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中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前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以美育人,使美术教学具有鲜明的美育功能、在课堂上展现美术特色,这样学生深入了解到美术文化以及美术发展历史,从而促进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中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篇1:

高中美术教学融合优秀地方美术资源的模式研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开始注重引入新元素、新资源。要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高中美术教师就要不遗余力地开发并应用优秀的地方美术资源。通过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来进行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使美术课程更具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并使教师开发与应用艺术资源的能力得到提升,这对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地方美术资源;融合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56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往美术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再加上美术学科在高考中的分数占比较低,导致高中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美术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缺乏一定的兴趣与积极性,影响了课程质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若想促进美术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教师就要提高对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视程度。地方美术资源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将其合理地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中,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一、地方美术资源应用现状

(一)教师开发地方资源意识淡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术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眼中是一门普通的副科,学校、家长对其不够重视,有些学生虽然很感兴趣,却得不到相应的支持,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教师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养成了依赖教材的习惯,并未形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这既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以外,尽管少部分教师想要對当地的优秀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可是缺乏一定的支持与指导,导致高中美术教学与地方美术资源的融合难以实现。

(二)地方美术资源应用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师引入优秀的地方资源对学生的美育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地方优秀的美术资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衬托,也是教师进行导入的方式。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地方美术资源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但是,单一的融入方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地方美术资源的价值,彰显地方美术资源的魅力,学生只是对地方美术资源有了表层的了解,这种一带而过的应用方式达不到美术教学的预期效果,导致地方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地方美术资源与教材契合度低

教学贵在能够因材施教,教学内容需要有机融入相关的地方美术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在美术资源的辅助下,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同时,地方美术资源来源于生活,缩短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遥远距离,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然而,地方美术资源在融入过程中,与教材内容的契合度较低,甚至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不大,强行进行美术资源的融入容易导致学生的精力分散,以至于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对地方美术资源的理解也停留在表层。同时,一些教师为了更好地展现地方特色,常常在课堂教学时融入了大量关于当地绘画、石刻、民间艺术品等的资源,导致学生眼花缭乱,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却偏离了教学的主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2]。

二、高中美术教学融合优秀地方美术资源的模式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想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提升美术素养,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可将美术单纯理解为“画画”。现如今,大多数教师和家长更关注升学率,更加重视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成绩,对美术教学缺少足够的重视,在教材选取和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以至于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眼中的美术教材是非常抽象且不好理解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时,应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方式和便于理解的内容。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学生对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感到亲切,让美术不再是抽象的存在[3]。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深入挖掘优秀的地方美术资源,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人文风情入手,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将地方美术资源与教材内容、学生兴趣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美术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

(二)深入调研可开发利用的地方美术资源

在融入美术资源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校在进行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并未对当地的优秀资源展开深入全面的调查,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想到什么样的美术资源,就随便将其纳入课堂中,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也基本停留在浅层位置上,并未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致使开发与应用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也不具备完整性,更不要说借助优秀地方美术资源这一途径,落实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目标了。实际上,对优秀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联系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对彰显地方特色、可供美术教学的优秀资源进行发掘。人们生活的周边有着数不清的美术资源,只要人们善于发现,这些资源就可以被充分拿来利用[4]。因此,进行高中美术教学时,只要是符合课标要求,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能够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求的显性或隐性美术教材,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资源。教师要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来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首先对当地特有的美术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自然、历史、风俗等;其次,在教材中合理增添新元素,适当增加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的延伸,让学生能够理解美术知识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第三,开发、归纳、甄别、分类、整合丰富的地方资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成为可用资源,为高中美术课堂增色,为提高美术素养助力。

(三)民间艺人进学校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间美术,而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其存在。因此教师不仅要借助图片的方式,将民间艺人和艺术品进行展示,还应聘请专门的民间艺人走进学校。民间艺人大都非常善于发现、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并将其创作成艺术品。而多数民间艺人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在开展民间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夸张变形的形式来呈现民间美术形象,基本上都是以物象本身的特点作为切入点,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对其进行描述和表现。因此,民间艺人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非常生动、简洁,并且具备极强的原始美感。此外,民间艺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还非常关注情感的表达,常常会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带给观察者一定的审美愉悦。不仅如此,针对色彩的处理,民间艺人也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往往善于结合材料特性展开创作,从而更好地展现材料本身所具备的色彩美。虽然民间艺人可能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或是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生活感悟比较深刻,对社会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其作品中表达出的都是自身最熟悉的事物,并且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寄托其中。虽然民间艺人创作出来的作品很难得到文人雅士的赞赏,但在民间往往具有极强的欣赏和使用价值,是底层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由此可见,高中美术教师将民间艺人聘请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对民间美术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另一方面,民间艺人走进美术课堂,也给美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内心的美术学习和创作欲望。

(四)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

科学、合理地开发地方美术资源之后,高中美术教师还应结合新课改下对高中美术教学的要求,促进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真正提升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

首先,引入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基于当前高中生美术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面对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其相契合的民间美术资源,将其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此,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也能够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中,感悟到美术学习的趣味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我国各个地区都拥有丰富的美术资源,如剪纸、蜡染、花灯、书法等,这些都属于地方美术资源的范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其次,实施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地方美术。面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对美术课堂进行创新和改进,结合当地特有的美术资源,积极构建开放性的美术课堂,以使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学习。以印江为例,由于该地区素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古法造纸术之乡”等美誉,教师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这一地区蕴含的美术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或民族艺术文化故居,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接受美术资源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进而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最后,结合地方美术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面对高中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地方特有的美术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美术调查活动、参观活动中,感悟其中蕴含的美术元素,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主动探究能力,发展审美素养。

(五)增强美术课程联动性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美术教学时,还需要重视提升美术课程的联动性。艺术与人文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围绕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内容展开相应的联动,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引导学生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学生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进行合理激发。例如教师可以将高中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给语文诗词配上图画,或是让学生给当地的民间美术配上对应的诗词,这不失为对高中美术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新鲜感,逐步进行学科素养的渗透,从而使高中美术教学与优秀的地方美术资源进行更好的融合,以进一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六)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

最新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了高中美术学科的特征,即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不仅要关注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教学,还应关注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育人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育人目标,高中学校在优化美术教学、促进美术教育与地方美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必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学校应将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入美术校本课程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开发校本美术课程时,应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民族情况,将与之相契合的美术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中。例如,针对汉族地区,学校可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融入汉服、国画等美术资源;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可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将少数民族中的服饰、头饰、建筑、工艺品等纳入其中。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选择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等作为主要的填充内容,使校本课程内容充满地方特色。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也能促使学生在美術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对本地区的文化、历史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学与优秀地方美术资源的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秀地方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需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展现地方文化资源的形成背景,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守就近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地方美术资源进行挖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进一步发挥地方美术资源的良好教育价值,从而强化高中美术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彩芸.地方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52):88.

[2] 石有清.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J].文教资料,2020(27):239.

[3] 汪珏.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宜昌市点军区石堰村为例[J].少儿美术,2020(10):15.

[4] 胡炜方.地方美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浙江诸暨市草塔古镇人文、自然资源探索[J].学苑教育,2020(19):82.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邢印彬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篇2: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

摘要:高中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前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以美育人,使美术教学具有鲜明的美育功能、在课堂上展现美术特色,这样学生深入了解到美术文化以及美术发展历史,从而促进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美育 美术鉴赏

人文美学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文化基础。在艺术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求的现代社会,美术鉴赏、欣赏美术已经成为人才的综合素养之一。有些人指出美育是对人性素质的教养。但是在前几十年,国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还处于一个比较匮乏的状态,加上高考压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鉴赏以及美育到现在才逐渐被人重视起来。在网络新时代下教师应该树立大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的、全面的美术文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是美术教师的新型教学任务。

一.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工作展开的要点

(一)要引导学生认识美

对美有科学正确的认知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前提。依据高中美术教材来看,美术鉴赏主要是依据文化历史,如《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 人物画》、《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的美术》等等。在美术的创作过程中文化底蕴是基础也是美术作品的灵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来进行文化赏析。

(二)引导学生欣赏美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树立学生欣赏美的意识是教师展开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美术作品欣赏是指对作品的情感以及体现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获得与作品的情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情感价值以及审美情趣进行深入探究。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作者的人生经历、情感趋向以及创作背景来进行剖析。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作品内包含的思想以及价值。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也可以逐渐上升。

二.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美育以及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

(一) 开设高质量、丰富的美育和美术鉴赏课程

为进一步强化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增加一些剪纸、刺绣等实践活动。这些元素还可以作为美育部分立足于美术教学中。这种教学形式在美术课程的特点上有增添了许多创意。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在班级中组建一些小团体,如:书法、绘画、艺术设计以及摄影等等。每个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一个团体。丰富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这些团体可以每一个月完成一副完整的作品,教师要将这些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学。教师可以令学生将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鉴赏,分别说出这些作品中的优美之处以及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鉴赏力、观察力以及想象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除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使学生将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学生的创新来展现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的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在学校的美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理念,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学校要建立起更加规范、丰富的美术鉴赏课程和教学教室。

(二) 实施丰富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

美术实践活动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将实践活动教学纳入学生系统的教学计划中,形成美術鉴赏以及校园文化相融合、课外活动相融、与家庭社会相融的格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成实践活动小组,给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美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文化遗产进校园、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美育活动。学生的审美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参加实践活动。

以《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可以与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如莫高窟的雕塑,学生可以在课后详细查找与莫高窟雕塑相关的文化资料、在网上搜寻莫高窟雕塑的特点与美术欣赏价值。根据学生查找的这些资料根据自己对莫高窟文化的理解,自主创作出一个仿制雕塑。在这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美的感知。

(三) 建立科学的艺术测评的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素质测评体系,以此来促进美育的规范发展。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小团体中对作品的贡献的程度、参加的兴趣小组的评价等等都可以作为测评指标。在期末考试中教师可以将剪纸、雕塑等也纳入考核范围。这种测评方式转变了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种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这对于促进美育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对提升美育以及美术鉴赏的有效性可以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教师要以“令学生符合社会发展标准”理念来进行美育课程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1]谢阳燕.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分析[J].思维与智慧,2020(24):54.

[2]何小纯.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J].才智,2017(11):146.

作者:邓凤仙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篇3:

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领悟中国传统美术文化

摘 要:中国传统美术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饱含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认识、学习、了解、欣赏、品鉴中国传统美术,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时,首先应当找准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切入口,让学生可以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打开这扇充满着无穷魅力与风光情趣的大门,然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陪伴、指点学生去揭开中国传统美术的美丽面纱。

关键词:高中美术 传统美术 审美意识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25

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重要途径的高中美术教学,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视角,以视觉审美、内涵审美、影响力审美为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切入口,运用文献阅读、纵横对比、细节聚焦、专业手法、背景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

一、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切入口

1.视觉审美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它首先是以形态、线条、色彩等直观的形式呈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时,可以将视觉审美作为首要切入口。高中美术教材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些美术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肉眼直观、感性地从视觉层面去欣赏,单纯地感受这些美术作品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感觉。比如以节庆为主题的传统美术作品,在视觉上多以红色为主要的色彩,这就是视觉审美上的直观感知,它是文化审美的最初阶段,也是最直接的审美形式。

2.内涵审美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思想精神的反映与载体,尤其是能够引发共鸣、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往往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深意。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时,可以将内涵审美作为第二个切入口。比如“灿烂的美术世界”这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托物寄情”,介绍的是美术(包括美术画卷、美术工艺品等具体的、实物的艺术作品)本身所代表的寓意以及承载的情感,如我们在春节装饰家居时喜欢用中国结、福字等,其实就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与寄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国很多传统美术作品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又如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美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除了客观地表现地理层面上的山山水水之外,其实还表达着画家个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表现与折射。内涵审美是文化审美的进阶阶段,是比较深层的,是一种需要学生挖掘与深思的审美形式。

3.影响力审美

优秀的美术作品除了具备很高的美术价值、艺术价值以外,通常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即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有多种类型,既可以是当时社会美术水平的一个折射窗口,也可以是在精神上给欣赏者以慰藉、启发、鼓励等。除此以外,它还可以对现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能力时,还可以从影响力审美的层面入手。比如“灿烂的美术世界中”这一单元中的第六课“时代的脉搏”,主题思想是美术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载体。同样地,这种思想可以运用于理解我国传统美术的影响力。譬如山水画,它是中国画按照内容分类中重要的一块。在传统山水中,画家画的是胸中山水,经常寓意于景中,学生一般很难直观感受画家的寓意,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当代的山水画受到了多少古代山水画的影响。影响力审美是文化审美的高级阶段,它将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关联,让现实照射入美术作品,站在时代的角度去审视美术作品的价值,这需要学生联系实际,尤其是对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做到对美术的影响力审美。

二、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

1.文献阅读教学法

文献阅读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研究中国传统美术的学者的著作、论文等,引导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文化审美。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献时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学者在著作中提出了对中国传统美术的什么论点,着力于研究哪个方面(比如是纯粹站在美术的角度去分析中国传统美术的手法技巧、风格特征等,还是结合社会背景去分享其影响力,又或者是站在其他角度等),锁定学者的论点或结论。第二,学者是如何分析与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结论的。实际上,陈述的过程,就是学者本人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审美的理解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学者的思维过程时,也可以获得审美理解的启发。第三,学者是用了哪些方法去研究中国传统美术的,这是学生尤其要关注的,即审美工具与方法的运用。高中学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同的学生也会采用不同的思维工具和方式,这是思维差异性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掌握一定的方法非常重要。

2.纵横对比教学法

纵横对比教学法,指的是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同一个时期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置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学生通过对比同一时期中外美术作品的差异,可以直观地判断中西方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美术实力,并侧面了解当时的经济生产力,这对于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在世界美术中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将中西方美术放在一起对比也可以更好地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底蕴和独特风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同一个主题下不同时期的中国美术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不同流派的中国美术作品中,其主流信仰以及信仰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基于同一主题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创新上的不足之处,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细节聚焦教学法

細节聚焦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组织开展美术教学时,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大为小,着力聚焦于某一个细节,某一个分支。比如,线条作为美术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勾勒的形状、复杂的程度、象征的物象等,都非常考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品鉴理解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时,关注细节,思考为什么有些作品或者画家的风格是粗线条、浓笔墨,给人大气宏伟的感觉,而有些作品或者画家的风格则是细线条、淡笔墨,给人以小巧秀美的感觉。这些不同的感觉对应的是哪些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又是怎样的。实际上,当学生依次聚焦于不同的细节后,其对美术作品的各个元素就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最后教师再进行整合教学,就能更好地直击审美的深处,提升学生对文化审美的理解力。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感知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借助美好的事物来愉悦自己的内心,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性情,让自己由内而外变得更好。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明辨是非,懂得取舍好坏,不被落后腐朽的文化所影响、吞噬或者侵蚀,能够自觉主动地向优秀、先进、科学的文化靠拢。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中国传统美术板块,既呈现了我国古代的美术发展情况以及当时的主流审美与美学形态,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审美内容与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人文力量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组织设计美术教学时,可以从视觉审美、内涵审美、影响力审美这三个方面切入,灵活巧妙地采用文献阅读法、纵横对比法、细节聚焦法、专业手法法、背景分析法这几种策略落实教学目标,引导、带领、陪伴学生在中国传统美术的美学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文献》2018年第12期。

[2] 杨晴空、邹喜华《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14期。

作者:陈荣来

上一篇:心理素质培养论文下一篇:教师职业技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