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美试析论文

2022-04-18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也是无时不有的,只要拥有一双善“看”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我们就会与美同在、伴美同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语言美试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语言美试析论文 篇1:

试析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美

体育教学是复杂的教学认知系统,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形体活动,而且还讲究内在的精神、意识与形体、动作的密切配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体态语言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一、体态语言是体育的语言因素

体态语言是人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属于非语言信息,是體育教育的语言因素。体态语言美是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的一种美好表达,它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境界,可以说,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这种美,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陶冶,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态语言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激发学生对塑造优美体态语言的执着追求。因此,体态语言美的实质是健康匀称的体魄、优美的姿态、高雅得体的举止、洒脱的神情以及反映正面精神品质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坚毅性格、豁达心胸和坚强意志等。

二、体态语言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体态语言美跟人的所有美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最早的教育是从体育教育开始的,体育教育的身体活动特点决定了体态语言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人是劳动的产物,人的体态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不仅完善和巩固了那些有益于自身健康和协调发展的体态语言形象,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的身体美与心灵美、艺术美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树立美好的体态语言形象是激励人们追求美、探索美的力量源泉。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都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为人师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冬季教学中,教师不畏严寒、精神抖擞,表现出自信、乐观、泰然自若的体态面貌,仍然高质量、严要求地完成各种动作示范与演示,不仅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体态印象,而且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学生的练习信心和勇气。如果教师精神委顿,动作敷衍、马虎,甚至瑟缩着身体或将两手插于裤袋中,这种体态展现给学生的是怕冷,是懦弱,根本无美可言。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态语言所带来的好坏结果、美丑结果,把美的体态语言传授给学生。

三、体态语言美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体育教师通过美的体态语言来感染学生的心灵是体育教育的特点。以身体的活动来“寓教于乐”,通过直接、生动、鲜明的体态语言美来激荡人的情感和产生感情共鸣。可以说,体育教育不是靠说理,而是靠实实在在的练,靠具体的体态形象感染人、打动人,特别是那种意境高远的体态语言,更容易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及陶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雅的谈吐举止及优美体态形象,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教师的艺术涵养更能激起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体态语言美也具有艺术美的特性。因此,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表现与精湛的体育技艺的结合,必然使之闪耀相互辉映的光芒。例如,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上,教师以艺术的手法,以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中特有的神态、表情等为例,向学生讲述运动员在极点状态下是如何克服极点、战胜困难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既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又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其体态语言形象艺术地再现运动员为国争光而努力拼搏的情境,是一种较好的教育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虽然体态语言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及感染力,但表达必须自然、优美、和谐,具有社会内容,真正体现出人的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奋发的精神面貌。对于那种标新立异、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涵养的人体艺术展示,我们应从根本上加以制止和杜绝。所以,提高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可以拓宽创造体育教育艺术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个性和完美的形象,给人以体态语言美的感受。

由上可见,体态语言美的潜在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原动力中,教师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只要教师有所举动,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效仿。例如,教师的腿漫不经心的颠动、眼神左顾右盼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效仿,有些效仿是在不由自主中进行的。这种没有说出来的神态举止和“追随领袖”的模仿效应,是由教师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合理、巧妙、优美、艺术地运用体态语言显得至关重要。

总之,体育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体态语言美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体态语言修养,使之达到较高的品位和境界。因此,只要体育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自然会使体育教育成为展示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使体态语言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和力量。

作者:方猛

教学语言美试析论文 篇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也是无时不有的,只要拥有一双善“看”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我们就会与美同在、伴美同行。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内在属性,基础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美的气息,让“芸芸众美”来涵养并滋润学生的心灵,熏陶他们的内在情感,这是语文学科开展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感受其“美”呢?笔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善于从“品词析句”中体会语言美

无论记事类还是抒情类,凡是入编语文基础教材中的课文,用词之准确、优美和传神都堪称经典,确是美的“寄存体”和“集散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通过“读、析、品、悟”等活动来赏析佳词妙句,有效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围绕“美丽”这一中心词,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有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体会生动性和准确性,进而体味不绝于文的美色美味。如赏析春美时,通过“抽、长、融化、汇成、张满”等系列动词,引导学生节和实际认知进行体会,从中感受其春季的生机勃勃之美。再如賞析夏美时,引导学生围绕“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挡住视线”等词语,感受树木繁茂的样子;围绕“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等语句,体会夏季小兴安岭的朦胧之美。文本中的语言美由此可见一斑。

二、善于从“图文互动”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语文基础教材的课文中显现了许许多多的美丽形象,有刻画人物美的,有描绘景物美的,有描写景色美的,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为了切实显现这些形象之美,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教学用图和多媒体技术图等,以图文互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美的加强感悟和深入体会。以《荷花》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他们初步感受课文。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了生动形象的“百态荷花”音视频。接着在“视听盛宴”后,让学生边欣赏动画边再读和体会课文。与初读比起来,他们的语气和神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是美感十足!

三、善于从“由文入境”中体会意境美

所谓“意境”,它类属于美学思想的范畴,就是指文艺作品中通过艺术性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调和境界。在写景抒情类文章或诗词内容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感受景物美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赏析美言美语,并且展开富有个创性的想象,从而在多元化活动中深入体会蕴藏其中的美妙意境。以《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有关内容,然后再闭上自己的眼睛,逐步体会海水的不同颜色,努力想象由于海底高高低低而造成海面色彩不同的画面。如此地入情入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善于从“内化迁移”中体会情感美

所谓“内化”,是把看、听、想等思维观点经过内证实践,所领悟出的具有客观价值的认知体系。“迁移”则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一种影响。内化迁移对于德育活动和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阅读教学上的内化迁移,就是通过学习与引导,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逐步地“化为己有”,再转化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或者评价。如《两小儿辩日》教学结束后,笔者以“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或学到了什么道理”为题,让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然后说出来或写下来。从两小儿身上,有人认识到了“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有人看到了“坚持己见,不为他人所动摇”的坚定意志;从孔子身上,有人看到了“谦虚和质朴”,有人感悟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人还明白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综上所述,无论体会美好的景物,还是体会美妙的情感,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领、善于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学区(744603)

作者:石旭

教学语言美试析论文 篇3: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文章只有580多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美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去郊外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最后在亲情的关爱下,矛盾得以解决的故事。故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知识和能力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寻找文中字、词、句子的美点;3.体味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1.寻找、品味文章的语言美;2.训练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像的能力,寻找、品味文章的景物美;3.体味字里行间渗透出的亲情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真情实感。

一、看视频、入美文

(多媒体播放“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师:同学们,每当老师看完这则公益广告,总是非常感动,你们看了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感想,教师点评。

师:爱是社会的主旋律,社会因为有爱而温暖,家因为有爱而温馨。让我们一起陪同莫怀戚一家去散步吧,—起走进《散步》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读美文、感知美

1.学生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争读出文章的情味。

2.学生试着有感情地展示朗读喜欢的段落(配乐),读后相互点评。

3.再次朗讀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中散步时出现的分歧,最终亲情化解了分歧。字里行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寻美点、品析美

这篇散文篇幅短小,全文仅580余字,所写故事简单,但文章的意蕴却非常丰厚,的的确确是一篇美文,值得细细咀嚼和品味。

请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美的一幅图、最让你感动的一份情感,说说为什么?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寻找、勾画并作批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1)描写景物的句子

1.例如:在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的语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明确: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新绿、嫩嫩的树芽、起着水泡的冬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气息,读后使人感觉闻到了初春时节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

2.再比如这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明确:这句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以及鱼塘,句式整齐,简洁明了,渲染了一种美好的初春美景。

总结归纳:景物美(板书)

(2)准确的用词、整齐的句式

例如:文中的母亲终于“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

明确:“熬”字有忍耐压力、承受折磨的意思,流露出了我对母亲平安过冬的庆幸。用字特别准确。

再如: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的铺着中的“铺”字。

明确:“铺”字生动地描写出了初春田野的景象,把初春绿草的美和清新勾画出来了,还把绿草像地毯一样恰当贴合在大地上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总结归纳:语言美(板书)

(3)意味深远的语句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人到中年,既要养老又要顾幼。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家庭来说,他们确实几乎就是全部。慢慢地,稳稳地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我和妻子的责任感。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明确:句式整齐,简洁明了,生动地刻画了儿子的活泼可爱。

总结归纳:亲情美(板书)

四、写美文、抒发美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但往往是平凡琐碎的小事中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懂事的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亲情了吗?想不想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一下对家人的爱?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学生自由习作,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美、延伸美

在我们走出《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吟诵文章最后一段话。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跟唱歌曲,结束教学。

作者:刘勇

上一篇:图书出版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文化产业低碳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