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调研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践调研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基金项目:安徽省财政厅项目《安徽省会计队伍建设研究》(学会字[2005]04号)【摘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第一篇:实践调研论文范文

基于市场调研的公益营销实践分析

摘 要:文章基于市场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依据真实数据所得,分析说明企业员工对公益营销的真实看法,当前企业对于公益营销的认知性,市场对企业公益营销的要求以及提出了对公益营销的思考。同时,提出设计公益营销服务平台的建议,希望该平台能够加速企业公益。

关键词:公益营销;市场调研;信度效度;定量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9.111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行为等方面较之前都有明显改变,其不再单纯追求产品的性价比,更多地将购买行为与企业形象等与产品关联并不十分密切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该市场环境下,如何吸引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是企业要破解的一大难题。而将企业与非盈利机构,特别是慈善组织相结合,将产品销售与社会问题或公益事业相结合,在为相关事业进行捐赠、资助其发展的同时,达到提高产品销售额,实现企业利润,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的目的[1]的公益营销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1.1 国外研究成果

在公益营销刚兴起的阶段,学术界更偏向于对其概念进行研究。正式将公益营销作为营销手段加以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是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的翻新自由女神像捐赠活动。此后,国外学术界开始对这一营销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在1988年,瓦雷达拉贾 & 梅农首先对该营销模式进行定义并提出企业应当合理运用公益营销。[2]而后,Mullen指出公益营销是一种战略性的公关方法,Marconi认为公益营销是使公司、非营利机构或其他类似组织实现推销互惠互利的形象、产品、服务或信息目的的行为。[3-4]在对公益营销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学术界开始借助多组实验,建模分析,参照对比得出影响公益营销效果的因素。

普拉胡斯 & 奥尔森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品牌与慈善机构之间的契合度会影响公益营销的效果。[5]通过建立模型,提出减轻公益营销潜在负面影响的措施。[6]

1.2 国内研究成果

我国对公益营销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学术界已经对公益营销进行了研究,但其内容多是侧重于对公益营销进行基本概念介绍,并不十分完善。在我国,公益营销也被称为慈善营销、善因营销、事业关联营销等。李伍荣,卢泰宏教授最早引入事业关联营销概念,介绍了事业关联营销的兴起。[1]高勇强介绍了事业关联营销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7]王丽丽提出了公益营销实施过程中的误区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8]杜铁军提出公益营销对我国企业的实质作用。[9]陈致中将公益营销与社会营销进行区分。[10]在有了一定的理论,国内一些企业进行了公益营销策略初探后,国内学者开始针对已有事例分析研究公益营销在该行业中的可行性。叶楠和雷选沛提及联想通过公益营销让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汲剑磊分析蒙牛发展史,提出公益营销对乳业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孙绵绵和帅萍通过探究农夫山泉几次事件,提出公益营销解决负面危机有困难。[11-13]唐更华,刘艳明等对珠三角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合理运用公益营销可以提升企业业绩。[14]

近年来,有学者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公益营销获取最大效益。宋开全提出企业应当确立长远的公益营销规划,以最大化地提升营销效果。[15]徐国伟,卢东等提出企业通过公益营销刺激消费者不同的道德情绪促进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16]郑喆和邢江南提出企业通过公益营销满足消费者对精神的追求,从而实现商品交易量的提升。[17]

综上可知,国外在公益营销理论及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而国内在公益营销方面的研究仍不足以指导企业进行公益营销。文章旨在总结先前所得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数据,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数据分析,根据结果得出相关结論,而后结合中国市场现状,对企业目前在公益营销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观点和看法以助力企业更完善地进行公益营销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2 公益营销调研

2.1 调研过程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数据。问卷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企业公益营销实践方面的理论研究进展,学习合理设计问卷并向专家请教,设计初版问卷。其次,进行预测试,[18]根据反馈及问卷回收情况对初版问卷进行修正改进。再次,与专家讨论,依据其建议对问卷进行进一步修改以确保问卷逻辑合理、表述清晰。最后,大规模发放问卷。依据公式n≥(kα)2P(1-P)计算出样本量。[19]其中,α表示显著水平,k为置信度1-α的分位数,P取0.50。通常情况下,α取值为0.1或者0.05[20-21],在本次调研中,取两数值的中间值α=0.07,则区间估计采用的置信度1-α=0.93,此时对应的分位数k=1.81。得n≥167.15,即样本量应该大于168份。实际共获取样本237份,有效回收率达79.7%,符合要求。

2.2 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所得数据有效,文章利用SPSS软件,从信度、效度两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判定。[22]

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α系数)来评判问卷信度。一般来说,α<0.7则表示设计的问卷信度不可靠,0.7<α<0.8则说明问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0.8<α<0.9则说明问卷信度很好。[23]问卷检验结果见表1。

由上述结果α为0.722>0.7,说明本问卷测量数据信度良好,题目之间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符合Hair J F 等[24]和 Fornell C 等[25]关于测量题目之间内部一致性的要求。

效度指量表测量题项能够真正测得研究人员所要衡量的构念的程度,它体现测量题项之间的差异所反映的构念之间真实差异的程度[26]。为了解本调查问卷是否能够准确体现企业员工对公益营销的真实看法以及公益营销的市场认知性,文章利用KMO的大小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是否显著进行分析。[27]由表2结果分析得KMO=0.753>0.7,说明问卷中的自变量之间具有一定联系,问卷有效;Sig.<0.001说明该问卷符合做因子分析的条件,下一步可以进行因子分析(EFA)。

2.3 数据整理

依次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频率、频次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企业目前企业员工对公益营销的了解程度较低,说明普及公益营销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表4可以看出:企业员工大多认为公益营销是很有必要的,说明国内公益营销市场是可开发的领域。

从表5可以看出:大多员工认为公益营销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这一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在宣传企业以及造就企业文化方面也有不小作用。

从表6可以看出:多数员工认为公益营销活动宣传力度最能影响公益营销效果。

从表7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公益营销仍存在诸多问题。可见本研究确实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具有现实意义。

从表8可以看出:多数员工希望企业以赞助特定人群的形式开展公益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家对特定人群的关注度较高以及中国已有了良好的公益土壤。

将题项答案按优先级分别赋分5,4,3,2,1,从图1可以看出:地铁、商场广告投放,微博广告投放,视频类网站广告投放,新闻类网站广告投放,线下活动位列大众希望在公益营销宣传中利用的传播媒介前五。

从图2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较愿意接受策划方在公益营销方案上提出的新奇意见,无人不愿意去了解,说明大家对公益营销持有开放态度。

从图3可以看出:大家依旧较为在意公益营销方案预算,不愿意及不太愿意的人数比例大于愿意及比较愿意的人数比例,说明大家仍然保留企业的本质是盈利的观点。[28]

从图4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针对公益营销持有的态度较为积极,敢于尝试;不愿意及不太愿意支持企业做本行业公益营销的先行者的人数比例仅占12.7%。

从图5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愿意去了解能够为企业制定公益营销方案,为企业提供公益营销服务的平台,说明在企业推广公益营销服务平台是具有市场的可行操作。

3 调研结论

从调研数据可以得到,国内虽然已有一些企业开展公益营销活动,但由于企业未建立良好的公益营销战略意识等,企业公益营销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1)从未听说及不太了解公益营销的人数达到44%,说明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推广公益营销相关理论,提升公益营销意识。

(2)认为公益营销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的人数占65.1%,认为不重要的人数仅占0.5%;而认为企业有必要进行公益营销的人数高达86.2%,可见大众认可公益营销的重要性。

(3)认为企业参与公益营销对其最有利的是提升品牌形象的人数比例达59.8%,说明多数人认为参与公益营销能够让消费者对企业有良好印象。

(4)希望本企业以特定群体赞助的形式开展公益营销的人数比例达到27.5%,希望本企业以教育事业赞助的形式开展公益营销的人数比例达到20.6%,希望本企业以突发事件赞助的形式开展公益营销的人数比例达到20.1%,希望本企业以环保事业赞助的形式开展公益营销的人数比例达到15.9%。此数据反映了当下大众对特定群体、教育事业、突发事件、环保事业的关注,企业可以从中选择符合本企业发展以及定位的形式。

(5)希望企业进行公益营销时利用地铁、商场广告投放的权值达到386,而电视广告仅80,其启示企业在传播媒介的选择上偏向于地铁、商场广告、微博、视频类网站、新闻类网站、线下活动等新型融媒体。

(6)从共74.6%的人愿意及比较愿意接受策划方在公益营销方案上提出的新奇意见,37.6%的人不愿意及不太愿意支持营销方案预算為传统营销方案预算1.5倍,仅12.7%的人不愿意及不太愿意支持企业做本行业公益营销的先行者可以得到:大部分人都支持本企业执行公益营销,对公益营销持正面态度,这十分有利于国内推广公益营销服务,加快我国公益营销进程。

(7)仅1.1%的人不愿意去了解能够为企业制定公益营销方案的平台,而目前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平台出现,说明现阶段为企业提供公益营销服务是市场一大缺口,具有极大潜力。

4 对公益营销实践的思考

4.1 公益营销推广还有很大的空间

公益营销普及度不足。企业家们低调做事的风格,导致其很少会将公益与营销相结合,也就间接导致企业员工并不重视公益营销,更无法知道这一营销方式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企业发展的益处。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没有大环境的影响,其很难接触到这一理念。

4.2 公益营销理论还应进一步完善

目前市场上,企业实施公益营销过程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完整的公益营销体系。依据表8可以得到:当前市场上公益营销从企业营销策略制定、营销方案执行到项目落地实施诸多环节都不完善,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原因:①社会环境。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国内多家企业捐款捐物。此次事件才将中国企业关注公益事件、履行社会责任带到公众面前。此后,公益营销才慢慢开始发展。②法律法规制定。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法规体系仍不十分健全。[29]而慈善组织的责任及义务需要法律加以明确规定,慈善组织的治理以及监督机制离不开法治的作用。[30]故而,慈善组织在发展的时候会遇到阻力。这就导致了企业在进行公益营销的时候,可选择面减少,为了防止错误的公益营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对公益营销持谨慎态度。③传统文化。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多数是不图回报、无私奉献,做慈善是为了利他人而不是考虑自身。而公益营销观念需要企业宣扬自己所做的善事,这一理念与传统文化不符。

4.3 我国企业公益营销尚在起步阶段

我国企业在执行公益营销时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社会推广公益营销还有很大空间。依据前文可知:①企业缺乏公益营销意识。多数企业员工对公益营销并不是十分了解,注重本企业公益营销意识的培养可以放大公益营销效果。②企业没有完善的公益营销战略。在培养企业内部公益营销意识的同时,应当注重建立企业公益营销战略。在公益营销活动过程中,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执行方案来指导操作是十分有益的。③企业并不注重分析已开展的公益营销活动。在执行公益营销活动之后,企业应当注重分析该活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在活动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乃至某一因素对整体效果的改进。④企业未能协调公益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公益与利益的关系,利用资金设计营销活动需要企业认真思考。

5 结论

文章得到以下结论:①公益营销理论体系尚需完善。我国在公益营销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缺少针对中国市场的深刻分析。放大公益营销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尽管我国在公益营销方面的研究不足,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公益营销是使社会进步的营销方式。③有必要开发一套服务于企业公益营销的平台。国内关于公益营销实践方面虽有一定研究,但仍不完善,企业公益营销面临巨大缺口,是极有潜力的可开发市场。若设计出该平台,无疑会加速企业公益营销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伍荣,卢泰宏.营销新策略:事业关联营销[J].经济管理,2002(9):58-60.

[2]VARADARAJAN R, MENON A. Cause-related marketing:a coalign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y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y[J].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 52(3):58-74.

[3]MULLEN J. Performance-based corporate philanthropy:How“giving smart”can further corporate goals[J].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1997, 42(2):42.

[4]乔·马尔科尼.公益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PRACEJUS W, OLSEN D. The role of brand/cause fit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cause-related marketing campaig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6):635-640.

[6]GROLLEAU G, IBANEZ L, LAVOIE N. Cause-related marketing of products with a negative externa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10):4321-4330.

[7]高勇強.中国企业的事业关联营销策略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7(4):37-40.

[8]王丽丽.浅议消除公益营销误区的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26):120-121.

[9]杜铁军.我国企业公益营销策略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5):6-9.

[10]陈致中.公益营销:概念、理论与文献评述[J].商场现代化,2010(20):34-35.

[11]叶楠,雷选沛.联想集团北京奥运营销动机及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554-556.

[12]汲剑磊.蒙牛的营销方略[J].企业管理,2008(2):52-53.

[13]孙绵绵,帅萍.农夫山泉公益营销实证研究[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5):28-31.

[14]唐更华,刘艳明,邰青雷,等.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企业公益营销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工业工程,2011,14(5):142-145.

[15]宋开全.公益营销:攻心计贵在可持续[J].企业管理,2016(2):44-45.

[16]徐国伟,卢东,徐晓曦.消费者对公益营销的反应机制:基于道德情绪的解释[J].商业经济研究,2017(15):54-56.

[17]郑喆,邢江南.新消费者公益营销动机感知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机理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3):76-77.

[18]许衍凤,杜恒波,赵晓康.餐饮老字号品牌延伸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感知契合度的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5):99-107.

[19]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20]蒋蕾,朱奕,周琪瑶.服装市场调查样本容量确定方法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89-94.

[21]张勇.样本量并非“多多益善”——谈抽样调查中科学确定样本量[J].中国统计,2008(5):45-47.

[22]李灿,辛玲.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8(5):541-544.

[23]柯友枝,孙建刚,张业安,等.问卷是否可信——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J].体育科学,2020,40(2):90-97.

[24]HAIR F, RINGLE M, SARSTEDT M. PLS-SEM:Indeed a silver bullet[J].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11, 19(2):139-152.

[25]FORNELL C, LARCKER F.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 18(1):39-50.

[26]钟帅,章启宇.基于关系互动的品牌资产概念、维度与量表开发[J].管理科学,2015,28(2):69-79.

[27]柴辉.调查问卷设计中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0,32(4):548-550.

[28]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1.

[29]余少祥.我国慈善立法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J].法学杂志,2020,41(10):70-78,131.

[30]周中之.法治思维下当代中国慈善组织的治理和监督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2):102-109.

[作者简介]李淇琪(1999—),女,汉族,福建福鼎人,就读于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电力市场规划;杨淑霞(1962—),女,汉族,黑龙江勃利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作者:李淇琪 杨淑霞

第二篇:会计继续教育的实践调研分析

基金项目:安徽省财政厅项目《安徽省会计队伍建设研究》(学会字[2005]04号)

【摘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促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但是,从来自安徽省会计队伍建设课题组对安徽省会计从业人员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和不足,在当前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有助于会计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会计实务工作者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一)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看法的调查

在回收的104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336份认为会计继续教育是为了会计从业年检的需要,占总数的31.00%;有695份认为是会计人员自我提高的需要,占64.11%;有38份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占3.51%;有15份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占1.38%。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会计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会计继续教育持谨慎态度。

(二)会计继续教育与从事工作的相关性调查

做好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对于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更好地发挥自身岗位职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会计继续教育如果偏离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对会计继续教育与从事工作相关程度的调查中,有579份认为会计继续教育与从事工作较为紧密,占55.73%;有408份认为联系一般,占39.27%;有57份认为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占5.00%。综合调查表可以看出,当前的会计继续教育与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一般,并没有针对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相应的培训。

(三)会计继续教育是否需要专门教材的调查

对会计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的必要性调查,主要是针对当前会计继续教育没有专门教材的现状展开的。在回收的1044份有效调查表中,有907份认为应该编写专门的会计继续教育教材,占86.88%;只有137份认为没有必要编写,仅占13.12%。

二、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范围过窄

按照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4]7号)中的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统一样式、统一编号规则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包括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民、外国人。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由于会计继续教育只重视持证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一部分会计管理和教研人员忽视了对日常工作中较少用到的新知识的学习。这在本次调查中已有所体现,比如: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看法上,有31%的人认为继续教育只是年检的需要,有1.38%的人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另有3.51%的认为没必要开展继续教育。这部分的比例加起来占了35.89%。这说明会计继续教育在会计从业人员中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

继续教育局限于面授,不符合会计人员的需求。《会计法》对会计继续教育学时数量的规定为: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68小时,其中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2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72小时,其中受培训时间不少于24小时。这就是说,按《会计法》的要求,面授是必不可少的,但主要还是强调会计人员结合他们的工作需求自学。但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抓了面授,忽视了如何帮助会计人员自学,而面授的时间一般较短,会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消化、吸收较多的继续教育内容,结果他们对培训所讲授的知识并未完全掌握。

这一点同样在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看法上也有所体现,比如有3.51%的人认为没必要开展继续教育,有31%的人认为继续教育只是年检的需要。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安排不当

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为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忽视了对会计相关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刚刚颁布的新准则、新补充规定和新制度,很少甚至没有考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相关知识(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有培养处理新经济业务和特殊经济业务能力的需要,接受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学不到他们想掌握的知识。

(四)会计继续教育缺乏专门的教材

会计继续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教育过程,贯穿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由于企业会计继续教育缺乏较为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缺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势需要的培训教材,一些企业在实施会计继续教育中,随意性较大,影响了教育效果。

(五)会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按照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4]7号)中的规定,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等条件。根据本次调查,安徽省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除高校外,其他会计培训机构都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师临时上岗的现象,师资主要由临时抽调的高校教师和会计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力量薄弱。这使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不明显,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热情也大为降低。教师长期从事会计理论工作,对法规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会计管理部门的人员又没有系统的会计理论,缺乏教学经验。这都给下一步的继续教育设置了障碍,同时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六)会计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

当前会计从业队伍中,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而会计继续教育采取的是统一的教学方式,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都采用相同的会计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人员的需求。

三、解决当前会计继续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所有的会计人员均应接受会计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通常可分为三大类: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执教人员和从业会计人员。会计体制改革要求会计管理人员应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熟悉会计管理工作在其他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關关系;会计科教人员也应经常接受继续教育,关注知识动态,更新知识体系,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去教育培养学生,指导会计继续教育;在职会计人员战斗在会计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结果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接受会计继续教育对他们来讲尤为重要。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有所扩展

近年来,中国会计改革不断深化,会计工作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要求会计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又要有全新的理财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因此,凡是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新知识均应作为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具体操作时可以按职称的不同,分高级、中级、初级来确定教育内容;或者按财会岗位,分别对财务负责人(含总会计师)、主管会计和大型企业助理会计人员、专职财务人员、出纳人员确定培训内容;也可按行业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

(三)应建立相对稳定的会计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

从事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从这个角度出发,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师既可以是高校的会计教师,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职会计人员,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计管理部门应尽量稳定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使这些人员针对所要进行的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早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使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针对性。高校的会计教师有一整套好的会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而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会计实务经验,能够充分把握在职会计人员确实想了解什么、学习什么;会计管理人员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理解新出现的会计问题。因此,应发挥三者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

另外,在适当的时候,财政部门可以牵头、组织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着手编写继续教育方面的专门教材,并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四)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

会计继续教育的具体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建议分行业、分学历组织会计人员到单位接受面授。其中到单位面授可结合继续教育的检查进行,先检查指导,后进行验收。为便于会计人员自学,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举办网络远程会计继续教育。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有61%的单位已经实施了会计电算化,有很好的计算机基础,也便于实施网络教育。当前互联网上的会计教育类资源也比较丰富,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自己搜索的方法,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

(五)继续教育的基地应转向企业,注重会计人员在岗培训

所谓在岗培训,是指企业将对员工的培训内容融入工作程序,使员工在完成正常工作程序的同时,即得到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现在毕马威、安永等著名的国际会计公司都在岗前培训课程开发上投入巨资,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有多名专家从事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这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对中国会计职业继续教育具有借鉴价值,会计继续教育的重心应向企业转移。在美国,基本上每个公司都有人力资源部,负责企业人才資源的挑选、培训、考评与管理。在培训中,既注意对职工现有工作能力的培训,还注意对职工未来工作能力的开发。反观中国,许多企业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根本没有把职工培训纳入管理的范畴,这种短视行为必然会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笔者建议,针对安徽省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开发针对员工的专门在岗培训计划;而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着手开展此项工作。

(六)会计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

笔者认为,对会计继续教育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会计继续教育机构的评估;另一个是对会计继续教育效果的评估。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规定,应定期对承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进行相关工作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对培训单位不能履行职责的,应予以撤换。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出台安徽省会计继续教育机构的具体认定和评估方法,定期进行考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应立即取消其资格,保证会计培训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且要求培训机构定期向财政主管部门反馈培训情况,及时总结比较成功的培训经验,向其他培训机构推广。

2.在现阶段,对会计继续教育的考核一般由会计培训机构进行,主要是会计培训机构按照当期的培训内容,对会计人员进行考试。但是由于前面所列的种种原因,会计培训机构对会计人员的考核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考核会计人员的培训效果,也就不能激励会计人员认真对待继续教育。由于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多,由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统一的考试成本过高,可以考虑采取抽样方式,定期抽取一两个培训机构进行试点考试,由会计主管机构按照培训内容组织统一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责令重新学习,并予以通告;对没有进入样本的学员考核,主管培训单位应将考核合格的学员相关资料报送财政主管部门。

作者:刘军航 赵惠芳 徐 军

第三篇:校企合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调研

摘 要: 近年来新兴跨境电商发展呈现利好态势,行业人才需求逐渐扩大。然而,仅靠高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许多高校选择与企業合作育人,除理论知识外,重点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为企业带来即时效益。就校企合作专业的有效性,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入手,以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学生为研究主体,在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跨境电商 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1.引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逆势而上。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由此,大量外贸交易围绕电商平台展开,使企业对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增多。然而,在每年有大量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流入的大环境下,虽然对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这一概念没有准确的界定,但是绝大多数人(85.9%)还是认为,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企业招聘时存在人才缺口(孙百林,2016)。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实际操作的时间,实践能力不达标,难以为企业带来即时效益。因此,不同于传统专业,除打牢理论基础外,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是当代高校校企合作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动适应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要求,与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商务英语(跨境电商方向)专业(以下简称“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该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学生前三年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第四年到企业进行实习。在招生数量方面,由于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该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在校学生共242人。在培养计划方面,为了培养“有效人才”,校企双方在办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大量实操实践课。但目前仍存在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所诉求的情况,如希望多接触实训、实践等动手操作方面的内容,本次研究将以现有的相关研究理论作参考,在此基础上展开问卷调研。

2.现状与问题

为了解近年来研究校企合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重点和研究情况,进一步明确调查问卷的切入口和创新点,我们主要查阅近十年(2013年—2021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期刊。其中很多院校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一些探索,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在高校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方式滞后、师资力量薄弱;记忆传统知识与教学实操软件练习的“二件套”教学模式并未有效锻炼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综合性、实操性的知识与技能;一些任课老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等(彭楚钧,2017)。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目标模糊的问题,致使校外实践较难展开,校内实践的诸多项目无法深度开展(吴俊丽,2016)。在学生群体方面,存在学生实践课程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等情况(姜嘉丽,2017)。由于目标主体积极性和参与度的缺乏,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形势更严峻。

在现有研究中,鲜以学生的意愿和需求为出发点,学者们多研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施缘由及途径。结合这一现象,我们将基于学者们过往对共性问题各有侧重的理论分析完成问卷设计,并对山东农业大学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实践主体意愿进行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该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安排情况、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情况、学生对于自身实践能力提高的积极程度及对于该专业人才招聘资质与录用门槛的看法等。从现实中发现真实问题,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以为当前校企合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共有88位学生参加,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山东农业大学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共71人。大一学生的问卷结果作为部分内容的参考。在回收的88份问卷中,结果显示有62.5%的学生对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给予了基本完善及以上的评价,但也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实践课程课时安排较少,课程质量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时安排”方面,认为实践课程相较于理论课程偏少的学生占比达44.31%;在关于“提高本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建议”问题的回答上,比较集中的是“推出实践微课”“多元化开展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汇总:

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专业实践类课程是比较全面的,比如国际贸易谈判模拟实践、跨境零售运营与推广、国际贸易单证与合同、跨境B2B贸易模式解析、跨境视觉营销设计等课程,符合跨境电商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如平台操作能力、开拓客户、接单、跟单、平台操作、商务谈判的外贸业务能力等。但由图1结果可知,该类课程在总课程中占比不高。其次,有20%的同学认为企业参观等活动才属于实践课程。这一问题首先反映出学生对实践课程认知有误,其次是实践课程偏理论化,实践性不强。

2.2课程实践形式单一,课程任务与行业现状联系性不强。

在“本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上,“实践环节较单一,不能将不同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的选项占比为39.77%。经过整理发现专业实践课程布置的任务独立性强,各学科之间的互动不多,且很少有与行业及社会现状相关的背景铺陈,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另有54.55%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从事相关职位所需的外语沟通能力,并希望能够练习与专业相关的口语交际沟通能力。本专业的外教口语课程安排在前两学年,相对来说商务方面的口语模拟训练较少,以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口语表达定位不够清晰。

过于机械、不开放的实践课程任务无法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对等。另外,学校举办和推广与本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占比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没有充分锻炼实践能力的途径。

2.3学生缺乏提高实践能力的意识,对实践的认识不充分。

图2反映出,只有13.64%的学生会主动关注该类专业竞赛;如表2所示,仅有31.82%的学生认为“个人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目前校企合作专业大多数学生把自身能力提高的任务全部抛给老师,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仅仅是消极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实践能力很难达到学校或企业培养的理想预期。企业更倾向挑选拥有综合实践能力(即相关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而非应届毕业生,主要原因是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追求理论基础和在校学分,忽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3.对策与建议

参考诸多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经验及山东农业大学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专业采取过且有成效的做法,对于上述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要从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拓宽学生实践渠道、提高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3.1加强建设外语“双课堂”,提高学生跨文化实践能力。

“双课堂”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丰富学生交际必备的理论知识;加大第二课堂开展力度,为锻炼沟通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多组织学生经历真正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完善外语商务学习环境。例如本专业所修的模拟商务谈判(英语)实践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让各组学生分角色扮演中外公司的谈判人员,共同制作谈判脚本并拍出模拟贸易磋商整体流程的视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跨国的文化交际及礼仪方面得到锻炼,对谈判大体流程及专业名词的掌握得到巩固。这种实践性、收获性均强的课程应当作为原型完善其他课程。

3.2完善专业课程改革,实现实践课程多样化。

从课程内容方面入手,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交叉性。因此,在布置实践课程任务时可以适当结合新知和旧知,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逐渐有意识地结合学过的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比如本专业大二学年所修的校方教师课程“国际贸易单证与合同”讲授的内容主体单证、合同是贯穿于整个贸易流程的,大三学年所修的企业方讲师课程“跨境B2B贸易模式解析”课程内容有部分内容交叉涵盖,那么在学生已有相关基础之后,企业方可以提供真实案例给学生,学生根据相应材料依次完成国际贸易的各项业务,如合同、发票、装箱单等单证的制作和审核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未接触过的新知整体外贸业务流程建立明确的认知,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和新旧技能的联结。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跨境电商行业,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会因缺乏基本认知产生消极心态。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多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如在“跨境B2B贸易模式解析”课程中讲解跨境B2B流程这一章节时,一些学生对核销单备案、商检、报关、退税等流程毫无概念,在学习过程中相比其他章节比较吃力。利用校企合作,本专业企业方讲师能结合行业实况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适当找些视频或动画辅助讲解,注重学生初次接触时产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培养学生兴趣和感性认识,同样能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学校邀请过业内专家、合作企业及法律界的专业人员为本专业学生开展讲座。在讲座中,学生能够了解电商业内行情、实际操作经验、电子商务法等信息,从内部进一步加深对于电商行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兴趣。

在能力考查形式方面,学生实践课程的表现除了由任课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其他评价主体。如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打分,督促学生及时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企业方能够根据实际岗位的要求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更具参考性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与实际岗位之间的差距,更贴合社会发展及专业发展的要求,增强其在实习、面试乃至就业中的竞争力。

3.3拓宽实践能力培养渠道,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在“提高本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解决措施”的选项中,“完善学生实践学习成果的培養方式”的选项占比为50%。为拓宽学生综合运用实践能力的渠道,解决上文提到的实践环节单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企业提供货源,给予学生指导,以实训室为依托,通过速卖通等平台开展小型真实的业务操作,在实战中提高学生多方面技能协调运用能力。

近期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校企合作单位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引入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星优选”,利用本校农业科学优势+校企电商专业特色,以“助农”为主题举办了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体验“带货主播”的工作,熟悉带货流程。赛制考查学生多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为带货平台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增加了销量,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胆量,提高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4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兴趣,调动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3.4.1实行“赛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跨境电商实践能力专业赛事。我校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网商杯”跨境电商美工设计大赛,评选海报并给予奖金。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在电商推广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竞赛途径,把在过程中发现的短板反馈到任教过程中,实现“赛教融合”(刘晰,2015),使学生在竞赛中运用知识、积累经验,在课堂上得到反馈,继续学习新知。

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比如本专业组织学生到山东开创集团和海外仓参观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还学到不同于学校授课内容的企业内部实用知识。在相关专业竞赛方面,由于学生很难分辨各大竞赛的含金量和难易程度,企业导师可先筛选出符合跨境电商专业培养目标且难度适宜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高效锻炼实战能力;为激发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动力和信心,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设置企业奖学金,奖励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

3.4.2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证书,加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

除了学校规定的英语能力证书,如BEC证书、英语4/6/8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外,学校的专业老师、实训指导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实施针对性训练,带领并监督本专业学生考取商务英语及跨境电商方面的证书,在考证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证书、计算机相关等级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书等。像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大多数学生在考取计算机证书时,会利用校企专业课程“跨境视觉营销设计”所学知识的基础选择Photoshop方向。在招聘时,学生考取的证书对其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调查显示有53.41%的学生认为“企业在招聘本类型人才时比较看重专业证书”。为了学生长远发展,将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和“多证书”教育有机结合不失为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可以督促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4.结语

探索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真正的线上交易流程和交易模式,提高交易过程中的谈判能力,学会跨境营销及平台的操作与管理,实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跨境电商专业结合本校农业及校企合作的特色个性化探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校企合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必须把握好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的“3”过程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推进,尤其在加大实践力度、调动学生发展主动性等方面值得校企进一步加强,比如拓宽实践能力培养渠道、建立多种机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能力赛事及证书的考取等。总之,高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为复合型人才的输送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國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J].上海建材,2020(6):13-17.

[2]孙百林.中国跨境电商人才调研报告[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3]刘晰,许锬,陈琴.“赛教融合”: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17-120.

[4]彭楚钧.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8):42-43.

[5]吴俊丽.复合型跨境电商商贸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6(20):181-182.

[6]姜嘉丽.呼和浩特市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作者:朱格纬 翟红华 丁爽 王亚男

上一篇:米芾书法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