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融风暴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席卷全球,愈演愈烈,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的热点。各种国际会议不论其主题是什么,金融危机都成为与会者的话题。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欧峰会也把金融危机列在议题之首。我想过若干年后,当人们回顾2008年的时候,会看到这场金融危机对后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危机在国际关系中并不罕见。

第一篇:金融风暴论文范文

华尔街金融风暴透视

次贷危机的基本进程

自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已历时一年多,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了5次冲击波,并逐步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次冲击波发生在2007年三季度,美国著名的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等申请破产。

第二次冲击波发生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花旗、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银行集团因次贷呆、坏账造成巨额损失,并发生了流动资金短缺,美国监管当局被迫启动降息、向金融机构融资、债务担保、支持公司重组等措施。

第三次冲击波发生在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濒临破产,美联储向摩根大通公司融资300亿美元,由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

第四次冲击波发生在2008年7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以下简称“两房”)陷入困境,美国国会众、参两院通过决议,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的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机构股票,美国政府9月宣布接管“两房”,同时撤换“两房”的首席执行官。2008年7月,美国第三大抵押贷款机构——印地麦克银行因财务困难濒临破产被联邦政府接管。

第五次冲击波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波发生在2008年9月一10月,美国最大商业银行——美国银行以44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至此,次贷危机导致的不良资产已让华尔街五大投行中的3家遭遇灭顶之灾。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濒于破产的全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以19亿美元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破产案。美国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这项救援计划将给予美国政府在未来两年购买金融机构与抵押贷款有关的不良资产的广泛权力,同时还将把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以便为实施救援计划留下资金空间。这将是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政府对金融市场最大的一次救助行动。

次赁危机何以演化为金融危机

本次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深化,是长期问题积累的结果,而且这些问题是逐步暴露出来的,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危机的认识和对策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次危机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模式、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缺陷。

这是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日趋一体化和资产过度证券化的结果。次级抵押贷款(次贷)本来是一种信贷行为、信贷现象,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加速,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界限日益被打破,作为信贷市场主体之一的抵押贷款银行不仅经营次贷这种贷款业务,而且往往将次贷合约以抵押贷款债券等金融新产品形式出售给投资者,即“资产证券化”,也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的证券。这样,抵押贷款银行也涉足了资本市场。而作为资本市场主体的投资银行为了自身盈利,往往降低标准,为次贷债券提供担保。这样,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便趋于一体化了,次贷债券成为资产过度证券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度借贷、低资信度借贷这种本来属于信贷市场的风险进一步扩展到资本市场,抵押贷款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次贷危机这种信贷市场的危机进一步向资本市场的危机扩散。

这是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功能所决定的。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本身不仅具有配置资金、创造信用、实现财富增值的功能,而且具有转移、扩散风险的功能,也就是预期收益往往与风险成正比。金融内部各行业之间、金融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信贷及其相关证券的发放和流通牵涉到抵押贷款银行、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购房者、房地产公司、资产评估机构、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多方面,在这种格局下,危机便由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向整个金融领域扩展,并影响到实体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

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监管不到位和政策失当的结果。在美国金融监管体制下,按照分工,由美联储监管信贷市场,由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资本市场。长期以来,这两大系统之间沟通较少,更很少采取协同行动,而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次贷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本身便跨越了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界限,而具有一体化的特征,但金融监管体制却滞后于形势的变化,有关规章制度对包括次贷规模、资产证券化、金融工具创新、各种金融机构不规范行为的监管也不到位,特别是过多、过快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此片面追求高收益,但对其风险评估却明显不足,且监管制度对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要求低,金融机构资信状况透明度低。当金融危机发生后,其直接后果是金融机构之间彼此怀疑对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出现同业拆借困难,大量抛售有价证券等;公众对金融机构信任度也明显下降,对经济环境和前景信心不足,甚至悲观失望,从而抑制了消费和投资,造成经济低迷。

金融危机为何具有国际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必然要传输到世界其他国家。这使得金融危机具有国际性,且危机范围趋于扩大,强度趋于上升。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和经济的跨国传导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金融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强,特别是美国作为国际金融和经济的“引擎”和中心,其他西方国家许多金融机构与美国金融机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存贷款、证券、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特别是持有大量的美国次贷债券,这就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跨国传输提供了条件。

国际金融体系存在重大缺陷。旧的国际金融秩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包括全球金融监管标准缺失、全球金融监管机构缺失、对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缺失、全球金融和经济预警系统缺失等;由少数发达国家掌控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决策权力十分有限,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便是如此:主要国际金融组织不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而且调控手段也明显不足。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可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的贷款额度仅为2000亿美元,与这些国家的需求相比差距甚大;美元占国际储备资产和结算手段比重过大,国际货币“美元化”如此等等。

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前景的评估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已经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金融、房地产等产业以沉重打击,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我们也应当注意:

不宜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简单等同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这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条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但西方各国政府在调节经济,实行“反危机”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拥有各种调节手段,特别是较雄厚的财力;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对跨国界经济的调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协调机制比过去强化了。这都有助于抑制危机的范围和破坏程度,缩短危机的时间。西方各国政府已在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或控制金融危机演变为整个经济的衰退。有的西方国家经济即使出现衰退,也将是短期的、较温和的。当然,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不是负增长。

国际金融和经济领域美国“一超独大”的地位尚难改变。虽然本次危机削弱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实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崛起,但美国的综合国力仍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匹敌,美国的经济总量接近于欧盟,美元占了国际储备资产和结算手段的60%多,单个发达国家或新兴经济体与美国尚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危机主要还限于虚拟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对实体经济多数行业的影响还比较有限,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主要西方国家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还有待观察。

(作者系省社科院对外开放研究中心秘书长、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

作者:王小琪

第二篇:金融风暴促进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席卷全球,愈演愈烈,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的热点。各种国际会议不论其主题是什么,金融危机都成为与会者的话题。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欧峰会也把金融危机列在议题之首。我想过若干年后,当人们回顾2008年的时候,会看到这场金融危机对后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危机在国际关系中并不罕见。1997年7月2日,爆发了一场来势迅猛的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亚洲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据专家们估计,约有2万亿美元蒸发,这些钱都是亚洲人的血汗钱。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对危机的态度,大体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一是点名批评亚洲;二是教训亚洲,给亚洲国家开了很多“药方”;三是打压亚洲。我当时任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的大使,对此有很深的感受。几天前,我见到新加坡前任驻联合国大使马凯硕,说起那场危机,他也有同感。然而,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美国引发的,在第七届亚欧峰会上,从胡锦涛主席和亚洲其他领导人的讲话中可以看出,1997年西方世界对亚洲的三点我们都没有用。我们没有点名批评美国,我们没有教训美国,我们也没有打压美国。相反,胡锦涛主席强调要携手合作,共度难关。亚洲国家的上述态度显示了亚洲人的大局意识和宽容,在危机爆发的时候,亚洲的这种态度是最富建设性的。

金融危机的爆发绝非偶然,最近二三十年来西方政府和主流经济学派大力鼓吹市场的作用,鼓吹自由化,反对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控。结果酿成了大祸,全世界遭殃。其实,要使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既需要市场,也需要管理和监控。这次危机给世界的教育是深刻的。为了防止今后类似的危机再度发生,必须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建立全球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在第七届亚欧峰会上,要求改革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是很有道理的。目前的金融秩序是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距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力量对比今非昔比。1944年在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时候,亚洲的力量还非常弱,发展中国家的力量还非常弱。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后来成立的七国集团大体上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这样的机制完全脱离了今天世界的现实情况。

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以亚洲为主力军的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它们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中,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是十分微弱的,话语权少得可怜,這种情况已经难以为继。

2008年可能是开始改革旧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一年。当然,改革需要时间,改革需要艰苦的谈判,改革会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新国际金融体系必须反映今天世界的现实,发展中国家要有更多的话语权,要进入决策圈。在新的体系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应处于平等的地位,不能一些国家比其它国家高人一等。这样新的金融秩序和体系的建立将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预示着21世纪的世界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吴建民

第三篇: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坦然面对

10月4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700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拯救计划,从而拉开全球救市的序幕。7日,全球股市遭遇恐慌性抛售。8日,全球6家主要央行有史以来首次联手降息。10日,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在华盛顿达成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计划。同一天,俄罗斯通过两项挽救金融机构及经济的方案,涉及约860亿美元。之后,欧洲各国纷纷宣布了巨额救市方案:德国政府宣布将拿出5000亿欧元资金;法国政府的救市资金总额达3600亿欧元;英国政府将动用500亿英镑救市资金;中国央行在先后出台诸多利好的消息的前提下,依然没有止住两市下跌的脚步,截止到10月27日,中国上证指数在1700点左右徘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因雷曼兄弟的破产而停下扩散的脚步,它正快速向欧洲、日本、美洲、俄罗斯以至于全球蔓延。人们不禁要问,短短数十天,在对付金融风暴上,世界何以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美国与欧盟、包括俄罗斯在救市上体现出的难以置信的步调一致。

美国政府为“两房”恶果埋单

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这和近期美国政府决定接管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实施了一种美国历届政府很少使用的强力干预措施是一致的。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缘何如此干预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世界上没有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的国家,美国也是这样。如果说市场经济就是由自由竞争企业构成的经济体,那么,这种经济体只存在于教科书中。当然,决不能说美国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任何问题。近些年来,美国政府对房市的经济政策显然存在缺陷。美国的“两房”公司是在政府的影响下成立的,其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在未归还的住房贷款中,由“两房”发放或担保的比重几乎占到了一半,一个时期里他们为超过70%的新屋抵押贷款提供了支持。有评论认为,这两家公司在这个领域里拥有霸主地位。这样的垄断公司有低效率的通病。尽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数次大幅下调利率,但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的30年期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成本仍远高于6%,这自然使借款人不堪重负。在瞄准借款人的操作上,两家公司的失误也很明显,他们给许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发放了贷款,这种做法既推动了房市的虚假繁荣,又扩大了贷款风险,制造了金融风险。“两房”的荒唐所带来的恶果,让政府吃下去,最终却是由美国纳税人来埋单。

“寅吃卯粮”付出的代价

权威人士指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相对滞后,无力应对金融体系出现的新问题,这是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国人“寅吃卯粮”的消费理念与这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脱不了干系。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大把大把地花根本不可能挣到手的“明天的钱”。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有不少美国人宣布个人破产,直接原因就是他们偿还不了信用卡的借款和高利息。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可以赚到“明天的钱”的能力,但却敢于花虚拟的“明天的钱”。

分析人士认为,许多美国家庭的超前消费主要是靠借贷实现的。这种消费方式是建立在未来经济将持续繁荣、个人收入将继续增加、房地产价格将不断上涨这一幻觉上的。纽约市议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纽约人要么没有积蓄,要么积蓄少得可怜。根据这份报告,纽约20%的人根本没有任何积蓄,45%的纽约人虽有积蓄,但只够维持其3个月的生活开销。

美国《侨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次金融动荡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中国人“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理念的价值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得到充分体现。美国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后,一些美国人也在检讨并反思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曾在华尔街抗议美国政府救市方案的美国人墨瑞对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非常赞赏。他说,大多数中国人“很会过日子”,习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不少美国人“恨不得把下辈子的钱在这辈子里都花光”。他说,这种极度的享乐主义思想十分可怕,到头来不仅会毁掉个人,或许也会对国家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已20多年的华人外汇交易专家庄兆基强调,中国人应当从美国金融危机中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未雨绸缪的消费理念的价值所在。人常怀危机感,才有可能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加以克服。

区域合作

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

10月22日,在广西南宁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指出:“当前国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外部冲击,努力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应对金融危机“孤掌难鸣”,当务之急,只有世界各国“抱成团”,才能更有效地应对金融风暴带来的危机和风险。前来广西参加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盟秘书处秘书长素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合作是应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良策。“中国与东盟无法回避这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会影响在中国和东盟的投资。随着西方市场购买力收缩,出口拉动型经济体会受到影响。”素林说,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比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要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因此,区域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区域合作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的良策。在此关键时期,如果中国和东盟双方携起手来,就能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缓解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压力。所幸的是中国和东盟已经这样做了。”

10月21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就召开国际金融峰会、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交换了看法。布什表示,美方希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探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措施,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胡锦涛强调,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所作出的努力,希望有关措施尽快见到实效,恢复投资者信心,阻止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这有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以保持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的通话表明了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非常负责任的态度。

勒住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两市股指一路下挫。于是有人不断在房地产领域呼喊“狼来了”,旨在要求政府出手救市。实际情况是“狼”并没有来。按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北京的房价,同比仍增长11.7%,环比则没有增长。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同比上升5.3%。深圳房价同比降幅也不过4.1%,那还是因为深圳房价过去涨得太离谱。

行家分析,中国的房市状况,有比美国糟糕的一面,也有比美国宽松的一面。糟糕的一面是,在我们的房贷市场,有一些借款购房者是投机者,一些城市的房价由他们兴风作浪,引起恐慌性购房,从而猛涨了起来。如果房价下跌到一定水平,他们将“断供”,从而给银行带来问题。但这部分投机需求不应该太大。宽松的一面是,我们满足消费性需求的购房者不大容易发生“断供”,他们是民间融资的依赖者,特别是家庭亲属关系可以是他们的资金后盾。还有一部分购房者是为了财产保值,多买了一两套房子,他们“断供”的可能性也很小。糟糕的和宽松的两方面情形都存在,但还是后者为主。所以这决定了中国房市不会导致像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

如果中国房价掉得太快,使一部分由抵押贷款购买到的房子的贬值率超过了购房者实际付款率,且预期房市陷入长期“熊市”,理性的购房者会把房子甩给银行。但这部分量并不大。有的人购买了房子是为了自住,并借了银行的钱,如果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他们也会把抵押房甩给银行,另外再借款买房。但如果这部分人上了银行的黑名单,他们要再从银行借出钱也很难。此外,去年房价蹿到高点时,已经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情况,从高价位上买房的人数在下降。这里关键的因素是时间。房价降得越慢,银行的风险越小。如果首付比例是30%,只要1年里房价下降不超过30%,银行收回房子拍卖所得就可以补偿放款损失。此后二手房价每年的下降率如果不超过平均还款率(每年还款额占借款总额的比率),银行也不会有损失。综合这些情况,如果房价(特别是二手房价)1年内的下降率不超过购房首付比率,且后续下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里,中国不会因为房价问题产生金融危机。如果说有谁一定会遭受损失,那就是一些房产企业,特别是一些拿高价地的房产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如果来自银行,自然银行也要受拖累。但从一些资料看,这种情形不至于影响中国经济大局。

如果现在政府出手“挽救”房市,不让房子降价,反倒很危险;如果还助长房子继续涨价,危险会更大。从一般逻辑上说,如果房价继续攀升,投机现象就会蔓延;相反,如果房价稳中有降,投机者就会消失。中国的房价在过去一个时期上涨得太离谱,明显积累了风险因素,降价是不可避免的。幸亏国内的舆论、政府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勒住了房价这匹野马的缰绳。

为参与全球化提供了契机

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整体来讲,对中国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可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由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快速向全球蔓延,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应对华尔街发生的突然变化?罗军认为,欧美制造业在金融环境恶化、老百姓购买力降低、经济严重下滑的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不能正常流动,这种负面影响正在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最终将导致更多欧美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下。而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将确保中国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每一次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都将是某些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中国制造业在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形势下,参与全球化其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前来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柬埔寨企业家姚明顺日前告诉记者:“这次和10多家柬埔寨的中小企业来参会,是来中国寻求商机。”他对中国——东盟的合作前景非常乐观,“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有很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合作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专家提出,应该针对周边国家的不同国情,打造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关联度更高的产业平台。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荣华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更增强了中国与紧邻的东盟各国发展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对于全球资金流动存在高度依赖性,外部市场萎缩和外部资金流入减少,将迫使东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把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转向近邻或周边。长期以来,中国对中亚市场的开拓有限,因此中亚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正是我国开拓中亚市场的大好时机。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亟需加强

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将会引发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秩序的调整,同时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反思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我们切不可把次贷危机归咎于金融创新,切不可关起门来固步自封自娱自乐。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应当认真反思,调整节奏,加强监管,适当地“踩刹车”。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当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适当地“踩油门”,以此为契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争取主动地位。当然,在“踩油门”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方向与节奏,这便是要提高监管的效率,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如何看待资本市场的暴跌,天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先生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基本面不一样。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从11.9%往下降到10%,这也是非常高的经济增长率。欧洲的经济增长率一般保持在1%或者2%。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和欧洲基本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一般是在8%到9%,欧洲和美国是2%左右,也就是说我们8%到9%跟人家1%差不多。林义相说,前一段,中国经济界三位有影响人物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观点。这三个人分别是尚福林、周晓川和杜英,他们一个主要观点是目前中国基本面是好的,但同时也需要进行稳定市场的操作,同时要刺激经济、刺激内需。林义相说认为,中国经济需要刺激,需要支持,这个观点非常正确。股市是欢迎这样一些正面的支持的讲话和言论,中国股市的好转取决于基本面真正出现好转的趋势,但是股市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措施。

融资融券为我国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开了一个好头,但融券业务所产生的做空机制属于一种类似于利率回购的一对一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而股指期货采用的是标准化合约,并且在交易所进行集合交易,集中清算,市场透明度高,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完善,股指期货的风险可控性要远远大于融资融券业务。因此,接下来应该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积极开发研究其它场内金融衍生品,对于OTC金融衍生品市场应当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其交易制度与风控机制。我们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GDP的国际排名位居美国、日本之后,与德国旗鼓相当,目前中国经济看似总量很大,实际质量不高,现在已经到了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通过金融创新发展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审慎推出OTC金融衍生品,大力发展场内金融衍生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监管效率,这将是我国未来的金融创新之路。这也将有助于促使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因为提高质量远比增加数量更重要!

作者:三 木

上一篇:国土资源论文范文下一篇:技术原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