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2024-04-13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精选8篇)

篇1: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试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 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 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急救措施:由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做好预防及急救 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

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 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 ml,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 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试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 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 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急救措施:由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做好预防及急救 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

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 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 ml,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 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篇2: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一、静脉输液常见的过敏反应有

1、热源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输液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伴頻危感,喉头水肿等。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口唇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症状:有痒感,荨麻疹等。

三、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换输液器及所输液体,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就地平卧,进行急救。同时我们一定想办法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如果患者突然晕倒,大汗,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判断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想到盐酸肾上腺素(副肾)0.5ml-1ml皮下注射,小儿酌减,可每隔30min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期。

3、改善缺氧症状,吸氧。严重发生抽搐的患者,应解开衣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抑制时,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注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应立即测患者生命体征(T、P、R、Bp).报告医生,地塞米松5mg-10mg加滴管,氢化可的松200mg加5%-10%葡萄糖500ml静滴。根据病情给血管活性药物,例如多巴胺;给抗组胺类药,例如扑尔敏、非那根肌注等。

5、心跳骤停的处理,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6、记录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症状、所用药物及护理措施等。

7、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执行者应口头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方可执行。用药时,应两人核对,夜间护士一人值班,应与医生共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使用。抢救完毕,保留抢救所用的空安掊,嘱医生补开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丢弃。

四、输液室常见过敏反应的处理

1、先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

2、立即平卧。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患者进抢救室。如情况不允许,放倒输液室椅子,使患者平卧。

3、过敏症状明显如全身荨麻疹,喉头水肿,应当机立断,地塞米松10mg加滴管。

4、胸闷、气短的吸氧2L/每分,测生命体征。

5、遵医嘱给药。

篇3: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1 过敏反应机制

1.1 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类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由于组成较小, 其分子量也非常小, 因此并不具备抗原性, 只是属于半抗原。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 青霉素分解物容易和蛋白质、多肽等分子进行结合形成抗原, 从而引起机体出现过敏反应现象。据研究发现, 青霉素类抗生素抗原不再需要递呈半抗原自身的载体蛋白, 抗原直接与T细胞表面的MHC-肽复合物直接结合。

1.1.1 母核过敏

青霉素类抗生素当中的母核结构是一样的, 都包含了噻唑环与β-内酰胺环, 因此母核结构抗原决定簇分为主要抗原决定簇与次要抗原决定簇。青霉素进行分解时, 自身蛋白和β-内酰胺环相结合, 从而形成青霉噻唑-蛋白质聚合物。另外, 青霉素分子还可以和蛋白质实现共价结合, 从而形成青霉噻唑。过往通常认为青霉噻唑-蛋白质聚合物或抗原决定簇是引起青霉素严重过敏反应因素。但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研究表明, 次要抗原决定簇阳性与荨麻疹的相关性较小,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性较大。因此, 决定簇才是引起严重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因素。

1.1.2 侧链过敏

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一样母核结构, 同时由可以通过各种侧链结构形成各种青霉素。研究表明, 有1/3的患者虽然可以很好完成耐受青霉素钠抑制试验, 但却对阿莫西林过敏。这主要是因为阿莫西林的酰基侧链结构引起的特异性反应。

1.2 杂质过敏

研究表明, 造成过敏反应的源头并不是青霉素的本身, 主要是制剂中的聚合物杂质引起的过敏反应现象。青霉素和蛋白结合的速度非常缓慢, 而且进行结合物之后的抗原性非常低, 青霉素进行发酵时所形成的多肽与青霉噻唑蛋白等物质, 具有比较强的致敏性等, 如果在生过程中没有将这些强致敏性物质去除, 就会成为造成过敏反应的主要来源[2]。由于不同的厂家、工艺与批号, 所掺杂的杂质含量不同, 造成在临床上患者的过敏反应现象时有时无, 造成了治疗上的偏差。因此,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要选用相同相同厂家, 相同批号的产品进行皮试实验。

2 过敏预测

2.1 过敏试验试剂

2.1.1 选用青霉素代谢产物作为皮试试剂

过往在国内临床上普遍使用青霉素作皮试剂, 因此, 在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查时, 容易导致假阴性现象出现, 从而出现漏诊现象。因此, 国内专家经过研究, 成功自制了新型青霉素皮试试剂盒, 通过临床试验发现, 其结果非常准确。新型青霉素皮试试剂盒包括主要和次要决定簇, 选用青霉素代谢产物作为皮试试剂, 与皮试联合, 可有效提高阳性率[3]。

2.1.2 选用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皮试试剂

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侧链结构各异与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不同, 如果仅用青霉素代谢产物进行皮试实验, 结果并不全面。据研究实践表明, 通过对过敏患者采用抗原决定簇、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进行皮试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如下:大部分的病人都对1种以上的抗原决定簇过敏, 其中阿莫西林最多, 过敏患者占总患者的67.2%, 抗原决定簇与氨苄西林过敏的患者分别为12.7%、20.3%。因此, 青霉素类抗生素应是临床中作为皮试试剂的首选。

2.2 过敏的试验方法

2.2.1 体内试验

在国内, 过往普遍使用皮内试验进行过敏试验, 虽然运用的成本低, 而且有效, 但容易引发致命性过敏反应严重限制了发展的前景。目前, 研究表明, 用500m L青霉素皮试液进行快速斑贴试验, 如果试验的结果为阴性, 再用该皮试液做皮内试验, 这样的试验方法比较安全。

2.2.2 体外试验

目前, 国内进行体外试验的主要方法有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在临床上,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是一种比较好的体外试验方法, 尤其是对有过青霉素敏史但又必须使用进行青霉素治疗的患者, 另外, 如果与皮试进行联合使用, 还可以有效弥补漏诊率[4]。

3 用药选择与管理

3.1 母核过敏者, 重选抗菌药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母核结构产生过敏反应, 也就是指该患者对所有的青霉素类抗生素都会产生过敏, 因此, 不可以再使用任何青霉素类抗生素。通常建议使用其他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比如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 但该类药物成本较高, 毒性较大, 疗效较差。

3.2 侧链过敏者改用其他侧链结构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某侧链产生过敏反应, 也就是指该患者只是对该药或与该药侧链结构相同的药物产生过敏[5]。因此, 在不换药的前提下, 可选用其他侧链结构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综上所述, 青霉素的核结构与青霉素的侧链结构是引起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临床过敏使用的过程中, 要适当添加过敏成分, 并结合过敏试验的主要方法进行试验, 提高试验预测的准确性, 才可以更好地将青霉素类抗生素运用到临床上, 起到了降低成本、降低毒性以及提高疗效的作用。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杀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 不仅杀菌性强、毒性较低, 成本还非常低。在临床上治疗肺炎、破伤风、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极强, 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 在临床上的使用都比较慎重。因此, 对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同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机制、预测以及用药选择与管理, 降低过敏反应, 实现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青霉素,抗生素,过敏反应,过敏预测,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姜力群, 嵇元欣, 刘晶锦, 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J].药学进展, 2008, 2 (9) :62-68.

[2]乔海灵, 郜娜.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C].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2008, 11 (18) :12-16.

[3]乔海灵, 田鑫, 杨静, 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与诊断的临床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3, 4 (23) :160-163.

[4]王东晓, 朱曼, 王欣荣, 等.基于药品说明书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C].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1, 11 (9) :7-11.

篇4: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用药后7-12天发生症状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

3各器官组织的过敏反应:(1)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1立即停药患者就地平卧进行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病儿酌减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毫升直至脱离危险如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术3维持呼吸给与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4抗过敏根据医嘱立即给予地赛米松5-10毫克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如肌内注射异丙嗪25-40毫克或苯海拉明20毫克5补充血容量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下降不回升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物6纠正酸中毒7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记录

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1保持无菌操作环境的清洁在进行无菌操作前30分钟应停止清扫工作并减少走动以防尘埃飞扬导致污染2工作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应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并剪短指甲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摆放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内一经取出虽未经使用亦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包外应标明无菌物品的名称及灭菌日期无菌包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保存期一般为7-14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均应重新灭菌5取用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持物镊未经消毒的用物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手前臂应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6一切无菌操作均应使用无菌物品禁用未经灭菌或疑有污染的物品7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

试叙述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根据需要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内容主要有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等2保持呼吸道畅通:鼓励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痰液咳出昏迷病人应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吸出痰液定时进行雾化吸入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3保证病人安全:对昏迷谵妄病人应注意安全需要床档或保护用具对于牙关紧闭者可用张口器舌钳保护不被咬伤4加强基础护理:应加强对口腔皮肤眼睛的护理1)眼睛的护理:为了防止眼角膜的干燥溃疡及结膜炎的发生可涂抗生素眼药膏或盖凡士林油纱布2)口腔护理:为避免口腔炎症口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的发生每天2-3次口腔护理以保证口腔卫生3)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个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4)肢体被动活动;病情允许每天2-3次为病人做肢体屈伸施展的运动5补充营养及水分:为保证危重病人营养及水分的摄入维持体液平衡应设法增进病人的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法或完全胃肠外营养6维持二便通畅:如有尿潴留可用无菌法导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若有便秘应帮助解除7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出现扭曲阻塞受压脱落等现象有些导管不得有逆流以防感染8保持病人最佳心理状态:危重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悲伤消极多疑绝望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较好心理状态 常用卧位有几种其适用范围有哪些?

1仰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中凹卧位屈膝仰卧位。去枕仰卧位:适用于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患者需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需预防因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患者因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及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时放松腹肌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面2侧卧位:适用于1)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肉注射配合胃肠镜检查等2)与仰卧位交替便于擦洗和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3)对单侧肺部病变者使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3半坐卧位:适用于1)胸腔疾病腹部创伤或心脏病患者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向站立过渡4坐位:适用于左心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5头低足高位:适用范围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咳出2)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流出3)跟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防止下滑4)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6头高足低位: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做颅骨牵引2)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开颅术后7俯卧位:适用范围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仰卧或侧卧的患者3)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8膝胸卧位:适用范围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治疗2)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9截石位:适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试述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2加强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1次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3)观察治疗效果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与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4促进病人舒适鼓励休息安置舒适体位调节室温及避免噪音以保证病人能安静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及时为高热病人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5安全护理: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应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约束带固定病人6心理护理;发热病人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与精神安慰 试述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度以下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者禁忌肛温测量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3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青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泄4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洗5新入院病人每天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正常者改为每天测量2次6手术病人术前1天晚上8时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试述周围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2根据病情需要安排输液顺序合理分配药物3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从小静脉开始穿刺4输液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对于刺激性强的或特殊药物应确认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输入6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对有心肺肾疾病的病人老年病人及婴幼儿以及输注高渗含钾或升压药液的病人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7输液过程中要观察滴入是否通畅有无溶液外溢并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输液反应8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要严格掌握留置时间,一般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3-5天最好不要超过7天。

试述静脉输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2无论是输全血还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无同型血可选用O型血输给病人AB型血的病人处可接受O型血外还可接受其他异型血型的血(A型和B型)但要求直接交叉配血试验阴性(不凝集)而间接交叉试验可以阳性(凝集),但只宜少量输入,一般量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且醒昏迷又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常以某种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的存在或消失作为判断昏迷深度的指标浅昏迷时对强刺激有反应而上述反射减弱深昏迷时对各种强烈刺激均无反应上述各种反射消失。疗肺癌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肺癌。

简述病情观察的内容?

1一般情况的观察2生命体征的观察3意识状态的观察4瞳孔的观察5心理状态的观察6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 试述正常成人机体每天进出供氧不足2血液性缺氧特点是因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抑制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而引起组织缺氧3循环性缺氧特点是因组织血流量减少是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又称低动力性缺氧4组织性缺氧因组织要放慢输入速度3病人若需要再次输血,则必须从新做交叉配血试验以排除机体已产生抗体的情况。

试述急性肺水肿的紧急处理原则:

1将病人半卧于床或坐在椅子上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安慰病人以减轻其焦虑不安2镇静吗啡5-10mg肌肉注射可减少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减少耗氧量但可抑制呼吸昏迷严重休克痰多者忌用3给氧间歇或面罩加压给氧效果好泡沫多时可再湿化瓶内加50%的乙醇以减轻肺泡表面张力减轻呼吸困难4血管扩展药的应用可用硝酸甘油0.5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服也可用硝普钠5-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严格控制速度滴速在8-30滴/分5利尿强心药的应用可用毛花苷丙0.4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60ml缓慢静推6氨茶碱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

何为谵妄嗜睡昏睡和昏迷? 1谵妄病人意识不清并伴有躁动不安错觉幻觉或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2嗜睡是一种病理性的倦睡可被唤醒一旦刺激移去后又迅速入睡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应引起重视3昏睡较嗜睡深较昏迷浅的意识障碍状态施以刺激可唤醒昏睡时各种反射均存在如角膜瞳孔和腱反射4昏迷意识完全消失施以刺激不可能唤

输血反应中发热反应的原因和护理措施

原因:1致热源:血液保养液血袋或输血器被致热源污染2细菌污染:输血时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污染3免疫反应: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护理措施: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一次性输血器2处理: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与对症处理如高热血压受那些因素影响?

1心排血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反之降低2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反之降低外周阻力瘦小动脉半径的影响小动脉半径变小时外周阻力增加反之减少3大动脉弹性主要影响脉压老年人大动脉弹性降低时脉压增大4心率如搏量不变心率加快则使收缩压升高如果心率太快超过180次每分则心室舒张不完全可时舒张压升高更明显只是脉压降低5血量/容量的比值比值增大则充盈压升高反之降低血压降低。简述异常呼吸的类型? 频率异常:如呼吸过速(大于24次/分)或呼吸过缓(<10次/分)2深度异常入深度呼吸(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酸中毒)和浅快呼吸3节律异常如潮式呼吸和间断呼吸4呼吸音异常如蝉鸣音呼吸和鼾声呼吸以及呼吸啰音等5呼吸困难如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

试述雾化疗法的主要适应症?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咳嗽稀释痰液帮助去痰2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是呼吸道畅通治疗哮喘等疾病3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在胸部手术前后4湿化呼吸道配合人工呼吸器使呼吸道湿化5治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将输血装置剩余血连同贮血袋送检

导尿术的注意事项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按无菌操作进行以防尿路感染2选择光滑通畅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动作应轻柔以防损伤尿道粘膜3为女病人导尿时如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4若膀胱高度充盈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毫升因为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血液下降而虚脱又因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5如需留置导尿管者要妥善固定导尿管6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护理:1)随时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水量的平衡情况

正常成人每天饮水约1200毫升食物含水约1000毫升机体代谢产水300毫升左右总共约2500毫升每天通过肺排水量约350毫升经皮肤蒸发和出汗排水约500毫升随粪便排水150毫升随尿排水1500毫升左右总共排出2500毫升机体每天进出水量大致相等从而保持动态平衡

何谓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5毫摩每升称为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毫摩每升称为高钾血症 为什么长期输入0.9%氯化钠溶液可引起低钾血症

若长期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原尿中Na+浓度增高导致远曲小管的Na+-K+交换量增加故钾从尿中丢失过多从而引起低钾血症

试述输入库存血导致高钾血症的机制

因为库存血中红细胞裂解将钾释放出来库存时间越久血钾越高一般库存2周血钾增加4-5倍库存3周后血钾可高达10倍因此输入大量库存血会导致高钾血症。

何为缺氧 有哪四种类?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生异常变化此病理过程称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的变化可分为四种类型1低张性缺氧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组织防止导尿管脱出扭曲受压以利尿液引流2)每天定时更换导尿袋及时倾倒尿液记录尿量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3)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擦洗尿道口每天1-2次如分泌物过多可先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擦洗,男病人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擦净龟头及包皮污垢4)保持导尿管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时观察尿液有无异常每周做尿常规检查一次5)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在拔管前可做间歇引流管夹管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

氧气吸入的适应症

1肺活量减少因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者如哮喘支气

中毒细胞损伤等因素引起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缺氧。何为呼吸衰竭?

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何谓肝性脑病?严重肝病时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为什么肝性脑病的病人禁忌用肥皂液灌肠?

因肥皂水是碱性导致肠内呈碱性使铵离子转换为氨气氨气增多吸收入血后可使血氨升高促进肝性脑病病情加剧。何为心博骤停?

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若现场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则有可能恢复。什么是呼吸衰竭?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管肺炎或气胸等2心肺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呼吸困难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麻醉剂中毒或co中毒等4昏迷患者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患者5其他某些外科手术前后患者大出血休克患者分娩时产程过长或胎儿心音不良等

食管的三个狭窄

食管入口处距切牙约15cm,平气管分叉处距切牙约25cm,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处距切牙约40cm

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 1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2向管内注入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左上腹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无气泡逸出

怎样为昏迷患者插管

插管前先协助患者去枕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约15cm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将胃管沿后壁滑行缓缓插入至预定长度 三查七对的内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计量方法时间

输血前的三查八对是什么 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病区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血量

输血的禁忌症有哪些

1急性肺水肿2肺栓塞3充血性心力衰竭4恶性高血压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中输液反应有哪些

1发热反应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3静脉炎4空气栓塞5液体外渗

常见输液故障中液体不滴的原因有哪些

1针头滑出血管外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3压力过低4静脉痉挛5针头阻塞 临床补液原则

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2先快后慢3宁少勿多4补钾四不宜 常用灌肠溶液量和温度是多少 溶液量:成人每次500-1000ml,小儿每次200-500ml,1岁以下小儿每次50-100ml。溶液温度:以39-41摄氏度为宜,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时用4摄氏度 简述发热程度可划分为哪几种?分别是多少度

1低热37.3-38.0摄氏度2中等热38.1-39.0摄氏度3高热39.1-41.0摄氏度4超高热41摄氏度以上

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和三个狭窄

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 骨折病人进行急救时应掌握哪些原则

1抢救生命2包扎伤口3妥善固定4迅速转运

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脉搏:60-100次每分,呼吸:16-20次每分,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30-40mmHg 小量不保留灌肠的常用溶液“1.2.3”溶液

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 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各方面都保持好状态或最佳状态。要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道德方面都保持完好

状态或最佳状态才称健康。舒适:指处在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个体所具有的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自我感觉 压疮:也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称为尿失禁 尿潴留: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称为尿潴留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以前出现阴道流血或下腹痛,子宫颈口未开妊娠产物尚未排除有希望继续妊娠者

清洁:指用清水或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指清除或杀灭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过程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左右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弛张热: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在2.0摄氏度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篇5: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一、发生机制: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映,发生率为5~10/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是: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发挥完全抗原的作用,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的量IgE类抗体。IgE能与肥大细胞核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地结合,所形成的变应原——IgE复合物能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离颗粒。从排出的颗粒中及从细胞内释放出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白三烯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样体分泌增多。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至于初次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则很可能与患者在以往生活中,通过其他方式解除过于青霉素有关的变应原成分有关。

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即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

(4)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实验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2、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液必须现用现配,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

4、严密观察患者

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患者主诉,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5、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床头卡醒目注明,注射薄上注销,同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使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要继续严密观察反应。

一、处理措施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2)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患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此药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3)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如呼吸受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可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如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配合医生准备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 1)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此药为抗过敏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

2)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3)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胺类药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人。

篇6: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临床用药,特点

青霉素是常用的临床抗菌药物, 多用于针对嗜血杆菌、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等多种感染的治疗,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青霉素本身毒性低、活性强、临床疗效稳定且安全, 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情况, 导致部分患者对青霉素产生过敏性不良反应, 影响了治疗效果, 甚至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危害[1]。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卫生院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共发生51例青霉素临床用药发生过敏性不良反应的患者, 现将用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评价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特点,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本院急诊的患者中51例青霉素临床用药发生过敏性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25例, 患者年龄为6个月~74岁。本组所有发生过敏性不良反应患者48例为静脉滴注给药引发, 2例为口服给药引发, 1例为皮下注射引发 (见表1) 。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后立刻停用青霉素类药物, 将患者放平并持续供氧, 迅速进行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 然后肌注非那更25 mg, 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 使用多巴胺维持患者血压状态[2]。抗过敏休克处理措施必须要迅速, 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立即采取心脏复苏和心外按摩等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 17.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记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过敏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血型病型反应和器官或组织过敏反应, 其中皮肤过敏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呼吸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 (见表2) 。本组51例过敏性不良反应患者经抢救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

3讨论

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主要是对患者使用青霉素的过程中引发患者产生不适, 多表现为皮肤过敏, 严重的能够导致患者休克。相关文献报道显示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7%, 死亡率达到0.0015%[3]。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需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防止病情恶化。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10岁的儿童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几率明显高于成年人, 而相关文献报道则显示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4]。从表1统计结果来看, 除<10岁的儿童外, 其余各年龄段患者分布较均匀, 主要是由于儿童使用青霉素频率较高, 而且成年人由青霉素过敏史的在用药中也得到注意, 这也是成年人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儿童的一个原因。

从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引发方式来看, 多数患者为静脉滴注给药 (94.12%) 。由此可见静脉滴注给药为诱发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的最主要方式。从不良反应类型及症状表现上看, 青霉素过敏极易引发患者皮肤、呼吸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影响, 严重时需要及时抢救[5]。

总之, 青霉素抗菌效果虽然良好, 但是用药过程中风险较大, 医务人员需要重视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 尤其对于用药前皮试、用药剂量、给药速度和方式进行控制, 避免青霉素过敏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 肾上腺素是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最佳药物, 患者发生休克时需要及时注射并采取相关急救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2]刘劲威.青霉素不良反应50例分析.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2A) :41-42.

[3]吕华静.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海峡药学, 2010, 22 (11) :262-263.

[4]刘晓燕.18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6) :31-33.

篇7: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 2月我院进行青霉素皮试1 8 4 0例, 男9 1 0例, 女9 3 0例;年龄1~9 2岁, 平均 (50.2±16.3) 岁;均有青霉素应用指征, 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

1.2 皮试方法

青霉素皮试液配制参照《护理学基础》[1], 含青霉素200U/ml, 查对姓名, 选择前臂掌侧下1/3偏外处为皮试处, 以75%乙醇棉签消毒注射部位1遍, 消毒直径5~6cm,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10°刺入表皮与真皮之间, 注射0.1ml皮试液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 直径0.5cm左右,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1.3 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1) 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2) 阳性:皮丘红肿, 硬结直径大于1.5cm, 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0cm, 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 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和周围红斑直径大于1cm, 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或全身过敏反应。 (3) 可疑阳性:在无全身反应的情况下, 出现以下两项及以上:皮丘轻度增大, 抚摸时为规则圆形;红晕直径增大且范围在1~1.5 cm;周围有小的伪足;出现少量小的丘疹。 (4) 假阳性:如疑呈假阳性, 采用生理盐水等渗溶液在对侧皮试, 结果一致判断为假阳性。

2 结果

184 0例皮试患者中阴性171 6例 (93.3%) , 阳性4 2例 (2.3%) , 可疑阳性82例 (4.5%) 。82例可疑阳性患者中男20例, 女62例;儿童34例 (41.5%) , 老年人30例 (36.6%) , 青壮年18例 (22.0%) 。可疑阳性者中: (1) 发热32例 (39.0%) , (2) 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14例 (17.1%) , (3) 饮酒5例 (6.1%) , (4) 皮试液室温下存放时间过久3例 (3.7%) , (5) 皮试操作过程中误入皮下2例 (2.4%) , (6) 做皮试和皮试判断者不是同一人3例 (3.7%) , (7) 医务人员怕麻烦而不愿再做对照试验15例 (18.3%) 。67例可疑阳性者应用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后证实为假阳性60例 (89.6%, 60/67) 。

3 假阳性原因及护理对策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其致敏物质是青霉素本身的降解产物青霉素噻唑、青霉素烯酸以及聚合物。为防止过敏反应, 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目前青霉素皮试用液、阳性判断标准以及操作方法都已规范化, 该方法简便快捷, 但假阳性率较高。

3.1 受试者因素

体温升高, 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阿托品等, 或饮酒后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潮红, 不易判别皮丘周围红晕的大小可出现假阳性[2]。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尚未完善, 怕痛、过度紧张可出现应激反应, 皮肤局部轻度发红, 甚至出现呼吸加快、出汗、恶心、晕针的全身症状。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 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功能降低, 易导致体内蓄积发生毒性反应;皮试后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出现红晕, 皮丘增大, 表现为假阳性[3]。本组可疑阳性者中儿童、老年人占78.0%。寒冷、饥饿等也能促发过敏反应。

护理对策:正确评估受试者情况, 如患者体质虚弱、睡眠不足、空腹、饥饿、心理紧张、情绪低落等, 此时皮试出现的阳性反应要严格区分为变态反应还是应激反应。患者处于高热持续期时皮试阳性率较高, 可待高热消失或进入退热期, 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再进行皮试[4]。

3.2 皮试液配制及操作不规范

皮试液过期或在室温下存放时间过久, 产生的青霉素噻唑蛋白作为抗原物质可刺激人体产生过强的免疫反应, 使皮试呈假阳性。酒精消毒皮肤后未干即穿刺, 过多的酒精随针头进入皮肤, 由于酒精对皮肤的刺激, 皮丘四周红晕增大, 造成过敏假象。皮试液剂量浓度不准确, 配制的皮试液浓度高于理论浓度。皮试操作过程中误入皮下。做皮试和皮试判断者不是同一人导致判断失误。

护理对策:规范皮试操作, 正确配制青霉素皮试液。皮试液选用生理盐水配制, 因其刺激性小, 可避免产生假阳性。将皮试液放置于阴凉处, 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皮试方法要正确, 技术要熟练, 选用前臂掌侧面下1/3或1/2处偏外侧做皮试点, 而不采用正中部, 因该处皮下血管丰富, 肌腱突出, 注射吸收不好。注射0.1ml皮试液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 直径0.5cm左右,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3.3医务人员自身因素

部分医务人员怕担责任而放宽了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标准, 在明知可能是假阳性的情况下, 怕麻烦而不愿再做对照试验, 宁愿错判为阳性也不判为阴性, 从而影响用药, 本组占18.3%。

护理对策:提高护士职业素质,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规范判断标准, 严格执行试验方法, 操作力求准确无误, 确切判断试验结果, 排除人为干扰。结果的判断要结合病史, 青霉素皮试可疑阳性时可在做好必要抢救准备的同时做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保证正确及时用药。青霉素皮试必须强调谁操作、谁观察、谁判定, 严禁变班观察或委托他人观察。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211.

[2]谢秋艳, 袁海灵.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3 (3) :297.

[3]张建波.婴幼儿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假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药业, 2012, 2l (l9) :103.

篇8: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儿80 例作为治疗组, 均符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均有发热、不规则热或弛张热, 7 ~ 10d的平均热程; 均伴有咳嗽, 主要是阵发性干咳, 有时出现较少的白色黏痰, 且晨起或夜间较明显; 肺部听诊时出现干啰音、中小湿啰音、呼吸音降低现象。排除哮喘家族史与发作史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 各40 例。治疗A组中男22 例, 女18例; 年龄0. 6 ~ 12. 0 岁, 平均 ( 8. 4 ± 1. 7) 岁; 病程4 个月~ 2 年, 平均 ( 1. 1 ± 0. 5 ) 年。治疗B组中男24 例, 女16例; 年龄0. 7 ~ 12. 0 岁, 平均 ( 8. 6 ± 1. 3) 岁; 病程3 个月~ 2 年, 平均 ( 1. 1 ± 0. 3 ) 年。另选取同期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80 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3 例, 女37 例; 年龄0. 4 ~ 11. 0 岁, 平均 ( 8. 1 ± 0. 7) 岁; 病程5个月~ 2 年, 平均 ( 1. 3 ± 0. 6) 年。3 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3 组患儿均测定肺部支原体抗体 ( MP - IgM) , 即患儿确诊后均抽取静脉血2ml, 血清分离采取2000r/min离心15min, 保存在冰箱中等待检测, 冰箱温度为- 20℃ ; 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血清MP - IgM水平;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诊断试剂盒测定MP - IgM滴度; 颗粒凝集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实施严格操作。

治疗B组患儿予以常规方法治疗, 以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为依据予以止咳解痉药治疗。

治疗A组患儿予以止咳解痉药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红霉素注射液 ( 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6020774) 30mg·kg- 1·d- 1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静脉滴注, 2 周为1 个疗程; 阿奇霉素分散片 (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7906) 10mg·kg- 1·d- 1, 1 次/d, 连服3d后停服4d为1 个疗程, 治疗4~ 6 个疗程。治疗期间予以尿常规检查, 1 次/ 周, 注意检查天冬酸氨基转移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若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药并进行处理。

1. 3 观察指标 ( 1) 3 组患者MP - IgM测定结果: 实验室阳性诊断标准: ≥1∶ 160 滴度为MP - IgM阳性。 ( 2) 临床疗效: 显效: 治疗后患儿临床体征与相关症状消除, 病原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正常, 少数情况会出现轻度发作, 但疾病可自行缓解, 无需药物治疗; 有效: 治疗后患儿临床体征与相关症状明显好转, 尚不能停止用药; 好转: 治疗后患儿临床体征与相关症状有所好转, 尚不能停止用药; 无效: 治疗72h后患儿临床体征与相关症状未好转, 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 好转率+ 有效率+ 显效率。 ( 3) 观察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MP - IgM阳性率 治疗组患儿MP - 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2. 2 临床疗效 治疗A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治疗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5. 54, P < 0. 05, 见表2) 。

2. 3 不良反应 治疗A组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 治疗B组患儿出现心律失常2 例, 胃肠道反应2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 。治疗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4. 21, P < 0. 05) 。

3 讨论

小儿过敏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 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隐匿性哮喘, 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 具有和典型支气管哮喘同样的发病机制, 属慢性气道炎症。小儿过敏性咳嗽由IgE介导, 其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 炎性递质、细胞因子及多种细胞 ( 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 参与[4]。临床治疗因患儿哮鸣音不明显常出现误诊、失治、误治情况, 受支气管狭窄程度影响, 对变应原的吸入或与气道刺激物长期接触对气道反应活动亢进不大。肺炎支原体作为微生物, 介于病毒与细菌间, 患儿感染后可引起气道高反应状态, 直接损伤气道上皮, 诱导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0 及白介素6 等表达。IgE的产生在免疫反应中十分有利, 减少抑制IgE的 γ 干扰素、白介素2, 导致IgE不断增加, 与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受体结合[5]。

目前, 小儿过敏性咳嗽中肺炎支原体的诱发机制尚不明确, 具体如下: ( 1) 感染后肺炎支原体能定居繁殖于气道上皮细胞, 通过超抗原形式诱发炎症细胞浸润, 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 炎性细胞的聚集对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释放具有促进作用, 对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行调节与介导, 导致炎性反应发生于气道上皮部位、肺部血管周围, 间质纤维化, 改变平滑肌结构。细胞因子具有清除肺炎支原体的作用, 但免疫细胞在肺炎支原体反复感染下会增殖, 造成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 ( 2) 向呼吸道黏膜表面侵入后, 利用顶端结构P1 蛋白肺炎支原体能在呼吸道纤毛与上皮黏附并固定, 推动细胞毒反应的发生, 上皮细胞出现溶解和肿胀, 进而坏死并脱落, 减缓了微绒毛的运动, 结构变形和摆动停止, 气道上皮受到刺激最终引起慢性炎症。 ( 3) T淋巴细胞亚群受感染后会发生紊乱, 极大地减少了辅助T细胞, 抑制了T细胞, 引起比例失调, 造成小儿过敏性咳嗽[6,7]。

临床大量研究证实, 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能清除体内致病菌, 有效控制咳嗽。阿奇霉素分散片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控制释放组胺等物质, 抑制白介素5 及凋亡嗜酸粒细胞的产生, 缓解气道炎症并调节气道高反应性, 具有镇咳、抗炎的作用[8]。另外, 药物学特性方面, 阿奇霉素分散片易吸收, 能在各组织中快速分布, 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 且不良反应少, 不影响患儿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儿MP - 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A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治疗B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B组, 有显著差异。表明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儿80例作为治疗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 各40例。另选取同期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B组患儿予以常规方法治疗, 治疗A组患儿予以止咳解痉药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观察3组患者MP-Ig M测定结果、治疗A组与治疗B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MP-Ig 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A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治疗B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肺炎, 支原体,咳嗽,儿童,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代育中.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7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3, 35 (11) :1683-1684.

[2] 陈皋.孟鲁司特纳联合匹多莫德治疗30例儿童过敏性咳嗽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7) :55-56.

[3] 曲沛, 徐新民, 赵苗苗, 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提示性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 (4) :601-603.

[4] 尹立岩, 华春珍.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 (5) :108-110.

[5] 李素荣, 牟京辉, 常丽, 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30例胸部CT表现及转归[J].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 (3) :211-215.

[6] 陈璐, 陈艳萍, 黄建宝, 等.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3) :66-68, 75.

[7] 陈静波, 胡华元, 张寿山.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2013, 19 (8) :1518-1519.

上一篇:酒店员工首次培训总结报告下一篇:星村小学2012年安全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