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2024-04-28

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通用14篇)

篇1: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问题,肯定是需要注重积极的康复治疗,否则对自己今后的一些骨骼关节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关于肱骨骨折的治疗以及康复问题,到底应该注意哪一些或者需要了解什么方法,还是有很多人产生疑问的,所以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它的康复方法。

(一)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仍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遇到伤员处于昏迷、休克状态,或合并内脏、颅脑等损伤时,则先要集中力量进行抢救,待全身情况稳定以后,才可以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的标准 一般说来,骨折复位应争取到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但临床实践中,由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伤后骨折的肿胀程度、复位时设备条件和复位者技术水平等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 1.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2.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肱骨骨折问题,对于康复训练以及治疗工作每个人都不能够盲目,因为我们只有采取这种缺健康的方法,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确实对这些问题不大认识和了解的话,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篇2: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建议功能接近正常了再取。理由如下:

一 现在骨痂长好,但是没有塑型,如果取出内固定,功能

锻炼时容易导致再骨折。

二 取内固定也是一种损伤,功能还不好,就是说里面的粘

连还是存在的,再损伤,容易导致粘连扩大,以后恢复

难度加大。

恢复时间没有极限,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提东西的方式锻炼,重1到2斤的就可,这样可以避免暴力拉伤,同时慢慢的起到练习伸的效果。

篇3: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至2007年在玉溪市中医医院和外院收治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3例, 其中男11例, 女2例, 年龄27~69岁, 平均39岁。均为车祸致上肢损伤, X片显示肱骨近端骨折, 骨连续性中断, 呈粉碎性, 肱骨头向关节盂下脱位。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上肢肿胀、疼痛, 有淤血, 有骨擦音及骨擦感, 均为闭合性伤口。Neer分类均为四部分骨折 (肱骨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头均已骨折移位, 且骨折块移位>10mm, 成角>45°。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0d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后, 仰卧位, 躯体抬高约45°, 头架固定头部, 患肩悬于床外, 切口开始于喙突与肩峰之间连线的中点, 向外向下, 至肱骨三角肌粗隆部上,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游离并保护头静脉。仔细辨认肱二头肌长头腱, 确认肱骨大、小结节。切开关节囊, , 用骨撬将肱骨头取出, 注意关节内不能遗留骨块, 用生理盐水认真冲洗, 取出肱骨头, 将其保留, 以备植骨。将大、小结节与肱骨干近端固定, 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再安装假体。测量肱骨头大小, 根据大小选择合适的人工肱骨头。肱骨头假体最高点距大结节顶点的垂直距离控制在6~8mm, 肱骨头假体后倾角保持30°~35°, 复位大结节和小结节骨块, 用粗线作张力带固定, 骨块固定稳固后, 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康复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康复医师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 1周后适当进行肩关节康复锻炼, 由被动慢慢过度到主动, 3周后进行综合康复锻炼, 但在6周内避免过度肩关节主动屈曲和外展。定期随访。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32个月, 平均21个月。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 肱骨头假体位置均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四周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患肩功能恢复良好。采用Constant评分方法评分, 得分最高者94分, 最低者53分, 平均82分。

3 讨论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骨质破坏严重, 骨块血液循环差, 加之复位困难, 内固定力度差, 往往后遗肩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后期出现肱骨头坏死。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宜在患者外伤后的7d内实行, 这样可以巩固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Handoll等[1]通过对比分析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发现在术后肩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方面, 人工肱骨头置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 术后功能恢复快。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存在大、小结节骨折、移位情况。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功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肱骨大、小结节的准确复位与坚强固定。大、小结节的重建及牢固固定是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并直接关系到术后康复计划的进程。肩袖的功能是否恢复直接关系到术后功能好坏, 这是因为肱骨近端粉碎骨折都伴有肩袖损伤, 术中必须考虑自己修补肩袖, 肱骨头假体必须附着在肩袖上, 否则即使三角肌功能正常, 患肢能不能进行正常活动。应重视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 手术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康复计划, 并督促指导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Handoll HH, Gibson JN, Madhok R..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proximalhumeral fracturesin 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2 (4) :CD000434.

[2]巩四海, 廖永华, 康汇, 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22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 (6) :576-576.

[3]李克文张国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 (6) :95-96.

篇4: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功能锻炼;护理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髁上与胸大肌止点之间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6%,多见于青壮年。下面将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汇报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直接暴力引起者多在肱骨中上段,成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如跌倒时肘部着地,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由投手榴弹、棒球、掰手腕等旋转暴力引起者也可为螺旋骨折。

2临床表现

上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多有畸形,患者常用健手托扶患肢,贴紧胸廓,以减少患肢摆动引起的疼痛。局部压痛,可发现假关节活动及骨擦感。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伸拇指及伸掌指关节的功能丧失,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伴有桡神经损伤时,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向患者介绍神经损伤修复的特殊性,告知骨折端将按1mm/d的速度由近端向远端生长,治疗周期长,短期内症状改善不明显,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关注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并以此激励患者,使其看到希望。

3.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以利于骨折愈合。

3.3皮肤护理

桡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而且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预防:①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②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③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3.4观察病情

夹板或石膏固定者,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检查汗腺功能,可了解自主神经恢复情况;如骨折后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的因素外,应考虑有肱动脉损伤的可能;如前臂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肱静脉损伤。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功能锻炼

3.5.1早、中期

肱骨干上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外上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健侧侧屈并前倾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8~20次,做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抗阻肌力练习,指屈伸、握拳和腕屈伸练习,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肱骨干中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上、向内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前倾约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练习,做屈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

3.5.2晚期

去除固定后第1周可进行肩摆动练习,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患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垂直轴做绕环运动;第2周用体操棒协助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习,并做手爬墙练习,用拉橡皮带做肩屈、伸、内收、外展及肘屈等练习,以充分恢复肩带肌力。

4术后护理

4.1体位

内固定术后,使用外展架固定者,以半卧位为宜。平卧位时,可于患肢下热垫一软枕,使之与身体平行,并减轻肿胀。

4.2疼痛的护理

找出引起疼痛的原因: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3日内较剧烈,以后逐日递减。组织缺血引起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疼痛且呈进行性,肢体远端有缺血体征。手术3日后,如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或搏动性疼痛,伴皮肤红、肿、热,伤口有脓液渗出或有臭味,则多为继发感染引起。②手术切口疼痛可用镇痛药;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切开减压;发现感染时报告医生处理伤口,并应用有效抗生素。③移动患者时,对损伤部位要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以免引起或加重疼痛。

4.3预防血管痉挛

行神经修复和血管重建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严格卧床休息,石膏固定患肢2周;患肢保暖,保持室温25℃左右;不在患肢测量血压;镇痛;禁止吸烟。1周内应用扩血管、抗凝药,保持血管的扩张状态。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的变化:检查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腫胀或干瘪、伤口渗血等。

4.4功能锻炼。

5出院指导

5.1饮食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5.2体位

对桡神经损伤后行外固定者,应确保外固定的稳定,以保持神经断端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恢复。

5.3药物

对伴有神经损伤者,遵医嘱口服营养神经药物。

5.4功能锻炼

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肩、肘关节僵硬或强直而影响患肢功能。骨折4周内,严禁做上臂旋活动。

5.5复查指征及时间

U形石膏固定的患者,在肿胀消退后,石膏固定会松动,应复诊;悬吊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长臂石膏托,继续维持固定6周左石。伴桡神经损伤者,定期复查肌电图,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沈培根,王晓文,朱荷英 . 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护理 . 护理与康复, 2007,6(01).

篇5: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

一术前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手术情况不了解而产生忧虑、恐惧。我们与患者交谈,并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安全性,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介绍有关情况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和积极意义,以提高认识,取得合作。练习次数由少到多,主要根据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和体力而定。

二术后康复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术后48 h密切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如患肢的色泽、温度、肿胀程度及指端有无麻木等。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 h引流量<50 ml可拔管,本组48 h内均可拔管。

2康复第一期(术后1~2周)(1)增加肌力锻炼,开始练习握拳伸指,以减轻水肿,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2)做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护理人员用一手扶住上臂,一手辅助屈伸患侧腕关节、肘关节,以避免肘关节长时间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僵硬畸形。肘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但不能做强力的被动活动或推拿、按摩。以免造成骨化性肌炎[2]。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要指导患者,用其健手辅助患侧肢体,或让家属协助。这一时期以静止性的肌肉收缩为主。其作用是在制动阶段能有效地保持肌力,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加速骨痂的形成。

3康复第二期(术后3~4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后面。一手按住肩部。一手扶住肘关节。先轻度活动。逐步增每次锻炼时各动作的次数加肩关节活动范围。

篇6:肱骨头骨折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1.肿胀:为肩关节弥漫性肿胀,范围较大。嵌入型者则出血少,因而局部肿胀亦轻。

2.疼痛及传导叩痛:除局部疼痛及压痛外,叩击肘部可出现肩部的传导痛。

3.活动受限:其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尤以粉碎性骨折者受限更甚。骨折嵌入较多者,骨折端相对较为稳定者,受限则较轻。

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年龄等因素不同,治疗要求亦有所差异:

1.嵌入型:对无移位者仅以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左右。对有成角移位者应先行复位,青壮年者以固定于外展架上为宜。

2.粉碎型:手法复位后外展架固定4~5周。手法复位失败者可将患肢置于外展位牵引3~4周,并及早开始功能活动。亦可行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对开放复位后仍无法维持对位或关节面严重缺损(缺损面积超过50%)者,可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尤其适用于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3.有游离骨片者:手法复位一般难以还纳,可行开放复位;对难以还纳者,可将其摘除。

4.晚期病例:以补救性手术为主,包括关节面修整术、肱二头肌肌腱的腱沟修整术、关节内游离体摘除术、肩关节成形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篇7:肱骨骨折术后康复要多长时间

临床治疗这个部位骨折需要10-12周左右的时间,期间注意抬高患肢的前臂,90度悬吊起来,这样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利于消肿恢复,可以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活动患肢的各个关节及手指弯曲锻炼,以免引起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就可以。

下面介绍一些锻炼方法:

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篇8: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64~92岁,平均77.75岁;左侧骨折5例,右侧骨折3例;合并有高血压病者3例,合并有糖尿病者2例。Neer分型:Ⅱ型骨折1例、Ⅲ型4例、Ⅳ型3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麻醉满意后,仰卧位,患肩后沙袋垫高。采用经三角肌前切口,切口长约6~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三角肌和胸大肌间沟内找出头静脉,将之与少部分三角肌肌纤维束一同向外牵开,胸大肌向内牵开。显露肩关节囊,将三角肌止点及下部纤维同关节囊一并从肱骨上的附着处切断。显露骨折的肱骨上端,去除肱骨头和大小结节的碎骨片。用咬骨钳将肱骨上端咬合平整,此时活动肩关节,如果发现肱骨上端残端与肩胛盂间过于松弛,则须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折叠短缩自身缝合,以保证肩关节的张力。修补关节囊,用间断缝合法缝合肩胛下肌和冈上肌的边缘,最后缝合三角肌和皮肤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70°外展、10°外旋位[2]。常规抗感染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2~3 d即可开始行腕、肘关节功能锻炼,7~10 d后开始作肩关节功能锻炼[3]。

2 结果

本组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关,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未发生血管、副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按期愈合拆线出院。8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功能评定参照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标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平均95分。典型病例见图1、图2。

3 讨论

肱骨上端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之一。对轻度的骨折或要求不高的患者,往往采用三角巾悬吊的保守治疗。但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的要求日益增多。由于骨折处的严重粉碎,内固定往往十分困难,加之老年人大部分合并有比较明显的基础疾病,不适宜较大、较复杂的手术,因此,对这类骨折以简单的肱骨头切除术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肱骨上端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肱骨头切除术、钢板螺丝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肱骨头切除术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但对于有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伴脱位,臂丛神经和腋部血管受压,同时本身又存在着较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而经受不起重大手术的年老体弱患者,选择单纯肱骨头切除或肱骨头切除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短缩术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手段。该术式优点为:(1)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对老年患者的医源性打击小,更利于患者渡过手术关。(2)术后早期即可开始功能锻炼,与保守治疗相比,在缩短疼痛周期的同时,更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近期和远期的生活质量。(3)较之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术,该术式价格相对低廉,且减少了二次手术取钢板的环节。其缺点在于丧失了肩关节的部分功能。本组8例患者中,7例术后肩关节无疼痛,伸屈功能基本正常,外展功能部分受限,但对梳头、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行为完全不影响;1例患者术后早期伴有肩部疼痛,可能为不平整的骨折端在活动时对肩软组织的刺激所致[4],但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

综上所述,老年肱骨上端的骨折,尤其是三、四部分骨折或本身存在比较明显的内科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单纯肱骨头切除及肱骨头切除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短缩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评价应用肱骨头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肱骨上端骨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肱骨头切除术治疗8例老年肱骨上端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过程简单、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住院期间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8例门诊随访618个月,结果 满意。结论 肱骨头切除术是治疗老年患者肱骨上端骨折的较好选择。

关键词:肱骨头切除术,肱骨上端骨折,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09-410.

[2]罗华.2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42-143.

[3]朱通伯,戴尅戎.骨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

篇9: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常规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75-02

肱骨近端骨折多发于肱骨外科颈的与肱骨关节面之间,与股骨颈骨折不同的是肱骨近端骨折多为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因素所致,所以肱骨近端骨折发病多为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在现阶段,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都要经过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必须建立在对患者骨质情况、肱骨近端供血情况及患者骨头软组织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此,某院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成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35.27±2.11)岁,研究组患者35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39.35±3.28)岁。根据Neer分类法,I型患者10例,II型患者12例,III型患者13例,IV型患者14例,V型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分开三角肌前部肌肉,清理骨折留下的血肿及碎骨块,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人工骨质支撑,肱骨近端钢板锁定在肱骨大骨结0.4~0.6cm处,之后进行转孔、固定,冲洗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及手术治疗并发症所占比率,并发症包括断钉断板,患者感染,骨头坏死、肩膀撞击。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用数据经过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均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输血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平均手术时间为(61.45±3.78)min,平均输血量为(190.00±11.69)ml,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94.12.45±1.26)min,平均输血量为(600.00±51.78)ml,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断钉断板1例,所占比例为2.85%,患者感染1例,所占比例为2.85%,骨头坏死17例,所占比例为48.5%,肩膀撞击1例,所占比例为2.85%。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断钉断板10例,所占比例为28.5%,患者感染3例,所占比例为8.57%,骨头坏死18例,所占比例为51.4%,肩膀撞击4例,所占比例为11.4%,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为成年人多发的骨折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骨密度的变化,一旦受外力影响,肱骨近端骨折可能会诱发其他骨折疾病。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是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断骨部位复位,保障骨头正常血液的供应,防止骨头坏死,这样才能保证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治疗,防止其他骨折疾病并发。

现阶段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角度及外力因素来选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同时还要考虑性别、年龄、骨质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一般性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采用一般的保守治疗进行断骨复位,对于严重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则必须立即采取断骨清除及复位治疗,以免产生其他骨骼的错位,由此可见对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1.45±3.78)min,平均输血量为(190.00±11.69)m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4.12.45±1.26)min,平均输血量为(600.00±51.78)ml,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断钉断板率2.85%,患者感染率2.85%,骨头坏死率48.5%,肩膀撞击率2.85%,对照组患者的断钉断板率28.5%,患者感染率8.57%,骨头坏死率51.4%,肩膀撞击率11.4%,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对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国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1(2):18-20.

[2]冯坚固,吴震东,刘丹,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0(20):22-26.

篇10: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怎么治疗

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

2、保守治疗。

(1)维持目前骨折的位置,外敷伤药,伤肢于胸前六头带固定。

(2)手法复位,解除骨折嵌顿,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并嵌顿,肱骨头粉碎并倾斜,关节面较为完整,一般来讲首选手术治疗,切开解除骨折端的嵌顿,拼接肱骨头,锣钉固定,复位骨折,锁定钢板固定,髂骨取骨植骨于骨缺损处。骨折能得到较好的复位,但肱骨头部粉碎严重,拼接固定难度较大,有可能造成骨折不愈合或肱骨头吸收坏死,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骨折嵌顿度大,虽肱骨头粉碎,但断端处于相对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肱骨头有一定的倾斜,对肩关节的活动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摭挡,肩关节的运动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如果不是舞蹈或运动员等特殊性职业,一般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采取手法复位以解除骨折的嵌顿,则有可能造成骨折断端不稳定,加大肱骨头的倾斜或骨折端的再移位,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篇11:帮助肱骨骨折恢复的康复训练方法

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俩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

(3)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 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

(4)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

(5)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 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 15 分钟,每天 3-4 次。

篇12:肱骨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一、手法整复:患者取仰卧位,膝伸直,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捏挤远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手拇、食、中指捏挤近端上缘的内、外两侧向下推挤,使骨折断端接近并对位。若用手指触摸髌骨前面不平整或X线透视有前后残余移位时,可再用一手拇、食指固定下陷的一端,另一手拇、食指挤按向前突出的另一端,使之对齐。对位满意后,即可固定。

二、固定:(一)石膏托或管形固定:此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后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后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二)抱膝圈固定: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分离移位不超过0.5cm)者可用此法。因骨折容易整复,比较稳定,用绷带量好髌骨轮廓大小、作成圆圈,缠好棉花,用绷带缠好外层,另加布带四条,各长60cm。后侧垫一托板,长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宽13cm、厚1cm,板中部两侧加上固定用的螺丝钉。骨折经整复满意,置患膝于托板上,膝关节后侧及髌骨周围衬好棉垫。将抱膝圈套于髌骨周围。固定带分别捆扎在后侧托板上。若肿胀消退,则根据消肿后髌骨轮廓大小、缩小抱膝圈。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

(三)肱骨爪固定:分离移位较明显的肱骨骨折,可采用髌骨爪(抓髌器)固定,疗效颇为满意。

篇13: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 例, 男7 例, 女11 例;年龄48~79 岁, 平均59.2 岁。根据Neer分类[2]均为四部分骨折。新鲜骨折16 例, 陈旧骨折2 例。合并脱位5 例, 其中4 例为前脱位, 1 例后脱位。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肩部垫高, 麻醉成功后取肩关节前内侧入路, 暴露肩关节后取出肱骨头骨折块, 保留附着有肌肉的大、小结节骨折块。根据肱骨髓腔大小扩髓, 扩髓保持20°~35°的后倾, 用肱二头肌腱长头松紧度来确定假体置入高度并作好标记。冲洗后打入髓腔塞子, 注入骨水泥, 插入假体, 使人工肱骨头保持在20°~35°后倾位。所有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把附着有肩袖组织的大、小结节骨折块用丝线固定至假体颈部小孔或肱骨近端钻孔附着 (见图1~2) 。检查关节活动度良好并稳定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悬吊, 术后第1天开始行肩部肌肉收缩锻炼, 在医师的帮助下逐渐进行被动的肩关节活动以及重力辅助下的钟摆练习, 尤其注意前屈、内旋和外旋锻炼。6周内应避免滑轮辅助上举练习以免影响大、小结节愈合。6周后去除三角巾悬吊。

2 结 果

随访6个月至4年8个月, 平均21个月。围手术期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按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综合评分[3], 本组评定结果为平均26.2分, 27分以上 (优) 4 例, 24~27分 (良) 12 例, 18~24分 (中) 2 例, 优良率达88.9%。18 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9.5分, 功能方面8.5分, 肌力和运动方面为8.1分。

3 讨 论

大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 Neer分类二或三部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但四部分骨折效果较差。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疼痛, 尽早和尽可能恢复肩关节功能。四部分骨折移位对肱骨头血供破坏较大, 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年龄较大的患者, 存在着骨质疏松, 骨折严重粉碎, 复位难度极高, 常常无法获得有效内固定, 术后肩关节疼痛、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近十几年来很多学者主张对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4,5,6,7]。Naranja等[4]研究认为四部分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早期行肩关节置换术优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Compito等[1]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术后优良率接近80%, 而在保守治疗组中满意率为5%, 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中术后满意率为30%。Schai等[5]在一个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四部分骨折中, 肩关节置换治疗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内固定治疗组。Phipatanakul等[7]经分析发现肱骨近端骨折早期假期置换效果优于晚期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 肱骨头位置的准确恢复是一个挑战, 不准确的假体放置伴之而来的是手术结果不满意。假体正确置入是保证软组织张力平衡和肩关节稳定的基础。若安置不当, 不但造成疼痛, 影响肩关节活动度, 严重者还可导致关节半脱位甚至全脱位。术中尽量保存肱二头肌腱长头的完整性, 其是限制肱骨头向上移位的重要因素, 同时肱二头肌腱长头的松紧度可用来衡量假体的高度是否合适, 以保证软组织恢复正常张力。Murachovsky等[8]经过20具40个肩的研究发现, 胸大肌腱在肱骨附着的上缘至肱骨头顶点的距离平均 (5.6±0.5) cm, 提出胸大肌腱对于因为粉碎骨折而失去标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长度的准确恢复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志。肱骨假体应置于20°~35°的后倾位, 假体采用骨水泥固定, 可防止假体松动和建立肱骨解剖高度。肱骨头大小应适当, 如果肱骨头太小, 术后就会出现三角肌松弛, 患者抬臂困难, 且容易发生肱骨假体半脱位。

肩袖对肩关节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肱骨大、小结节的解剖复位对肩袖功能重建具有重要的影响, 肱骨结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病人功能恢复非常满意[9]。肩袖的重建应当遵循与肱骨干之间通过大、小结节形成骨与骨的连接而不能直接固定于假体上。假体置放技术对肩袖功能也具有一定影响。肱骨假体应略高于大结节水平, 这样肩袖与肩峰之间就会留有一定的间隙, 避免了在上臂外展初起阶段, 肩峰与肱骨大结节发生碰撞。

术后早期和合理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锻炼应循序渐进、先被动后主动活动、角度由小到大的原则, 避免影响大、小结节的骨愈合并进而影响肩袖功能恢复。由于术后康复对治疗的最后结果影响很大, 对术后不能很好合作的患者, 术前应慎重考虑是否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建议一旦决定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 宜及早手术为好。

本组病例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功能、肌力和运动方面的评分,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减轻疼痛方面效果显著, 而在功能、肌力和运动方面效果稍差。再加上关节置换术可能存在的诸多中后期并发症, 以及目前对该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的不明确, 我们认为对于年轻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必须慎重。Darder等[10]提出对年轻患者尤其是50 岁以下的患者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时应十分谨慎, 应尽可能进行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 但着重强调术中骨折的良好复位, 若术中无法达到满意的复位则改为人工肩关节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Compito CA, Self EB, Bigliani LU.Arthroplasty and acute shoulder trauma[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4, (307) :27-36.

[2]Neer CS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art 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0, 52 (8) :1077-1089.

[3]Kay SP, Amstutz HC.Shoulder hemiarthroplasty at UCIA[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8, (228) :42-48.

[4]Naranja RJ, Iannotti JP.Displaced three and four 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0, 8 (6) :373-382.

[5]Schai P, Imhoff A, Preiss S.Comminuted humeral head fractures:a multicenter analysis[J].J Shoulder Elbow Surg, 1995, 4 (5) :319-330.

[6]姜春岩, 王满宜, 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 (9) :649-653.

[7]Phipatanakul WP, Norris TR.Indications for pros-thetic replacement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J].Instr Course Lect, 2005, 54:357-362.

[8]Murachovsky J, Ikemoto RY, Nascimento LG, et al.Pectoralis major tendon reference (PMT) :a new method for accurate restoration of humeral length with hemiarthroplasty for fracture[J].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6, 15 (6) :675.

[9]Loew M, Heitkemper S, Parsch D, et, al.Influence of the design of the prosthesis on the outcome after hemiarthroplasty of the shoulder in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head of the humerus[J].J Bone Joint Surg (Br) , 2006, 88 (3) :345.

篇14:肱骨骨折知识健康教育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Neer评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2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的研究对象有92例,其中男42例,女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2±4.6)岁,入院时均进行了CT检查或X线检查,全部参与研究患者为闭合骨折,均显示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普通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在骨折Neer分型方面,观察组为Ⅱ型18例,Ⅲ型24例,Ⅳ型4例,对应的对照组为,Ⅱ型16例,Ⅲ型22例,Ⅳ型8例,在基础资料方面,两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先采用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患侧肩后用布垫高,并使得患者取仰卧位。(1)观察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自肩关节外侧肩峰下纵开始,行小切口入路,继而将肌束沿三角肌方向钝性劈开,向两侧牵开三角肌,使得肱骨近端及骨折部显露出来,然后在肩外展位牵引下,借助于撬拨和手法推压骨折块复位, 对其中碎骨借助钢丝或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接下来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使其长度适当,沿三角肌下插入,为显露出钢板远端,可在远侧皮肤做适当纵行切口,初步复位固定采用肱骨头及远端各用1枚3.5mm皮质骨螺钉来进行,至骨折复位被C臂机证实良好后,固定时用锁定螺钉来进行,接着在近端切口放置引流管,最后的步骤则是闭合切口。(2)对于对照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在显露骨折方面,取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来实现,并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进行骨折解剖复位后的固定,此外,对于骨质疏松较重患者,我院采用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放置引流管的条件是活动肩关节无障碍,最后闭合切口,完善手术[1-2]。

1.3 术后处理 均行三角巾悬吊3d,其中,2天后将引流管拔出,对患者进行肩部肌肉收缩锻炼,悬吊三角巾第3天,活动其肩关节,并带领其做外旋及前屈运动,拆线于术后2周进行,复查X线片于术后1、3个月及1年时进行,然后进行对患者的系统评估,完善术后处理[3]。

1.4 统计学分析 我院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 进行数据表示,检验用x?及t来进行,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如表1,在我院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统计分析看来,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阻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Neer 评分方面,术后1、3个月及1年,对应的观察组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出现2例疼痛,对照组则出现4例疼痛,2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图1为其典型病例,为一65岁男患者,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实施锁定钢板治疗,A为术前,B为术后四周骨折部分愈合。

3 讨论

综合当前的医学研究看来,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有着多种治疗方法,而对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能获得理想疗效的一致认为是保守治疗,但对有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从当前的医学条件看,显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前在手术方面,往往用T型钢板、克氏针张力带等方法,有着会损伤骨折周围组织等劣势,固定不够牢固等。因此,结合来年患者群体的自身状况看来,减少手术破坏和稳定的内固定极为必要[4]。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角稳定性,其固定骨折的作用是借助钢板与带锁螺钉的锁定来实现的,不同方向的交叉固定使其具有较好的抗拔出力和锚合力,内固定的效果可靠,防止了骨折再次移位的发生[5]。

本次研究中,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用时方面,2组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对2组的Neer评分来看,在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为30. 1分±6. 3分,观察组为42. 9分±7. 8分,显然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在术后3个月的观察中,对照组为58. 4分±7. 1分,而观察组为72. 1分±9. 5分,相比之下,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而在后续的1年随访中得出,对照组为77. 0分±7. 5分,观察组为82. 9分±8. 6分,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

参考文献:

[1]郭隆森.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0,33:99-100.

上一篇:爷爷那最后一次的微笑作文下一篇:写风景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