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技术大学企业师资管理——以南宁学院中兴通讯工程学院“混编型”师资队伍为例

2022-12-25

高素质的企业师资是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背景下校企“混编型”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的关键点之一。研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背景下企业师资的管理和水平提升, 有助于有效提高校企混合类型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背景

2012年12月28日, 南宁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办学协议, 并于2013年成立了南宁学院中兴通讯工程学院。双方合作模式为资源共享、共办专业、共建实验室,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兴通讯工程学院依托南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信息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 多年来长期聘请广西区内各高校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教师入校任教;同时, 信息工程学院与广西区内外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曾多次聘请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入校讲授专业技术类课程, 积累了十分深厚的校外师资尤其是企业师资的管理经验。中兴通讯工程学院教学队伍由校企双方共同提供师资进行组建, 根据学期课程设置明确划分教学任务承担范围, 师资队伍整体建设工作具有可控性, 易于研究实践。

2013年1月, 南宁学院成为教育部确定建设的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 并成功入选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首批盟员。在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的背景下, 学校重点发展校企合作战略, 与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度合作, 根据不同的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2015年4月, 南宁学院经过专家答辩和评估, 顺利获批成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获得教育部-中兴通迅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同年, 南宁学院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产教协同育人平台”, 实行“学 (课堂教学) 、训 (案例实训) 、企 (企业实习)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努力实现人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并致力于面向北部湾、东盟及“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培养更多通信信息类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以上, 特色的办学形式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础和有力的支撑。

二、队伍现状与作用

校企合作办学的开展, 使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成分发生了变化, 由单一校内教师构建的师资队伍演变为由本校专职教师、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的“混合”师资队伍。如南宁学院中兴通讯工程学院, 通过引入人事关系隶属于合作企业、长期驻校的企业专职教师 (技术人员) 与校内专业教师打造“混编型”教学团队, 共同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这些企业教师大多曾为企业生产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有着深厚的行业工程背景, 极强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以及丰富的海内外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师资的混编结合, 有助于校企双方资源利用最大化, 能够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对学生开展较为针对性的培养,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办学实践, 从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需求出发, 发现企业师资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 教学能力不足

企业教师由其工作背景所限, 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课堂讲授能力较差。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 对课堂教学理念理解不深, 缺乏教学方法和经验, 企业教师往往空有一身专业本领, 却无法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 教学资质不全

由于企业教师进校前长年处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 所具备的各类专业资质、职称等材料多遵循行业企业的标准, 很难符合高校师资要求。部分企业教师入校后一边开展教学, 一边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 手中拿着多个国际认证的中高级专业资质证书, 但难以按照高校标准享受职称待遇。

(三) 思想认识不到位

企业师资入校后由于身份和工作环境的转变, 很容易出现认识不到位, 责任心不强, “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有的企业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上课态度不严肃, 在课堂教学中发表不当言论, 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企业教师只注重完成授课任务, “上完课就走”, 忽视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引导。

(四) 教学随意性大

根据师资来源, 企业师资的薪资和人事管理多由合作企业负责, 其人事任免、薪资增减受学校限制不大。部分企业教师出现对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重视的现象, 对待教学工作较为随意。如常规性教学材料上交不及时、调停课频繁、作业及试卷批改不严谨、缺少课堂管理意识等, 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

(五) 自我提升不全面

企业教师进入高校后, 受教学工作的需求, 大多能够主动对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进行提升, 但容易忽视对师德师风修改的建设加强。部分企业教师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类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能推则推, 没有能够以教师身份主动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环境。

综上, 如何科学的聘用、组织管理“混编型”师资队伍中的企业教师, 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企业师资的不足, 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际出发, 可采取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 校企协同, 抓好职后“双驱动”培养

在“混编型”师资队伍中, 有着教学经验丰富的在校教师, 也有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产品研发与专利发明的企业员工 (企业教师) 。根据双方的优势, 通过实施…“双驱动”培育模式, 借由高校教师通过“老带新”、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会等途径, 外部驱动企业员工 (企业教师)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 鼓励企业师资自发参与教改、科研、创新创业教育等, 实现实践技能运用向抽象理论表述的良好转换, 内部驱动提升企业师资的教学业务能力。

(二) 校企协同, 实施“双评效”考核机制

针对“混编型”师资队伍的企业师资, 不应单从高校或企业角度评价其业务水平, 而应该实施有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双评效”机制, 多重维度对企业师资进行考核。如让高校遵从教育规律及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重点考核企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学水平与理论教学水平提升进度, 让企业根据人才培养效果、生产技术水平评价企业教师的企业生产技能业务水平, 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师资进行业务考核。

(三) 健全管理、督导流程。

对于人事关系隶属于合作企业的企业师资在管理监督上务必不能采取放任自然的态度, “该管就管”。针对合作企业常驻学校的教师, 可采取学校制度规范、学院监督反馈、企业管理处置的原则, 在学校专职教师、外聘教师与企业人员三个不同类型人员的管理制度中寻求折中点, 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与纪律的基础上兼顾其企业人事关系, 进而保障良好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一支高素质校企“混编型”师资队伍的构建, 对应用技术大学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背景下, 实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不断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和改进校企“混编型”师资队伍中企业师资管理存在的若干不足问题, 是促进校企“混编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能力提升的一个有力措施。

摘要:为良好适应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已成为应用技术大学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途径。本文来自于南宁学院校级科研课题以南宁学院中兴通讯工程学院“混编型”师资队伍为例, 通过对校企合作中企业师资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提出改进措施, 为提升企业师资乃至校企混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师资,管理

参考文献

[1] 许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5 (8) :12.

[2] 汪文婷.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1) :41.

[3] 唐江花, 王士赵, 何亚梅.民办高校外聘教师教学质量保证及管理对策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 2014, 29 (8) :102.

上一篇:高等数学大小课在多媒体课堂的实践与体会下一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