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

2022-09-10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涉及学校、企业、政府三方主体, 对学校而言主要是教育问题、人才培养问题, 属于教育学范畴;对企业而言是用人需求、用人标准和人才引进的提前介入, 是用人问题, 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范畴;对政府而言, 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涉及教育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融合范畴。所以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一直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趋势。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样本情况

(一) 总体情况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是当前教育部重点推进的一种校企联合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形式。该模式已经提出就得到多数高职院校的认可和积极推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也是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了“入企不离校”+“入岗不撒手”的校企联合精准岗位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配合该模式的实施, 专业和企业联合构建了多层次岗位对接、小班岗位化师徒结对学习、岗位基础理论-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素养层级递进的学习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概要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依托专业优势和嘉兴市澳杰进出口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的澳杰外贸学院。该学院由澳杰进出口公司与学院合作主导并构建了多企业联盟, 成立了集实践教学、跟岗实践、顶岗实习、教学、科研等功能一体化的产权共有共享的教学型企业联盟, 为专业教学、科研、学生创新创强等工作服务。为了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由澳杰学院旗下的各入驻外语与贸易学院的企业提出人才需求, 包括岗位人数、能力要求;专业与各合作企业共同研讨设计课程体系, 开发所需课程;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在实施中调整、修正、改进提高。从2016年起, 至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已经实施三轮, 学生及家长、专业及社会影响、用人单位等多层次给予本模式较高评价。教育部职教司、浙江省教育报、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及各兄弟院校, 也给予较高认可。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下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结构

(一) 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原则和具体方法

通过分析“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中的“岗位与课程关系”, 研究岗位与课程关系的匹配关系, 提出高效岗匹配位与课程的方法和实施路径, 解决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方式中普遍存在的岗位与课程匹配度不高、岗位与课程相关性评价度偏低等不足,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1) 深入“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所涉及各主体进行深度调查研究, 梳理当前“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其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 尤其要深度调研其中“岗位与课程关系”, 形成有参考价值的状态发展报告。

(2) 通过利用经济学数量分析手段, 研究效果显著的现代“岗位与课程关系”匹配机制、匹配方法和匹配模型, 形成具有数量基石的“岗位与课程关系”构建模式。

(3) 构建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型“岗位与课程关系”的实施路径, 形成指导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

具体包括:第一、调查研究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典型案例, 获得有深度的研究数据。通过深度调研, 进一步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学生和家长、企业与协会以及政府部门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重点地位、作用以及各方诉求。通过调研, 获得一手研究资料和素材, 并形成岗位能力、知识结构等调研报告。第二、根据调研数据, 基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和学生岗位能力和偏好, 梳理分析制约“现代学徒制”培养效果的各种因素, 分析各因素间内在的相互作用关系, 并利用因子分析法等方法甄选析出核心影响变量。第三、组建专家评价团队, 对主观变量进行逻辑判断、变量评价体系确定、赋值方式方法论证以及最终赋值等基础性工作。第四、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合力梳理岗位工作所需知识点、技能点, 并构建相应知识模块、技能模块, 形成课程模块, 构建完成客课程体系。

(二) 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

经过对岗位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知识需求等方面的调研、论证、梳理、聚类和课程构建, 形成了针对性强、实施操作简单、容易管控的课程体系。课程构建结构工作思路如图1所示, 充分考虑到课程构建中的影响学徒制培养目标实施效果的多种客观因素及各因素件的作用关系;也深入剖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所涉及的师徒关系、学生职业性向等主观因素。然后确定相应的调研、论证和实施方法。

然后根据学习现代学徒制学习-工作轮换要求, 设计了如下图2所示的课程体系结构, 形成1+1+1课程结构和教学结构。第一学年, 理论和基本素养课程学习。第二学年, 进入企业岗位, 跟岗学习, 分岗位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 其中岗位理论课程由校内教师实施教学, 技能课程由企业师傅并以师带徒的形式实施, 学生在“做中学”或边学边做, 校企共同管理。第三学年, 学生进入企业岗位, 实岗操作, 企业师傅以日常五至十分钟会议的形式进行师徒传授和教学管理, 专业教师则以定期查看、督导等形式参与管理学生学习和工作。这样形成逐级递阶, 业务、技能逐步提升, 最后在岗位上综合能力得到升华的“现代学徒制”学习过程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通过过程控制, 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培养效率。

(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及结构

通过上述方式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形成了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通识素质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岗位基础课模块和岗位工作课模块, 分别对应同时素质类课程、专业后续学习所需基本理论和基本素养课程、岗位基本能力和技能课程以及岗位综合能力和素质课程。其中后三种课程模块均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理论课由专业教师完善, 实践课均由企业师傅完善。这样就形成了校内有别、各取所长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和体系, 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有纲可寻, 提高实施效率效果。

三、课程体系特点

(一) 课程设计及结构, 充分考虑了学生分层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分层教育理念为纲, 设置学生自主选择的若干专业方向, 如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岗位方向。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性向选择专业方向, 进行分层教学。通过改革, 实现学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性向选择, 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向分析测评,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客观情况合理选择岗位选择企业师傅并对接岗位, 达到分层教学、提高就业率、就业满意率和企业满意率的目的。主要是设计了专业方向和对应的选修模块。通过不同岗位选修模块, 实现有控制的分层, 既利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有利于教学管控, 使人才培养可以沿着设计线路进行, 防止出现过于松散或失控等偏差, 学生能够通过企业岗位培训式集中学习、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业务, 实现技能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 促进就业, 提高就业对口率。

(二) 理论学习、技能学习和校内外教师、师傅各自优势得到良好发挥

学生学业必须有一定理论基础, 也是高职“高”之所在, 不能单一地传授“技能”。所以理论学习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中, 也有突出的地位。理论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通识素质层次、专业基础理论层次和技能理论背景层次, 并分别解决素质知识面过窄、专业基础不扎实、技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三大不良人才培养误区, 提高专业的就业面和职业长期发展能力。另外, 校内教师一般理论知识都比较扎实, 更适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更有利于通过教学为学生岗位学习打下扎实的业务基础。企业师傅行业知识、业务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强, 但其教学套路不规范, 随意性较强, 所以更适合岗位技能和岗位操作业务的传帮带。所以将课程分成校企各自侧重的两类, 并由各具优势的教师和师傅分别承担, 充分发挥了各自业务优势和教学优势, 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三) 素质教育、技能培养和创业融为一体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 对创业项目不但不排斥, 还比较感兴趣。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尤其是跨境电商业务中, 学生创业比例越来越高。将创业教育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和教学中, 在企业师傅带队创业的氛围下, 学生的创业激情更易激发, 创业潜力更易挖掘。企业师傅也非常愿意带领创业学生并指导学生创业。所以这种模式下, 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学习, 部分学生是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进入企业岗位的, 通过企业岗位资源和所学, 提升创业技能和创业成功率。对于这类学生, 其创业过程及成果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现学分互换。这样, 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兼顾了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创业实践, 是的该模式已经得到很多学生的认可。

以创业导向的教学模式, 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针对创业设计的学习任务, 而且学习任务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如果一个学习任务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则后面任务无法进行, 只能模拟他人的任务操作。尤其是在合同拟订和合同履行阶段, 可能会有一些同学由于前期的产品选择和推广、客户开发等环节未能取得效果, 则在后面的任务中无法以自己开发的客户和成功的交易为基础实战, 只能以其他人产品为例进行模拟操作, 这样创业教育与课程学习有效融合会打折扣。

(四) 设计了精细化过程管理配套制度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为了培养本课程体系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配套实施指导制度和考核指导。以此作为规范, 指导校内教师、校内企业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各项工作, 并严格学生校内外教学管理。同时有配套的学生学分互换制度和退出机制, 确保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权利。

总之, 通过设计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并以此为纲,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实践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其他各项专业性教学活动参与性都显著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创业水平和质量、创业成功率、各项学科技能竞赛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毕业学生就业率、起薪率、就业层次和企业评价均显著高于传统培养方式下毕业学生。本模式已经在教育部职教司调研、省级教育报、浙江工人日报等知名媒体报道宣传并认可,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当然该模式和课程体系还有很多不足, 如课程模块衔接有待改进、部分课程有待完善、企业工作课程模块有待进一步调研改进等等。本身教学的探索和实施就是不断循环的过程, 各学校和专业均有各自特点, 每种教学模式可能仅仅适合某个学校或专业, 所以本研究结论更具参考价值, 而非模仿价值。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全球职业技能教育的主流模式。2014年教育部教职成 (2014) 9号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现代学徒制不仅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为中国制造的“匠人精神”提供储备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课程体系

上一篇:关于微电子火工品的发展及应用研究下一篇:乌鲁木齐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现状调查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