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寓言故事汉英同译

2024-04-26

英语寓言故事汉英同译(精选8篇)

篇1:英语寓言故事汉英同译

Once Yan Yuan asked his mentor Confucius why those who are good at swimming or diving can learn how to steer a boat very quickly.

Confucius said, “It is because those who are good at swimming do not fear water when they are in it. Those who are good at diving regard abysms(深远) just as land and hills. They can handle any dangerous situation with ease. This kind of people is undaunted(勇敢的) at any place. In gambling, when person chips in his tiles he sometimes wins. When he chips in hissliver hook, his mind is in dread. When he chips in his gold, he feels dizzy and has fear in his mind. This is because he values worldly possessions too much Thus, those who think too much of worldly possessions must have clumsy thoughts.”

有一次,颜渊问老师孔子为什么善于游泳和善于潜水的人可以很快学好驾船的技术。

孔子说:“这是因为善于游泳的人虽然身在水中却不把水看得可怕,善于潜水的人把深渊也只看成丘陵陆地,他们面对各种危险情形,都应付自如。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自然无畏。同样一个人,在赌博时,用瓦片下注往往可以巧中,用银钩下注就心存畏惧,用黄金下注就会头脑发昏,这是因为他看重身外之物而有所顾惜、心怀畏惧。”

篇2:英语寓言故事汉英同译

The crooked trunk tree was sad. He thought, “How ugly I am! All the others are straight and shapely. I alone have a crooked trunk.”

One day a wood-cutter came to the forest. He looked around and said, “I will cut all the trees here, except that crooked tree. That one is of no use to me.”

And so, he cut away all the other trees. Now, the crooked tree understands that being different has its advantages.

从前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面所有的树都长得又直又高,他们的树干都长得又宽阔又有型。但是,也有一棵树,树干弯弯曲曲,看上去不太好看。

这棵树干弯曲的树很难过。他想,“ 我长得真丑!其他的树都又直又有型,只有我,长得曲里拐弯的。”

有一天,有一个伐木者来到这片森林。他环望四周,说道:“ 我要把这里的树砍光,除了那颗弯曲的树。那棵树没啥用处。”

篇3: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现象及分析

一、中式英语概述

在中国学生对英语进行学习并运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便是中式英语现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其本身由于受到了中英之间思维方式、语言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于差异, 在对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之中很容易根据自身的语言与思维习惯为出发点,形成标准性较差的语言形式,对于这一种现象,人们普遍将其称之为中式英语。中式英语主要是指中国学生在学习与使用英语中由于受到的母语影响与干扰,在表达中将汉语的习惯与规则套入其中,导致在进行英语交际时出现了不符合英语文化习俗或者不符合英文规范要求的畸形英语。

二、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1、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

(1)居中存在多余的修饰成分

在词汇的选择方面,中式英语经常会表现出累赘、冗余等情况,举例来说“毕竟,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同学应用重视英语进行翻译则将会翻译成为“After all,health is of the very utmost importance to everybody”,在这一句中,单词“very”属于一个多余的单词,这主要是句汇总的 “utmost”已经属于最高级,因此,在使用“very”就显得十分多余。此外,在汉语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副词对形容词与动词进行修饰,使用形容词对名词进行修饰,以达到加重语气的目的, 在将汉语翻译成为英语时,需要进行反复的斟酌,一字一字的翻译是不可取的方法,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强调过头的情况,导致出现相反的效果,使得原文索要表达的意思受到影响,削弱了原文本身的力量。

(2)语句表达存在重复的现象

在汉语的表达中,应用近义词或者同义词已达到增强语气或者是进行排比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出现表达重复的现象较多,但在英语的表达之中,则是需要尽可能地对重复的情况进行避免,以简洁明了作为表达的特色,若是学生在进行英语表达时遵照着汉语的思维,逐字地、逐句地进行翻译,则很容易使得译文成为中式英语,举例来说:“但他最终还是从痛苦之中恢复了过来”,若是按照中式英语的译法,则会翻译成为“But in time he recovered back from his wounds”,在本句之中,“back”是属于多余的一个单词,这是由于recover本身便将back的意思包含在其中,若是在句中再加入back一词,则显得十分多余,不符合英文表达的规范。

(3)翻译过程中存在机械对应的现象

在翻译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存在着对字词进行机械对应的情况,对于原文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并没有能够深刻地理解,因此也导致了中式英语的出现,举例来说,将“他可以说是一个集邮家”这句话进行英语翻译,正确的译文应为“He is something of a stamp collector”,但有许多的同学会翻译成为“He can he said to he a stamp collector”。许多中文词汇经学生机械地字对字翻译,成为了十分可笑的词汇,具体来说:中文的“朝三暮四”经过机械翻译可翻译为“morning three night four”,这不仅使得英语翻译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还沦为笑话。

(4)对陌生词语存在搭配不当情况

在英语中,存在着需用经常会连在一起进行应用的单词组合,在单词的搭配方面,许多的中国学生都会出现一定的失误, 这主要是由于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其在学习并应用英语时习惯使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理解,但是在实际中,在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词语搭配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若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将其翻译成为英语,许多都会出现错误搭配的现象,举例来说“如果你真的想学好英语,你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经历”,对此,若是学生不懂得词语搭配,则很容易翻译成为“If you really want to study English well,you must put in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在这一句之中,学好英语的翻译并不是“study Englis h”,而是需要翻译成为“learn English”。

(5)修辞应用不当

对于文化不同的人来说,使用相同的类推方式往往是不正确的,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在对具有着修辞性的句子或者短语进行翻译时,经常会出现错误,举例来说, 将句子“遗憾的是‘三脚猫’已经过时了”翻译成为英文,正确的翻译方式为“Unfortunately doing things badly has gone out of styl e”。然而,一些不懂得如何对英文修辞进行翻译的人则很可能将句子翻译成为“It is pity that three-foot cat' has outdated”。

2、中式英语在句子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

(1)语态的错误

在汉语之中,很少会应用被动语态,而是通过应用“被”字句来完成的,但是在英语之中,被动语态是一种经常会应用的句式,这就是英语与汉语之间在语态的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错误,若是不投以应有的注意,许多学生则会在表达中出现错误,举例来说,将“这些玫瑰的美丽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翻译为英文,正确的答案应为“The beauty of those roses could not he overstated”,而许多同学则会翻译成为“People can use any words to comment the beauty of rose”。

(2)语序的错误

在语义与语序两个方面,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在汉语之中,程度状语与方式语在动词前进行应用,而在英语之中,则经常会放在动词的后面,若是学生不加以注意,则容易出现错误,举例来说,对“昨天他的汽车几乎撞上了一辆卡车”,正确的翻译为“Yesterday his car crashed into a car almost head on”,而翻译错误的学生则很可能翻译为“Yesterday his car almost head on crashed into a car”。

3、中式英语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

(1)以无生命的单词作为主语

在英语之中的主语,有许多都是应用无生命的单词,这主要是由于用这一种应用的方式能够使得句子的表达更为丰富,更加生动,但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很难注意到这一点,因此,经常会翻译出无味且十分单调的句子,举例来说,“他的不幸引起了听众们深深的同情,他们热切地想帮助他抚平心中的创伤”,正确的翻译答案应为“His misfortune aroused great sympathy among the listeners who are keen to help heal his mental wounds”,但一些学生会翻译成“People feel great sympathized at his misfortune so they are keen to help heal his mental wounds”。

(2)英语中对否定句的位移

在对“我认为他不对”这一类的句子进行翻译时,中国的学生往往会按照自身的习惯进行翻译“I think he is not right”,然而,在英语中,对于表示感觉或者见解的动词,例如think、 expect、believe等词来说,若是在否定复合句中进行应用,则需要前移否定词。

(3)指代不明确

通常来说,对于代词都不是十分容易处理的,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英语代词的困难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对于代词来说,其必须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先行词,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必须要将代词所要代指的先行词找出,然而, 一旦句子中存在两个先行词的时候,代词所指向的很可能是较为含糊的,很难对其所指的先行词进行确定,导致误导与困惑的出现。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之中,很容易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投以应有的重视,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根据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修辞、词汇以及句子等方面,英语与汉语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对应性并不理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由于在思维习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对英语进行学习时,很难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词汇教学,加强对学生双语知识的输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能够去注意词汇所表达的内涵与意义,加强对于句子结构的掌握与理解,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学生的文化输入进行加强。文化的影响是隐性的, 但同时是规范的,因此,对学生加强文化输入,是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水平最为重要的途径。具体来讲,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大文化教育的比重,多向学生介绍和讲解英美文化知识,使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英美文化历史,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 使学生们的翻译素材得到扩充和丰富。

第二,对学生词汇与语法的学习进行加强。词汇和语法是英语翻译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英语教师应当加以重视,一方面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单词教学和语法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运用联想法、举一反三法等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要帮助学生打牢语法基础,通过举例学习、句子分析和考试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们夯实英语语法的学习。

第三,对学生的翻译技巧进行训练,使其加强。翻译是一项运用单词、语法和文化背景、思维等多方面因素而开展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单词基础和语法基础以及文化背景,更需要翻译者能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来将单词、语法和文化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翻译。因此教师应当有步骤的向学生讲授翻译过程中的技巧,比如:英语中大部分长句中的各个句子在逻辑关系表达顺序上与汉语一致,此时可以保留原来的句子结构,顺势译出,这种情况就应当教会学生使用顺句翻译技巧直接翻译。又如,英语行文中有些句子较汉语要更长,需要靠一批关联词在其中“穿针引线”,虽然结构复杂,但逻辑严密。在对这些句子进行英汉翻译时,往往将原文的某些非句子结构(如含有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的表达,介词词组,名词词组等)以句子的形式翻译出来。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教会学生使用“变词为句”的方法来实现翻译。

摘要:中英文化在思维方式以及背景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国的学生在对英语进行学习并运用的过程中,一种普遍现象时而发生,便是出现中式英语,即将中文直译为英语,笔者主要从句子与词汇两大方面对当前学生汉英翻译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

篇4:汉英比较促进英语学习

一、不同语系

英语属拼音文字,由26个字母组合,形成数目众多的单词(words),是表音文字,在语系上属于拉丁语系,字母采用拉丁字母。汉语属表意文字,是字(character),方块字难读也难写,属汉藏语系。由此看来,似乎英语易读易写,但实际教学实践中,学生还是觉得英语难——毕竟它不是我们的母语(mother tongue),而是外语(foreign language),我们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和习惯有时会阻碍我们对这种外语的学习与掌握。

二、语法不同

虽然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基本相同,都有主谓宾状和定语补语,但英语除了主谓宾定状,补语只能是宾语补足语,此外还有表语,汉语没有表语一说。同时英语中也没有“是”是动词一说。

汉语的语法很多是近现代从外语(主要是英语)语法移植借鉴而来的,句子成分与英语大同小异,但英语的词形变化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时态与句型变化更是英语初学者的难点。英语时态有16种,时态的变化实则是动词的变化与组合。英语动词有原型、不定式、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英语中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语气(虚拟语气)也是动词变化的结果,这些与中国学生长久以来学习的汉字构句用法实在是不同:汉字用“着”、“了”、“过”就可以应付各种时态变化,无论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增减几个词(包括“着”、“了”、“过”和时间)就可以应付时态。加“被”、“把”就可以表示被动主动,加上“即使”、“如果”就可以表示虚拟语气。所以我们的学生学英语时,会注意不到词形变化或缺少动词,如他们会写出He like read book.这样的句子,而实际上“他喜欢读书”在英语中应说:He likes reading books.此处句型转化中,英语要加助动词,利用情态动词和系动词。汉语说:“你吃饭了吗?”和“你吃饭了。”标点符号就决定了不同句型,而英语要说“Have you had your lunch?””You ate the lunch.”这些区别对长期沉浸在汉语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必须弄清楚这些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

三、英汉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汉语重视开头,重视领导大局,所以汉语句子是头重脚轻,如“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就可以发现句子的头有多长多重。而英语为了避免头重脚轻,常用it作形式主语或宾语,本体内容放在后面。写地址写时间,汉语是从大到小排列,英语却是从小到大排列。连颁奖,传统上中国是一二三等奖依次颁发,而国外则是三二一等奖,把一等奖放在最后压轴:了解这种英汉思维习惯的不同,对英语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语言话题不同

汉语交谈的话题并不忌讳工资、年龄、婚否等所谓“隐私”话题,而西方人则避免谈论这些话题,他们更喜欢谈论体育、天气、见闻等,而对表扬夸奖照单全收,不像国人的谦虚推辞。另外还有很多社交场合的让餐进酒、挽留致谢都有许多不同。对学生灌输这种差异也有助于英语的学习与掌握。我们常说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学习一种文化,所以对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的学习也是必须的。

五、中外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

学英语不单纯是学语言,与英语国家相关的地理、历史、人文都要有所涉猎。单词的义项与外延并不等同,即使谚语、习语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说“一箭双雕”,在英语中却是“One stone killed two birds”(一石二鸟),我们说“力壮如牛”,他们却说“As strong as horse”,并没有牛的影子。同样中国人崇尚红色,英语国家人士更偏爱白色等,这些在英语的阅读理解当中也是有益的知识。

篇5:英语寓言故事汉英同译

一、语言文字对比与遣词造句

恰当措辞, 合理构句是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的重要部分, 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对比的角度出发, 在讲授英语词汇语体色彩和语义层次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汉语语文课这一部分的知识, 用下面的图表方法使学生清楚汉英两种语言词汇的共性, 从而在运用英语词汇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词汇的差异, 这样才可以使其在写作措辞上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可以用任务教学法布置学生找出汉英语言中共有的语义分类, 指出相同之处的具体例子, 再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 并进行从词到句的写作练习。教师也可以事先准备成段的语篇, 让学生辨别Formal/Informal Words, Appreciative/Derogatory Words, Written/Oral Words, 同时也要指出虽然汉英都有Idioms, Slangs和Euphemisms, 但是其来源、语义对应程度、内涵和情感色彩差别很大, 在日常的学习中应注意积累和总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汉语文字的单位是单个的字, 而英语的文字单位是单词, 汉语的文字结合的自由度高于英语, 所以应指导学生在英语写作措辞时必须注意英语词汇的固定搭配, 不能按照汉语词汇的组合方式任意组合英语单词, 应借助英语搭配词典逐步提高英语写作用词的地道程度。在设计“The Meaning of Words”这部分教学内容时, 可以从汉英近义词对比的角度讲授英语词汇的denotation和connotation.教师可以设计词语替换练习, 并进行汉英双语对比造句练习, 并指导学生逐渐从掌握汉英词汇语义的差别过渡到掌握构句的差别。

汉英两种语言构句的差别也极大影响着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程度。英语的句子“重形合, 重形式接应, 结构要求齐整, 句子以形寓意, 以法摄神, 句段严密规范, 采用焦点句法” (连淑能, 2012:13) , 而汉语句子则“重意合, 重意念连贯, 结构不求齐整, 句子以意役形, 以形统法, 句段流泻铺排, 采用散点句法” (连淑能, 2012:13) 。这部分汉英对比的知识在英语写作课讲授句子写作的时候尤为重要, 因为对于一些英语写作的病句问题如:comma fault, dangling modifier, run-on sentence, false parallelism, 仅从语法的角度是难以解释透彻的, 只有让学生时刻意识到汉英两种语言句子构成的差异才能让学生消除疑惑, 建立起合理的英语句子写作观念。

二、思维方式对比与布局谋篇

在英语写作课上向学生讲明思维与写作的关系十分必要。思维方式与写作都包含这几个要素:clarity, accuracy, precision, relevace, depth, breadth, logic和significance。这说明写作是思想的精准而深刻的表达, 也是用富有逻辑的书面语言框架, 使用前后关联的语句, 清晰而精确地传递具有一定意义和深度的思想。这种关系不仅适用于英语写作, 汉语写作与思维的关系也大抵如此。然而中英思维的差异却决定了英汉写作在布局谋篇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北京大学辜正坤教授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是立体型的, 而西方人的思维是流线型的” (辜正坤, 2012:12) , 他还就此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中国人想事情总是事先把各种东西都预见到, 给自己留下很多的退路, 说话也总是留有余地, 不会把什么事都说死。但是西方式的思维不是这样, 它是二元对立型的, 不是A就是非A。” (辜正坤, 2012:13) 向中国学生说明这思维的差异会使学生在运用英语思维方面更加明确和大胆, 不会责备求全, 避免写出似英非英, 似汉非汉的文章。

此外, 在汉语思维中, 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十分显著, 在汉语写作教学中没有强调段落主题句的写法;而在英语思维中, 作者往往先亮出观点然后再说明和解释原因, 因此英语写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段落主题句的写作, 同时在英语作文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段落主题句都出现在段落的开头部分, 这往往使初学写作的学生感到难以掌控, 如果是学生明确汉英思维的这种差异, 就可以避免作文中常常出现没有段落主题句或主题句褊狭无法概括全段内容的现象。

汉英思维差异的另一个方面是模糊性欲精确性的对比。“古代中国人把宇宙看作是混沌的整体, 思维对象是模糊的, 思维主体也是模糊的, 以模糊的思维去认识模糊的整体, 用模糊的方法和工具” (连淑能, 2012:319) 这种模糊的思维方式对现代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这种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往往忽视了英语思维精确性的主导特征, 导致论证缺乏严密的逻辑和推理, 而西方思维中自古以来就重视理性的思考和基于实证的推理程序, 这反映在写作中就会使文章具有严谨性、明晰性、逻辑性和精确性。现代社会,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模糊与精确并重的思维方式渐渐普及开来, 因而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当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类思维的发展趋势, 使学生学会以合理的方式梳理自己的思想, 从而使用恰当的英语有效地表达思想, 进行英语写作的合理布局谋篇。

三、文化对比与中心思想

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所写的文章“在内容方面, 应要求言之有物, 观点正确, 条理清楚。” (丁往道, 2010:VII) 要使学生做到这一点还要注意通过写作课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在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下, 学生作文的内容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西方文化, 因此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于其正确合理地确立文章中心思想, 组织文章内容大有裨益。

文化首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范畴, 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在英语写作课上讲授文化差异, 讲得少而精, 以点带面, 启迪思想是尤为重要的, 否则不是喧宾夺主, 就是浅尝则止, 不得要领。教师可以采用提纲法, 在课堂上列举中西文化的主要特征, 并提供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 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用英语撰写比较式的段落或文章, 通过一学期, 乃至一学年的学习, 既掌握中西文化对比的知识, 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其实这种对于文化异同的考察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整个四年的英语学习中。) 下面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简表:

通过这样一个表格, 使学生简明扼要地掌握中西文化各自的重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国际化视野, 拓展写作思路, 从而提高文章内容的质量。

四、结语

英语写作课的任务和目的在当今的环境下已不是单一的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书写文章的能力, 而是扩展到培养学生创新与思辨能力的层面上, 因此为了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 促进其批判性、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 文化对比的方法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中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教师也应当不仅精通英语写作的教学, 也应该熟悉汉语写作的方法和规范,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上好英语专业的写作课程。

摘要: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在汉英对比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授遣词造句时增加语言文字的对比, 讲授布局谋篇时增加中英思维方式对比的知识, 讲授文章中心思想和内容确立时增加中西文化比较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摆脱文化障碍的束缚, 提高写作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汉英对比,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松涛.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5,(02).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篇6:大学英语汉英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汉英翻译题部进行了重大改革。然而中国学生所接受的多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在汉英翻译过程中重形式多于重意义,方法单一,错译和误译现象十分普遍。通过对学生翻译实践中所出现的错误加以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对策,对于帮助学生克服翻译中的困难,提高汉英翻译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汉英翻译;对策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沈阳工程学院科技基金项目《跨文化视野下汉英翻译错译误译成因例析及对策》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WQN-1404。

一、大学英语汉译英翻译现状

北京外国语大学何其莘提出:21世纪的外语教育应该肩负起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的重任,要使我们的学生,起码是部分学生,有能力用准确、地道的语言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在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即英语学习者甚至是英语水平较高的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都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显示不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风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进行了局部调整,其中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改革出发点是,优化输入,重视输出,让学生们具备把中国的情况介绍到国外的能力。然而中国学生所接受的多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在翻译过程中重形式多于重意义,翻译方法单一,多采用直译法,这种方法容易造成“死译”、“硬译”,最终导致错译和误译。

二、提高学生汉译英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词汇和语法教学。目前很多学生抱怨单词难记, 仅靠机械记忆的方式很难牢固掌握单词。如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教育工作的难题。教师可以尝试语音词汇教学法、词缀词干教学法以及语境词汇教学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此外还要结合现有教材的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语法及句型结构。

(二)重视教学中的汉英语言对比分析。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学生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下意识地去用母语的语法结构进行翻译并且把汉语的思维方式带到英语中。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针对两种语言的显著特征和差异,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对语言差异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经验,避免错译和误译,达到“通顺+忠实”的翻译标准。同时也应为学生补充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减少学生在社交语用层面的翻译失误。

(三)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灌输。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况和总结,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常用的汉译英翻译方法有增词法、删减法、直译法、意译法、直意结合法等,翻译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翻译方法,因而教师应在日常的翻译教学中向学生加以灌输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翻译实践加以巩固。

(四)培养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能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借此得以发生量和质的改变。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的翻译训练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发挥学习潜能。可建议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多多阅读中英文名著,认真体会名家文章中的遣词造句,丰富自己的双语知识。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庄绎传教授总结了三种非常好的自学方法可供借鉴:第一,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较从差距中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翻译能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二,直接研究译文。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研究从中得到启发;最后一种是研究不同版本的译文,从中感受不同译文间的优点和缺点。

结语: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上,无论是词汇表达,还是语法结构,都有各自特殊的表现形式。而汉英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两种语言间的巨大差异无疑增加了译者的困难。因此了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译和误译的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于挖掘学生的翻译潜力,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桂菊. 大学生汉译英能力滞后原因及教学策略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 电化教育研究, 1997

作者简介:娄小星(1981-),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篇7:英语寓言故事汉英同译

毋庸置疑,从语用的角度来看,文化教学应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但同时这也是对教师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是在最简单的日常交际中都渗透着大量的文化因素。而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可以说,文化教学是极其繁琐、深不可测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才能将文化因素与教学相结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在历史、情感等“共有的非文化知识”方面具有共通性,并且人类本身和其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如地理、气候等,也存在着相似性。从而,各种文化之间除了差异性还有着较多共性。此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日趋频繁。因而,掌握汉英语言文化的暗合,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将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由于篇幅有限,仅从带有较强文化色彩的谚语、颜色词和隐喻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汉英谚语在文化内涵上的暗合

谚语是人民大众在上百年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念和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尽管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它们仍然含有大量的意义相同和相近的日常生活谚语。这表明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从而形成对自然现象和客观事实的共识。因此,英汉两种谚语都会采用相同的修辞格,如明喻、暗喻和双关。尽管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的本体和喻体,但是它们表达的是相同或相似的喻义。

(一)明喻和暗喻

在英汉谚语中有很多这样的类比,但是二者的相似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以相同或相似的本体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喻意。

例如:“滴水穿石。(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这条谚语,汉语表达的意思和英语是对应的。这表明英汉两族人民在相同的经历中得出了相同的推论,即“凡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2. 以不同的本体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喻义。

例如:“无风不起浪。(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the fire.)”在此谚语中,汉语采用“风”和“浪”作本体,而英语采用“烟”和“火”作本体,但是它们表达的喻义相同,即“凡事必有根源”。

(二)双关

双关是使用有多重含义的同一单词或使用有相同发音的不同单词表达相关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分为同义双关和同音双关两种。

1. 同义双关

例如: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hang separately.(如果我们不紧紧团结在一起,那就会被一个个绞死。)这条英语谚语中“hang”这个单词有两重含义“悬挂”和“绞死”,这样的谚语引人深思。

汉语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谚语,例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这条谚语中,“苦”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黄连之苦,二是指一个人内心的痛苦。

2. 同音双关

例如,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on you.(今天为你祈祷,明天对你敲诈。)在这条谚语中,单词“pray”和“prey”有着相同的发音,但是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智慧的人们用这样简练的句子表达复杂的含义。

汉语也有这样的谚语,例如:“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在汉语中,“发”和“法”有着相同的发音,却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自此,通过对英汉两种谚语语义的相似性比较,我们了解到谚语作为两种语言中相似的表达形式使英汉语言的正确交际成为可能。

二、汉英颜色词在文化内涵上的暗合

在所有语言中,颜色词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汉英颜色词不仅意义丰富,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从英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感受来说,对基本颜色的概念是比较一致的。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可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 white, black, green, yellow, blue, purple, gray, brown。此处,选取在文化内涵方面最具相似性的红色和黑色为例。

1.汉语中“红”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喜庆、成功。比如:人们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大红灯笼高高挂”暗指“欢乐、喜庆”。同样,古典名著《红楼梦》虽是悲剧,但“红楼”的喻义却是繁华、快乐。

像汉语一样,英语中“红”也可作抽象化的引申,喻指与红色紧密相连的事物属性。如to paint the town red中的“red”指狂欢喜庆,但蕴含喧闹意味;又如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the kind of courtesy or deference shown to persons of high station”,是由“red carpet”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它所代表的事物属性:隆重,高贵。

2.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

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上总把黑色与“坏,不好,黑暗,邪恶,奸诈”等联系在一起。如在汉语中“黑帮,黑道,黑话”常指匪帮、匪盗的行径,以及他们所说的语言。在早期白话小说中的“黑店”常使人联想到“杀人劫货的客店”。而英语中,人们对“黑”所产生的联想与汉语差不多,black表示“不幸,灾难,厌恶,愤怒,阴沉”等意义。比如,black sheep(败家子,害群之马);开学第一天,学生称为black Monday(黑色星期一)等。甚至于有的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完全对等,比如:black market(黑市,指非法交易),black hand(黑手党),black hearted(黑心肠的)等。

当然,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及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提醒学生注意。

三、汉英隐喻修辞在文化内涵上的暗合

由于人类自身和其生存环境存在着很多共性,所以汉英语言中隐喻的喻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思维中,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从原始社会起对世界的描述和认识就不可避免地要借用人本身或人类活动的有关词语。英语词汇中有:the mouth of river, the tongue of fire, the lip of a bowl, the teeth of a saw, the leg of a table等。汉语中对应的有:“河口”、“火舌”、“碗边”、“锯齿”、“桌腿”等。

世界各民族对许多动物形象及其喻义往往也会出现一致的认知或相似的联想,造成英汉语言文化中一些动物喻体语用含义的偶合或相似形象。例如:a bird’s-eye view(鸟瞰),as grace as a swan(优雅若天鹅),as stupid as a donkey(笨得像头驴)等。由此可见,在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的喻义基本相似,甚至是完全对等的。

此外,人类除了使用语言描述认知的世界外,还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看法。人类的许多行为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因此这种概念隐喻思维模式具有普遍性。例如在英语和汉语中,“Argument is war.”,“辩论是战争”都属于隐喻。在辩论中通常有对立的双方,如同在战争中一样。其中一方会“赢(win)”,“攻击(attack)”,“击毁(demolish)”,“击败(wipe out)”,“击溃(shoot down)”另一方。

所有的隐喻都是从一种所指意义中被抽象出来的,并把被抽象出来的特点归属到另一种所指意义上去,目的是为了阐释或是使意义生动。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文化的认知。了解这种相似性,必然对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大有益处。

四、结语

在实际的语言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必定要面对文化教学这一难题。面对纷繁的文化现象,找到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共通之处,对于帮助学生增加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提高其交际能力,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从语用的角度来看, 文化教学应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找到汉英语言文化的暗合之处, 既能帮助教师轻松应对文化教学, 又能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文化内涵并提高其交际能力。本文从带有较强文化色彩的谚语、颜色词和隐喻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英语言文化的暗合,大学英语教学,谚语颜色词,隐喻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骆世平.英语谚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顾嘉祖主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化中的隐蔽文化[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8: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应对策略

本文分析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中式英语;汉英翻译;应对策略

H319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环境下,中国涉外交流活动的日渐频繁推动了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翻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国内大部分译员都以汉语为母语,根深蒂固的中式思维模式使他们在汉英中难免出现中式英语现象。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可能使用中式英语,英语水平较高的译员也可能难以避免,但在英语本族语者看来它是难以理解或不可接受的。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翻译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英语在中国正在大范围普及,但是真正精通这门外语的中国译者为数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式英语泛滥,对中外交流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中式英语进行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中式英语的出现的原因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语言干扰或者影响。 迁移又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相似,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相反,如果目的语和母语存在差异,学习者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就会盲目套用的表达习惯或模式,因此出现错误,这就是负迁移。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个主要障礙,起着“干扰”作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习者设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母语系统,然后才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但这第二语言习得系统并不完善,并且是寄生在母语系统上的,所以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母语的存在,有其自己的固定形式。中国人学英语,尤其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母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特有的诸多特征,总是被学生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现象相当普遍,体现在词汇、词组及句式等各个层面。下面将通过实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词汇层面

1.望文生义

英汉语在词汇意义上存在不完全对应关系,每个中文词语可能有不止一个英语对等词,这就要求译者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寻找较合适的英语对应表达方式,并注意搭配和用法。望文生义或生搬硬译就要闹笑话。

例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把人看作高于一切……

Ever since ancient times,Chinese people have never considered that human beings are higher than other creatures.

仔细阅读原文,不难看出此“高于”并非指具体的高度,而是抽象意义上的“地位高于”。“superior to”和“a supreme creature”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像这种望文生义的“中式英语”还有很多,它经常会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啼笑皆非。

2.词语冗余

汉字中语义重复的说法,在汉语为母语者眼中丝毫没有不妥。然而,讲求严谨、注重逻辑的英语则十分忌讳语义重复。

例如:道路崎岖不平。

The road is rough and bumpy.

上例中的汉语原文十分自然,译文则显累赘。“崎岖不平”乃汉语互文见义表达,同时也是出于协调平仄效果的考虑,中国人觉得并无不妥。而在译文中,rough与bumpy却属于明显无意义重复,英美人并不认可。

(二)句式层面

汉英翻译中译文质量不高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把握住英汉句子结构的不同之处,译文汉语句子结构痕迹明显。我们知道,英语大量使用定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句子主干结构突出,各部分之间通过关联词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层次明显。而汉语多用并列动词或并列分句,句子里并列关系居多,层次不甚明显。例如:

园内有亭台楼阁,有池塘和假山,景点超过40个,每天至少有一万人在园内游览。

With pavilions, halls, chambers, towers, ponds and rockeries,it has more than 40 scenic spots. Atleast10,000 people visit the garden everyday.

原文中,前两个分句“有亭台楼阁”、“有池塘和假山”对第三个分句中“景点”的说明,属于次要部分。而第三个分句和末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译文应该把次要的部分用从句处理,这样就能显出层次,突出句子的重点。

三、应对中式英语的策略

首先为了避免译者在翻译时凭字典中对应的词死译,译者在学习英语时要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要大量接触和输入目的语。只有广泛阅读地道的英语,才能对其理解、记忆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才不致于受到更多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其次是语法知识。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说出来的句子,译出来的文章肯定是中式英语。在学习语法知识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中英文语法之间的差别。如词汇的差异、表达的差异、句子语态和语序的差异等方面。通过比较,更深刻地理解英汉翻译时的具体方法,已达到翻译出准确的句子的目的。

另外英语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中国的学生经过十余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不少词汇,基本的语法知识也很全面,但是为什么总是翻译出中式英语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者在进行交际或者是书面翻译时,往往用汉语的句子做底稿,接着按照汉语的句子按部就班的逐词翻译,说出的英语明显带有汉语生拉硬扯的印迹。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要想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不仅要掌握基础的词汇、语法知识,更要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及文化差异,根据具体的情况及上下文来确定正确的翻译方法,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和表达,以翻译出地道的英语,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四、结语

中式英语是汉译英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是学习者在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缺乏的情况下采取的补偿措施。学习者只有大量增加目的语语言材料的输入,培养语感,并且加强英汉对比分析的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使自己的译文为英美人士认可、接受,才能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张艾莉.也谈“中式英语”[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4).

上一篇:奶香沁人心脾小学作文下一篇:武乡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