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试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只有加强文书写作的训练,才能与其他学历层次的法科学生竞争就业岗位。可以在各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训练、讲评、辅导的时间,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技能基础,拓宽就业视野,增强职业发展后劲。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财产保全试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产保全试析论文 篇1:

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摘要:21世纪,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网络大发展的时代,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各大企业也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更成为企业管理者所关注和重视的中心,要想让企业能够在生产和经营中具有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

引言:

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而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把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就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解决办法和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的企业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各项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就企业的整体形势来看,内控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性,而且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益之心的驱使下,把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作主要目标,而对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各项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公正的评估。再加上企业内部制度本身不具有全面性,如:综合性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财产保全制度、用人制度、内部报告制度等缺这少那,同时缺乏必要的奖罚考核机制,执行起来就如同一张白纸,久而久之,企业的这些制度就流为一种形式,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出现财务状况失控、严重脱离实际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威胁企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需要认真的去解决和处理。

2、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的各项制定的制定就是为了内部管理达到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但由于制度在制定出来之后,缺乏严格的执行力度,往往使这些制度成为贴在墙上的画,起不到任何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还会滋生各种不良的因素,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难免使企业出现经营风险上升的情况,尤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够把各项资金风险及运营管理弊端控制到合理的范围内,为企业的稳定、长效发展服务。

3、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企业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于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但因为管理人员思维理念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及防范意识不足,他们的注意力完全放在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上,对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这些隐性问题不加关注,更意识不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中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不能够严格的执行企业制度,并且还缺乏对市场风险的预测性,这就导致面对风险的到来却束手无策,终会使企业备受经济损失。

二、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办法及策略研究

1、创设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企业环境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在企业的整体控制和长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使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首先就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努力建立健全一套适合企业全体职工发展和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能够在准确掌握时代脉搏,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才能够推动企业平稳发展。其次,要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内控风险环境进行完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環境与氛围中,更有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的制定,而且在财务风险的防范中,其年度预算、资金周转等等相关的资料信息与数据核算都会变得更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虽然我国在信息化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当前的现状分析,企业的内控及财务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着制度和体系不健全,信息化不足的现象,这就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财务数据失真、分析不到位等等问题层出不穷,这样的现象不仅使企业的管理者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收支情况,而且也不能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利于风险的评价和认识,肯定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并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2、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评估工作

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增加效益、扩张市场往往就会进行盲目性的投资,而这种投资风险的防范则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制止投资风险的发生,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而只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评估工作,才能够及时避免这些不利影响。因此,在企业的内控管理中,必须要设立专门的评估及考核部门,而且要配备专业的评估小组及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才能够切实改善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财务工作者不能参与到这些内控管理监督及评估工作当中,避免出现评估的不客观和不准确性。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从传统的思想理念中解脱出来,不能再把内控管理当作条条框框的制度,而把财务工作当作简单的数据统计、核算和分析过程,而是要让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能够对企业的发展直到监督和管控的作用,而且还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的命脉,要学会用财务数据信息去进行市场分析,并且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样才能多角度、全方位的做好风险防范。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之外,还要具备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能够对会计一体化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从信息资料和数据汇总中洞察企业动态和市场变化,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做好充分的资源分析。另外,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在进行大量的人才储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力度,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4、增强信息的沟通性与交互性

当今的社会是网络化的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在内控管理中一定要发挥信息的沟通与交互作和,这样才能够使多个部门共同发挥相互监督的作用,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且加强相关的监督和信息的沟通,还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各项信息,以便针对现实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判断,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另外,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企业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还能够了解市场变幻,做到财务风险的防患于未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加大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管理队伍,正确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带领全体员工加大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各项风险的有效防范,促进企业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宁.试析如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以及防范企业风险[J].会计师,2016,(20):52-53.

[2]马鑫.基于企业内控管理的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128+133.

[3]冯新生.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6,(17):9.

[4]林玉华.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5,(16):5-6.

作者:范荣霞

财产保全试析论文 篇2:

选准写作能力突破口 增强法科就业竞争力

摘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只有加强文书写作的训练,才能与其他学历层次的法科学生竞争就业岗位。可以在各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训练、讲评、辅导的时间,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技能基础,拓宽就业视野,增强职业发展后劲。

关键词:警院学生;写作能力;就业;竞争力

曾几何时,法律(法学)专业是文科高三学生趋之若鹜的专业。不料想,近两年该专业已成为就业率垫底的若干“老大难”专业之一。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中,应用法律系学生的就业率与其他系也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这一就业压力主要是专业开办门槛太低造成的。目前,全国有一千余个法科专业,可以说普通高校中一半的学校开办了“法律(法学)”专业。描述得形象一点——在许多地方,只要有两支粉笔,一本教材,就开办了法学专业。再加上授予“法学”、“法律”学位的相关专业太多,使得法科毕业的学生数量剧增,直接拉低了该专业的就业率。

压力要转化为动力,才是积极的应对态度。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法科学生来说,从自身技能着手,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微观角度的有效措施,这与国家、省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宏观政策并行不悖。

一、学历限制亟需写作强项来补短

蔡晓琪于2014年4月23日登陆智联招聘网,搜索并筛选出在广州招聘的128家企业共144个法务类岗位。法务经理/主管岗位(管理岗)共有56个,法务专员/助理岗位(事务岗)共有88个。这些企业提出的招聘要求共计656条。在法务岗位任职资格中,绝大部分岗位的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占84.7%,其次是大专,占11.8%,要求硕士以及学历不限的分别占2.1%和1.4%。[1]这一调查有参考价值。

2014年10月,教育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三地编写了《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现状调查》(在校生问卷)。[2]笔者曾采用这一问卷对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分属两个年级)进行了调查。调查共计350名学生,回收问卷342份,有效问卷309份。从此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发现,学生对“高职高专”的学历层次大都存在“不自信”的心理。可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如何寻找“突破口”,锻造自己的职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长,化解“学历自卑”。

二、法科职业要求熟练的司法文书写作技能

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多的时间花在了讲授“三个特征、五个作用、七个条件、九项意义”上面。期末考试考查也较多地从这些知识点出发进行测试。试卷的题型一般由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七种题型构成。这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学生、家庭、社会不免将其视为“屠龙术”。高职高专对此合理要求,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当反应灵敏,及时调整,做出回应。

蔡晓琪调查发现——专业技术可以说是招聘要求的核心,在整理出来的专业技术要求中,了解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程序的有73项,占到了32.6%,文字表达功底强的有51项,占到了22.8%,法律实务水平较高的有23项,占了10.3%。[1]蔡晓琪调查还发现——招聘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将许多应届毕业生排除在外。因为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在培训上花费过多成本。[1]鉴于此,在校学生更应该提升自我技能。然而,在极少数学生中,由于高考之后自我要求放松,训练不够,以至于三年高职学习之后,其写作能力还不如高中三年级的水平。法科学生尤其要警惕这种“退化”现象,努力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使司法文书的写作成为自己(应届毕业生)的强项,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

要培养法科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不是要给每个教学班(分队)普遍再开设一门《写作》课程,不需要也不宜另起炉灶,关键是要立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立足教科书。比如,黄京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刑法》,比较成熟,现在已经出了第五版;王新清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刑事诉讼法》,也比较成熟。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司法文书格式(事先做成PPT),将教材上的“本章引例”、“参考案例”、“(每章之后)案例分析”改写为立案报告、搜查笔录、逮捕证、拘留证、通缉令、提请批准逮捕书、解除强制措施申请书、侦查终结报告、补充侦查意见书、起诉书、刑事自诉状、开庭通知书、判决书、辩护词、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

在《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司法文书格式(事先做成PPT),将教材上的“本章引例”、“参考案例”、“(每章之后)案例分析”改写为合同、公证书、支付令、仲裁书、民事诉状、民事反诉状、民事答辩状、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书、财产保全申请书、先予执行申请书、合议庭评议笔录、判决书、代理词、调解书、宣判笔录、民事申诉状等。

在《行政法律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司法文书格式(事先做成PPT),将教材上的“本章引例”、“参考案例”、“(每章之后)案例分析”改写为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起诉状、行政撤诉申请书、行政赔偿申请书、行政答辩状、行政申诉状、行政上诉状、行政判决书、举证通知书、行政裁定书、共同赔偿决定书、强制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公证书等。

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撰写“模拟审判”所需要的全套司法文书。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也熟悉了法律条文的内容,还可以逐渐养成法律思维习惯。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将来的实习阶段能够较快适应律师事务所、法院、社区矫正岗位的工作要求。

如果课时太少,也可以重点训练几种主要的司法文书,将一部分文书的写作训练放到课余时间。

四、改革考试考查制度,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

以往,《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期末试卷的题型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简答、案例分析题五种题型构成。有必要进行改革,突出实作实训。笔者主张,如果期末试题难以改革的话,教师可以考虑在平时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期中测验中进行变革的尝试,将司法文书的写作纳入考核的内容,并逐渐加大其比重。以往的案例分析是围绕着“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单罚与并罚”、“为什么”来展开的。其实,这些知识点都可以用“司法文书写作”这一载体来完成考核、检查。比如司法文书中,在“本院认为……”部分,重点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了保证考卷题目总量适中,考题难易度适中,考题覆盖大纲要求,题型结构基本合理,可以考虑删除判断题,甚至减少选择题与问答题,增加司法文书写作题;甚至在一套试题中设计两份短小的司法文书写作题。

改革考试制度,需要大量的尝试,需要长期的试错、纠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着手改革期末考试制度。

五、循序渐进,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

要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可以先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进行尝试。

在《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行政法律原理与实务》几门课程中都有实训教学大纲,且已逐渐成熟。其中,司法文书的写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除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规定学时外,还安排了适当的学时用于实践教学。根据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公、检、法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全过程,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模拟庭审辩论、组织参与模拟刑事审判,使其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以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刑事法律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共20学时。实践教学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考核评定,作为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其中,有几个实训项目占用课时较多。例如:“实训项目五——旁听庭审。(1)实训目的和要求——让学生通过观摩法院庭审过程,直观了解刑事审判各个环节。(2)课时——4课时。(3)实训内容——普通一审案件。(4)实施步骤——①联系法院。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和我们单位有业务联系的法院;旁听的案件必须是和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适应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件。②提前介绍基本案情。为确保旁听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提前向学生介绍基本案情,提示学生控辩双方在定性、裁量方面可能的主张。③落实往返交通工具;强调组织纪律,确保安全;要求遵守法庭秩序。④点评与总结。旁听结束后,教师应对此次法院旁听进行点评,总结控辩双方适用的法律主张,并析解案例。(5)考核——法院旁听以后最好要有相关讨论,或者要求学生作一些书面的总结等。针对发言结果或者书面材料以及学生在整个旁听活动中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评分。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并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又比如:“实训项目六——模拟法庭。(1)实训目的和要求——通过扮演刑事诉讼种类角色,让学生熟悉刑事审判流程,掌握审判理论与技巧,能够在具体的案件中准确运用相关法律服务社会需要。(2)课时——8课时。(3)实训内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模拟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开庭程序。(4)实施步骤——①选定案例。选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并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特点,所选案例要具体、务实,具有可辩性。②按角色需要由学生自行组成审判、公诉、辩护、证人等团队。③各组学生按角色拟定任务,草拟各自的法律文书(起诉书、判决书、公诉词、辩护词)。④教师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先期指导,帮助审、控、辨各方设计实施方案,确定辩论思路。⑤实施模拟庭审。⑥教师点评、总结。(5)考核——担任角色的同学的成绩考核主要以其在模拟法庭相应工作中的表现来评定;其他同学的成绩评定可以以参与活动的程度、积极性及分组撰写相关材料的完成质量给分。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记入平时成绩。”

目前,一部分专业基础课中没有实训教学大纲。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一些教师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提高就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写作训练,不单单只在专业课中进行,也不是扩大到专业基础课就行了,最终还是要推广到所有理论课程中。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及其他的六百所职业高校,不应该像研究型大学那样,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理论讲授、文献综述、逻辑思辨、理论创新上面,而要以“够用即可”为尺度,少讲、精讲理论,多进行技能训练,并辅之以个别指点、因材施教。为了提高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科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尤其是司法文书写作技能,使之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蔡晓琪.智联招聘网法务岗位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8):21-28.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育与职业指导处.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现状调查[DB/OL].2014-10-28/2015-03-26.

http://www.cdzczx.com/question/index.jsp.

作者:刘刚 刘俊辉 缪祥礼

财产保全试析论文 篇3:

将谈判技巧运用于法院调解

作者简介:张妍(1989-),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法律硕士,就读学校:贵州大学201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

王少坤(1985-),男,汉族,河南濮阳市人,法律硕士,就读学校:贵州大学201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谈判是无处不在的,生活需要谈判,工作需要谈判,政治需要谈判,经济需要谈判,军事外交需要谈判。谈判是让别人支持我们从对方那里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的一个过程。谈判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协议,因此双方在谈判中的辩论是为了缩小双方分歧的距离,而逐步达到统一,谋求一致,最好谈判各方都是胜利者,互惠互利,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达成一致意向。法律职业群体所从事的法律职业是离不开法律谈判的,其工作就是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争端,现以审判工作中的调解为例,谈一谈谈判技巧在法院调解中的运用。

关键词:谈判技巧;法院调解

一、调解在法院审判中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审判方式中,调解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经验”,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解,就是一种谈判,通过法官的辨法析理,排解疏导,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以解决纠纷,这种“谈判”方式不仅在解决纠纷和维持当事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方面具有判决所不可替代的意义,而且在某些纠纷解决过程中,法院调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发挥软化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政治功用明显。

我国刚刚修订的新的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时期,各类民事纠纷日益增多,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尽量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对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调解的组织形式上,规定随意,而谈判的模式和技巧也是相当随意而灵活的,因此,笔者认为,将谈判的一些技巧灵活地运用于调解之中,必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法院调解中运用的具体谈判技巧

(一)充分准备

俗话说得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谈判之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调解成功的关键是能够迅速准确得出案件的破解之法,法官应当通过阅卷审查、证据分析、听取当事人陈述和案件审理的方式,了解案情,弄清案件基本事实,理顺法律关系,这是能够正确开展调解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抓住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无法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进而求得纠纷的解决。

(二)保持中立取得信任

保持中立就是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与双方当事人保持同等距离,不偏不倚,

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建立起双方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感,这是顺利开展调解工作的前提。

(三)缓和紧张气氛,营造调解氛围

一般来讲,诉讼当事人都有一定的对立情绪,要使调解达成协议,法官必须根据不同案情,恰当把握当事人情绪,营造有利的氛围,采取“面对面”和“背靠背”相结合,趁热打铁和冷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有时对当事人的情绪激动要善言软化,有时也允许当事人适度宣泄。还要选择布置恰当的场所,适应不同案件调解的需要。总之,从有利于调解出发,调控调解氛围。

(四)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这类案件的当事人之间多属家庭成员或近亲属,彼此之间有亲情,有感情,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感情经历。有过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心理。也许他们曾经为关爱对方,保护对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生命。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且当事人之间的血亲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大多数当事人是不愿公开的。对这类案件的调解,可争取在庭前完成。法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打动他们曾经火热却又刚刚冰冷了的心,让他们在情与理,情与法的交融中,或重归于好,或达成共识。

比如在离婚案件中,无论当事人的争执、冲突有多大,但他们都曾是心心相印、相敬相知的。子女是他们爱情的结晶,爱情的见证,双方均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子女,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会不会因此而丧失与自己的亲情或产生感情上的不良影响,都是双方关心的问题。如果法官能从双方当事人关注子女的心理入手,深刻剖析双方产生矛盾的原因,对有过错方进行批评教育,对另一方进行规劝,或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揭开隔在双方之间的那层溥纱,就有可能使双方重归于好。就算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也可使双方冷静对待离婚需要处理的问题,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分担等问题在互相关心,互相让步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协议。

总之,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法官可以向当事人传递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文化概念,在当事人起诉、应诉、送达法律文书、接受当事人证据、依法调查、告知诉讼权利义务和诉讼风险提醒中,提醒当事人运用好调解、和解的方式。在证据交换、庭审调查、庭审辩论、财产保全、先于执行中,引导当事人尽量选择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为开展调解打下基础,对一些调解达不成协议的案件,也要认真做好释法工作,向当事人分析是非责任的利害关系,为当事人服判息诉打下思想基础。

法官的引导工作在整个诉讼进程中是举足轻重的,尤其在调解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成功地调解,调解的技能是重要条件,而调节技能的提高,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阅历增加的结果,法院调解是一种审判方式,是一项审判技能,更应该是艺术,有人说,一次成功的调解,其社会效果胜过十个公正的判决。诉讼调解作为我国传统的诉讼制度,经历了从以调解为主裁判为辅,到着重调解,再到自愿合法调解的发展历程,调解范围不断扩大。调解在诉讼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解的过程,就是法官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利益协调,心理平衡的过程。这也是审判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调解是目的,调解的方法都是手段,手段是服务和服从于目的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不违反法律,执业纪律的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及他人的利益,不违反社会公德及公序良俗,而又达到了调解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最好的,就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在法院调解中,法官将调解技能娴熟运用并精湛发挥,才能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荣棣,唐德华.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J].法学研究.1981,(5):46.

[2](美)罗伯特·F·尤特.中国法律纠纷的解决.周红译,中外法学,1990(2).

[3]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R].北京:全国人大,2005.

作者:张妍 王少坤

上一篇:工厂铁路设计论文下一篇:洪水预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