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几年教学下来,面对学生作文,我们太多的是叹息与无奈,只能从那凤毛麟角的几个学生身上博取点安慰。而这样的局面远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说实话,功夫我们没有少下: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才用材、传情达意、遣词造句、技法运用、修改训练、创新出奇等等,我们都在教、都在点。还有的一周两记、两周一作,我们都在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思路,掌握表达见解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情景教学法的理念

作文可谓是占据了高考语文分数的“半壁江山”,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以考试为中心,学生学会的是应试技巧。同样一个素材,可以应用在不同的作文中。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写作,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互动情景教学法,包含情景教学和互动教学两方面。

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动画、图片文字、声音等,创设出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

比如,以“母爱”为题开展作文教学,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歌颂母亲的歌曲,让学生产生共鸣,联想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真实情感的创作。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些画面,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互动”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中,实施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点拨、鉴赏、批评的相互促进的教学行为。师生互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双方在课堂上加强交流,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必要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角色,让学生自己体会人物的情感。

二、主动创设作文模拟情景

写作是学生的困扰,却是长大后的需要。很多人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比如记叙文写作,可以套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外加事无巨细的描写和大量形容词的使用;议论文写作,可以套用固定格式。这就会导致大多数时候,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写作。

作文课,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主角。其实,作文学习并非如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写作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是自己对生活细节的记录,是对事物发展的评价,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矫正认识,明确写作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教师通过互动情景教学中连续动态的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热情,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方可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情景教学可以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构建一个情景,学生会被它吸引,然后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个方面去理解题目。

情景创设是多变的,站在生活的角度创设情境,用一些示例引路,便会让学生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不平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不同的学生,其领悟力和观察能力是不一样的,学生对生活情境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境中的创作,一定是其个性的彰显。

三、扩展高中作文素材来源

高中课业繁重,其常态是“教师在赶进度,学生在比成绩”。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难点。

作文教学要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下功夫,很多学生误认为写作能力就是写作技巧,其实不然,写作技巧是写作运用的方法。要想巧妙地运用写作技巧,就得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技巧可以借鉴,但写作能力的提升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开展作文情景教学,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质,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心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教师挑出一些文章,师生共同分析其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教师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给学生播放音乐,音乐能够渲染情境,给人最直接的听觉刺激,让听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进入一种美的意境,生发写作情感。

高中阶段注重的是对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的锻炼。写作时,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并通过“情境再现”的形式指导学生叙写或表达看法。另外,涉及“田园生活”的主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带学生体验,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体验任务。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不枯竭,溪水自然也不会断流。学生经历得多了,素材相应也就多了。

综上所述,要改变高中作文教学只注重数量,忽略质量的教学现状,互动情景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學模式,这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教育工作者应当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借鉴中改进,在改进中发展,进而提高整个教育教学的水平。

作者:郑书舟

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作文之我见

【摘要】几年教学下来,面对学生作文,我们太多的是叹息与无奈,只能从那凤毛麟角的几个学生身上博取点安慰。而这样的局面远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说实话,功夫我们没有少下: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才用材、传情达意、遣词造句、技法运用、修改训练、创新出奇等等,我们都在教、都在点。 还有的一周两记、两周一作,我们都在练。批阅上更是耗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可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当我们抬起疲惫的头,停止酸痛的手,平静劳累的心后。面对的依然是作文创作的千篇一律、学生灵性的荡然无存、套话空话的生搬硬套、语言表述的苍白无力或辞藻堆砌、情感思想缺失空洞。甚至,表现材料的胡编乱造、写作的文不符题,费时费力不少而学生的收益寥寥无几。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真实 自我

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了真实,失去了自我。翻翻一些优秀作文选、满分作文,此类文章也不在少数。因此,对此问题,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一、号准病症,对症下药

面对学生作文的现状,笔者还在思考,也在努力的改进。特别是这几年的研究交流。慢慢笔者认识到我们的“劳而无功、费时低效”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学生缺乏厚实的生活素材和情感积累(不是缺乏体验)。无材料运用、不会表达感情。

2、学生没有养成观察、思考、创新的习惯与能力。不会积累材料、感悟生活。只是在应付周记作业。

3、读书少。能读书但不能博览。缺乏借鉴,启悟。只是在应付读书笔记作业。而不是因需要、因兴趣而读书。

4、不喜欢写作文。问问学生最害怕什么?那最是作文。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不知道怎样写。就这样不会写而怕写;怕写而不喜欢写;不喜欢写而不愿写;不愿写而不会写。形成了恶性循环。

5、是我们的原因:指导不到位,不系统,不扎实。只是为教而教,未因问题而透彻指导。

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1、寻找亮点,用鼓励催开兴趣之花。笔者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努力及时的给予他们表扬。对于问题则以建议的形式委婉指导,并鼓励“如果改进你会写得更好。”并且在班上更是大加表扬,突出的更是展评鼓励。

2、榜样示范,引发真心读书的热情。若学生乐于读书、善于积累,便有了一颗文心。笔者让写作突出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既鼓励了他们,也指导了其他。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读书积累的重要性,笔者便适时将其作用夸大。并让其他人用心去试试,读书笔记不做硬性要求,但要真心去做。此外,笔者借助现代文阅读教学,点拨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及怎样从读文章中学到写作知识、思考写作。可以说一举而两得。

3、放宽周记、书写生活。在要求上放宽:如果本周你实在写不出满意的文章可以写片断或下周补上;若有文可写也可以多写。当然,对于那些偷懒的,还要适加督促,只要写真写实即可。

4、培养慧眼去观察,引导学生奔向生活。在课前笔者让2-3名学生发言谈发现的有趣或由意义的事。在熟练之后加入,“今天我的想法。描摹一个场面。及时写景等”。这样引导加强化,先由单纯的是开始,再多角度、侧面去观察。最后把感受最深的记下写下。继而鼓励勤动笔。勤写生活展现生活的美丽与丰富,及自己对生活得丰富内心感触。一般笔者要求学生要用第一人称去写,文中必须有自己。

5、分层评价,关注行为。学生肯定有差异,所以,笔者更重视他们写作态度与行为的表现。以最大限度的改变学生对写作的看法,积极去写。

6、上好作文指导课。指导课不是信手就上的一定要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并多引用学生的习作。将指导与训练协调。使之成为作文教学的双翼,使之飞的更高更远。

二、真实的,才是最美的

文章应是心性的显露,内心情感的宣泄。古语云:溢于心、言于表、成于文。只有书写真实体验经历,才会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只有真实的内心的表达,才会动人、感人。好文章,好就好在它的真实所引发的共鸣。读者读的不只是文章的形式、文字,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心。一篇丧失真实,只靠编造,只靠华丽的辞藻与新颖的形式,来取悦于人的文章,可能一时会风光无限,但它的生命力又能多长呢?读读流传至今的,诗、词、曲、赋;读读享誉内外的名著、佳篇。哪一篇不是承载着作者真实的人生体验,流溢着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所以说,真实的,才是最美的。

三、自我的,才是最精彩的

当今学生的作文,有太多的借鉴,甚至全文的抄袭。在学生的习作、周记、甚至中考作文中都有显露。在此,笔者不想说学生怎样,只想就自己的感觉来说一下我们语文老师应注意点什么。

1、别让我们的思想替代了学生的思想。别因为老师的替代和诱引出现了一些少年老成的文章。也许,这并不是他们想写的思想,或者说本不可能由他们的经历所引发的思想。但为了迎合老师的思想或应试的思想,而埋没了自己,也就失去了真实:借鉴别人的文章,吸收别人的思想,装成熟,造深刻。谁之过?

2、别让我们的指导限住学生发挥的空间。我们常犯这样的错误:把各个方面讲的面面俱到,包括可能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其它文中的借鉴等等。好似,学生只要按老师指导的选择写作就可以,应很容易了。实不知老师代步的越多学生自己的就越少,反而限制了学生自我构思发挥的空间。

3、别让模式束缚了学生。教无定法,写作也是。不同的思考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早已不再写八股文,所以,也不要让现在的种种写作模式,绑住了学生的手脚。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死套。

4、学会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在保证真实书写,有己而发的基础上,应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

5、别因跟风丢了学生自我。

6、多让第一人称“我”走进作文。有了我,才有了自己,作文和作者才会成为一体。

笔者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守住作文的真实、自我,就留住了作文的根,就留住了心中那份美好的回忆,您说是吗?

参考文献:

[1]王鼎钧 《作文七巧》 国际文化出版社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福建教育出版社

[3]杂志 《作文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作者简介:

周功毅(1975.10— ),男,土家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湖北省利川市第四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独立发表的教学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作者:周功毅

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论文 篇3:

初中语文教学作文训练初探

摘要::中学生作文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写作技巧不过关外,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就成了优化作文训练的迫切需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必经之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训练

一、认知过程的浅表化、片面化

作文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认知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直接获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一是通过阅读材料,间接地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中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透过人、事、物的外部、浅层,深入到内部、深层,因而,他们常常不能够体验到平凡生活中包含著的特殊的意义。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就无法搜寻到有意义的素材,觉得无人可记,无事可述,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中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去理解,而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局部、片面。在阅读过程中,一旦看到一点触及心灵的东西便不再深入地探究,便以为了解了材料的全部,忽视了材料的整体倾向,结果就犯了理解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毛病。阅读理解的偏颇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就会出现审题、认识的偏差。中学生认知的缺陷直接地影响了写作;要让他们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学会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审题构思的孤立化、简单化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复杂的世界,只有弄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的形成、表述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代表着事物,判断揭示了关系,推理则显示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不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他们常常围绕着一个概念绕圈子,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判断,表现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想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或多而杂,或少而空,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训练学生作文,一定要使他们拥有联系的观点,形成明确的判断,产生思想认识。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去演绎、说理、抒情,方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中考话题作文的形式和作文应试训练的目的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作文审题构思过程中的简单化。特别是那些作文水平不高或较差的考生,他们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能得高分的文章是不大可能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套作的路子。平时,他们不是积极地进行全面的写作训练,以提高作文的实际水平,而是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去阅读“优秀作文”;作文时,审题构思在他们那里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他们不是认真地去推敲题意、精心构思,而是根据话题、文题、内容到记忆的仓库中去搜寻范文,然后依据现成的故事、情节、人物甚至语言来套作文章。审题构思的简单化使写作训练成为走过场,写作水平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审题构思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学习安排文章的思路,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三、写作过程的随意性、公式化

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他们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只是粗略地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确定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狠下功夫。结果就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甚至出现根据字数多少随意添减内容的情况。这种随意的增减必然造成文章思路不顺畅、内容不协调,文章结构不严谨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在写作文章之前先编写好提纲的习惯。先编写一个自己能理会的简易的提纲,明确思路、选用的材料,然后按写作提纲去写作。即使局部需要调整,也可有所依凭,也不会影响全文的布局。

文无定法,文有定规。人们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套写作文章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但是,一些喜走捷径的人却视之为法宝,他们甚至制定出一套写作的固定公式,按照公式去作文。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模式单一,千篇一律,令人乏味。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打破常规,努力创新。只有鼓励创新,学生才能写出绝妙的文章来。

四、写作活动的盲目性、神秘化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目的是叙述事情,表现自己的思想;针对现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写景状物,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传递思想、观点、情感给人以启迪,使人得教益。但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写作却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这样的盲目写作是难以写出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的文章。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有了思想的照耀,一切都会闪光”。文章要“闪光”就要有思想,而思想来自于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弄清为何而写,只有这样方可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激情有见解有思想,方可写成照耀人心的文章。

中学生常常将写作活动神秘化,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使得他们以为作文就该篇篇精彩,句句经典,有的指导老师也有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高标准就使得原本写作能力不佳的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作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而且,逐步成熟的中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渐渐的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不愿说真话实话,不愿抒真情实感,害怕说错话,害怕人笑话。畏首畏尾,写不出美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实,指导中学生写作,理应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作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多一点废话也没关系。先把文章拉开,写到一定程度后再去收缩,写好写巧写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过分计较他们观点、看法的正误,甚至可以容忍他们胡说乱说。等到他们思想成熟了,自然就能纠正错误的东西。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才能在有效的训练中真正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黄洁

上一篇:写作训练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项目实践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