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2024-04-21

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共8篇)

篇1: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以小组合作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策略体系。《周易。系辞上》中提到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合作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它的好处有如下三点:

一、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的沟通与交流,过滤出精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同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团体精神,锻炼心理素质。

由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集思广益”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

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同学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成绩的捷径,今后将一如既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

佳木斯市光复小学六年五班李嘉龙

光复小学六年级:李嘉龙

篇2: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

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篇3:谈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策略

1. 确定小组规模

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分组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学生的交往技能。如果学生的交往技能水平较高, 小组规模可适当扩大;而当学生交往不够密切时, 小组规模就要有所减小。

(2) 小组学习的时间。如果每节课用于小组学习的时间较多, 小组规模可以扩大, 反之则要减小。

(3) 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如果学习任务较难、涉及范围较广、需要时间较长, 小组规模就要适当减小, 反之可适当扩大。

(4) 学生的年龄。一般看来, 年幼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控制力, 小组规模要略小一些, 而年长学生的小组规模则可适当扩大。

(5) 合作学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对小组规模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 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的小组规模为4~6人, 切块拼接法为5~6人, 小组游戏竞赛法为3~4人。

(6) 学生的参与程度。从理论上讲,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增加而减少的。小组规模越大, 某个学生被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2. 异质分组

合作学习通常和异质分组联系在一起。异质分组如此被合作学习普遍接受, 以至于它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2]组内异质将含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 能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推理的质量, 从而为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间同质, 则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力。必须注意, 小组有效性的一个潜在的障碍就是小组异质的不充分性。[3]

异质分组需综合考虑以下学生的因素。

(1) 学习成绩。教师要尽量保证每组都有学习成绩优、中、差的学生。优等生通过辅导同伴, 可巩固学习效果, 还可增强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另一方面, 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得到同伴帮助, 可提高成绩, 增强信心, 降低焦虑程度。

(2) 性别。男女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能产生互补共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很多研究发现, 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效果更为显著。

(3) 能力。将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 更有助于学生的各尽所能和全面发展。能力互补的学生比非互补的学生更能有效地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4) 气质和性格。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 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要注意将不同气质和性格类型的学生组合到一起。

(5) 家庭背景。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往往带有家庭的烙印。从本质而论, 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 更应该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4]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

3. 确定小组长

小组划分后, 教师要为各组指定一个比较有才能的小组长。在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 特别要求小组长应该由成绩优、能力强、威信高、人缘好的学生担当。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相应的角色和技能培训, 既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力, 又要预防他们成为垄断和包办小组学习任务的“小权威”。小组长主要负责召集并主持小组学习活动、组织小组讨论;领取与分配学习任务;安排值日、做好总结等。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 小组长可以由所有成员轮流担当, 以充分发挥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必须注意的是, 各组更换小组长最好不要在同一时间, 以免顾此失彼。

4. 合理安排小组座位

小组座位的形式有很多种, 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临时会晤型。教师可将小组成员座位按照传统的“秧田式”就近排在一起。当需要小组合作时, 二人组可直接进行;四人组的, 前排两个学生向后掉头就可进行;六人组三排座位的前排两个学生掉头向后, 中排两个学生分别作向左、向右转即可。会晤型的优点是较为方便快捷, 缺点是空间较为拥挤, 需要花费时间拉动桌凳, 且噪音太大。

(2) 固定型。固定分组主要包括“田”字型、“U”字型或“T”字型等方式。固定型分组的优点是可免除课堂上拖拉桌凳的麻烦, 能增加学生合作学习机会, 有利于讨论活动的开展;缺点是部分学生座位的视角和方位不佳, 不利于课堂知识信息的获取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策略

1. 创建小组形象

小组形象的创建能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并能指明小组的努力方向。小组形象主要包括组名、组训、组标和奋斗目标。

(1) 取好组名。较好的组名能象征小组互助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还能昭示小组发展的方向。

(2) 创建组训。组训就是小组的口号, 能振奋人心,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进取心。

(3) 设计组标。组标既可以是小组的组牌、组徽, 也可以是组旗。组标上面有组名、组训, 还有小组成员的名字以及一些图片。通过组标把小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可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直观地了解本组情况。

(4) 确立奋斗目标。一切合作性学习开始于一个互相共享的小组目标。[5]一旦目标确立, 小组成员就能够学习有方向, 行动有力量。

2. 组员角色分工与角色互换

根据角色互换原理, 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 所有成员均需承担一定的角色, 并履行相应的职责。就6人组而言, 除小组长外, 还可设协调员、监督员、记录员、统计员、检查员和观察员等角色。协调员负责调解纠纷;收集意见, 并向老师反馈。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同学遵守小组活动规则, 控制噪音, 制止个别不守纪律的现象, 督促同学专心学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为小组发言人写提纲。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小组成员全部参加学习活动。如果小组人数不满6人, 则可以将角色整合, 如果超过6人, 则可将角色细化。

在学生能熟悉原有角色, 并能熟练履行相应职责的情况下, 为了使学生能有机会扮演更多角色, 丰富角色体验, 不断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 为了增强学生沟通、理解和合作等社交技能, 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情感体验和社会态度, 形成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必须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

3. 小组定期重组

小组成员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在一起学习, 以便小组完全成熟。Vermette强烈倡导“小组必须保持完整和足够长的时间, 以形成一种舒适和承诺的感觉, 获得一种同一性的感觉, 给小组成员提供被接纳的感受”。[6]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 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同质性会增加, 而异质性相应减少。为了保证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 防止因组间差距拉大而使落后小组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也为了避免产生小团伙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 教师需要定期重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重组能使学生与更多的拥有不同特质的人进行合作学习, 从而学会与更多人相处和交往, 特别是要学会和那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人相处。小组重组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不仅是在与小组同伴进行合作, 也在与全班所有同学进行合作。一般情况下, 合作学习小组每6~10周可重新组建一次。

4. 明确学习责任

教育的一种重要目标是培养每位学生对公益事业及自己的行为具有责任感。[7]学生只有能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 学习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所有的合作学习方法都包括这样一种思想, 即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 并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负责。[8]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必须承担的责任。

(1) 个体责任。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个人的成功将成为被同伴接纳的条件, 而不负责任的失误则可能成为同伴排斥的因素。

(2) 小组责任。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奖励评价是以小组集体成绩为依据。每个学生都要为同伴的学习负责, 个体与同伴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要想获取小组成功, 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 他们还必须帮助同伴, 以保证所在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学会。

5. 教授小组合作技能

为了确保学生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 必须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小组技能的教学。[9]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 才可能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项有效的干预必须训练学生的社会技能, 他们需要以此来建设性地与同伴互动并提供参与机会。[10]因此,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技能。其次,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运用合作技能的情境, 可利用班会课、社会课和课外活动等来引导学生加以练习。最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小组加工, 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般而言, 小组合作技能有四个维度。

(1) 基本礼貌, 包括表达感谢——接受感谢、诚心道歉——接受道歉、鼓励赞赏——接受鼓励、公开认错——谅解宽容、耐心等候——尽快答复。

(2) 交流沟通, 包括先想后说——仔细聆听、积极提问——合理应答、合理建议——接受建议、分配任务——优化组合、据理说服——接受说服。

(3) 控制协调, 包括解决冲突——接受调停、适度批评——接受批评、委婉拒绝——接受拒绝、礼貌打断——接受打断、部分否定——反思让步。

(4) 互助共进, 包括寻求帮助——提供帮助、同伴支持——表示感谢、主动检测——接受检测、寻求反馈——提供反馈、主动监督——自控自律。

6.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小组学习规则能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自我管理, 包括不讲废话、控制音量、不扰他人、发言有序。

(2) 听人发言, 包括不要插嘴、边听边想、听完再议、恰当评价。

(3) 自己发言, 包括口齿清楚、耐心解释、独立思考、先想后说。

(4) 互帮互助, 包括虚心请教、关心同学、主动热情、耐心细致。

(5) 说服别人, 包括学会质疑、先同后异、尊重诚恳、以理服人。

参考文献

[1]蒋波, 谭顶良.合作学习:种种误识与基本要素[J].全球教育展望, 2006 (12) .

[2]Baer.J.Grouping and achievement in cooperative learning.College Teaching, 2003 (4) .

[3]Veenman, S.Kenter, B.&Post, K.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utch primary classrooms.Educational Studies, 2000 (3) .

[4]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3) .

[5][美]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 孙海法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20.

[6]Gupta, M.L.Enhancing student performance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hysical sciences.Assessmentand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1) .

[7][美]查尔斯·森特.小学课堂管理[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127.

[8]Slavin, R.E.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Clearing House, 1996 (4) .

[9]Leon, L.A.Tai, L.S.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a team-teach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4 (5) .

篇4:谈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小组的组织和建设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组织和建设,而多采用原有的传统分组方式。一个传统小组并非只要贴上合作的标签就可以成为合作学习小组。传统分组虽有利于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但却无法满足学生交往学习的需要,因而难以满足有效合作学习的要求。因此,要想有效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建设。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策略

1确定小组规模

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学生的交往技能。如果学生的交往技能水平较高,小组规模可适当扩大;而当学生交往不够密切时,小组规模就要有所减小。

(2)小组学习的时间。如果每节课用于小组学习的时间较多,小组规模可以扩大,反之则要减小。

(3)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如果学习任务较难、涉及范围较广、需要时间较长,小组规模就要适当减小,反之可适当扩大。

(4)学生的年龄。一般看来,年幼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控制力,小组规模要略小一些,而年长学生的小组规模则可适当扩大。

(5)合作学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对小组规模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的小组规模为4~6人。切块拼接法为5~6人,小组游戏竞赛法为3~4人。

(6)学生的参与程度。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增加而减少的。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被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2异质分组

合作学习通常和异质分组联系在一起。异质分组如此被合作学习普遍接受,以至于它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将含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能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推理的质量,从而为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问同质,则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力。必须注意,小组有效性的一个潜在的障碍就是小组异质的不充分性。

异质分组需综合考虑以下学生的因素。

(1)学习成绩。教师要尽量保证每组都有学习成绩优、中、差的学生。优等生通过辅导同伴,可巩固学习效果,还可增强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另一方面,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得到同伴帮助,可提高成绩,增强信心,降低焦虑程度。

(2)性别。男女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能产生互补共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很多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效果更为显著。

(3)能力。将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各尽所能和全面发展。能力互补的学生比非互补的学生更能有效地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4)气质和性格。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要注意将不同气质和性格类型的学生组合到一起。

(5)家庭背景。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往往带有家庭的烙印。从本质而论,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应该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

3确定小组长

小组划分后,教师要为各组指定一个比较有才能的小组长。在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特别要求小组长应该由成绩优、能力强、威信高、人缘好的学生担当。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相应的角色和技能培训,既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又要预防他们成为垄断和包办小组学习任务的“小权威”。小组长主要负责召集并主持小组学习活动、组织小组讨论;领取与分配学习任务;安排值日、做好总结等。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小组长可以由所有成员轮流担当,以充分发挥更多学生的积极性,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必须注意的是,各组更换小组长最好不要在同一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4合理安排小组座位

小组座位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临时会晤型。教师可将小组成员座位按照传统的“秧田式”就近排在一起。当需要小组合作时,二人组可直接进行;四人组的,前排两个学生向后掉头就可进行;六人组三排座位的前排两个学生掉头向后,中排两个学生分别作向左、向右转即可。会晤型的优点是较为方便快捷,缺点是空间较为拥挤,需要花费时间拉动桌凳,且噪音太大。

(2)固定型。固定分组主要包括“田”字型、“U”字型或“T”字型等方式。固定型分组的优点是可免除课堂上拖拉桌凳的麻烦,能增加学生合作学习机会,有利于讨论活动的开展;缺点是部分学生座位的视角和方位不佳,不利于课堂知识信息的获取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策略

1创建小组形象

小组形象的创建能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能指明小组的努力方向。小组形象主要包括组名、组训、组标和奋斗目标。

(1)取好组名。较好的组名能象征小组互助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能昭示小组发展的方向。

(2)创建组训。组训就是小组的口号,能振奋人心,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进取心。

(3)设计组标。组标既可以是小组的组牌、组徽,也可以是组旗。组标上面有组名、组训,还有小组成员的名字以及一些图片。通过组标把小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直观地了解本组情况。

(4)确立奋斗目标。一切合作性学习开始于一个互相共享的小组目标。一旦目标确立,小组成员就能够学习有方向,行动有力量。

2组员角色分工与角色互换

根据角色互换原理,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所有成员均需承担一定的角色,并履行相应的职责。就6人组而言,除小组长外,还可设协调员、监督员、记录员、统计员、检查员和观察员等角色。协调员负责调解纠纷;收集意见,并向老师反馈。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同学遵守小组活动规则,控制噪音,制止个别不守纪律的现象,督促同学专心学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为小组发言人写提纲。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小组成员全部参加学习活动。如果小组人数不满6人,则可以将角色整合,如果超过6人,则可将角色细化。

在学生能熟悉原有角色,并能熟练履行相应职责的情况下,为了使学生能有机会扮演更多角色,丰富角色体验,不断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

色规范,为了增强学生沟通、理解和合作等社交技能,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情感体验和社会态度,形成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必须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

3,小组定期重组

小组成员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在一起学习,以便小组完全成熟。Vemette强烈倡导“小组必须保持完整和足够长的时间,以形成一种舒适和承诺的感觉,获得一种同一性的感觉,给小组成员提供被接纳的感受”。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同质性会增加,而异质性相应减少。为了保证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防止因组间差距拉大而使落后小组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也为了避免产生小团伙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教师需要定期重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重组能使学生与更多的拥有不同特质的人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学会与更多人相处和交往,特别是要学会和那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人相处。小组重组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不仅是在与小组同伴进行合作,也在与全班所有同学进行合作。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小组每6~10周可重新组建一次。

4明确学习责任

教育的一种重要目标是培养每位学生对公益事业及自己的行为具有责任感。学生只有能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所有的合作学习方法都包括这样一种思想,即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并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负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必须承担的责任。

(1)个体责任。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个人的成功将成为被同伴接纳的条件,而不负责任的失误则可能成为同伴排斥的因素。

(2)小组责任。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奖励评价是以小组集体成绩为依据。每个学生都要为同伴的学习负责,个体与同伴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要想获取小组成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他们还必须帮助同伴,以保证所在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学会。

5教授小组合作技能

为了确保学生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小组技能的教学。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可能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项有效的干预必须训练学生的社会技能,他们需要以此来建设性地与同伴互动并提供参与机会。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技能。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运用合作技能的情境,可利用班会课、社会课和课外活动等来引导学生加以练习。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小组加工,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般而言,小组合作技能有四个维度。

(1)基本礼貌,包括表达感谢——接受感谢、诚心道歉——接受道歉、鼓励赞赏——接受鼓励、公开认错——谅解宽容、耐心等候——尽快答复。

(2)交流沟通,包括先想后说——仔细聆听、积极提问——合理应答、合理建议——接受建议、分配任务——优化组合、据理说服——接受说服。

(3)控制协调,包括解决冲突——接受调停、适度批评一接受批评、委婉拒绝——接受拒绝、礼貌打断——一接受打断、部分否定——反思让步。

(4)互助共进,包括寻求帮助——提供帮助、同伴支持——表示感谢、主动检测——接受检测、寻求反馈—提供反馈、主动监督——自控自律。

6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小组学习规则能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自我管理,包括不讲废话、控制音量、不扰他人、发言有序。

(2)听人发言,包括不要插嘴、边听边想、听完再议、恰当评价。

(3)自己发言,包括口齿清楚、耐心解释、独立思考、先想后说。

(4)互帮互助,包括虚心请教、关心同学、主动热情、耐心细致。

篇5: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任海波

自从我们学习一些名校成功经验后,我在班内就一直坚持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半年多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原因:

我班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

按照各科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5到6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三、分组好处:

(一)、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字串7

(二)、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打,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三)、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四、合作学习的好处:

1.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3.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4.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5.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6.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它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篇6: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主要学习模式。本文笔者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概念、意义、原因、功能和原则、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能够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概念 意义 原因 功能 原则 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成为高效课堂一个提升点。其中,合理的评价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源泉,它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相互团结协作,使学生素养得到养成。

一、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学中教师按座位将学生编成学习小组,或者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指教师对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以及成绩的评价。

二、意义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指挥棒,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

三、实施的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它使学生感受到爱意,让他们享受成功,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它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目前,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这种被扭曲的学习动机,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学习的持久性。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测试,而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取得的进步。

四、功能和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不仅是通过终结性评价为社会和教育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教师提供过程性信息,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的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具有导向与管理功能

它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与信息的反馈、利用,指导评价对象朝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运行。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导向;二是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导向。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具有反馈和调节功能

它是指通过合作学习的评价反馈小组合作过程中有关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检查、评价,反思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合作策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具有激励与促进的功能

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评价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合作教学评价中评价者的语言、评价活动和评价行为必须遵守的规则。

1.目的性原则。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决不能随心所欲,愿意评什么就评什么,愿意怎么评就怎么评。合作教学的评价指导和支配着整个合作过程,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发展方向。

2.科学的全面性原则。在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要将定量与定性、主观与客观、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分阶段确定客观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要全面、具体,既有学习评价,又有技能评价;既有情感评价,又有思想道德评价;既有学习结果评价,又有学习过程的评价。

3.过程的教育性原则。评价不是教育的目的,它只是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评价本身也必须体现教育性。这就要求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有哪些成功的做法需要坚持和巩固,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纠正和改进。

4.实施的可行性原则。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评价操作性、实践性很强,它善于对学生合作中的微小变化做出鼓励性评价,能用发展的眼光和热烈的真情实感去评价学生,能有效地激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互助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应把合作的标准、原则、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经常地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同时还应重视他评,也可进行互评,这样能准确地发现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

五、方法

(一)着手点

1.看目标的达成。这是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一个小组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说明小组合作是高效率的。

2.看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习就是一个提高过程,如果没有提高则是无效的学习。

3.看其合作程度。有的小组虽然人是组合在了一起,却各干各的,没有体现合作精神,虽然他们目标达成了,却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4.看其团结程度。一个小组的团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为了完成任务而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真正体现合作的魅力。如果本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牢骚满腹、相互抱怨,即使完成目标也是勉强的。

5.看是否有创新。创新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是大的,大家把自己的智慧汇集在一起,会创造新的奇迹。

(二)具体方法

1.比赛法。这是组间的比赛,以胜败看合作效果。

2.单人测试法。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单独测试,然后小组内成员的成绩和为本组的成绩。

3.观察法。一个小组是否团结,从学生的行动中就可以看出,如有的小组个别学生拒绝合作,甚至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是不成功的。

六、效果

(一)小组的互评是学生发展的“润滑剂”

小组的互评可使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不足,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合作探究等能力。

(二)教师的激励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学生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控制检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优点在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渐体现了出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断地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篇7: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2003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校全面铺开,我有幸地成为课改实验组的一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课堂上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积极采用。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质的合作,有些小组合作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则过于简单,没有合作探究、交流的价值;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充分的准备,合作时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如何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我明白了要想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对全班85位同学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将每组4—6人按照好、中、差进行搭配组合;然后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并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如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为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还经常改变小组的形式,采取组长轮流制,让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我的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其次,要教会讨论方法,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分组以后,学生并不会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2)要求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后,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是自己说完就完了。(3)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能把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地训练,学生基本能掌握讨论的方法,能在小组内愉快地合作学习。

三、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篇8:谈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新课标中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我说:一只手伸开是五个指头, 合起来就是一个拳头。一个人成功不算成功, 只有形成“我们”的概念, 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所以, 在语文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激励每一个学生发挥最佳水平, 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若能把学生的独特体验综合起来, 他们对语文内容的解读就更深更广了。很多时候, 创作的灵感是从相互间的交流中获得的。短时间内固定的小组合作学习,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职责到人, 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 优缺互补, 共同提高, 避免了以往课堂中由好学生“一言堂”的现象, 更不会存在“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群策群力, 既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 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 组织越巧妙,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 就越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这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 既要考虑知识的难易, 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既要把握课堂学习的整体思路, 又要掌握学生活动的差异情况。所以, 准备一节课教师需要投入比原来更多的心力, 否则面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无力处理。这一切都会加大教师的压力,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同时, 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的指导, 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也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式

1.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中的合作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科的根本, 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 每上一篇新课文前, 教师可抽文中的十个词语, 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让全班学生听写, 小组再补充五个词语, 每次听写完后由小组长指定组员批改, 特别是偏向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 让他们多些表现机会, 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轮流改。教师随机抽样调查, 了解情况即可, 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这样的合作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教师机械性的重复工作也减少了。在一些篇目的学习中, 也可采用组员互帮互助、互检互测的方式进行。

2.在课堂活动中的合作

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所以语文课堂活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同时更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 在教学《我家的男子汉》时, 我就设计了三个问题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合作: (1) 你心目中男子汉的形象是怎样的? (2) 文中男子汉具备什么优点? (3) 你还需要为成为男子汉准备些什么?在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 课堂生成资源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真不愧是“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3.在作文评改中的合作

作文是学生表达内心情感及对生活有所感悟的载体, 会评才会写, 连好坏都说不出的学生怎能写出好文章?因此, 在作文评改中, 每学期我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小组合作评改。小组长根据组员的情况, 或指定负责修改字词的对错, 句子通顺与否, 或指定负责评判主旨是否突出, 或指定负责赏析文章的优缺等, 然后共同推选出一致认可的好文章。这样, 在合作评改中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上一篇:高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下一篇: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阅读题目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