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数词及数字文化的拓展研究

2022-09-10

数词是词汇的一种, 词汇表示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两类: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数词有基数词、序数词两种, 其字面意义分别表示数目和顺序, 但是,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的数词及其词组、习语等, 它们的引申意义却是在字面意义之上添加了丰富的新的意义, 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 值得我们推敲和研究。

1 数词不表达数目或顺序意义

我们以汉语“三”为例。有“不三不四、低三下四、丢三落四、说三道四”等等, 其中, “三”、“四”既不做基数词, 也不做序数词, 它只是一个代号, 意思是“这样”“那样”。“三”有时表示多数、多次。这个词保留了古汉语的意思。古语有“三军易得, 一将难求”, 它也可以说成“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三”的这个义项经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中, 如“三令五申、举一反三、三缄其口、三思而行”等。“三”也可表示不定的少数, 例如“三三两两”形容零零落落, 数目不多。“三言两语”指简短的几句话,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指时断时续。

另外, 从以上例子来看, 数词“三”与“四”构成的固定词组, 大多含有贬义, 如“朝三暮四、说三道四、招三惹四”等等, 这一点同英语序数词third含贬义不谋而合。英语中third ear指告密者, third sex搞同性关系的人, third estate平民阶层 (相对于僧侣、贵族而言) , third-class, third-rate低劣的、下等的。

两个数词同时出现是汉语数词词组搭配的一个特征, 英语也有相似的词组, 如:by two and threes (三三两两) , one in a thousand (千里挑一) , two upon ten (把眼睛睁大点以防人家偷袭) , ninety-nine out of a thousand (差不多总是) , a hundred to one (十拿九稳) , six and half a dozen (半斤八两) 。英语中six与seven搭配表示“不整齐”, 如:at sixes and sevens表示乱七八糟。汉语则用“七”与“八”两个数词搭配构成, 表示“杂乱、不美、不好”等贬义, 如:“横七竖八、杂七杂八、乌七八糟、七上八下、七长八短”等。汉英这些数词搭配词组表明人们大多以对称、平衡为美, 以长短大小不一, 错落无序为不平衡、不美, 这一点中外皆然。

以上例证表明汉英数词在实际应用中已不再拘泥于字面意义, 它们的概念外延已经扩大延伸了。

2 数词的文化内涵

我们从最简单的汉字“一”说起。中国的古典哲学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是世界的本体、规律, 是抽象无形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一”是这样诠释的, “一:惟初太极, 道立于一, 造分天地, 化成万物。”老子说:“道生一, 一生二。”淮南子说:“一也者, 万物之本也, 无敌之道也”。“一”不单只是个简单的数目字, 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是宇宙天地间无所不在的道体、本原、太初、太极。因而由“一”比附的词组文化、思想、内涵就格外深刻。如“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与“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语道破万物关联的哲理。“一叶知秋”教会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但是也要避免只看局部, 不见整体, 所以古语警诫人们“一叶障木, 不见泰山”因为那只是“一孔之见”。所以“一”不单只是个数字概念, 而是蕴含了哲学思想、历史典故的文化符号。另外因“五行”学说使得数词“五”也带上了文化符号的印记。所谓五行, 即水、火、木、金、土, 早在西周时期, 这五种物质就被看作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汉语中有以“五”涵盖所指的词语, 如我国特有的古乐“五声”音节:宫、商、角、徽、羽。人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农人们盼望的“五谷”丰登:稻、黍、稷、麦、豆。汉语中数词词组已逐渐演化为成语, 丰富了我们语言、文化宝库, 这样的例子大多已广为人知, 如:一枕黄粱、三顾茅庐、七步成章、七擒七纵、才高八斗、千斤市骏等。

英语中基本上没有象汉语底蕴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 但对某些数字的文化认同是近似的。如英语中first就是“首先的、原始的”意思, 有些词组暗含着与宗教有关的太初的意义。First Cause造物主、上帝, first fruits一个季节中最早收获的谷物瓜果, 用做供神的祭品。

文以载道, 数词不仅仅是音义结合的词语单位, 而且是体现民族文化的符号, 它为我们提供了特有的数字文化。

3 数词习语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语言交流,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组合形式、构成成分相对固定, 含义在特定语境中相对固定的习语表达, 汉英这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数词习语。

汉语中人们口语中常说的“不管 (哪管、管它) 三七二十一”表示作某事不问情由, 无所顾忌。常用来形容由于激愤或其它原因而不太理智地做出某种事。再如“二一添做五”本是数学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 而在口语中用来表示所得财物双方平均分配, 也指双方平均负担支出费用。再如“二百五”常表示“傻头傻脑”“疯疯癫癫”“缺心眼儿”“不懂事”“无知”等。

英语中的数词习语也很常见, 如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two can play that game.指以牙还牙。go fifty-fifty平分。fall between two stools指两头落空, 两头不讨好。be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差不多。如His brother is known to be no better than himself in inclination…In the old phrase it i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人家都知道他的兄弟的居心并不比他好, 套句老话, 两人是半斤八两, 不相上下。”

再如“talk (run, go) nineteen to the dozen”喋喋不休。The maid’s tongue was sure to run nineteen to the dozen.“这侍女确实很饶舌”。

strike twelve表现出全部才能, 获得大成功。His best parts were slowly revealed, he did not strike twelve the first time.“他的优点慢慢显露出来, 他并没有一开头全部表现出来”。

汉英数词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中提炼而来的, 它形象、婉转的含义, 微妙含糊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人们交际时的一个理想载体。汉英数词习语的表达有时呈平行式的, 即字面表达不同, 引申意义却极近似。

4 英语习语的数字化汉译

从以上列举的汉语数词习语中, 我们发现数词的应用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 具有浓厚的世俗气息。人们常说,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 或者遇事想要一走了之时说, “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还有中国传统习俗有“十二生肖”“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等等。这些都说明汉语中数字的表达方式深入人心。因而英语中一些不含数字的表达法在译成汉语时, 常常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 译成数词习语或数字化的表达。

如:a narrow escape译作:九死一生;flawless and perfect译作:十全十美;

absolutely true译作:千真万确;untold hardship译作:千辛万苦;

myriad of changes千变万化;guilty beyond forgiveness十恶不赦;

with pin-point accuracy百发百中;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

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

The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射咬, 十年怕井绳。

英美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决定了在表达相同的思想时, 有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采用数词化的汉译法, 可以使译文简洁明了, 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这样译文才易被接受。

5 数词情结

语言本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但是人们常常把词语与所指称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 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力量与感觉。美好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同音、近音、谐音的字词就被看成是美好的字词, 反之, 令人厌恶、不吉利的事物、现象的字词人们就避忌。人们对某些数字的偏好或忌讳就是出于这样的心理。例如:广东人的粤语中“8”与“发”是谐音, 即“发财、发家、发展、发达”之意, 所以波及全国崇拜“8”。再如:“138”与“168”广东话谐音为“一生发”、“一路发”, 因而带有这些数字的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就身价百倍, 最为抢手。与数词偏好相反的是数字忌讳。例如:因为“4”与死同音, 人们就忌讳“4”的音。数字的忌讳有不少源于宗教, 信仰基督教的英美等国的人们忌讳“13”。这源于《圣经》最后的晚餐的故事。中国的一些地方忌讳“7”。因为按佛教的做法, 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 称为七。凡七七四十九天为止。因此“7”便跟死连在一起, 成为可怕的数字, 所以有些老人不愿说自己是57、67、70等是7的倍数或带7的岁数。

数词情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随着文化、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数词“四”构成的词组中, “四”泛指多或天下的意思, 有“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海为家”等。“13”在汉语中也不是非常忌讳的数字, 有诗云“春光四百里, 车马十三程”, 道教文化里“13”还是个吉数, 如“玲珑宝塔十三层”“十三太保”等, 在华夏浩瀚的文学典籍中儒家有十三部经典:《诗》、《书》、《易》、《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毂溧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经, 十三乃是不被忌讳的。

6 网络数语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 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A到B或D, 即从原子 (atom) 时代向比特 (bit) 时代或数字化 (digital) 时代的变革, 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网络时代, 网络语言成为一面镜子, 折射出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生活现实, 其中的网络数语则是十分现实、生动的写照。它是数字代码语言, 主要是在网络交往中用纯数字来表达情感和行为的语言。如:02825:你爱不爱我;0837:你别生气;1573:一网情深;258:爱我吧;39:谢谢;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5646:无聊死了;70885:请你帮帮我;7456:气死我了;8384:不三不四。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数语一般是以简化的谐音来表达一些简单的意义, 简单易用, 含义丰富, 是网民的全心创造, 所以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从汉英数词释义的拓展研究上来看, 汉语是音符、意符、记号三维文字, 英语是一维的表音文字。汉语数词、数词搭配词组及习语的引申意义比起英语更加丰富、活跃得多, 其承载的信息、文化含量是英语数词所无法比拟的。数词在我们眼里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字, 数词作为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各国在表达、应用它的异同正是反映了各国语言文化的民族性, 我们对此应该心中有“数”。

摘要:数词作为音、义结合的词语单位, 是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表达与应用在汉语、英语中各有特色。我们对比研究汉英数词的异同, 探讨解析汉英数词的文化内涵、数词情结, 汉英数词的翻译以及网络数语等问题, 有助于了解汉英数词丰富的日渐更新的引申意义以及特有的数字文化。

关键词:数词,字面意义,引申意义,比较

参考文献

[1] 常玉钟主编, 《口语习语功能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2] 戴昭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3] 科温*查尔斯, 张彦斌, 奚兆炎, 石淑芳, 《现代美国交际口语手册》[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4] 常晋芳, 《网络哲学引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5] Evans, Ivor H.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M].Butler&Tanner Ltd.1970.

上一篇: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下一篇:现代家庭装饰装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