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

2024-04-26

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通用2篇)

篇1: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

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

2012年,广德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省直管试点县的优势,大胆实行工作创新,率先在全省进行了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初步形成了“大党校、大培训、大教育”的工作格局。四年来,县委党校的软硬件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管理成本明显减少,人力资源优势发挥明显,这些改革使党校的各部门工作再上新台阶。但是,整合后大党校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困惑和瓶颈,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做如下探讨:探讨的问题:

问题一是:资源整合不到位、主阵地功能弱化

整合后,有些部门虽已合并,但关系未能理顺,职能也没有转变。比如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电大,由于教师缺乏,教师基本依靠外聘,专职辅导员也十分缺乏,基本以教职工的副业形式承担;教研室新老交替未能有效对接,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无法形成大调研格局,党校与电大等部门运作机制不同,究竟应在哪些方面合并,哪些方面整合?部门该干哪些事,该管哪些事,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协调性,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运行中逐步凸显但未能及时有效解决,使得党校以培训机构形式而存在,日常工作多以教务工作为主要内容,弱化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

问题二是:经费拨给缺乏制度保障、硬件设施建设存在制约

党校事业经费投入渠道狭窄,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没有资金拨给来源,全部依靠地方财政拨款一条路。拨款标准也没有文件的法定规定,全凭地方领导或财政部门主导。财政拨款只能保障人员工资或是最基本的办公支出,迫使大党校寻找自我创收之路。从办公教学场地看,大党校面临着改善办学条件的压力,校园承担着干部教育、师资培训等多类培训任务,但办学硬件条件较落后,现状只是在校舍维修、增添设备方面稍有投入,特别是在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教室、学员公寓、电子阅览室及学员餐厅等方面,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党校虽然想法很多,但依靠自身能力受到瓶颈制约,且这一因素直接影响到外来办班接纳能力。当前,党校事业经费投入及增长率迫切需要有一个法定的规定,硬件设置建设也需要逐步改善。

问题三是:注重外在培训任务、忽视了大党校的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

严格来讲,党校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机构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不仅是作为一个教学机构而存在,而更多是作为党的训练机构而存在,以达到培训党的干部、宣传和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目的。合并后,各类培训班次和人数显著增多,党校教师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按期完成全年培训计划,怎么组织班次,但对教学效果如何,师资力量如何等方面不关注。在干训方面,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我校也尝试采取了“点菜式”教学,但效果不显著,党性教育类等专题特色不突出,“熔炉”功能有所弱化。笔者认为,优化合并不仅是培训机构简单的合并重组问题,而是关系到未来大党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一个执政党的基层培训机构如何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轨道与社会职能的问题。

问题四是:师资力量薄弱、智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党校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的“短腿”。党校老师面临着能否教得了、能否教得好的严峻挑战,从现状看,合并后,党校队伍庞大、人员众多,但真正能上讲台的教师不多,骨干教师更少。新进的教师短期内也较难适应党校教育教学方式,新老交替、青黄不接。针对当前现状,笔者认为要发挥好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新老交替要有效对接,要注重过程避免盲目性,逐步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党校老师很少有机会到系统外去交流任职,很多老师都是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呆在党校,只能通过上网或学员口口相传的方式了解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工作意图,由此往往导致调研工作、对策研究、教学专题与地方实践脱节,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科研成果很难进入县委县政府决策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校声誉。

问题五是:教师职称评定渠道不顺畅、教师积极性不高

合并后,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原党校是机关单位,而其他合并来的学校是纯粹的教育教学单位,在教学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研究方向、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党校职称与国民教育系列互不相通,二者如何对接,教师如何通过转岗适应大党校发展等问题仍较难解决。另一方面,就是职称评定与定档定级问题较为突出,合并后,由于大党校的中高级教师人数较多,而职称评定又施行“退一定一”政策,这就对新进人员职称评定带来了难度;在定档定级问题上,也主要依据“退一定一”政策,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在党校长期从事教学岗位,晋升通道狭窄,交流外单位机会不多,学校行政岗位基本都由公务员担任,有的老教师甚至到了退休年限,却仍然评不上级,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措施及具体建议

(一)围绕指导思想、明确功能定位

指导思想:以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主题,加快适应广德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充分发挥县委党校、教师进修学校、电大以及卫生进修学校资源整合的优势,扩大培训规模,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功能定位:

1、干部培训主渠道: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层工程,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干部长期得不到正规培训的突出问题,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德县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

2、决策咨政好参谋:深入开展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的深度研究,深入开展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特别是基于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度研究,为广德县适应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县域更好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发挥好县委县政府的思想库作用。

3、开放教育大平台:大力发展电大开放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稳步推进成人本科学历和其他函授教育,积极开拓与知名高校联办的学士学位教育,全力抓好奥鹏远程教育,适时推进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建设,构建开放教育大平台。

4、党性锻炼大熔炉: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校教学全过程,强化党性、党风和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加强领导,健全“大党校”培训新格局。

县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立足党校工作实际,狠抓事关党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抓实发展中面临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纵向要建立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村级教学点(专业协会示范基地)构成的三级培训网络;横向要在县委的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赋予县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各部门教育培训资源的职能,将全县师资、经费、设备、基地等培训资源全部纳入全县党校教育培训的大盘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培训工作新格局。

1、党校要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优化党性教育、党的建设等专题教学布局,做好各类宣讲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县委、县政府的意图、主张、决策和部署,发挥好主阵地职能作用。

2、电大等其他培训部门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步推进开放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师资培训等其他形式教育,坚持质量第一,突出服务理念,主动适应广德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展与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搭建成人开放教育大平台。

3、县委党校要继续办好中青年干训班、村书记班、社区居委会干部等培训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参训覆盖面,根据形势与任务需要,适时开展专题研讨班,加强干部的专业培训和产业培训。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着多元知识结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师很难胜任。青黄不接等问题在大党校尤为明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提升我校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师资现状,一方面省委党校要有重点地安排我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省委党校学习,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共同推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为党校教师输送新鲜血液;第三,建议建立党校负责人(教师)列席党委会或政府工作会的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县人大、政协的各种调查、视察、调研等工作,创造条件安排党校教师外出挂职锻炼,让教师对全县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党建等作全面了解和把握。

2、在活动开展方面,请求省委党校在教学科研、活动评选等方面,能为省直管县的县委党校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开展最美基层党校教师、身边的案例故事、党校教师先进事迹等活动激励基层教师教学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我校也要充分利用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契机,在省级课题、活动评选方面积极申报。

3、在基地教学方面,需要上级党校给予关心和政策支持,如支持我县603基地、英烈山基地为党性锻炼教学基地,通过建立教学点等方式,指导我校基地教学建设,探索异地教学新途径,我校要不断完善基地教育功能,扩大影响示范效果,打造基地教学的“实境课堂”。

(四)围绕中心,构建“大调研”新格局。

教研室要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全局性、决策性调研;根据全县重点工作,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超前性、政策性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专题调研工作应做到调研选题要“精”、调研过程要“深”、综合分析要“细”、建言献策要“准”。

充分发挥大党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一支以党校教研人员为主体,电大、教师进修学院等部门和党政机关广泛参与,数量充裕、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坚持专聘结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善于课堂讲授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担任兼职老师。

高度重视教科研一体化,做到实践提要求,专题要调研,调研出报告,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相结合,以县情研究为主的科研导向,更好地发挥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

深化党校教师职称评定和人事制度改革,请求省委党校进一步健全党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高决策咨询类报告在考核评定中的比重,同时,建议县委党校在教师岗位聘任、任职交流、挂职锻炼、绩效考核等方面创造有利于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制度环境。

(五)教师职称

四校合并后,教师在教学科研、教学目标、教学性质、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诸多的不同必然会给职称标准、职称指标及评定等带来诸多的困难,尚需经过诸多方面的磨合和统筹。

关于职称评定方面,笔者认为要尝试“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退一进一”既不利于激发老教师积极性也利于鼓励新进人员,在职称评定上,建议我校要与县人社局沟通交流,根据我校合并后存在的两个不同系列问题,合理分配与下达党校教师职称评定指标体系,畅通党校教研人员职称评定渠道。此外,建议省委党校能结合县级党校实际,在评定职称时,出台有关规定,弱化县级党校教师在学术性文章发表的评分比重,但相应提高决策性咨政类调研报告的评分比重,激发基层党校老师做好科研咨政的积极性。

篇2: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

一、“大数据”技术挑战传统读者服务模式

所谓大数据, 指超出传统数据管理工具处理能力的大规模的数据集合, 具有海量、多样性、高速和易变性的特征。“大数据”技术对党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传统模式的挑战,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 挑战传统服务理念。如果说, 以往衡量图书馆工作绩效及价值的主要尺度是读者数量及借阅量、借阅率, 那么今天更加看重的是其提供了哪些特色服务以及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 是图书馆文献信息供给的精准度与时效性。第二, 挑战传统服务载体。馆藏资源是读者服务的主要载体, 馆藏资源之数字化程度, 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读者服务的水准。因此, 如今的馆藏资源建设, 不仅要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纸质文献资料, 还要通过购置电子文献或下载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优质数字化文献信息, 并对馆藏非数字化文献进行数字化改造, 如将珍稀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资源, 以提升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程度, 为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创造条件。第三, 挑战传统服务方式。在网络环境下, 电子信息传递不受地域或环境限制, 读者不必进馆, 通过网络即可获取所需信息, 读者服务亦呈现出手段多元化、对象扩大化之态势。日常服务也由传统的“收收发发”“借借还还”向精准对接读者需求, 指导读者通过网络平台, 准确快捷地获取所需馆内外纸质与非纸质、数据与非数据文献信息的方向演进。与之同步, 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应逐步向知识萃取与重构、信息加工与再造倾斜, 服务内容与传播方式则应更多地向应用新技术手段、借力信息设备及网络平台的路径靠拢。

二、“大数据”技术倒逼传统读者服务转型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媒体的崛起和以移动互联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的行为与方式。与过往读者阅读以纸质文献为载体不同, 当下通过手机、互联网或其他终端获取信息与知识, 成为多数读者的选择, 而在图书馆“正襟危坐”看书学习的“老读者”则相形见绌, 日渐稀疏。公共图书馆如此, 专业图书馆如此, 作为“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 是党委的重要部门, 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 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各级党校的图书馆也不例外。

图书馆“门前冷落车马稀”,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原因看, 与“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特性有关, 一些读者沉溺于“碎片化”“短平快”式的“信息快餐”之中不能自拔, 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里系统完整的读点书, 思考点问题。这对图书馆稳定与扩大读者群不可能不产生负面影响。从主观原因看, 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不高有关。就党校图书馆看, 一是服务失准。受“重藏轻用”的“藏书楼”式思维惯性影响, 工作被动, 服务盲目, 难以契合读者需求;二是创新不足。对图书馆如何服务党校主业调研不够, 把握不准, 跟进不足, 措施不力, 服务手段、服务内容陈陈相因, 鲜有亮点, 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三是“精英”不多。图书馆能不能受到读者青睐, 丰富的馆藏、一流的馆舍等硬件固然重要, 业务素质过硬的馆员队伍、尤其是拥有一批出类拔萃的精英馆员等软件也不可或缺。而目前党校图书馆能够向读者精准提供学科化个性化服务的精英馆员十分稀缺, 难有作为。

可见,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党校图书馆读者工作要切实担负起服务于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服务于党校教学科研的使命, 为推动党校实现“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四大职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必须审时度势, 与时俱进, 坚定不移地沿着“三个转型”的轨道前进,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文献服务为知识服务、变传递式服务为嵌入式服务、变定点式服务为跟踪式服务, 促进读者服务水平全面跃上新的台阶。

三、构建“大数据”时代读者服务全新格局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党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在借阅服务、阅读推广、数字资源服务、空间资源服务等方面大胆改革, 不断创新, 初见成效。我们要善于梳理总结、提炼升华过往改革创新经验, 继往开来, 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和更大平台上, 努力构建“大数据”时代党校读者服务工作的全新格局。

(一) 强化数字资源建设, 升级服务手段现代化

党校数字资源建设发端于本世纪初启动的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党校数字资源建设始终坚持突出党校特色、党建特色、思想理论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理念, 致力于推动“馆藏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馆藏化”以及“自建专题资源特色化”进程, 着力发挥数字资源在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网上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建立网上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服务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从全国层面看, 党校数字资源建设在专题库建设方面, 尤其在三大文库 (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库、中国国情和方志库) 建设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已建成相当规模的专题数据库群。“十三五”期间, 党校系统将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 重点推进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在内的“四大专题数据库”建设。

从地方层面看, 近年来各地党校纷纷自建“特色化专题数字库”, 业已推出一批相应成果。总结既往经验, 进一步加快地方党校数字资源建设, 要在五个方面下大功夫、苦功夫、巧功夫:一是着眼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和读者的实际需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二是注重资源建设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形成有重点、有层次、各类型资源比例适当的数字资源体系;三是根据本馆馆藏资源、地方实际和服务对象的特点, 建立有特色的数字馆藏;四是与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传播渠道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需求相契合, 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五是开展全国党校系统内和跨系统的数字资源合作建设, 建立优势互补、联合共享、边建边享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通过整合各地优质资源, 搭建起以中央党校图书馆为中心, 全国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平台。

(二) 探索知识服务路径, 推行运作模式嵌入化

党校图书馆员既是党校事业发展的服务者, 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组织者和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引导者, 担负着培育党员干部读书学习风尚, 用先进的知识、科学的理论武装与塑造领导干部, 为党员干部营造精神世界的一方净土的重要责任。为不辱使命, 读者服务必须走出“借借还还”式的低端文献服务洼地, 迈上“嵌入式”介入教学科研进程的知识服务台阶。

1.以知识服务理念丰富参考咨询内涵。一是强化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党校图书馆在培养提高领导干部信息素质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要通过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等, 使读者掌握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推广方便快捷的的读者自助服务。在目前开架借阅、网络查询、网络续借、网上预借等自助服务之外, 可试行国外流行的自助复印、自助外借、自助还书、网上互借等高端项目, 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三是拓展网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渠道。网络化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是图书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发展。目前多数党校图书馆开展了基于E-mail等形式的异步DRS服务, 数字化参考咨询与传统参考咨询逐渐融为一体成为趋势。

2.以知识服务水准提升特色服务绩效。一是升级专业导航服务。通过人工或智能软件对网络信息资源按信息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或信息的结构特征进行合理组织, 通过统一的用户界面向读者提供浏览或查询服务。当前主要的导航服务形式有书目式导航服务、智能搜索软件服务和内容收集器导航服务。这些服务非常契合党校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二是突出个性特色服务。集中打造推送服务和以读者为中心的智能化系统, 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框架与工具。图书馆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过滤, 形成读者所需要的“专供”信息产品, 通过电子邮件、频道推送或建立读者个人网页等方式传送给读者, 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以知识服务要求强化定题服务效能。基于教研人员特定研究课题之信息需求开展的定题服务, 乃是融针对性、专指性和有效性于一体的高端信息服务样式。定题服务, 第一要瞄准课题突出超前性。时间上要超前介入, 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潜在需求, 充分挖掘馆内与馆外、实体与虚拟资源, 把信息保障工作做在课题展开之前;内容上要超前谋划, 向研究人员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学界争鸣的最新态势等;环节上要超前布局, 瞄准课题研究进程, 通过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网上电子公告和意见箱服务以及最新期刊目录定题通告服务等, 为课题选择、课题调研和最终成果形成等提供全覆盖的对口服务。第二要紧扣课题突出针对性。要确立资料信息的搜寻意识, 在“寻”中求全;确立资料信息的跟踪意识, 在“跟”中求新;确立信息制作的速度意识, 在“快”中求精。

(三) 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凸显多元职能外延化

图书馆具有信息传播媒介和学员延伸课堂的双重功能, 在助力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延伸图书馆文化传播职能, 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走出高楼深院, 零距离贴身服务读者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延伸图书馆文化传播职能方面, 中央党校图书馆做出了表率。其做法, 一是让文化“走进校园”。把引进艺术格调高雅、主题积极向上、形式喜闻乐见、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演出和展览活动, 作为加强文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让学员和教职工足不出校园, 就能享受到高端文化盛宴。图书馆文化展览处专司其职, 负责组织包括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摄影展、放电影等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二是让文化“走近学员”。围绕“书香校园”建设, 组织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引导树立读书风气, 激发党员干部“爱读书”的兴趣。三是让文化“传播出去”。利用图书馆文献研究和开发的优势, 打造一批服务于干部教育培训和参政议政的品牌刊物, 传播先进文化, 提高社会影响力。中央党校图书馆主办的《党政干部参考》, 以“把握时代脉搏, 了解大政方针、关注热点焦点、交流为政经验”为宗旨, 为党政干部学习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把读者服务工作延伸到了特定读者群的书斋案头。

参考文献

[1]陈型颖:凝聚力量加快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N].学习时报, 2016-07-26.

[2]朱静薇、李红艳: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 2013 (05) .

[3]同养鹏.文献资料在党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中的作用[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3 (4) .

上一篇:那些日子,真美作文下一篇:草字的组词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