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类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2-10-25

随着时代的进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艺术教育逐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美术类教育专业成为各大院校的“香饽饽”, 其研究生的招收数量也随之逐年攀升, 学科不再边缘化, 附庸化, 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与学术地位。可以说, 美术教育之变, 是整个中国社会之变、艺术之变的一个缩影。目前, 美术类研究生作为艺术类研究生的主力军, 主要分学术型与专业型两种, 学术型美术类研究生主要偏重美术学科的理论研究方面, 专业型美术类研究生主要偏重绘画门类技法的钻研。回顾历史, 艺术教育从1978年到21世纪以来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为美术类研究生教育欣欣向荣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不可否认, 现今美术类研究生教育制度中仍存在着诸多弊端。

下面笔者将从招生, 课程设置, 导师制, 人才培养, 毕业出口把关五个方面阐述笔者认为现阶段美术类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上, 专业方向针对性不强

大多数艺术院校, 在招收研究生时对英语学科的硬性要求, 成为了许多真正有艺术才华的学生继续深造的“拦路虎”。一方面, 很多学生面对这种考试要求望而却步, 选择就业或出国留学;另一方面, 多数备考本科学生不得不在大三大四时, 为这种应试花掉大量的时间, 既要复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又要恶补英语、政治, 精力过于分散, 导致最后学得全而不精。因此, 用这种方式筛选出来的学生往往资质平庸, 文化成绩与专业素养两方持平, 没有一方格外突出, 俗称“半桶水”。

二、课程设置上, 课时少

一般来说, 对于大部分美术类研究生的课程安排, 第一年基本上是一些诸如英语、政治之类的公共课程, 一个星期平均三节课时左右, 其余大部分时间是没有课程安排的, 这就给研究生留有很多的空余时间。这些时间里, 美术类专业型的研究生一部分是在自己的专业工作室专研绘画技巧, 进行艺术创作;学术型的研究生一部分可能在图书馆、自习室看有关专业方面的书籍, 撰写学术论文;但其实还有一部分同学却利用这大量的空余时间在校外兼职, 有在各种画室, 小学, 中学进行专业授课的;或者自己创业开画室, 工作室的等等, 笔者不反对适量的社会实践, 但过多的把时间花在这些上面的做法和研究生入学的初衷是相悖的。

三、导师身份多元, 精力分散

对于硕导博导而言, 他们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 而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事务分配不均, 使一些老师感觉不到太多的存在感与成就感, 这时他们可能会更多地寻求社会上的关注。如今, 我们身边的一些老师, 除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外, 还有许多自己的副业, 如开设相关专业的公司、培训班等等, 身份一多, 精力一分散, 就很难专注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了。

四、人才培养上, 专业与理论割裂

现今, 许多院校对于美术类研究生的毕业要求, 有专硕学硕之分, 一般来说, 对于专硕的研究生毕业要求为论文字数八千字左右, 主要看其专业的相关毕业作品质量;而对于学硕型研究生的要求为论文字数为三万字左右, 没有作品的要求, 因为学硕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很少进行纯绘画的训练。从这些要求中看出绘画专业技法专研与绘画理论研究相割裂的状态, 在这种对专学硕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硬性要求上没有强调专业理论全面发展的培养机制, 教育出来的人才自然先天不足。

五、毕业把关上, 得过且过

当今社会, 研究生的毕业质量有待检验。部分研究生导师动辄一人指导十人、数十人;更有个别导师把研究生转变为个人课题、项目的“打工仔”, 而不是严格指导其学术上进;更有甚者, 一部分导师之间互相合作, 为对方研究生的文章、成果、答辩“保驾护航”, 变相降低标准, 导致研究生“出口关”相对宽松, 得过且过。

因此,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 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招生上, 增强不同专业的针对性

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美术类研究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招生方面, 对于专业型研究生, 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绘画技法、天赋的考察, 对于那些绘画天赋异禀的学生, 不应该简单地用一门英语的分数要求把他们拦在门外;而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 应该更多地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分析概括能力, 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这也是美术类学术型研究生今后学习、研究的重要基础。

2、增加课程安排, 丰富教学形式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般自觉性, 况且学习是需要氛围的。多开设些专业课或者一些开放式的课堂, 请国内外名校的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 一来可督促研究生学习, 减少他们过多的外出兼职;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使其互相学习, 明白差距, 起到相互激励, 相互追赶的效果, 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 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规范导师教学职责, 形成有效评价机制

现阶段美术类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导师制为主, 那么, 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成才很大程度上与导师自身的学识修养等方面有关, 因此, 要想把导师的心牢牢地留在学校, 留在学生身上, 就必须合理分配每位老师的教学任务及学院管理事务, 并形成科学有效的导师评价制度, 让导师有压力, 才会在教学上有动力;再者, 不断加强导师教育职业道德的学习, 明确自己的身份, 使其“务正业”。所谓教师, 就应以教书育人为主。

4、增加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

今天的美术教育不单单是一种绘画技巧的学习, 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类研究生不应该只局限于自己的学科领域, 而应该拥有更广泛的眼光与思维。因此, 学院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拥有更广泛选择的课程群以及自主学习平台, 如增加一些跨院系横向的选课机制, 使不同院系的老师与学生交流,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课题组合作学习, 避免学生和导师的一种单线关系。

5、严把出口关, 保证人才的合格率

最后最关键的环节是严把出口关, 保证人才的合格率, 加强毕业环节的监控, 并引入淘汰机制, 对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实行分流淘汰, 使学生有所压力, 不得马虎对待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摘要:本文指出现阶段美术类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美术类,研究生,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 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3月

上一篇: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