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金融保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文章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保险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保险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的可实行方案以及在课堂教育、教学案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能力四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篇:金融保险论文范文

构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金融保险业逐年高速增长的今天,金融保险已逐步成为决定和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面向服务第一线的金融保险专业基础人才更是非常缺乏,金融保险人才培养已得到了各类院校的青睐,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投资与理财、证券投资与管理、金融保险等专业。但由于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经费投入不足、社会支持不够的因素制约了实践实训环节的落实,从而使金融保险教育缺乏专长及特色。本文着重研究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以达到有所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训;新模式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文科),金融保险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尤为重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将是未来的主要方向。因此校外金融保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之一,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本建设,更是学校提升内涵、提升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学校成为发展示范、改革示范和管理示范的重要途径。

1.当前广西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大多是在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校企衔接不紧密、实习实训效果不佳等,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核心,辅助校内实践教学模式。金融保险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需要,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教育大大的滞后于金融保险业务的发展,这就背离了现代金融保险领域的发展需求。

目前广西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保险实训大多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1.1 课堂仿真实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课堂上采用高仿真的技术开展实训教学,这种实训模式投资大,但只是模仿性质,不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行性,同时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1.2 校内模拟实训室模式。这种模式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利用仿真的实验环境,在实训室里组织学生对业务流程的各种环节进行简单模拟,不具备操作的可行性,使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受到很大的局限;

1.3 企业顶岗实习模式。这种模式目前被很多高职院校采用,即大学的最后一学年前往校外的金融保险企业顶岗实习,进入全真的企业环境实习锻炼。但由于金融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内部很多部门都有保密要求和实习人数的限制,因此大多数实习学生无法真正完成实习全过程,同时由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松散模式,学生的管理也处于松散状态。

以上三种模式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前两种模式存在着与行业企业现实脱离;而第三种模式中,企业与学校缺乏联动,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沟通和系统化,由于金融保险企业内部保密性限制,使得企业对培养顶岗实习学生缺乏合作的积极性,顶岗实习的学生跟踪管理也是难点之一。

面对迅速发展的金融保险行业,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金融保险人才,尤其是缺口大的终端金融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定位的一个新课题。面对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摒弃传统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2.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保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急切需要突破原有的模式体制和模式,寻求一种创新型的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开展实训教学,既有金融保险行业深入参与又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配合的一个双赢的平台、互动的机制,因此,校企合作共建“互动式”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金融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选择,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理念、模式和机制创新。

2.1“校中企、企中校”——将金融保险业务拓展到校内,建立生产性“教学企业”。

高职院校采用“请进来”的模式,通过无偿提供办公场所,设备设施等优惠条件,将金融保险行业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证券公司的市场营销、保险公司的市场营销的一部分职能引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教学企业”,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承担真实的金融保险企业运作项目,以企业实践专家为主导,教师与学生深入其中共同参与。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

2.1.1实现了企业实训校园化。高职院校借助被引进金融保险企业的具体业务岗位和实践师资,根据本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对某些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及时跟进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开展深度的“工学结合”;

2.1.2以真实的项目运作为实践目的,为学生提供岗位认知、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训练环境,面向校内外市场提供真实的金融保险业务、金融产品营销、保险产品营销、金融信息咨询等服务,训练学生具备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能力;

2.1.3提高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功能。校内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在带领学生运作真实项目过程中,实践能力在实训基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与行业企业的信息沟通日益密切,从而校内专业教师在实战经验得到提升的同时,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实训师资培训也得到有力的保障;

2.1.4便于实训考核管理到位,保证实习实训的效果。学生在校内生产性“教学企业”“工作”,实训过程由企业和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全程指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校企双方达成共识,结合实训教学计划和企业业绩考核要求,对实训学生提前进行“职业化”培训与“职业化”管理,保证实习实训的效果。同时实习实训的交通、住宿、安全等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2.1.5对于学校人数众多,潜力巨大的市场资源,也是金融保险企业一直在关注和重视的目标市场之一,通过建立生产性“教学企业”,实现了教学需求与市场需求资源互补,互惠互利,形成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2.1.6作为高职院校,力求引进品牌金融保险企业,与这类金融保险企业合作,既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又有利于学校的内涵提升,同时对于拓展学生的就业途径也大有好处。

2.2走出校外,共建“双向性”实习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院校向金融保险企业进行人力、资金、硬件设施和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并与企业达成产学合作协议,使学生的在校外实习实训岗位安排、指导教师的落实、实训师资的培养和实训要求的贯彻上占据主动,加强控制,取得企业有利的支持,“走出去”是“请进来”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这种模式的优点体现在:

2.2.1在校外实训基地,金融保险企业提供大量锻炼实践的机会,既可以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又有利于实习实训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实践,对今后的就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2.2校外实训基地将承担部分的教学计划的实施与评估工作。在实训基地,企业兼职实习指导老师会随时根据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估,同时根据实习实训指导记录,校内教师对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校内实训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达到校内校外实践信息资源互补,这也是现代就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2.2.3实现了校园实训的企业化。学生通过在企业真实的办公环境中感受职业的氛围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学生与企业真正零距离接触。同时也给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企业可以选拔优秀毕业生,扩大了就业渠道。

3.校企互动——金融保险实训基地的管理创新

为了实现校企共建互动式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双赢”的愿望,校企之间应当着重开发校企合作双向功能。既从高职院校培养金融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取向出发,又照顾金融保险企业以经营服务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建立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

3.1校企共建互动式的组织机构

校企共建互动式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应首先成立相应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就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合理的规划和建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等条件,共同协商实训教学、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3.2校企共建互动式的教学管理体系

校企共同制定“互动式”企业实训基地实训课程标准,编写互动式企业指导手册,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建立起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需要的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实现工作过程和学习相结合、能力提高和素质提高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3.2.1校企共建师资融合互动的师资队伍

为了更进一步完善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实战专家的作用,同时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采取双方人员互聘模式建立实习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即校内生产企业及校外双向性实习实训基地聘用企业实践专家授课并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而金融保险企业聘请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骨干教师到金融保险企业担任部分技能提升培训工作,融入到金融保险企业真实的经营服务活动中,形成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3.2.2校企共建实训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与金融保险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起到指导作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的保障,保证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及实训项目反映真实的金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3.2.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实训教学质量制度,制定《金融保险专业专兼职教师考核办法》、《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及奖惩条例》;重视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和“双向性”企业实训基地管理,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不定期举办金融保险基本技能大赛、模拟炒股大赛、业务拓展竞赛等,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建立健全《金融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管理考核办法》。

3.2.4校企共建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金融保险专业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建立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每学年与各专兼职教师签订《目标管理任务书》,成立具有监控职能的实习实训教学督导室、学生信息队伍不定期的进行实训教学监控,每学期结束时,对其实训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形成对实训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监控的长效机制。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制度,对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作为对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的依据,用以指导专业建设。

3.3校企共建互动式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对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网络运转管理,以便合作双方相互沟通、了解和共同管理,同时解决以往学生到顶岗实习“放羊式”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校内教学管理效率,对进行校外实训的学生进行很好的跟踪管理。

4.总结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了近50%的比例,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是通过实习实训环节来完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具备能够满足实用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实习实训基地,而具有真实业务背景金融保险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金融保险企业的参与。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创新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寻找和把握校企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双方达到“双赢”,这是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走的长远,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是2011年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课题《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1JGA247

参考文献:

[1]靳慧芳 高职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2012.04期

[2]丁佟倩.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9.01

[3]盛艳君、许霞.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2011(12)

作者:刘俐

第二篇: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保险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分析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文章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保险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保险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的可实行方案以及在课堂教育、教学案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能力四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旨在通过高职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政治素质高、专业过硬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金融保险 思政建设

一、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重点抓“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新理念、新战略。习总书记提出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和改革创新明确了前进方向。如何将高校专业课程和思政建设结合,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金融行业人才道德素养和政治立场决定着金融行业的健康与否,所以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校专业教育中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将知识教育和育人教育有机结合。高校老师不仅要进行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該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先做人后做事是每一个行业都必须遵守的原则,现在部份高职学生缺乏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对未来一片迷茫,学习目标模糊,自我约束力较差,缺乏良好的人生规划。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形成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

二、《保险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的方案设计

(一)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保险基础》是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保险学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新的特点,在授课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根据新经济环境下保险行业人才的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保险人才。这门课无论是在知识传授还是能力培养都始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思政教育目标:

第一,在专业思政课程领域下,正确认识保险。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操守、敬业精神相联系,通过分析保险基本原理,树立对保险的正确认识,做到科学地掌握真理、科学地运用真理去认识事物、分析实际问题。

第二,保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理念,将专业知识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三,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四大基本原则之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不谋而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遵循准则”。

(二)《保险基础》思政内容

第一,爱国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会接触一些负面新闻,特别是一些西方文化的不良思想的腐蚀,容易让大学生失去正确的分析能力。所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高校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爱国教育思政内容,重视对他们的爱国精神培养,让他们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介绍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历史名人的传记,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他们肩负的巨大使命,这是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只有加强了大学生的爱国教育,他们才会端正学习态度,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传统文化教育。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重要财富,传统文化和传统的传承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特别重要。诚信是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金融行业面对经济风险,特别重视诚信,高校教师要结合专业知识培养金融专业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在保险实务工作中,保险当事人、关系人和辅助人之间的诚信影响着国家保险保障体系的稳健运行。因此,思政教育要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

第三,工匠精神教育。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高标准、高要求习惯,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学习和职业,教育学生改革创新、务实沉着、乐于奉献等。培养大学生对职业的本质认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有利于提高保险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岗位的胜任能力

第四,法制教育。深入学习《保险法》相关条款,不仅了解字面内容,还要深入学习条款背后折射的法律意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开展法律文件学习、遵纪守法收获、违纪后果警示等。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的评判表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五,行为准则教育。《保险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为行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必然要求学生具有“道德、礼仪、规范”的良好行为准则。立德才能树人,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行为准则才能在今后的岗位中有自我约束能力,严格遵守职业操守。

第六,风险防范教育。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对金融人才的风险防范教育重视。我们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要重视来自金融系统、金融业发展制度等方面的系统风险,了解风险防范不到位带来的严重后果,保持高度的职业警惕性。

(三)课程思政融入点分析

《保险基础》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案例,结合思政教育能够引发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加深学习印象。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重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在专业的知识点中找到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我们在每一个章节的专业学习中都根据知识点引入了相关思政元素,包括爱国教主义、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多方面元素,课程思政融入点见表1。

三、课程思政建设注意点

(一)注重课堂教育

课堂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该更好的设计课堂授课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中。我们将课堂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上课前,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寻找合适时机,然后引入一个相关的案例,进入到本堂课教学;其次是新课学习中,通过切入点及时融入思政元素;最后是下课前,通过学生答疑,和学生的进一步沟通中寻找机会。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要因事、因时、因人制宜,注意时间,而且一次融入的内容也不能太多,毕竟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过多的思政内容会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课堂中融入的最佳方案应该是案例教学,特别是可借助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校园话题引入德育内容,同时课后布置一些相关作业,让学生边学、边做,将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有机结合。

(二)注重案例选取

课程思政案例很重要,不仅要结合专业知识,还要体现思政内容,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引入的思政内容千变万化,结合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热点可以引入不同的思政内容,教学案例不仅能为课堂提供更多专业素材,还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完成课程思政元素的吸收和思政内容的理解。

(三)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保险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师不仅是引导者同时也是倾听者,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案例式、頭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自学的多种学习模式。有时专业知识的切入度不够强,可以引入一些思政内容,需要高校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关注时事热点,对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四)注重教师思政水平提高

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思想上重视思政教育。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我政治素养,比如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相关文件。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和思政老师、辅导员多交流,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学习特点,向他们学习思政教育经验。我们的专业教师政治素养要过硬,思想端正,要勇于创新,视野开阔。

四、结论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建设中来,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职责。专业教师要将专业和思政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金融保险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作用,认真研讨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用心选取教学案例,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融入到保险专业知识中来,这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明,严菊芳,张丁玲等.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5(15):44-46.

[2]郑迎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投资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4):141-143.

[3]黄雪梅.新时代背景下宋朝“八德”文化在保险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机电教育创新,2019(12):71-72.

[4]何万丽,宋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宁夏教育,2019(11):74-78.

朱丽莎就职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

作者:朱丽莎

第三篇:新时期金融保险营销方法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金融业的竞争也日益严峻,金融保险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有机成分,然而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其承受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在当前形式下,为了提高保险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建议对市场局势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相关的营销手段,从而促进相关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金融 营销 策略

整体来说保险业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风险基金的建立能够对因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以补充,从而减轻了事故人员的经济压力,这样一来,实际成就了帮助管理社会的协管作用。实际上保险业的主要销售方式就是市场营销,而市场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保险营销的策略转变。当前我国多变的市场经济为保险营销不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相关的保险人员应珍惜机遇、勇于开拓,将金融保险业做到更大更强。

一、我国当前金融保险营销的状况

1.产品的设计缺乏独有的特色。保险营销的核心任务是寻找市场对相关产品的真实需要,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通常会用市场调研以及预测的方法进行相关方面工作的开展。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保险公司缺乏对市场进行了解,推出的产品缺乏独特的优越性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不被顾客接受。因此建议相关金融保险企业应制定出合理的营销方案,使自己的产品充满极强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独领风骚。

2.从业人员思想素质偏低。从当前我国保险行业的现实情况来看都存在许多问题,其对保险营销的观点就出现了分歧,对保险的起点设置太低,管理模式太过粗放,他们共同追求的发展宗旨是提高保费收益,而且通过保险从业队伍可以看出:相关的保险人员均由下岗或无业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因缺乏专业培训而使得其营销意识较为淡薄,从而造成营销管理较为落后。还应注意,由于各种原因保险从业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新进员工占有比例为大多数,这些人员因未经有关培训,所以职业素质较差,从而会造成误导客户投保,结果不但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公司形象,有时新进人员还会出现违规操作,甚至出现挪用保费的严重后果,因而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发展。

二、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保险营销的缺陷

观念过于陈旧。由于营销在经营过程中属一种手段,处在互联网新型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行业,應对相关的营销策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保险行业在经营过程中一直沿用较为传统的相关观念开展营销活动,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介入,使得传统的经营模式被打破,相关的理财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保险行业应与时俱进,更新经营理念。营销手段缺乏新意。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让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要成员的保险行业,现阶段的相关营销手段还较陈旧,营销的策划没有新意,较多的营销策划均搬用他人,但是作为企业的营销战略方式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客观的制定,保险行业的发展更应如此。

三、我国金融保险在营销策略方面的具体完善方法

1.更新保险企业的营销观念。为了实现我国保险行业步入稳定发展的道路,首先应对相关从业人员针对保险营销理念的错误理解进行纠正,让相关保险人员用新型理念武装自己,了解保险营销手段直接关乎公司命运的鱼水关系。一个好的保险营销手段可以提升公司的形象,使公司的信任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了好的信誉度就可以拓展市场、提升业务,同时也就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应积极开发新的保险客户资源,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的保险渗透,如大量的民营企业的员工保险也算是一个较大的客户,不可小视广大的农村保险市场,对此应扩大相关的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使村民们了解到保险的积极意义。

2.借助新型网络技术进行创新。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移动通讯的普及让人们在出行时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就随之产生了。若保险业想要在互联网金融背景得到生存,首先应借助新媒体技术,然后结合自身优势研发本企业的新型产品,从而迎合客户的需要,使更多的客户都加入进来。此外,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高质量的服务,还必须重视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因为在现阶段要想开拓市场是离不开这方面的帮助的,有了互联网平台就可以自由的和客户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进行必要的互联网风险防范。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形成扩大了保险行业的发展范围,同时使保险产品更加时尚,然而,保险行业在通过互联网受惠的同时也提高了相关的风险。要想达到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就需要保险行业的相关人员时刻提高戒备,对互联网风险进行积极管理。为了降低保险风险,建议通过保险行业自己的相关营销策略构建起评估机制。此外,应加大互联网安全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具体包括身份认证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等。只做到以上还不够,还应进行保险行业专业人才的培育,特别是进行专业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对互联网风险知识的培养以及对相关的专业营销知识的培养,这样就增强了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在强化品牌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当前的市场经济已经完全打破了当初的产品竞争形式,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就是品牌的竞争。相关品牌的公众影响力决定了其市场占有率,因此只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构建自身的优势品牌,形成多样化的新型产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进行自身品牌的推广,从而博得大众化的认同和称赞。另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加强保险企业的文化宣传以及建设对企业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受新经济浪潮的冲击,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相关保险企业应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将本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推动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云飒,孙理康.保险行业创新发展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16-25.

[2]唐晓婷,孟丽,倪良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营销转型决策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12):139-143.

[3]宋巍,王鑫.辽宁省保险业对保险专业本科人才需求分析[J].辽宁经济,2015,(10):35-37.

作者:吴欣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融保险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金融保险业论文范文05-15

金融论文范文05-08

保险论文范文05-08

碳金融论文范文05-08

金融文化论文范文05-09

金融生态论文范文05-09

奥运金融论文范文05-09

保险制度论文范文05-09

团体保险论文范文05-09

网络保险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医学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美术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