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小组合作

2022-09-11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笔者也从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不断地蜕变着, 不断地进步着, 思考着。 同样,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也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眼睛里有光, 充满着学习的欲望,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没有以前传统课堂上眼里无神, 被动接受的神情。 笔者每节课都倍受感染, 学生给笔者课堂设计的灵感, 笔者也从课程改革中体味到快乐。

在过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总是保持着一份威严, 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滔滔不绝的讲解, 学生一丝不苟地听着、记着。 曾几何时, 那一套自我形成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 也曾有过不错的教学成绩。 可现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要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角色也有个大的转变。 过去, 确实是难以割舍, 否定, 也让自己体味个中滋味。 可那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是正确的育人方向, 更不能体现学科素养, 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根据社会的需要, 笔者毅然决定:课改, 从头做起。 就像学校中的一位老教师所言, “课改就像革命, 要想改革, 就先革自己的命。 ”这位同事的意思是改革就先定位自己, 要像一位新教师一样, 全新开展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定要让课堂充满快乐。

1学习小组的组建

推陈, 固然不易, 出新, 又从哪里入手? 笔者经过反复的思量, 决定在课堂上大胆提倡和运用谈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小组合作。 那么, 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呢? 首先, 笔者在完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性格因素, 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等的方面情况后, 进行首次分组, 分组后给学生设计游戏活动, 让每个小组从活动中选出自己的组长, 这位组长在活动中的组织能力, 领导能力, 号召力都得到认可, 那之后的组内的各项任务就会在组长的领导下顺利开展。 之后, 在进行小组PK, 这样能增强小组内部成员的向心力, 凝聚力, 更能体现出每个小组长的领导才能。 经过几次的小组活动后, 同学之间相互了解, 各小组组长, 组员都会有了协调能力, 都具有了大小集体的荣誉感。 小组的初步建设为同学的初步课堂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其次, 明确各小组的组长任务, 随时随地的培训, 培训组长如何分层次的分工, 为组员提供各层次的学习指导, 及课堂上的纪律要求。 组长要把学习任务细化布置, 不同层次的同学有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这样确保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成绩不好的孩子也不会掉队, 他们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找到自信, 学会挑战自己。 最后, 老师在不断地培训和有针对性指导后, 各小组都具备了自己的小组文化。 这样, 班级文化也随之形成, 整个班级的管理就会变得很容易, 班级的各部门都会有序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形成一个文化集体。 班级文化的形成会有力的推动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的成功为有效的课堂活动提供了必然条件。

2学习小组的运用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传统课堂学生总是问“历史书怎么读?看了一遍, 怎么还是记不住?”甚至有学生说, 书看了, 课上了, 可不知道这书, 这课是说什么的, 学生的困惑说明他们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方法不恰当。 另一方面, 也反映我们教师的历史课堂的“教”也有问题。两个因素导致学生不知所云。那现在我的教学改革, 一改以往的传统课堂的模式,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 以阅读为例, 历史阅读要让学生明了时代背景, 事情经过及发展, 影响等要素, 以知识识记, 积累为重点。 阅读时给学生布置好任务, 例如鸦片战争, 让组长给组员分层布置任务, A层同学在阅读中负责分别找出“人”和“地” (“地”指空间观念:“人”既有个人也有群体) 。 B层同学负责找出鸦片战争中所涉及到国家, C层同学负责找出鸦片战争中的具体时间, 具体事例。 之后组长带领组员分析鸦片战争中所涉及的“人”:中国, 英国与世界, 让组员明白分析“意义”的时候, 要从中国, 英国, 世界三个方面入手。这样之后, 学生了解了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有利于学生找到关键词, 阅读教科书的目标更加明确。 这是课堂教学中小组作用的“初用”。其次, 小组学习“悟用”。在“初用”的基础上, 让组员明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对教材进行力所能及的解读。 小组长利用课下培训的知识及自己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给组员进行讲解, 组员有不同的见解, 可以和组长一起讨论, 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小组的成员。 这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创造能力, 迁移能力, 表达能力。 尤其是表达能力的提升,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有学生像背诵语文课文那样大声诵读历史知识时各小组会因此而受到感染,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历史学习的兴趣。 笔者每节课会留出五分钟时间, 让各组组长做一次“思考”, 我们称之为“历史的反思”, 让各小组长根据本节课讨论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反思, 许多同学都会有他们独特的见解。 经过这样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所完成的教学任务, 学生再也没抱怨过“记不住, 理解不了, 运用不上”。 这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的难度降低, 将教材中的重点主干知识简化, 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知识在讨论, 反思中得到内化, 打打提升了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当然, 高中历史课堂的小组合作要从学情出发, 灵活使用, 不能盲目效仿,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运用这一教学实践。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两个理班, 理科学生的历史学习只是会考有要求, 高考没有。这样, 笔者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给他们布置的合作任务相对文科生来说要跟简单一些。 例如:关于“古代希腊”这一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 让学生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根据课标并结合学情的实际情况, 笔者将这节课的主题定为“希腊公民的幸福生活”。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教科书中现有的对希腊城邦活动的描述, 要求学生从“会堂, 广场, 集市剧院, 法院, 神庙等公众场所的活动的描述以及希腊人倾听演说, 发表政见, 参与表决, 观看表演”[1]等方面的描述去感知分析希腊人性骨的秘密及幸福的条件是神庙。 理科生能做到这一点就到到目的了, 没有必要把城邦制度的概念挖得太深太细。这样既可以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也便于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又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情, 不同的教学任务对教材整合后, 再指导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不仅能体现历史知识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阅读教科书。 学生们在合作讨论过程中会进行必要的史实整合, 抓主干, 清脉络。 组内及各小组之间都会在认知活动中更好的掌握史实的内涵和本质。

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影响

有了这样的经验后,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 笔者更加用心的体会新课程的理念, 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给学生和笔者都带来了很大的改观。 有的学生在过去的传统课堂上, 从来没有机会表现自己, 也很少敢于站起来发言或与人辩论, 于是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尴尬场面。而课改之后, 基本无此状况。 如今, 笔者的课堂上没有了死气沉沉, 却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 放手让学生讨论, 展示, 点评,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不断有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发现问题, 笔者不停的答疑解惑, 忙个不亦乐乎。

4结语

这一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但我们要视情况而用, 不能让我们的课堂模式化, 造成虚假主体的现象, 我们要让学生从小组学习中找到快乐, 发现魅力。 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情感, 审美的熏陶是心灵的感受, 体悟的内在过程, 教师是无法代替的。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改革的机会, 创新课堂, 加强小组建设,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组的组建,运用及影响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袁晓娟.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湖南地师范学报, 2008.2.

上一篇:财务舞弊行为与司法会计鉴定下一篇:我国男性性权利的刑事立法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