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关键词: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学风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论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践内容

摘 要: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在高校育人系统中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本文从从高校的具体特点出发,提出高校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践内容。

关键词:

以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在高校育人系统中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的特长与技能乃至素质的提高、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特长发展、职业选择、人生走向,其分量与重要性是不容低估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交流沟通、协作配合、指挥领导等能力素质,对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完善人格,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那末如何在大学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呢?下面从从高校的具体特点出发,提出实施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践内容。

一、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实践路径

高校课堂为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单位,是占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教育机构。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入WTO后,各种思想、经济思潮的涌入,单纯的第一课堂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与面对持续扩招带来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和入住大学城等新问题,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对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显著成效。(1)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要实行专人专职制度,以党建为龙头,德育为主线,在实施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中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2)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动手的科技活动,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产学研联合育人。高校应组织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并不断创新、提升层次,创新科技项目,扩大学生参与度。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产学研联合育人,开拓社会奖学金,激励精英,榜样育人。(3)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文化育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内容

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内容涵盖了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主要的方面:(1)思想品德。大量的事实证明: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优秀的品质是人生成功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教育,积极开展党员实践教育等方面的第二课堂教育,以全面大学生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2)科技创新能力。要着力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力量,通过创办、开展各类型的学术科技及创新活动,扩大广大学生参与面,旨在努力提高学生科研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第一课堂之外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各高校应通过创办特色科技活动,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发动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3)文化素养。通过开办教授讲堂、科技讲座等各种讲座。以个人的亲身经历与大学生谈奋斗、谈理想,激励学生成长,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了解科研方法,如何对待学习、工作以及处理感情及压力等,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克服一切困难毅力和勇气。通过丰富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团结、写作、友爱、奉献和集体荣誉感等高尚情操。学校应经常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心理咨询活动、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大合唱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一大批文体活动,以吸引了全体同学参加。通过建立文化教育网络平台,打造文化教育的新阵地。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发展的时代,网络是大学生获得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网络运用在第二课堂体系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引导学生善用网络,倡导主流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信息。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博客、论坛等,打造文化教育的新阵地。(4)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和组织各种实验技能大赛,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生经常深入工厂、企业和社会,将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以就业创业为契机,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寻求社会支持、整合校企资源,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带出校园,从而搭建起于社会沟通的桥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新育. 高校“第二课堂”刍议[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8(08).

[2]程琪,马琳琳,马辉. 明确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内涵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4).

作者:岳若惠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论文 篇2:

论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 要: 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工科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体系构建

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学风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工科高职院校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建院”)为积极响应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积极创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上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

一、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

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均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预防人文素质欠缺,实现学生的全面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教育的局限性使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显得十分必要。长期以来,工科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第一课堂建设,而对学生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比较忽视,认为只不过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可有可无。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今天,工科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局限性也在逐步显现,主要在于:第一课堂以其标准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的显著特点,解决的主要是学生的认知、专业能力问题,学生被动接受性强,而诸如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优良社会人格的塑造、团结协作精神、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仅靠第一课堂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而在这些方面,第二课堂便体现了它的优势。

(二)构建的基础

第二课堂本身的特点奠定了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相对而言的优越性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课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大多是学生自愿参加,满足了他们的自身兴趣和特点,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二课堂集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受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严格束缚,让学生按照各自兴趣和特点选择发展方向和培养领域,鼓励优秀人才冒尖。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将固态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活化,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丰富想象力,发挥创造潜力,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第二课堂缩短了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前都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而大学沉重的学业压力和固定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深感失望和压抑,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充分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提供了开放的环境,以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课外活动,应作为学校整体教育计划的共同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总体培养目标来规划和教育实施。

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全面发展的原则

一方面是要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相一致,专业素质的训练与基本人格的培育相结合,在德、智、体、美以及心理等方面协调发展,实现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照顾到思想上、经济上、学习上、行动上及心理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要把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作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一是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根据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有特殊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为他们创造尽量宽松的环境,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专长人才的培养。

(三)适应竞争的原则

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协作中竞争,竞争中协作,这将是社会的主旋律之一。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力,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增强心理适应性,锻炼社会工作能力,提高竞争力。

(四)创新实践的原则

一是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中坚持创新性实践。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强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性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在校内外活动及社会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具体措施要不断创新,教育活动要简易便于操作,覆盖面广且成本低,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三、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

浙江建院总结长期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将第二课堂纳入了学生的总体培养计划,作为其中的一个必修模块,规定了四个必修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将第二课堂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分为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工作及公益服务四大组块,分别给予一定的学分,并规定各组块的学分分布和完成的年学分上限,不同组块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分年级应达到的要求,并根据其专业特点制定了分类培养计划表和详细的评定程序与指标,促使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保证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调查、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增强服务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参加马列、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党课或团干培训,利用假期进行的社会调查等。整个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记录、实践单位的证明、实践报告和总结等,由分团委负责审核。根据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累计一周得0.5分。同时,为强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学生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1.5及以上分后方有资格获得第二课堂学分。

(二)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包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开展科技发明创造、撰写论文、担任校内外科技助手、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听学术报告等。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和新苗人才计划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加学分。

(三)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是陶冶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素质。主要包括参加文体活动、文体社团,在刊物上发表文艺作品,个人举办文化展览等。根据参与文体活动的情况和获奖级别分别给予不同加学分。

(四)社会工作及公益活动

社会工作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社会工作及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思想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参与组织活动或承办校级及以上层面的各类活动,骨干成员可加0.5分,一般成员可加0.2分,具体加分人数由举办或承办的部门报院团委确定,一学期此项最高不超过1分。公益服务主要是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树立奉献精神。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公益服务活动,并视具体活动按有关标准加学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建院以必修学分作为引导和约束,增强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计划性,同时也规范了各项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然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作为一种可以不断创新的教育手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发挥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张,旭东.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2001,(7):98-99.

[2]关呈俊,赵乐天.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学分化管理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2):104-105.

作者:汤宗礼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论文 篇3:

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创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国家及教育部门针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第二课堂作为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应在当前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基于此,对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创新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切实发挥出第二课堂的教育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构建与创新

前言

第二课堂主要就是指学校及学生干部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课外学习活动。现阶段我国高校第二课堂主要分为思想政治、文化技艺、学术科技及实践教育等形式,可更好的迎合学生主观意识,让学生尽早的体验到社会生活。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当前背景下,学校及教师也应做好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平台构建工作,让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生活技能。

1 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构建存在问题

1.1缺少健全的管理约束机制

在当前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健全管理 约束机制的问题[1]。由于部分高校没有将第二课堂作为教育重点进行规划与管理,使其很少出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第二课堂有序性及教学效率不高。

1.2与第一课堂脱节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趋向于大众化发展,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师工作量及教学压力也随之增加,不仅需要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协助学生竞赛及科研等活动,对需要投入大量与精力的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构建的工作往往力不从心,使得第二課堂与第一课堂相脱节,难以发挥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1.3教师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教师人员专业技能对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构建工作开展情况具有直接影响。但由于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处理有待提升阶段,难以结合学生学习及素质教育要求对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改革,造成第二课堂教学效果 不明显,学生对第二课积极性不高。

2 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具体构建

2.1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

构建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可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工作。同时,将社会实践课堂与第一教学课堂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基地、产研基地及第二课堂社会志愿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的资源贡献。

2.2第二课堂人文素养平台的构建

第二课堂人文素养平台的构建需教师能够基于学校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讲座、文化交流等活动,充分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及开放性思维[2]。举例而言,在学校开展文化知识讲座的过程中,可综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加强学校与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到文化讲座活动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文化涵养。

2.3第二课堂思想政治平台的构建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其思想政治水平上,需教师积极构建起第二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尊重学生主观意识与学习需求,更好的构建起符合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同时,学校也可积极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及时事政治等宣传力度,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观的调正与巩固奠定坚实的基础。

2.4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训练平台的构建

在高校教学中,第一课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因此仅依靠教材及课堂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教师该必须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内在潜力挖掘出来,需第二课堂的协调配合[3]。因此在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认清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在课堂中开展大量的心理素质及实践能力训练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生活。

3 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创新

3.1明确第二课堂教学目标

促进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创新工作,教师需从明确第二课堂教学目标入手,结合第一课堂中教育实践结合、科研及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第二课堂能够延续及拓展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更好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2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共同发展

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相互融合,将第二课堂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等与第一课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4]。举例而言,在第二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学习到的新知识开展与之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3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长,因此需教师在构建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及交流,明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性,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及参与感。

3.4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整合

为有效解决第二课堂中为活动而活动的问题,学校也应做好提升教职人员教学水平的工作,紧抓教师整合第二课堂活动现状,构建起长效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约束机制,以学校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为主,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质性及教学价值进行系统的评估,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活动,提升第二课堂教育价值。

总结:总而言之,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对学生专业技能及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更好的向各领域供给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及相关教师也应认清当前第二课堂开设期间存在问题,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及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参与感,以充分发挥出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妮娜.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14-117.

[2]鲁越青,白忠喜,应尧刚. 创新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以绍兴文理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08):18-20+25.

作者:司昀琪 范一然

上一篇:施工质量水利水电论文下一篇:可编程序控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