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作为一门集知识性与操作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门课程。所以,培养良好课堂习惯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为良好的课堂习惯不仅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翻转课堂带给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启示

摘 要: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深入剖析及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设想,阐述了翻转课堂对现有教学方式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论述了翻转课堂的一些局限因素,及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变通方法,以期达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一个全新理念,即“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这一政策性文件也使得教育管理者积极地督促教学人员尝试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今年以来,继山东济南7所中小学试行翻转课堂后,江苏、广东、四川等多省市中小学陆续开始了翻转课堂教育试点。翻转课堂是在因特网环境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本质上是先学后教。

一、翻转课堂带给中国式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教学方式即普鲁士教育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固定的时间接受固定的知识,教师也是按照既有的教学计划只管输出知识,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缺失,学生的创造能力遭到了遏制。而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教学计划、批阅作业上,基本上不清楚每堂课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唯一的教学效果反馈就是学期中的两次考试,这是典型的唯结果论。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控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发现那些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一部分学生因噎废食,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畏缩不前。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性引导,避免传统教育過中的学习内容的强制性及学生思维的依赖性。

翻转课堂通过技术手段破除了上述传统教育对于学生的禁锢。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翻转课堂”能采集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过程、行为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能够获得学生个性、行为、能力的有效信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诊断、总结、改进等工作提供实证性资料。翻转课堂在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反馈系统及评价标准,基本上可以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最可贵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学生完全可以避免题海战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学习新的知识和巩固难点上面。这就完全遵循了可汗学院的重要的教育理念——精熟教学法。这些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凭任课教师一己之力是无法全部实现的。翻转课堂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添加科技成分,从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的应用

虽然现阶段翻转课堂的推广受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传统观念制约、班级规模、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评价标准缺位等一系列瓶颈的限制,但是并不妨碍教师先进行小范围的试点,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堂翻转的方式,建立本课程本学校特有的翻转课堂模型。

比如,针对技术支持层面上的问题。学校机房课余时间可以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据对现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绝大多数家庭都有个人电脑。对于小部分在家不能观看视频的学生,还可以在授课时将班级划分为两块独立的区域,一部分为已预习过的学生,可按照正常进度上课。没有预习过的学生可以在其他学生练习的时候,先学习视频,然后再完成布置的任务。作为教师可以在辅导课前已预习过学生的同时,注意观察和了解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视频的内容及时长。为了分散教师的负担,也可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去辅导未事先预习的学生,以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既尝试了课程改革,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忙、互相学习的习惯,增进了互相之间的感情。

再如,针对评价标准缺位的问题。不管新老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积累后,多多少少都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错误,这样在设计反馈系统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小陷阱。在设计反馈系统同时,要考虑到记录下学生各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还是发生了错误,那么系统自动生成相似的任务,交给学生练习中,直到学生可以连续正确完成多少个任务为止,通过这种形式基本上可以弥补学生学习上的漏洞。同时,教师建立的评价系统也在不断地成长壮大。这种方法可以用在FLASH语法学习等可以定性判断的学习过程中。

从上面两个设想来看,翻转课堂可以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创造可能,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够凝聚学生的精神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解决传统学习面临的一些困境,并且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借鉴国外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但任何新的模式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不可否认翻转课堂让课程教学变得比较简单,可以调动课堂参与者的积极性,但还是没有改变传统的流水线教育模式。作为教育工作应尽可能与时俱进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现有实践来看翻转课堂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还是比较有益的补充。我们应重在理解其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而不只是其外在形式,毕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才是教育的最终

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才英,赵杨.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2]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评论,2014.

作者:戴隽

课堂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试论课堂习惯培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作为一门集知识性与操作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门课程。所以,培养良好课堂习惯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为良好的课堂习惯不仅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习惯;信息技术;初中教学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好信息技术,就必须要重视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培养出一种主动、自觉、持久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仅需要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见,其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然而,良好的课堂习惯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是确保学生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具体表现

1.课堂秩序差,学生“目无纪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尤其是在机房上课时,学生擅自离座、随意讲话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为了摆脱机房监控软件的控制而拔出网线,导致机房电脑无法正常使用。这些都是学生目无课堂纪律的表现,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并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2.学习兴趣低,“抵触”情绪高

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深恶痛绝”,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他们一到机房就打开QQ聊天工具、看动漫、玩网络游戏……他们普遍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枯燥单一,上课时老师讲述的内容自己早已学会了,毫无新意可言,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

二、培养良好课堂习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意义

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比简单地灌输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学生学有所成的重要保障。小学生良好课堂的习惯有待于老师的耐心培养和引领,但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基本上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课堂习惯主要凭借自觉性。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一样,大部分课时都是在机房完成的。相对于在教室上课,机房的学习环境更为复杂、干扰因素也更多,因此课堂纪律就更不好维护。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在课堂上,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期准备,从而导致突发性事件发生,以至于引发纪律问题;此外,因为学生基础不同,信息技术的水平也会存在差异。上课时,部分学生由于已经掌握了老师讲述的内容而去自学其他东西,这可能导致其他没有掌握的学生也盲目跟随,让老师的讲课做了无用功。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不能对学生放任自如,而应该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因为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本质差别,我们不能将其他学科的课堂习惯照搬到信息技术教育中来,而应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良好的课堂习惯有利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正所谓“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操作性及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此外,部分学生对信息技術学科了解不够全面,认为上课无异于是玩游戏,但随着课堂学习的不断深入,很多问题都会浮出水面。这时,教师要抓准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猎奇”心理,鼓励学生依照教师的引导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常见的课堂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会”学习的习惯

学习不单单是指吸收新知识,而应该学会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互动,从而转化成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力。所以,在信息课程上,要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的习惯,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还应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内化知识技能。

2.培养良好的“实践”习惯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技能。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自觉遵从老师的要求来亲身体验、探索,培养良好的“实践”习惯。在实践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应该积极向同学寻求帮助或者主动询问老师或者查找相关资料,并根据自己获得的线索继续完成实践。在实践中,不能照搬教材或者教师提供的示范,而应该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与消化进行不一样的“实践”。另外,熟能生巧是掌握信息技能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果在学习到信息知识后,不加以运用,就会慢慢生疏甚至遗忘,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中,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一技能。所以,务必要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需要掌握无穷尽的知识,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畅游在信息知识海洋中。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课堂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优势,维护好课堂纪律,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并立足于人的发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体现出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黎娟.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0).

[2]范文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3(11).

[3]邢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编辑 董慧红

作者:王锋

课堂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有效措施

摘要:本文对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综合与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和智能化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掌握是学生将来就业和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高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之一。受到传统教学体制和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和学生尚没有树立起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加之受到师资队伍、教学设施配备等条件的制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有存在。如何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成为摆在每一位高中教师面前的任务和难题,高中学校应当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注重课堂導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纯粹的学习动力,是不掺杂其他动机的一种学习激发机制。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效果最为直接的方式。当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教学自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程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另一方面其理论知识又相对枯燥和繁杂,如何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兴趣学习作为一个切入点,现如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这一优势,设计好课堂导入环节。

首先,教师要精心地进行课堂任务设计,设计的任务要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水平,并且和课堂核心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这样可以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教师还要做好启发、答疑和鼓励教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探索欲,积极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使得学生在每一天都能够获得进步,变成乐学和好学之人。

其次,要积极地组织课外实践。当今的高中生日程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与信息技术课堂知识具有高度联系的事物。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参加课外活动和比赛,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并于无声处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意识。如此一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能够持续下去,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乐趣。比如,高中生一般都会明星宣传画和电影海报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自己收集相关素材,完成word图文混排课堂作业;再比如,在进行网页制作相关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亲自在社交媒体和网站上展示信息发布流程,并通过和学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会感觉到网页制作是一件和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事情,课堂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得到调动,

(二)创设情境、强调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和英语、语文等传统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更加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鉴于其这样的学科特征,教师在课堂中决不能仅仅将教学停留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而是要竭尽所能地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教学。比如在“计算机的产生”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CAI软件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对设计者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深度阐述,动态演示方式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精彩的讲述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之后,学生将高中集中注意力,产生探索信息数学习和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将得到显著提升。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可发展性,对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上机操作机会,让学生将理论课程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去。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和质量提升的成败就在于能否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感兴趣的任务,比如在双十一期间,引导学生将某一类产品的价格做成一个Word或者Excel形式的价格表,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和灵动的环境中学习了Internet知识,得到了实践技能的锻炼。

(三)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也要遵循最为普遍的教学规律。因材施教是教学中必须注重和把握的原则。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出较大的认知差异。如果教师采取一体化和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理论知识成绩难以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考核也要采取分层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应当让学生在其认知发展水平方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智力增长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课堂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重点参照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基础和情况,并且在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上做到具备针对性和实践性。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堂要做到以人为本,在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情况的时候,要以学生的知识进步和能力增长为前提,淡化分数对资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影响,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进而鼓励学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查缺补漏,维护学生展示成果和动手操作的热情。

(四)学以致用,重视融会贯通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教育定义为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课堂自然就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融会贯通的乐趣,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知识并实现能力的提升。比如,在信息编程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一元二次方式的内容进行课堂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程序来解答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再比如在进行flash制作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地理学科中的板块漂移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一方面对flash制作更加熟悉,另一方面巩固大陆漂移说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118-120.

[2]赵在吉.浅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63-64.

作者:莫燕梅

上一篇: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下一篇:知识经济发展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