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几点探索

2022-12-2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 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提炼、整合专业课程, 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 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各高职高专院校围绕着培养应用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人才这一根本任务, 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力地推进了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发展。我院在这方面经过努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高职高专教育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就业乃民生之本, 它是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切身利益,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尤其是近几年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 给就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应用型人才。贯彻这一理念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目前在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中还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强调学科型的倾向, 或仍然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本科相关专业进行缩减。二是盲目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倾向。许多地区的高职院校将学生毕业后升人本科院校的比例高低作为评判办学成功的标准。要克服上述不良倾向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以社会需要为目标, 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技能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每所高职学校都应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 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以较高的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 取得良好的声誉。

在克服不良教育教学倾向的同时也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 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高校来任教, 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学位提升。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 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 还要强调他们的人文素质, 这与教师学位层次的高低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有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使学生在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 是学校教学工作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市场需要而不是按现有教师设置专业。避免专业布置重复, 造成毕业生规模扩张, 就业率降低。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 密切与企业的结合, 以我院电气工程系为例, 每年都积极联系用人单位, 通过座谈等形式, 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将相关信息及时的反馈到教学中来, 到学生实习前又联系用人单位举行招聘会, 供需双方面对面沟通, 双向选择, 收到较好效果, 毕业的就业率较高。

2 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 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 实践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关键。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想是: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它主要包括基本实验和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设计及应用等内容。我院电气工程系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内容和环境条件, 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以校内实训场所进行模拟岗位实习或安排到企业单位顶岗实习, 做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通过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 由校企共同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具有工程背景的其他复合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旨在创造一种融学习、思考、实践为一体的环境, 建立一种持续学习的理念和机制, 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 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过快, 办学中出现很多问题, 如生源质量较差、办学条件不好、办学质量不高、就业形势不好等等。加上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缺乏了解, 从而社会认同度不高。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宣传力度, 在全社会树立高职高专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为自己拓展出一片广阔的前景。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在迅猛发展, 要想推进高职教育良性发展, 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 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全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逐步改革高职高专的学制和考试制度。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就业,导向,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考试制度,学制

参考文献

[1] 徐斌艳.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行动研究——建构学习型学校[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10) .

[2] 孙玫璐.建构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10) .

[3] 李进.高职校企合作运作的思路就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 .

[4] 俞克新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怎样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发展下一篇:网络财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