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试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地方保护、队伍专业化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双重领导的检察体制下,检察权受制于地方较多,尤其是人事权和财权不能独立。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侦查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司法改革试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法改革试析论文 篇1:

英国最高法院研究

作者简介:许鑫(1985-),男,河南周口人,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司法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我国政体与英国有诸多相似之处,我国也主张立法权至高无上,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而我国的司法机关却不能向英国那样具有较高程度的独立性,英国的此次司法独立改革,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简要介绍英国最高法院改革的相关制度,以期对我国法院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最高法院;上议院;司法独立;宪政改革

英国最高法院成立于2009年10月1日,是英国司法改革的最新成果。它取代上议院上诉委员会成为了英国新的最高终审司法机构。它是英国司法权从功能性独立走向结构性独立的标志,从而产生最高法院、国王与政府、议会三方格局的政治体制局面。

一、最高法院的设立动因

(一)上议院兼任最高司法机构的体制成因及弊端

综观西方各发达国家,唯有英国的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是同一体。美国遵循“三权分立”原则,欧陆国家如德国也是严格保障司法独立,设立了宪法法院,将司法权从国家权力中剥离出来。而英国作为宪政主义的发源地,其之所以采取如此背离宪政精神的国家权力分配方式,不仅因为英国人的民族保守本性,也受到了其传统“议会至上”观念的影响。然而,这种表面上的立法、司法混淆体制并未造成现实中对司法独立的侵害。相反,它在现实生活中人为地主动与立法者保持距离,并且由于律师行会制度使得法律成为一门艰深的学问,使得司法审判成为一项专业技术活动,其他机关不能插手。

英国议会最高可追溯到英国中世纪的“贤人会议”。那时的“贤人会议”享有最高司法裁判权力,其所作的判决,甚至包括国王等一切人都要必须遵守。直到14世纪,英国的议会贵族院和平民院才完全相分开,而平民院负责申冤、弹劾、请愿和征税;贵族院必须听申冤和请愿、弹劾和审理上诉案件。之后在16世纪,贵族院中的司法裁判权才被中止,而到17世纪议会强烈要求权力,该司法裁判权才被恢复。在19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和政府几次尝试着废除英国贵族院所享有的司法权限,在其之外设立单独的上诉的终审法院,但未获得实现。直到1876年的上诉管辖法才确立了贵族院的司法管辖权限,从而同意在司法层面的终身贵族可为该院行使其司法权力。这样以来以立法确定了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同一体制,并且一直延续下来。[1]然而,这种体制由于不符合《欧洲人权公约》的标准——司法不仅要实质上独立也要形式上独立,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第一,大法官身兼三职不符合分权原则的要求。议会至上的主权结构之下,英国最高司法权依附在上议院,其中最高司法的裁判权掌握的有12名所谓的常任上诉法官并且担任议员,上院议长兼任大法官,还兼任政府内阁成员,英国上院议长不但要主持议会的讨论,还要担任司法界领袖,享有法律赋予的任命法官职权,这意味着英国大法官兼立法、行政、司法三层重要职能。[2]很多英国民众认为,这种制度安排伤害司法独立性。有位学者指出:法官必须独立于政府行政部门,“这种的独立被整个社会公众看到并且得到很好理解”。[3]现代民主社会中,法治与分权的法律理念对大法官身份与职能要进行明确分割。[4]

其二,贵族参加上院立法工作中有违背中立原则精神。上议院全体法官不仅是个人同时还是上院议员,即该法院的某个社会公众对法官审理案件之前,其已经参与加了贵族院和该案有关辩论,这样以来会继续存在公众指责的所谓的利益冲突。这种的利益冲突会导致法官出于政治动机考虑而存在判案的危险。[5]

(二)政府执政党的积极助推

英国,自布莱尔执政以来,进行宪政司法改革。2003年7月,英国的宪政事务部发表了一篇题为“宪法改革:设立并设立联合王国最高法院”协商文件;同年9月,又发表一篇题为“宪法改革:贵族院”的协商文件。布莱尔的政府借这两份文件,传递了对解决和处理英国三个多世纪遗留的重要的两大宪法问题的决心。该两大问题:贵族院兼任整个英国联合王国最高法院形成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同一体体制;贵族院构成和作用。在2007年6月,逐渐开始执政工党的布朗政府秉承布莱尔政府改革精神。在2009年7月1日,英国议会通过《最高法院规则》并于同年的10月1日生效。根据该规则,在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最高法院正式确立[6]。

(三)欧盟法的压力

布莱尔政府试图摆脱议会和法院同一体体制直接动力来源于欧洲同盟。依据《欧洲人权公约》第6条规定,人权法要求不但对可能破坏法庭独立和中立任何事采取更严格态度,而且还要对任何有此迹象事采取更严格态度。司法贵族制度作为贵族院一个委员会和最高法院,就很难保障最高法院独立于议会。[7]更进一步,如果展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实施的欧洲宪法。另一个方面,如英国想在欧洲的法院发挥积极有效作用,让本国的法官走进欧洲法院,那么必须让本国大法官保持完全的独立性是更好选择。2005年《宪政改革法案》最终成立新独立最高法院是为此扫清体制上的诸多障碍。[8]

二、设立最高法院的立法文件

1998年的《人权法》通过,使司法权对原来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到了英国政制台面之上。该法第3条这样规定:“……只要可能,无论基本立法还是附属立法解释和给予效力均都应与公约权利保持相一致。本条(a)适用于任何时候颁布基本立法以及附属立法;(b)不影响所有不一致基本立法的效力,须继续适用或执行;(c)如果(不虑及废除的可能)基本立法禁止对其不一致的废除,则不能影响任何附属立法之效力,须继续适用或执行。”

该法第4条又进一步规定:“法院须在任何诉讼中确定几项基本立法的规定是否是与公约权利相一致,如果法院能够确定该规定是与公约权利不相一致,它就可以作出不相一致的宣告。法院也可以在所有诉讼中确定一项或几项根据基本立法授权制定的立法的规定是否是与公约权利相一致,如果法院能够确认以下情形,就可以发表不相一致的宣告:(a)某项规定是与公约权利不相一致,和(b)某项(不虑及废除的可能)基本立法禁止对不相一致的废除。这里的‘不相一致宣告’是指,(a)不影响基本法律规定的效力,须继续适用或执行;和(b)不约束诉讼当事人。”这些项一方面肯定了《欧洲人权公约》之地位,确立了一项高于议会立法的上位法,使英国第一次能够出现高于普通法之立法;另一方面则是对英国议会之立法权产生相应限制——英国议会以后不能再违反1998年《人权法》的规定进行任何立法,不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中部分否定了英国议会主权之至高无上性,从而也为英国司法权的独立做好了准备。根据2005年《宪政改革法》第三章的规定,2009年7月《最高法院规则》使得第一届最高法院于同年10月1日正式运行。

三、任职制度及职能

按照2005年《宪政改革法》第25条之规定,任何人如若具有如下情形之一,方能任命为最高法院之法官:(a)任高级法院之法官至少2年以上,或者(b)有相关从业资格并实际从业15年以上。

法官的任命建议须由首相提出,其条文必须包括以下八个款目,要求首相须依据上议院议长之遴建议进行相关任命建议。

再按照2005年之《宪政改革法》23条之规定,最高法院包括12名大法官,均由女王来书面任命;女王甚至有权通过枢密令来增加最高法院法官之人数,然而使这一项枢密令之发出,须经过上下两院之同意;女王有权通过书面任命某一法官来做法院院长,以及相关副院长,院长及副院长之外的法官则被称为最高法院法官;无论缺少一个法官还是一个院长、副院长,法院都可以正常运作。[8]

最高法院有以下职能:(1)创立和修正法律原则,发挥司法导向作用。(2)对不同的价值或者利益进行衡量,做出取舍。最高院通常要衡量不相同的价值以及利益,在国家安全、公民权利、司法公正、新闻自由等发生冲突时来做出仲裁。[9](3)做出“抵触声明”。最高院可以搁置与欧盟法律相抵触的议会法律,而且根据1998年《人权法》,如果某个立法违背了《欧洲人权公约》,可以做出抵触声明。[10]

四、对最高院设立的评价

(一)最高法院并未改变国家权力的分配格局,议会至上仍不可动摇

英国实际上一直都是权力分立的国家,只是在分立的程度上弱于美国。它是一种“弱分立,弱制衡”。[11]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就确立了议会的主权地位和司法独立制度。司法独立性的保持,主要来源于法律对法官独立性的保护,而不是通过赋予法院司法审查权来保证的。法官的职务行为享有免于社会随意批评的职业特权。[11]所以,历史上的司法权一直都保持着实际独立的地位,而今只是将其以明示的方式确认下来而已。它从未超越过议会的权力,将来也不会。

(二)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可能性

英国在加入欧盟后,作为其成员国,必须遵守欧盟法。在《人权法》通过后,欧盟法被纳入到英国法律体系当中,并且处于上位法的地位。它确认与之冲突的国内法,法院有权不予以适用。这是否意味着法院对议会的法案拥有审查权呢?由于最高法院只能不予适用,而不能宣告法案无效,它不可能对议会产生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那样的制约力。它只能通过舆论的压力,促使议会修改与欧盟法相抵触的部分。另外,欧盟法并不是英国的宪法性法律,对它的违反,是对“条约必须信守”国际法原则的违背,承担的是国家责任,而不是违宪责任。

五、关于对我国司法改革的警示

我国政治体制度和英国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我国主张和认可立法权的至高无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我国司法机关但不向英国那种具有较高程度独立性,英国这次的司法独立改革,其对我国法院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一部正式的成文宪法典,而比起英国来说,我国对建立违宪的审查制度有很大优势。具体而言:

第一,我国《宪法》第67条(二)、(八)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对某些法律法规修改与撤销权。它是除全国人大以外最高立法机关,似于英国上议院上诉委员会。该职权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行使符合权力的分立制衡原则。因此,我国违宪审查主体是最高司法机关,要求必须分离立法机关审宪权。

第二,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任职资格要满足较高标准。由于此严格任职资格及选任标准,因此法官都具有深厚专业造诣、强烈社会责任感与高尚渊博学问、道德品行,社会中拥有较高社会地位,颇受人尊敬。司法想独立,得有资本独立,让民众信任。中国《法官法》对法官任职条件规定过于宽泛;此种条件最后选任出来法官,既不具有深厚法学造诣、不可能拥有广泛社会经验与丰富的审判智识。既是需要经初任法官法律任职资格考试,但要他们胜任专业如此之强审判工作肯定是是勉力的其难;特别与外国法治国家法官资格相比,我国法官任职的资格与条件格很大差距。所以,要确保初任的法官高水平素质,并使他成为正义的防线及法律守护神,需要在立法层面上来提升我国的法官的相应的任职资格[12]。

第三,确保司法独立,必须让法院最大限度脱离行政机关对其的财政与人事的、控制;司法独立核心是法官的独立,逐步采纳“ “法官终身制”、 法官高薪制”等制度,让法官无后顾之忧,来捍卫公平与公正,捍卫法律尊严与权威。

参考文献:

[1]田维民.论最高法院的建立及其对英国未来宪政发展的影响[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于明.英国的法官制度[J].人民司法,1998(11).

[3]Sir John Donalds on,MR.Address to the Law Society[J].The Times,13,Ap ril 1987.

[4]曲兵.试析英国上院的司法职能[J].南京大学学报,2009(02).

[5]汪再祥.英国宪政的历史性转折[J].法商研究,2005(03).

[6]田维民.论最高法院的建立及其对英国未来宪政发展的影响[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7]蒋劲松.英国宪法终于到来的突破[J].人大研究,2004(02).

[8]汪国华,朱道坤.世纪之交的英国司法改革研究[J].东方法学,2010(02).

[9]曲兵.试析英国上院的司法职能[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10][英]安德鲁·勒休.英国的司法改革[J].吕芳译.法律适用,2004(09).

[11]程汉大,李培峰著.英国司法制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王道国.中外法官任职资格比较研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作者:许鑫

司法改革试析论文 篇2:

提高职务犯罪侦查专业化水平的路径规划

[摘 要]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地方保护、队伍专业化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双重领导的检察体制下,检察权受制于地方较多,尤其是人事权和财权不能独立。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侦查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当前的司法改革正探索检察机关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在这种背景下,职务犯罪侦查应该把握时机,努力实现侦查人员职业化、侦查分工专业化、侦查技术普及化、侦查监督内部化,全面提高职务犯罪侦查水平,提升反腐能力。

[关键词]司法改革;垂直管理;专业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上海将探索建立省级以下检察院统一管理的用人体制和省级以下检察经费统一管理的体制。检察改革已被提上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日程,笔者从司法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一、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部分地区地方保护色彩浓厚。我国是传统的人情社会,在职务犯罪查办过程中,涉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和一些身居要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时,检察人员会面临人为的阻力和心理上的压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一旦被查处,地方政府领导往往持一种谨慎态度。国有企业通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地方政府领导考虑到可能对经济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时也会对检察机关施加一定压力。

(二)从队伍建设来看,队伍专业化特征不强。职务犯罪主体和犯罪手段特殊,而职务犯罪侦查机关专业特征并不明显。职务犯罪侦查人员与其他单位或检察机关其他部门人员对流情况较多,并不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就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出身来看,大多为转业军人和高校毕业生,缺乏职务犯罪高发领域专业人才。在侦查技能培训方面,也没有探索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法律知识培训、侦查技能培训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出职业特点。在侦查技术和侦查措施上,不仅没有区别公安这一普通刑事犯罪侦查群体的特殊措施和手段,甚至在侦查技术方面与公安机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基层检察官上升渠道狭窄,部分侦查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与行政机关共享职级等行政资源,挫伤了一部分在检察机关工作多年而未获得相应级别待遇同志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现状主要存在于基层检察院。基层检察院行政职级与检察干警数量相比相对有限,导致检察干警上升空间狭窄。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老侦查人员群体中,近年来,新招录年经干警辞职或调入其他行政机关的现象也在增多。基层检察机关晋职晋级慢,而招录时相对于一般行政机关来说条件要高,相对狭窄的职业发展渠道和工资收入水平,对一些出身普通的年经干警来说是一种两难的选择。

二、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检察权不独立。一是经济不能独立,检察经费依赖地方。检察经费主要包括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办案经费三大块,而这三部分费用基本由当地财政支付。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领导关系,主要体现在业务上,在经费方面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并不能给予太多的支持。二是人事不能独立。地方党委提名地方检察院检察长,地方人大任命,不仅如此,地方党委有权决定检察机关的编制数量、行政职级名额、检察官晋职晋级。由此可见,检察机关的正常运转,检察人员的个人前程,均带有地方色彩,人事和经济上的依附必然导致检察权不能独立行使。

(二)办案经费限制办案专业化和现代化。由于检察机关办案经费受制于地方政府,因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察机关现代化建设水平。各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不一致,地方检察机关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发展也不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职务犯罪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犯罪分子经常通过互联网、手机通讯等现代化手段来进行犯罪的密谋和实施,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的办案装备能跟得上经济发展,而现行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导致检察机关现代化建设深深地打上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烙印。

(三)培训机制不够健全。侦查人才培养以 “传帮带”为主,即新人进入职务犯罪侦查队伍后,其对案件办理的流程的熟悉和案件办理能力的增长主要是在办案实践中的自我学习和摸索,以及老侦查员的言传身教。实践中,老侦查员的办案能力和办案方式、办案特长有差别,带出来的新侦查员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帮助新入职的年轻侦查员接受系统培训。一些新的经济领域的产生,也会滋生一些新的犯罪领域,职务犯罪侦查培训应该做到及时组织,而不是让侦查人员在办案中自我摸索,边办案边寻找对策,一些事前的培训,比如对犯罪领域基本工作流程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三、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建构设想

(一)检察机关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一方面,将基层检察机关人事权统一收归省级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长、检察官任命由省级检察机关决定,保证人事上的独立。另一方面,检察经费由省级财政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拨付,由省级检察院根据需要提出年度预算方案,报省级人大审议决定后责成省级财政专项支付,再由省级检察院自上而下按既定预算方案逐级分配经费,这样既解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检察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杜绝了地方政府借检察经费问题干预检察工作。同时,应该在检察系统内设置直属于党中央的组织系统,各级检察机关按照党章要求设立党组织,建立上下级的层层领导关系,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政策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实现对检察工作的领导。

(二)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职业化。一是应该提高招录门槛,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具备职务犯罪侦查潜质的大学毕业生来充实职务犯罪侦查队伍。二是要建立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职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一套系统的培训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完善的职务犯罪侦查培训机制应该包括法律知识培训、职务犯罪多发领域专业知识培训、侦查业务培训、职业操守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三是建立科学的晋升渠道,保持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稳定性。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应该减少流动性,要尽量减少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向其他部门、其他单位流动,让有能力的人在为检察事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三)职务犯罪侦查分工专业化。一是要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作用,构建侦防一体化。深入企业进行职务犯罪预防,鼓励举报,拓宽案件线索渠道。广泛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反腐宣传教育,唤起普通民众反腐败的参与意识,引导广大民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职务犯罪问题,形成职务犯罪社会监督体系。二是侦查人员要合理搭配,人尽其才。要充分发挥每个侦查人员的专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分工形成合力。三是省级检察机关应该成立有针对性的职务犯罪侦查研究小组,研究各个领域职务犯罪特点和犯罪手段,掌握易发职务犯罪的环节,为职务犯罪侦查提供理论支撑。侦查研究小组不仅应该包括法律专业人才,还应该包括税务、金融、计算机等多领域的人才,为职务犯罪侦查提供理论和专业技术支持。

(四)职务犯罪侦查技术普及化。加大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的使用力度,适当降低技术侦查使用门槛。省一级检察机关要成立专门的技术侦查管理和实施部门,核准该省(直辖市)的技术侦查申请,并具体负责实施。要设立专项资金,为技术侦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用于技术侦查设备的保养、维护和更新,以及技术侦查人员的培训。技术侦查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进行,对于与案件无关的通过技术侦查所获资料在经鉴定后应该及时销毁,技术侦查专门人员应该签订保密协议,不允许私自公开或者使用所获资料,对个人隐私应该予以尊重和保护。

(五)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内部化。检察系统内部应该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约束侦查人员的侦查行为,对于案件办理过程中涉嫌违法违纪的侦查人员,应该先通过内部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涉及刑事犯罪的,移交有关机关处理。省级检察机关要在现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基础上加大规模,完善和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对全省(直辖市)的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监督应该包括廉洁情况、办案程序遵守情况、强制措施的使用情况,要建立案件跟踪体系和错案追究责任制,保证侦查权力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宗辉.侦查学总论[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2]詹复亮.新刑事诉讼法与职务犯罪侦查适用[M].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

[3]樊洪,杨彩霞.职务犯罪侦查手段现代化的理解和应用[J].中国检察官,2013年第13期.

[4]阮庆红.试析中国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实现路径——以中国检察权政治属性为视角[N].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2013年8月.

[5]王帮元.党的领导之检察独立探析[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6]叶文胜,陈志红.完善检察权运行监督体系的设想[N].检察日报,2013年9月30日.

[作者简介]张建涛,天津人,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科科长 ,研究方向:检察理论与实务;荣华,湖北人,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检察理论与实务。

作者:张建涛 荣华

司法改革试析论文 篇3:

浅谈我国司法独立的现状及实现途径

摘要司法独立源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学说,它强调的是国家的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分立。然而,作为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司法原则,司法独立已经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了,它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原则。笔者将就我国司法独立的现状,分析司法独立难的原因,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司法独立 影响因素 实现途径 现实意义

司法独立包括两层内涵:一是观念层面;二是制度层面。就观念层面而言,司法机关应当形成自己的职业化的观念,按照自己的观念和规则办事。司法机关形成的统一的理念保证法官在类似的案件中尽可能可能作出客观的而非个人主观臆断的判断。就制度层面而言,司法独立要求做到:(1)司法权由司法机关,即法院,统一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司法机关系统内部相互独立。法院上下级关系只是审级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上级法院依法对下级法院进行监督,并且不得干预下级法院的审判。(3)法官审判案件独立,法官审理案件只服从法律,而不受任何机关和个人的指示。(4)法官保障制度。这是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保障法官无所顾及的捍卫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可见,我国通过《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将司法独立原则确定为我国司法的根本原则,足以体现司法独立原则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此外,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然而,我们看到在司法实践中,所谓“司法独立”并不是完全做到了真正的独立。

1 影响司法独立原则的贯彻执行的因素

1.1 司法机关和党政机关的不独立

司法不能独立,往往是因为司法机关的不独立。司法机关不是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中的法院和检察检察院分别是法律审判机关和监督机关,是与政府这一行政机关平级的国家机关。但是,众所周知,司法机关的经费需要是由政府划拨、政府保障的。经济上的不独立,难免使得司法机关受制于政府,沦为政府的附属机关也就在所难免。一些政府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指向,往往就是公检法系统。司法机关基于权力制衡的宪政理念的独立个性,在今天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司法机关的行政部门化趋势依然没有止步的迹象,不免让我们心生遗憾。

1.2 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通过宪法确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和对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权,往往被作为媒体监督司法的法律依据,但细考虑难免有些牵强附会。实际上,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制和引导新闻等媒体对于司法的监督,从而导致媒体舆论监督权滥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新闻媒体造势影响司法独立,影响法院案件审理情况也时有发生。媒体监督了司法,可是媒体又有谁来监督?缺乏制度层面的宏观指导,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舆论媒体的言论无形中给法院案件的审理施加压力,加入了媒体主观的因素。

提到媒体的主观因素,不免让笔者想到所谓的“媒体审判”。“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显然,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案件发生以后,法院作出判决以前,媒体的舆论就铺天盖地地充斥在大街小巷。法官是人,也是社会的成员,难免不受这些舆论的影响。媒体以其自己的标准对司法施加压力,这种标准往往于偏重于道德和政治上的价值,往往体现的是大众眼中的公平正义,而忽视的是法律上的公平正义,法律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媒体的干预降低了依法治国的力度,偏离了法律的轨道,对司法独立产生消极影响,从而难以实现司法的正义。

1.3 司法独立与社会公众舆论监督的关系混乱

公民言论自由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根据何梓华教授在《新闻理论教程》中的表述,舆论监督广义上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通过社会舆论对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行的检察和督促。公民的数量庞大,公民的素质又参差不齐。公民根据自己的善恶标准,以自己的社会经验为参考,做出的言论不免带有浓重主观色彩和参杂大量个人好恶。在崇尚言论自由的今天,公民的声音更多得被倾听了,公民有了越来越多的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和途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种论坛、博客和空间,纷纷亮相,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同时,也成为人们表达心声,参与社会事件的重要窗口。大众通过网络凝结成的力量日渐壮大,影响的力度和范围也越来越不能忽视。

1.4 法院内部的不独立

同级法院之间、上下级法院之间、法官合议体之间以及法官之间,应该保持独立。而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独立性最难以保持。上下级法院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审级监督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不应当影响法官的独立决策,却难以不影响法官的独立决策。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求指示,更有甚者,上级法院直接批条指示,干预下级法院审判。当然,上级法院一旦下达指示,下级法院必须遵守。下级法院丧失了独立审判的权力,上级法院也增加了负担,增加诉讼成本不说,还降低了诉讼效率。我国的司法实行“二审终审”的制度,但是上诉人上诉到的上级法院往往就是给下级法院即一审法院“打条子”的法院,上级法院怎么会推翻自己的“意见”。于是,上诉审便成了走过场,审理结果当然与一审的结果一样,从而导致了实质上的“一审终审”,这与我国的“二审终审”的司法制度是相违背的。

2 追求司法独立的途径

探讨了影响司法独立的种种因素,下面笔者就实现司法独立的途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有所帮助。

2.1 完善新闻媒体、公民舆论行使监督权的相关法律制度

从最近比较流行的“媒体审判”一词,我们可以看出媒体对司法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当中,有好的影响对司法起到正确监督作用;而有些则形成压力,将媒体的意志强加于司法机关的审判之中,从而影响审判结果的也不在少数。与媒体监督强势介入司法相对应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的弱势,没有一部完整甚至是相关的法律来对新闻媒体和公民舆论进行规整和监督。

2.2 司法独立需要完善监督机制,案件审理实行相对透明的制度

法律要在阳光下运行,案件公开审理,公民可以合法旁听案件审理过程。有参与才有监督的实现,私底下搞的东西,人民看不见,怎么实行监督?有了监督才更有利于法律的遵守。但是,又有一个问题,监督权是行使了,监督权的滥用难以避免。适度的监督,却又不能影响司法独立,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容易发生冲突而难以兼顾。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在案件审判之前适度保密,不该公开的就不向公众公开。同时公众和媒体,尤其是媒体不得对案件进行结论性的评述,或者司法机关避免对社会舆论的接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舆论对判案的影响。

2.3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实行法官“终身制”

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实中,法官素质不高,影响案件审理的不在少数。这种现象严重威胁着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降低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提高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法律人素质提高了,他们对法律的信仰虔诚,他们更懂得司法实践的重要原则,更会坚守司法独立原则。因而,对司法独立原则的践行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政府等具有一些法外力量的人员的法律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法律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的加强,也会对践行司法独立原则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的法官到60岁的时候就必须退休。一个法官,他的办案经验和人生阅历都是日积月累而成的,对案件的审判技巧的积累都非常重要的。我国的法官在最好的发挥能力的时候却退休了,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法官“终身制”的实行,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成本,而且对法官自身追求素质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2.4 给予司法机关独立的经济权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认为:“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改革司法体制,使司法机关从政府化和地方化中脱离出来,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对人民负责,而不需要向政府汇报工作。给予司法机关独立的经济权,使其不用看政府的脸色行事,政府机关的“小纸条”也就难以起到作用。司法机关只有独立了,摆脱政府机构“附属机构”的身份,才能有效地防止法外力量的干涉。

3 结语

司法独立原则对我国现行的司法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司法独立是减少冤假错案的重要途径,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没有司法独立,社会其他力量就容易过分介入司法,从而容易导致司法的腐败,进而影响司法的公正,法律公平正义的理念也就难以践行。司法独立符合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司法是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救济程序,司法独立了,最大可能地排除非法干预,才能实现公正,才能服众,同时有利于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此外,司法独立原则是大前提,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我国司法改革才会有实质意义的进步,否则,脱离了这个大前提,去谈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是徒劳无功的,都只是形式主义而已。

参考文献

[1]金卡工程.经济与法.试析我国司法独立何去何从[J].2010(1).广州:广东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1996.

[2]法制与社会.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关系之浅析[J].2009.11.昆明:云南省法学会,2009.

[3]法制与社会.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和协调略谈[J]2009.12.昆明:云南省法学会,2009.

作者:仲 夏

上一篇:水库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