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2024-04-23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共9篇)

篇1: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隆德县第四中学

张耀乾

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注意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当前,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的形式化

著名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该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教师首先应重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甚至课堂上常常出现较大的喧哗噪音;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地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地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一堂课的主导,也就说整节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要看这节课的类型,一般情况,我们在一堂课上最多用一至两次小组讨论就可以了。

有时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时,走到前面浏览教案或是在学生堆里晃两晃,摆摆样,并不知道讨论的情况如何,进展到哪一步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肯定优等生,同时帮助和鼓励中等生及学困生参与到合作中去,平等的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究,完善正确的结果,在参与过程中还能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点拨,指明方向,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所以讨论时容易偏离方向,在不必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因此,我们说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学生架设学习的桥梁,指点学习目标,更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参与其中,适时的评价、引导,恰当的提醒。

二、提问随意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候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有时候抛出的问题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激发不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学生讨论无实质内容而言,容易出现讨论的“一分钟热”的现象。而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往往不着边际,结果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兴趣。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节中,针对“我国人口密度图”,有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想让你选择自己最想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

要避免“一分钟热”现象,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在提出任务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较准确的认识,提出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而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简单了就不值得讨论,太难了则解决不了。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三、用时主观化

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需要有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环节,于是教师就将学生的讨论看成是一种表演,在抛出一个明明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后,只给学生一两分钟就宣布讨论结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思考,更何况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教学的现象,使师生的共同学习匆匆忙忙走了过场。

所以,在提出问题后还应注意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给予适当的合作讨论时间,以避免在其他同学思维还未成熟时优等生已包揽讨论内容、进度的现象,给中等生学困生思考的空间,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讨论中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参与失衡化

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有时候教师过于强调个别学生的发言,而忽略了调动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形成了懒于动脑、动手的习性。还有一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逐渐失去了主见,缺乏自我意识。个别学生显露出抵触情绪和封闭倾向,教师很难时常对其给予关注,使之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形成合作意识,以上问题导致了参与的失衡。实际上,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组员的合作达到每个学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获得机会的学习方式,如果只注重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容易将中等生和学困生摆在不受重视的角落,出现讨论时优等生一言堂,发言时优等生一手包的现象,这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优等生的骄傲情绪,也给他们增加了心里压力,更剥夺了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机会。

这些情况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表面文章遮掩了合作性学习的实效性,实际上不仅不能解决学习问题,更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很重要,这个组要分得科学,分的合理。在进行讨论分组时,小组规模一般由2——6人组成,不超过6人。最常用的是4人组,为了使优差生共同发展,通常由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配角色,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每个人都是所属小组必不可少的人物,使得小组成功依赖于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合作小组的分配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固定分组,随机进行,节省时间;第二是自由组合,依照兴趣爱好相投,感情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个性;第三混合编组,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等方面编成的正式性的合作小组。

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有的合作讨论失去了意义,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所以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也不要过于固定化。

五、形式固定化

其实,小组合作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就是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和指导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这其中可以人人在小组中自由发言,让全班充满争论的气氛。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也可以面对一个中心问题先由一人发言,然后由他本人请组内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还有一种形式,我把它叫做“一帮一”。因为每个学习小组的素质基本均等,在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小干部多少、智力基础能力等方面每个组做到了基本均衡,所以,每组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呢?就必需有人去帮助、指点他,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优秀生身上,从而形成一帮一的讨论类型。另外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我叫它“小组长轮换型”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他(她)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派每个组的每个同学都担任组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于此,合作性学习如何真正走进我们的学习中去,如何在学习中发挥好其功用,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步调,设计过程,发现问题,寻求方法,才能使合作交流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

总之,要真正实施小组合作化教学,教师必须真正的改变教学观念,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敢于放手,勇于放手,并精心钻研教材,设计典型的小组合作化问题,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合作化。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长的田园。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隆德县第四中学

张耀乾

篇2: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摘 要]在初中地理新课改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充分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推动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地理教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即为在?n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展开合作联动、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课堂教学,能科学高效地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它能实现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交往与表达的频度和效率,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改善自身的缺陷,实现同步发展;能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该种小组合作学习依然存在过于注重形式而未达到理想成效的弊端。很多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表面的“合作”上,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施期间问题较多,难以将学生合作学习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所以,笔者在下文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以保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也叫合作学习。美国最早在1970年就开始应用这种学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从1990年开始对其展开实验研究,目前在广大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都已普及该学习模式。去基本做法即为以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状况、性格差异等为依据进行分组,以四到六人为一组。各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树立相应的目标,经过个人努力、交流学习和合作研究,实现集体的整体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和目标。合作学习对真诚合作与积极参与较为注重,所以,全体学生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第一,结合反复模拟测验的成绩,对个体学生性格特点与内心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对“优劣组合、个性释放”的原则,由六人组成一个单元小组,并构建数个学习合作小组。将小组的各种风格特点展现出来,提高趣味性,还能为各小组编制有趣、独特的组合名字,比如“元芳小组”“宋慈小组”“陆小凤小组”等等;第二,为充分提高小组成员的活动热情与主动参与性,教师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要主要将责任落实到人,让各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将自己的智慧充分展现出来,让各个成员的探究行为和小组整体活动发展方向相一致,做好各自的工作,构建凝聚力,促进小组之间开展联动探究行为;第三,编号小组各成员的号码,对其位置进行确定,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进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教学,加强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和促进作用;第四,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奖惩策略,推行“生评”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效果评价的积极性,跟踪记录好学习整个过程的情况,在保留传统优秀理念的基础上尝试引进先进的策略和手段,不仅重视竞争意识,还要强调奖惩策略,逐渐形成有序的小组合作新机制。

2.精确设置教学问题

要花心思巧妙地设置问题,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探索地理知识,推动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和合作。提出的问题要高于教情学情的整体情况,还必须适当增加难度,不宜提学生轻而易举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设置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会竞相抢答,虽然学生纷纷起哄,但实际上没有良好的效果。长时间发展,教师对学情和教材的钻研在初次尝试后就停止,学生交流联动和合作研学的思维形成惯式并存在惰性,如此一来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产生不利,同时还会使学生投入到只求一时轻松愉快而学习的错误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形成常态化发展,而并非固态化,必须结合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确定考情。教学方式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首先要对该种方式的载体进行充分考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的问题最好是和生活贴近、趣味性强,具有热点性、规律性、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在《黄河的治理》这节内容学习中,学生对黄河有一定了解之后,设计如下内容:专家会诊到忧黄河,请阅读课本的内容,对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忧患进行探讨?这些忧患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忧患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能否结合各种症状提出合理科学的应对举措?设置的问题可从“忧”、“读”、“答”等层面展开。必须借助合作学习的教学载体的机会,准确地设计问题。

3.合作小组的有效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绩来检验。各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作为代表,把本组讨论的结果阐述出来,教师不仅要对小组整体性评级给予重视,还要留意个人表现。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能为各位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首先重视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构建互相学习和尊重彼此的良好关系,吸引学生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期待每一节课。展开小组合作教学,笔者必须指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全面领悟,使所有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让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授“地形地势”有关课程时,笔者巧妙设计了以下三点内容:首先,积极促进各个成员间的合作和协调,保证每一个小组的代表能展开集中、系统的发言;其次,按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大力创新,使各位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毋庸置疑,这一教学概念的改变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影响,更浓缩了初中地理教师努力的结晶。经实践检验,在初中教改的背景下,正逐渐萌发了直观生动、形神兼具、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灵活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必须积极发现和大胆探索,进而保证灵活地进行运用,全面锻炼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提高其自信。

参考文献:

篇3: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一、布置预习任务, 初步打造知识印象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前重要的一步,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建立一个知识的初步印象, 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能够更加节约时间, 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的讨论、学习和思考。

以“地球的运动”为例, 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己了解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 初步知道其含义, 公转时太阳的运动轨迹等, 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也可针对此列出知识点, 引导学生学习。

二、列举知识提纲, 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讨论

首先, 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根据学生数目,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由学习较好和学习较差的学生组成, 为的是互帮互助, 互相取长补短, 4~5人一组。

其次,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提纲, 以地球的运动这一章为例, 如下:

1.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 (24小时) 。

2.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三、地球的公转

1. 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365天) 。

2. 地理意义:形成四季 (春夏秋冬) 。

3. 二分二至。

4. 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这样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 根据提纲要求, 自己完全可以根据课本, 一点一点找出答案, 并形成自己的思考, 打造自我感悟的知识体系。

四、小组讨论交流, 互相补充完善

小组内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总结, 根据小组内的不同方案, 进行自我的完善补充, 互相取长补短, 优化知识结构和体系, 进行课本知识的第二遍理解。

五、班级内学习总结的交流

每个小组派出1~2名代表参加班级学习交流, 进行知识的第三次整合, 也就是将地理知识做进一步升华, 完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纲知识总结, 进行地理知识的点评, 鼓励表扬好的, 查找不足, 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和本质, 是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 并以提问的形式, 启发学生思考, 找出自己学案的不足, 进行补充。找出知识重点, 比如本章中, “二分二至”的形成过程, 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并能绘制成图形, 且能有效判断此时的季节和节气等。

此种方法, 能在短时间的课堂之内, 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均衡发展, 避免单一学生的关注, 人人参与, 集思广益, 有效拓展知识面, 更能深刻地学习和领会知识内涵, 成为自己的东西。

摘要: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归结到最后, 就是“应用”二字, 不管是直接的知识背诵, 还是知识的贯通运用, 都需要学生有一个“知识提取—甄别判断—选择方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有着牢固的知识基础、稳固的思考能力和合理的思维判断, 只有从根本上要求知识“合理有序牢固的纳入”, 方能做到“迅速准确的提出”。自主学习, 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 提高其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稳固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最后师心自用, 将其融会到自己的血液中, 做到“知识与我为一体”,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就课堂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方式, 浅谈一下课堂教学的教学展开, 抛砖引玉, 希望得到专家和老师的指教。

关键词:地理知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7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31

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科学,初中地理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得到相应的基本体验并学会用地理学习的方法、思维了解、研究地理问题。因此,相比较而言,初中地理是一个相对枯燥、抽象的学科。所以,如果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话,学生的主动探究没能有效地组织起来,势必会造成课堂气氛的低下,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做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就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合作学习过程的科学组织和合作学习后期的中肯评价等工作。

一、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要充分

出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学习的任务的目的,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首先要做的是从学情出发,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且适宜探究性的、开放度高的话题。之所以强调从学情出发是为了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向,定好合作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因为难度太大,学生合作不来或是难度太小,学生合作兴致不高的情况。之所以强调结合学习的内容是因为合作学习的方式应该灵活机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合作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的过程要科学组织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得当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出成效关键还是要看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是否科学、有效。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小组的合作学习是要和小组的交流展示相结合的。所以说,合作学习的过程很重要,但是小组的交流展示更重要。合作学习的过程组织得好不好关系到合作探究的效果,而只有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我们才能知晓学生的学习所得。因此,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一定要注意教师监察和学生展示的两个环节。

(一)教师监察

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是有差距的,这提醒我们要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个别的学生可能会跟不上学习的节奏,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小组之间开展“兵教兵”的活动。此外,各学习小组关注的角度、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深入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难免会出现多样性甚至会有优劣之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做好组间巡视,留意值得拿出来进行集中讨论的话题,为解决课堂学习目的、引导教学深入做好准备。

(二)学生展示

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展示的好处多多。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正面激发,再者就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了锻炼、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激辩,正确的学习成果会得到深化,而不够成熟或者是错误的学习成果会得到印证,有利于矫正自己的学习不足。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除了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论辩,还需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是对学习小组的闪光点或典型错误进行归纳小结。因有只有这样,课堂学习的任务才能有保障。

三、合作学习的后期评价要中肯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了,交流展示也结束了并不意味着课堂学习就大功告成。这个时候还需要的是教师对这堂合作探究课做一个必要的总体评价。这个总体评价应该和各学习小组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零言碎语的点评是有区别的。因为各学习小组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针对个体的,而课堂结尾阶段的总体评价是针对所有学习小组,是有一个归纳、总结、提高的作用的。从利于课堂教学的衔接的角度而言,更好的做法是和针对性的跟进练习相结合。

篇5: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这也是古代对合作学习的提倡。当前的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因材施,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

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独立思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法宝,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独立思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进行小组学习这样更有效.。

二、有效组合,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可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2、同质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三、师生合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在讨论时难免出错,这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参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全过程,但可以有选择地分批、分层次地参与到一些小组讨论中,及时了解这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鼓励个别后进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抓住闪光点,把课推向高潮。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旁观,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师在参与中应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积极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以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明确布置学习任务,让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

五、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

1、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

3、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六、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篇6: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当前,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自己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目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整改和实施策略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地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地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3、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篇7: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时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我们不妨从以下现象去审视。

现象1:小组内一位同学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当陪衬,学困生自我嬉戏。

审视: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舞台”。“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课堂模式,演变为“好生讲,差生听”。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这不仅不利于差生的发展,对好生也是不利的;好生的观点和视角支配着小组的一切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

现象2: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三五成群,只见每个都在说,但说的什么却不甚了了。教师再一个手势,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合作猝然而止。

审视:合作学习变为“小组讨论”。老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情况,学生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现象3:教师出示投影或大屏幕展示,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如下问题: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3)……一节课不下五次。

审视:合作学习弱化教师的作用。为了一味地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教师当起了主持人,让学生自由组合起来讨论。更有甚者,由一名学生当节目主持人,小组讨论接着派代表轮流拿着稿件宣讲,这样在有深度的知识上,缺少了教师富有启发性讲解。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解决问题的创新点】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探索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技能的研究

(一)合理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

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①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②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④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⑤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二)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什么时机实施合作学习,等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又该关注些什么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2、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来讲。

3、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判断问题对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都可以理解和解决,那么教师可以不流于一定要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4、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反思成果与不足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数学日记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努力提高对小组进行调控、组织的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及反思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会反思,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三、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估计、讨论、课题学习……。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

2、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四、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案(附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评价合作学习成果的量化办法:

(一)结合前一学期综合测验考试成绩,再加上课堂练习与作业情况,给班中每位同学定一个基础分,小组的分配就是以此分为标准,而小组内部由高到低依次记为1、2、3、4号选手。小组总分则是这四人的总平分,小组的组次也是由总分的高低排定。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次就代表了小组在班中的名次。基础分与小组总分是不定的,由于合作的结果,各学生在测验中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当每次分数超过本人的基础分时,就可在基础分上加分,使他更具有竞争力。如考试失误,成绩不理想,就要被扣分,选择每个人的基础分随他们的表现好坏而升高降低,他们的身份也会随之改变,而小组的分数也会由于每位成员分数的改变而改变,相应的小组名次也改变了,这样每个人都会珍惜任何一次的考试测验,认真对待。同时,为了在平时上课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以评分为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上课答对一题就得相应选手号码的分数,以一定时间为周期进行结算,每个周期的冠军小组可在每位组员的基础分上加一分,小组总分也加一分,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设计必答题与抢答题,必答题由每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错则加、减分,抢答题由小组讨论好以后全体起立表示抢答,再由老师选其中一位进行回答,这样既避免了有些人动脑有些人不动脑,又避免了1人做好大家抄抄,因为在挑选回答问题的人要说出为什么,每节课进行效果明鲜,动脑与举手的同学很多。

【取得成效】

篇8: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打造中职英语有效课堂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较差, 特别是英语。笔者目前所教的班级, 就有70%左右的学生连基本的英语知识都不知道, 如动词、形容词有几种形式, 如何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怎样变一般过去时等。对成都石化工业学校的旅游、计算机应用、机电、汽修、化工共五个专业的班级 (每个班为50人左右) 进行调查统计, 结果如下:每个班通常只有24%左右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30%左右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 一问三不知;约46%的学生对英语没什么兴趣, 英语基础也不好, 但在教师的督促和鼓励下也能学一些。另外在学校历年来的学生评教调查中, 有三成左右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枯燥乏味, 自己不想听课。

在这种情况下, 要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必要。由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 底子薄, 兴趣低, 我们不敢奢求像普通高中那样的高效课堂, 但至少要让学生乐于学习, 让每一堂课有成效。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快乐有效的课堂。

学校自2010年开始研究杜郎口中学推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组织全校教师分批到龙泉驿双槐中学、绵阳东辰国际学校观摩优秀教师展示的小组合作教学示范课, 为学校在2012年全面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好了准备。到目前为止, 学校英语教师集众家之长, 通过学习与创新,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已有两年时间,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将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谈一下小组合作学习。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

通过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际运用, 我们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特别要强调以下步骤:

(一) 课前

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科学合理地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为6人, 都要包含优生、班干部、中等生和学困生, 避免优等生抱团, 学困生扎堆的现象, 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各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按时进行角色交换,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精心选拔小组组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孩子最好的先生, 不是我, 也不是你, 而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每个小组要选一个性格活跃、荣誉感强、英语成绩较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当小组长。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指导, 让他们带领小组成员, 根据目标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并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学习竞赛。

(二) 课中

1.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时, 要明确当堂课的目标、重难点, 并展示要求。

教师要在把握中职英语总目标的基础上, 确定好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应简明, 让绝大部分中职学生能达成,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查督促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明确学习任务后, 学生就结合课本等资料快速、安静、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并标注出暂时不会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 适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

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要来回巡视, 督促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按要求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于点拨和总结。

3. 小组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点拨

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灵魂。学生自主学习后, 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方案提出问题, 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现智慧、完善思维、提高学习成效。

4. 小组展示, 评分总结

讨论结束后, 每组派一名代表讲解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学生可以质疑、补充, 教师也可适时表扬、点拨、补充或更正。各小组展示完毕, 教师和学生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评分。点评完毕, 教师一定要对本课时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总结提升, 以便给学生提供准确、系统的知识。

5. 拓展练习, 检查效果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适当布置一些测试题, 以了解学生对本课时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以便调整完善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为了照顾学困生, 测试题可以分层次, 让学困生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 课后

课后, 收导学方案, 检查、批阅并进行个辅。作业的布置与批阅时要体现出差异性, 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鼓励, 努力发现其闪光点。

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一) 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把知识点与专业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职教文化课特色。例如在教Unit 2 I can do it时,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每组学生展示与他们专业相关的技能, 如简笔画、英语儿歌及童谣等;在上旅游专业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服务顾客的角色表演。这样就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要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 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 否则学生永远不会自主学习。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适时地巡视课堂, 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 还要严格管理课堂纪律, 注意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关系, 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

巡视课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适时表扬和指导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2) 维护小组讨论时的纪律, 防止学生讨论的内容偏题。

(3) 指导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积极讨论问题, 防止冷场。

(4) 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 注意讨论中的亮点和困惑, 为下一步教师总结作好准备。

(三) 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的照顾

中职学校学困生较多, 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 在学习上不能或不愿表现自己, 小组合作容易流于形式, 表面热闹, 实际低效。这需要教师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关注。

为此, 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将班上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英语基础好, 学有余力。对A层次的学生, 要求他们除了要掌握教材规定的内容, 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 平时的Duty report, work sheet的陈述也多由这个层次的学生来完成;B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 对B层次的学生, 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C层次的学生学习相对困难, 他们中有人连26个字母都默写不出来, 单词、句型就更不用说了。对C层次的学生, 要求要适当降低, 有时一节课可能只要求他们记住2-3个单词。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

(四) 要注意转变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学生要的是“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要善于设计教学过程,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要把思考的重点放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上,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

学生也要转变学习观念, 学会主动学习。要知道, “教”的目的最终是“不教”。只要学会主动学习, 学生完全可以超越教师。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 并不一定是知识的权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探究、相互讨论等, 同样可以获取知识。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一是分组问题。原则上每个小组应该优生、中等生、差生均衡搭配, 但由于各班情况各异, 小组成员搭配显得参差不齐, 学习能力也迥异。

二是师生的态度问题。有部分教师不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各个环节的设计,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懒惰, 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 不合作、不参与。

三是课堂纪律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人数多的班级纪律有时往往难以控制。部分学生利用小组讨论之机说笑打闹, 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 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思考、去探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任何事情要想成功, 都必须付出努力。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 实施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道路还很长, 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 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钟秉林.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EB/OL].http://www.ncjyfh.org/2013/0603/89.html.

篇9: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关键词】 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初中的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比较有利。在地理课程教学中,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老师如果没有科学化的教学策略实施,就会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对实际教学就比较有利。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应用问题

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会受到诸多的因素影响,从而对教学的效率水平提升有着阻碍。将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有助于地理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在素质教学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在进行应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凸显比较鲜明,能促进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以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实施,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有各自的任务,能有利于小组成员自身的潜能发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问题分析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以应用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但如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实质性的合作方面还比较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同学之间相互的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而在具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监控力度上比较欠缺, 这也会造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比较差。

另外,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中,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方面没有达到平衡。这对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主动地呈现,整体的应用没有得到作用的最大化发挥。这就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进步有着直接影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针对性地加以应用,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应用作用。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加以应用,就要能充分注重教学的策略实施,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这就能为实际的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分组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小组的分组对地理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进行分组过程中就要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等诸多层面的因素。按照教学的目标进行科学化的分组,将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这就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合作,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凸显也比较重要。

第二,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要能注重对学生的积极指导。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质量能够良好呈现的基础。在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合作探究的内容选择上要适宜。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监督方面要能予以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协调合作的控制能力也要加强,帮助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的任务。例如:对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在讲述到人文环境的相关内容时候,就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教学的内容加以展示。将各个洲的人口等相关的内容通过具体化的数字加以呈现,并在教学中将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相联系。让学生对人口比较多的洲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讨论。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来找出比较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比较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

第三,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就要在教学评价的环节予以充分重视,在每个小组对实际问题讨论之后得出了结果,老师就要能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通过相应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以及优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通过教学评价老师也能对实际的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的地理教学课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能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中,老师就要能充分注重教学的措施和方法的应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真正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在此次的理论研究下,有助于实际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强,郭志永,翟秋敏.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10)

[2]许冬芳.探析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及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6(14)

[3]王芳.探析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及策略[J]. 新课程(中). 2016(03)

上一篇:装饰公司设计部成功率下一篇:总编新年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