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一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平行线的性质一范文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CD,AC∥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A B

37C

12458D 6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EF,只需∠A+∠AEF=180°, (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A+∠B=180°,又∠B=∠AEF,所以∠A+∠AEF=180°成立.于是得证.

AD证明:因为 AD∥BC,(已知) 所以 ∠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B,(已知) EF所以 ∠A+∠AEF=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 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CD, 所以 ∠BAC+∠ACD=180°, 又因为 AE平分∠BAC,CE平分∠ACD,

BC11BAC,2ACD, 2211故12(BACACD)1800900.

22所以1即 ∠1+∠2=90°.

2.如图所示,已知:∠1=∠2, 求证:∠3+∠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

2、∠

3、∠

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

1、∠

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第二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初步应用。其中,线面平行的定义是线面平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平行的判定充分体现了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平行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纽带!(可用箭头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非常重要的.二。教法学法

通过对大量实例、图片的观察感知,概括线面平行的定义对实例,模型的分析猜想,实验发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课前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线面平行的实例,上网查阅有关线面平行的图片、资料,然后网上师生交流,从中体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前一节又刚刚学过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概念的建立有一定基础,因而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课。

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平行的定义比较抽象,要让学生体会“与平面无公共点”有一定困难,线面平行的判定的发现有一定隐蔽性,所以我确定本节的 重点是: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难点是:

1、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反证法的证明方法

三。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容量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面平行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灵活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将安排在下一节课。

故而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方面:通过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定义,正确理解线面平行的定义;

能力方面: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方面: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定义的建构

本环节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分三步:

a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针对同学们找的大量图片资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线面平行的实例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b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1.学生画图请画出电线和地面位置关系相应的几何图形

2.如何定义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3.归纳线面平行的定义,介绍相关概念(直线与平面三种位置关系),并要求学生用符号语言表

c辨析讨论,深化概念

这一环节深化本节基础,线面平行的定义较抽象,使学生从线面平行的直观感知中抽象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是本环节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安排学生收集大量图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概念,最后通过辨析讨论,加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种立足于感性认识的归纳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探究

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关键所在,分三步:

(1)分析实例,猜想定理

问题1.长方体中,上底面的棱与下底面的关系?你认为保证上底面棱和下底面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2.如何把灯管挂平(平行于天花板)?

问题3.由上述两实例,你能猜想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吗?

学生猜想出结论后,教师板书

(2)动手实验,确认定理

书平放在桌面上,书封面的边缘与桌面的关系?(两者有无公共点)

(3)质疑反思,深化定理

《课程标准》中不要求严格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注重合情推理,因而安排学生课前自己预先了解证法即可(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寻求不同证明方法),课上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增设动态演示模拟实验,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过程。

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加以公理的支撑,便可确认定理。

判断正误:如果a,b是两条直线,并且a平行于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突出一条线在面内,一条线在面外)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学生总结定理中需注意问题(三要素)a在平面内,b在平面外,a平行于b

(三)定理初步应用

课本例一

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

考虑到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此题可以帮助学生由线面的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

(四)反思提高

教师给出问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线面平行的方法?

2.证明线面平行时,注意哪些问题?

3.本节你还有哪些问题?

侧重三点:

(1)归纳线面平行的判断方法

一、定义

二、判定定理

(2)说明本课蕴含转化、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强调“平面化”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

(3)鼓励学生反思

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得到提高,并为下节的学习提供改进方向。

(五)布置作业,自主探究

布置三个习题

第一题:课本习题9.3的1题直接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第二题:习题9.3 的3题 难度稍大

第三题: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MN是PC和AC上的点,过MN作平面平行于BC,画出这个平面与其他各面的交线,并说明画法理由

此题为学有余力同学安排,这样就使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所收获,巩固新知识并培养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时刻注意素质教育的要求,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体验数学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投入其中,乐此不疲,主动探究,防止教师为赶进度,赶时间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思路,强加到学生身上,弱化学生本身强烈的求知欲,切忌,切记!

第三篇:平行线的性质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进行新课

【大屏幕】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

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

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

关注: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总结、表述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

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大屏幕】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3=∠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

2∴∠3+∠6=18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思考、一位同学板书。

观察、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

2、3成立的道理呢?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大屏幕】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思考、尝试回答

观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题示范

【大屏幕】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

【大屏幕】(见附录2)

思考、讨论、解释结论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巩固练习

【大屏幕】巩固练习(见附录3)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题(见附录4)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猜测、讨论,寻找规律

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课堂

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回顾、归纳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

作业

【大屏幕】布置作业:教材P67的

4、5;P68的

6、7;P69的

11、12

课后完成

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四篇: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9.3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3)体会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行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辨认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探究新知

活动一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利用上图思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来比较一对同位角(比如∠1和∠5)的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在上一章刚刚学过角的比较,所以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进行比较。

2、叠合法:剪下∠1,把∠1和∠5叠合,进行比较。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比较∠1和∠5的大小。 学生动手比较。

待学生完成后,组间交流,得到结论:

∠1=∠5 思考:其它的几对同位角是不是也具有这种关系呢? 引导学生猜想其余三对同位角也是相等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根据刚刚比较∠1和∠5得到的经验,会首先想到度量或者叠合。

提出问题:如果不再度量或叠合,用刚才得到的∠1=∠5这个条件能不能说明你的结论呢。 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分别陈述下面一组角相等的思路。 (1)∠2和∠6 (2)∠3和∠7 (3)∠4和∠8 现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来归纳: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 提醒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不用证明。 思考:同位角一定相等,对吗? 学生小组交流,请各组选代表发言。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路,让学生进行辨论,最后强调同位角相等的前提条件:两条直线平行!

猜想各对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归纳: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_______。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_______。

你能利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来说明以上两个结论吗?

请学生陈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刚才同学们得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用符号语言来表述为:

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教师示范性质1,让学生完成性质

2、3. 性质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在具体问题中,可以用这种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例1如图9-13,直线a∥b ,c∥d , ∠1=106°.求∠2 ,∠3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规范步骤。

方法:平行线的性质是由直线的位置关系确定角的数量关系,

应用时必须正确识别图形特征及角的关系,并与前面学过的对顶角、 互余、互补等知识相结合 ,计算一些角的度数。

【拓展延伸】

本题难度较大,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尝试,分组交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让学习有些吃力的学生努力跟上。此问题的解决,对于达标测试中的第4题提供思路,作为一个跳板,让学生在第4题的练习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活动二 探究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完成课本P36交流与发现,填空: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每个点到另一条

直线的距离都______,这个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选代表陈述自己的收获。

【随堂练习】

1、 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 ,b分别交于点A,B,且∠1=120°,则∠2=( ) A. 60° B.120° C.30° D.150° 2.直线a ,b ,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b与c 的距离为2㎝,则a与c的距离为( ) A. 2㎝ B. 3㎝ C. 7㎝ D. 3㎝或7㎝

布置作业:习题9.3复习与巩固(必做)

拓展与延伸(选做)

第五篇: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2.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猜想、实践、探究不难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节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或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 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可将上述问题细化:

1.如图,直线a∥b,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请填表:

(2)如果a与b不平行,∠1与∠2还有以上关系吗? (3)通过(1)(2)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如图,直线a∥b,则∠3与∠2相等吗?为什么?∠3与∠4互补吗?

思考1.你能根据以上探究,归纳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定理吗?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关系? 【归纳结论】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相应的判定定理的已知部分和结论部分正好相反,它们是互逆关系.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已知AB∥CD,AD∥BC,∠A与∠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2.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M,N,MP平分∠EMA,NQ平分∠MNC,那么MP∥NQ,为什么?

3.将两张矩形纸片如图所示摆放,使其中一张矩形纸片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张矩形纸片的一条边上,则∠1+∠2=_____.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已知AB∥DE,∠ABC=80°,∠CDE=140°,则∠BCD=_____. 5.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_____度.

【教学说明】题

1、2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

3、4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有困难时,教师给予提示指导,如何作辅助线.题5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拓展思维.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在有关图形的计算和推理中,常见一类“折线”“拐角”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经过拐点作平行线,沟通已知角和未知角的联系,从而化“未知”为“可知”,这种方法应熟练掌握,如“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3”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①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尽量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不足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和默契程度有待加强. ”“”“

”型要引起注意.

上一篇:培训动员讲话稿范文下一篇:亲爱的我想你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