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体系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

2022-09-11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1]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 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是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更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 发挥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优势,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 寻找就业指导课程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在当前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中, 存在许多问题, 如校企合作层次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等, 如何在新形势下借助就业指导课程寻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策略, 应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薄弱。目前, 各高校几乎都配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以池州学院为例, 在校学生近15000人, 就业指导中心只有不足10名专职人员负责全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单一。目前, 大部分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工作:生源地信息采集审核、三方协议发放、就业信息汇总、方案报送、发放报到证派遣等, 缺乏时间根据专业构建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无法根据专业开展就业指导。

(3) 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缺乏有效就业指导教材, 授课内容空洞, 授课老师根据模板进行教学, 没有构建有效就业指导课程体系[2], 评价体系单一, 很难有效进行就业指导, 同时, 授课老师专业性不足, 一般都是由班级辅导员担任, 很难从专业角度或者从实际工作角度帮助学生解惑。

(4) 课程建设起步迟, 大一未进行合理规划, 到了大二大三, 才逐步了解就业指导课程。其实, 就业指导应穿插整个大学期间, 根据不同年级合理进行指导, 目前的现状是只将就业指导重心放在毕业班级, 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毕业生, 仅将就业任务安排到毕业年级, 没有考虑毕业年级琐事多, 就业指导课程很难发挥其作用。

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实践基地情况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02年设置, 本科于2009年设置, 在校学生共计850余人。现设有1个教研室即旅游管理教研室, 1个实验实训中心, 5个专业实训室即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酒吧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和导游实训室, 建成了30余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见表1) , 为就业指导课程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目前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的搭建未能根据专业特点, 仅统一安排第三学期及第五学期开设, 课程引入较晚, 学生缺乏规划, 甚至对专业学习丧失兴趣, 因此, 在入学初期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并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开设, 对于专业学习也有帮助。因此, 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 (图1) , 精简教学内容, 阶段教学, 突出个性, 开放教学、注重实践, 结合校企合作, 培养和锻炼学生就业思维和能力以及性格。

(一) 用案例分析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开设的课程难以足就业需求。主要因为教学内容空洞、没有创新,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 不同专业就业指导理念不同, 仅靠从理论角度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因此必须结合专业拓展第二课堂。

(1) 加强案例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 针对合作企业具体案例教学, 邀请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为学生讲解经验教训, 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形式, 以生动的案例与枯燥的理论相结合, 提高同学的积极性, 增强认可度。

(2)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3]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将就业指导课程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将空洞的课内教学转换为到课外实践基地进行直观的了解, 用人单位进行答疑解惑等, 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 解决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 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

(二) 校企合作构建高素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是师资队伍,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建设的目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4], 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化培训、就业指导资格认证的机会,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 强化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接受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 掌握模拟企业招聘、就业指导授课技巧等内容, 结合企业具体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现场演练、情景模拟等, 提升就业指导教师授课及指导效果。

采取走出去的方法, 每年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就业指导教师不少于1次去旅游管理专业相关企业学习交流, 以实践结合理论, 以实习教师或挂职锻炼老师的身份, 进驻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 参与到旅行社、宾馆饭店的一线岗位锻炼, 提高实践技能。在校企合作背景下, 了解旅游管理大类的对口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用人差异化需求, 针对性进行指导。

(三) 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抽象的课程,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并没有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很难突出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及效果, 课程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往的课程主要在第一课堂, 较为单一,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 将就业指导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进行多元化评价, 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标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结合专业特, 评价标准从理论层面、态度层面和技能层面等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见表2)

由单一评价转换为多元评价, 构建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5]。 (见表3)

四、预期目标

(一) 拓宽就业指导内容,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单一的理论课程难以培养企业重视的就业能力如:团队合作意识, 人际协调关系、学习能力、适应力等。利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 努力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创新能力,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积极探索并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二) 实行专业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

按照旅游管理班级年级, 专业安排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大一:课堂面授、线上学习、案例导学;大二:就业沙龙、网络测评、互动讨论;大三:实践指导、生涯咨询、相关比赛指导;大四:求职特训、分类针对性授课。

(三) 采取校企合作, 针对性指导

通过拓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 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就业人员, 让学生提前了解旅游管理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 将顶岗实习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 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遇。

(四) 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拓宽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体系内容[6], 侧重了解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 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趋势、提升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岗位, 做好职业规划。构建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体系。

摘要:大学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自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从统一分配到选择就业开始, 本科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每年递增的就业人数快速增长, 市场消化不足, 竞争激烈, 每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749万人, 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不仅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还是解决高校就业难, 为学生成才、择业提供的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 就业指导课程难以发挥作用, 课程体系建立不充分, 就业难题突出, 在此背景下,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 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就业指导,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喻矿芬.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探析[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29 (02) :106-108.

[2] 孟祥宾, 林楠, 刘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4) :57-59.

[3] 薛峰.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4 (01) :43-46.

[4] 王倩.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巢湖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7, 15 (11) :134-137.

[5] 李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构建研究[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4 (04) :239.

[6] 张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读与写杂志, 2017, 14 (03) :41-48.

上一篇:我理想中的小学语文教材——对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点建议下一篇:基于WebServices的数据库结构自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