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

2024-05-03

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精选6篇)

篇1: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2年 月 日)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省、县《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2009]18号、#发[2010]3号)文件精神,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重要意义。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经调查,我县共有#####余名残疾人,涉及两万多家庭人口。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显著改善。但是,由于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在基础设施、专业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还难以满足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

篇2: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

中共靖安县委 靖安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发[2009]7号)和《中共宜春市委、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宜发„2009‟12号)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认清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形势。我县有8000多

2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康复、特殊教育和体育等事业。

5、建立健全残疾预防体系。制定和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综合性、社会化预防和控制网络,形成信息准确、方法科学、管理完善、监控有效的残疾预防机制。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注重精神残疾预防,做好补碘、改水等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措施,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按照国家残疾标准,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监测和研究。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三、关心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6、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一是将无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家庭以及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家庭列为低保常补对象。凡年满18岁独立户主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人的残疾人,可享受“五保”待遇或不受年龄限制优先安排进入福利院、敬老院;对饮食、起居需要护理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经申请核实,被纳入《阳光家园计划》资助范围的,可优先安排进入托养机构或居家安养,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发给一定的生活和护理补贴。三是加快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和争取上级资金解决,鼓励残疾人居家安养。四是城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五是用人单位要按时足额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六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制度,鼓励并帮助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7、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实施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残疾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而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家庭,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发放《再生育一胎生育证》;对不再生育或丧失生育能力的家庭,其独生子女经鉴定伤残达到三级以上并取得《残疾人证》的,给予其父母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扶助金,独生子女死亡,给予其父母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补助。

贫困残疾人住宅安装煤气、水表、电表等,安装单位要优先安装,予以优惠。对需要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代步车的残疾人,身体条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经公安部门审批、培训合格,由车管部门发给驾驶证件,办理车辆落户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残疾人专用机动代步车仅

6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工商、城管部门应当在场地、摊位等方面提供方便。制定和完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贫政策措施,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

10、推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体育部门要将残疾人体育训练和管理纳入全县体育工作计划,切实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对在国际和全国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中获得奖牌的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给予适当奖励。文化部门要鼓励残疾人广泛参与文化活动,发掘、培养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

五、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体系,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11、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12、加快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城乡建设和管理部门在新建、扩建、改建城镇道路、公共建筑和居住区时要依法依规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对已经建成的道路、公共建筑和居住区要加快无障碍改造。公共停车场应设臵专用的残疾人停车位。公共机构和场所要提供语音提示、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县电视台影视作品和节目加配字幕。公共图书馆力争设立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13、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依托社区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居家服务补贴制度。积极培育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采取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发展残疾人服务业。

六、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

14、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残疾人事业的宣传纳入工作规划,及时报道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全国助残日”等活动,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社会扶残助残先进事迹;对涉及残疾人事业的公益宣传免收费用。教育部门要开展人道主义、自强和助残教育。对在残疾人工作或扶残助残活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以及单位和个人,由县乡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15、加强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

主题词:残疾人 事业发展 实施意见

抄 送:宜春市残联

发 送: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中共靖安县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2日印发

篇3: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

一、残疾人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政策比较

残疾人医疗保险是免除残疾人疾病后顾之忧的重要制度安排。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残疾人显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保障群体之一。当前,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在残疾人医疗保险方面,各地的政策目标也是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即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全体残疾人。例如,河北省《实施意见》指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内蒙古则规定,要“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山东省提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他省、市、自治区在《实施意见》中的有关残疾人医疗保险覆盖面的规定也与以上三省类似。

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仍然采取自愿投保原则,“全民医保”的目标还难以真正实现,还有很多下岗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贫困居民游离在这一制度之外,残疾人就是其中主要的群体之一。2005年北京市残疾人千分之一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33.6%的城镇残疾人参加了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87.1%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虽然四年前的数据难以准确描述当前残疾人群体的医疗保障状况,但可以推测,由于就业不稳定、收入无保障,目前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残疾人群体还难以享受医疗保险。因此,各地《实施意见》在将残疾人医疗保险对象确定为全体残疾人的同时,有必要制定出更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激励游离在制度之外的残疾人参加到医疗保险中来,通过社会的力量帮助残疾人化解医疗风险。

二、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政策比较

残疾人群体的身体状况比较特殊,对医疗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残疾人医疗保险遵循“普惠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在一般性医疗保险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对残疾人群体给予了更多的照顾,即残疾人医疗保险在保障残疾人所面临的一般性医疗风险基础上,内容有所扩展。

资料来源:各省《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同)

就各地《指导意见》来看(见表1),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但未明确列明项目名称,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安徽、湖北、新疆、福建等省市属于这一类情况;二是将列明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各地根据本地的情况规定不同的康复项目,例如,山东、辽宁、山西、江西、河南、内蒙古、甘肃、重庆、广西、贵州。一般而言,各地的康复项目目前都包括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治疗、畸残矫治手术等。

总的来看,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的政策尺度相对灵活,但操作起来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容易引发寻租行为;后者的政策限制性较大,但易于实施。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建设正进入制度定型化的关键时刻,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也应当更加规范化。对纳入残疾人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医疗康复项目进行明确规定,显然是有必要的。具体的实施办法,不妨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残疾人康复项目基本组合包,各地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并有所增加。

三、残疾人医疗保险资金补贴的政策比较

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是各级政府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之一。对此,各地《指导意见》从资金来源、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等方面对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资助政策进行了规范。

在残疾人医疗保险补贴的资金来源方面,各地《实施意见》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见表2):一是规定了由政府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险补贴,但并未对政府资金性质进行明确说明,上海、天津、辽宁、福建、江西、湖北、重庆、新疆都属于此类。其中,湖北规定了补贴资金由县级以上政府提供,重庆规定的是由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提供,而其他省市尚未对补贴资金的财政责任进行具体划分。二是规定由医疗救助资金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险补贴,例如,河北、广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广西、甘肃等。从目前各地已有的政策实践来看,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医疗救助资金,此外,还有少量的资金来自于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

在残疾人医疗保险补贴对象方面,各地的划分标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总的来看,分为五种情况,即贫困重度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低保残疾人、贫困残疾人以及普通残疾人(见表3)。其中,河南的补贴对象范围最窄,城乡补贴对象都仅限于贫困重度残疾人。新疆的补贴对象范围最广,包括了城乡所有残疾人。其他各地主要是以重残、低保或贫困残疾人为对象,有选择地进行补贴。有些省市的补贴对象政策还存在着城乡差别,例如,在湖北、天津、广东等地,就补贴对象的限制条件而言,农村要优于城镇,放宽到了所有残疾人;而在陕西、江西等地,城镇补贴对象的限制条件要优于农村。

有关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补贴方式,各地主要分为了三种情况,即个人缴费全额补贴、个人缴费补贴和适当补贴三种(见表4)。北京采用的是全额补贴;天津在城镇地区全额补贴,而在农村地区政策却有所区别,仅对重残、低保残疾人个人缴费进行全额补贴,其他则是适当补贴;辽宁、新疆都规定了适当补贴;其他省市的规定较为含糊,仅规定对个人缴费进行补贴,但未说明具体的补贴比例。

注:天津农村地区重残、低保残疾人个人缴费全额补贴。

资金补贴的来源、对象和方式是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各地《实施意见》差异最为明显的部分。这在一定程度在体现了目前各方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具体政策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虽然残疾人的医疗需求比健全人要高,但其支付能力却相对较弱。为了减轻残疾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与普通医疗保险相比,残疾人医疗保险在某些项目上的给付待遇相对优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见表5):一是减免就医费用,例如,天津、江西、陕西都制定了减免残疾人就医费用的政策措施。二是提高报销比例或保障标准,从各地的《实施意见》来看,提高报销比例或保障标准的待遇给付方式最为普遍,北京、浙江、湖北、重庆、陕西、甘肃都普遍采取了这一做法。三是取消起付线或降低自负标准,目前湖北和甘肃两省已经开始试行该项政策。四是增加了精神病患者特殊保障,例如,北京和辽宁两省分别从用药和门诊两方面制定了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特殊保障政策。

总体而言,以上政策在减轻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却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一方面,政策的规定过于笼统,以原则性的意见居多,缺少客观指标,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分割、制度碎片化,身份不同的两个残疾人即使在同一地区患同种疾病,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也会有很大区别,这将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总结与建议

(一)各地《实施意见》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分割显著。我国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分割现象,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的资金补贴和待遇给付两方面。从医疗保险资金补贴对象来看,城镇补贴对象的范围要大于农村地区;在补贴方式和金额方面,城镇的标准也要优于农村地区。从医疗保险待遇给付来看,以职工医保为主体的城镇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则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形成这种城乡分割现象的原因在于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缺乏统筹城乡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这一方面是源于我国医疗保障政策自身的城乡二元化问题,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套制度,因此各地在制定实施意见时,很容易将残疾人医疗保险政策割裂为城镇和农村两部分。另一方面,政策制定缺少公平、平等的价值理念,这是制度分割的深层次原因。[3]如果不从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出发,这种现象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

二是政策指向模糊。从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来看,虽然各地《实施意见》在政策目标上高度一致,即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但却没有一个省市对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大多数省市都仅模糊地规定为“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资金补贴方面,各地《实施意见》的规定也含糊不清,补贴资金从哪里来,补贴给谁,补贴多少,从各地现有的《实施意见》中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方面,很多省市也仅原则性地规定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缺乏可操作性。残疾人医疗保险待遇给付方面的政策与此类似,也只是建议“提高残疾人报销比例”、“减免就医费用”等,但具体如何落实却没有下文。现阶段的残疾人医疗保险工作,还任重道远,只有将《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三是财政责任不明。残疾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对于残疾人的保障,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就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但就目前各地的《实施意见》来看,大多数地区仅泛泛地规定了政府应当资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仅有少数省市提到了“由县级以上财政承担责任”、“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财政责任”。虽然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对残疾人医疗保险补贴的资金来源有所规定,例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或是医疗救助基金,但这都属于政府的间接责任。所以,还有必要对政府在残疾人医疗保险中的责任边界、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进行更明确的划分。

(二)完善《实施意见》的政策建议

一是推动城乡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大势所趋,残疾人医疗保险更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推动制度在城乡的均衡发展[4]。目前来看,农村的残疾人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当务之急是推动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险与城镇的整合与衔接。政府应当以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重点,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渐缩小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城乡差距,实现制度的城乡一体化。从各地的《实施意见》来看,天津市已经提到“将农村残疾居民纳入到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二是全面提高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残疾人群体是一个较为弱势的社会群体,在医疗等方面往往存在着更大的需求。根据一般性保障与特殊性保障相结合的原则,有必要通过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的方式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例如,增加相关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降低残疾人自付比例、提高报销比例。就《实施意见》来看,目前各地已经开始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经验,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并落实相关责任。

三是明确界定残疾人医疗保险的政府责任。在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制度建设中,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为政策引导和资金补贴。残疾人群体属于弱势群体,参保率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因此政府有责任为其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补贴资金,以帮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在这一点上,各地的《实施意见》是一致的,即“政府有责任引导和帮助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但就具体的责任边界划分而言,目前各地的差异较大,有的省市将医疗保险补贴的对象扩展到全体残疾人,有的界定为低保残疾人,有的则限定为重度残疾人;补贴方式上,有的是全额补贴,有的则是适当补贴。因此,有必要对残疾人医疗保险的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可以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采取不同的补贴方式,将补贴对象从贫困重度残疾人扩展到全体残疾人,将补贴方式从适度补贴扩展到全额补贴。

四是合理划分残疾人医疗保险的各级财政责任。各级政府是残疾人医疗保险的主要财政责任主体,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目前各地《实施意见》关于财政责任划分部分还相当模糊,只有湖北、重庆等少数省市对此有所涉及,但并不具体。划分各级政府财政责任是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险资金来源的重要政策保证,有必要在政策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中央必须承担主要的财政责任,其次是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承担部分财政责任。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18.

[2]齐心,厉才茂.北京市残疾人医疗保障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7,(2):48-50.

[3]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84-88.

篇4: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医药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落实国家与省相关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宣传,坚持中西医并重,重视中西医结合发展。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政策法规,真正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发挥好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作用,把中医药工作列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考核目标,对发展相对缓慢和困难较大的地区要加大扶持和督查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明晰统计口径,确保对中医药的投入增长比例不低于对卫生投入的增长比例,确保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以上。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中医投入机制,推广宁波市按中医服务量进行财政补助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建立科学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省政府要督促各地按省条例规定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建议设区的市单独设立相关机构,以利于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指导。

二、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挥省级医教研机构的龙头作用。省政府要加强对我省相关高校、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及省级中医药研究机构的支持,充分发挥省级医教研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成为综合服务能力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成为全省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临床教学科研基地。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培育中医药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深化中医药高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继续加强中医药类名牌专业、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配套资金,大力促进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及研究室建设。总结省政府建设“重中之重学科”的成功经验,充分支持利用和发挥我省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的优势,整合中医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力鼓励其进入各类科技园区建设,提高中医药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临床能力,切实提高中医药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效果。

三、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院建设。省政府要督促各地落实“县级及以上政府应重点举办好一所中医医院”的规定,做到“县县办好一所中医院”。各级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明确本地中医院发展目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研究制定县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配置标准与计划,大力推进县级中医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使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要学习推广长兴县重视中医院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做法,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基础设施条件,按要求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把中医药技术服务贯穿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努力优化中药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省政府要根据当前中药产业发展实际,增加省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规模。研究建立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大对经典、有效传统中医处方和民间验方整理、开发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文件保护、鼓励使用院内中药制剂。加大对龙头骨干中药企业和重点品种、独家品种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转型升级,在药品集中采购和省级医保目录调整中给予必要的倾斜,同时优先推荐申报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为我省中药企业提供生存发展空间,推动中药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扶持壮大“浙八味”等道地药材和铁皮石斛等珍稀特色药材项目,挖掘传统中药优势、促进中药成果产业化。加强对农村种植中药材的指导,鼓励引导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中药材基地。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提高中药材质量。

以上意见,请省政府研究处理,并于2012年5月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篇5: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

该实施意见主要从我县残疾人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省市有关文件要求,针对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康复、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以及权益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

我县共有残疾人**万人,涉及到11254户家庭,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残疾人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县人民一道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按照省市有关精神,结合**县的实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县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与县无障碍建设协调小组分别负责全县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同时,各乡镇、村(社区)要有专职残联委员。

二是在经费保障方面。建立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投入比例,乡镇政府按照边区覆盖人口每年每人不少于0.30元安排资金。村和社区残协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给予的生活补贴,社区采取政府公益性岗位的形式解决,农村由县财政补贴,年补贴不低于600元。

三是在生活保障方面。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将符合低保户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对已享受低保救助的残疾人,按最低生活标准上浮20%。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四是在促进就业方面。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辽宁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规定》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应免费为残疾人办理求职登记和就业指导,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应税劳务,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大龄无业残疾人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关于“4050”人员优惠待遇。

五是在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医疗康复的投入,完善康复体系,保证康复的人员、设施到位;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要达到100%,改选率不低于80%。公共场所要加强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十二五”中期达到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标准。

六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县文化馆要建立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要加配字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或成立特殊教育班,对考入全日制大学的残疾本科生资助标准不低于3000元,对考入高中、中专

和大专的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每年给予不低于同类学校贫困资助标准的救助。

七是在优惠待遇方面。对贫困的残疾人家庭安装有线电话享受50%的优惠,盲人、重度肢体残疾人可凭相关证件免费乘坐县内公交车,通往乡镇的长途客车收费减半,对城镇残疾人低保户家庭免收冬季取暖费。

篇6:县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意见

(2008年3月28日)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增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认清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形势。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残疾人事业重视不够,一些人扶残助残意识不强,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认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三)明确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

(四)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为残疾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将残疾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障有关政府补贴政策。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做好残疾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

(五)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措施。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康复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及边远地区贫困残疾人康复难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对贫困残疾人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需求给予补贴。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研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支持开展残疾人康复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

(六)建立健全残疾预防体系。制定和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综合性、社会化预防和控制网络,形成信息准确、方法科学、管理完善、监控有效的残疾预防机制。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注重精神残疾预防,做好补碘、改水等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措施,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制定国家残疾标准,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监测和研究。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三、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七)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的要求,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生活救助政策,保证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能够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待遇。着力解决好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做好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救助。安置和照顾好伤残军人。加快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城市廉租住房政策和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照顾贫困残疾人家庭。

(八)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落实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并组织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已开展试点的地区帮助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九)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各级政府要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逐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鼓励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十)发展残疾人教育。鼓励从事特殊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完善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鼓励和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逐步解决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失明、失聪、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对残疾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给予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师范院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岗位津贴政策。各级各类学校在招生、入学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学生。

(十一)促进残疾人就业。认真贯彻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扶持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农)疗机构、辅助性工场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多形式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带头安置残疾人。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专产专营等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措施。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产品和服务。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提供就业援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切实将国家关于农村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和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制定和完善针对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政策措施。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多种经营,有序组织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促进残疾人增加收入。

(十二)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扶持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盲人读物出版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开展残疾人体育科研和体育教育。实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优惠开放。开展残奥、特奥、聋奥运动,举办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办好2008年北京残奥会和2010年广州亚洲残运会。

五、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

(十三)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建立健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的服务。残疾人专业服务机构要改善条件,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扩大受益面,提高服务水平。研究制定残疾人服务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加强对残疾人服务的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

(十四)加快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建筑物等必须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已经建成的要加快无障碍改造。小城镇、农村地区逐步推行无障碍建设。加快推进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社区、学校、福利机构、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有条件的地方要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提供资助。交通运输、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要配置无障碍设备,完善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公共停车区要优先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切实加强无障碍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公共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加配字幕,网络、电子信息和通信产品要方便残疾人使用。

(十五)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残疾人居家服务补贴制度。积极培育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发展残疾人服务业。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康复、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服务、托养、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并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鼓励和支持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科技研究、引进、应用和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扶持残疾人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研发、生产和推广,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六、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十六)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要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事迹。教育部门要结合中小学德育等课程,开展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教育。结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十七)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修订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尊重残疾人对相关立法和残疾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制观念,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做好残疾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十八)推进残疾人事业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交流领域,提高国际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做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批约和履约工作,充分展示我国社会发展和残疾人人权保障成就,借鉴国外残疾人事业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七、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

(十九)健全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党委和政府要分别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联系和分管残疾人工作,定期听取汇报,认真研究部署。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强化职责,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有关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密切配合协作,切实提高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农村基层组织要抓好残疾人工作的落实。各地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计划。残疾人事业经费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建立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

(二十)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要支持残联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参与残疾人事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残联承办的社会事务和专业服务项目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拓宽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渠道。各级残联要切实履行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残疾人服务,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要加强各级残联的建设,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解决好人员待遇问题,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中国残联要加强对全国残疾人工作的指导。

(二十一)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慈善团体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严肃换届工作纪律下一篇:期末质量分析会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