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践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学实践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针对医学高职高专急救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急救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面向农村/社区卫生机构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第一篇:医学实践论文范文

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展望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要面向社区和家庭,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是切实、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新医改目标的重要举措。而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无疑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面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学学科。全科医学教育是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新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全科医生将是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主动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牡丹江医学院把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大力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现状

全科医学概念自80 年代末开始引入我国后, 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1998 年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标志着我国全面启动全科医学教育。随着人口结构变迁和医疗改革的推进, 国内全科医学教育在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

1.政府重视。1999 年, 国家十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意见》;卫生部制定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 》。2000 年卫生部向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 印发的《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基本要求的通知》, 全科医学教育纳入政府计划并着手落实。

2.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全科医学培训的基础教育领域, 12个省市16 所高校将全科医学列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必(选) 修课,开设了72 个全科医学教育课程科目。医师岗位培训分为全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培训, 学员平均学时达350 小时。相关教学基地建设已纳入各级政府规划。

3.教学逐步规范化。13 個省市制订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贵州、福建6 省市还针对640 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包括临床、中医、预防专业在内的全科教育培训。6 个省2510 名社区护士参加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卫生部培训规划教材完成编撰, 7 省市分别完成地方教材的编写工作。

二、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增加全科医学课程

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我们开设了全科医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办了全科医学专业方向选修班,并开设了全科医学导论、社区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同时在毕业实习中组织有关学生进行1~2个月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活动,适当开展全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通过理论教学和社区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职业特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全科医学的基础教育,增强对全科医学的职业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医学生投身到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中来,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对推动并促进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另一方面使所有医学生都具有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思想和知识,为增强专科医师对全科医学的理解,加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基本素质和培训应该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专业、岗位和服务内涵,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全科医学和专科医学的最佳结合将是最经济有效的医疗实践的模式、教学体系和科研基础。要使我国全科医学有更新、更高的发展,在广大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全科医学普及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全科医师人文医学教育

全科医师的职责。全科医师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是一种实用型人才,所需综合能力包括了诸如疾病的综合诊疗能力、人群的健康管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方法和营销管理能力等。与以往的本科生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全科医师由于其工作性质和所承担责任的特点对其培养模式、方法和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既是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健康与疾病咨询的服务者、教育者、社区管理者、基层卫生决策者,更是社区居民的朋友。因此,以问题为目标、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职责不仅要求全科医师具有全面的医学知识、扎实的临床技能基本功,还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管理技能。

人文医学精神贯穿于全科医师执业全程。全科医师工作在社区,其基本的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与服务,全科医师的工作范围、服务对象与工作性质都体现着医学的本质特性——人文性。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在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钟南山院士就提出过医学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想方设法治好病、防好病”。对于全科医师而言,要与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始终贯彻发扬医学人文精神。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全科医生必备的技能。除了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医德,要让社区居民愿意进社区医院、信任全科医师,真正发挥全科医师的重要功能,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掌握也是必备条件。

四、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

培训目标: 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 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达到全科医师任职资格标准的合格全科医师, 成为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的业务骨干。

培训对象: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职业医师。

培训方法: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方式。教学方法采取以理论授课为主,适当结合案例讨论、医院和社区教学基地见习和实习。理论教学400 学时,实践教学110 学时。开设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物理诊断、临床检验、影像学诊断、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皮肤科学、口腔科学、急诊急救学、老年医学、健康教育与社区预防等17门课程。

考核项目和内容: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完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的理论学习,临床和社区实践、病种和内容,全科医学理论与一体化服务实际技能,病历质量,社区个体与群体健康管理质量及社区预防措施等。考核分为各科考核和结业考试, 由各科室和培训中心负责。

配套政策:学员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由学员所在单位支付,培训费分别由自治区卫生厅和学员所在单位承担。学员完成培训任务,考核合格者,由自治区卫生厅审核并颁发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作为从事全科医师资格凭证。

全科医学在我国发展较晚,目前正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不平衡问题突出,学科定位尚存在分歧,教学的科学体系亟待完善,缺乏足够的教育经费等。现阶段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的重点还放在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岗位培训上,但从长远来看,全科医生的培养必须高起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将是我国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的主渠道,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实践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形式,努力开创全科医学教育的新局面。

编辑/刘文捷

作者:李 娟

第二篇:医学高职高专急救医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医学高职高专急救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急救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面向农村/社区卫生机构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急救医学;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类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对急诊急救的需求不断增加。尽管我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日趋完善,但农村/社区卫生机构急救仍是我国现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医生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不足、医疗救护水平不高的现状与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要求远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急救医学培训,对于提高未来基层医务人员对各种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既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培养的临床医学(大专),尤其是社区方向的学生今后将成为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在急救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将为病人进行急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置,并为进一步转诊到上级医院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急救医学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拓展课程之一,课程开设时间已近十年。目前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1.急诊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的急危重阶段的临床医学。它涵盖了临床各科的急症、危重病、院外突发环境下的紧急医疗救护、灾难医学、创伤及中毒医学、急诊医学管理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卫生机构的实用型人才来说,内容广泛,难度较大。考虑到我们3年的学制,1年仍然和本科院校一样用于实习,在校只有两年的时间,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内容上,课程名称也由最初的急诊医学先改为急救医学,后又更名为社区急救,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符合培养目标层次的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最终成为基层卫生组织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急救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拓展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其他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例如常用急救技术在诊断学中有所提及,心肺脑复苏、休克、创伤等内容在外科学中已经学过,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急症也是内科学中常见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考虑到教学的效率和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必要将教学内容做灵活的调整。

(二)缺乏合适的教材

既往我们使用的教材为国家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不是特别针对农村/社区中常见急症处置的具体内容,而且缺少农村/社区健康宣教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鉴于上述教学内容的调整需求,我们需要一本紧密围绕培养目标,教学目的的教材。其内容需要根据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增减,在强化各种急救、急症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传统、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主要载体、理论课堂为中心,有些大纲中列为实践内容的安排其实也是在课堂上以病例讨论,或者观看视频录像等的形式完成的。授课过程中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参与性不强,无法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心理普遍有重有限的书本知识、轻实际动手能力的现象。

二、改革实施

鉴于上述急救医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专业医务人员的需求,我们在急救医学教学中进行了大量改革,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一)经过调研后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性重点教学

1.开展人才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急救工作人才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以此了解社会基层医疗实际需要。

2.修訂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修订急救医学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常见急症的判断和处理,使教学内容能贴切岗位和需求。例如绪论中主要介绍急诊与急救概述,社区急救与转诊。常用社区急救技术中涵盖了外伤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洗胃、给药、氧疗等针对农村、社区实用性强的操作内容。常见损伤的社区急救中主要为交通事故伤、烧伤、蛇咬伤、狗咬伤、刀刺伤、电击伤、中暑、溺水、以及眼化学伤等内容。常见中毒的内容主要是有机磷杀虫剂、一氧化碳、酒精、镇静催眠药物、毒蕈、毒鼠强、百草枯中毒等。常见急症的社区急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腹痛、小儿惊厥、哮喘发作、异位妊娠破裂等问卷中反映较集中的内容上。另外大纲中还提高了急救技术实践操作的课时,总学时从以前的34节扩充到51节,增加的主要是实验课时,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3.为了顺利地进行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的教师共同编纂了一本教材,内容涵盖大纲中涉及的绪论、常用社区急救技术、常见损伤的社区急救、常见中毒的社区急救和常见急症的社区急救,其中涉及的关于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跨学科的内容是请相应的专任教师编写的。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部分:①根据为农村/社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改变传统的被动的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教学部分除了讲授之外,还引入了PBL教学法,即以驱动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辅导和参与下共同解决问题的研究式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运用我校最新研发的手机课堂软件在课堂中安排随堂测试,可通过网络当场下发选择题,每位学生内容随机,在规定的几分钟之内完成。借此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起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同时通过手机软件平台,学生们随时可以提出疑问,教师可以即时接收,根据提问有无共性可选择课堂中立即反馈或是课后个别反馈。在整门课程进展中,用手机软件在某一指定时间安排阶段测试,以起到督促学生课后复习的作用。

2.实践教学部分:①充分利用各类模型,将基本技能操作逐一攻克,切实掌握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CPR、急救给药等,做到人人会操作,动作都规范,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实用型人才。教学形式是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分组分批次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同组学生互相观摩,指正,带教教师巡回,进行质量监督,手把手纠正动作,并对学生们的共同问题进行讲评。②充分利用先进的全功能综合模拟人Simman进行案例情景教学。模拟仿真技术再现疾病过程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出判断,并实施各种急救,以提高其现场急救的能力和水平。在现今真实患者作为操作对象日益困难的形势下,这种高端的模拟人给我们提供了平行教学和反复练习的可能,学生还可以借此观察到病情的不同的发展方向。具体教学过程为,先由带教老师介绍患者基本情况,让学生们分组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初步确定大致诊疗方向,帶教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训练。再进入模拟病房,与模拟人Simman按照接诊流程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过程中模拟人表现出生命体征不平稳,以此考察学生们对病情变化的敏感性和紧急处理的应变能力。再由教师提供辅助检查结果,由学生进行解读和判断,并实施相应的急救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处置不当的严重后果,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运用的综合应用能力,还能给学生们重复训练的机会,促进学生全方位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3.网络教学部分:通过创建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完成自主学习、复习回顾、作业练习、师生答疑、病例讨论等相关内容,既是课堂的延伸,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完善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

在前述的各种教学方法改革的各环节当中,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教学方面用手机课堂的随堂测试和阶段测试,实践教学方面用教师对操作过程评分的形式,网络平台上能够反映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情况。将上述多方面的结果在课程总评中按一定比例体现,再结合期末书面测试,最终形成能反映学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以改变既往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式。最后依托我系多站式考核平台,在下实习前和毕业前对急救方面的内容进行抽查考核,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通过采用以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学生不仅掌握了常用急救临床技能,而且训练了临床思维能力。该教学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教学评价均匀分布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使得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为学生尽早适应农村/社区医生的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等.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

[2]裴红红,张正良,许明璋,等.高端模拟系统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

[3]王庸晋,魏武,宋晓亮,等.以急救医学为平台 开启系统化教学改革 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

[4]吕旺盛,赖登攀,张克明,等.急诊医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J].健康研究,2009,29(2).

作者:邓晶 朱宁 蒋建平 戴玉英

第三篇:高职医学美容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浅析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高职医学美容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从上好第一堂课、精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重视实验教学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美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

高职医学美容专业培养的是能运用人工技术、药物、医疗器械等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保健的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美容整形科、美容中心等从事美容医疗技术工作。对高职医学美容专业而言,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等。医学微生物学不仅为病理学、药理学、美容整形外科学、口腔美容学、皮肤美容学等学科打基础,且与临床各学科紧密联系,故有“桥梁学科”之称。如病理学中的“炎症”、药理学中“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皮肤病学中的“皮肤癣症、毛囊炎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都与微生物密切相关。所以医学美容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

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内容很多,但对医学美容专业的学生来说,侧重于学习医学微生物总论及与美容相关的理论即可,所以需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与搭配。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根据本人的

教学实践浅谈一点体会与建议。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具有繁杂、易混淆、较枯燥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所以上好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在第一堂课中,本人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首先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其中列表比较法就十分有效果,如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特点,内毒素与外毒素的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A群链球菌所致的皮肤化脓性感染的致病机理及特点等。通过列表对比自然就记住了它们的不同点。思维想象法也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如讲到细菌的结构时,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关系比喻为汽车的内外胎,外胎用于保护内胎,同样细胞壁的作用主要也是保护细胞膜。如讲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吸附时,将易感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病毒表面的配体结合)比喻为宿主细胞的内奸,病毒通过内奸的接应达到牢固吸附的目的等等。

教导学生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病原微生物能否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不仅取决于微生物的致病力等因素,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二者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过程,且矛盾的双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如鼠疫杆菌、天花病毒都属于甲类病原体,具有极强的致病性,但通过人类的努力,运用免疫接种等方法,这两种烈性传染病早已得到控制。“非典”病原体SARS病毒,过去只是引起普通感冒或一般的肺炎,传染性弱,不具流行性。又如并不是所有存在于人体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无菌人”是不可能生存的。因为在正常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口腔、胃肠道、尿道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正常菌群,这些细菌对人体不是都有害,有一些微生物还起到拮抗、营养、免疫等作用,它们与人体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但这些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引起疾病,如寄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因此,不仅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中,而且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都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最后简要讲绪论。在讲述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创造巴氏消毒法,我国宋朝时期用“人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和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等人类征服疾病的辉煌成果,效果非常好,绝大部分学生因此对医学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结合专业,精选教学内容

医学美容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课时较少,而教材内容多,教学时应围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精选,合理增删。教学内容应强调其作为医学基础课的桥梁作用,突出专业特点。

重点讲授总论部分,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其中细菌学又是重点之中的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分布、消毒灭菌、感染均要详细讲授。病毒学和真菌学则可相对扼要介绍基本特性和感染的特点。

在各论中只介绍与医学美容有关的微生物。如细菌各论中可重点讲授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因这两属菌均可致皮肤化脓性感染,讲授时应侧重它们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另外简单介绍厌氧性细菌和衣原体;病毒各论中可选取流行性感冒病毒和肝炎病毒进行讲授;真菌各论中重点讲授皮肤癣真菌。与专业关联不大的其他微生物可以不讲或简单带过,如肠道细菌、棒状杆菌、肠道病毒、黄病毒、深部感染性真菌等。

近年来,临床上感染性疾病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严重耐药性的微生物越来越多,引起的院内感染也随之逐年增多。另外病原微生物变异导致一些疾病愈发难以防治,如肝炎、艾滋病、SARS、禽流感和猪链球菌感染症等。这些新动向在教材中难以及时反映,上课时应随时增加教材外的学科前沿知识,密切关注新发展与新动向。

及时更新知识,结合临床教学

在教学中除了系统讲授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也要注意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不易记,而且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可以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将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引入课堂讨论,将知识学活用活。例如在讲授皮肤癣真菌时,以某甲癣患者为例,首先介绍其病征,同时展示图片,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病因及防治原则,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结合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而且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易于修改,既缓解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感染途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各种病原体的形态结构单纯依靠文字描述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大量直观的图片,真实形象地显示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使学生对各类微生物有一个直观认识,便于记忆。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医学微生物学在课时安排上理论和实验各占一半,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操作,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进行实验时对自己的要求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许多伟大的发现正是科学家细致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如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不是纯属偶然,而是偶然中的必然,这要归功于他一直对实验现象的细心观察和思考。

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同样需要引导学生们养成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为将来工作提前做准备。如细菌在液体、固体和半固体斜面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细菌的体外抗药性实验等都要求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并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发现异常现象时,要进行思考,勇于探究。

作者简介:

邓雪萍(1973—),女,广东清远人,制药工程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现为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技术系教师。

作者:邓雪萍

上一篇:保险实务论文范文下一篇:体育鉴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