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2024-04-22

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通用8篇)

篇1: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对汉英习语的不同影响

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精华.汉英两个民族语言中的习语因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分别被打上不同的文化烙印.汉英习语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作 者:郑佳明 刘峰 ZHENG Jia-ming LIU Feng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410081 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年,卷(期): 27(2) 分类号:G04 关键词:农耕文明   航海文明   宗教信仰   价值观   汉英习语   影响  

 

篇2: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为了让外国游客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秀美山川的介绍有正确的.理解,翻译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翻译对象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

作 者:袁式亮 YUAN Shi-liang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玉林,537000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6(10) 分类号:H085.4 关键词:旅游   文化   翻译  

篇3:汉英感谢语的差异浅析

一、汉英感谢语表达方式的异同

1. 汉语表达感谢的方式

(1)直接表达

汉语中有诸如“谢谢”、“谢谢您”、“多谢”或“谢谢你的帮助”之类的直接表示感谢。

(2)间接表达

①以称赞对方来表示感谢。如“你真是有求必应”、“你真是太好了”等。

②以以歉语或谦语表示感谢。如“打扰了”、“、“麻烦您了”、真是过意不去”“受之有愧”等。说话人认为自己的受惠给对方带来了不便和麻烦,于是用道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谢意。

③疑问或否定的方式表示感谢。如“我怎么谢你呢?”、“真不知怎么感谢你才好。”一般指的是说话人对帮助者抱有很深的谢意。甚至用否定的方式,比如女儿送给妈妈一件衣服,妈妈可能会说“怎么又乱花钱呢?我还有衣服穿呢。以后可别浪费钱了。”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没有表达任何谢意反而是一种否定,但是这种否定却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下,依据双方特定的关系,这种否定成功地表达了谢意,促进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沟通。

2. 英语表达感谢的方式

(1)用Thank直接表达

最常见的诸如Thank you,Many thanks,Thanks for…之类。

(2)不用Thank表达

例如:It's very kind of you.I'm much obliged for your efforts.I appreciate that.

(3)用否定句或疑问句表达非常感谢

用否定句或疑问句来间接而强烈地表达感激之情在英语中也有,例如I can't tell you what this means to me.I really don't know what to say.What would I do without your help?

3. 汉语表示感谢的差异

(1)在英语里,出现得最多的是直接表示感谢。而否定式和疑问式在英语中用的较少,上述女儿送母亲毛衣的例子中,在说英语的国家中,母亲只会很高兴的说一句thank you,如果母亲也用在汉语中同样的方式回答女儿,只会让女儿觉得母亲对她的行为很不满意,甚至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

而汉语在表达感谢,尤其是表示非常感谢的时候,往往采用间接感谢的方式。如“真不好意思”等,以“受之有愧”的心情表达谢意。

(2)英语中很少用歉语表示感谢,而汉语中却经常使用。比如对于“他人花费时间帮助自己”的情形,英语中比较恰当的致谢方式是“Thank you for giving me your time”;而汉语中往往会用道歉的方式说:“真对不起,浪费您时间啦。”这种道歉式致谢是受助者从施助者立场考虑问题,这比直接致谢显得更亲切和真诚。但若直译为“Sorry for wasting your time”,则会引起误解,因为在英语文化中,这种致谢方式会被理解成故意否定施益方的功绩,认为施助者付出的劳动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再如英语国家的主人邀请中国客人到家里吃饭时,如果客人说“给您添麻烦了”,主人就会理解成对方认为他的邀请不是心甘情愿的善举,而是一种感到不快的麻烦事。“让你受累了”则更是否定别人乐于助人的善举,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英语感谢语固化,汉语感谢语自由。除了thank外,英语中表示感谢的赞扬语用的最多的词是appreciate、nice和kind,客套形式多于实际含义。而汉语的赞扬语从形式到使用都比较自由,重在充分表达感激之情。英语感谢语注意分寸适度,表示对受人之助的承认。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过头的感谢话只会让人感到难受,以为那只是一种不真诚的完成任务式的空话。中国人在受人之惠之后却要充分表达感激之情,唯恐对方感觉不到。这样,两种文化的人相互交往中难免会不理解。

二、汉英感谢语使用的对象不同

英语国家的人使用感谢语的频率非常高,除了陌生场合和其它交往场合要对施助者要表示感谢外,他们对配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帮助也常常说感谢语。而在汉语中,中国人在家人之间较少说或一般不说“谢谢”,跟自己十分亲密的朋友也较少使用感谢语。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一家人之间如果过分客气,反而显得见外了。因而在汉语中相应地就有“自己人”、“自家人”与“外人”这样的词语,有“把我当外人”的说法。而英语国家的人是很难理解这点的。

三、汉英感谢语的使用场合不同

英语中使用致谢用语的场合很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美人的口头交际中一半含有致谢用语。一般来说,凡是别人对你表示出关心和尊敬之意,为你提供了一定的服务或做出了一定的牺牲时,都需要表示感谢。而在很多英语需使用感谢语的场合,汉语中是不需要使用的。如表示好意、表示关心,尤其是询问身体,工作情况、提出邀请、赠送礼物、提供机会、表示祝贺、作出努力,安排等、付出时间等,这几种情况,汉语中通常也会用感谢语表示感谢,并且多使用间接表达方式。在表扬或赞颂的时候,中国人一般会用谦虚的方式回应而不实用感谢语,若使用感谢语,则会被视为不谦虚的象征,但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会选择用“谢谢”来回应称赞。而提供服务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极少用thank you回应。

例如“买东西”的英语对话:

Customer:Do you have the“New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Shop assistant:Sorry,They are sold out.

Customer:Oh,Thanks anyway.

同样的内容,汉语对话为:

顾客:有“新汉英词典”吗?

售货员:对不起,卖完了。

在英语对话中,即使顾客没有买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也要说谢谢,否则就是不礼貌的。但是在汉语对话中,当得到否定的回答,一般不表示感谢。所以在英语中,是对得到回答这一行为表示感谢,而在汉语里,则比较注重考虑回答的内容。

又如,在演讲等的结尾,以“Thank you”作结语,则成了英语中的一种固定格式。在英语国家,报告人认为让听众花时间听他说话,必须要表示感谢。而在汉语中,结束报告或演讲一般不采用感谢语这种语言形式。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以“谢谢”或“谢谢大家”作报告演说的结语这种形式,在汉语中有所运用。

在打电话时,英美国家的人一般会选择用感谢语作为通话的结尾。在汉语中,除了得到对方的电话通知,一般不以表示感谢结束通话。

在书信交往中,尤其是在回信中,英美人往往在信的开始先感谢收信人的前一次来信,这一是表示礼貌,二是提醒收信人这是对上次来信的答复。而中国人很少会在信中首先对收信人的来信表示感谢。

汉英感谢语的使用场合不同,是因为不同文化的人对感谢语的含义理解不同。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谢谢”的意思是你意识到人们为你做了事。因此他们几乎整天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是很普通的事感谢别人。如果是你自己能做的事,而别人帮助了你,那么一定要说谢谢,即使是自己的爱人也不例外。只是当一方认为这事是对方应该做的时,可以不说谢谢。另一方面,英语“thank you”等不都用于受人之助之后,而有时只是纯粹出于客套。甚至教师收学生的练习本都习惯说“谢谢”。

按中国人的传统和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如果纯属工作范围任务的完成和职责履行,主观上并不包含助人的情意,就可以对他不使用感谢语,朋友和同事对自己作出轻而易举的帮助(如传递一件东西)后不表示“谢谢”也不算失礼。尽管类似这种情况在英语中有时也会出现,但比汉语罕见得多。汉语的“谢谢”是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这是因为汉语感谢语多用于确实受人之惠之时。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在使用场合上的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往来的增多,在汉语里,“谢谢”的使用场合已比以往多得多,很多原本不需要说“谢谢”的场合现在特别是年轻人和与外国人接触较多的人也会以“谢谢”回应。

四、汉英对感谢语的反馈方式不同

对感谢语的反应也同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观念意识相关,因此汉语和英语中对于感谢语的反馈方式也不相同。

1. 在汉语里对感谢语的反应常有下列几种形式。

(1)常用的套语:不客气、不要紧、没什么、没关系、哪里哪里等。

(2)以否定方式应答对方的感谢,常用的套语有:不谢、不谢、不要谢、何必谢呢、没什么可谢的、不值一谢、没有的话、哪儿的话等。

(3)以降低事物的程度或谦语应答对方的感谢。如:一点小意思、小事一桩、不敢当等等。

2. 英语感谢语反馈

在英语中对感谢语的反应,最常用的套语是:You're welcome,not at all,Don't mention it,It's my pleasure,Thank you for your hospitality.

汉语中以降低事物程度或以谦语来应答感谢这一类形式,在英语中不采用这种方式。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对感谢语的应答中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反映出两种对人际关系的不同理解。中国人认为待人应该谦虚、宽容。谦虚待人,以帮助他人为己责都是美德,因而表现在应答感谢中有许多谦虚的话语。而在西方、在英语国家则强调个人成就和荣誉,强调人格的独立性,所以在语言中也就少用或不用谦语。因此,在学习一种语言时,不仅要学会感谢语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在适当的场合对恰当的人表示真诚的感谢。

摘要: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的感谢语用于表达感谢,是确保人们日常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方式。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感谢语的使用存在着差异与不同,这种差异和不同是由于不同思维方式造成的。为了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恰当使用感谢语。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英感谢语,差异

参考文献

[1]毕继万.汉英感谢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6,(7).

[2]束定芳,诸一匡.[J].英语自学,1994,(9).

[3]刘万生.汉英感谢语比较与中国EFL学习者感谢语语用迁移.[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3.

篇4:汉英习语的文化对比研究

关键词:汉语习语 英语习语 文化研究 汉英对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探讨

语言是人们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孕育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又进一步塑造了该民族的语言形态,一个民族的语言形态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精神并反过来对它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语言具有人文属性,它在整体上反映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它还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在他看来,语言是民族的最重要特征,民族语言的内在形式与该民族的精神密不可分,语言的个性就是语言的民族特性的外在表现。他呼吁人们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形式,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探索人类以何种方式造就语言,并解释各种语言和民族的起源,以及语言对思维和感知的影响。(洪堡特,2001:64-69)

文化是一个众多因素组织成的复杂整体,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心理、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物质产品等诸多的因素。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人们加工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双向适应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是不相同的。比如中国人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看待世界,而西方人用天人相分的哲学观看待世界,由此形成的中西文化世界中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各有特色的,从而产生了文化的民族性、地域行、历史性。

语言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只有把语言系统放在社会文化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才能更有效地揭示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系统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必须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比照性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加广泛地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精神,加深人们对语言的文化功能的理解。

二 习语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底蕴

习语(idiom)是指人们长期以来惯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的基本特性是语意的统一性和结构的固定性。汉英习语的范围颇为广泛,包括成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惯用语(idiomatic phrases)、俚语(slang)、俗语(common sayings)、歇后语(a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等。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能够体现该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在交际中习语不仅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人们借助习语可以传达大量语言文化信息。不同语言间习语的语义差别,在民族文化语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

习语的概念语义上附着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审美心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民族文化因素,它所包含的文化语义不仅体现在它的表层概念意义中,更多的是隐藏在它语用内涵意义之中。汉英习语虽分属不同的语系,代表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但由于两个民族的人有着相同的生理机制,都要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生产劳动,因此两个民族习语和文化之间也有共性的元素。

三 汉英习语语义所反映出的两种文化深层差异

习语一般短小精炼,优美生动,寓意深刻,且富有幽默感,而善用比喻是构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之一。习语的语义丰富,有的鲜明,有的意在言外。汉英习语语义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多、更突出,两种习语语义的差异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汉英文化差异。

1 语义平行的汉英习语体现的汉英文化的共性

汉英习语的共性虽有许多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说,它来源于人类隐喻性思维的共性。隐喻性思维的形成与人类的身体经历、物质环境息息相关。汉英民族,一个属于以农耕为主的民族文化,一个属于以海洋为主的民族文化,但由于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并且在改造自然世界过程中积累了大致相同的生活经验,使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英民族也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积累,形成了一些认识上的共性。这种汉英民族认知的共性可以从喻体相同、喻义相同的习语中体现出来。

汉语习语 英语习语

趁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一石二鸟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雷声大,雨点小Big thunder, little rain

2 语义冲突的汉英习语表达方式不同所体现的汉英文化差异

汉英习语都承载了大量有关民族习俗、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内容,且都有建立在它们之上的独特认知方式,他们将自己对现实的认识投射到各自的语言中,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以及心理表征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习语总是依存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本民族的历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汉语习语 英语习语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Two dogs fight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在中国人心目中,“羊”是美丽与吉祥的象征。与之相对,汉语中的“狗”字贬义多、褒义少,常被比喻为供人使役的牲畜或助人作恶的帮凶。于是,与狗有关的习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而在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 (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2)生活习俗的差异

汉英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英语许多的习语来自饮食习俗。有些习语与食物有密切的关联。在英国文化中,面包、牛奶和奶酪是常见的食物,因此有些习语就和这些食物有关联。英国人把“饭碗”叫做bread and butter,把“夹生饭”叫做half-baked,他们把家里的“顶梁柱”叫做bread-winner,他们把“衣食无虞的生活”叫做always keep bread on the table and roof overhead,他们把“丢了饭碗”叫做out of bread。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大米是人们的主食,在中国文化中,“饭碗”比喻职业,没有“饭碗”的人就是讨米者(乞丐),没有了工作叫作“丢了饭碗”,没有本事的人被称为“饭桶”或“酒囊饭袋”,事情办得不尴不尬叫作“夹生饭”。

3 语义空缺的汉英习语表达方式不同所体现的汉英文化差异

汉英习语语义空缺现象主要是由于文化渊源的差异造成的,民族文化渊源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神话寓言和文学作品等方面。

(1)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也是特定思维形态的历史沉积。宗教信仰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思想传播必须借助语言来传达,语言的基础又是词语,语言和宗教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习语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佛教与基督教是世界上东西方两个影响巨大的宗教,汉英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因而汉英习语所表现的民族文化语义自然也有差别。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大量地出现在汉英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佛教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汉语中与佛教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to present Buddha with flowers given by another),“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to pray to Buddha in extremity)。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还有a Judas Kiss(犹大之吻,口蜜腹剑),forbidden fruit(禁果),to bear one’s cross(忍受痛苦)等常见的习语。

(2)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及寓言故事

汉英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及寓言故事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卧薪尝胆”(to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来自中国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助纣为虐”(to aid the tyrant Zhou in his tyranny-help a tyrant to do evil)用来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汉语习语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历史典故,一般人是不能理解其中的涵义的,而在外国文化中也不能找到对应的习语,两者之间存在着语义的空缺。

英国中的一些习语,同样也需要外语学习者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否则也是不能体会其中的文化韵味。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来自拿破仑在滑铁卢一仗中的惨败,“滑铁卢”这三个字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大量的神话故事、传奇、寓言对英语语言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在英语习语中经常能看到。Achilles’ heel 来自希腊的荷马史诗的特洛伊战争,指的是“唯一致命弱点”,A Pandora’s box潘朵拉的盒子,来自古希腊经典神话,人们常用“潘多拉盒子”比喻灾祸的来源。

(3)文学名著

许多西方文学名著成为了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成为许多英国习语的发源地。Paint the lily(给百合花涂彩)源于莎士比亚剧本《约翰王》,现在这条习语多作gild the lily (给百合花镀金),相当于汉语习语“画蛇添足(adds feet to a drawing of a snake)”。To make assurance doubly sure (使确定的事实加倍确定),源自莎士比亚剧本《麦克佩斯》,现在该习语表示“使有双倍保证;加倍谨慎小心”的意思。

在中华民族的经典国学著作《论语》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耳熟能详的习语,“小不忍则乱大谋”(if you are too tender-hearted over small matters,you will jeopardize affairs of great movement),“言必信,行必果”(Promises must be kept and action must be resolute;always be true in word and resolute in deed。

四 结语

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习语承载的文化语义是反映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非本族语使用者不能直接从习语的字面上上推导出其民族文化蕴含和民族文化精神,只有凭借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这些习语中的文化意义。汉英习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不仅可以窥见汉英文化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习语语义形成、引申、发展的文化轨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揭示汉英民族思维方式、文化模式、认知心理和表现特征,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

[2] 丁金国:《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

[3] 洪堡特,姚小平译:《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5]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版。

[6]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7]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 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篇5: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范文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5-22 15:32:00 ] 作者:林龙腾 编辑:studa0714

(二)、从动物习语语用透析汉英禁忌语差异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与人打交道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来自然方面的习语禁忌。主要是有关动物种类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寄托动物寓意的词汇表达不同,因此对动物习语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以下就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习语寓意的不同,对―鸡‖、―蝙蝠‖、―狗‖等动物习语进行了分析。

1、鸡

在中国,有的地方为了表示吉利的口彩,我们就通过同音的语用方式来表示吉利。中国人一般喜欢说与―吉‖有关的话题或者字眼。因为―鸡‖与―吉‖同音,所以―鸡‖就用来作为吉祥的动物用于各种喜事上,像济南出产的大红包装的―大鸡‖(―大吉‖)牌香烟成为当地人婚礼,婚宴上专用的香烟。在英语中有不少关于―鸡‖的俗语,象―chicken‖ 是胆小的意思;―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是过分自信的意思,含有贬义。Chicken out、play chicken、chicken-feed 等都是贬义。比如我们如果送给外国人一只―鸡‖或者有―鸡‖有关的东西,并且说与―鸡‖同音的―吉‖等祝福的话,外国人在脑海里,可能会误会成我们在说他是―chicken‖,好象我们在向他们传达他们是―胆小‖的意思。所以,在某种情况下,就是一种禁忌语。我们尽量不要在外国人面前用―鸡‖来表达我们的祝福。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对与―鸡‖是没有什么禁忌的,认为―它‖是吉祥之物,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用―鸡‖称呼女性的话,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强烈的反感,因为,―鸡‖与―妓‖同音。有些西方的农民有了新的看法和禁忌,他们一般都是喜欢白公鸡,因为他们认为白公鸡回保护农长、鸡舍,并可以让他们交上好运。如果把公鸡杀掉了,他们就认为是不吉利的。不想要的时候,他们宁愿送人也不愿意杀掉。

2、蝙蝠

―由于‗蝠—福‘同音,蝙蝠这种丑陋的动物成为老寿星画幅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人把富、寿、康、宁、德命称为五‗福‘,于是有人在‗福‘字斗方的四角贴上四只纸剪的蝙蝠,组成‗五福‘。把‗五福‘贴在门上,就是‗五福临门‘。‖[3](P142)要是对于中国的习俗不熟悉的外国人,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把蝙蝠作为吉祥物,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崇拜凶猛的―龙‖一样。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动物的看法都不一样。实际上这是语用方面的差异。因为在西方把―龙‖和―蝙蝠‖看成是很不好的东西。在英语的习惯用语中,比如:―have bats in the belfry;as blind as bat;be bats/batty ‖等等都是用来形容负面的人或者事。所以对于动物习惯用语方面的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要是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把印有蝙蝠的祝福送给外国人,那么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冲突。这对于中国而言是由于语用方面的―音代‖艺术,而对于讲英语的国家来说,这是他们借用蝙蝠的形体特征,而产生的语用艺术中的―形代‖艺术。所以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中西方的禁忌语语用差异。3.狗

在西方,人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于吃狗肉十分反感。Dog在英语中有时含有贬义,但总的来说属中性或含褒义的情况居多。在成语treat someone like a dog 中,dog含有贬义。但在象 ―you are a lucky dog , every dog has its day , he works like a dog , you can 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等习语都表现出它褒义的一面。‖[4](P63)A dog‘s life , love me , love my dog ,a dog in the manager 就比较中性。在西方人们对狗还有特别的看法,比如,他们认为如果有条陌生的狗,突然进入你的家里,这家的主人就认为他们要交一个新朋友了。如果他们看到三条白狗在一起,他们一定很开心,他们认为他们将走好运。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于贬义,这一点可以从汉语中的成语看出,例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血喷人等。通过对三种动物的习语的简单分析,可以体会到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地使用动物习语的必要性,合理使用汉英语言中动物习语中的禁忌才能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三)从称谓语语用透析汉英禁忌语差异

语言的交际,首先体现在称呼上。我们在与人交际的时候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去称呼别人,如果称呼不当会直接导致别人的不愉快,甚至引起冲突。特别是现代经济的全球化,这些基本的交际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称谓是人类社会中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作为一种社交礼仪,这种称呼总是能够体现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人与人的关系,它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中西文化迥异,因此,作为人际关系符号的姓名与称谓的习俗与禁忌就有着巨大的差异。像外国人对长辈和老师的称呼是直呼姓名的,但是在中国人们对长辈却有敬称。如果外国人在中国,直呼中国长辈和老师的姓名,那么我们中国人就会认为是对长辈的不敬。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际的交际会产生反感,而影响了交际,所以这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一种禁忌想象,所以我们需要多加注意这方面的表达。称谓的语用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称呼家庭成员和亲属方面:汉族人弟妹习惯上直呼兄姐之名,但这不能套用到英语上。―在西方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由于社会文化价值念大力提倡平等自由,‗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一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文化心理当中,于是对于关系较为亲近的人,即使是长幼辈与上下级之间也是直呼其名。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可以抛开等级观念,地位尊卑,辈分的高低以及年龄的长幼,而以姓名相称,以示平等与亲切。因此,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子女对父母直呼其名,而这种在中国被视为不敬与不礼貌的做法却为美国的父母们欣然接受。‖[5](p93)虽然,英美人对长辈称之为 Dad , Mum, Grandpa Grandma, Aunt,或 Uncle Jim,但现在也倾向于用名字作称呼,甚至对父母或祖父母也直呼其名。并且要避免使用汉族人当作他称、尊称的称谓:叔叔、阿姨,如把解放军叔叔译称 P.L.A.uncle,把警察叔叔称为Uncle Policeman,叫护士阿姨为Aunt Nurse,这都是不妥的,会使英美国家人士感到莫名其妙。英语国家的姓名禁忌是不多的。据说,古代英国有一种习俗,为表示后代子孙对先人的崇敬,人们忌说死去人的名字。

2.在称呼非亲属关系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姓名称谓的禁忌就有着悠久独特的历史以及丰富的内容。中国既是文明古国,又是礼仪之邦,从孔老夫子起,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对于人们的称谓就有了明确的规定。李中生在《中国语言避讳习俗》一书中说,古时中国人认为名字具有超人的力量,人们的灵魂就附在人的名字上。于是人们对于名字的种种禁忌就带有了迷信观念以及政治礼教的色彩,对于帝王、圣人、尊亲、师长、管理等等的名字做出了种种避讳的规定。如皇上及其父祖的名、字号、生肖、国号等等包括同音字都要避讳,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如秦始皇名政,一名正,所以秦代称―正月‖为―端月‖。宋太祖的祖父名(赵)敬, 于是宋代人的书中就把所有该用―敬‖字的地方改称―恭‖或―严‖, 同音的―镜‖改用为―鉴‖。于是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随之产生,那就是每一个新皇帝登基,就总要有一大批人不得不改名字。

―非亲属关系方面一般是社会称谓,社会称谓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不同的称谓来确立或确认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角色和地位,如老师与学生,厂长与工人等,随着角色和语言环境的改变,称谓也会相应调整。‖[6](p143)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 Mrs, Miss即可(无论对长辈、小辈均可)。英语很少以职务、职业用于称呼,只有少数例外:Doctor, Judge, Governor和Mayor和Professor,对军官,则用姓加军衔,而不用姓加职务,如:Captain Johnson。

四、通过语用的艺术解决交际中的禁忌语

为了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出现,我们可以通过语用艺术中的语义讳饰与语形讳饰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一种符号的替代行为。―语用,即语言实用,是符号的实用学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哲学范畴的实用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理论。‖[7](p1)然而,语用功能即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别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如:中国人习惯的问候方式有:―吃了没?‖或者到―哪儿去?‖按字面意义翻成英文就―Have you eaten yet ?‖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 ?‖对那些初来乍到,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想:对方是不是有意邀请我吃饭,结果空欢喜了一场;有些外国人认为:―吃了吗‖是有辱他们的身份,显得他们好像没钱一样,因此很不愉快。至于―Where are you going ?‖得到的回答有可能是很生气的―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因此我们对于禁忌语语用的掌握是相当重要的。人们在实际过程中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还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需要应用语用规则,也有的学者称之为讲话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提出一项要求、如何接受拒绝、如何告别、讲话谁先谁后、讲话量谁多谁少。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在这边主要是介绍一种叫语义讳饰的语用方式。

语义讳饰也可以叫做―义代‖。义代就是用其他意义去代替禁忌语。它包含以下两方面: 1、泛义法

泛义法是用宽泛模糊的词语去代替意义具体明确的禁忌语。比如,我们可以把―涨价‖说成―调价‖;把失业说成―下岗‖;用―个人问题‖来代替―婚姻‖等等。像以下这句话就是对―婚姻 ‖进行了一个很好举例。―…照部队规定,当战士是不许谈‗个人问题‘的。这一点历来很明确,没任何含糊的余地。干部常在队前讲话说:‗有空余时间,你宁可去看蚂蚁搬家,也别往那方面去动心思。动也别动。‘‖句中的―个人问题‖―那方面‖都是指―婚姻问题‖,前者的意义比后者的意义要宽泛模糊得多。外国人在讲到婚姻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害羞,不用像中国人一样遮遮掩掩的。―怀孕本来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直接说出,人们说‗她肚子大了‘,于是我们可以说 ‗她有喜了‘‗她快当妈妈了‘。在英语中可以用gestating;to be in the family way;to be expecting;to be excepting a baby;to be mother –to –be;to be an expectant mother;fruitful、with child 等方式来对怀孕进行委婉的说法。‖[8](p154)

古时称皇帝死为―山陵崩‖、―驾崩―、―秋之后‖。现代称为革命事业或正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为―英勇就义‖、‖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光荣了‖等等。对于一些大人物的死,如毛主席,则说―主席百年之后‖。我们在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厕所的泛义的说法。比如在英语中有:powder room(化妆室)、convenience(方便去处)、cloakroom(存衣室)、gentlemen(男士)、gent‘s(男士房间)、ladies(女士)、ladies‘(女士房间)等。以上词语英国人用得多一些,而bathroom(浴室)、restroom(休息室)、men或men‘s(男士或男士房间)、women 或women‘s(女士或女士房间)、comfort station(休息处)等说法又多为美国人使用。这样在实际的交际中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尴尬。2.近义法近义法是用一些与禁忌语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语,去替代禁忌语。比如,把胖说成丰满发福富态;把瘦说成苗条清秀;把死说成流尽最后一滴血停止呼吸。说亏损对人产生的刺激太大,人们就采用近义法,把亏损说成负增长。在英语中,我们同样也可以这样表示比如:―fat ,obese ,corpulent ,(胖)----heavy plump ,chubby(重的、胖乎乎的、丰满的);old man(老人)------senior citizen ,experienced citizen(已退休的公民、有经验的公民)crazy ,insane(疯的)— dysfunctional(机能障碍、机能失调)。就象我们前面所说的,汉英中都很忌讳说―死‖这个词语,在英语中谈到去世的人并不完全避讳用die这个词,但常见的一些委婉语象expire、pass way、depart、perish 等等。比如: ―以前用‗残废人‘,现在用‗残疾人‘;‗残废军人‘;现在叫‗伤残军人‘,这是对‗废‘字的忌讳。‖[9](p50)1976年周总理逝世,举国哀悼,并出现了怀念他的一首诗词是:―星陨光犹在,花落香更农。‖显然,作者是用星陨、花落来比喻周总理的逝世,寄托人们对他的崇高评价和惋惜之清。在这首诗词里巧妙地避免了―死‖这个禁忌词。在英语国家,某些社会职业,如shoemaker(补鞋匠)、garbagman(垃圾工人)、undertaker(承办丧事的人)、dishwasher(洗盘子子的)、wwashman(洗衣女工)、dog catchers(专门捕捉野狗的人)、bus boys(餐厅打杂工)等,地位低下,挣钱不多,容易被人看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也有了变化。人们为了避免尴尬,人们就用一些比较近义的说法来表达这写词语,比如,我们可以用shoe rebuilder(重整鞋者)代替shoemaker;用sanitation engineer(清洁工程师)代替garbageman;用utensil maintenance man(餐具维护者)代替dishwasher;用clothing refresher(清理衣服者)代替washwoman;用animal control warden(动物控制人员)代替dog catchers 等等。这些词语在汉语中我们同样也会涉及到的,人们忌说扫大街的,而说环卫工人;人们把补鞋的说成修鞋工;把洗衣服的,说成家庭计时工;把看孩子的说成家庭保姆;把剃头的说成理发师等等都是把一些禁忌语言通过语用的一些艺术把它委婉化,这样避免了是实际交际中的尴尬。

篇6: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汉英公共标示语的对比分析及其交际翻译策略

公共标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通过对比分析汉英公共标示语的功能意义及其语言特征,根据英国著名翻译家Newmark关于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的划分,确定标示语文本应属于呼唤功能型文本.不同的`文本应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于公共标示语,建议采取交际翻译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作 者:原伟亮 YUAN Wei-liang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3(9)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公共标示语   呼唤功能型文本   交际翻译策略  

篇7:下班问候语的

2. 下班了,请你打开上班时封闭的每一个细胞,让它吸收每一丝清新的空气,为你散去苦闷的气息,无聊的味道,让快乐伴跑;祝你下班清爽逍遥!

3. 放下烦躁的心绪,多点快乐的心情;放下工作的劳累,多点浪漫的精神;放下压力的积累,多点幸福的光临;祝下班心情变的更美,笑容令人陶醉!

4. 下班了:请唐僧把苦恼咒掉,托悟空把疲劳赶跑,找八戒把忧愁吃了,最后剩下快乐让沙僧你扛着,伴着下班轻快的步伐飞跑;祝你快乐!

5. 下班送五福:一福,疲劳烦恼全无;二福,快乐舒心欢舞;三福,美食休息散步;四福,减压醒脑明目;五福,温馨甜蜜幸福,五福临门好运无数。

6. 真巧,你也下班了;真好,快乐跟着跑;真妙,忙碌全丢掉;真俏,脸上有微笑;真情,朋友问到;真心,祝你没烦恼;真诚,愿你幸福绕。

7. 在平安伴随下班后的快车道上,让欢乐对你格外关照,让幸福与你深情拥抱,让烦恼见你就跑,让疲惫悄然走掉,让你看着傻笑!

8. 生活总在别处,美好总在下班后,带着满足和快乐生活,下班了,生活也开始,快乐也开始了,祝一切安好,顺利,幸福。

9. 将上班的郁闷,苦累,烦恼,单调,无聊统统抛散在下班悠闲的步伐里,让轻松围绕,让快乐伴跑,爽快的心绪节节升高;祝你下班美好!

10. 最想你的是我,最爱你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我最喜欢的下班,赶快来吧,我正赶着向一个人送祝福呢,祝收到短信的你开心愉快地度过下班!

11. 上联:相见时难别亦难,见亦喜,别亦愁。下联:英雄美人若相问,还须等,下班时。横批:下班时光。祝你下班快乐!

12. 下班了下班了,忙碌丢掉,消灭烦恼,让感觉变得更美好。请朋友聚聚,跟亲人叙叙,陪爱人逗逗趣,让心情更美丽。祝福随风,愿你逍遥轻松。

13. 下班了:愿你踏上回家的归路,敞开忧郁的心怀,哼着快乐的歌谣,闻着清新的微风,感受自然的美好,伴着轻快的步伐,扑进温馨的家园;祝你下班美好!

14. 工作忙碌一天,终于等到下班;眼耳鼻嘴得闲,唯有肚子扁扁;发条短信问候,信短祝福绵长。祝你下班回家眼睛快乐鼻子快乐耳朵快乐,大嘴美食尝遍!

15. 分分秒秒心期待,下班钟声来敲响;结束忙碌的工作,抛开心情的困乏;短信祝福来送上,愿你欢乐早绽放;美丽心情莫忘掉,开心快乐随风扬。祝下班快乐悠长!

16. 下班去市场,回家下厨房,洗衣做饭顿顿忙;消费不高档,有钱存银行,平凡日子长又长;一心为家忙,生活总奔忙,家庭事业一肩扛。多休息,照顾好自己!

17. 身体累了,歇歇;营养不足,补补;压力大了,玩玩;心情烦了,笑笑;下班来了,乐乐;问候短信,收收;祝福到了,美美;愿下班心情愉快,好运到来!

18. 喝杯茶,泡泡澡,休息时刻少不了;瓜子剥,苹果削,此时何不乐逍遥;被儿抱,床上倒,疲劳烦躁马上消;祝福到,你要笑,下班心情更美妙!

19. 上班的时候,细心一点,用心一点,累一点,工资最好也多拿点;下班了,就开心一点,多玩一点,乐一点,生活最好也舒服点。祝你下班逍遥快乐!

20. 嘻嘻哈哈,吵吵闹闹,幸福的时光这就来到,风儿吹,花儿对我笑,快快乐乐生活真美好,下班时间到,迎接快乐早早到。

21. 下班的感觉;像中了大奖,欣喜而美妙;像久违了的聚会,疯狂而逍遥;像我真诚的祝福,围着你跑,时时祈祷;祝你下班快乐逍遥!

22. 铃儿响叮当,下班时间到,此时此刻祝愿你,你可千万要收到:放下手头活,幸福来拥抱;抛开一天烦,快乐来围绕;祝你下班很准时,永远不加班!

23. 结束一天的忙忙碌碌,完成一天的辛辛苦苦。夕阳的余晖与你相伴,树叶的摇曳与你为伍,伴随着回家的脚步,温暖在不远处等着你,短信无时无刻在关心:下班快乐。

24. 上班是苦脸,下班是笑脸,是苦是笑只有你知道。一半脸儿苦,一半脸儿笑,上班下班两样人生是呀是生活。下班了祝你的人生定格在笑脸,不要愁眉苦脸。

篇8:文化差异背景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公示语翻译研究方面的专家吕和发教授给出的定义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等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名称,警示语,指示语,说明性材料等”。目前在许多城市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但是其汉英翻译的质量良莠不济,大大影响了公示语应有的作用,削弱了城市的形象。这就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2 文献研究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随后在2002年至2004年,王银泉、陈新仁、周国春等人相继撰文收集了一些公示语中存在的汉英翻译的问题。此后,2003年8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发了“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的网站,还派其主要成员去国外进行实地考察,全程拍摄英、德、法、意等各种语种公示语资料。2004年9月吕和发教授的“汉英公示语研究课题组”被正式立项。2004年至2006年,国内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开始总结错误中的类型并试图从各种翻译理论中寻找错误的原因。2006年以后,学者们开始着眼于对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的语用失误,和文化背景的研究,特别是2006年由于秋、黄小明提出的观点特别受到重视,指出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效问题的根源在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

3 文化与语言

“文化”的概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所有物质和精神的积淀的总和。从狭义上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本文所指的文化是指由泰勒所定义的是一个社会所有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习惯的综合。

语言首先是作为交际工具,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制与文化。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一方面,语言反映和承载了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文化限制了语言的变现形式和思维的表达。总之,语言和文化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双向互动关系,语言对文化有影响有制约,文化对语言也有影响有制约作用。

4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具体体现在1)词意上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中词的内涵和外延会有一定差异,这导致翻译时必须考虑词意选择的问题。在某一购物大厦门口的“出口”翻译成了“export”,export可以翻译成出口,但是是个动词,表示货物进出边境时的用语。这里应该翻译成“exit或way out”2)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汉语的公示语中常见四字或五字或七字对仗的句型,而英语力求简洁明了,不定字数。比如常见的公示语:“脚下留情,青草青青”英语中直接译成“keep off”。3)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汉语中对“牛”“龙”一般都带有正面的文化寓意,但是在英语中对这两种动物的寓意一个是笨拙一个是邪恶的化身。因此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必须考虑到文化因素的转换。

5 翻译策略

归化策略把原著引入译者的文化中,选用民族中心主义,把外文中符合译者母语的文化价值观的,以译者的母语形式转换过来。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还要照顾读者的语言的语言习惯,使译文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用译文读者常见的文字,便于其理解和接受。

异化策略是指在原文的文化价值观偏离译者母语的文化价值观时,接受并引入外语原文文本的语言风格和价值差异,把读者带入异国的文化价值观中。异化译法的精髓在于保持原文的“异质因素”,就是要尽量保持原文中的与译者母语文化不同的异域文化。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应该力求把握公示语中的文化差异,尊重各自文化的特点,努力做到文字和文化的同时转换,在归化和异化的拉锯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一些参考。

6 结语

文章从文化的差异去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列举了公示语汉英翻译在文化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归化和适时异化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能力,学识,精力的局限,仍然有许多问题遗留。希望本文能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的研究多少提供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2]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6).

上一篇:登玉龙雪山优秀作文下一篇:艺盟书画院纳新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