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高中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一所学校在建设时,应以伦理管理和和谐管理作为其管理理念。和谐管理对于我国较好地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事业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伦理管理则是和谐建设基于现有学校对于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管理手段,即在伦理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优化学校制度建设等。本文以昆山市第一中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进行伦理与和谐并重的管理。

第一篇:高中学校教学管理论文

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加强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调整学校内部人力资源,保障员工的合理福利待遇,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档案管理机制落后、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新时期,高中学校应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事档案的高效化管理。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1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备受诟病,目前的档案管理体系、管理内容和管理效率也都无法实现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对于学校学校的稳定运作以及发展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工作能够实现学校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可以着眼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要求,主动提供调用和保管等服务,积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联系,保障学校员工的合理福利待遇。另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复杂,在创新管理策略转变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管理层需要在不断探索以及创新的过程中,积极提升工作质量的工作效率。

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加强对人才的有效筛选,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主动利用这一有效途径实现高效管理和正面分析。

2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档案管理机制落后

人事档案管理有效管制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在现代化社会,人才需要更多的工作自由,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获得更多的成长与进步,对于变动化的职务配置接受度更高。因而对于学校来说,若是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依然采用固有的编制方式与管理办法,必然会带来日常管理与利用成本的显著增加。

2.2还未构建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人事档案管理与工作的全局影响非常明显,包含不同的管理规则和管理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管理质量。目前,学校学校还没有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忽略了对不同信息内容以及信息载体的分析及研究。大部分的管理策略比较单一和机械,没有着眼于目前的管理现状,积极践行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档案查询、档案检索和档案归类等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障碍,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管理漏洞,无法确保人事档案的有效保存。档案沉淀等问题时有发生,后期的搜索策略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无法更好地根据各项工作开展的实施条件有效调取档案,后期的档案查询工作也备受束缚及影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人事的管理工作的全面突破和改进。

2.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完善

当前,部分学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模糊等问题,难以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顶层设计不足,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以及规划,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较为模糊,不知道从何入手。例如,图片、影像、声像等不同类型的人事档案应当采用何种格式;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的职责应如何划分;人事档案信息化应达到何种标准等等,都没有在规章制度上予以体现。二是存在人事档案安全管理漏洞,导致档案安全管理风险增加,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当前,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对人事档案进行利用,忽视从安全角度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导致安全保障工作滞后。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措施不科学,既没有对人事档案数据库进行加密管理,也没有采用数字水印、数字密钥技术对人事档案本身进行加密。人事档案备份工作滞后,人事档案被非法加密后难以恢复正常工作。

3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3.1拓展档案服务方式

长期以来,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封闭的管理方式,有着不同的严格保密制度,谈到人事档案只有组织或者少数人才可以查看,一般人员是不能查看的。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的神秘化色彩逐步淡化,服务意识增强,人事档案管理向社会敞开了大门,为教职工提供更多的人事档案服务产品。让档案从静态的存储走向动态的服务,从被动的收集转向主动的采集,把档案管理真正从人事档案库房中解放出来,融入社会公众、融入广大教职工的生活学习中。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与手段走向信息化的新时期,要不断加大高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确保满足高中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信息的高效利用的需求,既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宣传展示功能,展现优秀人才的相关信息,又要切实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注重档案材料的连续性,来源的广泛性,相互的联系性等,使档案材料既具有真实性,也显现时代性的特征。

3.2增加档案审核的重视程度

学校档案审核工作工作量大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广泛的内容,在工作时要深入开展审核工作,审核部门要建立有关的审核小组,审核学校档案的组员由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构成,定期举办报告会,汇报审核工作,总结在审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关的建议,使今后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要落实审核工作,制度、责任、人员要达到标准。建立适合的审核制度和有关的考察制度,审核的条件流程要清楚明了,使审核更加标准。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新时期,学校需要及时跟进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积极创新管理思路,提高管理人员意识,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探究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其次,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应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养,加强对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设置并开展定期的人事档案管理培训活动或者座谈会等,专门针对聘任制改革提出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弥补现阶段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

(1)建立数字化系统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更需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色,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系統,防止人事档案的丢失和破损,增强档案的关联性,避免弃档或者重档的情况发生。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档案数据库,将人事档案录入到电子数据库中,进行有效分类和保存,这样更有助于检索,为开发和利用人事档案提供便利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电子档案之后,要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互联网存在一定的虚拟性,如果保密性不够强,就很有可能遭到恶意破坏或者黑客攻击等,因此在数据库管理中,需要利用安全密匙、防火墙、身份验证以及管理员权限等提高保密性,并且也需要对数据库定期进行升级,修补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2)引入物联网技术

采用物联网技术取代传统的档案数据录入和标注目录工作,其准确性和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软件系统对档案进行分类编码管理,以提升计算机检索和识别的精准度,并着重检查档案的前后标准是否一致,及时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处理。

(3)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传统档案保管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随着时间的久远,很多纸张文档字迹已然模糊,或者因为保存环境的原因,造成档案的损坏。而新型的电子档案通过将其转化成数字保存在硬盘或云端,从而实现了档案能长久的保管。为了防止存放这些档案的服务器发生意外,必须进行相应的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比如,应制定相应的数据备份和还原机制,确保在火灾等极端情况下能够通过数据还原的方式完好保存这些电子档案。

3.5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

作为创新优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学校应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完成档案管理与制度编制等工作任务,引进并制备配套的硬件设施,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应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以及基本条件等完善内部建设,避免因突发问题引发档案资料的损毁与丢失等问题。如在档案储存库中,应设置适宜的温度控制设备,实现对档案管理环境温度的有效调节。与此同时,在思想观念上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达到为社会、为人民做实事的目的。全面提升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思想层次,在人员调动与岗位调整的过程中,应预先做好一系列的沟通与交接工作,确保能够完整收集学校的履历资料以及工作评价等资料信息。

3.6严格立卷归档工作,实现精细化的目标

要保障人事档案的价值,提升管理时效,就必须要抓好立卷归档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对散乱的人事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实人事档案的内容。学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关联人事管理系统与人事档案系统之间的数据,实现数据的一站式生成、同步与录入,提升信息整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二是要增强人事档案归档意识,确保信息资料能够及时归入相应的数据库,提升人事档案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为此,要进一步理清权责,明确相应的工作节点以及立卷归档的时间,避免责任推诿,按时完成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抓日常,扎实做好人事数字档案内容建设,强化建用并重的理念。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材料以及更新数字档案的过程中,要坚持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的基本理念,保证人事档案从立卷归档至开发利用全环节始终真实准确、全面规范、鲜活及时。

3.7强化档案资源利用

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调整资源,进行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可集成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改变信息难以共享的现象,通过校园网、校园一卡通等集成,形成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换系统,人才的招聘、录用、考核、评价系统,人才的待遇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综合信息系统等,提高数据和系统的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高中学校人才优化政策的积极落地,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进专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逐步拓展人事档案服务方式,拓展档案服务方式,改进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严格立卷归档工作,实现精细化的目标,促进高中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培芳.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兰台世界,2017(17).

[2].燕翔.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改革路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8(05).

[3].贲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09).

[4].曾敏玲.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9(09).

作者简介:陈云湘,1969,女,湖南株洲,大专,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人事政工

作者:陈云湘

第二篇:高中学校的伦理管理与和谐管理

摘要:一所学校在建设时,应以伦理管理和和谐管理作为其管理理念。和谐管理对于我国较好地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事业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伦理管理则是和谐建设基于现有学校对于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管理手段,即在伦理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优化学校制度建设等。本文以昆山市第一中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进行伦理与和谐并重的管理。

关键词:高中学校;伦理管理;和谐管理

高中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现代社会人在价值取向方面的重要阶段。作为较为完备的生态系统,高中学校的和谐主要包括学校内部与外部不同元素之间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而如何构建和谐的高中学习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伦理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伦理管理与和谐管理的内涵分析

1.伦理管理的内涵分析。高中学校在建设中的伦理管理通常是指学校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在管理的各个过程中融入伦理道德思想,以学校的整体价值观为奋斗方向,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一般说来,高中学校在伦理管理方面分为静态伦理管理与动态伦理管理两个方面。静态主要存在于学校的管理组织结构方面,主要是学校在管理方面的道德目标;动态主要在学校的设计组织方面,主要是学校在管理方面的行为伦理。二者在管理方面体现了全面性,要求高中学校应在不违背道德前提之下进行管理组织等活动,即以“伦理道德”作为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建立相同的价值观,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传达性管理。

2.和谐管理的内涵分析。我国儒家思想中,“和谐”是指在同一事物内部各种不同的组成元素之间有着协调统一的存在状态,这样的状态能够给予人精神上的正面能量,真正实现自我的实现。而高中学校在建设中的“和谐”,不仅有理性思考上的秩序性和谐,同时还有感性上的思想性和谐。和谐的学校首先要求的是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其次,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与社会和家庭之间要有和谐的关系;此外,还有学校内部的人与学校所含客观物体之间的和谐。

二、如何构建高中学校的伦理管理与和谐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基础管理。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想对高中学校进行有效的伦理管理,那么学校就必须要在各个基层进行法制建设和思想上的深化。为此,昆山市第一中学由于高度重视教育法制工作,并于2009和2010年连获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而且学校在管理上对学生施行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快慢班、重点特色班。另外,还能够做到积极让学生参与自主管理。

2.创建组织有序,领导措施有力。①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工作,领导班子是一所学校进行决策的大脑。如果大脑不够清晰,那学校的和谐建设与管理就是无本之木。昆山市第一中学采用的是“三位一体”的管理功能:即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除此之外,一中还专门成立了由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和谐学校领导小组,实现了学校内部领导之间的和谐。②创建工作阶段应该井井有条,学校在建设与管理运行中,容易出现各种责任不到位、经费纠纷等问题,阻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运行。昆山市第一中学为此特地制定了创建规划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以一系列的实际行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③确保学校各个部门配合协调,学校决策出台之后,如果没有各部门的明确分工,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一盘散沙。而昆山市第一中学的各个部门联合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到和谐学校的创建工作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对各个先进组织或个人进行嘉奖。

3.挖掘悠久历史资源,建设文化校园。①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带动校风建设,有条件的话,学校应积极对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探索和挖掘,以此不断深化学校的内涵,同时能够以更加浓厚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熏陶。昆山市第一中学的校史馆和独立支部纪念亭(碑)是昆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昆山市“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为此,学校建立了“两史两校一社区”(校史、县中地下党斗争史、业余党校、团校、社区)的德育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党史校史教育。②奖励优秀上进学生,帮扶贫困学生,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采取诸如奖学金、助学金等手段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而昆山市第一中学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共有“徐文斐英语奖学金”、“金宗发奖励基金”、“马骏教育奖励基金”、“浦江教育奖励基金”和“超华奖学金”等五项奖学金。同时还实行免、助、捐、奖四管齐下,广泛开展帮困助学活动。设立了校“扶贫帮困基金”,对希望工程、灾区人民、边远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伸出援助之手。此外,1998年秋季,学校高中创办“鸿志班”,在全市范围内招收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

4.重视绿色校园创建,普及环境教育。学校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应重视对环境的绿化和保护,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此外,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学校也应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环保意识。昆山市第一中学的德育处将校园各个区域进行了划分,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绿化场地和责任区域。良好的校园环境成为强有力的德育阵地,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5.重视教学业务工作,确保良好社会效益。①重视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各个决策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传播媒介,高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文化成绩负责,确保学生在能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进入理想大学;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应以身作则,对学生在伦理道德方面进行指导和纠正。因此,高中学校的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在各自的业务上做出实际成绩,而且要求其一言一行能够为自身、为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昆山市第一中学为了保证教师质量,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且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局所组织的各个类型考试。另外,还对优秀的青年教师团队实行导师制度,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战斗力。②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为了配合国家的新课改政策,学校要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走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办学风格与特色,努力做到在改革中前进,在前进中改革的有机统一。在这一方面,昆山市第一中学做到了坚持规范办学;对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在学生的评价方案上也不断进行完善,力求做到人性化、合理化。另外,昆山市第一中学还不断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做到了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严格学生作息时间,规范使用教辅用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学质量能又稳又快地上升。

在当今社会,和谐是社会各界追求的共同目标,高中学校也是一样。学校应致力于建设人与人、人与学校、学校与家庭社会等的和谐氛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大力推行伦理管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且承认、尊重其主体地位,以相对平等的地位来进行沟通与对话,努力实现我国高中学校在建设与管理上所具备的伦理性与和谐性。

参考文献:

[1]王桃英.论伦理管理与和谐学校组织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7):24-27.

[2]李德昌,张守凤.物理、伦理、管理与对称化管理——信息人社会与势科学理论研究之四[J].阅江学刊,2013,(02):16-24.

作者:王志家

第三篇:高中学校人本化管理模式探究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本化管理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人本化管理强调体现对人的关怀,尊重管理对象的意愿。从学校层面来看,人本化管理就是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并针对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分别采取教育管理方法,充分激发师生的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要在尊重、理解、信任、宽容的基础上实施管理。本文对人本化管理的特点进行归纳,并对传统学校管理方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高中学校构建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人本化管理;学校管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校管理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管理者不仅要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更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调动人的潜能与积极性。高中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管理的对象是具有个体意识与思维的人,所以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本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已经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的认可,但在高中学校中的实践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中学校人本化管理的特点

(一)以尊重为基础

人本化管理的基础是对管理对象的尊重,管理者只有体现对员工的尊重,才能使员工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以更佳的心态投入劳动中去,以平等的人格开展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教学,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创造优良绩效。反之,如果管理者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员工,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做出过多的束缚,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过程变得麻木而被动,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信任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从而唤醒员工的自觉性,使他们在教学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以爱护为核心

管理者应当将学校看作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每一名员工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管理者要不断优化学校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提升员工对学校、对工作的满意度。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关心员工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积极地予以援助,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员工对学校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形成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以确保各项管理高效地执行下去。

(三)以激励为手段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学校管理者应当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以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使员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人本化管理模式中,激励的手段多种多样,可分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种,管理者可以通过结合使用,适应员工多层次的需求。此外,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还可以细分为成就实现、情谊实现、权利实现等,管理者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详细制订激励措施。人本化管理模式奠定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工作应当以人的主动性与创作性的激发作为导向。

二、高中学校传统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一)教师参与程度不足

当前,我国高中学校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为基本框架,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欧美的企业管理,以效率为重点,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教育效率不足的问题,推动高中学校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着集约化管理模式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管理模式也有着一定的弊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的能动性的忽视,要求员工刻板地服从命令,没有意识到教育过程的参与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育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存在明显的区别,将企业管理模式刻板地应用到学校管理当中,导致教育的特殊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能够直接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和需求,他们的意见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来说十分宝贵,但当前教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进步。

(二)忽视德育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德育是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传统的高中学校管理中,德育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管理者大多较为注重文化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中的德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脱离受教育者实际,强调理论思想教育,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内容空泛,忽视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二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形式上偏重于说教,难以使学生从内心形成认同感,导致德育效果不明显;三是忽视学生的共鸣与反馈,将学生当作接受理论的载体,而没有看作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德育过程缺乏思想上的碰撞。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人本”而引起的。

(三)课堂教学模式化

学校管理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课堂存在较为明显的模式化问题,教师按照复习、导入、讲解、练习、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需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否则就会导致教学缺乏创新与活力,课堂氛围变得压抑,束缚师生的创造力。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包括:考试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科研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制度等。在人本化管理模式中,学校领导者应当针对这些内容做出调整,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激发师生的创造性。

三、高中学校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以师为本,更新管理理念与制度

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学识和责任感,比较注重自身的形式与价值的实现。因此,高中学校管理者要改变将教师当作“经济人”的观念,不能用经济来评价教师的所有工作,而是要落实以师为本的理念,要将教师与教学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制度制订的落脚点,管理制度应当获得绝大部分教师的认同。

高中学校要将人本化理念与制度管理充分结合起来,既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避免管理过程出现混乱无序的问题,确保管理效能,又要注重人本化管理,尊重教师的精神需求与合理需求,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情感上的交流,从而自觉互相配合工作。教师管理的班级是一个集体,而学校管理者面对的教师队伍也是一个集体,教师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学校领导要注重引导,根据具体的人员和事情采取恰当的方式,不能僵化地执行制度,也不能由于人情而失去原则。学校既要有制度作为基础,也要构建情感的网络,将温情与制度结合起来,构建出完善的人本化管理模式。

教师的参与是学校人本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管理者要发扬民主精神,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改进绩效考核制度、晋升制度、津贴制度等,对于在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科研工作中有杰出表现的教师,应予以公开表彰、提升薪资、发放津贴等奖励,并予以荣誉称号,从精神与物质双方面进行激励,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管理者则要予以教师信任和尊重,将教师看作学校的主人翁,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平台,实现民主治校、共同管理。

(二)加强德育,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教育不僅是文化与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与品格的塑造。在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中,学校领导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德育过程中去,将教育与人的尊严、价值与幸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进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人本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我们改变“灌输式”的方法,而是要采取人性化、多样化的方式,不断探索更加新颖有效的德育形式。在德育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从实践出发,由被动转为主动,自觉、自发地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切实走进学生的内心,渗透德育思想,促使学生道德行为的转变。人本化的理念还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上,德育应当植根于生活,管理者、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使德育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道德教育的价值。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能,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建构。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学校教育是集中化、专业化的关键平台,社会教育起到保障作用。学校可以举行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作,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管理网络。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个体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化教育管理是社会对于学校发展的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德育管理过程的人本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改进教学,构建人本化课堂模式

学校管理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管理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当以人本化的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学校管理者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工作,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新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对人本化理念形成深入全面的理解,并掌握其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方法。学校领导可以为参与相关科研工作的教师提供一定的补贴,或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内容,以此来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让人本化理念深入教师内心,进而促使他们教学行为的转变。

学校管理者应当针对人本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完善相关制度,改变以学历、职称评价教师水平的单一化制度,将其融入绩效考核、晋升制度等方面,强调人本化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与转化,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校管理者还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加大对于培训活动的经费投入,聘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或组织教师进行外出考查,让人本化理念更好地落实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专业结构,进而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本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众多教育管理者的认同与肯定,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目前来看,人本化管理在高中学校的应用广度与深度均有所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作为高中学校管理者,应当明确人本化理念的内涵与意义,反思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与能动性,将人本化理念融入制度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中去,让人本化理念走进教师与学生的内心,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提升学校管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平汉.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7(5):6.

[2]张和平.高中教育管理中对于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47):208.

[3]赵晓龙.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9):32-33.

[4]孙迪.高中学校在人本管理理念下的管理研究[J].才智,2018(3):132.

作者:倪绍刚

上一篇:党建带团建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思政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