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主体

2024-04-09

企业文化管理主体(精选6篇)

篇1:企业文化管理主体

企业文化主体内容

一、核心价值观:

1、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2、客户至上、言出必行、人尽其才、团结协作

3、为顾客创造价值; 为员工创造机会; 为社会创造效益

4、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团结拼搏、继承创新

5、敢为人先,贡献社会; 重诺守信,诚信为本; 以德为本,立德立人; 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树立企业品牌,打造企业形象。

二、使命:

1、打造家具精品,真诚回馈社会。

2、引领时尚潮流、成就家居典范。

3、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4、致力于利润创造; 致力于员工发展; 致力于服务社会。

5、制造优质产品,创造优美环境,提供金牌服务,培育优秀团队,促进地方经济,感恩回 馈社会。

三、愿景:

1、打造户外家具行业一流品牌

2、建一流企业,铸就百年品牌。

3、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家具制造企业

4、行业领先、社会尊重、员工自豪的和谐家园。

5、以团队的智慧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四、企业宗旨:

1、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2、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3、诚信为本,锐意进取

4、团结协作,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回馈社会

5、做自己的品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企业

五、服务理念:

1、以人为本、诚信共赢

2、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创新服务、放眼未来

3、客户至上,技术争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

4、以服务为基础,以质量为生存,以技术求发展

5、办实事、求实效,创一流服务品牌,树完美企业形象

六、社会责任:

1、讲社会责任,塑道德标准;

2、担一份责任,多一份和谐

3、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

4、用心服务,诚信做人,牢记社会责任

5、守法是义务 守信是原则 道义是基础 道德是责任

篇2:企业文化管理主体

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

我公司作为新建的氟化工生产企业,危化品、压力容器比较多,公司把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在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地方、行业标准,狠抓以“事故预防”为主线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使公司全体员工逐步形成“企业只有在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上下功夫,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才能有基础和保证”的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才能有基础和保证。构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危险的环境),安全管理上的失误。由于安全管理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物与环境的危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必须牢固树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观念。因为事故发生前都存在着不安全行为或危险因素,只要我们认识并制止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或控制了危险因素的发展,事故就会避免。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检查,实施安全奖惩制度,编制安全措施计划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等,其目的都是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建章立制,即建立科学、规范、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双基”工作建设,夯实安全基础管理,使我公司的所有活动都能够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从而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创建长周期的安全生产稳定形势,逐步实现本质安全目标。

篇3:企业文化管理主体

(一) “关键利益主体”相关内容介绍

古村落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而我们从古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垄断性旅游开发经营权作为主要关注点来审视和界定古村落旅游中的关键利益主体, 结合国内的古村落开发实践及有关文献研究可以发现, 在大多数情况下, 地方政府、外来企业和社区居民是旅游开发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主要是指古村落所处的一级地方政府, 即市县级地方政府。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外来企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指以控制, 或者至少是介入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与经营为主要目的大型外部投资商;另一类则是经营餐馆、旅店等的小规模旅游商业的外部资本。本人研究的外来企业主要指前一类, 它们的介入直接改变了古村落旅游地的利益主体格局。当地社区主要指古村落型旅游地的村民。本文基于关键利益主体的视角, 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例, 对引进外部大型投资商的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进行分析, 并针对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信会对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 分析框架

1. 地方政府

在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中, 市县级政府起着具体操作、部门协调等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这里重点要讨论的就是这一级地方政府。从我国古村落旅游地的管理现状来看, 上级政府将古村落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委托给地方政府, 由地方政府代理成为古村落的日常管理主体-充分责任主体和财政支持主体。事实上, 地方政府在古村落遗产的管理中, 面临着多重目标和任务。地方政府不仅负有引来投资商发展古村落地区的旅游业、搞活地方经济、让更多的人接受古村落遗产地的教育功能, 实现古村落遗产资源的文化价值。同时, 作为监督者, 在发展旅游时考虑古村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保护古村落遗产。

2. 外来企业

随着古村落旅游的发展, 外部资本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古村落旅游的开发中来, 使他们成为古村落旅游地的重要利益主体。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 本文研究的外来企业主要指以控制, 或者至少是介入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与经营为主要目的大型外部投资商, 它们的介入直接改变了古村落旅游地的利益主体格局。这些外来企业在政府机构的引导和监督下, 通常通过获得古村落一段时间内旅游的经营权, 进行旅游地开发、旅游资源利用、环境改造治理等商业开发行为, 凭借古村落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些企业在政府机构监督下致力于古村落旅游地的开发、经营和管理, 推介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形象。

3. 当地社区

当地社区的居民在古村落型旅游地中不但是古民居的所有者, 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民情等本身构成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当地社区的存在及其对旅游发展所持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旅游地的存在与发展。从我国古村落旅游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 当地社区居民最大的利益需求就是通过发展古村落旅游地的旅游业来增加就业、收入,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福利和生活状况,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可知, 社区对古村落旅游地的利益分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是要求按比例分享旅游地门票收入;二是要求旅游地经营税收按比例提成;三是要求旅游地经营者向当地社区缴纳一定的资源使用费, 以配合当地社区的发展要求。一般来说, 当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认识要经历一个过程, 最初社区居民对古村落旅游地的资源保护认识不够, 在当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他们能够意识到旅游的开发影响到其生存环境时, 他们对古村落旅游地的保护才开始重视。

二、案例的“关键利益主体”分析及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讨

古村落的旅游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政府投资经营、企业租赁经营、个人承包经营、村民集体经营。黄山宏村的中坤模式属于是企业租赁经营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例, 研究古村落型旅游地经营管理模式之企业租赁经营模式, 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宏村的这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 宏村具体情况介绍

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 因该村落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效融为一体, 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的旅游业正式开始于1986年, 但是一直以来宏村旅游业发展都是步履维艰, 直到1998年中坤工贸集团入驻宏村, 宏村将十年的经营权转让给该公司, 并且成立了京黟旅游开发公司, 一揽子承包经营宏村古村落的旅游, 宏村的旅游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98年至今, 宏村旅游门票收入持续上升, 宏村旅游业也一直持续稳步发展。外资的引进虽然带来了诸如雄厚的外部资本、先进的管理理念、营销体制、景区先进的管理人才等等优势, 但是由于关键利益者之间的种种矛盾的出现, 在这期间关键利益者之间进行了很激烈的斗争。

(二) 宏村旅游管理与开发经营中各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析

1. 地方政府角色分析

在这场招商引资中, 黟县县政府以古民居旅游资源和古祠堂群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为投入, 形成股份合作经营态势, 与外来资本———北京中坤科工贸集团共同组建了“京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宏村, 其旅游开发与经营权被县政府所控制, 并且承包给了外来资本, 当地政府及其他各级政府部门只负责处理行政事务, 不干涉经营者的开发管理活动。在旅游开发经营过程中, 地方政府肩负着对外来企业的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不能让其盲目的开发;同时, 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 有很多公共物品是外来企业不愿意或者无力提供的, 如非游览线路上的古建筑, 社区的基础设施, 居民的公共福利等, 因此需要由政府来提供。

2. 外来企业角色分析

1998年, 北京中坤科工贸集团租赁经营黔县境内包括宏村在内的三个主要古村落和以餐饮、住宿为主的中城山庄, 总投资2 518万元, 经营期限为30年, 同时, 其在黔县成立京黔旅游开发总公司, 负责宏村旅游景点的日常经营活动。于是就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租赁经营的宏村模式。北京中坤科工贸集团入驻宏村后, 引进了雄厚的外部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营销体制。中坤集团利用宏村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 再结合其先进的管理和营销体制, 进行旅游开发,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中坤集团不仅需要建设旅游地点设施, 也要适当负担旅游地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3. 当地社区角色分析

企业租赁经营模式下的宏村, 在其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过程中, 当地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开发决策和旅游的收入分配完全没有发言权, 在直接承担了旅游开发成本的情况下却得不到充分补偿, 很多就业机会被外来者获取, 只有一小部分人通过提供住宿、出售旅游纪念品和跑运输等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由于对旅游开发决策和旅游的收入分配没有发言权, 且在旅游收入分配过程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所以村民对于公司的旅游开发始终抱着漠视的态度, 也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什么。如果政府也不作为的话, 那就真正面临维护主体的缺失了。

(三) 宏村旅游管理模式总结分析极其存在的问题

根据宏村旅游经营管理过程中各关键利益主体的角色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对于引进外资经营的宏村来说, 是一种企业租赁方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租赁模式的经营方式虽然有很多优点, 如可以引进雄厚的外部资金、先进的管理模式等, 但是在引进外部资本之后, 就会使得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 如果处理不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势必会给各利益主体之间带来众多的矛盾。在租赁经营的宏村模式中, 一开始就发生了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错误。居民与地方政府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 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古民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当地村民私人所有或者村集体所有, 如果政府仍旧像在出让公共类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权时那样单方面与外部旅游开发商直接立约, 而将村民排除在外, 显然是不合适的。

三、对策分析

对于企业租赁经营的宏村模式, 本文已经分析了其优缺点, 那么针对现行宏村旅游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些缓解问题的措施。具体如下: (1) 政府应该强化自己作为规范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另外利用自己独特的平台和资源, 有针对性地充当旅游市场上的营销者和引资者的角色。各级政府应该互相配合, 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有效地介入古村落的开发。 (2) 作为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的村民主体应该是旅游开发中的主体;而且社区的参与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收益分配的层次, 而是应该扩展到旅游开发决策的全过程。 (3) 关于外来资本, 我们比较倾向于外来资本和社区开发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为开发提供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理念, 有利于落实古宅文物的维护和环境的治理。总的来说, 应该建立古村落旅游关键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 对租赁经营模式的古村落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摘要:村落旅游起步早, 发展后劲足, 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涉及众多利益主体, 因此, 基于关键利益主体的视角下, 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例, 对企业租赁型古村落旅游地管理体制进行分析, 并针对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相信会对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利益主体,古村落旅游,企业租赁,宏村

参考文献

[1]李洪波, 吴建华.试析旅游景区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管理体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8) :51-55.

[2]郝迎成, 郑丽丽.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 (1) :197-198.

[3]张国超.我国文化遗产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研究[J].天中学刊, 2009, 8 (4) :67-72.

[4]翟毓花.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新模式[J].管理创新, 2007, (50) :49-50.

篇4:企业文化管理主体

【关键词】企业文化;主体;客体;作用手段

企业文化的一般定义是指企业人在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习俗礼仪等企业文化仪式,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企业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蕴含着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等等内容。

对上述定义稍加分析便可发现,企业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企业人”、“企业文化仪式”和“企业人文环境”。在企业文化的这三个要素中,“企业人”,包括企业管理主体和一般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企业人文环境,即企业人所创造的人文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客体。这两者由“企业文化仪式”直接联系在一起,企业人通过“习俗和礼仪”等手段,逐渐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人文环境,因此,企业的文化仪式,是企业文化的手段。

本文试着探讨企业文化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分析企业文化手段的双向性对主体客体的意义,从而力求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内深层的认识。

企业文化主体——企业人在企业文化中的能动作用

(一)企业人的概念

广义的企业文化主体——企业人,包括企业管理主体和一般员工。企业里所有的成员,共同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狭义的企业文化主体——企业管理主体,这个群体,是企业文化的直接指挥者、操纵者和执行者。

(二)企业管理主体在企业文化中的绝对主体地位

1.企业管理主体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企业文化中的绝对主体地位

在管理领域中,管理主体作为主体的一种,有其不同于其它主体(一般员工)的特殊规定性。

(1)管理主体必须具有专门的管理知识;

(2)管理主体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

(3)管理主体同时被赋予一定的管理权利;

(4)管理主体还具有一定的威望和信誉。

简言之,一个人是否成为管理主体是与其在知识、能力、权力和威信这四个方面的水平分不开的。企业管理主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与职工完全不同的地位,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2.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特性,也决定了企业管理主体在企业文化中的绝对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支配企业及其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企业文化之所以叫企业文化,恰恰是因为这种文化是适应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定的,是企业长期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受企业管理目的和要求所控制的一种文化模式。在企业管理架构中,尽管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但是,由于管理主体的优势地位,企业管理者同时也就取得了整个企业管理的主导地位,而职工则处在服从地位上。这就是说,管理是管理主体能动地作用于管理客体的对象性活动,是管理者按照自己选择的目标和行动方案通过被管理者去付诸实施的过程。

所以,既然企业管理主体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导者,他同时也就是企业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携带者或者说是缔造者,一句话,他是创建企业文化的绝对主体。

3.企业文化的突出主体——企业英雄人物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了企业管理主体的绝对主体地位

当主体在企业文化中作用非常突显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企业英雄人物。企业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是企业精神、理念的“人格化”与具体化的典范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楷模。企业英雄人物身上往往体现着不可动摇的个性与作风,这是企业文化的支柱与希望,他们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和企业“每当遇到困难时人人都想依靠的对象”,他们使员工在个人追求与企业目标之间找到了一种现实的联系,对员工能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在企业英雄类型中,有一种“共生英雄”。这是与企业一起诞生、一起成长、一起发展,同甘苦、共命运,实现“人企合一”与“人企共荣”境界的人物,比如“海尔”的CEO张瑞敏,“一团火”精神——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张秉贵,大庆油田的王进喜,鞍钢的孟泰,等等。这种英雄数量虽少,但他们正确的追求,执著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使企业不断成功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他们的精神与业绩对企业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其鼓舞作用不会随着英雄本人的离去而消失。

英雄人物往往是企业的创建者,或者企业的精英骨干,其在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强调了企业管理主体的绝对主体地位。

(三)企业文化主体在企业文化中的能动作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广义解释,文化就是“人化”,即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高于动物,在于他们不是坐等自然的恩赐而是能通过实践向自然索取。换句话说,人之为人的秘密,不是像动物那样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通过实践去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自身,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人文环境。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创造文化的过程。在企业文化中,企业人的能动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由企业管理主体提出并引导

前已说过,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是适应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定的,受企业管理目的和要求所控制的一种文化模式。它是由企业管理主体提出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时时进行引导的。

2.一般员工的遵从以及再创造,使企业文化得以最终形成

企业文化首先应当是企业管理主体的文化,其次才是员工文化。当成为员工文化的时候,真正意义的企业文化才算诞生。而员工文化的形成,便是一般员工对企业管理主体文化的遵从和再创造。

3.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发展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而企业发展目标的变化由企业人决定

毫无疑问,企业文化主体在企业文化的整个过程中,是起着主导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客体——企业人文环境对主体的积极影响

(一)企业人文环境的概念

企业人文环境,通俗的称法,直接称其为“企业文化”,这“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客体,其一般定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这一概括包括三层含义:

(1)企业人文环境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产生的,它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2)企业人文环境的核心是企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它属精神文明范畴;

(3)企业人文环境又不等同于精神文明,而是企业一系列精神文明成果的抽象、升华和规范,它是企业群体共同价值的反映,要求每个企业职工接受、传播和遵从。从直接意义上来说,企业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家精神、企业理念等。

(二)企业人文环境对企业文化主体的积极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论断看,主体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看,客体在文化建设中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人文环境对企业文化主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在企业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主要是用企业管理主体的人文思想去营造企业人文环境,即企业管理主体利用权力、自身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追求信仰等人文思想逐个影响其身边的人以造就一个好环境,也就是企业管理主体形成的人文环境对职工的影响。

(2)二次创业阶段,通过推动企业管理主体的人文思想与员工群体人文思想协调发展,最终形成以企业管理主体人文思想为主要特征并包括员工群体人文思想的企业文化,这一阶段表现为主体和客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突出了主体对客体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客体对主体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

三、企业文化的手段——文化仪式的双向性特征

(一)文化仪式的概念

文化仪式是企业文化的手段,它包括企业文化习俗和企业文化礼仪。企业文化习俗与企业文化礼仪是社会文化、地域文化在企业的影响与反映,它们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1)习俗是企业的风俗习惯。它是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长期出现且人人知晓而习以为常却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是程式化的并显示内聚力程度的文化要素。其表现形式有游戏(开玩笑、逗趣、即兴表演等)、聚餐、谈话或谈心、小型活动等。它的作用可以缓和人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可以加强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联系,以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创建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与企业创新环境。

(2)礼仪是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时空有序的活动。主要形式有:⑴问候仪式;⑵颁奖仪式;⑶升职仪式;⑷会议仪式;⑸庆典仪式;⑹工作仪式;⑺交接仪式;⑻升旗仪式;⑼管理仪式;⑽宣誓仪式。习俗和礼仪往往是在随和、自然、轻松、幽默的戏剧化气氛中实现的,它给员工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语言文字、公共礼节、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程序化、规范化,把企业的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潜移默化地印入到员工的脑海中,以指导其行为。

(二)企业文化仪式的作用

企业文化仪式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文化习俗可以起到加强彼此了解,促进团结,创建各谐宽松人文关系的作用;企业文化礼仪则可让员工有归宿感、荣誉自豪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具体来说,企业文化仪式可以企业管理有如下作用:

其一,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所谓“共同价值观”、“团队精神”等都属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它能够把企业上万员工的心统一起来,凝聚起来,上下一心,同舟共济。

其二,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某些方面会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转变成制度文化,如厂规厂风等,它时时刻刻对员工的言行起着约束规范作用。

其三,企业文化具有融合作用。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观念形态表现出来的。它能够把各种不同的认识以及群体观念上的冲突逐渐地清除掉,从而使企业群体观念潜移默化的融为一体。

其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企业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理性文化,正是这个被称为管理之魂的东西,决定着企业行为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企业的成功就有了希望。

(三)双向性是企业文化手段的特性

企业文化的这种手段是双向性的,企业文化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正是通过各种的习俗和礼仪活动建立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1)文化仪式的执行者、参与者是企业文化主体。

(2)文化仪式的结果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客体——企业人文环境。

(3)企业人文环境通过文化仪式,对企业人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

企业人、企业文化仪式、企业人文环境,企业文化的这三大要素,企业人作为主体,占主导地位,企业人文环境作为客体,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改造作用,而企业文化仪式把这两者连贯起来,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内循环系统。取得成功的企业,往往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特雷·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2]史秋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载《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第11期。

[3]张要一:《国外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的启示》,载《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第10期。[11]李锦望:《用文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载《中外文化》,2003年第l期。

[4]刘光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第一生产力》,《中外管理导报》2002年第5期。

篇5:企业文化管理主体

哈密市龙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尊敬的哈密政府领导:

首先,我代表公司将M1033铁矿如何落实好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主体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下汇报:

今年上半年,我公司按照哈密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求,《制定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考核办法》并按其进行实施,但由于在前期建设和采掘施工中没有把责任主体落实到位,施工承包企业没有资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清,安全检查工作不细致以及对细节管理上的漏洞,导致了4.10高坠事故的发生。这起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了我公司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其教训是惨痛的,这起事故不但给事故当事者本人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创伤和痛苦,同时,对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今天在这里只想用这些带血的事实告戒今天的矿山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自欺欺人地在铺满火药的鲜花草坪上过那侥幸的生活。如要避免“亡羊”之痛,就要切实落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不可大意麻痹,掉以轻心”。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的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讲科学,不冒险蛮干,讲理智,不侥幸心理,确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做到资金安排以安全为首,时间安全以安全为先,精力安排以安全为重,人员安排以安全为需,归结到一点,一切生产和工作要以人为本,以安全为天。主动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主动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1在具体措施上,事事处处体现保护人、激励人、管理人的原则,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安全生产的维护者和促进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企业的安全状况会受人、设备设施、环境等生产经营要素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安全生产要常抓不懈,与时俱进。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安全检查上严格细致,隐患整改上不留死角。真正做到抓在点子上,落脚到实处。要从安全管理责任主体落实上不断找差距,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在安全责任主体管理中,首先要落实采掘施工单位主要责任人抓安全的责任

采掘承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抓生产经营是第一责任人,抓安全生产也是第一责任人。既要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负责,又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我公司结合发生在本单位的事故案例,首先,对承包施工的企业进行招投标,并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格局。分管安全工作的其他领导也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还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留死角。抓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要坚持做到“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层层落实责任,建章立制,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延伸落实,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要加大推行安全责任制和追究制的力度。推行安全生产责任

制和追究制,关键是要坚持做到“三个同时”,即安排生产经营等工作时,同时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工作上应负的责任;在下达经济指标时,同时向安全管理人员提出安全责任要求;在考虑经营的执行情况时,同时要考虑安全责任制和追究制的执行情况;从而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人员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

二、安全工作要到位,就必须形成全体动员的格局

在公司上下要形成所有的管理者、所有的管理部门都不是旁观者,都不是局外人,在安全工作中都承担着重要的安全责任,我公司通过事故教训来细化安全责任,每个管理者都必须按照自己的职责,来完成安全工作中所担负的责任。一是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在设备、技术、质量、工作环境、员工技能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其反思本单位工作是否到位、责任是否落实,制定整改措施,狠抓落实。并在职工中认真检查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员工,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的工作是否到位、责任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增强责任心,才能切实发挥作用。二是安全规章制度要落实。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加强执行力的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把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使公司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效。三是要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安全评估体系。要使制定的安全评估体系将有安全责任的各个部门捆起来,使之在安全工作中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同时,对

那些没有真正落实安全责任的承包单位,以及在安全工作上不尽职、不尽责的人进行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三、落实安全投入的责任

安全投入的保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安全需要投入,安全是要付出成本的。我公司通过几年来矿山生产建设中存在的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和责任单位签订安全投入责任书,并由公司牵头,在所有承包单位的矿区、班组中聘请工人安全监督员,对这些人员邀请安监部门进行培训,定期召集开会议,随时调查他们反映的情况,同时禁止承包企业解雇他们——这些成本投入可以换来一张广大而绵密的安全管理网络,同时也更有利于让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如果对安全不及时投入,一旦出事就会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实践证明,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之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

四、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的责任

加强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创新求可靠、求安全。一是对于任何一项工程,在施工之前,都要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障措施,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证。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制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障措施,并切实落到实处。三是要不断引进高科技、新技术,对矿区井下和重点部位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实施电子监控安全,用高科技保安全。

五、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

一是要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群众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对特殊岗位和特殊设备的人员要及时组织培训取证,必须按要求满足特殊岗位的要求,不断增加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基础建设,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培训教育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好板报,安全周报的宣传作用。要继续探索加强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保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五是广泛宣传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尤其是对于一些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要及时掌握,认真贯彻。六是大力培育安全诚信、安全道德。通过宣传教育、规范引导、培育示范等方法途径,在全公司特别是在采掘承包单位的生产建设管理中,倡导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为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环境奠定基础。

六、实施安全标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安全生产是我公司矿山职工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是改善作业环境和条件的最佳途径。我公司按照地、市安监部门的指示,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标准化实施方案,邀请中介部门的专家帮助我公司推进和建设安全标准化矿山(矿井),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标准的矿山,因此,我们要抓住安全标准化这个生命工程,下决心彻底改变我公司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二要在实施安全标准化的过程中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责任主体,实现我公司矿山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标准化,使采、掘、机、运、通和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相互协调、规范运作,必须有科学的态度,自觉遵循其客观规律。抓住安全标准化工作,就是抓住了根本,只有依法规范各个责任主体和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标准,做到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才能有效防范事故,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长效机制。

篇6:企业文化管理主体

目前,我市我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又有严峻的 一面,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仍较薄弱,部分行业和企业存在着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履行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管理较为混乱、违规违章生产、事故隐患整改乏力等诸多薄弱环节,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突出表现为:一是安全投入不够,导致安全生产基础脆弱。从企业层面而言,重效益、轻安全、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通病,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和设施不全仍然是安全“顽疾”。二是安全教育不够,导致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新工人进厂未经安全教育直接上岗,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三就是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混乱。一些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忽视现场安全管理,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等等。这些存在问题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充分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认真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强化安全管理,确保本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主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企业,企业安全稳定、社会就安全稳定。为此,我们必须从落实责任,夯实基础,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形式明确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责任,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安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每一个员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二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要结合电信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工作性质,认真制定有效的运转制度、工作方式方法和操作程序,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台帐,实现规范化管理,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进安全管理的目的,使整个安全生产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保障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进一步提高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大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安全生产投入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安全第一,投入为先”的原则,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确保本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纳入本单位全年的经费预算;要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切实维护、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断改善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要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公司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积极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强化企业各个部位的现场安全管理,特别是要抓好涉火、电、煤、汽,高空作业,特种设备,系统机房、线路、设备设施、基站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将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企业安全系数,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要积极组织监控和整治,并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完善、监控到位。

五是积极开展安全文化企业创建活动。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是企业安全建设的灵魂。抓好安全生产,教育要先行。要把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对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实现企业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为企业生产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六是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定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设立应急救援物资贮备。通过制定预案并组织演练,总结以往安全生产工作的 经验和教训,明确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在事故发生以后保证及时出动,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救援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居安思危

上一篇:煤矿巷道开口、中腰线、停掘采、贯通及工程进度通知单制度下一篇:【青岛】房地产销售技巧全程解析及团队执行力提升实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