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素质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有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会着重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技能成绩,并不会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进行两两结对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课堂素质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课堂素质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动手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的第二课堂活动缺乏计划性、创新性、可持续性、规范性等问题,提出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即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方案;设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双能型”专任教师队伍;探索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并总结了第二课堂在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二课堂;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进一步转型,不仅是国家、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辽宁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我们沈阳大学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向转变。全校上下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为辽宁地方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

在“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第一课堂外,第二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动手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计划课程学习之外所从事的活动,即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按其类型大致可分为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学术科技、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勤工助学、文艺体育等[1]。第二课堂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主要阵地。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等特点[2],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课余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由而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示与锻炼,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创新教育模式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起创新过程所需的理论储备,但其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精深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等问题。而第二课堂内容形式多样,强调互动交流和发挥创造,相对于第一课堂,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

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一些高校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活动缺乏计划性。由于对第二课堂特点和价值认识偏颇,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因此,虽然也有第二课堂,但与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教学活动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等问题,对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的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方面做得很差,缺乏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措施。

2.活动缺乏创新性。由于对第二课堂不够重视,一些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从活动场地到教学设备,从活动内容到教学手段,都处于陈旧落后状态,如活动场所简单或不足、活动内容单调枯燥、现代化手段采用少、科技含量不够高等等。因为缺乏创新性,所以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远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活动缺乏可持续性。由于一些院校忽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忽略校企合作和双创基地建设、师生积极性不高,活动举步维艰。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得不到保障。

4.活动缺乏规范性。由于一些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进展较慢,所以目前可能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没有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师生参与活动的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

三、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专业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方法,努力为学生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活动的优良环境。我们认为利用第二课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有: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方案。每学期都要在制定第一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周密严谨、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方案。这里不仅包括各类课程与活动的设计,而且对活动的内容、时间、场所、设备、资金、人员进行统筹安排,要有计划性、可行性,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第二课堂活动必须与第一课堂教学密切衔接,充分发挥各自在创新教育中的优势,二者相得益彰。同时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与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不断创新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推进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3]。

2.设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内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于解决第一课堂无法完成的教学问题。诸如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视野的开阔,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职业技能的训练,科学研究、参与社会能力的提高等等。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类活动课程、专业类活动课程、创新活动课程、职业训练课程等方面内容。综合类活动课程,主要由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和信息技术等课程构成。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类活动课程,以实践课为主,是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而开设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创新活动课程,主要是建立创新创业活动小组和科研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活动,以及科研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职业训练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这里包括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课外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者来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第二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以及情境教学等等。如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注重主体性、自觉性、选择性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信息交流与评价反馈,运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富有趣味、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4]。应用多媒体或超媒体技术等方式,在不断拓宽实际情境的同时,创设虚拟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

4.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全面推动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要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放实验室等活动场地。同时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共建等方式利用社会资源设立创新创业实习、实验基地。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如我们专业与辽宁电视台、东软培训中心等单位建立了长久的合作联系。我们聘请辽宁电视台多位资深专家和媒体人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和实践指导;学生也经常到辽宁电视台实习,到关东影视基地考察和实地演练。

5.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并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安排老师与学生一道走进企业、走到生产一线,接触新设备,学习新技术,拓宽新视野。只有“双师双能型”教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导师制是体现师生互动关系的一个有机模式,应由第一课堂教师与第二课堂教师共同组成导师组,确保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我们所有专任教师都承担了导师的重任,分工负责若干本专业学生,每月至少两次面对面的沟通,附加随时随地的微信平台互动联系。导师制的建立,增加了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机会,也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6.探索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第二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5],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新性给予评价,同时还要评价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在评价重点上,要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逐步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的状况。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要不断提高和完善,既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又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考查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的整体效果[6]。

7.构建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网络,形成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各级管理体系,具体负责第二课堂的设计、管理、考核、评价工作。依托校园网设立第二课堂信息平台,实现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网上选课、教学、评价和成绩记载等功能。要采用学分制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管理。还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在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时,把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表现和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作为主要指标。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技术开发以及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我校长年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学校每年都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

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通过第二课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技创新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概括说来,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主要有:

1.第二课堂可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通过第一课堂,学生只能够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而第二课堂则可将这些知识继续充实、巩固和深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将一些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考核内容划分到第二课堂进行。如在《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课程中有一些需要讨论、自学的内容,要学生到第二课堂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摄影》、《影像拍摄艺术》课程中部分拍摄练习也要求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一些课程期末考核内容是创作作品,那么,我们安排学生在期末前4~5周开始,利用第二课堂分组、自主来完成。这样的做法,教学效果非常好。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实践性比较强,学生可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理解更深,动手能力更强,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产生理论实践上的升华,从而使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2.第二课堂可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二课堂因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具有较第一课堂更自由灵活的开放性特征,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价值[6]。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镜头语言在校园风光片中应用的研究与尝试》,就是利用第二课堂来完成的。历经整整一年的时间,学生用到了他们学过的所有拍摄、编辑技巧,囊括全年各个季节气候带来的景色变化,涵盖校园每个景点的风光。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不仅进一步掌握了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3.第二课堂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第一课堂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学时、内容等方面的限制,而第二课堂却是学生张扬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展现创造力的平台。第一课堂的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展开的,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则包罗万象,很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这里,教师主要通过设置问题、与学生探讨问题来引导学生向创新方向发展。而学生则置于一个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以课外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活动,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进行,大家共同研究、彼此激励、相互启发,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互补与合作,在争论与切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最后以集体的智慧取得创新性成果。在科研活动中,大学生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我们专业部分学生拍摄制作的作品,在国家、省、市大学生微电影节、广告大赛中均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实施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7]。作为地方高校教师,我们要主动适应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积极探索“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姿态去投身于学校发展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

参考文献:

[1]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46.

[2]曾德芳,王珺婷,骆新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93–96.

[3]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

[4]于波,李秀双.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4,(4):111–113.

[5]魏昌东.第二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江苏高教,2010,(6):58–60.

[6]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41–42.

[7]程兴中.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3,(3):384–386.

作者:马阗

课堂素质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探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有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会着重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技能成绩,并不会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进行两两结对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了使学生对运动项目了解更为清晰,在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基于合作教学模式实施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会注重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成长,这就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的增强。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自身的教学观念并没有随着教育的改革而逐步提升,因此在认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进行教学时自己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容易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的死板。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上,会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体育项目,但是教师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合作练习的时间非常少,甚至会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实践练习。体育运动项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其中的运动技巧,还需要学生对于这些技巧能够熟练的运用,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与他人进行合作,无法很好的了解自己在上课期间的优缺点,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发展。

2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充分利用小组学习

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可以采用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在练习时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进行练习,这样可以让小组之间的成员相互监督,纠正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负担,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游戏化教学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来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更加适合教师的教学。

在教授学生太极拳运动的课堂上,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姿势并不标准,即使我对他们在课堂上的动作进行一一纠正,也无法使他们在课堂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统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对太极拳的各种招式进行简单的编排,当我念到相应的招式名称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姿势,以此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锻炼,由于我无法兼顾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组练习,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小组教学理念,让学生分为几队,共同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为浓厚,而且教學也变得更为轻松。

2.2 注重培养合作习惯

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进行收割时,要注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游戏化教学,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对课堂上所讲授的体育技巧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是非常考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能力的。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肢体协调性不强,在练习期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自己却没有丝毫察觉,通过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以游戏的方式深入到课堂练习中,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通过与他人进行积极的合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学生在投掷实心球运动过程中,姿势非常的不标准,导致学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我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之后,决定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成绩优异的学生带领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成绩差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由于姿势不标准,但是一旦经过教师的批评之后,学生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而教师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学生两两结对,这样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成绩较好的学生就会指点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有助于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合作教学理念,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教学的意义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巧,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强健自己的体魄,使学生能够拼搏向上,勇往直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过程中,与他人共同竞争,激发自己的潜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篮球运动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运动之一,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这节课时,我直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我先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篮球的规则,让学生对于篮球有一个简单大致的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让小组之间进行篮球对抗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队友合作比赛的进程之中成长,不仅帮助能够提升学生的运球技巧,也使得学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2.4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进行游戏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两样的配合,因此学生在进行配合之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与自己的伙伴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使自己的组别,在游戏中得到优异的成绩,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在游戏中的合作能力。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仅仅只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某些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相应的运动技巧的掌握情况,并不会注重学生在工作期间的交流和沟通,而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能力。

足球这项运动也是我国非常经典的体育运动之一,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更需要学生与队友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协调能力。在讲解这节课时,我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为高效,直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在学生游戏开始之前,我先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战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虽然学生在刚开始处于迷茫阶段,但随着游戏环节的深入,学生与队友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有效,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5 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仅仅只是依靠学生在课堂上的单人练习,无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通过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也能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

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天赋异禀,在打乒乓球时,总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有的学生在打乒乓球时经常输,我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有效的认知。因此,我举办乒乓球运动比赛时,对于学生在比赛中的行为都一一点评,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相比于理论上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6 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实施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也有其存在的弊端,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混乱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游戏内容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在合作教学理念下,实施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既能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安全,又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技巧。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时,很容易破坏教学秩序,使得自己的教学产生无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比如,在一次两人三足比赛中,我让学生做裁判,有的学生抢跑,裁判也没有发出任何的指令。针对这种情况,我直接取消抢跑学生的成绩,维护游戏的公平性,对于裁判进行简单的批评。在之后的游戏比赛中,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完成游戏比赛,这对于学生的游戲合作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进行授课时,教师要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体育是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在进行知识学习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的措施。基于合作教学理念再进行游戏化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游戏方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也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成绩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

作者:张晓松

课堂素质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今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方式不断革新的产物。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产生“头脑风暴”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数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的重要方式,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影响学生创新思维逻辑的培养。总体上看,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不太高,但总体进步空间还很大,因此,针对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弊端日益显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逻辑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难题,以下将有针对性地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

探讨。

一、我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粗放型教学模式遏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中,教学质量的竞争越来越成为教师之间授课能力的比拼和学校升学率高低的对比,那种把课堂教学当作竞赛,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测试成绩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模式已经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种教育方式和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相悖离。

2.任务型教学抹杀了学习和追求真挚的初衷

近年来推行的“任务型教学”就只是盲目地让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新颖生动,但不符合现在的教育情况,由于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升学问题,认为“任务型教学”太耽误上课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教师会抓紧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讲授知识点和解题过程。这就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相当于又回归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在这种方式下会有极少数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会产生教师才是课堂的中心的错误认识,所以这种模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二、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方式,“课堂有效性”具有双方性,指在课堂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的工作量(授课内容)和学生在课堂单位时间内的吸收理解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如在“圆的方程”一章中就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圆形的物品,再增强对其形状的理解和认识,然后穿插以前学过的有关圆的公式、定理等做到复习旧知识,同时引入新知识,在其大概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说明圆的标准方程如何运用。

在了解基本公式的基础上再抛给学生一系列的基础拓展性问题,并加以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讨论并进行小组推导其标准方程,加深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这样做,学生能真正感受其课堂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使教师既能高效地完成其工作量,把课堂上的知识点完整地呈现出来,又使学生高效地接收。这样既能节省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又能让学生转变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课前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生的思维培养,要求教师准备好每一节课是实现数学课堂高效的基础和前提。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备课不是简简单单地写写教案就可以。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圆与方程”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除了教学素材准备要充分外,教师要做到和学生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听课的学生,自己是否能接受这种讲课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进行大概的估计和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想并制订解决方案。

2.课堂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增强数学课堂高效性的保障,本节内容主要针对圆的方程的特点以及圆的解题规律等,应当充分分析题意,把握解题思路,清晰梳理解题过程。

“圆与方程”章节中的相关衍生例题:圆O的半径是1,已知道AB、AC的弦长,求角BAC的度数。这就需要根据题意具体分析。首先,学生应当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在画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AB和AC在圆心O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的两种情况,充分考虑位置关系。解题过程,有下面两种情况:

解:由题意画图,分AB、AC在圆心O的同侧、异侧两种情况讨论。

当AB、AC在圆心O的异侧时,如下图所示。

过O作OD⊥AB于D,过O作OE⊥AC于E。

∵AB=■,AC=■,∴AD=■,AE=■

∵OA=1,∴cos∠OAD=■=■,

cos∠OAE=■=■

∴∠OAD=30°,∠OAE=45°,故∠BAC=75°。

当AB、AC在圆心O同侧时,如下图所示。

同理可知∠OAD=30°,∠OAE=45°。

∴∠BAC=15°

点拨:本题易出现只画出一种情况,而出现漏解的错误。

3.课后

教师课后应该给学生留下几个拓展性问题,例如,“圆与方程之间有相关性,那椭圆与方程之间有何联系?”关于此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延伸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经历一个培养其拓展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作业進行批改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为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一致,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浏览和批改学生作业,理解其解题思维的差异,并根据该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四、学生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作用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有效的授课方法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核心方法,让学生明白数学其实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也使学生不再对数学抱有畏难心理,充分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小组讨论的数学氛围中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真理,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而不是只是简单地听老师上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数学学习的最佳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最好是激发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的著名理念。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就是学生不仅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还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充分爱上数学课堂,享受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探索的美好

过程。

五、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意义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一改我国传统教育方式里以老师为课堂中心,学生只是知识接受者的死板课堂教学情况,要求教师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区别对待,同时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使数学教育与真正的现代素质教育接轨;有利于为我国数理化方面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增强我国的文化方面软实力和综合水平,为我国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培养人才做贡献。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新趋势、新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创新授课方式,尊重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创新逻辑思维的培养,真正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最佳场合,不断丰富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终极目标。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可以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大时代背景下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进步,为我国培养实用性的技术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推动我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彭书健.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科技展望,2017(2):196.

[2]周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

作者:胡发浪

上一篇:高等学校绿色化学实验论文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