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以及国内对外经济往来的迅猛增加,整个市场急需对外经济往来方面的人才,所以这方面高素质人才的输出已变成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之重。从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的目前教学情况着手,分析了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缺陷,最后从不同角度对高等职业学校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善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论文 篇1: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效用分析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被引进我国。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一阵教育改革的浪潮,为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再一次发展。现代教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本文将以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正确有效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错误和形式化主义的出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 高职教育 国际贸易专业 教育技术 对策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1994年将现代教育定义为: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与传统的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教育技术相比,提出了学习资源也在教育技术领域范畴,这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开启了信息化教育时代。1998年李克东教授在给华南师大电教系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专题讲座中指出,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⑴模拟音像技术;⑵数字音像技术;⑶卫星广播电视技术;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⑸人工智能技术;⑹互联网通讯技术;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在学习过程,而是新技术应用下的学习资源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2004年正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这一定义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单单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转变。

我国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被称为“电化教育”。南国农教授将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视频音频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互联网等等。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使得现代教学技术更加实用,也出现教学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将学习过程跟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结合,在利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下,完成教育目标。只有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融合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最终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效用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这需要现代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中我们具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优势,学生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在相关的学习目标指导下,使其合理利用手中教育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要依据已有经验和实际问题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间的沟通,能够做到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和新的意识,在教学中不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束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多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成果更加明显。比如在贸易术语讲解中,对于刚刚接触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讲,单纯的文字和逐条讲解无法做到让学生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以图示与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则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各个贸易术语所表达的内容,使得贸易的每一个环节都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课堂也能内容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帮助。还可以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建立国际贸易实训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建立,接到业务后各个部门之间搭配合作,根据流程填写单据,一直到最后收到货款或者货物,再进行利润评估计公司所得,最终通过公司资产来比较每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这种仿真的实践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2.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培训期间受到多种客观因素限制,很难获得现实工作机会,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适应工作,企业也需要对其进行培训等成本投入,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优异的教育资源可以仿真虚拟一定的职业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提前获得职业标准和素质。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有多媒体素材库、试题案例库及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最大化。

国际贸易需要的人才是要能够掌握大量丰富的国内外信息、产品信息及相关物流、保险、海关等专业知识。然而这些专业的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单从书本上获得,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必要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掌握挖掘这些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与虚拟平台等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做好入职前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

3.有利于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在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相当的职业素质能力,既要获得毕业证也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符合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双证书”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下培养的学生人才可以称之为“订单式人才”,即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拥有较强的适应工作能力,要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具备培养学生职业培训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需要学生不单单要具备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这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恰恰符合这一要求,这就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我国举行的全国高职院校报关大赛,其赛制设计内容十分全面,不仅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还重点考察了学生在具体问题前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中,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并根据进入的角色来进行相应操作,这样的仿真模拟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对每一个程序的了解,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任务也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有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能够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更佳。建立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平台能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师生互动,可以在线上答疑解难、讨论热点话题、分析经典案例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极大帮助。

(二)存在的问题

1.投入成本较高,对教师要求较高

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建立各项基础设施。但是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资金投入并不是很充分,与一些国家性示范院校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现代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设备,这对于很多习惯传统教育教学的教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参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这些付出都要大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2.过分依赖现代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在特定的课程上需要区分对待。我们在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单单是将书本转化为PPT等形式,教师更不应该是一个放映者或旁观者,学生也不应该单纯的以为只需要将老师的PPT等复制自学。这样的教学并不是所提倡的现代教育技术。

三、现代教育技术效用提高的方法

(一)深化理解,全盘把握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投入,相关部门也要适时更新所需教材,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从整体把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做指导,并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首先将工作流程等理论熟悉,然后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方向为目标。

(二)提高教师职业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要熟练地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进行再学习,不断的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与研究,做到教、学、想的良性循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带入课堂,关注时事了解最新国内外动态。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因为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限,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据调查发现,很多院校的设备只是应付检查的摆设,有的院校只有很少的实验课程,学生并没有机会动手参与和体验。我们并不应该让这些资源浪费掉,也不要抱怨设备的落后,真正的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保障,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最合理的整合,这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虽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教育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就此我们需要全盘的把握,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这样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才会不断的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琴. 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5-8.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童少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J].江苏高教,2008(3):152.

[4]何克抗.21 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5-14.

[5]杨永芳.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大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28-32.

[6]李凤兰.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30-36.

[7]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23-26.

[8]李小志.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案[J].现代教育技术,2008(8):91-93.

作者:李亮亮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论文 篇2: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以及国内对外经济往来的迅猛增加,整个市场急需对外经济往来方面的人才,所以这方面高素质人才的输出已变成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之重。从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的目前教学情况着手,分析了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缺陷,最后从不同角度对高等职业学校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国贸专业;教学模式;现状;缺陷;改善

一、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教学方式的目前情况

自开展新课程教学之后,高等职业学校国贸专业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针对基本知识传授,高职老师在课程安排时引进了多媒体教学,使整个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这门专业的兴趣。另外,随着教材系统的变化,学生能够在基本理论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学习全部结束之后,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一般都会设计相应的工作实践课程,指引学生参与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中,共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贸专业的学习背景、提升基本工作技能,然而现在仍旧存在小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在某个岗位试用期过长等问题。

二、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高等职业学校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教学通常局限于基本理论的讲解和探讨。一般因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国际法律比较多,内容比较冗长,尤其一些专业名词的使用使得学生对一些法律记忆错乱,同时学生不能体会到国际贸易的本质,难以理解并记住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一旦高等职业学校不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就难以掌握相关基本业务的处理,也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和常见问题。由此可见,单单凭借教材基本专业知识和按照相关教学要求进行课程安排和学习,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相关的操作方式和技巧,最终造成专业理论偏离实际操作。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只能简单地掌握基本专业知识,难以达到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目的。

然而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由于相关的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实践相脱轨,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导致学生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工作标准,在实务处理时很容易被一些经济假象所蒙蔽,造成一些额外损失,进而导致学生质疑自身能力以及基本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教学问题,为了保证与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教学方法的变化相吻合,同时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开展实践活动,摒弃以前以基本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迅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事实上国内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手段简单、难以投入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只关注基本专业知识的讲解,教材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少具体的实例说明,学生难以掌握贸易处理时的具体情况。

2.大部分学生实际操作经验比较少,同时大部分公司拒绝接受毫无操作经验的学生,学生难以感受到国际贸易行业的魅力,也就不愿意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3.大部分的高等职业学校缺少相关的实践场所,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的讲解比较生硬,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难以掌握基本专业理论,更不用说实践经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安排和学习时缺乏沟通,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所以绝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模式都是不完善的。在一定意义上国际贸易主要对国家间商品劳务贸易过程进行探讨,其涉及的理论范围比较广、实践标准比较高、背景比较复杂,是跨众多领域的一门专业,涵盖了金融、法律、经济交易等众多内容。由此可见,要想学好国际贸易学科,掌握贸易专业技能,不能仅仅凭借简单的理论讲解,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然而要实现这个教育目的,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1)学校与社会单位合作,安排学生到该单位进行工作实习;

(2)构建简单的贸易场景,促使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际。然而因为关系到企业机密等一些问题,学生到实际企业实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专业课程安排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另外构建贸易场景,将基本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统一,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感受到国际贸易的魅力以及获得相关的实践经历,这个方法可以被高等职业学校所采用。

三、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改善

根据上文的系统分析,高等职业学校国贸专业教学模式的改善首先应引入动态知识传授,再慢慢发展为技能专项培训以及工作模拟培训,最终将学生职业发展与实践学习相统一,实现向社会输入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1.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动态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具有不具体性,高职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安排时,必须保证知识的简单易懂,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解释专业知识,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意识到这门专业的学习意义。所以高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课程安排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整理相

关的教学资料,同时进行课程流程设计,充分激发学生对这门专业的兴趣,接着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例如,在财政学的课程安排方面,高职教师可以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具体对外贸易实例相联系。一般各国的对外贸易以稳定的全球经济趋势为前提条件,5年前的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职教师可以以当时经济危机对相关公司的影响程度为切入点,进而引入相关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另外,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该专业中的双语课程相对难掌握。针对这方面,高职老师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创造出相关的贸易现场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到对外贸易中口语表达以及书面交流的作用。

2.技能专项培训的重点教学

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之后,高职教师还需要通过一些技能专项培训,提高学生处理国际贸易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专业技能指的是在掌握课程基本知识之后,能够更深层次了解理论本质以及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專业技能是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基础和主要元素之一。例如,国际贸易专业中的外贸实务学,虽然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贸易交流方法、凭证记载标准、简单凭证核查,同时对工作抱有严谨的态度,就能够掌握这门课程。然而从课程学习的最高要求而言,这门课程一方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另外一方面又帮助学生从基本岗位做起,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降低国际贸易带来的威胁,这方面从某种程度可表现出职业修养。由此可见,高职教师必须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职业修养的完善,在进行这方面课程设计时,创造不同的贸易场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挑战,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另外,高职教师应当将经济交流方法和客户维系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改正、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3.模拟岗位实践的分块教学

国贸专业的课程种类繁多,同时任何一门的理论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要求學生能够融合相关课程的理论,为之后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奠定基础。所以,高职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方向,采取分块教学的模式,创造不同情况的贸易场景,设计各种贸易突发状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进行一系列的相关讨论和研究,共同给出最佳解决方案,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如,21世纪以来国家贸易阻碍现象越来越多。贸易阻碍通常包括经济贸易要求、经济法律、国际汇率等各类理论知识,另外由于国内产业改革以及科技水平增强,我国贸易阻碍表现出新特点。高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题——怎样面对21世纪的国际贸易障碍。由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各组进行讨论研究给出合适的处理方案。接着每一组选出解说者对该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相关说明,在全班范围内互相探讨,从而帮助学生悟出相关的道理。工作模拟训练的分块教学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由于经济贸易处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每个人不可能单独工作,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有效地处理好贸易纠纷等经济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长时间的分块训练后,工作实践的能力和信心都相应提高了。

4.学生职业发展的实践教学

职业规划一般指个人对以后职业发展的期望和安排,其内容不仅包括了专业技能的逐步提高,而且还包含了对潜在心理的鼓励作用。职业发展课程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果学生可以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求学过程中得到这方面的启发,那么在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将能够从容地面对工作挑战,解决工作问题,逐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一般职业发展应当与学生的个性以及目标设定相结合,只有保证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个人兴趣相适应,才能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高职教师需要在课程安排前以及开展时,协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保证学生工作实践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另外,学院可以通过聘请一些专业学者参加职业发展教育,对当下全球经济情况、企业内部提升制度、人才发展方向等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解说,同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高等职业学校需要与一些工作机构保持联系,构建稳定的发展关系。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实践经历,在学习中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另外针对专业技能较好和职业修养较高的学生,合作机构应当优先聘用,实现学校与合作机构双赢的局面。

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改善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注重传统理论传授与个性追求的统一,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基础,能够迅速地熟悉工作的性质与要求,从而投入工作之中,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翁爱祥,俞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2).

[2]高自非.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3).

[3]王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煤炭高等

教育,2001(6).

(作者单位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作者:李妙琴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论文 篇3: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摘要]实践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五大亟待解决的矛盾,创造性地解决好这些矛盾有利于探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 高职 实践教学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

教育部长周济在出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所谓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毕业时须具备如下能力: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草拟和翻译国际商务函电的能力,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属于大专层次教育,它的比较优势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重技能操作,重实践教学。目前,我们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得当,没有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特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的沿袭了本科院校的做法,我们通常称之为“本科压缩型”。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不高,有的甚至不足30%。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点就在于高职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应该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考虑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结构,开设更多的职业技术技能课程,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新课程体系。

(二)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不到位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质量。从现有的教材情况看,理论教学教材较多,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较少。因此,有必要编写实践教学的教材,编写时一定要强调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

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以前的中职院校升格过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考虑到近几年来各个学校的扩招,使得学校新增加的实习设备及场地等硬件设施赶不上学生增加的速度,最终导致很多学校的实习设备及实验场地等硬件设施仍显不足。

(四)师资不足,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并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配备。许多国际贸易专业老师有些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专业基础知识;有些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这些刚走出校门的研究生博士生在专业理论方面基础扎实,但缺乏教学经验,更缺乏真实贸易岗位的实践经历,所以在讲授实践课的时候有时连自己都力不从心。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五)学生实践意识薄弱,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实训基地以及各学院实验室都制定了各自的关于实验室的管理办法,但缺乏系统性,而且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很完善,使得学生在模拟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严格的、系统的、科学的考核办法。很多学生没有压力,从而放松了对实践课的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其实践效果肯定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三、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编写真正适合实践教学用的教材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理论上讲,这一定位已被普遍认同,并有所共识。因此,我们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摒弃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该种课程模式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科学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有时候是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调整后的课程设置要突出主干课,加强技术实践课,应同时具备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基础不能过浅,职业技能范围不能过窄。

实践教学用教材的编写要以长期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主体组成编写小组,整合集体的力量首先编写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大纲的编写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准确定位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处理好与其它理论课程的关系。

(二)加强模拟实验室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践基地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质量和水平。国际贸易专业作为文科类专业,在技能实训上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因此我们更要加强探索、实践,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外贸实训教学基地。

我们可以在校内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基地,在这个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外贸易英语口语及语音实验室、外贸业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中心等。通过实训基地,学生就可以模拟在外贸环境下作为外贸业务人员进行从合同的磋商到制单结汇整个交易过程的实践操作。在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校外实践基地,我们认为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发现和选择人才,为学生和外贸企业驾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搞好实践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建立一支完整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如何切实建设好一支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如何在全体教师中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提高实践教师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师资建设方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各种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更为全面,并且有较高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一方面,将外贸公司的企业家、优秀业务员请进学校讲课。通过引进企业一线人员授课,可以使他们的自身经历成为活的教材,弥补我们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送教师到企业实习,可以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自成一统。

(四)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持证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实施“双证”制度,即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过程中,学生加强了系统的技术操作训练和相应的文化知识学习。这种实战演习性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五)加强产学合作力度,探索合作办学模式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同样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亚定单式”培养模式。在合作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定期请公司相关的一线人员来校举办各类讲座,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合作办学单位为学生提供上岗实习条件,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合作办学的建设还切实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总之,要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宗旨,以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为核心,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心铭.知识能力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3(3)

[2].顾振华.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观[J].职教论.2004(2)

[3].徐国庆.新职业主义核心技能课程理论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2000(3)

[4].罗志勇,陈昌国,郑泽根.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5)

[5].罗志勇,陈昌国,郑泽根.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5)

[6].李晓莉,吴楠,万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 (5)

作者:施春龙

上一篇:网络经济环境企业经营论文下一篇:国外给水净水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