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2024-05-09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精选6篇)

篇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思想,其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纪元初期。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申述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习可以从互相教授中受益。1806年,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这一概念受到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和推广应用,并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合作学习理念。所以,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①在当代美国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教育改革研究》一书提到;“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他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到目前为止,合作学习有着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然而,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孩子们在教室里坐了12年,学习的目标就是听老师讲课,记住所有的信息,以便使在考试的时候像反刍一样吐出来。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状态,往往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忽略课学习过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授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更多的知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不过随着讲授进行,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注意力在下降,通常只是促进了对事实信息的低水平学习。反而妨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然后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得出结论并向教师汇报结果的过程。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形式化的,并没有抓住合作学习的精髓。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合作学习在课堂活动上的开展,是它落到实处。本篇文章通过查阅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教育实习经历,根据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二)研究背景

几千年前,犹太法典就提到,要理解犹太法典,人就必须有一个学习的同伴。早在一世纪,昆体良就提出,学生能从教与学中相互受益。罗马哲学家塞内佳也也赞扬了良好的合作学习,他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一遍”。在18世纪晚期,兰凯斯特和贝尔在英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习小组实践,这一思想也随之传入美国。美国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帕克把他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引入到公立学校中,创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民主氛围。帕克之后,杜威将合作学习作为他著名的教学方法的一部分,普及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威尔逊兄弟在明尼苏达大学建立了合作学习研究中心。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年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在90年代,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互赖理论

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论,最有影响力的是社会互赖理论。在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库尔特•考夫卡提出,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成员之间的互赖关系是可以改变的。后来他的同事库尔特•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修正了这一见解,勒温认为小组的本质是小组内相互依赖的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达到动态的平衡。因此,一个小组或小组成员的变动都会影响替他小组或者子组成员的状态;内在的紧张关系使得学生团队成员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社会互赖理论假设,社会互赖关系的构建方式,确定个体之间的互动,而个体之间互动又会决定学习结果。积极的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关系会导致促进互动,消极的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往往会导致对抗互动。在缺乏社会互赖的情况下,个体之间没有任何作用,任何个人都独立于他人。促进性互动,会增加成就努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成果;而对抗性互动或缺乏互动,都会导致成绩的降低、消极的人际关系进和心理功能障碍。

2、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皮亚杰、维果茨基、认知科学和学术辩论的理论为基础的。皮亚杰提出,小组合作是通过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协调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来努力实现共同目标。从皮亚杰和相关的理论认为当个人处于合作环境中,会造成社会—认知冲突,从而引发认知不平等,并进而促进个体的观点和认知的发展,对于同一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在皮亚杰的认知中,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迫使小组中某位成员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来加速学生的心智发展。维果茨基及其相关理论认为,人们独特的心理功能和成就在社会关系中都有其起源。他的核心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学习者必需进行信息复述和重建,才能保存进入记忆系统,与现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合作学习中,向同伴解释自己所学习的材料,从而促进辅导者从中受益。

3、行为学习理论

学习行为理论基于这样的假设,学生为了得到一些外部奖励、并努力完成任务的行为,但当没有奖励或惩罚时对学生将不在起作用。合作学习提供外部刺激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努力参加。因为它假定,在本质上,学生不会平白无故的帮助其他同学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强调在社会交换的个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之间是如何平衡奖励和代价之间的关系。

(二)启发与反思

社会互赖理论假设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动力不足,人际因素和内在动机的实现来自于重要的工作目标的共同愿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假设合作学习是通过描述个体之间组成发生了什么的相关的概念。然而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人的事情。虽然三者在本质上有差异,但是社会互赖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合作学习形成了一个稳固三角形。可以得出,合作学习理论是21世纪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包含内容相当广泛,其主流代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其合作学习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莱文 美国)

二、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引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存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约翰逊兄弟 美国)

三、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 美国)

四、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徐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王红宇 中国)

五、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 中国)

六、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使学生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队的荣辱。(林生傅 台湾)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筹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道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合作学习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内涵是共通的,合租学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是由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技能和学习兴趣所组成的异质小组,以团队成员讨论活动为基本形式,创建出能让每个成员都有平等参与讨论的小组活动形式。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人的思想,进一步实现社会化。

2、以明确的目标达成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重视个人成绩的状况,将重心转为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合作小组。改变了原有的以竞争、个人化为主的交往方式,使小组内部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能够使合作小组能够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实行小组奖励方法,使小组间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发挥各小组的集体才能,让小组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3、面对面的互赖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切都围绕考试这跟指挥棒转,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因而教学活动完全由教师控制,降低了学生的参与进课堂的欲望。为了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和理解。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满足学生交往需求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交流和提供有效的信息、为达到相互的目标为彼此支持,在合作中学会信任,同时也是让课堂回归本真、充满活力的促进性互动。

4、以小组团队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成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群体意识,强调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⑥。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总结有益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合作学习是一种由教师控制教学和学分配学习任务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类型 到目前为止,合作学习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结合国内外的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将小组合作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师生互动型

苏联“合作的教育学”流派所提出师生互动型的合作学习,其代表人物阿莫那什维利、沙塔洛夫、伊万诺夫等。师生互动合作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合作问题,强调师生要善于合作;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强调人格上师生的平等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旨在建立一个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2、师师互动型

师师互动型的合作学习是由于美国联合教育理念和实践实践的兴起,其代表人物有鲍文斯和胡卡德。为了弥补一间教室只有一名教师上课时各自为政的情况,他们提倡两名或多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协作教学,使得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合作教学以及评议。我国学者更加生动的论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就教学内容内容,使得教师们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已达到对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⑦

3、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主要代表以欧美等国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为基础所提出的,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代表人物有斯莱文、约翰逊兄弟等。从传统教学过程来看,它只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强调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可以说,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类型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课堂的人际交往中需要扩大其互动性,使互动式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利用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是对这一合作学习类型的研究。

4、全员互动

“全员互动”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合作学习方式。全员互动,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中过程中调动全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手段,是指调动各种动态因素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更好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上述三种类型的合作学习的综合。如果我们把“师生互动型”当做纵向合作,同理,“师师互动型”和“生生互动型”就是横向的合作。那么全员互动就是结合最大化的教学动态因素,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是现阶段合作学习理念中一种较为完善的、理想的、更高层次的合作学习类型。

篇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作者:瀚海星空 来源:xsk 点击:811次 评论:0条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分数排名站队,目的在于划分等级,分出优劣,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评价把分数意义上的“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竞争性评价理念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取得好名次,取得所谓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失败者,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过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这一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在这样的评价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鼓励小组合作,这种评价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教师评价与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相结合,学生成绩与合作态度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模型:

基本框架。笔者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分四大块:第一块是小组内的自评与他评(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第二块是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包括课内合作评价和课外合作评价)第三块是小组成绩评价(包括单元测验成绩和作业成绩)第四块是个人成绩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模型操作安排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操作周期

负责人

评价工具

形成性

评价

小组内的自评与他评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

1次/单元

小组长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评价表

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

课堂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效果、态度,课外合作学习任务检查

1~2次/周教师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表

终结性评价

小组成绩评价

单元测试的提高分

1~2次/单元

科代表

教师

测验提高分登记表

个人成绩评价

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

2次/学期

教 师

期中、期末试卷

小组成绩评价,参照美国约翰斯8226;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8226;R8226;E)教授所创设的“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的评价方法,笔者作出了如下设计;①确定基础分,基础分代表着学生以往测试中的平均能力和学习水平。采用以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为每位学生的基础分,然后每半个学期再参照学生的近期成绩情况重新确定基础分,这样可以保证基础分的客观性,同时也可以给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小组成员一次新的机会,进一步均衡各小组的竞争力,使各小组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悬念。②计算个人提高分。笔者设定,每位学生为其小组赢得多少分数,取决于他们的提高分,即测验分数超过其基础分的程度。为此,笔者制定了如下衡量尺度表

组 次

姓 名

基础分

测验分

提高分

规定低于基础分10分以上提高分为0,低于基础分1—10分者提高分为10,高于基础分10分以内者提高分为20,高于基础分10分以上者提高分为30,95分以上者(满分100的测试卷,不论基础分多少)提高分为30。

当然,计算提高分需要准备一份“测验分数单”,此工作是通过一次正规性的考试后由教师完成。运用基础分和提高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即强调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而不管他们以往的成绩如何。这种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客观存在的差异,相对于以前的仅以个人得分来比较高低的方法显然公平许多,从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特别是中层及中层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小组分数的计算。要计算小组分数,首先要计算出每个小组成员的提高分,然后以小组提高总分除以小组成员数目(结果保留整数),即得小组分数。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软件(例如EXCEL)设置好分数表格,填入分数后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分数的计算。④对小组成绩的认可。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可设计三种不同等级的奖励进行认可,认可的依据是小组分数,标准设计为:小组平均分(15,20,30),奖励等级(良好,优秀,超级)。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小组都能获得奖励,因为“优秀组”大多数小组成员的得分必须高于他们的基础分,“超级组”大多数小组成员的得分必须高于他们的基础分10分以上。当然,对各个小组教师可根据实际做适当调整,但必须做到,调整要合理,要为达到“优秀组”和“超级组”水平的小组准备一种可行的奖励和认可,在不同的时期,形式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主旨在于达到奖励和认可小组成绩,使学生受到激励。

实践后的体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高度发展上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合作技能。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推动着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同时也推动着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评价,不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能力的机会。

.小组合作评价机制方案

文//范晓林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部分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甚至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在组里学习好的同学能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

一、评价制度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1、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任期2个月),副组长为轮换制(每天轮换一次)。

2、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学会大胆,礼让;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3、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弄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

4、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组内警言,课堂文化建设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

二、评价方法的制定

有了以上制定的制度,我们就可以来制定评分方法。

1、小组内分工明确,加2分。

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不论对错),每人次加1分,给组长加倍加分。

3、点评、质疑,每人次加1分,有创新,有深度的加倍加分。

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加2分。

5、完成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加2分。

6、不守纪律、不合作,每人次扣2分,屡教不改加倍扣分。

7、学案保管不善、撕毁或遗失,每人次扣2分。

8、学案没按要求完成,每人次扣2分。

9、反馈第1、2、3名的小组分别加6、4、2分。

10、每周评选出3个优胜组,按总评分评为“周冠军”、“周亚军”、“周季军”,并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总评分最低的一组给予“劳动光荣”的奖励。

11、期末评选出全期的智慧冠军组、团结冠军组、挑战冠军组等优秀小组。

小组合作”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系统分类:课题研究 标签: 组合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评价的意义: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没有小组评价就等于没有了奖励机制,课堂就失去了活力,因此课堂上进行小组评价机制必要且可行。

“小组合作”评价的方式: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的奖励机制:量化得分(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之和)-----转换“小红旗”法(每4分换一面小红旗)。

“小组合作”评价的量化机制:记分员具体操作。

“小组合作”评价在课堂中的实施::

1、自学环节的评价(老师的评价)

在自学环节中,对学生个性展示做出恰当的评价,一般较难把握。为此,在自学环节中我采取以下方法:先定任务,然后出示相关的问题进行检测(当然未经任何提示),若学生能自行解决出来,就可得分,其次在学生们自学的同时,我不断巡视,若发现组内无说话,无交头接耳,总之凡发现精力集中的学生群体,我就会立刻表扬他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分值不宜过高,一般1分为宜)

2、合作环节中的评价

(1)听写环节的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自评):一般规定具体的号(多为3、4号)在黑板,地面上听写,5、6号在课桌上听写。其评价方式遵循以下两条:凡书写认真规范,准确无误者,均可得1分。组内人数得分累加。另外全组内写对人数最多的前三名可另行奖励1分(小组互评)。

(2)对话环节的评价(生生,师生互评):不管是两两对话、三人对话还是多人对话,也不管是抢答(限定机会)还是必答(每组都进行)。评价得分的依据是:语言流畅、表情自然、乐乐大方、无语法错误者均可得1分。

(3)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的评价(组组互评):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时,为提高合作效率,我主要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评价:以小组交流展示的顺序为准,前五名得分,各记1分。

(4)创设情景展示评价(生生,师生互评):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设情景展示中,一般采用抢答法。得分的原则是:小组全员积极参与;符合知识要点且无语法错误;语言流畅自如;动作惟妙惟肖;内容健康。符合以上5条者均可得2分(特别优秀者得3分)。

另外,未展示的学生若能认真倾听展示学生的表演,并发现其错误者,可另行奖励1分(教师评价)。

3、达标检测的展示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自评):可根据本节知识的要点,将达标检测题分为基础达标题和知识拓展题。对于基础达标题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定号定题检测。只要题目做得对就可得1分。知识拓展题可采用抢答方式,并且得分与学生编号一致的方式,即6号学生得6分,5号学生得5分。目的是激励中差生也参与其中;再者将题目分成阶梯形(中高档题)并规定高档题目的具体得分,然后再次实行抢答,只要答对就得相应的分数,当然,若有必要讲解的话,讲解清晰,准确者可另行加1分(教师评价)。

4、优胜小组(课代表评价)及“今日表现秀”(生生互评)的产生:小组各项评价的得分(包括个人和小组得分)进行分数累计,得分高者为优胜小组(一般评3-4个优胜小组)最后每4分换一面“小红旗”。“今日表现秀”的产生主要依据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展示次数的多少而产生。

篇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越来越受重视, 教师从“大包大揽”到将舞台交给学生。毋庸置疑,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 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 就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

1【现象】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1分组

在现行课堂上, 我们根据“异质同组”的原则, 将班级分成4组。然而, 在实际操作中, 每一小组成员多达12人以上。尽管每一小组设有小组长, 但小组长很难掌控这么多人的任务分配。调控难度大, 问题参与度不高, 组员间配合松散, 这些都是组员人数过多带来的弊病。因而, 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关系到合作的最终效果。

1.2分工

教师给每一小组布置任务, 给每一小组抛出一个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并将最后结果向大家汇报, 再结合教师的点评, 从而解决疑问。这一形式, 表面上看, 它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 有思想的碰撞, 有合作的讨论。然而,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小组有各自的任务, 而对于其他小组的问题以及文章的其他部分不能深入理解, 整体把握文章有欠缺。分工不合理,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影响学生的知识接受。

1.3重形不重神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课堂变得活跃了, 形式多样的表演也呼之欲出。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 是否存在空虚与不务实呢?从课文中挖掘故事, 小说戏剧类文章不用说, 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随手拈来即可, 对于散文或者评论性文章, 也尽量挖掘, 成了有故事就演的潮流。《洛阳诗韵》的公开课中, 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才华, 将其中“牡丹贬谪洛阳”的历史传说让学生表演。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之后, 不仅让人思考, 这就是新教学方式么?不否认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展现个别同学的表演才能, 然而总觉得这样的形式与语文改革的理念相去甚远。热闹的背后, 我们应该考虑课程改革的本质。

1.4互动

实际在小组合作讨论中, 由于组员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 常会使合作走向“不合作”。个别优生的活动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活动, 每个小组的优生成了“弄潮儿”, 学困生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发言中, 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优等生的发言具有权威性, 而其他学生的发言不被重视。这种状况之下, 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的不同发展, 甚至会加重学困生的学习自卑感, 与新课程理念更是大相径庭。

1.5教师角色

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 教师应该调动全组成员参与学习, 特别对于学困生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如果在教学中离开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那么课堂的小组学习会演变成为随意学习,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而, 在新形势课堂上, 教师绝不是一个旁观者和问题抛给者, 而更应该是参与者与组织者。

2【解答】何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 在形成自主意见的前提下, 再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最终在交流碰撞中探究结果。

怎样进行小组合作?首先是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通过预习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是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 相互讨论学习,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最后上升到探究学习。它是对某一认识和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的行为方式。在众多分歧的意见中, 探究问题本质, 探索解决途径, 从而让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 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3【运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3.1科学分组, 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 按照“异质同组,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每小组6~8人, 组内优势互补。

对于问题的分工,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 进行合理分工,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协商, 自主分工,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是老师的小助手, 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3.2注重自主学习

首先, 要注重预习过程, 在预习中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 自行制定学习计划,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取得对文本的第一手认识。其次, 在课堂上, 针对每个小组不同的问题, 教师要给与充分的思考时间, 让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解答问题。在实际运用中, 可以采取让每一位学生写下答案再进行交流的方式, 保证他们都有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空间, 从而在精彩的思想碰撞中采众人之所长, 补自己之不足。此外, 评价过程也应该有学生的自主参与, 学生能针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予以正确的评价, 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做出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一份自信。

3.3重视合作过程

在一个公平、自由、竞争的小组讨论合作氛围中,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 自觉承担个人任务, 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全员参与, 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别人劳动成果, 处理与别人的意见分歧, 形成共识。这是以往学习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4教师正确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需要教师的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应在什么时候介入, 以怎样的方式介入, 都须讲究技巧。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予以引导, 在学生探究问题有困难时, 在学生的争论偏离方向时, 在学生迷路时, 给以适当的讲解。而这种介入应该是含而不露、潜移默化的,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从而鼓励他们不断地向更高峰攀登。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并且会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教学形式。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真正的自主学习, 有效的合作学习, 实在的探究学习, 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找到学习的乐趣。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 我们发现了很多待改进的地方,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去改进。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 尽管对于某些难题, 还没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但是,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不容质疑, 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找到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肖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D].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篇4:对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1.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与形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现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全国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目的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学生发展为评价原则,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通过讨论、探究、表演、游戏、竞赛等活动实现共同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

2.策略

2.1把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均匀分成四人一组,以便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合作互助。小组活动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小组活动(Group-work)。前后两排学生组成四人小组,组内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层次的不同,两人一组、三人一组进行Work in pairs等交际活动;二是分组整合活动(Division-and-unity),让各组按教学要求开展同一内容的语言交流活动,各组完成各自任务以后进行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一个完整的结论。

2.2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适时性、随机性和互助互动的原则。适时性原则:随着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可以在预习过程遇到困难时分组进行相互帮助;在课文学习和练习中进行分组讨论(Discussion)、辩论(Argument)和复述(Retelling)等;在听说课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play)、做游戏(playing games)、采访(Interview)和猜谜(Guessing riddles)等环节都应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随机性原则:除了固定的学习小组之外,为了使信息的交互形式多样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组合不同的学习小组,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注意把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全班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互助互动性原则:按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后。

2.3教师在学习小组活动中充当多元化的角色。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帮助小组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步骤;是学习知识的指导者,进行学习指导示范,释疑解难;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小组讨论和各项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课堂上各小组活动进行全面组织;是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在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积极宽松的心理氛围;是学习过程的评估者,听取小组长的反馈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态度、能力、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预习新课。预习前教师向学生提出新课的要求和预习的内容,一般是预习新课的生词、对话或课文配套练习,由小组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自学,发现有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在组内讨论解决,全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总向教师汇报,教师再作针对性讲评。预习过程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大胆质疑问难。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代替解释,只作适当的指导点拨。课堂上教师要首先安排一定时间检查各组预习的效果并作讲评。

3.2听说课。高中新教材各单元都有读和表演(Read and Act)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语境,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如问候、邀请、问路指路、打电话、购物、看病等,通过大量的语言操练(Drill)和练习(Practice),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3阅读课。阅读课前学习小组预习课文或练习。课堂上教师先听取各组长汇报预习情况,再给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后各组派代表抢答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各组深入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词组和句段,开展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给学生复述课文时可分段落实到各小组,各小组完成后派代表参加全班按顺序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指导订正,从而完成整篇课文的复述。每个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逐段理解消化课文整体内容。

3.4写作训练课。写的技能训练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常见形式是让学生听写词、句和段落,由教师读,各组学生写,然后组与组(或组内)交叉批改,平时检查词句默写情况一般由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在进行“看图写话”或其他书面表达时可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4.评估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保持,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角色表演、朗读等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的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地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有成就感。

5.功效

5.1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它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2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

5.3小组合作学习拓展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习空间,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5.4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能集思广益,相互促进,有利于解决个别差异,帮助后进生进步,缩小两极分化。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篇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收获

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张侯小学路国宏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 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篇6: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总结

《七四》班班主任:郝良伟

近几周县局提出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周的实践探究,我感觉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不是趋于形式化,而是落实到实处,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的建立不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而是对学生纪律、卫生、学习,品德等为了共同的集体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共同体。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不仅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也要重视小组的成员——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获得的发展,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在合作中,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活动,而是在学生互动中,使他们成为主角,而教师由主角转为配角。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从中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且使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把班级六十四名同学组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人,其中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搭配,分为四个层次,使各组总分基本相同,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下设成绩较好的两个学生为小组长,组内设置记录员,其余学生由组长分配任务,如:分管本组的纪律和卫生等,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八人前后坐,便于讨论问题,展开活动。

(二)组名的创建,每个小组创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和组规,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竟争的氛围,同时让他们自己制定组规来要求规范本组成员的行为,对于本组成员表现不好的学生小组长进行处罚,如:上周和本周我们班一共要求五个学生请家长,向家长汇报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这都是小组集体决定的,班主任不参与。

(三)小组活动,课堂上小组讨论,前面向后一转就可进行,很方便,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讨论,还可以下位置讨论,背诵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检查,还可以开展守纪比赛。

(四)组长职责

1、小组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为本组的学习委员,是小组学习带头人,分管本组的学习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一切学习活动。如:每天检查本小组成员的作业;检查本小组成员背书情况;等等,同时每天向老师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

2、其他两位组长一位分管本组的纪律,时时提醒本组成员的一切情况;另一个组长专门记录其他小组的违纪情况。

(五)个人学习评价

分三项:

1、课堂学习,按照发言情况,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奖分

2、平时作业,按等级给分,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1分,抄袭作业一次扣1分

3、考试成绩,按照每门学科的名次进行排名,把每科成绩排名得分相加再化成百分制给予奖励。

(六)个人操行评价

分四块,纪律、卫生、分管、表扬,基础分100分 纪律表现

1、上课讲话或者自言自语一次扣1分,上课吃东西或喝水一次扣1分,上课随意插嘴一次扣1分,上课睡觉一次扣1分,上课看课外书籍一次扣1分,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作业一次扣1分,上课顶撞老师一次扣5分,上课无故下位、随意换座位一次扣1分,上课起哄一次扣2分。

2、课间疯赶打闹一次扣1分,骂人说粗话一次扣1分,做不安全的游戏一次扣1分,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男欺女,打架斗殴一次扣5-10分。

3、上操集会做到“快、齐、静”,受到学校表扬,每人加1分,收到学校批评,每人扣1分,个人讲话一次,扣1分,不按顺序站队一次扣1分。

4、迟到一次扣1分,早退旷课一次扣1分。

5、进餐不排队,抢饭,讲话不听劝阻一次扣1分。

6、午休讲话一次扣2分,不请假无故不午休一次扣3分,下位或进进出出一次扣2分,午休不睡或做作业一次扣1分。

7、放学不及时回家一次扣3分,放学途中或在校内吸烟一次扣5分,拉帮结派或勾结校外不三不四人员惹是生非或打架斗殴一次扣10-20分,打牌赌博一次扣5-10分。

8、住读生就寝迟到讲话或者吃东西一次扣1分,不在本寝室就寝一次扣2分,不请假私自外出上网或者回家或到同学家留宿一次扣5-10分。

9、带手机到校一次扣2分,说是道非,不利于团结一次扣1分,顶撞班干部,不服从管教或者安排一次扣3分,自己的事不做强迫别人做事一次扣1分,男女交往不得体一次扣5-10分,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一次扣3分,偷别人东西一次扣5-10分,有敲诈勒索现象一次扣10-15分。卫生表现

1不注重个人卫生和仪表,留长发一次扣1分,染发烫发或留奇形怪状发型一次扣1分,佩戴首饰一次扣1分,穿奇装异服一次扣1分。2不按规定系好卫生袋,一次扣1分,滥丢滥扔一次扣1分。3清洁值日生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次扣1分。分管工作

每天按时到位,不按时扣1分,没做扣1.5分。

表扬,个人操行受到老师表扬的一次加1分,受到学校表扬一次加2分。

(七)总评 每周一评比

每周日进行总评,把本班成员的 课堂表现

作业

各科测试

行为规范

上一篇:越秀地产公司及项目简介下一篇:离婚协议书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