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电工学》教学改革

2023-02-25

电工学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当前,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 发展非常快, 并且日益渗透到非电类各个专业领域。从课程内容来看:目前, 现行教材大同小异且着重在传统内容, 而对发展和探索性的内容反映较少, 着重单元电路的分析而对单元电路之间的联系及组成实用系统的分析较少。从教学方法来看:课堂教学还以传授灌输知识为主, 忽视启发诱导培养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也呆板, 主要是些验证理论的固定模式, 而不是灵活多样从训练实验技能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眼。从教学手段来看:主要还是传统“黑板加粉笔”式的旧的教学模式, 已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此, 电工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课程内容改革

为培养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技能人才, 本着以掌握电工学基本知识.不断强化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原则。使学生既有看懂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又有正确选择合适的电路元器件, 以实现其某种功能的能力。具有安装简单电路的能力, 查找电路故障和维修能力。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采取各章在紧扣基本内容的同时, 增加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增加应用实例, 介绍一些实用电路。实训各章以每章培养一种能力编写, 实验各章是以维修电工等级要求和实际应用中所需要掌握的实验为主, 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基础上, 学习技能操作, 并取得相应的维修电工等级证书。

1.1 理论教学改革

(1) 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线, 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 精选内容, 教学重点放在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上, 同时强调知识的应用性。

(2) 教学内容以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和推广应用的技术所需的理论基础为主, 通过例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考虑其知识应用性的特点, 适当增加例题量, 并尽可能选用实际应用电路为例。

(3)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和电已不可分割, 而机电传动自动化都是由各种控制电机来实现的, 教学中加入特种电机的介绍, 以满足后续机电控制类课程的需要。

(4) 以最新的国家标准在附录中给出常用的电气图形符号, 常用电气材料和器件的技术数据, 便于学生学习时参考。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课件配合教学。

(5) 按照以上原则调整后电工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及其分析、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直流电动机、特种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供电﹑照明及安全用电、电工仪表及其电工测量技、简单应用电路设计与制作等知识与技能。

1.2 实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

(1)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精选实验和实训内容, 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培养。着力突出四种能力的培养。即电工工具、仪器仪表使用能力;电工材料、元器件的选用能力;电气图的读图、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电工产品的制作能力。

(2) 是实训内容注重技能要求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注重使用特性和实例, 安装调试等环节。

(3) 按照以上原则调整后电工学课程实训主要内容包括:电工学基本实训 (实验) 、电工学综合实训、电工学选作实训三大类内容。即电气安全技术基础、常用电工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电工材料和电路元件的选用、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各种电气图的制图与读图、变压器、继电-接触控制线路分析及故障排除直流电动机与特殊电动机。

2 实践教学改革

2.1 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 在电工学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2.1.1 教学主体的认识问题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 教师是“带”实验而不是“指导实验”, 即实践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 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多采用注入式,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内容, 其实践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等都由教师进行。实践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且在执行过程中, 完全听从教师安排, 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 不利于因材施教

2.1.2 实践方式的问题

因内容过分偏重于基础训练, 所以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单调, 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 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 只需“依样画葫芦”。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硬件接线, 熟能生巧, 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

2.2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高职培养的目标, 在进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时, 主要基于这样几个原则。

2.2.1 技能性向技术性发展

即由原来的偏向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工具仪表的使用、电器元件的认识和使用、基本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调试等, 向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方向发展, 通过系统的训练,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

2.2.2 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

如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P L C控制、计算机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2.3 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

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借助各种软件,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

2.2.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可一定程度的自由选题、制定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安装调试, 锻炼学生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3.1 教学方法要采用启发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 但必须体现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依靠他们的心理活动, 自觉探索, 动脑动手去获得知识。教师在讲授中充当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向导, 联系教材、专业和学生实际, 从深度广度把握住教学的关键和重点、难点、目的要求,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问, 勤于提问, 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状态, 学生经过自己思索获取的知识比直接获取的知识, 在记忆、理解、运用上效果截然不同。课堂上着重讲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在教师的指点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提倡教师讲得少而精, 学生看得多而广。不应提倡“当堂听懂”, 而应留点问题课后经过自己去搞懂。凡是经过自己努力钻研而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 但这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教师给予适当的督导, 否则效果就会不理想。

3.2 提高教学信息量

在讲课中, 不唯课本, 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 启发学生去探索新知识, 为他们指明研究方向, 引导探索的路径, 这样, 学生才会感兴趣, 收效大。

学是为了用, 如果学了不会用就等于没学。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便于应用,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应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应用;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不能只偏重于验证理论, 而应加强对实验技能的训练;讲课不能“纸上谈兵”, 而应联系实物, 示以实物,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不抽象。例如电机部分, 教师既要注重磁场的分析, 又不能忽视了电机内部绕组的结构, 只有这样学生将来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摘要: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工学》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与现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 阐述了高职《电工学》教学改革的原则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电工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蔡惟铮, 创新思维与启发式教学[C].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3~27.

上一篇:对大项目造价管理探讨下一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改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