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美术手工课因其自身独特的实际操作性和艺术价值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备受关注,且运用广泛,在具体实践中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它在中职幼教专业里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教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幼教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幼教专业开设形体舞蹈课的重要性研究

在幼教专业中,形体舞蹈课程包含了现代舞、民族舞以及芭蕾舞,因此形体舞蹈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对于幼教专业来讲,形体舞蹈课的开设目标就在于强化形体训练,通过开设舞蹈课的方式来提升幼教的综合素养。在形体舞蹈的课堂中,教师先要为学生播放优美乐曲,在舒缓放松的氛围中达到养性与修身的目标。由此可知,形体舞蹈通过运用美腿、健胸与收腰的训练方式,可以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此前提下塑造优雅的仪表与风度。为此,对于幼教专业来讲,有必要明确形体舞蹈课的基本目标及其内容;结合形体舞蹈课的开设现状,探究形体舞蹈课对幼教专业的重要性。

幼教专业形体舞蹈课重要性从本质上讲,形体舞蹈密切结合了舞蹈动作与修身健美的目标,在二者结合的前提下完善舞蹈课堂。通常情况下,形体舞蹈课应当配备优美的乐曲,让学生配合乐曲的节拍来完成形体舞蹈的相关动作。具体来讲,形体舞蹈涉及到头部与颈部、上肢、大腿小腿以及胸部等不同部位的形体活动,因此也突显了形体舞蹈具备的修身与养性价值。相比于其他专业,幼教专业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因而在客观上有必要开设形体舞蹈的相关教学,通过运用日常教学的方式来完善形体并且塑造优美的形态。形体舞蹈课对幼教专业而言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因此适合在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推广。

一、形体舞蹈课的基本特征及内容

从基本特征的角度来讲,形体舞蹈具体包含了舞蹈与形体塑造的两部分,形体舞蹈课程的开设目标在于修身与塑造形体。在舞蹈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同学们播放优美的乐曲,舞蹈课堂选择的乐曲通常具有较强的起伏感与节奏感。在乐曲的配合下,对于人体各个位置都应当进行塑造,尤其是上肢、颈部与头部、大腿小腿、臀部以及胸部等。通过设置形体舞蹈课的方式,应当能增强机体的肌肉弹性,运用舒缓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增强协调性。

可以得知,形体舞蹈课堂的基本宗旨不仅在于塑造形体美,同时也致力于培育优雅的气质。幼教专业学员一旦接受了形体舞蹈的课堂训练,那么将会拥有优雅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形体舞蹈对于自身的熏陶。这是因为,形体舞蹈设计的各种动作都蕴含了特定的内涵,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就可以培育优雅的日常举止与行为。气质应当是内在性的,然而又可以体现于平日生活中的动作与举止。因此,幼教专业的学员有必要接受形体舞蹈的培训,运用形体舞蹈来塑造高雅的行为与气质。

幼教专业毕业后的学员将会面临激烈竞争,因此亟待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岗位的实践中,学员通常都需要应对多变的复杂环境,有必要保持饱满热情与充沛精力。实际上,形体舞蹈课对学员的培训也有助于应对后期的就业竞争,在塑造形体美的同时也让学员拥有强健的体魄与旺盛精力,在工作中展现富于活力而端庄的外在形象。在校的时间段内,幼教专业学员可以借助形体舞蹈课的机会来丰富实践,保持向上和积极的良好心态。只有不断致力于提升自身,那么才能塑造自身的优良形象。

二、形体舞蹈课程的重要性

幼教专业进行形体舞蹈训练的基本宗旨在于塑造优美体态,对于学员的精神面貌与综合素养也进行了提升。进入新时期后,幼教专业也有必要转变最基本的人才培育目标,致力于提升专业人才具备的综合素养。具体在开设形体舞蹈的相关课程时,幼教专业及其人员都应当致力于塑造外在形象并且提升内涵,运用形体舞蹈培训的方式来改善学员的日常举止、言语与精神气质。由此可见,幼教专业有必要增加形体舞蹈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具有如下的重要价值:

(一)塑造优美的形体

近些年来,新课改正在逐步深入;面对新的形势,幼教专业也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转变,致力于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对于师范专业来讲,幼教专业构成了其中的关键部分,幼教专业应当致力于培育优良的复合型人才。学员在毕业后,不仅应当拥有牢固的幼教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拥有全方位的良好素养。因此可以得知,推行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基本宗旨就在于养成良好气质并且塑造精神面貌。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幼教专业在客观上也有必要转变认识,通过开设形体舞蹈专业培训的方式来提供学员所需的形体培训。只有全面进行综合素养的塑造,那么才能塑造内秀外美的幼教专业人才。

形体舞蹈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塑造优美形体。这是因为,形体舞蹈课的基本宗旨,在于激活人体本身的肌肉能力并且增强机体的软开度。幼教专业学员正处在自身的成长期中,身心并没有真正达到成熟。这种状况下,尤其有必要做好机体骨骼、机体关节以及肌肉群的协调配合,以此来培育健康的体魄。同时,形体舞蹈课的全面开展也有利于增強同学们的身体节奏感与韵律感。

(二)培育良好的外在风貌

幼教专业毕业后的学员将会踏入幼教岗位,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因此,学员对于幼教的职业应当充满热情,只有拥有了饱满热情那么才能全心投入幼教事业。利用在校的时间段,学校有必要为学员开展全方位的形体培训,在开展形体舞蹈课程的同时也塑造了优雅气质。从本质上讲,形体舞蹈课不仅在于塑造形体,同时更应当塑造端庄的仪态与优雅的举止。学员在走出校门之后,对于日常举止与行为的美感也应当格外予以重视。形体舞蹈课的目标在于塑造优雅的气质与精神风貌,让学员用饱满热情来对待幼教岗位的日常工作,而不至于觉得幼教工作是乏味且枯燥的。

(三)增强学员的自信

对于选择了幼教专业的学员来讲,如果要在幼教领域内获得成就,那么前提就在于拥有足够的自信。学员只有具备了健全的心态与人格,才能对幼教工作充满信心并且乐于展示自我。从现状来看,幼教专业的某些学员仍然欠缺自信,在公开场合出于各种考虑而不敢表现自我。在形体舞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小组互动与交流的模式来提供课堂培训,进而鼓励同学们养成开朗与活泼的良好性格。在舒缓与轻松的氛围中,幼教专业学员就可以放松自身并且敢于尝试和接触新事物。鼓励学员充分表现自我,在此基础上激发同学们对于形体舞蹈的浓厚兴趣。

三、总结

幼教专业的学员应当具备优雅的气质与优美的形体,通过形体舞蹈的培训,就能提升学员具备的综合素养,进而塑造优雅的日常行为与精神风貌。幼教专业应当构成师范专业中的核心部分,因此为了塑造优良的幼教人才,有必要密切结合幼教专业的学员特征来设置形体舞蹈课程。这是因为,形体舞蹈课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塑造气质美与形体美,在此基础上让幼教专业学员明确日常言谈与举止的基本规范。截至目前,形体舞蹈课的课堂教学已经获得了改进,然而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有关人员还需要摸索经验,突显形体舞蹈课对于幼教专业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爱萍.高校形体舞蹈课与大学生审美观培养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110-111.

[2]刘璇.高职院校形体舞蹈课的教学分析与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96+98.

[3]徐爱萍.关于形体舞蹈课伴奏音乐选择的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119-120.

[4]韩新英.形体舞蹈课层次递进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5):42-43.

[5]牛晓晔.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形体舞蹈课教学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146-148.

作者:黄虹

幼教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浅析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  美术手工课因其自身独特的实际操作性和艺术价值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备受关注,且运用广泛,在具体实践中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它在中职幼教专业里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更好地提升幼教美术手工课堂的效益,结合幼教专业的教学特点,因地制宜改造课堂,夯实教学基础,优化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从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再详细探究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策略

手工课是幼师专业发展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且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幼儿早期智力启蒙。手工学习为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条件,不仅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还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主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中职幼师教育是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之前所必要的职前教育,所以于幼师而言,掌握好美术手工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我们中职幼教课程出发,美术手工占据了课程内容很大的比例。

一、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缺乏学习兴趣,教育模式固化

我国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教育应为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而服务,同时经济和政治方面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育同样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学校的教学活动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被放大甚至在教学模式中向教师单方面倾斜。长此以往,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变成了单方面的知识传输。基于这一现状,从教育本质目的来看,教育重点是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消化知识,将已存在的知识框架体系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内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如果只完成了“传道”,而学生没有“解惑”,那么从结果来看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也是失败的。要想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除了对教师本身有专业上的要求之外,还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驱力,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改变过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进课堂,与教师对话,与同学交流,能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決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二)学科之间缺乏联系,课程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状况而言,中职幼师教育所设置的美术课程大部分是被拆分了的,比如在艺术品制作这类课程上,学校可能分别开设了水彩画、图案设计、手工艺品制作等。虽说课程划分越细,学生学习的专业深度会得到加深,但同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就容易被切断,这容易造成学生能力方面的不均衡发展。在目前的中职幼师专业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美术学院上学时固有的授课方式,只注重学生绘画技能和手工制作的能力培养。考试内容也只针对这两项出题,受教育局限性的影响,学生往往只注重这两项技能,单一为完成考试而去学习,执着于分数忽视学习目的,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最终导致学生对幼教内容没有收获,幼儿教育在考核方式上没有体现,这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联系而导致偏离我们教育培养目标的实例。实际上中职幼教专业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批优秀的能够胜任多方面教学要求的幼儿老师,而非专业的“美术家”或“艺术家”。课程目标服务于教学目的,主次不可颠倒。所以我们幼教的美术任课教师要将课程与课程之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不然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受到影响。

(三)教材的选取困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相较于其他专业,幼儿美术教学专业是近年来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之前的办学年限里,全国幼教专业都存在同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中职学前教育相较于大学学前教育来说,教学标准的制定上没有严格意义的区分。这样就造成了中职学前教育的学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由于市面上的幼儿教育教材层出不穷,各类幼教理论良莠不齐,所以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我们更要严格对待,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把控内容。

(四)就业率低迷,入职难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都相当严峻。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分析,中职幼教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不尽如人意。社会上存在很多就业不对口导致工作后再转业的情况,这也是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首先会去幼儿园应聘,出于对幼教职业需求的考量,很多招聘方都会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各项美术技能,甚至会对学历和工作经验都做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北上广”这类大城市,其条件会更加严苛,在不甚乐观的就业环境下,很多毕业生都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为了谋生,学生就会考虑改变就业方向,进而影响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

二、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职业教育,夯实基础教学

结合幼教的专业发展要求,为日后学生能掌握美术教学的方法,能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在幼师专业教育阶段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手工技巧,应对他们日后工作中的挑战。在美术手工课堂的内容选择方面,教师不仅仅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为前提考量,还要综合考虑幼儿好动好奇、情绪不稳定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情况选择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简单易懂的美术手工教学内容,为学生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更要从幼儿的审美标准出发,课程难度要适宜幼儿的能力,比如在泥塑这类课程上,由于泥塑的操作难度过高,而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未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显然泥塑是不适合幼师进行教学的。我们可以考虑将泥塑换成橡皮泥,它卫生干净且颜色鲜艳,也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不仅是为了对当下学生进行培养,也是为他们未来的工作铺砖垫瓦。

从教学过程来说,在课堂上教师要先进行正确的示范,不管是制作技巧还是制作流程都应展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最大限度上了解步骤和含义,进而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熟悉步骤且学习渐入佳境之后,教师要做到适时抽离教学情景,让学生独自完成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要在一旁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指导即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既能帮助学生扩展形象思维,又能丰富课堂内容为教学活跃氛围。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做出反馈。在优秀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倘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教师也不能直接批评他们,而是要给予他们一定的修改时间和空间,在尊重、理解和关怀的氛围里,帮助他们快速调节状态修正错误之处。

夯实教学基础,离不开课堂内容的合理分配和课堂结构的合理规划。美术手工要求学习者耐心细致的全情投入,教学时间分配也成为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对幼儿美术手工课程的设置要合理,要行之有效。如果教学基础不牢固,美术美工分配时间再多实际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完成。

(二)组织手工课外活动,丰富学习生活

教育不应该受到课堂的局限,课外活动是對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实证研究后可以发现,课外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影响不亚于课堂教育,甚至在某些方面它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弥补课堂教学的部分缺失,进而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展课外活动是要有教育前提目标作为参考依据的,既要与课堂内容产生实质性联系,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偏好,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活动不仅仅只是活动,还为了最后的教育目的而服务。

更多的事项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学生的年龄和偏好不同,进而导致他们的兴趣取向有差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要考虑设立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但要注意所有活动都要有相同的“根基”,这些课外活动都要从美术手工本身出发,但活动组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分组学习的模式可以锻炼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师节,我们可以举办主题美术手工工艺品大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制作以感恩奉献、尊师重道为主题的手工艺品,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体验“一天老师”。把教育融入活动中,不仅将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能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领悟到幼教专业的更多心得体会,幼儿教学的实际意义也得到了加强。(2)课外活动要在严密结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创办。活动不能超越教学的主体地位,教育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相关课外活动的开展才会为幼教的专业发展锦上添花。我们可以在课后展出部分学生的优秀手工艺品,这方便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之处,也为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创造条件。作为裁判,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作品。为了树立榜样,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可以开展相应的作品展示活动,通过组织全校师生鉴赏,还可以发起投票,选出学生心中的优秀作品。只有以身作则的教师才是学生的好榜样,这样一来不但加强了学风建设,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3)时代发展进入高速阶段,同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都要与时俱进才不会落后。我们可以先从现代社会对幼师的要求入手,调查幼儿总体情况的社会大数据,掌握最新的职业走向,将这些资料融合汇总到我们中职幼教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以便学生就业后快速上岗适应社会节奏,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语

为更好地完善教学,教师在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幼教职业特点以及服务对象——幼儿,他们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性,在尊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打好课堂教学基础。丰富教学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从而有效推动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的进程,全面提升美术手工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庆.浅析中职幼教美术手工教学优化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2]孙海棠.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的教学实践[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3).

[3]王桂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创新手工教学探析[J].中华少年,2017(19).

[4]张先发.浅议手工课在幼师美术教学中的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103.

◎编辑 武生智

作者:席乔丽

幼教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研究

摘 要:艺术教育历来是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作为艺术领域的典型代表更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前教育因其时间较短,故在其音乐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过于专业而与学前教育实用性有差距的问题,同时也因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相对匮乏而对幼教人才培养形成阻碍。因此,学前教育优化音乐课程设置首先需要的是转变观念,关注复合型人才的通识培养,其次则应当打通专业壁垒,着眼于艺术水平全局化提高,以及充分利用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课程设置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乐记·乐化》)。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音乐历来是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之一。音乐于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论述中频繁出现,比如孔子的“不学 《诗》,无以言”。《诗经》不仅是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也是先民在生活劳作中且歌且言的音乐总结。以音乐实施德育古已有之,今天的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更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叮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民俗。故先王著其教焉。”(《乐记·乐施》)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因此,从前的君王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实施乐教。

善良、感性是崇高道德元素有代表性的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实现个性品格教育也是从古至今教育领域的共识之一。学前教育培养的是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幼教人才,格外需要加强对其仁心、仁义、仁爱品格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正是启迪智慧又立德树人最直接的育人路径之一。

与此同时,借助富于针对性的学前音乐教学,幼教人才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能够持续提升乐理、乐感等基本艺术素质的养成,由此在未来的幼教实践中将仁心、仁爱的品格习得之法实现代际间传承[1]。

应当说,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其实是针对幼教与其教育对象双方的德育教育。虽然侧重点和具体手段存在差异,但究其本质都是为了推动幼教人才和学龄前儿童崇高道德品格的养成和发展。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

“凡人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记·乐本》)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的出现不断遭到业界内外的诟病。这不仅因为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也由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严重打压了学习者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这其中的根源之一就是学生未能得到足够的美育教育,从而难以发现身边事物、生活过程中美的元素,也就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无从谈及创新思维、创造意识。只有美的教育能够开启发现美、感受美的双眼,进而促成创造美的创意思想和技巧的形成。可以说,美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启迪创造性的直接源头。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常见问题

(一)过于专业而与学前教育实用性有距离

学前教育是国内教育受到国外先进同行启发而新近形成的教育门类,在国内起步时间晚、经历时间短,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教材资源都相对匮乏。因此,不少院校在幼教专业开设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时习惯于借鉴甚至直接使用音乐专业的教材。这往往导致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过于专业而与學前教育实用性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专业音乐教育非常重视学生音乐基础理论和实操技巧,包括弹奏一定难度的钢琴曲和基础声乐等,而对多数选择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这些与幼教实践并无太多联系的理论和技巧难度过大,不仅无法全面掌握,而且会对学生学习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2]。

(二)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

除了太过专业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外,不少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还存在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的缺陷。关起门来上课并不能帮助幼教学生切实体验到面对学龄前儿童时应有的教学尺度和手段,缺少实践化教学的音乐课程也无法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主动权。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观念,关注复合型人才的通识培养

对于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最具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针对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不是为了培养出专业化的音乐家或歌唱家,而是能够圆满胜任幼教任务的幼教。

因此,学前教育优化音乐课程设置首先需要的是转变观念,关注复合型人才的通识培养。即,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应当更加侧重于巩固幼教人才的音乐艺术修养、审美鉴赏底蕴。只要学生能够具备基础的五线谱识谱能力、具备常见乐器的基础操作能力等即可。而更重要的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亲近音乐、热爱音乐直至自觉学习音乐、主动练习音乐的渐进化学习意识和能力。只有学生自身充分认识到了音乐学习对提高个人思想品格、道德修养直至职业素质的关键性作用,音乐才能从相对被动的课程教学发展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素质习得与能力养成[3]。

很大程度上,对于旋律、乐曲中隐含的艺术美有所感悟,能够通过聆听音乐得到审美享受,这才是提升学习者美学修养和艺术素质的根本所在。良好的通识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教学实践,多才多艺的幼教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龄前儿童。

(二)打通专业壁垒,着眼于艺术水平全局化提高

作为艺术教育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音乐与舞蹈、绘画、雕塑等众多门类共同构成了艺术教育大门类。虽然具体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但同属艺术教育范畴决定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教育间具有本质上的共通点,那就是对美学思想、审美鉴赏等的培育。基于此,打通专业壁垒,着眼于艺术水平全局化提高至关重要。

尤其是面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时,保持相对均衡的艺术教育以巩固幼儿艺术修养基础才是学龄前教育应有的宗旨。因此,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其他各艺术门类的教学形成融合。比如,在舞蹈教学中穿插乐理知识、音乐艺术鉴赏等教育,而在绘画教学中播放背景音乐也是值得尝试的策略。

为了实现幼教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持续提升,应当更加积极地尝试至少一种音乐爱好的培养和固化,一种乐器、一种歌唱方式等均可。音乐爱好的养成是对相对功利的音乐课程学习的突破,其更加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音乐艺术的德育和美育功能,并通过日复一日自觉、主动的习得过程,引导学生提高艺术审美鉴赏力的养成效率。

(三)理论联系实际,走实践化教学路线

学前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必须在职业实践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其中的音乐课程也应当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就需要院校走一条实践化教学的路线。

比如,调整理论教学的周期。将过去相对平均分布的理论教学前移,在一至两个学期内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则可进入实训基地,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实训教育。如果具备条件,更为理想的状态是一部分在校课堂教学结合一部分社会化岗位教学。例如与学校周边社区、街道开展合作,安排学生进入其所属幼儿园担任辅导老师、保育员等职;或者采取志愿者服务机制,轮流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志愿服务,同时应用课堂所学以积累实践经验等。

又如,适当提前实习期。这是基于相对成熟的人才定向培养机制而采取的幼教实习模式,主要是为了加快幼教人才培养效率,通过社会岗位的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教育意识、理论和技术水平等。

(四)充分利用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早已突破了传统模式下乐器伴奏、学生演唱的局限性,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器具,音乐课堂能够实现更加立体化、全方位的创新。

在学习儿童歌曲演唱时,不妨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化的内容演绎。例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歌曲练习的同时可以播放动画片断,也可以同时组织学生练习幼儿舞蹈。历年迪士尼推出的若干年度大片中,主题曲或者插曲也都可以作为视唱练耳的对象曲目。

利用技术的丰富性拓展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目的不仅是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思路,帮助学生认识到辅助器具对未来幼教工作的促进作用。技术的辅助除了有助于幼儿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多樣性外,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与创造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富于联想、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是未来职业教育都大有裨益。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性决定其音乐教学需要紧紧围绕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而展开。因此,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也需要以强化准教师的通识教育为基本原则。这不仅是因为学前教育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当超越知识教学成为立德树人的核心,也缘于学前教育人才队伍格外需要强化音乐艺术教育以提升幼教队伍的思想品格和人文修养。因此,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不需要过度拘泥于音乐专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而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基于音乐学习的艺术基础巩固和审美鉴赏与创造性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幼教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符合幼教实践活动的切实要求,而且有利于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这既是学生未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学前教育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7):27-32.

[2]张媛,蔡建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基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8(1):3-10.

[3]庞丽娟,孙美红,夏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主导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政策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8(1):53-59.

作者单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王冬霞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论文下一篇:艺术人才培养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