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的几点做法

2024-05-01

励志教育的几点做法(精选十篇)

励志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1

一、校长应着力于打造学校课程文化

校长应注重建立“学校课程改革开发奖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大胆对国家课程实施分级、整合等校本化改革;注重不断丰富课程载体,组织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注重利用周边社会资源,以及校内特色实验室、专用室、研究室等物质基础建设,为构建多元课程提供有力支撑。我校通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课程改革氛围和文化。

二、校长应着力于设计课程图谱

我校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校本课程体系。在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上,我校围绕德育特色学校、艺体特色学校的创建,积极构建了《走进名人》《服饰礼仪》《国画》等10门限定性选修课程。为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求,我校开发了《日语》《理财与投资》《电器维修》《剪纸》等50门可自主选择的拓展型课程。为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发展,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我校从师生以往提出的研究项目中,筛选了《化肥对土壤的影响》《动植物标本的制作》《高中生职业选择》《小车中的大物理》等50个研究项目,供学生选择研究。

三、校长应推进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研究

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是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国家以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高中教育要追求适应性、开放性、层次性、选择性”要求的积极回应。

我校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从改革自己的日常教学入手,不断探究各学科分层实施的校本化三维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实施方法、配套练习和检测试题等。我们逐步建构了分阶段、分模块、分专题、分层次选择的学科学程,如对数学、物理等学科,设置了A级(会考级)水平考试学程、B级(高考级)水平考试学程、C级(荣誉课程)学科竞赛级学程;对语文、英语等学科进行模块与水平分级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教师在课程校本化实施与不同学程材料的编写中,提升了课程理念、教学理念,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四、校长应着力于构建绿色学业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重智力、轻品格,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感觉,重主导、轻主体,重预设、轻生成等特征,在促进学生人格培养、身心健康、智能发展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对此,我校建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景秀高级中学课程学分和技能认定评价方案》。在学分考核方案中,我校设立了合格学分和奖励学分。合格学分直接与科目的课时总量挂钩,学期考核合格者取得所修课程的相应学分,学分按每学期每周学习1课时计为1学分来计算,对长周期研究性作业,按满16学时给1学分计算。在奖励学分方面,我校规定对课程学习中的前15%名的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分,对有研究成果获奖或竞赛得奖者,我校教导处可以根据学分制方案,对不同级别的获奖者给予不同的学分奖励。我校注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特长的发展,认为这是学校形成特色的根基所在。在对学生技能认定评价时,我校专门成立评审小组,对学生在演讲、乐器、表演、书画、声乐作品制作、动画设计,以及篮球、乒乓、羽毛球、跆拳道、象棋等项目中的表现,给予技能专项定级认定。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才艺等均作为学生毕业认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五、校长应着力于构建相关保障机制

第一,强化教师课程理念与通识通能培训。为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强化教师的通识通能,我校邀请上海市特级校长、区级专家来校为教师开设“学校课程与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基础”“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课例研究”“有效教学”等专题讲座。我校还组织了“教师第五项修炼”“给教师的101个忠告”“学生权利”“理想课堂构建”“如何开展学案研究”“如何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等专题研讨会。这一系列培训活动实现了教师理念更新,见识拓展,能力提升的目标。

第二,培育开发学校特色课程的师资队伍。为促进我校的特色课程开发,我们积极利用在我区教师进修学院专业培训的机会,建立特色人才导师带教机制,为学校培育了一支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的师资队伍。例如,我校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艺术传人王正雄,在其指导下开发了大型滚灯操课程;聘请烙铁画专家刘晓同,在其指导下开发了烙铁画课程;聘请民间艺人严志刚等,在其指导下开设了国画课程;聘请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指导我校教师开设海洋资源开发课程。

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2-16 10:33:00 ]作者:孙建华编辑:studa090420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环境问题似懂非懂。但是环境问题必须人人重视,共同保护。作为启蒙教育工作者,笔者从幼儿园一日活动抓起,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幼儿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一、要减少和控制噪音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

首先,在不影响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周围物体和其他能发出声响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尽量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比如,在户外上体育课时,教育幼儿要适当调整好说话的音量,不能发出太响的声音。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周围班级课堂的安静,同时还保护了幼儿的嗓子。

其次,在购置有声响的电器或者物品时,应该选择质量好、噪音小的为宜。不要把主要的电器放在卧室里面,几种电器也不能同时启用,以免噪音压级过高、过强,对幼儿造成危害。

第三,教育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运用适当的声音高度,让幼儿明白声音太小别人听不清,声音太高别人也听不清。笔者主要利用故事表演让幼儿感知什么时声音要小,什么时候声音要大,公共场所应该怎么样运用声音,尽量排除人为噪音对身体的伤害。

第四,在幼儿生活环境周围多养些花、种些草、植些树,这样既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又可吸收、疏散和消除部分噪音。第五,提醒家长家庭成员之间,要尽量做到不争吵、不喧哗,控制娱乐时间,音量不能过大,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安静、温暖、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使之健康成长。

二、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人类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年幼养成的。?

所以幼儿时期,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更应该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每天早上的晨间检查时保健老师除了坚持“一问、二看、三摸、四查”以外,还要注重检查幼儿个人卫生,教育幼儿要做到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服,并学会整理自己用过的物品。另外,教育幼儿不能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懂得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坚持节约用水,养成不浪费一滴水的好习惯。平时引导幼儿收集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比如,喝过的牛奶瓶、空酒瓶、饮料罐、旧书、旧报纸等。了解这些废旧物品再循环后可再利用,这样既能节约能源有能减少环境的污染。时间长了孩子也就养成了文明健康的好习惯。

三、让幼儿积极投入环境的创设中

日本很早就在幼儿园课程中提出:要把环境的创设定位在“和幼儿一起创造充实的生活”,也就是说,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合作、让幼儿能用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如在《动物怎样过冬》科学教育活动中,笔者就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布置冬天的景色,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并让幼儿自己选、剪一些旧画书中的各种动物图片或添画一些动物。教师再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地方,这就为幼儿寻找答案设置了情景。在这个情景中让幼儿寻找动物。他们发现了小蚂蚁、小松鼠、小蜜蜂的房里堆满了食物,它们躲在家里“又吃又玩”;在洞里找到闭眼的小黑熊、蛇、青蛙、小刺猬;

大雁和小燕子是候鸟,飞到南方去过冬等。幼儿通过寻找、观察、讨论,总结出动物“存储粮食”、“冬眠过冬””、“换毛过冬”、“飞南方”等过冬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首先就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并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参与环境,使每个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个体发展。

四、家园共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幼儿园开展“我爱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让孩子们回去带动家庭,乃至影响社会。幼儿园为了让家长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前期,利用宣传单向家长具体介绍活动开展的内容,并征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乃至社区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学校环保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3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我校经常在校园一角挂上关于大自然被人类“侵略”的图片和漫画,由高年级的小朋友向低年级的小朋友讲解图片和漫画的意思。用这些图片和漫画来帮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自己的是环保中一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事件向他们宣传“白色垃圾”的危害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如:陕西绥德某村意外的死了5只羊,村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经专家解剖证实,“杀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从这些事件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小主人翁的思想,要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不能乱扔日光灯管,不用含磷洗衣粉,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纸杯等破坏环境的小事。

其次,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的办法来刺激和强化小学生的环保行为,最终使他们养成环保的习惯。如我校老师在教室的小专栏上制作了一个“环保小精灵”的红花榜,只要看见哪位小朋友收集废电池、主动捡垃圾等事件,他就给这位小朋友粘上一个小红花。小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夸奖或奖品,所以我们可以奖给小学生喜欢的奖品来强化环保行为,如我校老师在学期末看谁的小红花最多,就确定他是班上的“环保小精灵”,并颁发奖品,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行为。我校高年级的“环保小精灵”还主动的向低年级小朋友提供自己的音乐、美术、社会等教课书。这种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可以激励成百上千个“环保小精灵”,久而久之,这些“小精灵”就形成稳定的环保的行为习惯,也给学校带来了环保的氛围。

再次,让学生参与有关环保的活动。例如,可以把作文课与环保活动联系起来,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收集垃圾的环保手提袋,然后挂在自己的桌子旁边。再将制作过程及步骤写出来,这样既提高的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三得。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就近的养殖业、小企业等地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认识、想法。通过让小学生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加强他们幼小心灵的环保认识,从而养成节约型、环保型的“小精灵”。

在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中国,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教育是尤为重要的。然而环保意识不是只靠单纯的说教和提一些保护环境的要求就可以形成的,而是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反复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做起,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4

一、渗透思想

把少先队员文明礼仪规范内容完全彻底地渗透到队员的心中,这是很重要的。如果队员们不知道什么叫文明礼仪,应该怎样做才算讲文明,守礼仪呢?心中没有概念。野蛮、粗俗、邋遢,他们以为很正常,只要不做坏事,不打架,完成作业就行了。为了让队员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尽量利用晨、班会课及所任学科课堂,对队员们加强读讲与演示。例如,“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课后,我还指导队员们编儿歌、诗文等。又如课后鼓励他们自己创作《文明礼仪之歌》,队员们的创作热情很高,有的队员还写得有板有眼———花溪小学好根基,严谨诚勤好校风;我更不能拖后腿,文明礼仪要牢记;言行举止三思行,校内校外一个样;花溪学生顶刮刮,大家都把我来夸。还有:看见老师行个礼,遇到同学问声好;打架不文明,骂人不礼貌;纸屑果皮不能丢,大家要做到;春风化雨化干戈,轻声细语不喧闹;同学之间讲礼让,你有困难我来帮;建设文明班集体,你我他都算得上……这一句句朴实的歌词,道出了全体队员们共创文明礼仪中队的心声,如此切实有力的强化渗透,文明礼仪的思想在队员们心中深深地扎了根、烙了印。

二、言传身教

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主体,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可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多么的重要。认识了这点,就觉得自己一言一行影响是多么重大。我的以身作则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表现在无数细节中。如早上进教室,当队员们在早读时,我会对队员报以微笑,晨会的第一句话我会对队员们说,“队员们早”,升国旗、批作业或讲课时,我也尽量端正姿势,集体会议及活动时认真带队,不到自由活动时间也和队员们一起同样严肃认真,不论什么场合,看见果皮纸屑主动捡起,有一次组织队员综合实践活动去蒋巷村,我带了一瓶水,喝完了,我一直把空瓶子拿在手里大约半小时,直到看见垃圾箱才处理掉,有位队员看见了,回头去找自己随手扔掉的瓶子,我看见了,和这位队员相视一笑,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简单的动作不就是言传身教最好的结果吗?

三、抓点促面

要求队员加强文明礼仪的养成,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反而什么都做不彻底,队员可能会产生厌倦麻木心理,因此对薄弱环节加强反复提炼,对优秀事例加大表扬力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采用了培植典型,典型引路,抓点促面的方法。通过各种手段,及时发现、引导总结,使文明礼仪在本中队深入扎实地有效开展。例如,学校大队部每月每班要评比班星。我十分认真地看待这件事情,层层筛选,选出名副其实的班级小明星,在队员们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典型的反复提炼对习惯的养成非常行之有效。

1. 课堂礼仪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课堂上队员们的行为文明了,队员们学得专心,教师自然就教得轻松,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培养队员们良好学习习惯,大队部号召全体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强化规范课堂一整套礼仪———铃声响迎接老师、立正时肃立问好、安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包括坐、立、写的正确姿势。作为辅导员,我更有责任全面管理好队员们的课堂文明礼仪。课堂上,我随时提醒以外,还在上面做示范和手把手地教,然后随时和任课教师进行协商,想方设法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如:一部分队员上课发言问题热情很高,但个别回答又很胆小,故插嘴现象十分严重,及时提醒也没多大改观,如果多批评吧,有的队员索性不举手了,坐在位置上侧耳倾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怎么办?如果经常这样,队员们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谈及这种情况,很多教师都有同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我前思后想,编导了一个很简单的统计课上发言次数的比赛手段,如每堂课结束之前,开展手指比赛:请你高高地伸出你的手指代表发言的次数,看看谁手指伸出的多,谁就更光荣。这样一来,令队员们都带着羡慕的眼光去看这位队员,手指举着高高的队员也感觉非常自豪。这样几天下来,队员们上课专心听讲了,大部分肯积极举手发言了,插嘴现象不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怎样来严格执行课堂礼仪,我还给队员们编儿歌,如:坐如钟,站如松,端端正正来举手,大大方方来站起,响响亮亮来答题,高高兴兴把手指伸,老师同学啧啧赞。如此一星期下来,课堂文明礼仪大有进步。我对队员们说:不管你将来参加什么工作,你一定会有学者的风度,军人的铁纪,管理者的自如潇洒。因为你从小就熏陶了坐、立、写等高雅的文明礼仪。

2. 穿着卫生礼仪

中队中总有几个胖墩墩的“大花脸”在我眼前转悠,他们的衣着,更是“滑稽可笑”。如队员小赵,胖墩墩的很可爱,但每天早上见面就是一个大花脸,据我了解,他难得洗脸,何谈刷牙,衣服脏得油光发亮。还有一个学困队员小胡,他的课桌、书包、课本,可以说浑身上下找不到干净的地方,玩弄果皮纸屑、泥沙、墨汁是他的爱好,泥土在上面铺了一层又一层,在上面还加了点水,铺得也很均匀,前面有位女队员每件衣服背后都有黑墨水,队员们称他的座位是垃圾收集房,坐在他周围的队员回家告诉家长,很多家长来电要我调整孩子座位,还有小肖同学,脸上时常“白加黑”,这三个都是外地的队员,这几个典型的例子就影响着中队的整体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何来好的学习氛围?又何谈什么文明礼仪?面对这种情况,我又该怎么办?首先得联系家长,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教室,让他看看孩子不讲卫生的模样有多“可爱”,再看看其他队员,对比自己孩子,家长也难为情地笑了,我抓住契机说服家长,洗脸刷牙,勤换衣服应该先由你们督促,让孩子每天能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怀着轻轻松松的心情走进学校,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利的。家长不住点头,心悦诚服。其次,在学校有班干部很有礼貌地督促他们:“对不起,为了你也为了我们中队,我要检查你的书包整理情况。”以督促检查他们的课桌课兜等,这样一天不行,就一周,一周不行,就一月,不讲卫生的队员看在眼里也开始讲究起来。我想,假以时日,他们的习惯总会养成的。

3. 尊师礼仪

谈到尊师礼仪,不得不“佩服”个别外地队员们的家长,他们可以在不与老师打招呼的情况下毫不客气地直闯教室,如:我班的小张队员,她妈妈每天都来接她,一到放学时间就直奔教室给她整理书包,当其他队员们还在有组织有纪律地排队,她会带着孩子,拎了书包回头就走,孩子也骄傲地瞟一眼其他队员,跟在妈妈背后,动作是何等的利索。队员们看在眼里,何尝不记在心里呢?记得有一次,老师给她补差晚了一点,她对妈妈说,“今天三位老师都‘发神经’”。我们三位老师知道后苦笑了一下。还有一位家长,要求给孩子调座位,来给我讲的时候从头到尾脏话连篇,在她嘴里没有名字,吐出的都是她给别人起的绰号,我当时真为这个队员着急!这样的家长会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多大的影响!更因为他是我们的副中队长,一旦这种恶习养成,难道不会波及他人么?像这样的家长,中队班中还有几位。面对这种家庭下的孩子,我又该怎么办?事不宜迟,发现问题就得及时想出处理的办法,我利用晨会课问了队员几个问题。我对队员们说:“假如一个人满嘴脏话,我们怎样来评价这个人?”学生毫不犹豫地说:“没有素质,不讲文明。”“假如一个外人走进别人家,或走进教室是时旁若无人,我们该怎么评价她?”“没有素质,不讲文明,不尊重别人。”那你们要不要像这样的人学习?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假如这样的人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应该怎么办?队员们众说纷纭,但意见都是一致的,要做一个讲文明,尊敬老师,有礼貌的人。我在家长会上曾经说过,由于孩子的缘分,我们五湖四海的朋友有缘来到花溪小学,有缘聚集在这个集体中,我们有共同的责任搞好队员们的学习,更有共同的责任使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仪的小公民。后来,很多家长在路上遇见老师也会主动打招呼,要接孩子的家长很自觉地在室外等候,队员们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也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队员进教室或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老师讲台上抽屉里的物品,不随便翻动。

4. 用餐礼仪

学校多次强调用餐要讲文明,但是吃饭时大声喧哗,饭粒掉在桌面或地面上的队员比比皆是,自己用过的餐具也不放到规定地方。这种情况,何谈文明礼仪?队员的用餐文明礼仪急需强制养成。为把文明礼仪教育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我特地在班级内开展“五小”活动。这“五小”分别是:在家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合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襟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五小”活动的开展,使队员们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家访与家长交流时,家长一致反映孩子懂事了。

以上是我在培养队员文明礼仪上的几点做法,其实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我将在这条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5

浅谈一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 的几点做法

内容摘要:如何帮助一年级的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一:用榜样引领;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或者表现好的孩子是学生身边的榜样。其二:用故事教育;用优美的故事进行教育或者让教育故事化。其三:用评价激励;其四:用加法和减法强化。

做了多年的德育主任,教了几年的低年级。我发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教给他们知识要难得多。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原来在幼儿园里是以游戏为主,整天无忧无虑地生活,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是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异常兴奋,但过不了多久,这种兴奋、激动便荡然无存了,感觉很难适应正规学校的学习生活。如不懂得课堂教学常规,上课坐不定,喜欢偷偷的吃东西,随便离开座位,随便说话等等。对他们讲道理,比如:你应该„„不应该„„他们或者根本听不懂,或者表现出不屑一顾;或者仅仅是迫于长辈的威严而表面接受,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想要让这些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不能以成人化的方式教育他们,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成人化”,“一般化”和“公式化”。刚入学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他们阅历肤浅,思维方式形象化、具体化。他们又是家里的“小太阳”,许多长辈围着他们转,因此“以我为尊”的意识极强。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

一、用榜样引领

1、老师是学生的榜样

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崇高的形象,老师言谈举止学生都非常关注。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被学生模仿。再者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她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发挥“身教”的作用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如小朋友刚开始学扫地时,我一同参与,及时指导,进行适当表扬,激起他们的劳动热情。久而久之,他们能自觉认真地完成值日工作。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写字。在课间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顺手排好桌椅,整理好讲台。上课起立时,我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相信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2、表现好的孩子是学生身边的榜样

低年级小朋友幼稚、天真,行为不受拘束,常会做出幼稚的举动,但是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自己知道答案,往往会积极的举手,非常期待老师叫他回答,一旦老师没叫到他,他的情绪马上会跌落谷底,不但不跟着老师来,更不会聆听同伴是如何回答的。这时我总是树榜样,用孩子们身边的表现好的学生教育他们。我说:刚才×××、×××在同伴回答问题时听得非常认真,就像一个小老师。其他的同学马上会坐的端正的听老师说。还有刚入学的小朋友在对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时,许多学生常常由于兴奋,争先恐后地大声作答,由此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判断。这时,我总是马上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大声作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其他学生会马上受到启发闭上嘴巴,举手发言。长期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安静的聆听同伴的发言,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则会稳定形成。

二、用故事教育

1、用优美的故事进行教育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从而得到教育。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引导小朋友结合实际谈谈感受,孩子们在与故事人物行为的对比中,明确了良好品行的要求,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如:我们班有一些小朋友个性比较胆怯,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很轻。我请小朋友讲回家看《小黄莺唱歌》的故事,第二天请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黄莺开始由于胆小,上台表演时声音太轻,影响了演出效果。后来,经过不断地锻炼,逢人就唱歌给他们听,胆子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终于在演出中大受好评。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们讨论:小黄莺一开始为什么大伙都不喜欢她?后来为什么被公认为“大歌星”?他是怎么成为“大歌星”的?小朋友们在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大众面前声音响亮地说话、唱歌,别人听得清,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胆子小,是缺乏锻炼,只要在大家面前多说说、唱唱、跳跳,胆子就能变大。紧接着,我马上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评出班级中的“小黄莺”,鼓励胆小的学生向“小黄莺”学习,当学生响亮地回答问题后,我会说“你真像那只小黄莺”,一个阶段后,我欣喜地发现,课上积极发言,发言声音响亮的同学明显增多。

2、让教育故事化

开学初,一进教室,看到的是满地的纸屑、果皮,这样不但影响了卫生,而且没有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卫生习惯。还有课堂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总是把课桌椅推来推去,弄得桌椅发出“咚咚”的响声,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妨碍了自身良好的听讲习惯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天天讲,时时讲,让他们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要爱护自己的课桌,但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我想,得想个办法。低年级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就编了一个“教室里的哭声”的故事,孩子们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都很高兴地喊:“老师,快讲给我们听吧!”

今天早上老师来得早,刚要开门,突然听见教室里有呜呜的哭声,我吓了一跳,是谁在哭呢?我仔细一听,原来是我们班的地面、桌子和墙壁在说话呢。

桌子:地面哥哥,你的脸怎么那么难看,好像生病了„„ 地面:是呀,我的脸上每天都那么脏,我能不生病吗?咦,你的脸上怎么破了,而且也很脏呢?

桌子:我的小主人每天都用力打我,打得我“咚咚”响,疼死了。墙壁:他们不仅在你们脸上乱扔乱画,把我的脸也画得乱七八糟的,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啊。

这时候,小水桶说话了:你们快去看医生啊!

地面、桌子、墙壁说,“我们去过了,医生说,只要我们的脸能保持清洁,就会好起来的。”

小水桶说:那你们快去找小朋友们帮忙啊!唉,小朋友们要是真能帮我们就好了。

听完了这个故事,教室里非常安静,孩子们都低下了头,静静地坐在那儿。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再也不让桌子和椅子哭了,我要和它们做好朋友。有的说:“我以后不乱手纸屑了。”有的说,我不再在桌子上乱涂乱画了。也有的说,我不再在墙壁上画了。从那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地面、桌子、墙壁真的清洁了很多。上课时他们也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很少把桌椅弄响过。我时常在课堂上看到那一张张幼稚的脸,不由地深深感到教育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果方法得当,所收到的教育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三、用评价激励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时刻关注孩子们,才能让他们逐步达到要求直至全面养成习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一个一个都好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喜欢表扬和奖励。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当学生出现了积极的行为,好的行为习惯时,我总是及时的给予认可和赞赏。我们班有一个专栏“比一比、谁的星星多”,这时,我就会给他奖赏一颗星星。如:文明礼貌星、发言积极星、认真聆听星等等;而当学生出现的消极行为,不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一定当场指出,该批评的及时批评,情节严重的,该惩罚的一定惩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消极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当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时要注意,由于教师的积极评价是用来强化学生行为的,因而教师不能对任何行为都随便积极评价,甚至奖励。学生表现出的确实是恰当的行为,有奖励的价值,才奖励;学生表现出的只是一般的行为,没有奖励的价值,教师就不用奖励。

低年级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我还经常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机会。我在班上设立了许多临时的小班干:卫生检查员、领读员、课间文明督察员、班级图书管理员等,让每位学生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江文小朋友学习认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我就让他早读领读,他每天早晨来得都很早。刘世杰小朋友做事认真,有一定管理能力,而且认识很多字,我安排他当班级作业收发员。黄新怡小朋友讲究卫生,我让她做班级卫生委员,她每天能定期检查„„这些小干部是轮流当的,只要在两周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就可以当这一方面的小干部。孩子们干劲十足,大家都互相督促,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督促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后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而不拖延,让学生尝到做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甜头。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减少学生的消极感受,增加学生成功的积极体验,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的进步。这样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评价中,每评价一项,学生就经历了一次反思和总结自己行为的过程,从而使自己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反复的强化作用下巩固下来。

四、用加法和减法强化

北京有一个妈妈,儿子上五年级,写作业磨蹭。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开始采取措施培养孩子的习惯。一天,妈妈发现儿子写作业一小时站起来7次,一会站起来吃点东西,一会看会电视,一会上厕所。妈妈对儿子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一小时你站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一小时站起来5次就差不多吧。儿子一愣,说5回就5回。第二次妈妈又说,你如果一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天晚上就可以看动画片。儿子高兴得不得了。有奖必有罚,妈妈说,先别开心,如果你一小时站起来超过3回,电视就不能看了。结果5天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这3天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不能看动画片.这样对孩子有很强的激励,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妈妈,一想到1小时只能站3回孩子就慢慢地去控制。从她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好习惯,就用加法,就是千方百计让他将好的行为不断出现, 例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加上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一个好习惯形成的周期是坚持21天,巩固3个月,可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老师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好习惯会越来越多,坏习惯越来越少,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只要我们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必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坚持不懈,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参考文献: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束缚;意识

一、突破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语文教育要考虑大多数学生,考虑到他们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考虑到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语文教师既要教好语文学科,又要努力帮助学生在德育思想、智育思想、美育心理、身体素质、劳动卫生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2)树立正确的语文观。要树立大语文观,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延伸、迁移,把学生的语言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把语言、思维、人文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的而不是单线式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由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科学的认识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听话能力的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第二,说话能力的训练。主要是从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看图作文、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三,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首先是预习性阅读;其次是思考性阅读。

第四,写作能力的训练。主要做法是:首先,利用课内或课外的时间,要求学生阅读书报,以扩大信息量;其次,讲授写作知识,结合现行教材,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从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文章结构、前后照应、点明中心、炼句修改等方面教给学生以写作方法;最后,就是作文强化实战练习,采用“即景写作”、“自由命题作文”、“精美文仿写”等不同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强化训练,力求寓规范化的训练于新颖、活泼的形式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写起来。

三、切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素质教育还要求,在课前准备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懂得如何把握学生现有的能力来激发他们潜在能力和学习激情,这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预习环节。为了让预习落到实处,首先要让学生提前思考,还可以发现与别人在解决问题时的差别,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训练,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参与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课堂上也就会出现自由辩论的场面,形成自由民主的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要提倡学生答题思路有新意、学习方法有创意。老师合乎情理的创见,还要鼓励、表扬,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努力地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加强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尽管学生作为主体,但教师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落实语文素质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道德素质。而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应包括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为人师表的意识。教师职业是直接以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的品格,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质、学识才能、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能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2)有无私的爱心。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教师对学生要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知识,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因家长地位、亲属关系、成绩优劣等对学生有远近亲疏。对学生要爱而不纵、怨而不弃,炽热的爱心要与原则性、公正性、合理性相结合。(3)沉着、自制、耐心、主动的意志品质。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材特别富于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情感和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言语,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努力以宁静和善的态度处理教育过程中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7.

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7

一、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

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简单化和一般化。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我每当接一个新班, 就给学生发一个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表,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 自己的特长, 学习成绩等, 以此来了解学生, 为以后做思想工作奠定基础。其次, 班主任应研究现代中学生的基本特点。现代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他们的身体急剧变化, 心理逐步成熟,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认识发展水平不高;自我意识增强, 但仍有较强的依赖性;物质需求不断增长, 但经济尚未独立;向往异性, 但法制观念淡薄;向往未来, 但不能正视现实。班主任掌握了学生的这些特点, 教育学生就能做到心平气和的教育学生。

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中学生思想品德不好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应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这样效果会更好。我对上课精力不集中、易开小差的学生, 主要采取交流谈心法。用谈心的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到现实社会的竞争形式, 帮助他们明确目标要求和纪律要求。对经常迟到、无故请假、不愿学习, 对自己放纵, 意志品质不高的学生。主要教育他要认识到“要成大事, 必须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对集体意识淡薄, 对班集体各项活动不闻不问, 不参加, 不关心的学生, 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可以大到国家, 小到家庭或个人, 使其具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思想。对上课不听讲、睡觉、说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甚至影响他人学习, 遇事不思考, 全凭喜好行为, 容易情绪化, 不考虑他人感受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反复多次的交谈, 做工作, 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遵守纪律的必要性。从思想上接受“处于一个集体当中, 必须遵守和维护一些规章和制度, 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向上, 风气正的集体, 才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发展”。还可以在班上树立榜样, 形成一帮一的局面达到教育目的。

三、有的放矢, 以理服人

培养学生品德要有的放矢, 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只讲空话, 犯错误的学生得不到教育, 还是我行我素。育人要晓之以理, 学生明理后, 行为在思想支配下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只有提高自主意识, 把握好自己, 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正确评价, 其行为品格才能不断改善。班主任要经常引导他们认识到悬崖勒马的重要性和浪子回头的可行性, 把道理寓于生活的事例中, 从而坚定他们改正错误的意志。

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以表扬代批评

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来自考试的反复失败和老师家长的长期训斥, 所以, 班主任对行为不好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实施赏识教育, 发现他们的优点, 就立刻表扬, 即使是为班级做些小事, 也对他们予以表扬和鼓励, 树立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我的一位学生一直是调皮捣蛋, 上课不听, 只迷上网, 无心学习。对他用尽办法, 软硬兼施都是无济于事。许多科任老师都很头痛, 对他只有批评, 没有表扬。他也知道老师看不起他, 所以越发变得没脸没皮, 什么都无所谓。一次自习课上, 他偷偷跑出去上网, 我一气之下, 让他请家长, 并让他写800字的说明书, 他交说明书时, 我偶然发现他的字写的相当漂亮。我抓住这一次机会, 及时表扬他, 并让他担任学习委员, 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 培养他的荣誉感。当我宣布对他的“任命”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议论纷纷。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 这种及时地表扬和信任, 使他的精神集中到有益的活动上来, 减少了他调皮捣蛋的机会。高二年级书法比赛中, 我让他组织我们班学生参加, 结果, 他在这次比赛中取得高二年级书法比赛的第一名, 且我们班取得了年级组团体奖第二名。我对他的组织才能大加赞赏, 同学们对他也产生了好感, 他也高兴了。从此, 他慢慢地改掉了那些坏习惯, 也不上网了。更使我想不到的是, 他在高二下学期考试中, 竞考入了前二十名的好成绩。

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8

一、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

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简单化和一般化。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我每当接一个新班, 就给学生发一个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表,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 自己的特长, 学习成绩等, 以此来了解学生, 为以后做思想工作奠定基础。其次, 班主任应研究现代中学生的基本特点。现代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他们的身体急剧变化, 心理逐步成熟,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认识发展水平不高;自我意识增强, 但仍有较强的依赖性;物质需求不断增长, 但经济尚未独立;向往异性, 但法制观念淡薄;向往未来, 但不能正视现实。班主任掌握了学生的这些特点, 教育学生就能做到心平气和的教育学生。

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中学生思想品德不好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应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这样效果会更好。我对上课精力不集中、易开小差的学生, 主要采取交流谈心法。用谈心的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到现实社会的竞争形式, 帮助他们明确目标要求和纪律要求。对经常迟到、无故请假、不愿学习, 对自己放纵, 意志品质不高的学生。主要教育他要认识到“要成大事, 必须从小事做起”,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对集体意识淡薄, 对班集体各项活动不闻不问, 不参加, 不关心的学生, 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可以大到国家, 小到家庭或个人, 使其具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思想。对上课不听讲、睡觉、说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甚至影响他人学习, 遇事不思考, 全凭喜好行为, 容易情绪化, 不考虑他人感受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反复多次的交谈, 做工作, 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遵守纪律的必要性。从思想上接受“处于一个集体当中, 必须遵守和维护一些规章和制度, 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向上, 风气正的集体, 才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发展”。还可以在班上树立榜样, 形成一帮一的局面达到教育目的。

三、有的放矢, 以理服人

培养学生品德要有的放矢, 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只讲空话, 犯错误的学生得不到教育, 还是我行我素。育人要晓之以理, 学生明理后, 行为在思想支配下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只有提高自主意识, 把握好自己, 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正确评价, 其行为品格才能不断改善。班主任要经常引导他们认识到悬崖勒马的重要性和浪子回头的可行性, 把道理寓于生活的事例中, 从而坚定他们改正错误的意志。

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以表扬代批评

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来自考试的反复失败和老师家长的长期训斥, 所以, 班主任对行为不好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实施赏识教育, 发现他们的优点, 就立刻表扬, 即使是为班级做些小事, 也对他们予以表扬和鼓励, 树立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我的一位学生一直是调皮捣蛋, 上课不听, 只迷上网, 无心学习。对他用尽办法, 软硬兼施都是无济于事。许多科任老师都很头痛, 对他只有批评, 没有表扬。他也知道老师看不起他, 所以越发变得没脸没皮, 什么都无所谓。一次自习课上, 他偷偷跑出去上网, 我一气之下, 让他请家长, 并让他写800字的说明书, 他交说明书时, 我偶然发现他的字写的相当漂亮。我抓住这一次机会, 及时表扬他, 并让他担任学习委员, 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 培养他的荣誉感。当我宣布对他的“任命”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议论纷纷。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 这种及时地表扬和信任, 使他的精神集中到有益的活动上来, 减少了他调皮捣蛋的机会。高二年级书法比赛中, 我让他组织我们班学生参加, 结果, 他在这次比赛中取得高二年级书法比赛的第一名, 且我们班取得了年级组团体奖第二名。我对他的组织才能大加赞赏, 同学们对他也产生了好感, 他也高兴了。从此, 他慢慢地改掉了那些坏习惯, 也不上网了。更使我想不到的是, 他在高二下学期考试中, 竞考入了前二十名的好成绩。

小学体育课实施公平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9

一、从构建师生和谐关系中体现教育公平性

在课堂上,教师每一次会心的微笑能像阳光一样感染每个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某天33摄氏度的高温,学生们精神面貌欠佳,我心里虽然着急,但仍面带微笑说:“太阳公公正在考验我们一(1)班的每位小朋友,比一比谁是今天的小勇士,有信心吗?”“有。”于是,学生们都打起了精神。但是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以及教学过程的深入,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体力已经透支了,如果继续完成预设的要求恐怕学生会有中暑的危险,于是,我把游戏部分进行了删减,放松环节让学生到大楼阴影下观摩学习。在课末总结时,我跷着大拇指对学生们说:“今天你们真棒!这么热的天气你们还能坚持跟着老师学本领,你们都是小勇士。”只见学生们都挺起了小胸脯,骄傲地冲着我微笑。由此可见,教师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言语、包容与尊重的态度,能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教师发自内地关爱自己的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能赢得学生的真心喜欢和尊重。

二、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中体现教育公平性

只要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参与实践,并在其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那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告诉我,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诱因存在表层与深层的明显差异,在兴趣的持久度上也有所不同,即使相同年级的学生也有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策略,更要有创造性的智慧。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等年龄特点的“四化”教学策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化”教学,即指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语言交流儿童化、肢体动作形象化。同时,针对高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仅靠表层诱因的激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作用有限的问题,教师应尝试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关注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性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是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教育公平的前提,而优化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教育公平性的载体。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优化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立努力的方向。每逢周一,“胖墩”长跑队就会开始训练。为了让这群体育“困难户”对枯燥的长跑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让他们从坚持一圈慢跑开始,达到不走路坚持跑5圈的就可以进入第二跑道,依此类推,最终他们可以像运动员一样享有跑第一跑道的权利。

二是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超越自我。由于跳箱上完成跪跳下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我创设了开放分层的学习环境,胆子小的学生可以选择从一层跳箱练起,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三层跳箱练起,最终学生在不断挑战中克服了困难,在超越自我中得到了发展。

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10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落实管理职责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要从长期的角度出发, 把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 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 把这项工作写进制度, 写进每学期的学校工作安排里, 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 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二是要研究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问题, 如举行“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经验交流会等, 了解教师们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苦恼, 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 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选好班主任, 强化少先队作用

选派思想道德素质好, 奉献精神强, 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 强化榜样作用和工作效率, 起到从人格魅力上影响学生的作用。加强少先队和班主任工作, 把这项工作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首要位置, 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 要求上好班队会课, 利用好主题班会、主题队会这两个平台, 在学生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并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作用, 把德育工作抓紧抓好。

三、加强学科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在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基础上, 抓好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专题教育、健康等学科的教学, 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 重视各学科的德育渗透,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晓“有才有德是正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含义。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从而健康成长。

四、精心设计旗下讲话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和周五的降旗仪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遵纪守法、交通安全、用电常识、尊老爱幼、同学间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等多方面的教育, 将升旗仪式进行得更有意义。

五、利用墙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各班内部要做好教室内的文化建设, 精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发挥自己的特长, 展示优秀书法、绘画、习作等, 对表现良好的同学 (好人好事) 适时予以表扬, 激励先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让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中潜移默化

我校在教学中开展的“同伴互助”活动就很有意义。这项活动不设目标, 不做要求, 只是让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一些学习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 他们之间互相帮助。这样, 成绩好一些的同学便想真心帮一帮同伴, 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很感激, 在学习上帮不上忙, 想方设法在其他方面帮一帮同伴, 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另外,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开展了“帮助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多做家务, 做“孝子贤孙”, 这样, 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生存技能, 便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 帮助寨邻中的有困难的老人做一些事,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德行。通过这些教育活动, 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七、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由学校工会、少先队组织对“孤独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外来学生”进行关爱和教育活动, 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专心学习。

八、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小学生要健康发展, 周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学校、家庭任何一方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 学校周边的环境非常重要, 学校要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 多方面保护学校这个纯净的育人环境, 使校园周边的环境得到良好的净化, 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 光靠学校是不够的, 要善于利用家庭、社会等相关教育资源, 只有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和教育学生, 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 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是学校的职责。这项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利用宣传阵地, 有效开展关爱活动, 全方位做好教育工作。

上一篇:专业基础能力下一篇:施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