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美术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聋学生美术课教学课例——《线的律动——静物写生》,透着一缕清新的芬芳。听罢这堂课例,心里一阵欣喜。是的,这是一堂独特的课例。一、教学设计匠心独运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取自李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其素材源自聋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

第一篇:美术艺术论文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艺术探索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孩子们美育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的美术教师积极探索美术教育的艺术,使孩子们喜欢美术课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好美术知识和形成初步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动手画画等能力。本文从情景创设艺术、材料运用艺术、课堂示范艺术等方面论述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和举措。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艺术 情景创设 材料运用 课堂示范

小学美术对于小学生的美育,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等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这门学科没有纳入到升学考评中,因此很多学校并不是很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很多美术教师也不是很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就更谈不上去探索教学方法来提升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了。鉴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我们美术教师有必要探索一下美术教学的艺术。

一、重视美术教学中情景创设的艺术

在很多学科教学中,都比较重视情景教学,因为它比较生动直观。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情景教学都管用,我们运用情景教学也要注重其艺术性。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高雅的艺术作品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它让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觉得生疏;韵味深刻的艺术作品难以让学生有共鸣。这时,我们需要一个载体,在艺术作品和小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它就是有趣的活动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展开美术欣赏课堂活动教学,引导学生以感性的方式,与欣赏对象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使学生走近审美对象,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如,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并投影展示四幅作品,提示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中静静地欣赏与分享美术作品的魅力。教师适时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们有什么感觉?

谁能找一找,哪些是大师的作品,哪些是小朋友的作品?哪位同学能说说理由?在教师的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最终才找出大师的作品,教师适时地告诉学生这两幅画的作者是毕加索。这时学生也有想法了,他们积极地通过校园网提供的资料以及自己课前所了解的资料,对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深入地了解他们以前难以理解的抽象绘画,由此欣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这归结于教师对导入这节课的活动情境的设置。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材料利用的艺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会普遍运用材料,这就需要讲究如何利用材料,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又如第五册《植物籽粒拼图》的教学,提早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籽,包括小的饰品(纽扣、珠子等)。在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還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作为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所学知识的滚动性,培养孩子把书本知识用“活”的意识,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上《植物写生》这堂写生课时,发给孩子不同的植物种子宝宝,让孩子们当一回农民伯伯,体验植物宝宝生长的乐趣,并且要求孩子们把每个阶段植物的不同变化描绘下来。这就是生活中的美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魅力,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三、重视教师课堂示范的艺术

对于孩子们来说,示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示范教学能够给孩子们最直观和最直接的启迪和影响。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课堂示范的时机等示范艺术。‘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曾在书上看过一位教师上《梦中的我》,开始用动画导入,引出“梦的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忆“梦中的我”,最后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语言、动作来描述自己梦中的情景,想象如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到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时,教师说: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有趣的梦,说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讲述自己的梦,同时出示描绘“梦”的范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实现梦想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师引导学生评析范画,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很显然,这节课学生的作品全是“教师的梦”。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如曾看过一位低年级教师这样示范:老师最喜欢“多啦A梦”了(在黑板上画出“多啦A梦”),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你还想赋予它一些更加神奇的本领吗?生1:成为大厨师。师:好,老师给它带上厨师帽。(教师示范:画上帽子)生2:成为歌手。师:不错的想法。谁愿意帮“多啦A梦”手上画个话筒呢?(学生画,教师帮助修改)生3:成为超人。师:这个想法太棒了。你会给“多啦A梦”穿上超人的斗篷吗?(学生画)……这里的教师示范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学生技能与情感的火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无定法,但有常法。这就是说,教学的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积极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龙亚玲

第二篇:美术教学的艺术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聋学生美术课教学课例——《线的律动——静物写生》,透着一缕清新的芬芳。听罢这堂课例,心里一阵欣喜。是的,这是一堂独特的课例。

一、教学设计匠心独运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取自李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其素材源自聋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蕴含着李老师十多年的聋教育美术教学的深厚功底。

首先,教学设计有明显的设计冲动。教师看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看到聋哑演员以优美的肢体语言演绎出了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和韵律美,便想到感受和演绎艺术的韵律美,不仅属于健全人,也属于有听力障碍的聋人。更可贵的是,教师由此想到,在美术教学中,以静物写生为教学平台,以“线”为创作表现手段,也可以让聋学生感受和演绎艺术的韵律美!此为异工同曲,师之妙矣。

其次,教学设计有新颖的设计构思。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静物写生的线描创作,培养聋学生的个性创造力,从而促进聋学生的人格发展。把握了教学重点,即运用各种“线”表现韵律美;抓住了教学难点,即如何激发聋学生的创作个性;对教学过程划分了若干阶段,体现了教学上的层次递进。这些设计,体现了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关系。

再次,教学设计操作空间有可行性。本课的教学理论基础,源自现代特殊教育理论,即聋教育的教学应当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亦即缺陷补偿。本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了缺陷补偿意图,因而在教学操作上是可行的。

二、过程环节丝丝入扣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分展现了李老师的聋教育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魅力。剖析本课的教学过程环节,可见师之用心。

其一,本课的教学切入选择了情景导人法。聋学生虽然听力缺失,但是视觉功能、肢体感觉功能依然是正常的,因此让其接受来自视觉以及肢体感觉的信息尤其重要。老师充分运用了聋学生的这种感知特点,创设了本课导入的情景,通过聋学生可以在舞蹈中感受和表现韵律美的情景,成功将聋学生的思维诱导到本课主题——在美术静物写生中,用“线”演绎艺术的韵律美。

其二,本课的教学环节体现阶段层次递进。纵观本课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可以看到由引入到融入、由简单到复杂、由观察到创作的连续性层次递进式教学。并有阶段性特点。在情景导入阶段,老师着重诱导聋学生进入本课主题;在赏析探索阶段。老师着重扩展聋学生的感知信息量,让聋学生欣赏舞蹈、运动、武术、体操等图片,进而认知直线、曲线、折线,以及“线”的钢笔基本画法和“线”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给聋学生以大剂量的“线”的视觉信息冲击;在实践创作阶段,老师着重激发聋学生的创作欲望,以聋学生校园生活中常见的静物实体来分组,如第一组是瓜果组合,第二组是书包、溜冰鞋组合,第三组是乐器组合,并把聋学生也相应分组,各组自创静物造型,这时聋学生就有了创作冲动,人人都铺开纸张、提笔而作;在作品评价阶段,老师着重引导聋学生欣赏“线”的艺术韵律美,评出每个聋学生每一幅作品的可鉴之处。而各阶段之间都是自然衔接、一脉相承的。

其三,把握教学突破时机,提升课堂吸引力。在本课教学中,虽然各环节有阶段层次递进的特点,但是各阶段、各层次并不是机械地划分的。老师在讲课中,开始时语速(带有聋人手语)是比较慢的;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语速也是比较慢的;当谈到“线”的欣赏升华、快要激发创作冲动时,语速是比较快的(此时手语也是艺术化的)。此外,老师的表情、肢体的语言,也是随着教学的节奏、艺术冲动的节奏而发生着极其微妙的变化。一句话,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有高潮的——在激发聋学生的创作冲动时达到了高潮!老师把握住了教学中的突破时机,成功提升了课堂吸引力。

三、动静结合归于体验

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获取认识的形式主要是以体验为主,而不是通常的语言描述形式。因此,“体验”对于聋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李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本课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体验式教学思想。

在动的方面,老师充分尊重聋学生的自身体验。例如,老师让聋学生体验了舞蹈、芭蕾、武术、体操、滑水等动态艺术,聋学生从中很快感受到了“线”的韵律美。在静的方面,老师极力引导聋学生去用心体验。例如,老师在聋学生分组创作中,给聋学生自创静物造型的机会,这就增强了聋学生对静物“线”的感知和想象。

我们再来看一看本课中聋学生的线描作品。聋学生以“线”的描绘为笔法,画的是“静”物,表现的却是“动”物,这就是老师在这堂课教学上的成功。老师“动”“静”结合,使聋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并去创作,从而巧妙地实现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堂值得久久回味的课例,闪耀着李江泳老师的聋学生美术教学艺术之光。

作者:罗光宁

第三篇:美术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美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随形,美术的社会作用远非其他艺术可比,美术的综合素质高,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会丰润饶益,表现在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美术、环境艺术等等方面,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中,美术的价值尤为突出,促进着人们的文明之发展。下面将教学体会略作分享,敬请匡误扶正。

一、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

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术教学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大自然的事物。为使学生认识美,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进行观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教室,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分析,去感受。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艳艳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笑,此四时之美;风霜雨雪,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气候变化之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共融,此自然和谐之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绝伦的形色之美。

在这些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体验、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去锻炼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二、学生预期培养目标

1.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达到正确地看待人生,规划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对事物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对美术的理解、欣赏能力与水平有所提高。

2.能够达到确立学习目标,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的能力。具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总结、反思的习惯。

3.让学生能达到认真上好每节美术课,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同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意志坚定,不怕挫折,正确认识自我,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自信心,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4.在审美与表现方面,形成珍视自然、文学、艺术和科学之美,热爱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色彩,具有辨别美与丑的感觉和直觉的审美素养。具有创造美的欲望和思维,具有应用艺术美化生活能力的审美表现。形成鲜明的美术教学风格,提升教学品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而奋斗。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与需要

一头牛,一棵樹,前人画的作品一样能够震惊于世。牛,一些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不是很了解,更不要说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了。在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树我们随处可见,树在自然界中不可缺少,它具有韧性,呼唤春天,在冬天与严寒共舞;在阳光下,在夜里,它美丽多情,魅力无限,树影婆娑,随风起舞,它姿态万千风情万种;树有坚强的意志,它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抵御风沙,保护着自然环境,为地球的绿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树平凡而伟大,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吟诗作赋,歌唱树、赞美树,说到这里,对我们中学的学生来说,非常适宜,因为书画同源,画好一幅美术作品,可以题一首小诗,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这都不是陌生的,也不是非常之难;画树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界的情怀,让学生进一步对树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艺术的追求兴趣。现在,《苍松翠柏》的教学内容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学习世界,提示了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意义,为丰富绘画尝试以及进一步了解山水画提供了一种学习路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学习美、研究美的各种活动中,与美术相比,其他艺术相形见绌。没有美术,人生的乐趣大为逊色。没有美术,艺术殿堂便不再丰实。美术学习与生活不可分割,丰富着人类的文化生活,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

(责编 田彩霞)

作者:李忠凯

上一篇:金融保险论文范文下一篇:专业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