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2022-11-08

第一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思想,其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纪元初期。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申述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习可以从互相教授中受益。1806年,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这一概念受到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和推广应用,并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合作学习理念。所以,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①在当代美国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教育改革研究》一书提到;“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他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到目前为止,合作学习有着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然而,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孩子们在教室里坐了12年,学习的目标就是听老师讲课,记住所有的信息,以便使在考试的时候像反刍一样吐出来。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状态,往往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忽略课学习过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授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更多的知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不过随着讲授进行,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注意力在下降,通常只是促进了对事实信息的低水平学习。反而妨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然后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得出结论并向教师汇报结果的过程。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形式化的,并没有抓住合作学习的精髓。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合作学习在课堂活动上的开展,是它落到实处。本篇文章通过查阅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教育实习经历,根据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 研究背景

几千年前,犹太法典就提到,要理解犹太法典,人就必须有一个学习的同伴。早在一世纪,昆体良就提出,学生能从教与学中相互受益。罗马哲学家塞内佳也也赞扬了良好的合作学习,他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一遍”。在18世纪晚期,兰凯斯特和贝尔在英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习小组实践,这一思想也随之传入美国。美国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帕克把他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引入到公立学校中,创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民主氛围。帕克之后,杜威将合作学习作为他著名的教学方法的一部分,普及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威尔逊兄弟在明尼苏达大学建立了合作学习研究中心。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年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在90年代,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互赖理论

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论,最有影响力的是社会互赖理论。在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库尔特•考夫卡提出,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成员之间的互赖关系是可以改变的。后来他的同事库尔特•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修正了这一见解,勒温认为小组的本质是小组内相互依赖的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达到动态的平衡。因此,一个小组或小组成员的变动都会影响替他小组或者子组成员的状态;内在的紧张关系使得学生团队成员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社会互赖理论假设,社会互赖关系的构建方式,确定个体之间的互动,而个体之间互动又会决定学习结果。积极的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关系会导致促进互动,消极的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往往会导致对抗互动。在缺乏社会互赖的情况下,个体之间没有任何作用,任何个人都独立于他人。促进性互动,会增加成就努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成果;而对抗性互动或缺乏互动,都会导致成绩的降低、消极的人际关系进和心理功能障碍。

2、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皮亚杰、维果茨基、认知科学和学术辩论的理论为基础的。皮亚杰提出,小组合作是通过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协调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来努力实现共同目标。从皮亚杰和相关的理论认为当个人处于合作环境中,会造成社会—认知冲突,从而引发认知不平等,并进而促进个体的观点和认知的发展,对于同一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在皮亚杰的认知中,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迫使小组中某位成员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来加速学生的心智发展。维果茨基及其相关理论认为,人们独特的心理功能和成就在社会关系中都有其起源。他的核心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学习者必需进行信息复述和重建,才能保存进入记忆系统,与现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合作学习中,向同伴解释自己所学习的材料,从而促进辅导者从中受益。

3、行为学习理论

学习行为理论基于这样的假设,学生为了得到一些外部奖励、并努力完成任务的行为,但当没有奖励或惩罚时对学生将不在起作用。合作学习提供外部刺激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努力参加。因为它假定,在本质上,学生不会平白无故的帮助其他同学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强调在社会交换的个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之间是如何平衡奖励和代价之间的关系。

(二)启发与反思

社会互赖理论假设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动力不足,人际因素和内在动机的实现来自于重要的工作目标的共同愿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假设合作学习是通过描述个体之间组成发生了什么的相关的概念。然而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人的事情。虽然三者在本质上有差异,但是社会互赖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合作学习形成了一个稳固三角形。可以得出,合作学习理论是21世纪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方法。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包含内容相当广泛,其主流代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其合作学习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莱文 美国)

二、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引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存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约翰逊兄弟 美国)

三、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 美国)

四、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徐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王红宇 中国)

五、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 中国)

六、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使学生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队的荣辱。(林生傅 台湾)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筹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道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二)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合作学习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内涵是共通的,合租学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是由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技能和学习兴趣所组成的异质小组,以团队成员讨论活动为基本形式,创建出能让每个成员都有平等参与讨论的小组活动形式。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受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人的思想,进一步实现社会化。

2、以明确的目标达成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重视个人成绩的状况,将重心转为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合作小组。改变了原有的以竞争、个人化为主的交往方式,使小组内部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能够使合作小组能够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实行小组奖励方法,使小组间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发挥各小组的集体才能,让小组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3、面对面的互赖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切都围绕考试这跟指挥棒转,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因而教学活动完全由教师控制,降低了学生的参与进课堂的欲望。为了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和理解。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满足学生交往需求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交流和提供有效的信息、为达到相互的目标为彼此支持,在合作中学会信任,同时也是让课堂回归本真、充满活力的促进性互动。

4、以小组团队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成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群体意识,强调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⑥。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总结有益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合作学习是一种由教师控制教学和学分配学习任务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类型 到目前为止,合作学习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几十年发展的历史。结合国内外的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将小组合作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师生互动型

苏联“合作的教育学”流派所提出师生互动型的合作学习,其代表人物阿莫那什维利、沙塔洛夫、伊万诺夫等。师生互动合作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合作问题,强调师生要善于合作;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强调人格上师生的平等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旨在建立一个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2、师师互动型

师师互动型的合作学习是由于美国联合教育理念和实践实践的兴起,其代表人物有鲍文斯和胡卡德。为了弥补一间教室只有一名教师上课时各自为政的情况,他们提倡两名或多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协作教学,使得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合作教学以及评议。我国学者更加生动的论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就教学内容内容,使得教师们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已达到对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⑦

3、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主要代表以欧美等国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为基础所提出的,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代表人物有斯莱文、约翰逊兄弟等。从传统教学过程来看,它只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强调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可以说,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类型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课堂的人际交往中需要扩大其互动性,使互动式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利用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是对这一合作学习类型的研究。

4、全员互动

“全员互动”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合作学习方式。全员互动,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中过程中调动全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手段,是指调动各种动态因素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更好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上述三种类型的合作学习的综合。如果我们把“师生互动型”当做纵向合作,同理,“师师互动型”和“生生互动型”就是横向的合作。那么全员互动就是结合最大化的教学动态因素,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是现阶段合作学习理念中一种较为完善的、理想的、更高层次的合作学习类型。

第二篇: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唐 超

【摘要】新课改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焕发着蓬勃生机,原有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合作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由于对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很多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如何在有效的基础上做到高效合作,有效的情景预设,优化合作过程,正确的评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与思考 正 文: 新课改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焕发着蓬勃生机,我们的课堂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的同时,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也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合作学习方式。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要求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整个课堂都要“活”起来,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在肯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如:课堂由自主学习转为合作学习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课堂上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热热闹闹”的景象:学生忙于肆无忌惮地交流,小组忙于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在各小组间转悠,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成了旁观者,有的组甚至大家都干坐着,把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了;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这其中的原因,是一些老师对高效课堂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至于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殊不知大量的小组活动,使学生沉浸于活动之中,对外物的刺激变得麻木,它让我们失去了倾听的空间,也丧失了反思的品质,其结果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效率下降、

1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时看是活泼热闹的课堂,最终连有效都难以达到,更别说高效。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也就失去了信心,老师也对合作学习的合作苦于乏术。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有效的情景预设,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合作式学习也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往往被视为合作式学习的核心。既然合作式学习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教师就要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的确立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起导向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确合作目标,引导思维方向,诱发合作欲望,产生思维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教学《法律为序强有力》一课时,在进行法律的作用时交流前,教师可先出示一个案例,通过案例引导、设问。使学生生成问题,从而产生了合作欲望。教师趁机提出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二、优化合作过程,提高学生合作实效

合作学习做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生合作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见解进行综合、归纳,提出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讨论表现出来的典型思路给予评议,启发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优化合作的过程呢?笔者认为:

首先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三是小组成员就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

2 其次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小组内应做好具体的分工,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地开展活动,教师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再次培养学生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但要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而且要学会表述、学会倾听、学会询问、学会赞扬、学会支持、学会说服和学会采纳等,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合作互助意识和较高的学习与交往的合作技能。否则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有效地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指导学生专心听别人发言,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学会思考,尊重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先准备后发言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认真思考,能够围绕中心规范有条理地表述。同时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求助和帮助行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向同学请教,学会对别人的意见表示支持,并能进一步扩充,向别人提供热情、耐心、有价值的帮助。

最后交流合作成果,体验成功乐趣。学生经过合作,获得了合作性的学习成果,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在开展合作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要在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互相质疑等办法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

三、及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性学习是学生自已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结论不可能是统一标准的,因此,教师点评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学生具体结论作具体分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合作成功的乐趣。

3 重视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适当的评价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对在合作展示中每位学生、每个小组的发言尽可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展示交流的快乐。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即对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等进行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进行充分的肯定。

总之,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把握合理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间的知识、态度、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体现新课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学生的合作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对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形成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研究、努力探索适合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健全和完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高效课堂22条》

第三篇: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陕县教体局教研室 杨恒伟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一般是在大小不等的学习合作团组内展开的。团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故每一学科、每一课堂中都能见其“芳踪”,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团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致使团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有的甚至于异化为课堂的“点缀”。因此,如何进行团组合作学习、提高其有效性,值得思考。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团组。

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合作机制。组建团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团组,表现为团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团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团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适当适时合理有计划、有序地进行团组合作。

(1)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有合作学习价值的学习内容,忌生搬硬套。有些内容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用讲授或自学的方法可以清楚的,有的教师也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方式是不经济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分析内容的性质、难度,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可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不必一律交由学生讨论,切忌生搬硬套。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浮力》这一节 :物体在上浮、漂浮、悬浮时是否受到浮力,学生只需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和课本插图自学就能明白,基本不需进行团组合作;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再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人耳听见的声音》这节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老师补充说明弄清楚,几乎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

(2)适当适时地安排合作学习。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中盲目地采取团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次数太多,不能一一落实,使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结果收效甚微。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适当地安排合作学习次数。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可进行合作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声音的产生。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③气体能传声④固体、液体体能传声,⑤真空中能传声吗?⑥声音是具有能量的,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安排①④⑤。

同时还要注意抓住团组合作的契机。在课堂中开展团组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合作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团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常见的时机有① 团组出现较大分歧时,例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②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时,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透镜》中,请你运用3种方法来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③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而个努力又无法完成时等等。

(3)团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计划、有序的。

要保证团组合作有效,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要求课堂行为必须是有计划、有序的,尤其是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

曾经有人认为现代课堂在合作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备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教师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计划,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课前的设计中充分地预见,就难以使合作学习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生、教具等计划好团组合作的各个环节。

同时还要注意在团组合作中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体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按照由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组合成题。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进行合作学习:声音怎样产生的?为了便于学生合作与理解我设计了几个子合作课题:子合作课题①如何让你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体发声?;子合作课题②:如何让正在发声的物体不发声?;子合作课题③:发声与不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区别?从而保证合作的层次和关联性,以便于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有序。

三、团组合作学习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

[案例]:我曾经听过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变阻器》一节课。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变阻器的原理、结构、使用和作用,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中上课,并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进行了团组合作学习。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开始出现躁动,出现较大的噪音,并开始“研究”起桌上的器材来。团组合作学习时,声音就更大了。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自己发表意见时,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讲纪律、讲要求,一会儿大部分学生安静了下来,没过几分钟,学生又开始干自己的事,说的说,笑的笑,玩的玩。一堂课就在这种纷乱的氛围中延续到了下课的时候。

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后果必然是学习效果的低下。 为了提高团组合作的有效性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首先就是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运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实践表明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在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的认同感。上述案例中如规定进实验室时①安静,不要随意乱动桌上器材。②在团组合作中如出现问题而又需要老师时要举手报告,不要在座位上大声喧哗。③团组合作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要影响到其他团组的同学。④团组同学或教师讲话时,其他的同学要学会“倾听”,不要随便讲话,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发言。⑤规定各合作团组课堂纪律管理人员。等等。

其次,有效地管理好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对时间的管理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往往是时间管理的唯一者。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明确团组合作学习中需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切忌:虎头蛇尾、蛇头虎尾、有头无尾、无头无尾等合作的低效现象。

总之,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不断思考,才能更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团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多拥有一些真正意义上团组合作学习,不断地提高团组合作的有效性。

第四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怀化市芷江县楠木坪小学艾小平小学高级教师

【摘要】:建立有效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求得知识、提高技能,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改变学生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不足措施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与尝试。通过对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的研究,并远赴课改取得卓越成效的通道四中和安江二完小等学校进行观摩,把他们的成功之处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我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比同年级其它班级高出一大截。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体会。首先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不够准确,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合作小组分组不合理 ,小组成员分工不明。

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但由于诸多原因,如班级人数太多,致使小组容量过大,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里顿时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学生乘机做小动作,并没有按教学的目标执行,有想法的同学说起来没人听,没想法的同学叽叽喳喳,没有用心去聆听别人的思维过程。另外,在分组时,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按成绩高低均匀分组,没有照顾学生的性格差异。成绩较好的同学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只善于思考,没有起到组织全组同学交流讨论的作用,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把几个人分成一组,让成绩好的当小组长管着其余组员,成员分工不明,互无责任,关系松散,没有共同的凝聚力。

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无时间合作交流。

有的教师上课过分追求形式完美,课本内容面面俱到,且增加诸多辅助性内容练习,教师的"一环紧扣一环",紧锣密鼓的快节奏上课,往往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还来不及思考完全,来不及交流讨论,教师就已提问,迫的学生只是交换补充答案,根本没时间去探讨思维过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了过场。4 教师的评价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提问时往往只从一组中选取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以该同学的回答作为对小组的依据,没有顾及其他学生组员是否有同样的想法,从而使合作学习变成了一个人代表一个组,其他同学只是附和没有真正积极地参加进来,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从思想上附和而过,失去合作的目的,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以上几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违背合作学习的初衷,我经过反复的实践,并结合在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会和教研教改研讨会上的启迪,认为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科学分组,搭配合理。

我所执行的班级有48人,采取了4人一组分组方法,若人数太多会致使部分同学没时间发言,没办法和别人交流,小组成员搭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组要保证每组成绩均衡,男女比例适中,性格内向、外向兼有,便于刚开始各小组的竞争。各组中对面坐的应该是成绩相当的,便于互相学习讨论,好差生排着坐便于兵教兵,每组设一个小组长(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和一个记录员,小组成员按成绩好坏排序1—4号,并且规定易题由差生展示,较难题由中等生展示,难题由好生展示,每组展示任务事先由组长按难易程度安排到人,有时教师也可随意指名回答,这样保证每人都有机会发言,同时还要对学生发言次数进行登记,便于每周每月总结、评比、表扬。小组的建设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标。

2、内容难度适当。

我们所设置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既可以解决问题,又不很轻易地完成,必须经过一定的动脑思考、交流才能获得。最初设立小组时,教师可适当设置相应的学习梯度台阶,先轻松的而又经过合作才能获得成功体验,稳定住小组的集体性,在经历一个阶段之后要注意台阶过多的问题,减少台阶,使学生感到独立学习有一定难度,合作学习有很大收获使学生能自觉的融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自觉寻取他人的帮助合作与支持,使得合作交流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会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才不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

3、把握好合作时机。

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能让有效的学习时间流于形式,应该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时我出示练习题:在一条长200米的跑道一边每隔5米植一棵树(两端都要植),一共要植树多少棵?

学生先自主列式计算,教师再将题中的(两端都要植)去掉,提问:这样一共要植树多少棵?植树棵数会有变化吗?这种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验证猜测,得出结论。此时安排的小组合作时间为8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验证猜想、交流思想的机会,然后组间交流,展示成果,得出三种不同的结果。

4、评价要科学 ,激励要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所以,教师既要提成绩好的学生也要提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既要提结果,更要提过程。对于学生的发言要树立“发言无错”的观念。题目做得不对,就从表达、语言、神态等方面肯定,题目的解法不对,还有别的同学补充更正,他自己就会明白,老师批评了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让他明白:现在的社会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同时还可用不同的竞争法来激励:一是精神鼓励,在课堂活动中,老师让全班同学给积极发言的同学、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老师也一定要参与其中,从而形成氛围,带动所有学生。二是物质鼓励,我在黑板左边设置了一个“比一比”专栏,根据小组数设了12栏,在课堂活动中,对于讨论积极,发言积极的学生用画“正”的方法进行登记,便于每周每月的总结、评比和表扬,每周评选出的最佳小组,老师可发给他们几毛钱的本子、笔等,并公布在班级宣传窗里,每月评选出的最佳小组,老师要发给他们奖品,还要颁发每月最佳小组的荣誉证书,并公布在班级宣传窗里。这样就形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更要结合我们及我们的学生实际选择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第五篇:浅谈对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感受

马峪中心校都沟小学岳娟娟

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教师都能开展,可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效率评价等多方面很难掌控,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经常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效率低下!我们三年级18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大班微缩为一个个的小组,教师通过对各个小组发出明确的合作学习指令,全班若干人立即聚集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群体,课堂教学格局由众多的个体转变为数量有限的小群体。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合理组合以便于小组讨论,成员间必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以好带差,学习慢的学生努力上进的良好局面,有意识强化小组群体的表现,弱化个体效应,每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将小组的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紧密相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效率。由于每个小组责任分工明确,因此每节课后小组都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有效地运转。 对于作业的处理,我一直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但却无法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而小组合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能避免抄袭,又能及时纠正错误。 小组中设立ABCD组员制,个人有个人分工:记录的,谈感受的,提建议的,说评论的……类似的一系列人物,小组发言时按分工分别发言。 要在潜意识里知道不是为活动而学习,是为学习而活动。英语学习跟其他学科不太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融入并慢慢接受这种行为,当然如果能将这种形式转化成孩子们的一种习惯那就更好了。

另外,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平时多对孩子们在英语方面的进展表示一些关注,会让孩子打内心里愿意去做这件事。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赞成给孩子多创造一些好的形式并逐步固化下来,对孩子们要有信心!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感受!

上一篇:第一次见女方父母买啥下一篇:大学英语四级真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