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散文中出现的修辞格比较统计入手,结合当前散文辞格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相应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散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基于整体阅读观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分析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还是存在实际操作上比较困难、课堂质量差等问题。为了能够提升散文教学的效率,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整体阅读观,帮助学生体会到散文的魅力。本文将对基于整体阅读观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整体阅读观;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课堂教学分析

一、整体阅读教学观的概述

1.整体阅读教学观的内涵

整体阅读教学观就是在阅读中重视整体上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就是侧重教学的整体意识,重在思考和探究,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报障教学目的能够实现。所以说整体阅读教学观避免了在教学中将内容解剖成为碎片,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意义上的认识,有总体框架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也是需要整体考虑的,这样能够健全学生的认知结构,丰富学生情感。在整体阅读教学观下形成学生整体感悟和体验的阅读术语。

2.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

首先要重视整体感知文章,将文章看作是完整性的艺术,在整体意识上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能够分析文章局部在整体中的含义和地位,将文章的部分和整体之间进行联系。其次是强调文章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整体阅读观就是要将文章当作是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最后加强阅读主体的个性考验。整体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具有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文章的理解,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和文章进行交流对话,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断在自我完善。

二、整体阅读观在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制定目标任务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要运用整体阅读观时老师必须首先制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整体阅读观的教学一般有三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三是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体验式阅读方式。传统的散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对文章的剖析忽视了情境的交流,一般最后学生对文章一些词句段落的理解胜过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在散文教学中要懂得使用整体阅读观,在分析完文章中一些措辞的意义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涵。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秋叶》是,就从单一的词句上分析,文章显得非常的平淡,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却能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无可奈何。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2.遵循基本原则

整体阅读教学观要打破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发挥其优势,提高中学生散文教学的阅读效率。整体阅读教学观在实际运用是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联系性,在对文章分层进行讲解时不能脱离的文章整体意义,要在文章表现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2)划分清楚文章的主次结构,对于重点表达的内容要侧重进行分析,对文章中心含义做到正确的把握;(3)合作性,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和散文内容进行沟通,老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要深入研究散文内容,在教学中创建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空间;(4)模糊性,散文本身就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5)留白性,在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象,让学生自己对文章情感进行把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需要结合全文整体上面淡淡的幽思的情绪来分析文章描绘出的美景。老师在课堂上还要留有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讨论思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坚持这几项基本原则,才能在散文阅读教学中体现整体阅读观的含义。

3.实施有效的策略

当有了可行的教学目标和需要遵循的整体教学原则之后,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首先在阅读散文时需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其次就是要对散文仔细的阅读,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之后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凭借课堂上的散文阅读和学习是不够的,散文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学生在课外有散文知识的扩充,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从表面上看是在写景,但是文章实际在抒情,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陋室铭》中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在拓展学生散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在对散文进行评价时要体现总—分—总的整体阅读观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运用整体阅读观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将国内外散文教学中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成为适合当代中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模式。整体阅读观在教学运用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转变和调整,和其它的教学方法进行结合,相互弥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灵活使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段系亨. 整体阅读观下探析中学语文散文教学[J]. 语文学刊.2014,12:164-165.

[2].付红霞. 整体阅读观下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J]. 文教资料.2012,36:7-9.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一中)

作者:成勇

散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2: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辞格教学分析

内容摘要: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辞格是散文中常出现的语法现象,辞格教学也成为散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基于辞格教学的重要性及当前教学现状,试图从对部编教材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散文中出现的修辞格比较统计入手,结合当前散文辞格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相应策略。

关键词:《语文》 教材 散文教学 辞格教学 教学策略

散文在定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1]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部编六册语文教材中共有散文93篇,足以见得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格的使用价值极高,熟悉辞格并运用贴切可以增添语言辞彩,能有效提高散文的表达效果,使语言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感受到散文独有的美感,辞格更能使读者切实体会到语言背后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部编初中《语文》散文篇目中的修辞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补充修改了有关语法修辞知识学习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对辞格教学的重视度。教师要以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提倡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和概念以及对知识系统的记忆。[2]这是对教师的辞格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逐渐摆脱应试式教学,立足于全篇课文,将辞格放人具体语言环境中分析,感受课文的韵味与意趣。下文是对部编版教材中散文篇目中的修辞格的分布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一)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编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笔者分别统计了部编版每册教材中散文的篇目数量,整理出了下面的表格(见表1-1)。通过统计可发现,在部编语文教材中,共有散文93篇,由此可见,散文在教材中的高地位十分稳固。此外,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教材散文中的修辞格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了解部编教材散文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作为散文中常出现的修辞格,笔者以课文为单位统计了八种修辞格在部编版各册教材中散文篇目的出现次数(见表1-2)。

(二)部编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分析

辞格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教学离不开对教材课文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教材中散文篇目出现的修辞格的整理,可以发现教材在选文及编排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教学。

1.比喻、拟人与拟人辞格出现频率最高

正如表1-2所见,比喻和拟人是八种修辞格中最常见的两种修辞格,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都极高。其中,比喻的出现频率最高,七成以上的课文都使用了这种修辞方式。比喻,又叫“譬喻”,追求新颖贴切,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它常在散文中出现,生动形象的将文所描绘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理解并给留下深刻的印象。拟人,是比拟的其中一种,将生物或无生物当做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有时甚至通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式。

2.辞格兼用现象明显

在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散文中出现了许多辞格兼用的例子,一句话中会出现二至三个不同的辞格。例如:(藤野先生》中“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是典型的比喻与夸张的兼用。“富士山”一词既生动形象的将“清国留学生”是丑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又用夸张的形式对“清国留学生”罔顾国家安慰,安逸享乐的生活状态进行讽刺和批判,表达自己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初中散文辞格教学问题

通过上文对部编语文教材中散文篇目的修辞格的统计,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初中语文教材反映的修辞格方面的现状。下文笔者将以对教材的统计研究为基础,详细分析散文辞格教学的问题。

(一)修辞格重复讲授

初一至初三的散文辞格学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一学生重在辨认和积累散文中出现的大部分修辞格,并且能够感知修辞格在课文中的作用。初二学生对相同的修辞格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初一的认知水平之上,而应在辨识感知的基础之上,加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感悟,能够准确分析出表达者使用修辞格的用意及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对课文的语体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初三学生则应拥有准确分析的能力,并且做到学以致用,使之为写作、口语增添光彩。然而,在现今的辞格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多次重复讲授同一个修辞格并且仅停留在初一辞格教学的程度,反复辨认讲解定义,而未有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对散文中修辞格的教学安排也存在重复讲授现象。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编者以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语料,分别向学生介绍了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格。而在之后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则应将重点放置在其他修辞格的讲授上,例如在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时应侧重于夸张,《安塞腰鼓》应侧重于排比,《白杨礼赞》则应侧重于反问。

(二)修辭格兼用情况处理不当

修辞格的兼用是指在一个句子或者句群中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修辞格,也有学者将其称为“修辞群”。辞格的兼用与连用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更富有意趣。

通过对部编教材的统计分析可知,教材选用的散文篇目中修辞格兼用情况不在少数,然而对修辞格的综合分析方面的教学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一句句子或者一个语段中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格分开独立讲授,如果将辞格的兼用比作一串珍珠,那么独立讲授的方式便如同割断了这串珍珠,不利于体会整体的美感,也极大的影响对作者及文章内蕴的理解。

(三)修辞格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初中阶段的散文辞格教学形式大多采用教授定义后选取典型例句分析的形式,更令人担忧的是,教师更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分析固定模式化,例如:初一在分析散文中的比喻时,教授学生分析模式即“这句句子将……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在此后分析中重复强调,学生对比喻的理解仅仅停留于“生动形象”。类似的还有拟人,多数教师将其模式化为:“这句句子将……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这样的讲授导致学生在理解某种辞格时,依旧停留在固定印象上,课文与辞格相脱离,理解与情景相脱离。

三.初中散文辞格教学策略

当前的散文辞格教学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但是教师的散文辞格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引人深思。因此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散文辞格教学需要解决是一个首要问题,笔者通过思考,结合当前散文辞格教学现状尝试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遵循整体性原则

从当今的散文辞格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偏向于使用介绍定义的方式向同学们灌输修辞格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散文的辞格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修辞格放人散文语境中品析,使辞格教学与散文欣赏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离开语言材料空谈辞格。教师在讲解散文时,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使同学们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感受辞格达意传情的功用,领悟辞格的真正内涵和表达者的含蓄深厚的用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散文辞格教学体系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正经历着由向学生大量灌输语文知识到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转变,逐步进入到艺术熏陶的过程,这一变化又恰恰体现了语文教学即将走向修辞教学之路。[3]初中阶段的语文散文辞格教学不应该是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学,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但是往往教师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不断重复着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灌输大量的辞格的概念定义,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停留于简单的辨认赏析阶段,而从未领略到辞趣,学以致用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构建科学的散文教学体系是必要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熟悉教材中的散文,了解各个辞格的大致分布,而后根据辞格分布对各年级的散文辞格教学进行完整的规划,力求合理运用教材中散文安排各个辞格的学习,而不是在三年的教学中始终仅仅教授学生有关比喻和拟人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应重视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要,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自身的散文辞格教学方式。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与各个辞格的概念较为模糊,教师则应在讲授散文时,侧重于结合具体语句介绍有关辞格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该修辞格形成初步的印象,而不对赏析作过高的要求。初二年级的学生有了初一修辞格知识的基础,对修辞格已有初步感知,教师则应精选散文篇目,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格在散文中的作用,感受修辞格带来的无限美感及散文的丰富内涵。而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较高,教师则应在引导学生领悟散文中修辞格的意趣后,将教学侧重于教授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充分而有效的将修辞格运用于语言表达之中。

(三)摆脱应试教学,丰富对辞格的感知

当今的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散文的考察较为频繁,而对散文中的辞格考察更是极为重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及学校都对学生抱有极高的期望。因此,教师的教学负担逐渐加重,教学方式也趋于应试化,而在散文的辞格教学上的体现则是公式化记忆答题思路辅之以大量阅读练习。但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学生对修辞格的理解不完善,即使做再多的练习也是无用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脱离应试框架,专注于教授学生辞格知识,将着眼点放置于通过对散文中辞格的透彻分析教授学生正确有效的思维方法,长此以往,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修辞格的感知,学生自身也将形成散文的修辞格体系,轻松应对考试更是不在话下。

四.结语

以上是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修辞格分布、散文辞格教学问题、散文辞格教学策略浅显的分析和探讨。修辞格教学虽渐渐为教师及学生所重视,但是教材的不断改版、课程标准的修改等情况都让教师对散文的辞格教学陷人迷茫,在摸索正确的散文修辞格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问题,也会形成错误的散文辞格教学观念或是停留在过去的陈旧的应试方法中,这都会导致散文辞格教学的发展止步不前。散文辞格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不断实践,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教师首先应对教材有透彻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且系统完备的散文修辞教学体系,同時,多参考语文教学名师的教学实例,总结其散文辞格教学的优缺点,加人自己的理解并投人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2-2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201-210.

[3]王丹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修辞格的教学研究——以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邓根芹 沈欣怡

散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3:

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分析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以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实现学生思维空间的丰富与拓展,强化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在高质量的阅读中形成有效思维。主要对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现代散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更是包含了丰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典型的事例,能够让人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实现学生思想情感的陶冶和人生智慧的启迪。在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引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认知和探究,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

一、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提升学生兴趣

高中生仍然停留在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阶段,学生能否实现知识和内容的有效掌握,往往取决于他们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程度,而这些往往会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定型,需要教师从语文课堂一开始就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的课堂导入策略,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并强化对教学内容中某一个点的有效切入,使之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在《再别康桥》一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了这样的方式实施导入:首先选择了一首轻音乐《秋叶》,并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使之充分地发挥好催化剂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验和感悟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向学生介绍徐志摩的个人成长经历,播放了康河之水和剑桥大学的图片作为背景进行衬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此情此景之中,然后再对这首诗歌的标准读音进行播放,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进行有效感知,对作者表露的情感进行体味和把握。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作用下,学生就能够带着良好的思想情感进入知识内容的学习之中,并且在整个学习、体验与感悟中保持着良好的思维状态。

二、实施有效的问题创设,丰富学生情感

有效的问题创设是引领学生不断学习、思考和探究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带着思考投入阅读过程中,之后教师再对其中的关键和核心内容进行点拨和引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在漫游荷塘的过程中,内心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月色之下的荷塘”“荷塘之上的月色”以及“荷塘旁的月色”三个部分相映成趣的景色描写,对自身情感的转变进行了折射。在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荷塘是什么样的?月色是什么样的?荷塘和月色之间是实现如何相得益彰的?学生对文章充分阅读之后,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组织和指引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在静静的夜色之中,流水般的月光照耀在荷塘之中,池塘中盛开着婀娜多姿的荷花,情景之美却映衬出“自己却什么都没有”。而这一句是作者在对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之中,渗透的无力超脱现实的无奈、对黑暗势力笼罩之下的丝丝哀愁,这样的愁绪可以说为荷塘月色披上了一层既恬静又朦胧的轻纱,这样荷塘月色的风景与作者的情愫完整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沿着问题的主线进行思考,在思考和感悟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实施思想主线引导,提升学生感悟

教师在每节课堂中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带着学生对本节課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串联和总结,特别是将其中的核心点提炼出来,实施有效的点拨和引导。在《荷塘风起》一文中,在总结归纳环节应当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关键思想主线:把故地重游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荷叶与看不见、但能够充分感知的社会清风充分地交互融合到一起,实现了荷塘中“真实的风”与社会上的“清气之风”的一语双关。同时,让学生从路过荷塘、走向荷塘、站在长堤、走过长堤、走向荷塘西侧到最后转了一圈的整个过程中对荷塘中所见、所感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呈现的过程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再通过为学生讲清楚当时社会环境状况,让学生有更认真的体味、更反复的推敲和更深入的思考。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就能够提升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自然而然的提升。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知识内容的点拨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机的刺激,还应当在评价环节强化对学生的肯定性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这种正确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的驱动之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自发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的科学利用。

参考文献:

[1]郁紫婷.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语文学刊,2015(8).

[2]蒋妮.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有效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14(10).

[3]唐胜天.高中现代散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J].现代语文(中旬),2017(3).

编辑 张珍珍

作者:李瑶

上一篇:语文思想教学论文下一篇:写字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