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运动新闻作用论文

2022-04-19

[摘要]用混沌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汇率的决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许多研究表明:汇率存在混沌现象。本文尝试对此进行理论性解释:汇率系统属于一个耗散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信息的非均匀交换和处理是汇率系统表现出非线性的直接诱因,混沌则是复杂非线性的潜在可能。外汇交易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则为汇率走向混沌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汇率运动新闻作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汇率运动新闻作用论文 篇1:

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下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选择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趋势,肯定会对当代世界经济以及国际关系产生日益巨大的影响,同样也将带来包括国际汇率制度的新变革。汇率是维系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汇率波动和汇率制度的选择有重大影响。为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我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在研究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下的实现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选择的优化结合,最后提出了区域货币合作的方案。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汇率波动;汇率制度选择;区域货币合作

1 绪论

1.1 汇率波动

国际金融领域中的汇率波动问题一直就是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投资自由化等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变强,货币政策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从而使得汇率波动在国际间可以相互快速传递,使得汇率波动更加复杂。

很多因素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汇率水平,这些因素的波动会使汇率产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汇率波动。如果决定汇率的因素保持不变,那么平均汇率就保持改变,从而不会出现汇率波动。

汇率理论已经说明汇率产生波动的原因如下:汇率理论和分析方法已经日渐成熟,汇率理论通过前期理论和分析方法解释了汇率的波动性。有种模型叫新闻模型,它认为汇率波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相应的信息预期,它认为预期到的信息是不会产生汇率的变化的,显然它关注的主要是预期的重要性。新闻模型通过现在或者过去的经济变量来推测未来的经济变量,得出如下结论:传统理论中的经济变量仍然是汇率的决定性因素,只不过在时间上做了相应的推测。另外跨时分析把时间因素也作为影响汇率的因素之一,该理论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多变量理论模型,它认为各个时间的货币供给、国际收支等都会影响到汇率。它和新闻模型一样,核心思想都是通过对加入了对时间因素的研究深入。但是,即使这两个理论都更加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其基本的经济关系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理论基础上。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依旧决定着汇率的水平,但都在时间上进行相应的延伸,使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际产出、货币供给都成为影响汇率波动的原因。

1.2 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确定本国汇率水平、汇率变动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所做的安排和规定。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汇率的波动范围;第二、汇率水平的确定依据;第三、汇率水平维持的措施;第四、汇率水平的调整方法和途径。并且汇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变量之一,汇率的相应改变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以来就是各国货币当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汇率制度作为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合适的汇率制度可以保证一国的经济正常增长,所以选一个恰当的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外的成功汇率制度安排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但是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汇率制度的选择是跟特定的国家相关的,是因地制宜的,只有考虑到我们国家汇率制度选的影响因素,我们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现在,我们国家的汇率制度仍然有许多问题。第一,人民币汇率没有足够的弹性,从而限制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独立性。第二,在外汇定价过程中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突显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汇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也不是很完善,国内还不发达的金融市场无法提供必要的工具来规避汇率的风险,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汇率改革的道路上进行化解。

1.3 区域货币合作

区域货币合作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地区)为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区域而进行的货币协调与合作,最终组建一个由统一货币管理机构发行单一货币、执行单一货币政策的区域货币联盟,在国际金融权力日益分散、国际货币关系日渐区域化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个参与成员国内部货币的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前提,这意味着想要想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就必须要舍弃各自的货币方案。有学者提出了相互矛盾的三个思想:固定汇率、货币方案、金融一体化,他们认为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全部实现,因此他们得到结论:如果想实现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同时得到稳定的汇率水平,各个成员国就必须舍弃货币方案的自主权,实行一致的货币方案。在实行货币方案统一的过程中,如果有成员国受到不平衡的经济危机时,主要通过财政方案调整经济,但是每个成员国的财政方案不能过于片面,需要有统一的财政规则来贯彻,否则统一货币方案的基础就不会牢固,很容易受到动摇。

2 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关系

如果货币当局要减小汇率的波动幅度,达到稳定的汇率目标,那么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成本,尤其是这几年的发展,货币政策是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调控国内经济的主要手段,而且发达国家可以更有效的配置大量闲置的金融资源。这样,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同时使用浮动汇率制度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避免汇率过程稳定带来的损失成本的重要手段,但是,采用浮动的汇率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

货币当局既要确保资本、商品配置的效率,同时又不希望经济受到过度的汇率波动的影响,甚至引发货币危机。无论是管制或是放松管制,货币当局都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货币当局的总成本是由效率损失和稳定损失所相加得到的,其中稳定损失主要由汇率过度波动所造成,在金融管制与自由化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是汇率波动幅度选择的关键。

如果市场参与者有比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市场上的信息,可以选择波动性较大的汇率制度。随着信息对称程度的增加,导致了市场的资源配置越来越有效率,同时,由于市场参与者都是根据自身来做出最后的决策,如果市场中的信息相当充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交易自动地减小汇率的波动,不需要政府进行过多的干预就可以达到稳定汇率的要求。

3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发展进程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起来,称为了不可缓慢的历史趋势,无论哪一个国家,如果它拒绝开放,不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来,注定被抛弃。在这种的大的趋势情况下,一方面就是正确认识全球化,自己主动参与进来,在国际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就是被历史的这种趋势卷进来,这样在国际舞台上就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任由一些发达国家玩弄。

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下,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各个国家越来越深地被纳入不断扩大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空前密切程度的现象、过程和发展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正在日益增长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跨国运动、通过国际资本的大量而多样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捷而广泛的传播所形成的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增强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是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无阻碍的自由市场,奉行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在全球内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分配,形成生产、消费、金融、资本流动、竞争规则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很早就开始起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到很快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合理配置了资源和生产要素,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结果,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也不是没有坏处,它对每个国家来说,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特别是对经济落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遇到的风险将会更加多。这样,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公平的经济秩序,从而保证竞争的公平。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新的矛盾。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各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使得各国国内的经济规则不断统一化,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机制,也就是说各种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愈来愈大。

4 实现汇率波动和汇率制度的优化结合

现有的汇率制度很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难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发达国家对汇率制度的主动性与发展中国家对汇率制度的被动应对性之间的矛盾。凭借着强硬的政治经济实力,有很多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然而这种机制不仅能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因为它只是片面的反映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还能影响国际汇率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趋势。而由于经济的依赖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能选择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的钉住汇率制,这些汇率制度的缺点很明显,缺乏弹性,及其脆弱,而且这样的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难由汇率水平正确的反映,这势必降低了汇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对当代的国际汇率体质进行改革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两项基本原则:第一,各国多样化、分散化的汇率机制的选择,势必向整体化、趋同化发展;第二,各国自由化、随意化的对汇率波动幅度的控制,势必向约束化、规范化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存在,以及纸币信用的不可逆转性直接促使了这两项原则的成立。一方面,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汇率,以及有相同趋势的国际货币汇率,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商品、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各个成员国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社会趋于相同话的归宿。另一方面,已经不能实现国际金本的汇率机制,所以在现在纸币信用条件下,实现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汇率有着特殊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的进程是渐进性和阶段性的,那么不难理解国际货币汇率机制的趋同化也必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进程。在这个进程的过渡阶段,对国际货币汇率机制的全面改革创新,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象征着传统的汇率被打破,汇率制度安排开始多样化,各个国家开始自行选择自由浮动、联合浮动、钉住某一货币等一系列浮动汇率,同时仍然有不少国家保持着固定汇率的传统。从90年代以来的实践来看,实行固定汇率,或者钉住某一货币等的浮动汇率机制的国家每年都在减少,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遏止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主要国家,90年代频繁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无疑是这些国家对固定汇率的准确性产生了动摇。固定汇率制度的安排,首先是为了稳定汇率,进而通过汇率促进贸易增长。现实当中,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资本账户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地位上升;资本的频繁流动以及短期资本的急剧增大,使得稳定的汇率受到极大的冲击,不难想象钉住某种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在这时时变动的局势中是必然难以维持的。然而,浮动汇率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践表明,如果资本账户充分开放,那么汇率的变化就很难真实地反映经济基本变量的变化,并且由于受到短期市场的影响,汇率可能会过度的波动,从而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具有管理功能的浮动汇率制度就可以消除以上问题,只要汇率在确定的范围内变化,就可以消除这些不利的影响。只有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汇率的变化超出了一开始确定的范围,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控。与此类似,发展中国家就不能实行固定的汇率制,而是应该实行可以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体实现就是,选择一些与本国经济密切相关的货币,并且赋予他们相应的权重,这样做就可以降低那些主要的国际货币变化对本国的冲击。

5 区域货币合作

现在处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过渡阶段,我们需要推动区域性货币合作。21世纪范围最广泛的经济一体化的代表就是欧盟、北美和亚太经合组织,它们相互联系合作,又相互竞争,使得当代的国际经济关系的矛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既然成为一个统一化的经济集团,那么它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就会更加频繁,为了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区域特定的汇率机制。通过分析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这种特殊的汇率机制,各国的汇率在区域内以固定汇率为主,不过可略加调整;对外则是以区域货币浮动为主。这种区域性货币合作的实施,对该区域内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协调,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区域性货币政策作为由传统国际货币体系走向未来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一种可行的过渡形式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当然,对于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区域性货币合作方式,在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达到较高程度时,再迈向货币联盟,即实现区域内的单一货币。

参考文献

[1]刘册.汇率波动率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1,(2).

[2]杨秋宝.经济开放过程中的汇率波动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2008,(5).

[3]雷达,刘元春.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姜凌,马先仙.G-3国家汇率波动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J].财贸经济,2007,(7).

[5]潘永伟.汇率的决定因素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J].云南大学,2010,(5).

[6]刘兴华.汇率制度的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2).

[7]卢梅.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分析[J].吉林大学,2010,(4).

[8]李璐媚.从国际货币体系看次贷危机的产生[J].货币市场,2009,(6).

[9]周宇.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与最新动向分析[J].当代世界,2009,(6).

[10]王明启.论国际区域货币合作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影响[J].中国政法大学,2011,(3).

作者:艾宇

汇率运动新闻作用论文 篇2:

对汇率混沌的一种理论解释

[摘要]用混沌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汇率的决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许多研究表明:汇率存在混沌现象。本文尝试对此进行理论性解释:汇率系统属于一个耗散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信息的非均匀交换和处理是汇率系统表现出非线性的直接诱因,混沌则是复杂非线性的潜在可能。外汇交易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则为汇率走向混沌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本文最后指出,由于大多数混沌对系统是有害的,因此,需要加强央行的干预与管制。

[关键词]汇率 耗散 非线性 混沌

[作者简介]江世勇(1972—),四川绵阳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汇率理论、混沌学;崔基哲(1972—),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混沌学、信息管理。

一、前言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各国的汇率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对此,主流的汇率决定理论难以给出有力的解释和较为准确的预测,因而备受质疑。Meese & Rogoff(1983)的研究得出惊人结果:资本市场汇率决定模型的预测力并不明显胜过随机游走模型。

20世纪90年代,汇率理论探索和研究重心转向微观结构,并且陆续产生了具有微观基础的汇率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汇率决定的微观结构分析、汇率决定的混沌分析方法。其中,汇率决定的混沌分析方法备受学术界关注。目前,经济学领域应用混沌理论进行汇率问题研究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对现存汇率决定模型的修改和调整,用解析的方法证明汇率中混沌存在的可能性;

2. 利用混沌的研究方法对国际主要汇率进行实证检验,来验证混沌在汇率中的存在性。

但是,这些研究没有对汇率的混沌现象给出系统的理论性解释和支撑。因此,本文尝试对汇率混沌现象做一些理论性的解释研究。

二、前提假设

本文选择以下三个假设作为研究的基础:

1.异质性交易者假设

De Grauwe 等人认为市场交易者是异质性的,可以分为两类:基础分析者和图表分析者。前者主要是根据经济、政治或者其他基本面因素的发展变化,确定汇率未来的一个基本走势,然后,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后者主要根据汇率历史的市场价格和波动趋势的图表变化作为重复的模式,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也称之为技术分析者或者噪声交易者。

2.分形市场假说

该假说由Edgar E. Peters(1994)提出,主要论点如下:

1) 市场是稳定的,因为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同投资期限的交易者。足够的流动性可以保证稳定市场中的相关交易持续进行;

2) 对基础分析者和图表分析者而言,“新闻”或者说信息集合影响更多地表现为短期,而对长期影响不太大。随着交易者投资期限的延长或者扩展,更长期的基本面分析显得更加重要。因此,价格的变化可能只反映了同一信息对相应投资期限的影响。

3) 如果“新闻”的出现使得基础分析者开始怀疑原有的汇率基础值(该值源于对宏观基本因素的分析)的有效性时,长期投资者或者退出市场操作或者改用基于短期信息图表分析进行交易。当所有投资期限都缩短或者趋同于同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因为没有中长期投资者为短期投资者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来稳定市场。

4) 价格是短期技术交易与基于经济基础因素分析的长期交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短期价格变化的波动性更大,或者说包含了更多的“噪声”。而市场潜在的、长期的趋势反映了因为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的预期收益。

该假说认为,针对不同投资期限的交易者,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信息的处理、传播也不是均匀扩散的。在任一时点,价格并没有反映所有已获得的信息,而只是反映了与投资期限相对应的信息的重要性。

3.价格粘性

三、汇率混沌的解释

1. 汇率运动的整体描述

所谓混沌,严格地说是决定论混沌(Deterministic Chaos),混沌是决定论系统所表现的随机行为的总称,它的根源在于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混沌的重要特性表现为:内随机性、分形维、普适性。

作为影响一国经济对内、对外平衡的重要宏观变量,汇率与其他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利率等有着紧密的联系。M. A. Torkamani等人(2007),雷强、李争争(2009)的研究表明: 至少需要9~11个经济变量来描绘汇率时间序列。令:

S= F(Y ,e, i, NX, M, ......)

汇率运动轨迹完全由这个隐函数所决定,它是一个高维系统,至少具有9个自由度。实证研究表明,该隐函数是非线性的。正是非线性,导致了汇率运动对初始条件和特定参数的取值敏感,从而导致混沌现象的产生。即,初始值的微小差异,导致输出结果的绝大差异,难以确定。在经济活动中,就表现为汇率的巨大波动。

外汇市场是一个耗散结构。它在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同时,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实现自我的稳定和发展。如果没有持续的“新闻”刺激,整个市场将停滞不前。只有当“新闻”所内含的信息不断被更多的市场交易者获取,然后,通过其自主的买卖活动,将信息转化成不同的价格信号,市场才继续活跃着。当然,因为交易者的异质性,信息的获取、技术处理和传播是非均衡的,从而导致了交易者投资期限的长度和力度的差异化。这也为汇率的非线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汇率时间序列表现出看似随机的行为。这是由汇率决定函数中的非线性所致。但是这些随机性依赖于初始条件和参数的特定取值,因而,是局部性的。汇率时间序列整体表现为一种稳定,其稳定的机理在于混沌吸引子的存在。混沌吸引子是相空间的一个子集,所有的邻近的起始点的轨迹最后都会收敛到这里,而且,轨迹进入该区域之后,又将会指数级地分离。所以,混沌吸引子是一个区间,只要时间足够长,该区间最后被所有的轨道所填满。

对于某些特定的参数值,稳定运动和随机性区域共存。对于参数的扰动,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可以自动适应(吸收扰动),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回复先前的运动轨迹。但是,如果参数的扰动过大,超过临界值,那么就有可能从局部性混沌过渡到全局混沌,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变得不可控制。

2.非线性的诱因:信息的非均匀性

在决定性系统中的混沌是一种看似随机的过程,而混沌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所致。De Grauwe & Vansanten(1990)对Dornbusch模型引入了不同期限的非线性。短期的,由具有外推式预期(Extrapolative Expectation)私人财产拥有者构成,因为他们需要在在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之间来回切换借以获利,长期的,则由国际收支组成,具有“J曲线效应”。如图1所示。选取特定的参数值可以发现:系统将出现相当的不稳定性现象。

但是,这些不穩定,只是一个“鞅”调整过程,而不是混沌。原因是,这个系统需要一个来自于系统外部的初始的扰动,如货币政策或者外生的冲击,才可能开始波动。然后,系统从一个稳定的状态移动到另一个稳定的状态。对整个系统而言,即没有任何的耗散,也没有任何物质的逐渐消失,也没有出现“被吸引”到先前的轨迹上,让外部冲击在一段时间之后被系统吸收或遗忘。

如前所述,现将外汇市场视作一个耗散结构。外汇市场的存在依赖于“新闻”。没有持续的信息交换,所有的贸易活动将逐渐停止。市场交易者收集信息,然后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价格信号。这对系统内外的其他人将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通过他们的反应,对交易产生了新的刺激,如此反复。

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是非均匀的。Allen & Taylor(1990)的研究表明,存在不同的交易群体,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对信息源头的辨识、对信息的处理技术也有着巨大差异。典型的技术分析可以区分为:基础分析和图表分析。

对交易者而言,可能会依据自身的偏好同时、交替地使用这两种方式。这些偏好是由交易者自身特质所决定的,如交易者的灵活性、投资期限、流动性和预算约束等。例如,直接参与市场的商业银行有条件使用复杂的分析工具和贸易策略,从微小的汇率差中日复一日,甚至是以小时、分钟为周期地获利,所以他们更愿意采用技术或图表分析。另一方面,非银行交易者面临很强的流动性和预算约束,并且只有较少的工具可以用于套利或者投机。那么,他们更依赖于基础分析和常规的观察。

即使是采用相同技术分析的交易者,也会具有不同的投资期限取向,因为,他们重点关注的经济因素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自然地,可以将交易者分为四类:基础-长期、基础-短期、图表-长期、图表-短期。每一类交易者关注的因素如表1所示。

当一个“新闻”来到时,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反应周期显然是不一致、不同步的。根据不同的交易决策,同一信息产生了不同的价格信号。四组不同的决策通过作用于价格,如果决策相互促进和增强的,将可能导致价格波动的加剧;如果决策是相互抵消和抑制的,价格的波动显然也会受到抑制。因此,依赖于他们相互作用的方式,就可能出现混沌,从而使得汇率变得难以解释和预测。

需要强调的是,有别于“鞅”过程,在混沌出现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以特别事件或“冲击”为起点。即使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新闻”的观测和处理以及持续的小的价格信号,在未来也可能导致汇率的巨大波动。这就是内随机属性。

3.走向混沌的路径

信息是价格波动的一种诱因。决定汇率的最终因素还是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及交易决策。因此,通过对信息与资源配置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可对汇率混沌的本质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

汇率运动与国际贸易、资产组合投资、单纯远期交易、现货套利以及官方的外汇储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外汇市场上,有三类主要的交易者:非银行、商业银行和央行。非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交易决策主要是基于风险/收益的考虑。通常,外贸、资产组合投资、央行外汇干预,面临着相当的流动性和预算约束。而单纯的远期交易和现货套利,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除了交易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损失。

在外贸中或资产组合投资中,非银行交易者仅仅依赖短期或者长期的基础因素分析。这样的分析一般是免费的或者低成本的。相反,对单纯远期交易,假定交易者具有长期的观点,更愿意为额外的信息付出努力,基于长期的技术分析。套利在银行间市场上是一个高风险的工具,完全基于一种短期图表分析。最后,央行的干预被认为是波动管理或是对汇率偏离一个给定目标的反应函数。

外汇交易发生在银行间市场。每一个非银行交易者需要买卖现汇时,银行充当了非银行交易者的中介。但是,银行对非银行的响应只是他们业务的很小一部分。他们使用自己账户的大部分交易是源于套利。另外,由于掉期交易的存在,一方面,这增加了交易者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该交易的份额与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无关,因此,现货套利与单纯远期交易只能依赖于图表分析,这使技术分析权重额外增加。

银行间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并不相等。主要原因是:汇率的变化,或者央行的干预。在清洁浮动汇率中,无需干预的角色。而在完全固定汇率中,央行需要永久地充当私人银行的交易对手。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有管理的浮动系统中,央行干预只是间或发生。

信息的流动或者资源配置导致了不同长度和力度的投资期限,决定了系统的自由度和长期行为。因此,投资期限的长度依赖于各自交易者的动机和时间期限:基于短期的基础分析者或图表分析者的决策不同于那些长期的技术。投资期限的力度决定于交易者的市场访问和灵活性,以及他们在全部贸易中的份额。对市场直接访问的套利和近乎无限制的灵活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能在市场条件下引起很强烈的影响。另一方面,进出口商或者面临高成本、高预算或者流动性约束的私人资金只能说明很小的市场份额。虽然如此,如果其他人没有发现足够的激励而做出反应,仅仅保持原有状态,那么他们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总之,投资周期中的每一个变化都可能促使汇率走向混沌,或者从混沌状态返回到稳定。

四、结论

汇率是一个复杂的决定性的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异质性交易者对普通信息的非均匀处理诱发了非线性的,针对特定的参数取值可能导致的混沌的发生。外汇市场需求和供给以及交易者的投资行为则为混沌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可能的路径。

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针对汇率的混沌属性,央行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混沌控制的方式,如:延迟反馈控制(Delayed Feedback Control:DFC)方法、OGY控制方法、定常反馈(Constant Feedback:CF)方法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从而实现既定的干预目标,或者是熨平汇率的波动,减少汇率的扭曲度,或者控制汇率的水平,短期实现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Meese R A, Rogoff R. “Empirical Exchange Rate Models of the Seventies: Do They Fit Out of Sampl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3, 14: 3 - 24.

[2]De Grauwe, P. , Dewachter, H., and Embrechts,"Exchange Rate Theories. Chaotic Models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M]. Blackwell .1993

[3]埃德加. E. 彼德斯. 分形市场分析-将混沌理论应用到投资和经济理论上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M. A. Torkamani, S. Mahmoodzadeh, S. Pourroostaei, and C. Lucas, "Chao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s vs. IRR (Iranian Ri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2007, 1;3

[5]雷强, 李争争.人民币汇率的混沌特征[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年第7期.

[6]Allen,H. and M.P. Taylor, Chart ,Noise and Fundamentals in the Londo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J] Economic Journal ,1990,400:49-59.

A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Exchange Rate Chaos

Jiang shi yong1 ,CuiJizhe2

(1. College ofEconomic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g300071,China)

(2. College ofEconomic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133302,China)

(收稿日期: 2010-01-26 責任编辑: 垠喜)

作者:江世勇 崔基哲

汇率运动新闻作用论文 篇3:

试析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 要:从2016年10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持续的贬值,近日,仅仅在30工作日当中就贬值3.3%到6.88,已经超过了过去的10个月的累计贬值幅度,跌到了最近八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人民币汇率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大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汇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其波动幅度增大会对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诸如通货膨胀、外国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国内就业状况、货币供给等等。本文将从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贬值;中国经济;原因及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原因

1.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2014年我国的GDP已经达到63.65万亿元人民币,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的贸易国,我国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已经超过了22%,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将会进一步快速发展。加之我国金融市场较为稳定,市场化水平和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因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持有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这种环境下,央行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渐渐减少干预外汇,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日益加大,而且人民币汇率国际化进程越快,其月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牵动进而越容易发生较大幅度的贬值。

2.经过长期升值,人民币需要进行技术性回调

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进行波浪式的运动,不可能一直是直线上升或是直线下降,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同样呈现这种变化规律。自2005年起,人民币汇率就成持续升值的状态,直至2013年,人民币累积的升值幅度已经开始产生技术性回调的需要。所以,近期人民币汇率发生的大幅贬值也是其长期升值而累积的技术性回调需求。

3.近几年美元的强劲表现,人民币汇率相应贬值

美国虽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创,但在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后,从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的势头一直很强劲,2014年GDP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4%,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加强再加上经济状况的好转,使美元逐渐由弱转强,这样,人民币相对而言就贬值了。

4.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了人民币汇率的调整

从本质上看,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但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逐渐放缓,2015年甚至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对外出口以及国际游资流入的增速都呈现出放缓的态势,国际资本相对而言也减少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时,我国对外的投资规模反而是逐年增加的,并且已经成了世界主要的资本输出国,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进一步促使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

5.世界货币贬值对人民币汇率下调具有明显拉力

自2013年以来,有些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资金外流现象,导致国内金融动荡、货币贬值等。2014年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外流不仅未能实现好转,反而更加恶化,直至2014年底,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巴西、委内瑞拉以及印度尼西亚等,股市、汇市、债市全线溃败。2015年以来,新兴市场的货币进一步贬值,而且除美元的很多发达国家货币也发生了贬值,诸如欧元、日元、澳元、加元等等,进而不仅对中国得出口造成更大的压力,还进一步增大了对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拉力。

二、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

1.增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源于成本拉动和需求推动两个方面:其一,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进而使物价总水平提高。我国要通过进口大量的木材、铁矿、石油、大豆、粮食等用于满足日常生活、生产的消费品,而这些物品都是通过美元进行结算,若是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那么进口这些物品的成本便会提高,进而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也随之提高。而且,若进口品是产成品,那么它的进口价格提高会使国内同类产品受其影响而提高价格,最终引发成本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其二人民币汇率贬值会使对外出口增加,进而使国内资源出口的需求加大,特别是那些国内本身就较为缺乏的原料以及制成品。但是刚刚发生贬值的时候,生产能力还没有形成,供给相对不足,对于国内物价水平起到了带动作用,物价水平上升,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对于经济个体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就微观个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发生贬值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增加出国留学、旅游等的成本,人民币汇率贬值意味着用一样的人民币所兑换的外币金额相对减少了,换汇成本也发生了一定的增加,使出国留学及旅游的成本增加。(2)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因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外币换算成人民币后价格提高,居民不管从国内还是国外去买进口商品都会花费更好的价格。(3)对海外代购造成较大的冲击,人民币汇率贬值,海外代购商品的成本随之增加,所获利润减少,最终可能使海外代购业务出现萎缩。(4)人民币汇率贬值会促使国内居民投资外国理财产品,因为对个人来说,人民币发生大幅贬值凸显出外国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很可能刺激投资者增加投资外币理财产品。

3.在进出口方面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人民币汇率发生贬值对进出口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使得进口商品的成本价格增加,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价格却降低,这样会逐渐扩大我国的贸易顺差,给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带来压力。出口方面,人民币汇率贬值,促进了我国商品的出口,这样出口主导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得以提升,同时出口商品的价格还下降了,这样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价格优势增强,竞争力提高,所以说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对外出口是有利的。而且出口同样的商品所取得的外币可以从银行换到更多的人民币,这种作用下,出口主导型的企业获利增加,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升级和转型。进口方面,人民币汇率贬值,企业进口货物的购买成本增加,而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售价也会随之提高,价格优势减小,消费者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这样进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获利减少,企业发展将陷入困境。

4.抑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

一直以来,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则会抑制外国对我国直接投资的规模。首先,人民币汇率发生大幅波动会提高外国直接投资汇兑收益的风险,并且对企业成本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外国直接投资的资金规模会减小。其次,若人民币持续贬值,国内外投资者便会倾向于持有外币资产来进行保值,并且把人民币大量的兑换为外币,这样会使国内资本大量外流,出现资本项目收支逆差,导致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再次抑制外国的直接投资规模。

5.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就业状况产生有利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本国的就业状况已经不仅仅是受国内政策的影响,而与国际市场结构、规模以及汇率等都产生联系。就目前而言,各国在货币汇率方面的竞争也关系到为本国民众增加就业机会的竞争。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就业状况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其一,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行业的就业状况具有有利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往往属于决定性竞争因素所以伴随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出口量进一步增加;而这些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主要是需要劳动力投入的提高,所以可以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会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及行业的就业。其二,对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就业状况的影响不是很突出。因为这两类企业的产品,技术与资金相对于劳动力而言产生的作用更大,人民币汇率贬值会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是这部分产品的大幅增加则依赖于技术的改进和资本的增加,所以人民币汇率贬值对这类企业及行业就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总之,人民币贬值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也是人民币汇率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的结果。它对我国经济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市场决定作用的逐渐加强、改革的日益深入,其发生双向波动会变成常态,只要波动幅度不是太大,这种双向波动对于改善涉外经济环境、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等还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曹永琴.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社会观察,2015,10:17-19.

[2]张河山.浅论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5,27:46+52.

[3]韩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5.

作者:邢栋

上一篇:实验教学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展示素质教育管理论文