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课程管理方案

2022-12-10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校课程管理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高中学校课程管理方案

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方案

2009-9-17 浏览(153) 【大 中 小】 泰州实验中学

伴随着人类走进21世纪的步伐,教育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现代化,其最大特点就是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构建现代课程体系。因此,研究性学习这门崭新的课程,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于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建立课程管理体系,制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具体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

根据新的《课程计划》和的具体情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两个渠道:

1.作为方法要求的实施渠道,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贯彻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通过“给正确的思维方式,给科学的方法路子,给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格式。

2.作为课程要求的实施渠道,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安排,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生评价的体系,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课程。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1.对学生:

①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③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④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对教师:

①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②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③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科研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鉴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设刚刚起步,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教学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有待于逐步积累,形成系列。据此,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拟在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分阶段实施,层层深入,利用3—5年时间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结构和课程管理体系。

2.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应通过教师(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学生的专项实践,提出可供研究的课题。通过学习访问,收集信息资料。通过交流、讨论和独立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开放性原则。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能力基础不同,各自体验探索的方法途径不同。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教学内容也不能完全相同,应具有开放性。内容的设置,既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综合的;既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的;既可以是实践操作的,也可以是思辩的。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进行访问、交流:也可以查阅有关文献或网上资料;还可以通过实验取得信息资源。在教学评价上,同一项活动,可

以有多种研究成果,而且结果的表达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多元的。

4.主体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通过科学研究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研究性课程内容

高一年级:设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综合课程。提供问题的背景,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价值的能力。

根据高一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能力的基础,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是:

①围绕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以某主题为中心,综合若干学科的相关知识,构成学科系列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资料。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方法。

②通过专家讲座和教师对课题案例分析,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③通过文科综合,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展开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

④通过理科综合,以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核心,通过环境观、资源观、能源观、人口观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高二年级: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渠道。让学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

研究方法辅导的必修包括:“如何选择课题”、“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如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如何撰写小论文”辅导,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学生获得课题研究的切身体验,也使学生取得课题研究成果、喜悦。

课题研究的选修是指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

高三年级:以高三年级的“社会实践”课为基本渠道,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把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与打算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拟分为六个步骤,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六个步骤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

①班级动员:指导员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如何确定课题组,如何选题,如何研究,如何结题等。

②确定班级课题组: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班主任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好班级课题申报表,并将填写好的班级课题申报表上交年级组。

③开题活动:指导教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辅导课举行开题报告会,并认真填写好开题论证评估表。各课题组记录下开题活动的过程,如照片等。班主任要收齐班级各课题组的开题论证评估表送交年级组。

④课题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不定期地进行课题研究,如到图书馆查阅文献、上网查找资料、实验室做实验、调查、访谈、上研究性学习课等,同时要指定专人负责素材的整理工作。

⑤课题组结题:素材收集结束后,课题组做好结题工作,如撰写小论文、图片资料展示等。

⑥课题研究成果验收、表彰、送评。

各课题组要把研究的论文送交年级组,学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对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收、评比、表彰。优秀论文送市教育局参评优秀论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操作:

1.开题时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2.过程评价。主要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的资料积极情况,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

3.结题时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学生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体验情况、全过程资料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必须提出:研究性学习评价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但结果不是评价的唯一依据。另外在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情况时,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指导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能积极、热情地帮助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是否能主动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仪器的实验与管理,是否能热情地帮助学生排扰解难等,方法上能否精心指导,详细解说等等,当然也包括成果的展示、论文的水平和调查报告的可行性方面等内容。

五、研究性学习的领导管理

1.学校成立“泰州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长:于德云

何世祥

副组长:各年级组分管领导

员:各班班主任、学科教师代表

2.学校建立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和规章制度,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完成,这些措施包括:

《“研究性学习”学生管理手册》

《“研究性学习”教师管理手册》

《优秀学生的评价制度》

《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

3.研究性学习的工作量计算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因此我们将在提倡奉献的同时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给指导教师以一定补助。这主要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备课、讲座、指导学生的人数、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次数、成果展示的多少及所占用的时间来考虑。

4.加强各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核心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实施对研究性学习的全方位监控管理。

六、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过程案例选

学校及家庭消防安全逃生知识

(一)课题的提出

在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第一次课上,指导老师面向全体参加课程学习的同学讲了这门课的开设目的,课程安排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对同学的学习要求。大家听的很认真,看得出所有同学很兴奋。跃跃欲试要在学习期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王领、刘流等五名同学兴趣相投,组合成一个小组。在选择研究课题上,一开始他们讨论的很热烈,意见也不一致,闵杰想对学校的绿地进行调查,了解绿化情况,花草树木生长情况,寻找扩大绿地面积的可能性。陈鑫同学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很大兴趣,而万鹏对学校的报告厅的消防设施产生了怀疑,想弄清报告厅消防措施是否完善。大家在争议中,不约而同联想到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感到消防知识的重要,最后取得一致看法。首先围绕搞清学校及公共场合的消防安全标准及防范措施,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逃生知识,大家拟订好题目后,并开始制定这个课题的研究计划,填好了表格,还推选王领为组长。

在第二次课上,经过班主任审查之后,小组的研究课题被确定下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对计划方案进行更详细的再设计,要为下一次课的开题报告会作好准备。这一次的再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组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调查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的;

(3)调查研究的时间、地点、所聘请的校外专业指导老师;

(4)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等;

(5)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展现形式。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课上,小组同学再次进行了讨论,制定了详细计划,每位同学的工作还进行了具体分工,每个人都有侧重点,例如:王领负责全面协调活动,把握好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方向;刘流和陈鑫做事认真,负责在每次的调查、测量中做好纪录,特别是陈鑫同学擅长绘画,一些地形图可由他绘制;在后期成果制作中,他们打算把研究结果以电脑演示的形式展示出来,由擅长多媒体制作的竺亚鹏同学担当。在完成一份书面的计划之后,他们就开始进行先期调查了。两位同学去找报告厅大门钥匙,另几位同学去实验室找测量工具,利用这次课的剩余时间他们测量了报告厅的面积,并画了一张报告厅平面草图。

(二)开题报告会

第三次课是全体同学参加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开题论证报告会,学校请了包括于德云校长、主管教学的王汉章副校长、学校教科室主任及有关领导在内的10人,组成评审组,对每个小组的研究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对王领小组的设计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认为这一研究课题,适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消防安全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非常需要具备的,也是学校教学中还不能涉及到的,这类知识在小组活动中正好可以进行弥补,因此他们小组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小组成员的分工、活动计划、预期的成果等方面也设计得比较全面细致,但王校长也提醒他们的课题研究不要搞得面太大,希望只涉及学校或家庭消防知识的某些方面,否则在完成的时间上会很紧迫,会因为赶时间而影响效果。小组同学在一起商量后认为有信心两方面都做,而且高质量完成,这样课题方案最终被确定下来。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同学和老师做发言,并能得到老师及专家的鼓励,同学们都特别兴奋,对将要开展的活动充满了信心。

(三)小组活动情况

开题报告活动之后,在第四次活动课上,小组同学按计划请来了校外消防专家——苏平老师,他们按照事先在电话中定好的各种问题,逐一请苏老师讲解,例如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原理、使用方法,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生,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等,他们又结合这些知识,在苏老师带领下,再一次考察学校的报告厅,对报告厅的消防安全措施进行核查,最终得出了结论,学校报告厅的消防工作做的很好,完全达到了国家有关的消防安全的标准。

然而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也不是一帆风顺,每次活动课之后,他们都要额外花费时间、精力为下一次课提前做好准备,有时课业负担过重时,他们只能把这一活动往后拖,所以曾经一度小组的活动因准备不充分而没有按计划完成,在做中期报告时,和其他小组的活动计划完成情况相比,明显的进度落后,甚至有的小组成员兴趣转移,去参加了别的小组的活动。不仅如此,在外出走访消防器材商店和消防队时,由于不能得到相关的信息,例如新型的高楼火灾逃生设备“高楼缓降器”不知在哪里销售,如何使用等,有些同学就打算退缩了,不想再找了。针对这种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终于使他们又团结在一起。在以后的活动中,他们利用了不少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继续走访消防器材商店及消防队,对灭火器种类、使用方法,不但了解清楚,而且进行演示,最终他们发现了“高楼缓降器”这种新型逃生设备的销售点,而且想尽办法学习使用,并从销售部门借来进行实地演示及拍摄。

(四)活动成果

他们的调查研究课题内容包括:对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准、对学校报告厅消防安全措施的考察及评定,公共场所及家庭消防安全知识,火灾发生时的逃生知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这些内容在结题报告会上,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了成果汇报,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和肯定,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利用这一机会,普及了消防知识,学校负责安全保卫的老师看了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但感受到了通过艰苦工作成功后的喜悦,也锻炼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学到了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今后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第二篇:高中学校工作汇报材料:构建优质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潍坊市维南区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文化底蕴,顺利通过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曾被评为省级高中教学示范性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近些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扎扎实实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与开发,构建以课程为中心的育人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 积极构建立体式的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个性发展。基于此,我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尽最大能力满足学生的选择,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1、开齐国家课程。

我们坚决开齐了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必修课,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

在选修课方面,我校编制了《维南一中选课指导手册》,印发了《学生选课单》,指导学生选课。尊重学生的选择,创设条件,选修I开设率达75%,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选择。

2、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 (1)开好研究性学习课程。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利实施,我校制定了《维南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首先规范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选题,自选导师,学校进行过程调控。然后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阶段;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组织实施阶段;第三阶段,呈现研究成果——结题报告阶段。2009年3月14日,我校在高二年级组织了研究性学习优秀课题开题答辩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学生着装调查》、《维南一中高效课堂研究》,《高中生饮食调查》、《维南一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80后、90后人们生活状况及观念差异调查比较》、《网络文化及利用的调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等。

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课前都制定了详尽的活动计划和紧急预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是实践新课改精神,锻造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校已建立了韦姜屯社区、维南幸福院、盛能乳业、金泰家园等6个社区实践基地。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调查和社区实践,在社区接受锻炼。

3、开设特色校本课程。

我校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及评审小组,制订了《维南一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本着凸显地域文化、综合学科知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选择、讲究科学实用的原则,积极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开发编写了20多门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主要有维南陶瓷文化、宝泉寺文化、羲之书法、趣味国学、红楼讲坛、三国讲坛、数学方法、数学故事、英语电影欣赏、希望英语、汽车的发展与销售、全球金融海啸、潍坊名人、潍坊文化景点、潍坊民俗、物理与军事、世界名画、潍坊地方戏、健美操、太极拳等。

下面仅就维南陶瓷文化课程做一简要介绍:

维南陶瓷文化课程:维南陶瓷自东汉开始,历史悠久,维南周边有许多的瓷窑遗址,有着浓郁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我校把它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挖掘和开发维南陶瓷考古与发展,维南现代陶瓷种类与制作,维南陶瓷与环境等课程内容,这些课程的设置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陶瓷企业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家乡的发展得力于陶瓷,家乡的未来依然寄托在陶瓷身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的绝不是一种表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投身家乡建设的抱负和理想。

二、构建以课程为依托的育人体系

1、建设德育序列化课程。

高一年级以规范教育为主题,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高二年级以励志教育为主题,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高三年级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实施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公德教育等。

2、社团活动课程。

我校相继成立了“爱心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摄影协会”、“环境卫生协会”“农心会”等三十多个社团,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

爱心协会:这一社团成立较早,“服务无终点,奉献无终点”是他们活动的宗旨。连续五年,这个协会把维南敬老院作为服务对象,同学们的爱心与耐心常常让老人们非常开心和感动。同时,他们还常常帮助学校组织捐助活动。近五年来,由这一协会组织的学校捐助达60万元,汶川地震时,在学校还未组织捐款之前,协会成员在第一时间就已带头捐款5万元,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社会树立了善良的形象。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都感到收益非浅,认为以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让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视野更宽广,也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从而给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注入新的动力。

青年志愿者协会:经常到幸福院义务劳动,参加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沂蒙义工”志愿服务活动 、“乡村保洁青少年突击队”清洁义务劳动。

农心社:他们以“服务农村,承担责任”为活动宗旨,走进农村,服务家乡。维南是一个亦商亦农的城镇,学生对农事并不陌生,像小麦的种植与管理,玉米蚜虫的危害,水稻夏季管理等学生都能够很熟悉,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编辑印发,效果也很好;其次在植物的理论认知方面,农心社以植被丰富的朗公寺为实验基地,由专职生物教师引领实践,考察写出朗公寺植被概貌,以此作为课程资源积累下来;在农作物的制作方面,主要设置葡萄酒的制作、甜面酱的制作等内容。这些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熟悉了生活,走近了农民。

3、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实施学校教育理念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立足点要适当转移,努力排遣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责任心不强及缺乏合作精神等问题,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开放、高效的课堂。

一是组建学习团队,行政班采取自愿组合小组的形式,教学班采取同一行政班学生一组的形式。制定学习团队的章程,组织团队的活动,开展团队的文化建设。在学习团队的推进上,主要是选好主持人、快乐展示、做好展示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做好下一堂课的展示准备。 二是建立有效的课堂运行机制。首先是开展学情调查,通过提问、竟答、查看、问卷、课前收批导学案、课代表收集反馈、学情反馈表等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保证课堂的实效性。其次是实施六个步骤 ,即复习提问,预习检查;导入新课,重申目标;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成果展示,精讲精评;当堂检测,目标达成;指导预习,循环学习。

三、构建适合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1、探讨多元发展性评价结构,积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既是一种学生发展的标准,又是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依据。实施学生素质评价,以科学有效的评价来规范、引导、支持学生,通过对学校多样化课程的选择和学习,使学生获得卓有成效的培养,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为了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我校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高一年级开始重新修订了《维南一中学分认定方案》,成立了专门的学分认定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了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和学分认定的具体方法,设计了规范、科学、合理、公开、诚信的学分认定程序。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负责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准备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学校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并等级评定,评定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最终登记评定合格以上的学生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

2、构建多元教师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评价管理内容为指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考核内容有13项:加强师德修养教育;强化教学质量;重视青年教师培养;规范教育收费;重视教科研;重视办公室建设;推进现代化教学;定期召开学生会;积极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家长会;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学生爱护公物,保管完好,教师教育到位,措施得力;计划与总结。

四、构建以课程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1、探索“教学班”与“行政班”双向管理的机制

教师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承担起教学的责任,又要完成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任务。

(1)对行政班班主任

我们要求:在选课走班背景下,行政班班主任除了担负原有的职责如学生的日常管理、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各项活动、加强与家庭、社会联系等外,班主任必须加强本班学生的选课指导,掌握本班学生所选的科目模块,下载原班学生选课走班分布表,成立各学科模块走班小组,及时向各学科模块导师推荐选好走班小组组长即各学科模块课代表,及时向有关学科导师了解原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表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2)对教学班模块导师

我们要求:模块导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模块教学班中的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模块导师由教学班任课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担负几个班级的模块教学,就自然担任几个班级的模块导师。对学科导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模块教学的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具体工作要求有:

(3)正确处理行政班和教学班的联系 我们努力实现无缝隙管理:学科导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对班级中出现的迟到、旷课、请假现象及其他问题及时和行政班班主任沟通联系。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了解本班学生在不同教学班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真空。

2、大力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1)加强对社团负责人、团长的指导和培训,加强团长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建立社团论坛,加强的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倾听社团内部、外部的声音。

(2)发挥教学班“单元长”的职能,调动“班级小组”集体荣誉感,充分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3)加强学生会的监督职能。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赋予教育者的使命。肩负使命,我们维南一中,做了很多积极地尝试,优化课程体系是其中较成功的一部分。当然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相对于很多兄弟学校做的还很不够。但改革就要尝试,尝试就有成功与不足,只要用心去做,就将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维南一中也将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内容提要]

一、农村地区教学现状调查

二、教学资源开发情况分析

三、结合实际,如何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 农村学校 高中美术 教学探究

歌德曾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的确,发现自然万物中蕴藏的美,从而发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美。毫无疑问,教育离不开美术学习,人离不开美术。

纵观高中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新一轮美术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元素。比如,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课程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以目前状况看,按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因素制约着教学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就以我校为例,我做了以下的调查:

1、师资条件困难:

我校处于城乡交汇的城镇,教育处于发展之中。从调查数据看,整个地区的美术教育状况较为薄弱,全区只有专职美术教师120多人,还欠缺130多人;高中美术教师16人,平均每33个 教学班才有1名教师。就我校来说,44个教学班,只有1名美术教师,现高一16个班开设美术课,每周1节,已经是16课时。再加上高三术科辅导课4节、平时校内外的宣传工作等,工作量已远超负荷。这样的状况,完全按新课标模块教学的方案实施教学是不可能的。

2、学校支持不足:

教学调查显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重视高考成绩带来的效益,美术课已属可有可无之列,纯粹“次科”。师生暂时还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教学条件滞后:

就我校情况,学校能提供美术教学的只有课室、黑板和粉笔,基本没有任何辅助电教媒体,比如幻灯机之类的电教设备等。

4、教材单一:

现学生只有《美术鉴赏》模块一书,学生根本没有选课的条件和自由。

事实就摆在面前,作为老师,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在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教学呢?我就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作以下的浅见,以求共识与探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资源:

新课程对教师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高中美术欣赏课,可能会让很多的老师有学无所用的感觉,比如书法专业强的老师很难找到展示水平的机会。这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中的扼杀!“允许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画画或不去画画,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不去看画或不看美的东西”这样一句话是我常提的。新课程设置了5大内容系列9个学习模块,体现教学选择自主性,正好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对鉴赏、书法、绘画、设计、篆刻等模块的教学都游刃有余,这些模块的开设,能更好的挖掘了教师本身的资源。

2、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的开发是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有所

用心

爱心

专心

兴趣、有所探究、有所表现”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撬动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具体做法是:设计模块选择调查表、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调查表、学生家庭情况(条件)调查表。结果显示,16个班同学大部分选择了《鉴赏》(必修)、《绘画》、《书法》、《摄影》、《设计》等模块,其他的同学分别选读《电脑设计》、《雕塑》、《工艺》、《篆刻》模块,基本每个模块都有希望选修的学生。从调查中还收集掌握了一些专业能力较强和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名单,而这些学生就是可待开发的资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协助老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

3、教材资源:

虽然,只有《美术鉴赏》一书,但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美术作品是最直观的情感物,课本里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大餐,学生可以从中大饱眼福。课本里有四大美术门类(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可以通过欣赏,把绘画、工艺、雕塑的内容加以延伸,再与本地区资源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

4、校本资源:

在我校,虽缺乏各种电教媒体,但并不缺“地方”(空间),通过努力,设置专用的美术作品展示场所,用于定期展示学生作业及成果,利用校园内人流量大的走廊、门厅等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作业。既美化校园又有助于为教学提供资源。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实施教学

前面的调查显示,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子,基础薄弱,爱好广泛,选择方向不明显。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选择,注重学习过程,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克服以上存在困难,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

1、实行“分模块不分班、分组不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之前自主的选择,分模块分组顺理成章,教学水到渠成。开学初,依据学生的选择,把各班大部分学生分为绘画、书法、设计、摄影四大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立小组长1至2名,小组长由各小组推荐或自荐选出同学担任。因为不能分班上课,我采用“教师——小组长——组员”捆绑式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小组长在整个教学就充当重要的角色,在传递教学信息、互动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很显然,一个班会出现5名甚至更多的小老师,形成了“1+4(8)+?”的师资力量。

2、实施“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

两年来,学生要完成9个模块教学,需要162个课时。现实上,美术课只能安排72个课时,显然是不够的。一直,我坚信,主要学生想学的、学生有用的东西,我都要去教。在不能分班的情况下,而采用“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课时的问题。也就是18(鉴赏)+64综合(各模块)的结构形式。18节《美术鉴赏》贯穿两年高中72个课时教学,其中18节课教学中可以适当挖掘教材资源,依据选读模块人数情况,安排其它系列或模块知识点的教学。比如,在讲绘画欣赏的同时,利用1——2节课传授有关绘画(因为选度绘画模块学生比较多)等。尽量让小组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课本内容综合备课,包括美术与艺术的综合,工艺与雕塑的综合,绘画与建筑的综合,课内与课外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等。使美术课的功能突破了学科的封闭特性,引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欣赏《创世纪》(绘画)时,让学生认识了米开朗基罗,认识了《大卫》、《摩西》(雕塑),同时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颂;在讲《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时,刚好市博物馆陈列“秦陵兵马俑”文物展,我就把学生带进了博物馆,与课本学习结合起来,投其所好,从欣赏引出绘画、观后感、手工制作的分类练习。结果学生兴趣浓厚,教学取得突破。

联系高考的综合,纵观教材内容,除学科知识外,更包容了其它学科知识,强调与其它学科的综合。不难发现:《美术的形式美》里告诉了学生“比例与尺度”的问题,“黄金分割率”在

用心

爱心

专心

美术的应用,几何里的“空间视觉”;《色彩感觉》里告诉了学生“光学的原理”,“重力与地吸引力”的物理现象;在《中国古代绘画》里,学生找到了“靖康之耻”,重温了“四大发明”;揭开了《开国大典》的面纱……;《自由引导人民》让学生了解了法国的“七月革命”,熟悉了“浪漫主义”,看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一幅《寒江独钓》让人想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意萧萧的意境;看《伏尔加河的纤夫》,目睹了俄国社会的现实,感觉到了同情与控诉;色彩的调配强化了化学的“饱和”……。这些,正是美术课的潜在魅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挖掘课本与作品里其它学科的知识切入点,让学生能通过美术课学习接受其它学科的知识,使美术课成为“综合科”,联系上了高考,产生了高考效应。这样,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就会撬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在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上,不同模块有所不同,既有共性(鉴赏)而突出个性(不同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学有所用,学习的兴趣才得以培养。老师只能给指导意见,一般由各小组长组织参与,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等作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掌握其它模块的基本知识,并巩固其它专业的知识。如,《千里江山图》让人一览祖国大好河山风貌。许多学生课后都说:“老师,美术课为我强化了历史的记忆,一幅《锦鸡图》,使我记住了宋徽宗,记住了《满江红》,熟记了„靖康之耻‟的时间……”。

三、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可以说,之前的探究都是为最后教学评价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强调的是多主体,开放性评价特点,结合实际,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形式的评价:

1、注重参与过程、自主、互动的教学评价,强调自评、他评、互评(小组)的形式。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中介,只扮演调控组织的角色,由始至终都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和师生互动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尽可能把教学评价留在课堂,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整个评价突出“互评”,与分组、分模块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比如,每一次,尤其是结题性(学分)的评定,先由个人为自己打分、同学间打分,然后交由各小组组织讨论本小组成员的评定结果,提供给老师作学分认定参考。

2、成长记录袋评价。开学初,由老师按不同模块(组),分门别类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学习过程记录袋,记录袋由学生本人保管,记录每一次作业、作业评定及学习过程等,使学生更好的记录自己整个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改变以前“过客”式学习。

3、作业展示评价。发挥校本资源,及时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或作品在校园宣传栏展示出来,并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更好的增强学生荣誉感和学习成就感,从而增进了学科归宿感。

一年来,很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习参与程度高了,学校艺术活动、竞赛获奖多了,高考成绩(美术)也令人欣喜的……,整个校园艺术氛围浓厚,“美术”处处在说话。学生“好美•乐美”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撬动了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

通过实践总结,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以上是我结合本地区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见解,提供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指正,以求改进,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教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确保全省普通高中从2010年秋季起始年级开始,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立足实际,借鉴先期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市区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莲山课 件 >认真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建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校为本、区域联片开发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交流平台;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制定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形成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激励机制与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组织开展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全体高中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人员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实现“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州级、县市区级培训和校本级培训。要优化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部门资源,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指导等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快教研、培训网络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逐步形成面向全省所有普通高中的现代化教研培训网络,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市州及县市区要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统筹协调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配合学校为新课程实验提供资源保障。各级教育部门要与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并实施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规划,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争取学校所在地的工厂、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要联合高校、教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形成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省教育厅要采取分区域、分类指导方法,加强对实验教材选用的指导与管理,统筹安排全省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

(四)推进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发挥评价对新课程实验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建立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五)提高新课程实验的指导与管理水平。各级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要求实验新课程。要因地制宜地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课程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保障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要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使学分管理成为体现学生学业发展过程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有效实施的专业咨询、指导和研修机制。

(六)加大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努力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新课程实验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要建立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制度,重点在制度建设、课程开设、课程管理、评价改革、校本教研、师资建设、设备配置、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积累成功经验。

(七)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省教育厅要组织力量对实施新课程背景下高校招生及考试制度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制定《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要求与方向,努力形成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须报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后公布施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各市州及县市区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机制,全面组织和协调宣传、编办、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力量,在舆论宣传、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条件改善、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要制定出台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相适应的教师编制、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设施装备等配套政策。同时,要成立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对新课程实验的决策、实施、监控提供咨询和科研支持,对课程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市州及县市区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特色化、多样化建设,<莲山课 件 >切实加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投入力度,对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省财政在2010年至2013年每年安排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60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地方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改示范实验基地建设、课改样本校建设、经验交流与推广等各项工作。各市州及县市区也要根据实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资源开发、跟进培训、专项研究、设施装备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各级教育部门要把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纳入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建立促进校本教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学校和教师教研活动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校本教研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和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要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形成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实验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教研组(学科组)建设,积极开展同伴互助式校本教研,鼓励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各级政府督导部门要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普通高中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完善督导评估方案。要组织开展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专项检查和阶段评估,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五)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工作实效。省内各有关高校要积极进行教师、师范生教育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相适应,为普通高中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师资。鼓励和支持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为基础教育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人才。要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配齐配全高素质学科教研人员,明确新时期教研员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教研机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作用。教研机构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组织力量深入教学第一线,切实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六)加强区域交流,总结推广经验。要以省及市级示范性高中或样本校为基地组建区域协作体,充分挖掘区域内教研机构与学校的优质资源,实现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要探索建立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加强教师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咨询答疑、在线研讨等活动,展示精品课程,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传播先进经验,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要根据新课程实验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开展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促进新课程实验工作深入开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在主流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向社会介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任务和基本内容,宣传新课程改革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社会氛围,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第五篇: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总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研究,致力实践探索,努力构建具有潘径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形成,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乡土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构建符合“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以师为本”的原则。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坚持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造就一支兼具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3、“以生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课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努力将学校办成“学生喜欢的学校”。

三、总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课本剧、篮球、理化生探究实验、木雕、班班歌声等课程。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能够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和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

四、组织领导与管理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杨XX

副组长:陈XX、吴XX

组 员:林XX、张XX、黄XX、蔡XX、张XX、黄XX、许XX

李XX、张XX、李碧秀、李XX、李XX、何XX、杨XX

2、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网络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

教务处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开发组

评价组

教 年研 段组 组

上一篇:高中体育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帮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