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2024-04-29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通用9篇)

篇1: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的治疗,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大3%-6%。因此,在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制品前必须先做好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一般采用皮内试验法)

1、皮试剂量:青霉素过敏试验液的剂量以1ml含200-500单位的青霉素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入0.1ml含青霉素20-50单位,20分钟后观察试验的结果

2、结果判断

(1)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2)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试验结果为阳性者禁用青霉素,并应在医嘱单、病历卡、体温单、床头卡、注射卡上的醒目位臵标明“青霉素阳性”,同时告知本人及家属。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有三种)

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

(1)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即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②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灰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表失禁等。

④皮肤过敏症状:可有荨麻疹,瘙痒等。(2)急救措施: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

①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②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 ml,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③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④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⑤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⑥若发生呼吸心跳聚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施行体外按压,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灯急救措施。

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臵提供依据。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发生症状,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腹痛等。

3、各器官和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瘙痒、荨麻疹,严重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凡是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2、认真做好青霉素皮试,20分钟看结果,局部红肿,发痒,皮丘直径〉1cm,为阳性,不能注射青霉素;

3、做青霉素皮试前一定要进食,不宜空腹;

4、青霉素药液应现配现用;

5、更换批号、剂型,间隔3天未用药必须重做皮试;

6、严格掌握适应症,不滥用青霉素;

7、备齐急救药品和设备;

8、青霉素注射后,应留观20分钟,没有反应后方可离院;

9、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症状告诉病人及家属,一旦出现症状及时与医院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篇2: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一、发生机制: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映,发生率为5~10/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是: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发挥完全抗原的作用,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的量IgE类抗体。IgE能与肥大细胞核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地结合,所形成的变应原——IgE复合物能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离颗粒。从排出的颗粒中及从细胞内释放出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白三烯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样体分泌增多。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至于初次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则很可能与患者在以往生活中,通过其他方式解除过于青霉素有关的变应原成分有关。

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即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

(4)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实验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2、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液必须现用现配,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

4、严密观察患者

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患者主诉,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5、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床头卡醒目注明,注射薄上注销,同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使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要继续严密观察反应。

一、处理措施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2)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患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此药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3)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如呼吸受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可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如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配合医生准备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 1)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此药为抗过敏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

2)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3)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胺类药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人。

篇3: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 2月我院进行青霉素皮试1 8 4 0例, 男9 1 0例, 女9 3 0例;年龄1~9 2岁, 平均 (50.2±16.3) 岁;均有青霉素应用指征, 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

1.2 皮试方法

青霉素皮试液配制参照《护理学基础》[1], 含青霉素200U/ml, 查对姓名, 选择前臂掌侧下1/3偏外处为皮试处, 以75%乙醇棉签消毒注射部位1遍, 消毒直径5~6cm,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10°刺入表皮与真皮之间, 注射0.1ml皮试液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 直径0.5cm左右,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1.3 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1) 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2) 阳性:皮丘红肿, 硬结直径大于1.5cm, 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0cm, 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 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局部出现中心晕团和周围红斑直径大于1cm, 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或全身过敏反应。 (3) 可疑阳性:在无全身反应的情况下, 出现以下两项及以上:皮丘轻度增大, 抚摸时为规则圆形;红晕直径增大且范围在1~1.5 cm;周围有小的伪足;出现少量小的丘疹。 (4) 假阳性:如疑呈假阳性, 采用生理盐水等渗溶液在对侧皮试, 结果一致判断为假阳性。

2 结果

184 0例皮试患者中阴性171 6例 (93.3%) , 阳性4 2例 (2.3%) , 可疑阳性82例 (4.5%) 。82例可疑阳性患者中男20例, 女62例;儿童34例 (41.5%) , 老年人30例 (36.6%) , 青壮年18例 (22.0%) 。可疑阳性者中: (1) 发热32例 (39.0%) , (2) 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14例 (17.1%) , (3) 饮酒5例 (6.1%) , (4) 皮试液室温下存放时间过久3例 (3.7%) , (5) 皮试操作过程中误入皮下2例 (2.4%) , (6) 做皮试和皮试判断者不是同一人3例 (3.7%) , (7) 医务人员怕麻烦而不愿再做对照试验15例 (18.3%) 。67例可疑阳性者应用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后证实为假阳性60例 (89.6%, 60/67) 。

3 假阳性原因及护理对策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其致敏物质是青霉素本身的降解产物青霉素噻唑、青霉素烯酸以及聚合物。为防止过敏反应, 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目前青霉素皮试用液、阳性判断标准以及操作方法都已规范化, 该方法简便快捷, 但假阳性率较高。

3.1 受试者因素

体温升高, 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阿托品等, 或饮酒后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潮红, 不易判别皮丘周围红晕的大小可出现假阳性[2]。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尚未完善, 怕痛、过度紧张可出现应激反应, 皮肤局部轻度发红, 甚至出现呼吸加快、出汗、恶心、晕针的全身症状。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 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功能降低, 易导致体内蓄积发生毒性反应;皮试后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出现红晕, 皮丘增大, 表现为假阳性[3]。本组可疑阳性者中儿童、老年人占78.0%。寒冷、饥饿等也能促发过敏反应。

护理对策:正确评估受试者情况, 如患者体质虚弱、睡眠不足、空腹、饥饿、心理紧张、情绪低落等, 此时皮试出现的阳性反应要严格区分为变态反应还是应激反应。患者处于高热持续期时皮试阳性率较高, 可待高热消失或进入退热期, 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再进行皮试[4]。

3.2 皮试液配制及操作不规范

皮试液过期或在室温下存放时间过久, 产生的青霉素噻唑蛋白作为抗原物质可刺激人体产生过强的免疫反应, 使皮试呈假阳性。酒精消毒皮肤后未干即穿刺, 过多的酒精随针头进入皮肤, 由于酒精对皮肤的刺激, 皮丘四周红晕增大, 造成过敏假象。皮试液剂量浓度不准确, 配制的皮试液浓度高于理论浓度。皮试操作过程中误入皮下。做皮试和皮试判断者不是同一人导致判断失误。

护理对策:规范皮试操作, 正确配制青霉素皮试液。皮试液选用生理盐水配制, 因其刺激性小, 可避免产生假阳性。将皮试液放置于阴凉处, 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皮试方法要正确, 技术要熟练, 选用前臂掌侧面下1/3或1/2处偏外侧做皮试点, 而不采用正中部, 因该处皮下血管丰富, 肌腱突出, 注射吸收不好。注射0.1ml皮试液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 直径0.5cm左右,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3.3医务人员自身因素

部分医务人员怕担责任而放宽了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标准, 在明知可能是假阳性的情况下, 怕麻烦而不愿再做对照试验, 宁愿错判为阳性也不判为阴性, 从而影响用药, 本组占18.3%。

护理对策:提高护士职业素质,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 规范判断标准, 严格执行试验方法, 操作力求准确无误, 确切判断试验结果, 排除人为干扰。结果的判断要结合病史, 青霉素皮试可疑阳性时可在做好必要抢救准备的同时做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保证正确及时用药。青霉素皮试必须强调谁操作、谁观察、谁判定, 严禁变班观察或委托他人观察。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211.

[2]谢秋艳, 袁海灵.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3 (3) :297.

[3]张建波.婴幼儿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假阳性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药业, 2012, 2l (l9) :103.

篇4:青霉素过敏试验教学设计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试验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28-02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护理学基础中“青霉素过敏试验”内容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思路

1. 教学内容(任务)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青霉素过敏试验”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第十五章第五节,它主要讲述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制、预防及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拓展,是确保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前提。

2.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中职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

(1) 知识方面:学生从第1学期就开始接触《护理学基础》,前面刚刚学过了注射法,具有了相应的基础知识。

(2) 技能方面:学生多次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已经具备了合作探究学习及表演的能力,但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还欠佳。

(3) 情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3.设计理念

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教材内容与病案有机相结合。以病案—问题—答案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叙述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准确判断青霉素过敏反应并能及时、准确地对过敏者进行急救。掌握青霉素皮内试验法及操作中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与交流、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和演示法,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会与病人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关爱病人,具有高度责任感、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皮内试验法、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2)教学难点:青霉素皮内试验法。

三、教学设计

1. 教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同时辅以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授之于渔”。

(1) 探究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

(2)案例教学法:将临床典型的病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临床情境,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

(4)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临床操作用物并进行规范性的操作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及技能的教学方法。

2. 学法设计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设计学法,加强学法指导甚为重要。

(1)问题学习法: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教材、上网查阅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学习目标明确,效率高。

(2)探究学习法: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开展查阅、讨论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与良好的竞争能力。

(4)观察法:学生通过感官获取知识,提高学生模仿、操作能力。

四、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1)科学分组 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组长1名,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搭配,特别是组长应选能力较强能起到组织协调作用的。

(2)预习新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教材、上网查阅等形式,按要求预习内容并完成表格(见表1)的填写。

2. 课堂实施

(1) 病案导课,激发兴趣(3分钟)

病案:一门诊病人青霉素皮试阴性,在肌内注射青霉素后即感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75/52mmHg,脉搏细速,神志清醒。

通过病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形成4个问题。①病人出现了什么情况?②为什么会出现?③怎么处理?④预防方法?从问题导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題去学习。

(2) 感知问题,合作探究(15分钟)

有了问题之后,教师并不是逐一讲解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围绕病案中所提出的4个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则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帮助。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明确病案中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病人出现了什么情况?)的答案: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过敏性休克;病案中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的答案: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病案中所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怎样处理?)的答案: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病案中所提出的第四个问题(预防方法?)的答案: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汇报,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不能理解的难点,则进入下一个环节。

(3)演示观察,模拟情境(20分钟)

教师演示40万u/支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过程,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并由学生回示80万u/支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过程。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发展技能及观察力。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完成青霉素皮内试验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操作中护士与病人的交流语言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与患者沟通;引导学生对操作中的护士职业形象进行体会。通过播放视频,感知护士的亲切笑容,感受关爱患者的态度,体会护士的职业形象。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5分钟)

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因此,本课设计了由学生小结本节内容,用“我学会了……”句式,教师提示、补充。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5)巩固知识,发展技能(2分钟)

为了巩固、消化本次课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设计了思考题和练习题。①思考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要使用青霉素药物,你知道该怎么做吗?②练习题:病案分析(见教材P267页10题)

3. 课后拓展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预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碘等常用药物的过敏试验,并和青霉素进行比较,完成相关预习作业。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提炼。为了更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本次课采用了框架式板书(见图1):标题居左侧,内容在中间,重点、难点居右侧。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1. 特色。本次课的教学特色,将病案与教学内容有机相结合,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溶入到病案中变得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印象深刻,效果好。

2.亮点。学生表现出对病案极其感兴趣,参与性高,小组合作程度高,讨论热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耐心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挥了主导作用。

3.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病案是关键,如何编制病案,设置疑问,还有待于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篇5: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1)使用青霉素前应询问三史,还必须做过敏试验。来源:

(2)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过敏试验。

(3)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4)试验结果阳性者应禁用青霉素,同时在有关医疗文件上注明,并告知病人或家属。来源:

(5)青霉素应现用现配。

(6)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查对,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每次注射后应观察30min.

2.青霉素皮试液剂量:每毫升含100~500u的青霉素g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即皮内注射0.1ml,含青霉素10~50u.

3.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如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有伪足、痒感为阳性,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来源:

4.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

(1)原理:青霉素结构中的酸根带负电荷,溶于水后负离子含致敏原。当直流电通过时,负离子可以通过负极透人皮下,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变成抗原,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在电极板下皮肤有阳性反应现象。

(2)试验液的配制:将青霉素用注射用水稀释至1ml含1万u青霉素。

(3)操作步骤

①用注射用水或蒸馏水浸湿纱布,擦净前臂掌侧皮肤。来源:

②在电极板方形的负极滴青霉素皮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滴0.25%普鲁卡因试验液一滴,用电极板束于前臂掌侧面,调节松紧度。

③启动开关,待电流稳定后计时5min.试验结束报警,电流中断后整理用物,观察反应。

(4)试验结果的观察:为观察迟发反应可以延长5min,并在注射前再观察一次。

①阴性:青霉素和注射用水的试验处皮肤充血和压迹程度相同,在1~2min后消失,全身无反应。

②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大丘疹,周围充血或不充血。来源:

5.过敏反应表现

(1)过敏性休克

①呼吸道阻塞症状

②循环衰竭症状

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④皮肤过敏症状

(2)血清病型反应

(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6.过敏反应护理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1)病人平卧,以利脑部血液供应,并注意保暖。

(2)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

(3)改善缺氧症状,给氧气吸入、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4)遵医嘱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组胺药等。

(5)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行人工呼吸。

(6)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t、p、r、bp、尿量,并做好病情的动态记录。

二、链霉素皮试液剂量及过敏反应护理

1.皮试液剂量以每毫升含2500u的链霉素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射250u/0.1ml.

篇6: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抗菌作用]

[毒性作用]

1 皮内试验

1.皮试液的配制

2.操作

注入皮内0.1ml,含250单位,20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2 过敏反应及处理

1.过敏反应机理同青霉素(ⅰ型为主,ⅲ、ⅱ、ⅳ型极少见)。

2.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同青霉素,但极少见。轻者可见发热、皮疹、荨麻疹等。毒性反应有全身麻木,肌肉无力,抽搐,眩晕、耳鸣、耳聋等。

3.处理

(1)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同青霉素。

篇7: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一、静脉输液常见的过敏反应有

1、热源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输液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伴頻危感,喉头水肿等。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口唇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症状:有痒感,荨麻疹等。

三、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换输液器及所输液体,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就地平卧,进行急救。同时我们一定想办法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如果患者突然晕倒,大汗,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判断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想到盐酸肾上腺素(副肾)0.5ml-1ml皮下注射,小儿酌减,可每隔30min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期。

3、改善缺氧症状,吸氧。严重发生抽搐的患者,应解开衣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抑制时,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注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应立即测患者生命体征(T、P、R、Bp).报告医生,地塞米松5mg-10mg加滴管,氢化可的松200mg加5%-10%葡萄糖500ml静滴。根据病情给血管活性药物,例如多巴胺;给抗组胺类药,例如扑尔敏、非那根肌注等。

5、心跳骤停的处理,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6、记录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症状、所用药物及护理措施等。

7、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执行者应口头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方可执行。用药时,应两人核对,夜间护士一人值班,应与医生共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使用。抢救完毕,保留抢救所用的空安掊,嘱医生补开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丢弃。

四、输液室常见过敏反应的处理

1、先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

2、立即平卧。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患者进抢救室。如情况不允许,放倒输液室椅子,使患者平卧。

3、过敏症状明显如全身荨麻疹,喉头水肿,应当机立断,地塞米松10mg加滴管。

4、胸闷、气短的吸氧2L/每分,测生命体征。

5、遵医嘱给药。

篇8: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1 病例介绍

[例1] 病人, 女, 68岁, 因“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入院, 既往有颌下淋巴结核史。自诉有青霉素过敏史, 故选用磷霉素给予治疗, 效果差, 且病人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 胃痛剧烈, 后经详细询问家族史、用药史、家族过敏史, 得知病人在20岁左右只做过1次青霉素过敏试验, 在肌肉注射时晕倒, 后医生告知青霉素过敏, 故未再使用青霉素。经医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 此病人当时晕倒, 可能为针刺性晕厥, 并非真正的青霉素过敏, 决定给病人重新做青霉素过敏试验, 做好病人的思想解释工作, 消除顾虑, 取得病人配合, 备好抢救药品,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过敏试验, 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 20 min后观察结果为阴性, 给予小剂量青霉素静脉输注, 观察30 min无不良反应, 后继续用药至病人痊愈。

[例2] 病人, 女, 28岁, 主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气短”就诊。因妊娠早期, 首选青霉素治疗。询问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曾用过青霉素, 按照常规给予青霉素过敏试验, 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皮丘周围出现红晕, 病人无自觉症状, 但皮试部位为前臂掌侧下1/3处, 腕横纹上两横指中, 病人皮肤白嫩, 附近毛细血管丰富。考虑病人在妊娠早期, 医护人员讨论分析, 建议重新做过敏试验。再次仔细观察皮肤, 重新配制皮试液, 派有临床经验的护士在对侧给予重新做皮试, 20min后观察结果呈阴性, 第1次皮试部位的皮丘红晕也消散, 病人安全用药。

[例3] 病人, 男, 46岁, 主因“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就诊, 给予青霉素、甲硝唑治疗。既往无过敏史, 曾用过青霉素。按照常规做青霉素过敏试验, 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皮丘周围出现红晕, 直径接近1 cm, 病人无自觉症状, 当时是20:00左右, 病室灯光偏暗、护士正在交接班, 故不排除有光线因素、人为因素;也不排除怕担风险、责任的心理。次日, 经医护人员慎重讨论、分析, 结合病人的家族过敏史、既往史, 给予重新做皮试, 结果呈阴性, 病人安全用药。

[例4] 病人, 女, 46岁, 主因“子宫肌瘤”住院手术, 既往无过敏史, 曾用过青霉素, 遵医嘱给予青霉素皮试, 由于病人为护士, 皮试时感觉局部疼痛剧烈, 与以前的皮试疼痛不一样, 且疼痛持续时间长, 皮肤红晕为炸裂式、范围大, 与伪足不同, 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呈阳性, 怀疑皮试结果的准确性, 认为假阳性的可能性大, 建议重做皮试, 其后在对侧重做皮试, 结果呈阴性, 安全用药至痊愈。

[例5] 病人, 女, 8岁, 主因“腥红热”就诊, 给予青霉素皮试, 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皮丘周围发红, 无伪足, 皮丘不大, 请有临床经验的护士判定, 考虑皮肤皮疹影响所致, 假阳性的可能性大, 在对侧给予做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判断结果为阴性, 给予青霉素治疗, 安全用药至痊愈。

2 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分析

2.1 皮试液的影响

常规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以1 mL含青霉素G 200 U~500 U的生理盐水为标准, 皮内注射0.1 mL, 20 min观察结果。通过临床观察, 皮试液配制不够准确, 皮试液浓度过高或过低, 注入量过大或不足, 皮试液放置时间过长以致失效, 都会明显增加其阳性率。

2.2 皮肤消毒剂的影响

做皮试选用的皮肤消毒剂大多为75%乙醇, 因其立即能达到消毒要求, 又便于观察结果。但乙醇有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 由于前臂掌侧下段皮肤较薄, 对涂于表面的乙醇, 有较强的吸入和过滤功能, 易导致皮肤潮红, 对局部皮肤的刺激造成判断失误;皮肤本身对乙醇过于敏感致使皮肤出现与消毒范围大小一致的局部性红晕;操作不规范, 乙醇消毒液未完全挥发, 便急于穿刺, 过多的乙醇随针头进入皮内, 刺激皮肤, 使皮丘四周红晕过大, 造成假阳性结果。

2.3 局部皮肤的影响

选择正确的皮试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1/3处, 检查皮肤是否完整、光滑、有无异常改变, 不易在有丘疹、炎症、瘢痕、毛细血管丰富处注射, 某些疾病本身的影响也可有皮肤充血、潮红及皮疹样改变, 如:高热期病人、皮肤过敏、猩红热、细菌性心内膜炎、麻疹、风疹等, 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2.4 皮试操作方法的影响

操作方法不当亦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皮试要求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即可。针头刺入过长, 针梗在皮内穿行对皮肤产生刺激, 使红晕增大;针头刺入过深达皮下组织, 药液注入皮下, 皮丘隆起不明显, 但局部有硬块;皮试时用力过大或针头与皮肤角度超过5°使药液注入真皮内;注入药液量过多超过0.1 mL时, 使皮丘变大直径超过1 cm, 局部红晕、水肿;针尖刺入过浅、 注入药量不足0.1 mL;皮试针头过大, 皮丘也会出现异常, 均可造成假阳性的判断。

2.5 观察时间的影响

教科书均规定皮试结果观察时间为20 min, 有时护士忙于工作, 忽略了准确的时间, 也是造成假阳性的因素。

2.6 护士心理因素及判断标准的影响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以及医院 (护理)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护患纠纷时有发生。由于青霉素可致I型变态反应,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故护士职业风险大, 心理过度紧张, 怕承担过失责任, 发生医疗纠纷, 在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时, 医护人员总是过于小心谨慎, 对过敏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掌握的过于严谨, 在明知可能是假阳性的情况下, 怕麻烦而不愿再做对照试验, 宁愿错判为阳性, 改用其他抗生素, 也不判为阴性, 从而影响了临床用药, 甚至使病人终身不能用该类药物。

3 防护对策

3.1 严格掌握试验液的配制与注射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学》[4]教材上的标准, 青霉素过敏试验通常以0.1 mL (含青霉素20 U~50 U) 的试验液皮内注射, 根据皮丘变化及病人全身情况来判断试验结果, 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青霉素治疗。通过青霉素过敏试验, 确定病人对青霉素是否过敏, 以作为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的依据。所以准确配制过敏试验液, 是至关重要的。每次抽取药液时要准确无误, 且每次配药时均须摇匀药液, 确保浓度和剂量的精确性。选择1 mL皮试专用注射器为宜。其次是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选择前臂掌侧下段1/3处 (内侧) , 避开毛细血管丰富处, 因该处皮肤较薄, 易于注射, 且易辨认局部反应。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成5°刺入皮内, 针头斜面全部刺入皮内后, 放平注射器, 左手拇指固定针栓, 右手推药液0.1 mL, 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 直径5 mm~6 mm, 皮肤变白, 毛孔变大并显露[5], 操作轻柔, 把握好进针角度, 避免药液用量过大或注入皮下, 正确的注射方法, 机械损伤小, 注射药物顺流无阻力。注射完毕, 迅速拔出针头, 嘱病人勿按揉注射部位, 20 min观察结果。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 放置后除引起效价降低外, 还可分解产生各种致敏物质, 因此使用青霉素应现用现配, 可有效地防止假阳性的发生。

3.2 详细询问过敏史

告知病人过敏试验的目的, 详细询问病人病情, 用药史、过敏史、家族过敏史,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包括情绪反应、心理需求, 了解病人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对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认知程度, 根据合作程度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 告知病人过敏试验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 如针刺痛、过敏性反应的症状等, 病人空腹时不宜进行皮试, 因个别病人于空腹时注射药物, 会发生眩晕、恶心等反应, 易与过敏反应相混淆, 正确判断针刺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的区别。选择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环境, 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嘱病人取舒适体位, 及时向护士反映自己的感受及不适, 取得合作, 保证用药安全。

3.3 严格掌握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熟练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 仔细观察局部皮丘大小及周围皮肤的变化, 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 判断真假阳性, 并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同事再次观察判断 (两人判断) , 如果对皮试结果不能确认或怀疑假阳性, 应向病人或家属解释, 传统的方法是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入0.1 mL 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 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对局部皮丘发红无自觉症状的病人, 常常采用重新配制皮试液, 在对侧再次皮试, 确定皮试结果, 阴性方可用药, 阳性不可使用, 并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家属, 同时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醒目注明。

3.4 其他

皮肤消毒时动作要轻柔, 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同时消毒液完全挥发后再注入皮试液, 防止因对皮肤的刺激、消毒液刺激而引起的假阳性。夜间尽量不做皮试, 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有时间性周期, 夜间皮质激素水平低下, 故夜间较白天反应强, 易发生过敏及假阳性。如确实需做, 则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制皮试液并做皮试, 判断结果时, 应尽量在日光灯下, 细心认真观察, 仔细判断, 由两人确认结果。如疑为假阳性, 与医生协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改在次日进行;若病情不允许, 可在对侧做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用药时严密观察, 注意局部和全身有无不良反应, 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4 小结

目前,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 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 有多种抗生素均需做过敏试验, 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12种[6], 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与青霉素相同。因此, 护士应熟练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与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 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高度责任心, 操作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家族史、家族过敏史, 做到有效沟通;操作中应规范化、标准化, 掌握操作要点及操作技巧;操作后仔细观察, 准确判断皮试结果, 排除一切引起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因素, 诸如由病人、操作者、皮试液引起的假阳性, 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 使病人安全无误用药, 得到恰当治疗, 减少毒性, 减少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 注重药物经济学, 降低病人药物费用支出, 缩短疗程, 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乔海灵, 赵永星, 马统勋.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及诊断的新近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 2002, 23 (5) :197-205.

[2]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17-319.

[3]王翠丽, 王克芳, 仝春兰, 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预测及临床用药选择[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1) :850-851.

[4]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74-277.

[5]王峻.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1-13.

篇9:青霉素过敏试验及处理

关键词:青霉素 过敏试验 无菌观念 三查七对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临床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护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为了检验护生对《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这门课的掌握情况,我校期末对护生集中进行操作考核,共12项操作每个学生随机抽考两项。现将青霉素过敏试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考核对象:漯河医专护理系2013级三年制大专抽到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的学生200人。

1.2考核方法:学校根据教材《临床护理实践技能》制定评分标准,两名学生随机相互做对方的“患者”。由于青霉素的特殊性,所以本次考核中要求学生按操作标准提前用1ml注射器抽出无菌生理盐水0.5ml,用于后续的真人操作,皮试液的配置按青霉素来配,最后口述出青霉素阳性和阴性的判断标准。两名教师监考一名学生,进行打分,最后取平均分,80分及格。

1.3考核结果:参加考核的200人中,90分以上46人,占23%;85~89分50人,占25%;80~85分80人,占40%;<80分24人,占12%。

2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评估、准备阶段,不询问“三史”或是询问不详细,占4.5%。用物准备不齐全或是摆放不合理(无菌区和污染区不分),分别占5%、9%。

2.2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阶段,药品查对不到位、新打开的棉签和吉尔碘不写开包日期、消毒液蘸取过多(滴在操作台上)分别占2.5%、5.5%、7%,自密封瓶抽药方法不规范、针头或药液污染、皮试液浓度或剂量不准确、药液配制毕不洗手等问题,分别占13%、15%、14.5%、3.5%。

2.3注射阶段,三查七对不到位,注射部位选择错误,排气时药液倒流以及消毒皮肤不规范等,分别占40%、2.5%、11.5%、9%。针尖斜面未调到与刻度同一方向,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进针角度过深分别占3%、4%、16%。

2.4整理阶段,医疗、生活垃圾分类不清、不记录时间及结果,占30%、8%。

3原因分析

3.1学生心理素质差,导致操作程序杂乱无章、步骤不完整。学生太紧张,操作中手抖得厉害,抽吸药液时有药液洒出现象,个别学生取护针帽的时候误伤自己,还有的学生配制药液时因太紧张而导致药液浓度稀释错误。

3.2操作不熟练。平常练习时只注重穿刺结果,不注重流程及细节的训练。在平时训练中,缺乏灵活性,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有些细节部分只是单纯模仿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最终模仿的是四不像。关于操作流程方面,学生练习时眼高手低、浮躁,看着什么都会,结果做起来丢三落四。

3.3无菌观念太差。无菌操作不够严谨,频繁在已打开的安瓿瓶以及消完毒的皮肤上边跨越,皮肤消毒时棉签受力面只有一面或是消毒范围不够5cm。

3.4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上“三查七对”背的很熟练,但在操作中却忘记所要查对的时间以及内容,不能领会查对制度的真实用途。

3.5操作中缺乏沟通。服务意识差,缺乏沟通技巧,与患者没有过多的语言交谈,不能简单扼要的进行有效沟通,注意事项交代不清,从头到尾闷着头只做操作。

3.6基本功不扎实。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因为紧张,不能保证持针手法的正确性以及进针角度的稳定性,导致进针角度过大等技术性问题的出现。

3.7缺乏慎独精神。个别学生在考核中针尖污染后不立即更换针头,反而是趁老师没发现拿着污染的针头准备给同学穿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害怕考核不及格,影响奖学金评定;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没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不知道医院感染的严重性,教师应在课堂上逐渐培养学生慎独意识。

4对策

4.1教师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改变过去的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分组练习的教学模式,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手把手教学生。教师演示一步学生做一步,教师在演示时把每个步骤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都讲清楚,然后观察每个护生的手法,发现不正确、不规范的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直至每个护生都完全掌握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的学习,最后再次强调操作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杜绝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不练习等现象,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护生通过一个半小时的练习,能够掌握本项操作,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开放练习时,安排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巡回指导。一是为了监管学生,对了那些不认真练习还影响他人练习的及时清理出去;二是可以来解答疑惑,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4.2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只注重穿刺技术而忽视流程及操作手法等步骤的练习,要让学生明白临床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甚至给自己带来医疗纠纷。给学生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其严重性。

4.3强化学生的无菌意识。消毒的方法、安瓿打开后应该放置的位置、正确抽吸药液的手法等,这些几乎都要用到无菌操作,这也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教师在演示及讲解时都要详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牢记为什么这样做。也可以设置情境,与错误手法对比,反复强调无菌技术的学习。同时,护生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护生不规范的操作环节,予以纠正,对个别护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并集中再进行示教、反复强调。同时,还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讲授,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4.4理论联系实践,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让护生知道操作中三查七对的目的、查对的内容以及什么时候该查对,多次进行考核,教师在旁边督促,护生慢慢就能形成查对习惯。

4.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轻紧张心理,做到遇事不惊,泰然处之。

4.6培养学生慎独意识。学校在课时的设置上,增加职业道德、人文、社会、伦理方面的课时,加强对护生道德情操培养。同时,在基护实训课堂上,也要让学生明白今后要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一种风险性工作,要慎独自守,在“四慎”上下功夫,做到慎隐、慎欲、慎省、慎微,不能存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如果“慎独”精神不强,会给护理安全工作埋下隐患。

4.7培养护生爱伤意识、服务意识。教会学生沟通技巧,在操作中进行有效沟通,体现人文关怀。教师在演示中应当将理论、技能操作和人际沟通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在各种情景下与其他医务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方法。

5小结

实训课,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由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及工作的桥梁 。通过学生青霉素过敏试验考试,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忽视了操作中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师生要转变观念,加强教学一体化,注重细节培养,方可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临床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小丽.本科护生无菌技术操作考核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全科护理,2014,(30):2859-2860.

[2]古瑞玲.护生皮内注射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1,(05):171.

上一篇:书相关的比喻句下一篇: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