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一练

2024-04-26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一练(通用4篇)

篇1: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一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加、乘减

一、想一想先算什么,再计算。2×4+8=

4×4-9=

2×4+3=

3×4-3= 3×1+4=

3×3-9=

3×4+9=

2×3+19= 4×3+3= 2×4+17=

4×4-7=

3×3+8=

二、比一比,填一填。

□×□=□ 小学资源网 □×□+□=□ 或 □×□-□=□

三、看图写算式。

1.2.□×□+□=□

□×□+□=□

或 □×□-□=□

或 □×□-□=□

3.□×□+□=□

或 □×□-□=□

四、填一填。

1.4×2+6,先算()乘()得(),再算()加()得()。

2.4×4-7,先算()乘()得(),再算()减()得()。小学资源网 2

篇2: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一练

关键词:中考热点问题复习 高效课堂建设 知识储备 典型例题 课后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73-02

实施高效课堂建设已来,各种教学模式遍地开花,特别是在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它更强调要创设开放课堂,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教师从繁重的课堂讲授者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人,它关注的是一堂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 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热点问题复习中,我对这个方面进行了尝试,试图从“一课一题一练”的角度来改变大容量的中考复习方式,一堂课就解决一个热点,把课堂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学生的部分参与,乃至积极参与,从而改变“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现将我在中考热点问题复习中的一些尝试提供给大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 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因此,我从三个层面来开展“一课一题一练”的教学。

一、构建知识储备,促进思维发生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因此,在热点问题的教学中,我尝试先让学生探究热点问题的本质,从而揭示解决热点问题的方法。

如:探究:如图,已知∠BAC=90°,过直角顶点A任意作一条直线MN,过边AB上的任意点D作DE⊥MN于点E,过边AC点任意点F作FG⊥MN于点G,请判断△ADE与△AFG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在学生的先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出了一种情况。在第二天的小组展示上,学生对自己发现的情况进行说明时发现,其他同学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样学生的两种思维得到了交流,从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开心图形”在不同形状下的两种情况,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生解法展示:

理由同第一种情况。

二、精选典型例题,促进思维碰撞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积极思考。” 因此,在找到解决热点问题的基本方法后,我们更要注重的是选择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运用自己找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方设法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不同思维的激烈碰撞,达到解决该热点问题的目的。

如:(2011绍兴)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顶点为B,对称轴BC与x轴交于点C.

(1)如图1,求点A的坐标及线段OC的长;

(2)点P在抛物线上,直线PQ∥BC交x轴于点Q,连结BQ.

① 若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2所示放置,其中,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BQ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

② 若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直线BQ

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点P的坐标.

通过例题的小展示和大展示,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开心图形”全等和相似的两种情况逐一呈现,直线在直角外和直角内的两种情况得到充分运用,不同的解法精彩纷呈,学生对“开心图形”在解题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解法展示:

三、强化课后巩固,促进思维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

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的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因此,在热点问题的教学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对该热点问题有更深的体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升华。

如:(2012义乌)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y=- 4 27 x 2+ 22 3 交于点A(3,6).

(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通过课后练习,“开心图形”从“一线三直角”转化成“一线三等角”,在更深的层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更激烈的碰撞中得到质的升华,达到复习的目的。

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我说过了,就掌握了。”这句话表明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而“一课一题一练”正是通过知识储备、 典型例题、课后巩固三个环节开展热点问题的教学,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的过程、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解法都得到呈现。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认真研究中考试题,挖掘试题的内涵,真正做到功夫化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的课堂就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氛围的民主性、师生交流的情感性、教学过程的智慧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也能基本上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

篇3:一课一练,演绎练笔精彩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课堂练笔 一课一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1

阅读指向写作,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已经成为趋势。然而,课堂中也存在着练笔过滥的现象,或是为了练笔而练笔,过于追求教学形式,没有实质性目的;或是练笔蜻蜓点水,缺少足够的时间沉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应追求读写相融,要读到好处,练有所得。

一、借鉴语言,实现对话文本

教材只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文本中的语言,主动践行读写迁移,在提升学生表达水平的同时引导他们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比如《藏戏》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语言入手,通过模仿借鉴,推进语言表达实践。

师:在藏戏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故事,请你们说说,哪些故事对你触动最大?

生1:“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造桥”这里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唐东杰布的仁慈。

生2:“58座铁桥”这一数字感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唐东杰布做事的恒心。

师:是的,僧人唐东杰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被世人誉为“铁桥活佛”。而这最主要的还在于他有智慧、有毅力、有仁心,他还给世人留下了藏戏。谁来说说这个精彩的故事?

(同桌口头交流,先讲故事,接着给藏戏写解说词)

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写解说词,而是先让学生了解唐东杰布这个人,接着复述藏戏的故事,最后再引导学生写关于藏戏的解说词。从读到说,再到写,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的语言不断丰富、内化的过程。

二、对比阅读,深化语言表达

相对而言,教材中可借鉴的内容有很多,有语言,有布局,还有选材。对此,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根据学段目标、学期规划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开展练笔。比如《白鹅》这一课,关于白鹅走路的句子,笔者就曾引入《白公鹅》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而理解课文中白鹅的那种“高傲”。

(投影显示《白公鹅》片段:“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师:这里都是描写鹅步的,谁来说说有什么异同?

生1:相同点是两位作家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生2:从气势上来看,这两只鹅都很高傲。

师:那谁来说说不同点又是什么?

生3:丰子恺主要是进行对比,把鹅与鸭进行对比;而《白公鹅》里则重点描写动作。

师:是的,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同样是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就有不同的表达。现在我们也来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最好就是鹅,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个角度来写?

(学生练笔)

案例中,教师引入《白公鹅》的片段,重点引导学生对鹅步进行比较,让学生品析不同作者、不同角度、不同技巧,对鹅的描写也不同。这样就给学生形成了视觉冲击,使他们在练笔中也能通过不同手法强化身边具体事物的描写,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三、品析情感,准确把握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并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同样还为了以写促读,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想象等方式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比如《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笔者就曾组织学生进行练笔。

师: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母亲力大无穷?

生1:“再挑100多斤”。

生2:“手里拉着”“背上背着”“最后还翻山越岭”。

师:是的,母亲很辛苦,每年都是这样,无论烈日还是严冬,她都是——

生3:“拉着我……翻山越岭”。

师:是的。母亲很平凡,但同样也很伟大。80多斤重的身子,却挑起100多斤重的担子。这里母亲是怎么想的?当“我”抱起母亲,在那一刹那,“我”的内心又会想起什么?请你们选择一个角色,写一写他内心的想法。

(学生练笔)

平凡的语言中往往蕴含着伟大的力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析想象,并模拟不同角色进行练笔,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在深度对话中感知母亲的伟大,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总而言之,对于课堂练笔来说,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与学生实际,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练笔,从而真正让读写结合读在实处、练在好处。

篇4: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一练

1.针对性要强。编选习题要与课时目标相呼应,知识点不能漏,重点难点要通过习题有所反映,学生中错误率高的作业也选入,要让学生通过“一课一练”扎实有效地解决知识上的疑惑。

2.层次要分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不平衡,因而在编一课一练时,在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各层次上都要有相应的习题,这样才能让优生“吃饱”,中低生也能吃“好”。

3.容量要适中。如试题难度太小达不到训练的目的,难度太大耗时太多每门学科都如此,那就混战无益了。

4.习题要有新意。有新意的习题哪里来?一是分类选编近几年的高考题,这是最好的题源。二是报刊杂志上的摘录如《中学生化学报》三是自编。

二、 一课一练练习教学的实验方法

一课一练法并不意味搞一种模式形成一种定性,而是根据课时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实施的,如基本概念前六讲的“一课一练”,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约20分钟,然后先练后评再讲课,或先讲后练再评补,评补中穿插知识点的复习。

三、 一课一练实施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批阅、精心评补,如能持之一恒日积月累,只花1 个小轮次就可见效。

2.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而言,一课一练似乎负担加重,其实不然即使6科全采用一课一练学生耗时3小时左右,多余的时间还能进行自由复习。问题的关健是否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倘若部分学生“舍本求末”放弃一课一练另外找资料,自陷题海,长此以往,肯定大打扣了。

3.学校宏调控。要使一课一练收到最大的实效,必须从根本上给学生减负,学校要宏观调控,严格教师随意挤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校领导要多巡查,多开会学生座谈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一练】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反思04-20

初二数学05-09

初二数学反思04-13

初二数学书04-23

初二数学上册04-24

初二小班数学04-26

数学初二总结04-26

初二数学提高05-08

数学初二论文范文05-10

初二数学问题论文05-11

上一篇:从施工现场看精细化管理差距下一篇:优秀考场作文:报答_初一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